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开放性

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开放性

一、浅议课堂教学的活泼开放性(论文文献综述)

汲淑娟[1](2021)在《语文教材中的老舍作品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窦星辰[2](2021)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内涵丰富、结构多元、特征鲜明,具有舆论导向和价值引领的重要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时代体现,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话语是作为语言实践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用以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符号系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交流过程中使用的符号体系,具有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价值观引领使用和保障使用的符号系统,包括内容体系、表达体系、传播体系、保障体系、评估体系五个方面,具有输导功能、转换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和引领功能,呈现政治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人本性、恒定性与动态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等特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内背景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背景,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而探索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必须体现时代性,即体现新时代的新要求,抓住机遇,探索创新,同时直面新时代的新问题。一方面,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复杂化、话语权主体位移、公众认同危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带来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话语主体“空场”、话语“泛意识形态化”、普遍性掩饰了“精准性”、话语转换无序等现实问题,有“主导”与“主体”关系认识不到位、教育者素质及转换能力有待提升、资源开发程度不够、协同机制不完善、话语环境的影响等多重归因。建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有益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矛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话语思想为思想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理论指南,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和西方话语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学术性与生活化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努力以突出思想性、坚定自信心、提升亲和力、掌握主导权和彰显实效性为目标建构的话语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是个复杂的工程,要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与政策引领机制、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机制、高校主导与融合育人机制,多维联动,确保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目标明确、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着。新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全媒体时代,要培养平等对话交流的新型话语主体,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客体,丰富话语载体、拓展话语空间以创新话语介体,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健康雅正的校园语境、积极向上的社会语境、开放包容的对外语境、绿色活跃的网络语境和温馨和谐的家庭语境以优化话语环体,充分利用全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新时代的中国是发展中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建构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中国话语体系,是中国精神家园之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同源同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明确话语为人民、话语说中国,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积极应对“话语陷阱”,努力提升文化话语权,用中国话语重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建构“话语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健步走向世界。

叶敏芝[3](2021)在《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以Y市W小学课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公平是当代教育追求的主流价值,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当前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起点、过程和结果(学业成就机会)三个角度分别进行讨论的。这样的讨论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宏观教育公平提供了帮助,引起社会对于教育公平内涵的发掘与思考。然而,不管是在宏观层面关注教育公平,或是在微观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育公平原则的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注意力放在教师日常互动中对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上,希望将探讨教育公平的视角从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变到感知公平的主体——“人”上面来,从受教育者对教育公平的切身感受与具体期待来反思我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与实践。本文基于教育公平视野来探究小学课堂师生互动,实质是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性进行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性是微观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微观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方法,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综合分析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反馈,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师公平意识不足;教师对不同学生群体存在情感偏向;教师对部分学生存在关注盲区;学生对于课堂公平的感受存在差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教育中教育公平意识培育不足;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限制了教育公平的实践;教师缺乏对学生情况的整体认知;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了功利主义的倾向。针对这些问题主要改进策略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公平意识;增强教师落实公平的实践能力;努力营造面向全体的课堂氛围;倡导多元开放的师生评价体系。

王清卓[4](2021)在《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文中指出体验式教学法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科翰(Kurt Hahn)创办户外学校,以实境体验的方式培训年轻的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上世纪50年代,美国现代教育学创始人之一,杜威(Deway)提出“经验学习”理论,是体验式教学法理论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集“经验学习”理论之大成,提出体验学习模式即体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体验式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弱化学生抵触感,强调学生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中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本论文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从中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环节入手,以体验式教学法理论为指导,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促进其心理机制均衡发展为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严谨,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对该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为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与方法、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体验式教学法概述;第二部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的教学设计分析;第三部分,体验式教学法下《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教学设计;第四部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的反思。

杨蕊[5](2021)在《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是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浪潮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学习的,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有一种疲倦感,从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氛围不融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迷.因此,可以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适时引导,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实录分析法等方法来研究中学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的设计及应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对“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相关概念予以界定,并详细论述了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的问题驱动教学;第三部分对延安市实验中学600名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并选取该校9名初中数学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问题驱动式实施现状,研究了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的设计,主要分为教学设计的原则、特征、对教师的要求及策略;同时列举了两个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别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对问题驱动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结论和建议;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不足与待发展之处.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问题驱动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智力参与中,递进式上升,不断地发展和加深.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思考的时间,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动手能力会在长期的问题驱动教学中逐渐增强,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从而也可以使得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达到平衡.另外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定时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长期的坚持学习和反思,弥补知识面和学科素养的方面的局限,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要善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出适合他们年龄阶段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说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张胜男[7](2020)在《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社会对多元复合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个体对教育需求也更加多样。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工具纷纷走入中小学校园,对未来学校规划设计理念、学习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未来中小学校将走向一个全新时代。首先对中小学教学概况和建筑设计概况展开讨论,了解教学发展和学校建筑发展历程,并探讨教学理念与学校建筑设计的关系。从教学理念、班级制度、教学方法、技术革新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将新旧教学理念的变化进行对比,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对未来中小学建筑空间提出的需求。提出学生为中心、自由开放灵活、高效复合多元、智慧可持续发展四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其次对我国采用前沿教学理念和技术的六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研并展开数据分析,了解中小学校前沿教学理念实行情况、学校空间现状及未来空间需求,深入探讨前沿教学理念对学校空间提出的要求。最后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下,结合师生对建筑空间需求、教学理念对空间要求以及国内外优秀学校建筑设计案例,建构前沿教学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建筑。宏观上探讨适应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校园布局、空间结构、房间组织设计方法;微观上探讨适应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教学辅助空间等具体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方法。探索适应我国新时代需要的未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给未来学校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唐仁[8](2020)在《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学生学习古诗词有着独特的价值。可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数量有限,小学古诗词教学如何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思想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如下研究:第一,有哪些语文教育家提出群文阅读教学思想,对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启示?第二,小学古诗词的学段教学目标和特点是什么?第三,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有哪些特点和价值?第四,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五,如何改进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语文教育家在“全国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中的报告发言分析群文阅读教学思想,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小学古诗词的学段教学目标和其中蕴含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思想,研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分析其特点,研究发现教材中的古诗词体裁广泛、题材多样并且以唐诗宋词为主。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究了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研究发现议题的确定、古诗词的选择、师生的互动以及教学评价具有开放性,师生选择、体会、表达具有自主性,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师生集体建构具有探究性,古诗词群文和师生之间具有交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发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再次,通过观察法观察小学二至五年级的14节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课,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8位教师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和20位学生的课后习题,旨在发现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目前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议题设计忽略小学生的需求、古诗词选择范围小、教学目标设定缺乏独特性和教学过程忽视生成性资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古诗词专业知识、师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缺乏拓展古诗词的创新意识和教师没有转换教学角色。最后,从议题设计、文本组织、集体建构提出了改进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第一,教师在确定议题时,可从主题、意象、作者、题材和阅读策略五个维度出发,遵循聚焦、拓展、激趣和层次的原则。第二,教师在组织文本时,可以选择课内多首古诗词、课外多首古诗词或课内带课外多首古诗词的形式。第三,师生在集体建构时,可以通过编制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比对读议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探讨分享达成共识。

阮思嘉[9](2020)在《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文中指出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游戏作为集趣味性、操作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蕴含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将其引入课堂,恰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已认识到利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但是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此现状,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沪教版六年级数学有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引入数学游戏?(2)如何有效设计数学游戏来辅助教学?(3)引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思维的培养有没有明显帮助?针对研究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来构建理论基础,结合对数学教材和教学参考的解读以及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梳理出沪教版六年级数学适用游戏教学的内容。针对数学游戏的特点,结合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提出游戏教学的四大设计原则与五大实施策略。数学游戏的设计需具有趣味性、目的性、规则性和数学性,实施的过程中需满足关卡设计策略、动机激发与奖励策略、交流反馈策略、竞争协作策略和评价策略。进一步从代数游戏、概率游戏、几何游戏这三类游戏出发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通过教学实践的评价反馈,确定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数据分析,验证将数学游戏应用于课堂的价值,证明利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提升数学思维。作为教育者要正确认识数学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发挥其教育功效。

程静[10](2020)在《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现状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以及全球一体化因素的日益凸显使得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愈发迅速,而英语科目的学习在成人教育中最为广泛。所以对于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研究有利于从侧面衡量课堂质量以及反应出其特点。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随机选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三个年级的三个班级的英语课堂进行个案研究,考察了不同班级的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现状及特点。并在结果分析以及对教师与学生的访谈中探究影响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因素,最后结合理论与分析结果给出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1)课堂言语行为结构中,教师言语比率明显高于学生言语比率,课堂中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教师言语行为结构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以开放性问题以及封闭性问题为主,并注重予以学生积极的反馈,教师更倾向于通过直接讲授、提出问题、重复问题等对学生进行造成直接影响;学生言语行为结构,不同班级由于教师互动类型的差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倾向于师班互动的班级,学生主动应答比率高;在倾向于师个互动的班级,学生被动回答比率高,这说明,课堂中还是偏向于教师主导;师生问答特点,教师主要问答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提问之后,学生主动应答或者保持沉默,学生主动应答后,教师对答案进行采纳或者追问,学生沉默的情况下,教师选择自答或者重复问题,教师自答的频率高于重复问题。另外一种是教师进行提问并指定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反馈。总体而言,成人英语课堂中互动主要形式是教师发问,学生回答,互动内容主要是针对课本内容或者学习内容的提问,以师班互动以及师个互动为主,没有小组活动的形式。(2)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互动结构分布不平衡,教师言语比率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不积极,集中于少数群体;师生互动类型单一,主要是侧重于师班互动或者师个互动;师生互动偏向负向模式,也就是说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以及教师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存储了解不够深入,师生互动往往以教师和学生两者积极性降低结束。(3)影响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即教师教学风格及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因素,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够紧密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判断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因此对师生互动的内容和效率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结合社会学及心理学理论,以及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所呈现的特点及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二、浅议课堂教学的活泼开放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课堂教学的活泼开放性(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主要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理论解读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话语
        2.1.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2.1.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2.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
        2.2.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
        2.2.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体系
        2.2.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体系
        2.2.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保障体系
        2.2.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评价体系
    2.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功能
        2.3.1 输导功能
        2.3.2 转换功能
        2.3.3 激励功能
        2.3.4 辩护功能
        2.3.5 引领功能
    2.4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特征
        2.4.1 政治性与学术性
        2.4.2 科学性与人本性
        2.4.3 恒定性与动态性
        2.4.4 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背景及意义
    3.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背景
        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1.2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
    3.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与归因
        3.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现实问题
        3.2.2 新媒体语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3.2.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困境的原因分析
    3.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
        3.3.1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3.3.2 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矛盾
        3.3.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
        3.3.4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3.3.5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思想资源
    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思想
        4.1.1 话语的社会属性理论
        4.1.2 话语的阶级属性理论
        4.1.3 话语的意识形态属性理论
        4.1.4 话语功能理论
        4.1.5 话语权力与话语传播理论
    4.2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4.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2.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4.2.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4.3 可资利用的中西文化资源
        4.3.1 中华传统教化思想
        4.3.2 西方话语资源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5.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
        5.1.1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5.1.3 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5.1.4 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5.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
        5.2.1 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5.2.2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
        5.2.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5.2.4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5.2.5 学术性与生活化相统一
        5.2.6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5.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目标
        5.3.1 突出思想性
        5.3.2 坚定自信心
        5.3.3 提升亲和力
        5.3.4 掌握主导权
        5.3.5 彰显实效性
第六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多维联动机制
    6.1 组织领导与引领保障机制
        6.1.1 组织领导机制
        6.1.2 宣传引领机制
        6.1.3 政策保障机制
    6.2 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机制
        6.2.1 舆论监督机制
        6.2.2 社会协同机制
        6.2.3 公众参与机制
    6.3 高校主导与融合育人机制
        6.3.1 全科育人机制
        6.3.2 管理育人机制
        6.3.3 队伍建设机制
        6.3.4 综合评价机制
    6.4 多维联动机制综合分析
第七章 应用全媒体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
    7.1 培养新型的话语主体
        7.1.1 提高施教者的基本素养
        7.1.2 培养新型主体关系
    7.2 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客体
        7.2.1 掌握话语之“因”
        7.2.2 整合话语资源
        7.2.3 丰富话语内容
    7.3 创新话语介体
        7.3.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
        7.3.2 话语表达生活化、生动化、多样化
        7.3.3 拓展话语空间
    7.4 优化话语环体
        7.4.1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
        7.4.2 营造健康雅正的校园语境
        7.4.3 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语境
        7.4.4 优化开放包容的对外语境
        7.4.5 打造绿色活跃的网络语境
        7.4.6 建造温馨和谐的家庭语境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国际视野
    8.1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思路
        8.1.1 建构由中国人民言说的话语体系
        8.1.2 建构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
        8.1.3 建构为中国人民代言的话语体系
        8.1.4 建构立足中国实际的话语体系
    8.2 凝聚中国话语优势
        8.2.1 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8.2.2 应对“话语陷阱”
        8.2.3 提升文化话语权
    8.3 建构“话语中国”
        8.3.1 用中国话语重塑中国形象
        8.3.2 用中国话语传播中国声音
        8.3.3 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访谈提纲 (教师)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访谈提纲 (学生)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以Y市W小学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
        (二) 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
        (三) 课堂师生互动公平问题的相关研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理性思考
    一、概念界定
        (一) 教育公平
        (二) 课堂师生互动
    二、课堂师生互动公平的理论基础
        (一)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二)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理论
        (三) 教师期望理论
    三、教育公平实践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中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
        (二) 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
        (三) 有助于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点
        (一) 具有广泛性
        (二) 具有隐蔽性
        (三) 具有社会性
第二章 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调查
    一、调研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依据
        (四) 调查方法与工具
    二、调查结果
        (一) 师生互动中不同学生的互动机会调查
        (二) 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互动内容调查
        (三) 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互动结构
        (四) 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情感偏向
        (五) 师生互动中不同学生的公平感调查
        (六) 教师对于师生互动公平的认识
第三章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公平问题
    一、教师公平意识不足
    二、教师对不同学生群体存在情感偏向
    三、教师对部分学生存在关注盲区
    四、学生对于课堂公平的感受存在差异
第四章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公平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公平理念存在认知偏差导致公平践行能力不足
        (一) 教师公平认知存在偏差
        (二) 教师专业成长中对公平素养的实践能力不足
    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限制了教育公平的实践
        (一)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以克服亲疏关系的影响
        (二)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以打破成绩本位造成的惯性思维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情况的整体认知
        (一) 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 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实施教学的素养不足
    四、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了功利主义的倾向
        (一) 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智识教育
        (二) 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强调量化
第五章 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公平意识
        (一) 重视公平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二)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增强教师落实公平的实践能力
        (一) 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二) 将公平意识内化为教师内在需求
    三、努力营造面向全体的课堂氛围
        (一) 依据不同学生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 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公平体验
    四、倡导多元开放的师生评价体系
        (一) 反对一刀切的评价体系
        (二) 给予教师更多评价方式的自主选择权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体验式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研究
        (三)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课中的相关研究
    四、体验式教学法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起源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的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要素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内容分析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原则
        (一)“导入”设计原则分析
        (二)“讲授”设计原则分析
        (三)“操练”设计原则分析
第三章 体验式教学法下《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一、 《当“慢”成为难得的奢侈》教学设计
        (一)复习及导入设计
        (二)讲练新内容设计
        (三)操练新内容设计
    二、 《其实,我早就有这个愿望》教学设计
        (一)复习及导入设计
        (二)讲练新内容设计
        (三)操练新内容设计
    三、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一)复习及导入设计
        (二)讲练新内容设计
        (三)操练新内容设计
第四章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的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不够紧密
        (二)学生参与情境体验活动不够积极
        (三)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不够灵活
        (四)教师对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有待深化
    二、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符合时代的教学情境
        (二)增强教学情境设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创造和谐、主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与沟通
        (四)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适应教师课堂地位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问题驱动式教学
    2.1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概念
    2.2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特点
    2.3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原则
    2.4 如何实现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
第三章 “问题驱动式”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
    3.1 调查目的和对象
    3.2 调查过程
    3.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4 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第四章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4.1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的设计
        4.1.1 设计的原则
        4.1.2 设计的特征
        4.1.3 “问题驱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4.1.4 设计的策略
    4.2 问题驱动式教学课堂实践分析
        4.2.1 问题驱动式教学适用章节
        4.2.2 问题驱动式教学实施典型案例—锐角三角函数
        4.2.3 问题驱动式教学实施典型案例——平方差公式
    4.3 结论和建议
        4.3.1 结论
        4.3.2 建议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中学生数学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与技术发展推进教育变革
        1.1.2 世界各国开展对未来教育的探索
        1.1.3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提出与实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技术路线与框架
2 中小学校建筑与教学理念综述
    2.1 中小学校教学与建筑概况
        2.1.1 中小学教学发展概况
        2.1.2 中小学建筑设计发展概况
        2.1.3 教学理念与学校建筑的关系
    2.2 前沿教学理念的概念及内涵
        2.2.1 多种教学理念的兴起
        2.2.1.1 以人为本理念
        2.2.1.2 开放式教学
        2.2.1.3 STEAM
        2.2.1.4 蒙特梭利教学法
        2.2.2 班级制度的革新
        2.2.2.1 走班制
        2.2.2.2 大小班制
        2.2.3 教学方式的革新
        2.2.3.1 项目式学习
        2.2.3.2 翻转课堂
        2.2.3.3 慕课
        2.2.3.4 混合式教学
        2.2.4 技术理念的革新
        2.2.4.1 智慧校园
        2.2.4.2 智慧教室
        2.2.4.3 智慧学校
    2.3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
        2.3.1 学生为中心
        2.3.2 自由开放灵活
        2.3.3 高效复合多元
        2.3.4 智慧可持续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中小学校教学调研研究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概况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研学校基本情况
    3.2 问卷回收总体情况分析
        3.2.1 回收基本概况
        3.2.2 教学概况分析
        3.2.3 问卷对比交叉分析
        3.2.4 初步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前沿教学理念下的学校建筑设计
    4.1 学校校园设计分析
        4.1.1 学校现状及分析
        4.1.2 师生对学校要求
        4.1.3 教学理念对学校要求
    4.2 中小学校校园建构分析
        4.2.1 校园布局分析
        4.2.2 建筑空间结构分析
        4.2.3 房间组织形式分析
    4.3 校园总体布局
        4.3.1 更新式布局
        4.3.2 综合体式布局
        4.3.3 聚落式布局
    4.4 建筑空间结构
        4.4.1 联结式
        4.4.2 中心式
        4.4.3 单元式
        4.4.4 有机式
    4.5 房间组织形式
        4.5.1 扩大走廊式
        4.5.2 豆荚社区式
        4.5.3 学习中心式
    4.6 本章小结
5 前沿教学理念下的内部空间设计
    5.1 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5.1.1 建筑空间现状及分析
        5.1.2 师生对建筑空间要求
        5.1.3 教学理念对建筑空间要求
    5.2 学校建筑空间建构分析
        5.2.1 教学空间分析
        5.2.2 公共空间分析
        5.2.3 辅助空间分析
    5.3 新型教学空间
        5.3.1 灵活自由的学习中心
        5.3.2 交融创新的学科中心
        5.3.3 个性多样的艺术中心
    5.4 非正式学习空间
        5.4.1 整合的图书学习空间
        5.4.2 多功能的学习走廊空间
        5.4.3 流通的公共大厅空间
        5.4.4 放大的复合楼梯空间
    5.5 教学辅助空间
        5.5.1 联合办公空间
        5.5.2 复合功能的餐厅空间
        5.5.3 再利用的辅助用房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学校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前沿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建筑调查问卷
索引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群文阅读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二、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三、关于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启示与局限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群文阅读教学思想与小学古诗词特点
    第一节 语文教育家的群文阅读教学思想
        一、崔峦的群文阅读教学思想
        二、倪文锦的群文阅读教学思想
        三、温儒敏的群文阅读教学思想
    第二节 古诗词的教学目标与古诗词内容的特点
        一、《新课标》中的古诗词教学目标
        二、古诗词的分类与内容特点
    第三节 群文阅读应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互文性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及价值
    第一节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开放性
        二、自主性
        三、探究性
        四、交互性
    第二节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四章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问题
        一、议题设计忽略小学生的需求
        二、古诗词选择范围小
        三、教学目标设定缺乏独特性
        四、教学过程忽视生成性资源
    第二节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古诗词专业知识
        二、师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师缺乏拓展古诗词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没有从讲授者角色转换为引导者角色
第五章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设计
        一、议题设计的原则
        二、议题设计的维度
    第二节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组织
        一、文本组织形式
        二、文本组织案例
    第三节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集体建构
        一、制导学案,激发兴趣
        二、比对读议,意义建构
        三、探讨分享,达成共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游戏的定义
    2.2 数学游戏的类型
    2.3 数学游戏应用于教学的思想发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5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
    3.1 教师应用数学游戏进行教学的调查分析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3.3 数学游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4章 数学游戏的实践案例分析
    4.1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适用游戏教学的内容
    4.2 概率游戏:《等可能事件》的教学案例分析
        4.2.1 设计方案
        4.2.2 实施案例
        4.2.3 教学效果分析
    4.3 代数游戏:《解密神奇的数学小魔术》的教学案例分析
        4.3.1 设计方案
        4.3.2 实施案例
        4.3.3 教学效果分析
    4.4 几何游戏:《圆的面积》的教学案例分析
        4.4.1 设计方案
        4.4.2 实施案例
        4.4.3 教学效果分析
第5章 研究实践结果分析
    5.1 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调查分析
        5.1.1 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5.1.2 调查结果分析
    5.2 数学游戏引入数学课堂后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总结
        6.1.1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适用游戏教学的内容
        6.1.2 将数学游戏有效引入课堂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6.1.3 数学游戏融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前测)
附录 B 在教学实践后的问卷调查
附录 C 初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现状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成人英语学习的现实需要
        (二)成人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现实挑战
        (三)对于成人群体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五、研究问题
    六、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互动
        (二)课堂师生互动
        (三)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
        (四)总结
    二、国内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一)国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研究结果
        (二)国内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3.研究内容
        (三)总结
    三、国内外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一)国外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1.理论视角
        2.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
        (二)国内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状
        (三)总结
    四、理论基础
        (一)互动仪式链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社会文化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一)班级基本情况
        (二)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三)学生基本情况
    四、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五、研究工具
        (一)课堂录音编码工具
        (二)自制访谈提纲
    六、研究程序
        (一)课堂观察
        (二)访谈实施过程
        (三)研究资料分析
        (四)研究的信效度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一年级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情况
        (一)一年级英语课堂言语行为结构
        (二)一年级英语课堂教师言语行为结构
        (三)一年级英语课堂学生言语行为结构
        (四)一年级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情况
        (五)一年级师生言语比率对比
    二、二年级成人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情况
        (一)二年级英语课堂言语行为结构
        (二)二年级英语课堂教师言语行为结构
        (三)二年级英语课堂学生言语行为结构
        (四)二年级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情况
        (五)二年级师生言语比率对比
    三、三年级成人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情况
        (一)三年级英语课堂言语行为结构
        (二)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师言语行为结构
        (三)三年级英语课堂学生言语行为结构
        (四)三年级英语课堂师生问答情况
        (五)三年级师生言语比率对比
第五章 研究分析
    一、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现状特点
        (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高效利用课堂
        (二)教师以直接讲授为主,反馈多为正向
        (三)学生在课堂中拥有主动权,少数学生积极应答
        (四)师生问答主要为教师发问学生回答,以师班及师个互动为主
    二、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结构分布不平衡,教师言语比率高
        (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不积极,集中于少数群体
        (三)师生互动类型单一
        (四)师生互动偏向负向模式
    三、影响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二)学生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建立亲和互通的师生关系
        (二)优化课堂互动策略
        (三)转变成人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
    三、反思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局限
        (三)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始编码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4 :学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四、浅议课堂教学的活泼开放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语文教材中的老舍作品及教学研究[D]. 汲淑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 窦星辰. 河北大学, 2021(09)
  • [3]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以Y市W小学课堂为例[D]. 叶敏芝. 扬州大学, 2021(09)
  • [4]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D]. 王清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 杨蕊. 延安大学, 2021(11)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 张胜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唐仁.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以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D]. 阮思嘉.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成人英语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现状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D]. 程静.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开放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