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国民军对抗直峰、直峰军阀活动(1926年初至南口战争前)

试析国民军对抗直峰、直峰军阀活动(1926年初至南口战争前)

一、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论文文献综述)

侯培和[1](2018)在《北洋裂变与政治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军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涉及北京政变与国民军的建立、中共与国民军的关系、共产国际与国民军关系、国民军与北方战场、国民军在西北的军政活动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军研究成果做以比较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以推动学术界对国民军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高。

刘迪香[2](2011)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文中提出北洋军阀政治研究在史学界已有丰硕成果。但该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研究空间。本课题拟从省区军政制度的视角,探讨军阀政治运行的制度基础,进而探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后所发生制度蜕变的原因。督军制与巡阅使制度是中国军阀政治形态的生存基础,也是军阀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最主要途径和工具。但是,在政治体制方面,军阀时期在省区一级三权分立政治结构始终存在。在中央一级,三权分立政治结构直到1924年北京政变之前也一直存在。因此,军阀政治从制度上而言,它是一种法外干政的变态政治体制。它自始至终都无法完全解决自身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也无法解决中央政府权威及国家层面政治整合的问题。这也是北洋军阀政治仅仅十多年便被国民党党政体制取代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问题的提出,学术界已有研究现状,中外军人政治相关理论对本课题的指导和启发,研究计划和研究范围方法等进行介绍。正文五章分别初步探讨了民国北京政府军阀时期的督军制、巡阅使制,都统和护军使制的基本情况。在研究省区主要军制的同时对省区军政制度的常态与逸轨运行,督军巡阅使对中央政治的干预和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具体言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本文围绕军政关系或军民分治问题,探讨了军阀时期省区(本课题“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三特区,二是指民国军阀时期逐步形成的超省级的巡阅使区即准大军区。后文中具体指哪一种含义视语境而定,后文不再一一说明。)军政关系的制度规定及实际运行状态。本课题探讨研究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制度的基本史实。辛亥革命初期一度出现的军政合一的省区体制,袁世凯时代恢复重建省区“军民分治”制度的努力:法定省区制度为省级行政机构与军政机构独立设置,文武职官分轨运行。这种制度设置终北京政府时期没有改变。虽然各省行政长官或由军政长官兼任,或听命于本省军政长官,但是,行政公署并没有沦为军政机构的附庸,军政机构也没有将处理民政的行政公署取而代之。第二,本课题探讨研究了北洋军阀政治运行的制度基础即省区军政制度督军制及超省级巡阅使制。督军制与巡阅使制在所辖省域的共同军制制度基础是道与县域重要军事要地设置的镇守使及其镇守使制。督军制是普遍设立的经常制度,巡阅使是临时设置的非常机构。督军与巡阅使制度的运行都是以督军制为基础不断扩张法外权能而实现的。督军与巡阅使制度既是是中国军阀政治形态的基本方式,也是军阀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最主要途径和工具。第三,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实施的则是军政合一的都统政治体制。都统体制也与巡阅使制和镇守使制互为犄角,共生共存。从省区军政制度对军阀政治整体影响来看,本课题通过对督军巡阅使横向干预省政,纵向干预国政过程的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军阀政治是一种制度外干政的变态政治。军阀政治出现的远因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加剧的间接结果。北洋军事集团将领走向近代中国政治前台的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后日益尖锐复杂激烈的国内外社会矛盾。具体而言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推翻后各个政治实力派的国体与政体之争以及第一世界大战参战与战争善后事务的处理都使军事将领及其所辖军队的政治筹码作用凸显。第二,督军巡阅使对中央政治的干预有诸多途径与方法。军阀前期和后期也有所不同。军阀前期主要是以“督军团”集体联合干政形式为主。军阀后期以军事派系干政形式为主。期间也有督军巡阅使之间纵横捭阖的分化组合,但均以派系利益为依归。督军巡阅使干政具体途径之一就是操纵国会或立法机构。包括总统副总统选举等。干政方法之二,就是操纵政府内阁人事和内阁政策。最终,实力派军阀直接建立军政府,彻底废弃国会机构及民主政体。军阀时期军阀对司法的干预可分为制度性干预模式与非制度性干预行为。制度性干预模式体现在军事司法对普通司法的侵越和干预,将凡与军事活动相涉的普通公民犯罪行为置于特殊军法制裁之下。非制度性干预行为具体体现在军阀意志左右个别重大司法案例。第三,军阀时期,督军巡阅使对省区政治干预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几个。一是督军兼任省长,以督军身份军事立场管理省长事务,以军事侵越民政事务。二是督军巡阅使干预省议会事务,包括省议会议长人选或省议会议案,主要是控制该省区财政预算决算大权。三是督军巡阅使依靠军政权力优势通过对所辖区域重要人士任免权的干预,间接控制省区道县财政经济大权。第四,军阀时期,军政关系或文武关系中军队与军将对于文官系统及文官的优势地位和作用源自早于行政系统的军制改革及其制度化成果。民初“文武关系”逆转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文武科举制度除后,军事科层制优先于文官制度建立发展的结果。军事科层制的优先发展更深层的原因则是自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深重的民族危机迫使我国将军事近代化改革置于其他制度近代化改革之前。

张欣[3](2005)在《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阀政治,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一种政治现象,它是旧的封建政治瓦解、新的民主政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一种过渡政治。本文所要论述的是指民国时期军阀及其军阀集团以武力为后盾,利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式,操纵和控制国家政权,对社会进行统治的一种政治形态。其“实质是实力之下的武治,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带有更多的动乱性和黑暗性。”它的特征表现为,军权高于一切,暴力和战争成为解决国内一切政治问题的常态机制和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军阀政治并非是完全的封建专制,因为就军阀时期的经济环境来看,已非全盘的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剥削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分不断增长;在军阀集团的政治组合上,也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军”、“绅”结合,特别是参与军阀政权“绅”的内涵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思想上,军阀虽仍以封建思想为“体”,但也不乏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加以利用的成分。所以说,民国的军阀时期(1916——1928年),是在旧的统一已被推倒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的一种过渡时期,反映了社会交替时期的新旧碰撞,这无疑会对民国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重点阐述了1916至1928年军阀派系内部的政治组合、军阀政体架构与运作模式、军阀政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统一等问题之间关联互动的历史过程。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主要从宏观上阐述了晚清社会转型与军阀政治产生的背景。认为晚清社会政治结构非集中化态势的加剧,严重侵蚀了高度集权的政治结构,士绅参政和督抚分权二者的结合最终摧发了地方分裂与割据的政治萌芽,而“文”“武”秩序的变化,又成为传统的文人政治向动乱的军人政治转换的契机,为后来社会的乱局作了铺垫。在这种情况下,清末政治整合的失败,改变了分与合的政治力量消长,决定了中国政治的分裂走向。民初,孙中山和袁世凯虽然都采用集权化政体模式进行社会整合,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的内治统一是具有鲜明的现代化政治趋向;而后者重建政治权威体系的途径却由民主共和转向实施以武力为后盾的军阀政治。结论是,袁世凯用暴力制衡来调控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结构关系,明显违背了民主共和的精神,而且这种暴力制衡手段的使用,也必然引起暴力的反抗,导致社会走向更严重的失序。 第二章:分析了军阀集团的政治组合情况。军阀割据使政治力量呈现出多元化和军事力量均势化的局面。从军阀派系组成来看,其实力、规模及生存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派系首领与核心成员的彼此联系,以及内部政治整合力的大小,

林凤升,吕书额[4](2003)在《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文中指出南口大战前,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展开了一系列的主和活动,这是国民军企图留在北洋军阀集团内的努力,是国民军军阀武装本质的充分表现。

二、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论文提纲范文)

(1)北洋裂变与政治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北京政变及国民军成立的研究
二、关于国民军与中共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国民军与共产国际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国民军与北洋直、奉军阀的战争研究
五、关于国民军在西北的军政活动研究
六、关于国民军的评价研究

(2)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军区制视野下的督军制
    第一节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军区制设想与实施
    第二节 督抚制度的终结与都督制的确立
    第三节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督军制的出现与确立
    第四节 省督军公署机构职设与职能
    第五节 督军制出现初期我国"废督裁兵"舆论浪潮
第二章 巡阅使与准大军区制
    第一节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巡阅使与巡阅使制度概览
    第二节 军阀时期的跨省大军区制
    第三节 巡阅使与军阀时期的军令军政系统
第三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都统制
    第一节 军阀时期省议会与省行政制度
    第二节 省级军政关系制度规定及常态运行
第四章 军阀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的常态与逸轨运行
    第一节 军阀时期省议会与省行政制度
    第二节 省级军政关系制度规定及常态运行
    第三节 省军政主管与省议会关系
    第四节 省军政制度的逸轨与变态运行
第五章 军阀时期督军巡阅使与中央政治
    第一节 督军巡阅使与军阀时期的立法机构
    第二节 军阀时期督军巡阅使与总统及内阁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概况与问题提出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晚清社会转型与军阀政治的产生
    第一节 晚清社会政治结构的裂变
        一、政治结构的非集中化态势加剧
        二、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
        三、“文”“武’,关系的嬗变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政治整合与军阀政治的产生
        一、清末中央政府集权化措施及王朝的崩溃
        二、民初南京临时政府的窘境及集权化的失败
        三、由民主共和向集权化军阀政治的转换
        四、传统政治功能的失效和社会失序
第二章 军阀集团的政治组合
    第一节 军阀派系与政治价值理念
        一、军阀派系的形成及其时期的界定
        二、派系分立以及政治形态的多样化
        三、利益至上的政治价值理念
    第二节 军阀幕僚的政治构成与机制功能
        一、军阀幕僚的成员构成及特点
        二、幕僚机制的政治准则
        三、军阀幕僚的政治功能与弊端
    第三节 军队素质
        一、士兵职业化
        二、兵源匪化
        三、军纪与政治控制
第三章 军阀对民主政体的利用与破坏
    第一节 军阀时期政体架构的演变
        一、利用和衍改议会民主制
        二、派系政治下的非集权化行政体制
        三、军事独裁政体
    第二节 政治运作机制
        一、干预、操纵立法机关
        二、内阁为军阀派系所左右
        三、总统成为平衡派系权利之争的“工具”
第四章 军阀在对外关系中民族主义意识的两重性
    第一节 内政与外交关联互动
        一、困境中力争主权的民族主义外交
        二、外交影响内政
    第二节 民族意识在对外关系的失败中强化
        一、军阀在民族运动中的国权意识
        二、军阀政府力争国权的外交斗争
        三、军阀政府维护主权的努力
    第三节 军阀的国家观、民族观
        一、民族主义的底线
        二、“两面派”外交
        三、外交合作中的功利主义色彩
第五章 军阀政治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一节 军阀政治的社会效应
        一、政治制度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军阀政治与民国的社会运动
    第二节 对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一、政治失序的社会恶果
        二、军阀政治对区域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混战与统一
    第一节 武力统一与南北政治势力的分化组合
        一、南北对立的形成
        二、“统一”政策的分歧与派系裂变
        三、南方军政府内部分化与南北议和
    第二节 南北对局转化为北洋派系之战
        一、两极均势与平衡
        二、直皖两极均势失去平衡
    第三节 混战中的统一努力
        一、直、奉相争下的均势格局
        二、政治“离心”运动—联省自治
        三、反直三角同盟与直、奉对抗的成败
        四、“统一”努力与“法统”危机
    第四节 分崩离析的军阀体系
        一、北洋体系的崩溃
        二、北方政局的支离破碎
        三、南北新旧的时代差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论文提纲范文)

四、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洋裂变与政治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军研究[J]. 侯培和.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2]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D]. 刘迪香.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 [3]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D]. 张欣.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4]试析国民军对直奉两系军阀的主和活动(1926年初到南口大战前)[J]. 林凤升,吕书额.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

标签:;  ;  ;  ;  ;  

试析国民军对抗直峰、直峰军阀活动(1926年初至南口战争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