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回顾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回顾

一、统一软件开发过程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王坤琦[1](2021)在《项目进度管理的动态调整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进度管理,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项目进度管理包括规划进度管理、定义项目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和控制项目进度六个方面。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的出现和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软件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现有进度管理方法开始显露弊端,即它们并不适合管理不断变化的软件项目,经常因为计划的不合理或需求的改变以及其它的原因,出现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的情况,不但降低了开发效率,也降低了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软件市场开始出现一种“敏捷”开发方法,通过产品迭代来满足变化的项目;另一方面,用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智能化方法管理项目进度的研究也开始出现。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根据当前进度管理方法无法动态调整进度计划的情况,提出了使用进度时间预测算法来管理项目进度。通过应用进度时间预测算法,预测项目中的任务时间,从而调整进度计划。通过与传统方法做出的进度计划的任务天数做对比,证明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2)考虑以往数据和近期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不同,使用进度时间预测算法预测任务天数误差较大时,使用时间序列算法管理项目进度。通过应用时间序列算法,预测项目中的任务时间,从而合理调整进度计划。通过对比,证明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3)把进度时间预测算法和时间序列算法与项目进度管理软件PROJECT ONE结合,实现进度计划的调整,提高开发效率,优化软件功能。

刘学[2](2021)在《E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软件体量越来越大,与之对应的开发技术也在飞速提升,软件开发从流程到操作更加细化,软件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沟通能力已经成为软件研发人员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软件研发人员往往习惯于沉浸在个人的代码世界里,忽视与其他人员的沟通,由于沟通不畅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何有效提升软件研发人员沟通能力是现代软件开发企业管理中亟需思考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DISC行为模式理论、约哈里窗户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25名软件研发人员进行调研,有效样本537份。调查发现E公司信息系统项目具有需求多样化、方向不确定、变化迅速、需要反反复复沟通等特征,公司发展要求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尤其作为软件开发者须具备较高的沟通管理能力,正确理解和实现信息传递,从而避免项目方向偏差、业务需求出现打折等现象。E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偏离沟通主题、表达不清晰、沟通积极性不高、考虑问题不全面、羞于表达等多种沟通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缺乏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欠缺提高沟通积极性的激励措施和针对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培训方案,使得软件研发人员没有掌握科学的沟通方法。建议增加逻辑思维训练课程、提高软件研发人员沟通的自信心、采取提升沟通积极性的激励措施。E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部门试点结果证明相关建议有效提升了软件研发人员的沟通能力,激发了其沟通的愿望和潜能,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本研究中所提出的沟通能力提升策略源自于企业管理实践,可以为其他软件企业开展工作提供管理参考。

申锐[3](2021)在《X公司软件项目开发模式转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开发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软件开发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以敏捷模型为代表的学派衍生出了很多以“敏捷”为核心的方法论,如极限编程XP,增量迭代Scrum方法,特性驱动开发FDD等。这些方法论围绕着以敏捷理论模型为核心管理为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利益,同时大多数管理者也对自身所使用的模式进行了改进。研究发现,当前以敏捷模型为管理理念的公司大多以多种混合式模式去管理团队,试图找到一种真正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敏捷方法,从而避免其自身使用敏捷模式下所产生的问题和不足。然而当企业在项目管理已经使用一种敏捷模式进行管理时候,如何安全高效地向另外一种敏捷模式进行转化,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提高运行效率等成为了项目进行的难点。本论文的目标在于给出一种以敏捷思想为基础的Scrum方法下向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进行转换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X公司在使用敏捷模式所产生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本文以X公司内部的项目Scrum为基础方法的敏捷模式的方案为例,对软件开发模式和模式转换的进行了介绍。以项目迭代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为核心,结合自身软件项目的特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开发过程与质量管理之间的联动、建立需求空间以完善追溯能力以及建立多团队间混合式协同机制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弥补了以Scrum方法下管理的不足。为保障转换的顺利进行,本文同时提出了两种模式转换的前提条件和转换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确保需求空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开发过程与质量管理之间联动的保障措施和模式转换对项目进度的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在X公司项目模式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降低了转换的风险从而间接的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成本。实践研究表明,敏捷开发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生产中应更贴合实践,在没有完善的、统一的管理模式背景下,在实践中进行适当的模式调整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后续任务,促使问题转化并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从而保障高质量产品的交付。

汪闻初[4](2021)在《C公司OA系统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软件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特别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着不同的软件产品。软件项目也变得更复杂,项目管理难度也在随之增加。笔者所在的C公司就存在着项目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OA系统无法良好实施。因此,本文尝试使用组织变革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等相关理论方法来解决C公司存在的软件实施困难问题。首先,本论文以C公司OA软件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OA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如OA系统实施受到抵制、出现项目延期、实施风险难以识别和控制、项目团队沟通不畅、OA系统实施目标制定不完善等问题。其次,通过组织变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TOE框架、关键路径法、项目沟通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SMART原则等方法,主要在于研究OA系统的实施是否可以更好的推进、项目计划是否可行、软件实施中的风险是否可控、开发团队沟通效率如何能够提高、OA系统实施总目标如何能制定的更有意义等问题。最后以基于相关理论设计解决方案,对缓解员工对OA系统实施抵制、项目计划进行改善、规范开发团队和用户沟通、提升总体实施目标的意义,以达到提高C公司OA系统实施管理的目的。本文通过对C公司OA项目实施策略改善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实施OA项目存在的问题。既有助于指导C公司的OA系统的实施,也为其他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韩雨泓[5](2021)在《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演化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继承了复杂软件系统和军事应用的双重复杂性,同时还受到军事领域的外部规则限制,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软件生态系统。2017年以来,美军加快了软件采购与开发方面的改革,2020年正式发布了“自适应采办框架(AAF)”在包括软件在内的6个领域全面实施“敏捷采办”,在“软件采办路径”中明确“政府和软件承包商应当采用‘现代迭代软件开发方法’”,下步将会全面实施敏捷开发、精益实践、Dev Sec Ops等方法。从美军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以及所开展的工作来看,改进软件工程方法,既是思想和认识的重大转变,还涉及软件过程、管理方法、支撑条件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与之相比,我国的军事复杂软件系统建设还依然沿用了普通软件的外包模式和开发方法,无法解决演化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从而长期重复造轮子、立烟囱,在低水平重复、低层次徘徊。为此,论文改进了软件演化过程的可视化分析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特征,研究了软件演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因素,进而提出了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开发过程”,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3个方面:(1)改进了软件演化过程的可视化分析模型。调整和优化了现有模型的信息维度和表现形式,解决现有模型无法直观表达非线性发展、反复迭代过程的问题,从而满足复杂软件系统的研究需要。(2)重构了软件演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完善了软件演化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内外逻辑关系、组织结构和函数方程,解决现有模型未考虑内部因素、过于宏观、适用范围小、无法适用于复杂软件系统研究等问题,并在模型中增加了软件特征变量,以适应不同领域、不同用户特征、不同复杂程度的软件演化过程的研究。通过模拟仿真实验,研究和比较了不同软件的演化过程系统动力学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了验证与评估。(3)提出了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开发过程。针对军事领域软件开发的矛盾问题和发展要求,以自组织协同动力学、开源软件、敏捷开发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开发过程,通过自主开发、竞争性维护、技术路线绑定、软件贡献值等规则,改进软件开发中的组织架构、内部竞合规则、信息共享机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方昌勋[6](2021)在《基于Object-Z的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如今软件开发在互联网时代被广范使用,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多样,其规模和复杂度也随着日益增长,以致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出现了瓶颈,甚至引发了“软件危机”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尝试引入各种方法到软件开发和自动化技术中,包括面向对象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方法等。其中Object-Z语言作为面向对象的形式化描述方法,可以通过构造操作组件和状态封装来支持对大型软件开发系统的语法以及语义的描述。但是目前对Object-Z语言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研究人员只是用Object-Z语言描述简单场景的语义,生成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鲜有应用于大型软件系统开发和自动化生成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尤其是对于具有语义信息的软件业务逻辑的自动化生成而言,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中都缺乏可供参考的实际指导性研究。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Object-Z语言的SSM框架中通用业务逻辑语义的形式化描述方法,其中包括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判断语句、循环语句等。其次,设计并实现了描述文件的解析器,以验证语义描述文件的正确性以及语义描述的完整性。第三,设计了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系统,提出了从基于Object-Z语言的通用业务逻辑语义描述文件到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中业务层实现函数的映射规则,实现了对应的SSM框架中典型业务的Java代码自动生成,并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工作。测试结果表明,由实现的生成器可以完整、准确地自动生成目标Java代码。本文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提升了业务逻辑的语义描述能力,提升了代码生成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减少人工的重复性劳动强度,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

王蔚[7](2021)在《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保险是国家核心民生工程,社会保险软件是支撑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基础。M省新版社保软件项目建设分为四期,一期建设为软件开发和试运行阶段。目前该软件项目开发阶段已完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期间暴露出了很多管理问题,为提升软件质量,使软件项目顺利进入二期建设,保障社会保险业务日常经办运转,亟需改进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查阅软件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等相关书籍文献,翻阅历年M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资料,在管理学思想的指导下,从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1年来的信息部门工作经验、实际运行数据和最终用户反馈评价情况入手,通过数据分析、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相关性分析、质量管理活动座谈调研等方式,总结发现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一些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包括运维处理周期长、响应速度不达标、软件存在安全漏洞、更新后软件缺陷多、知识管理平台更新不及时等。利用流程分析、因果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度剖析问题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运维处理流程存在瓶颈、软件性能质量计划不具体、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软件更新评估验证不足、软件质量缺少考核管理等。应用流程改进、质量保证、PDCA(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质量控制、软件质量模型等理论工具,在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各环节中改进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和事后考核评价监督手段,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包括改进运维处理流程、完善软件性能质量计划、完善软件安全管理体系、改进软件更新流程、完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等,通过小范围实施确认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完善了相关保障措施。研究成果改进了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了软件性能质量计划内容和软件安全管理体系,改进了更新优化流程,细化了软件质量考核管理内容与指标,使M省社保软件质量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M省社保局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可为其他省份社保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璟增[8](2021)在《PDCA循环在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稳步发展和大量新机组建设,国内核电厂的建设和管理质量水平快速提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核电厂的配套软件开发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对于此类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研究仍在起步阶段。模拟机软件是核电厂建设期间的重要配套,与核电厂的设计和建造同步进行,也是核电厂并网发电前应具备的条件。然而目前针对模拟机软件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方法,对于如何有效识别和关闭各阶段的质量缺陷,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仍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针对核电模拟机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现状,结合相关法规标准,梳理软件开发项目全流程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总结国内外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成果,确定采用PDCA循环的策划、实施、评估、固化的方法,优化模拟机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本文以G模拟机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调研、统计分析、因果图等方法,发现了 G模拟机软件开发项目普遍存在的设计阶段缺乏开口项管理、测试阶段的偏差项管理存在缺陷、人力组织管理不合理等重要问题,通过使用PDCA循环工具分别建立设计开口项的管理流程、优化测试偏差项的管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并进行多轮循环和改正,优化项目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多轮循环后有效推进了消除缺陷的效率,优化了设计阶段和测试阶段的质量管理流程,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本文研究得出四条结论:(1)在设计开口项管理优化过程中,PDCA循环有效地消除了设计阶段遗留的开口项,建立了开口项管理制度,理顺了设计提资的接口管理,形成开口项分级与分类管理,起到了优化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效果。(2)在测试偏差项管理优化过程中,PDCA循环有效地改善了偏差项的关闭效率,提高了规程测试一次通过率,建立了偏差项管理流程和偏差项优先分级管理,形成规程和偏差项的责任人管理制度,起到了优化测试阶段质量管理效果。(3)在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过程中,借用设计开口项和测试偏差项的PDCA循环,有效地优化了人力组织管理缺陷,建立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人员动态均衡分工,形成了高效的团队合作模式,起到了优化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效果。(4)核电模拟机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优化成果具备可推广性。

蒋世莉[9](2021)在《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相关计划,近年来市场对软件开发项目服务的需求急剧攀升。一方面,这无疑给软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针对软件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大量企业开始涉足软件项目开发,行业内竞争趋向白热化。鉴于软件开发行业的特殊性,行业内的竞争主要是软件开发人才的竞争。互联网软件开发人才是软件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根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情况。然而,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开发人员流动率高的特点,这也成了互联网企业经营者最头疼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公司对软件研发人员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能力。重庆ZY公司作为一家以高技术软件产品为核心,面向企业级客户提供商业解决方案、技术开发等多种服务的公司。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客户的认可,但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重庆ZY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问题。论文首先对重庆ZY软件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梳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公司存在着考核维度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绩效考核标准不合理和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其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软件行业发展现实,论文在对岗位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岗位和项目任务这两个方面对公司积分制绩效考核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公司ERP业务部对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应用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最后,提出了重庆ZY软件公司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论文不但为重庆ZY软件公司积分制绩效考核进行优化调整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也对软件开发行业的同类企业开发人员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性方案。

费汉明[10](2020)在《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首先对软件过程的主流技术统一软件过程RUP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研究学习,然后基于RUP理论制定了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结合互联网大发展大应用环境下的技术背景和铁路利用互联网+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业务背景,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基于统一软件过程的思想、理论、方法,制定针对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实践。二、从软件工程层面循序渐进地对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学习研究。研究了软件工程及其三大要素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过程,进而从软件过程的需求日盛和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引出对目前的主流软件过程统一软件过程RUP。对统一软件过程RUP的三大核心思想、四个阶段、九个核心工作流、六条最佳实践、裁剪等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引出RUP中的关键技术可视化软件建模。对软件建模的相关概念、技术以及可视化建模语言UML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RUP的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方法,并对软件技术过程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三、以目标为导向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流程规划设计,层层驱动地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目标建模、过程建模和业务流程分析。在业务建模的基础上,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以业务流程分析结果为驱动,在活动图中找出用例,并进行用例建模。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主要从系统需求、安全需求、性能需求、网络需求、安全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四、在用例建模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建模理论,以实现用例,满足系统功能性需求为目标,进行系统对象的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对象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五、结合铁路信息化相关要求和铁路12306售票系统的建设经验,根据需求分析,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架构设计。确定了技术路线,然后从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系统逻辑、数据架构等角度进行了技术架构设计,最后,结合功能性需求分析进行了功能架构设计。六、基于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已开发了铁路12306餐饮系统。通过系统上线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验证。

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一软件开发过程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进度管理的动态调整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节
2 关键技术介绍
    2.1 开源软件
        2.1.1 开源软件项目定义及分类
        2.1.2 开源软件特点
    2.2 项目进度管理概念
        2.2.1 相关术语
        2.2.2 项目约束的类型
        2.2.3 项目进度管理内容
    2.3 进度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技术
        2.3.1 项目进度网络图
        2.3.2 关键路径
        2.3.3 资源平衡法
        2.3.4 关键链法
        2.3.5 进度模型
        2.3.6 其它进度管理方法
    2.4 敏捷开发方法
    2.5 几种项目管理软件
        2.5.1 Redmine项目管理工具
        2.5.2 OpenProject项目管理工具
        2.5.3 GanttProject项目管理工具
        2.5.4 TaskJuggler项目管理工具
        2.5.5 Collabtive项目管理工具
        2.5.6 OpenGoo项目管理工具
    2.6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PROJECT ONE
        2.6.1 PROJECT ONE简介
        2.6.2 PROJECT ONE功能介绍
    2.7 软件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8 本章小节
3 关键算法介绍
    3.1 进度时间预测算法介绍
        3.1.1 进度时间预测算法原理
        3.1.2 进度时间预测算法步骤
    3.2 时间序列算法介绍
        3.2.1 时间序列算法原理
        3.2.2 时间序列算法描述性分析
        3.2.3 时间序列算法步骤
        3.2.4 时间序列算法评价
    3.3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软件项目进度管理动态调整算法
    4.1 引言
        4.1.1 问题提出
        4.1.2 解决思路
    4.2 背景介绍
    4.3 项目进度进度计划表和项目进度网络图
    4.4 进度时间预测算法
        4.4.1 问题建模
        4.4.2 算法参数
        4.4.3 算法流程图
        4.4.4 算法伪代码
        4.4.5 算法验证与分析
    4.5 时间序列算法
        4.5.1 问题建模
        4.5.2 算法参数
        4.5.3 算法流程图
        4.5.4 算法伪代码
        4.5.5 算法验证与分析
    4.6 项目进度管理动态调整算法的应用
        4.6.1 研究思路
        4.6.2 实现过程
        4.6.3 实现效果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作者简历
    二、发表论文
    三、参与科研项目
    四、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2)E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软件开发人员
        2.1.2 沟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DISC行为模式理论
        2.2.2 约哈里窗户理论
第三章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现状剖析
    3.1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工作情况分析
        3.1.1 E公司简介
        3.1.2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基本情况
        3.1.3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工作的主要内容
        3.1.4 E公司发展对软件开发人员工作沟通能力的要求
    3.2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3.2.1 设计调查问卷
        3.2.2 抽样过程说明
    3.3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现状调查
        3.3.1 沟通作用认知评价
        3.3.2 自我沟通能力的评价
        3.3.3 对领导和同事沟通能力的评价
        3.3.4 影响沟通的其他因素评价
第四章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现存的问题剖析
        4.1.1 沟通偏离主题
        4.1.2 表达不清晰
        4.1.3 沟通积极性不高
        4.1.4 培训方案针对性不强
    4.2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缺乏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
        4.2.2 忽视不同沟通方式的综合运用
        4.2.3 欠缺激励沟通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4.2.4 没有针对性强的沟通能力提升培训
第五章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建议
    5.1 提升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5.1.1 有利于统一研发目标
        5.1.2 有利于在团队成员之间达成共识
        5.1.3 促进研发项目组织提高管理水平
    5.2 提升策略建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2.1 设计目的
        5.2.2 指导思想
        5.2.3 建议原则
    5.3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具体建议
        5.3.1 建立沟通实践逻辑思维训练体系
        5.3.2 增强软件研发人员主动沟通的自信心
        5.3.3 采取提升沟通积极性的激励措施
        5.3.4 引入多样化的沟通能力提升培训课程
第六章 E公司开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实施保障
    6.1 保障措施
        6.1.1 高层领导支持
        6.1.2 经费保障
        6.1.3 人员保障
        6.1.4 宣传保障
    6.2 全球技术服务部门试点试行
    6.3 E公司软件开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方案的评估
        6.3.1 提升策略建议的评估方法
        6.3.2 提升策略建议的评估内容
        6.3.3 提升策略建议的评估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X公司软件项目开发模式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2.1.1 软件过程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2.1.2 软件过程管理的理论体系
    2.2 软件开发模式转换
        2.2.1 软件开发模式转换的概念
        2.2.2 软件开发模式转换场景的应用策略
        2.2.3 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
        2.2.4 敏捷开发模式的不足
    2.3 混合型的敏捷开发管理模式
        2.3.1 混合型的敏捷开发模式体系介绍
        2.3.2 混合型的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
    2.4 敏捷开发模式与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差异比较分析
        2.4.1 敏捷开发模式与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需求管理分析
        2.4.2 敏捷开发模式与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质量管理分析
        2.4.3 敏捷开发模式与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迭代状态分析
3 X公司概况及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X公司及软件项目开发概况
    3.2 现有开发模式
    3.3 软件项目开发管理问题分析过程
    3.4 软件项目开发管理问题分析结果
        3.4.1 缺少开发过程与质量管理之间的联动
        3.4.2 可追溯能力差
        3.4.3 缺乏对多团队协作大型开发项目的有效管理方法
    3.5 原因分析
4 X公司软件项目敏捷开发模式到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转换
    4.1 X公司软件项目使用混合式敏捷开发框架介绍
    4.2 敏捷开发模式到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的转换的前置条件
    4.3 加强开发过程与质量管理之间的联动
    4.4 建立需求空间管理机制增强可追溯能力
    4.5 增强需求与开发和质量管理之间多团队的协作能力
        4.5.1 建立以需求为驱动的任务迭代机制
        4.5.2 使用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下的回归测试模型
5 敏捷开发模式到混合式敏捷开发模式转换的保障措施
    5.1 确保需求空间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2 开发过程与质量管理之间的联动的保障措施
    5.3 转换对项目进度管理的保障措施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项目进度管理问卷调查表
致谢

(4)C公司OA系统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OA系统实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
    2.1 OA系统实施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OA系统实施的特点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OA系统实施的相关理论
        2.2.1 组织变革管理E-O理论
        2.2.2 TOE框架
        2.2.3 进度管理关键路径法
        2.2.4 项目沟通管理理论
        2.2.5 目标管理SMART原则
    2.3 OA系统的实施条件
3 C公司OA系统实施现状分析
    3.1 C公司概况
        3.1.1 C公司简介
        3.1.2 C公司经营状况
        3.1.3 C公司OA系统实施过程及运行使用现状
    3.2 C公司OA系统实施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3.2.1 员工对OA系统实施有抵触情绪
        3.2.2 项目进度计划超期
        3.2.3 匆忙实施OA项目忽略存在风险
        3.2.4 项目实施效率和效益不足
        3.2.5 缺乏合理且完善的OA系统实施总体目标
4 C公司OA系统实施管理改进策略
    4.1 组织变革管理改进策略
        4.1.1 树立明确的项目愿景以及培养实施OA系统的紧迫感
        4.1.2 加强员工的参与
        4.1.3 充分的员工培训
        4.1.4 充分的交流沟通
    4.2 项目进度管理改进策略
        4.2.1 规范开发过程
        4.2.2 基于关键路径法改善OA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4.2.3 确定项目的里程碑节点
    4.3 风险管理改进策略
        4.3.1 提高风险意识
        4.3.2 基于TOE框架加强实施风险识别
        4.3.3 制定实施风险应急计划
    4.4 沟通管理改进策略
        4.4.1 制定项目全过程的沟通计划表
        4.4.2 制定需求变更沟通流程
        4.4.3 制定统一内容格式的需求文档
    4.5 总体目标制定改进策略
        4.5.1 整理总体目标的相关性
        4.5.2 基于SMART原则制定总体目标
5 C公司OA系统保障措施及效果评价
    5.1 C公司OA系统的实施保障
        5.1.1 实施OA的需求管理
        5.1.2 实施OA的项目团队管理
        5.1.3 实施OA的质量管理
        5.1.4 规范OA的实施步骤
        5.1.5 加强组织变革管理力度
    5.2 OA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5.2.1 缓和员工对OA系统实施的抵触反应
        5.2.2 OA项目进度管理科学化
        5.2.3 风险控制能力提升
        5.2.4 提高沟通效率
        5.2.5 提升总体目标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演化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特征
        1.2.1 复杂软件系统
        1.2.2 军事复杂软件系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软件演化
        2.1.1 软件演化的概念
        2.1.2 软件演化过程及其通用模型
        2.1.3 软件演化动力
    2.2 系统动力学
        2.2.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与特征
        2.2.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2.2.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2.2.4 结构模型的建立
        2.2.5 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DYNAMO仿真语言
        2.2.6 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第3章 军事复杂软件系统演化过程分析
    3.1 软件演化过程分析方法的改进
        3.1.1 基于生态学的软件演化过程分析方法
        3.1.2 软件演化过程分析方法的改进
    3.2 某军事复杂软件系统案例
        3.2.1 项目概况
        3.2.2 开发团队情况
        3.2.3 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3.2.4 软件实施的阶段划分
        3.2.5 软件实施结果
    3.3 基于可视化模型的软件演化过程分析
        3.3.1 演化过程可视化分析模型的建立
        3.3.2 软件演化过程的分析
        3.3.3 软件演化过程评价
    3.4 案例的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演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因素研究
    4.1 建模对象分析
        4.1.1 建模目的
        4.1.2 基本假设
        4.1.3 模型边界
        4.1.4 反馈回路分析
    4.2 模型的主要变量、参数及函数关系
        4.2.1 主要变量
        4.2.2 模型的变量
        4.2.3 主要函数关系
    4.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1 总体结构
        4.3.2 子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4.3.3 模型的拟合检验
    4.4 软件演化过程的系统动力学因素分析
        4.4.1 影响因素分析
        4.4.2 仿真实验
        4.4.3 问卷调查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开发过程
    5.1 协同开发过程的提出
        5.1.1 协同演化理论
        5.1.2 总体思路
        5.1.3 有关概念
        5.1.4 实施条件
        5.1.5 主要规则
    5.2 协同开发过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5.2.1 模型的构建
        5.2.2 资金管理与分配子系统
        5.2.3 软件开发和维护子系统
        5.2.4 竞争性维护子系统
    5.3 仿真实验与评价
        5.3.1 竞争性维护的博弈实验
        5.3.2 “反垄断”和“软件质量”实验
        5.3.3 未纳入模型的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Object-Z的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关键技术
    1.4 研究生期间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背景知识与相关技术
    2.1 UML简介
        2.1.1 UML概述
        2.1.2 UML基本组成
        2.1.3 UML缺陷
    2.2 形式化方法介绍
        2.2.1 形式化方法的基本概念
        2.2.2 形式化的规范方法分类和验证方法
        2.2.3 形式化方法的问题和发展
    2.3 Object-Z语言
        2.3.1 Z语言
        2.3.2 面向对象的Z语言
        2.3.3 Z语言与Object-Z语言的比较
    2.4 SSM框架
        2.4.1 Spring框架
        2.4.2 Spring MVC框架
        2.4.3 Mybatis框架
        2.4.4 SSM框架的开发流程
    2.5 代码自动化生成技术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Object-Z的通用业务功能语义形式化描述方法
    3.1 基于Object-Z语言对通用业务语法描述
        3.1.1 基于Object-Z语言对通用业务对象描述
        3.1.2 基于Object-Z语言对通用业务方法描述
        3.1.3 基于Object-Z语言对通用业务类初始化描述
    3.2 基于Object-Z语言对通用业务功能语义的描述
        3.2.1 基于数学模型和符号系统描述通用业务语义
        3.2.2 基于排列组合语法单元描述通用业务功能语义
    3.3 案例说明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映射规则的定义
    4.1 目标文件分析
        4.1.1 Service层业务实现函数的固定格式
        4.1.2 Service层业务实现函数的通用逻辑
    4.2 Object-Z语言语法分析树到业务逻辑Java代码的映射过程
    4.3 映射规则形式化定义
    4.4 映射规则BNF范式定义
        4.4.1 基于BNF范式定义输入模型
        4.4.2 基于BNF范式定义输出模型
        4.4.3 输入模型到输出模型的映射规则的BNF范式定义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输入文件分析
    5.2 Object-Z语法解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 业务逻辑Java代码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通用业务中函数的映射输出
        5.3.2 通用业务中方法的映射输出
        5.3.3 通用业务中变量的映射输出
        5.3.4 通用业务中变量初始化条件的映射输出
        5.3.5 通用业务中基础语义的映射输出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的测试与验证
    6.1 基于Object-Z语言编写描述语义文件
    6.2 语法树自动生成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6.3 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6.4 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性能测试
    6.5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2.1.1 软件质量
        2.1.2 软件质量管理与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2.1.3 软件质量标准模型
    2.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相关方法
        2.2.1 软件质量计划
        2.2.2 软件质量保证
        2.2.3 软件质量控制
        2.2.4 PDCA循环改善
3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M省社保局及其软件项目介绍
        3.1.1 M省社保局介绍
        3.1.2 M省社保软件项目介绍
    3.2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运维处理周期长
        3.2.2 响应速度不达标
        3.2.3 软件存在安全漏洞
        3.2.4 更新后软件缺陷多
        3.2.5 知识管理平台更新不及时
    3.3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3.1 运维处理流程存在瓶颈
        3.3.2 软件性能质量计划不具体
        3.3.3 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3.3.4 软件更新过程评估验证不足
        3.3.5 软件质量缺少考核管理
4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措施与评价
    4.1 改进运维处理流程
        4.1.1 改进后的运维处理流程
        4.1.2 改进后的运维处理流程评价
    4.2 完善软件性能质量计划
        4.2.1 细分功能模块性能指标
        4.2.2 制定细粒度软件质量计划
        4.2.3 完善后的软件性能质量计划评价
    4.3 完善软件安全管理体系
        4.3.1 完善后的安全管理体系
        4.3.2 完善后的软件安全管理体系评价
    4.4 改进软件更新流程
        4.4.1 改进后的软件更新流程
        4.4.2 改进后的软件更新流程评价
    4.5 完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
        4.5.1 完善后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
        4.5.2 完善后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评价
5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改进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1.1 成立质量管理改进领导小组
        5.1.2 确定组织内部工作机制
    5.2 人力资源保障
        5.2.1 人员保障
        5.2.2 培训保障
    5.3 制度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PDCA循环在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项目质量管理
        2.1.2 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
        2.1.3 PDCA循环
    2.2 文献综述
        2.2.1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
        2.2.2 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
        2.2.3 PDCA循环应用于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
        2.2.4 研究述评
第3章 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A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3.2 G模拟机项目介绍
    3.3 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现状
    3.4 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原因
第4章 基于PDCA循环的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设计
    4.1 PDCA循环在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中的适用性分析
    4.2 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的原则
    4.3 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的目标
    4.4 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的保障机制
        4.4.1 组织机构设计
        4.4.2 联合办公机制
    4.5 基于PDCA循环的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设计
        4.5.1 基于PDCA循环建立设计开口项的管理流程
        4.5.2 基于PDCA循环优化测试偏差项的管理
        4.5.3 基于PDCA循环健全人力资源管理
第5章 PDCA循环在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中的应用
    5.1 设计开口项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5.1.1 第一轮PDCA循环
        5.1.2 第二轮PDCA循环
    5.2 测试偏差项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5.2.1 第一轮PDCA循环
        5.2.2 第二轮PDCA循环
    5.3 应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优化成果
        5.3.1 设计开口项管理的优化成果
        5.3.2 测试偏差项管理的优化成果
        5.3.3 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的优化成果
        5.3.4 文件体系成果
        5.3.5 指标体系成果
        5.3.6 信息化工具成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积分制管理概述
    2.2 绩效考核理论
    2.3 激励理论
        2.3.1 需求层次理论
        2.3.2 目标管理理论
第3章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重庆ZY软件公司概况
        3.1.1 重庆ZY软件公司简介
        3.1.2 重庆ZY软件公司人员现状
    3.2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现状
        3.2.1 开发人员现有积分制绩效考核体系
        3.2.2 积分制绩效考核问卷调研设计
        3.2.3 积分制绩效考核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3.3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员工积分制绩效考核现存问题
        3.3.1 积分制绩效考核维度单一
        3.3.2 考核方式不合理
        3.3.3 绩效考核标准设置不科学
        3.3.4 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
第4章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设计
    4.1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设计思路
    4.2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基本原则
    4.3 岗位梳理及分析
        4.3.1 开发人员岗位梳理
        4.3.2 开发人员岗位分析
    4.4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设计
        4.4.1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维度
        4.4.2 积分制绩效考核周期调整
        4.4.3 基于岗位和任务优化积分制考核标准
        4.4.4 积分制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第5章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5.1 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
    5.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5.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开发员工积分制绩效考核调查问卷

(10)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技术背景
        1.1.2 业务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业务层面的研究意义
        1.2.3 技术层面的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软件过程研究
    2.1 软件过程概述
    2.2 统一软件过程RUP
        2.2.1 RUP的四个阶段
        2.2.2 RUP的三大核心思想
        2.2.3 RUP的九个核心工作流
        2.2.4 RUP的 4+1 架构方法
        2.2.5 RUP的六条最佳实践
        2.2.6 RUP的裁剪
    2.3 软件建模综述
    2.4 建模语言UML及其扩展
        2.4.1 UML
        2.4.2 Eriksson-Penker业务扩展模型
    2.5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
        2.5.1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开发的关键活动
        2.5.2 业务建模
        2.5.3 需求分析
        2.5.4 系统对象分析
        2.5.5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业务建模
    3.1 业务概述
        3.1.1 站餐预订
        3.1.2 车餐预订
        3.1.3 车餐实时购买
        3.1.4 扫码点餐
    3.2 业务目标建模
        3.2.1 目标模型的表示
        3.2.2 业务目标建模示例
    3.3 业务过程建模
        3.3.1 过程模型的表示
        3.3.2 业务过程建模示例
    3.4 业务活动分析
        3.4.1 活动图的表示
        3.4.2 业务流程分析示例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4.1 用例的表示
        4.1.1 用例图
        4.1.2 用例描述
    4.2 用例获取
        4.2.1 获取用例的方法
        4.2.2 用例获取示例
    4.3 用例描述
        4.3.1 用例描述方法
        4.3.2 用例描述示例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5.1 系统需求
        5.1.1 可扩展性
        5.1.2 适应性
        5.1.3 可靠性
        5.1.4 可用性
        5.1.5 易用性
    5.2 性能需求
        5.2.1 并发需求
        5.2.2 数据存储能力
    5.3 网络需求
    5.4 安全需求
        5.4.1 系统访问控制
        5.4.2 客户信息安全
        5.4.3 数据通信安全
        5.4.4 软件容错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对象分析
    6.1 系统对象模型的表示方法
        6.1.1 静态模型表示-领域模型
        6.1.2 动态模型表示-时序图
    6.2 系统对象静态建模
        6.2.1 静态建模方法
        6.2.2 系统静态建模示例
    6.3 系统对象动态建模
    6.4 本章小结
7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7.1 技术路线
    7.2 技术架构设计
        7.2.1 网络架构
        7.2.2 安全架构
        7.2.3 系统逻辑
        7.2.5 数据架构
    7.3 功能架构设计
        7.3.1 运营管理
        7.3.2 商品管理
        7.3.3 餐饮预订
        7.3.4 订单管理
        7.3.5 交易对账
        7.3.6 支付结算
        7.3.7 统计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系统的实现
    8.1 系统的总体实现
        8.1.1 系统开发架构
        8.1.2 系统功能实现
    8.2 系统的关键实现
        8.2.1 订单状态迁移的实现
        8.2.2 扫码点餐的实现
    8.3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系统的应用
    9.2 本文研究总结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统一软件开发过程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项目进度管理的动态调整研究与应用[D]. 王坤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E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沟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刘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X公司软件项目开发模式转换研究[D]. 申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C公司OA系统实施策略研究[D]. 汪闻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5]面向军事复杂软件系统的协同演化开发研究[D]. 韩雨泓. 四川大学, 2021(02)
  • [6]基于Object-Z的业务逻辑Java代码自动生成器设计与实现[D]. 方昌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D]. 王蔚.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8]PDCA循环在G模拟机软件开发质量管理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 王璟增. 山东大学, 2021(12)
  • [9]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研究[D]. 蒋世莉.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10]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费汉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标签:;  ;  ;  ;  ;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