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铁矿石紧张局势难以缓解

当前铁矿石紧张局势难以缓解

一、目前铁矿石紧张状况难以缓解(论文文献综述)

余田秀子[1](2020)在《供应链融资方式在钢铁企业运用探讨 ——以XG钢铁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我国钢铁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仍然保持较高的发展趋势,市场占有份额依旧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但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钢材市场持续低迷,钢材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而进口铁矿石等上游原燃料价格却处于相对高位,钢铁企业普遍经营状态不好,在2013-2015年间甚至曾出现全行业性亏损,造成经营困难、贷款融资困难的局面,而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又使得钢铁企业想要获取资金难上加难。2016年起,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以及国家加大基础性建设工程投入、钢铁行业下游需求逐渐回暖,相较于之前年度,2016-2018年钢铁行业需求市场环境有所好转,但行业内企业仍面临着产能过剩及高附加值产品不足等诸多问题。钢铁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上游和下游产业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创新型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组合应用,可以有效的将核心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进行重新集成,满足供应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降低整体供应链条的融资成本,同时也能够为依托核心钢铁企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本文所选取的XG钢铁企业是一家位于中部地区的钢铁生产制造企业,作为一家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涉及的上下游企业众多,上游采购原燃料、辅料备件供应商,下游销售钢材、钢产副产品,钢材衍生加工。整个供应链关系错综复杂,核心企业自身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都存在资金缺口问题,本文着眼于XG钢铁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其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为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以期为XG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提供有益帮助。本文认为通过供应链进行融资能有将资金流有效地整合到XG钢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来,同时也能够为以XG钢铁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贷款服务,能够促进XG钢铁企业更加有效管理整条供应链。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从供应链融资研究、供应链融资的运作模式研究,和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研究三方面分别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第二部分是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相关基础理论概述,介绍了供应链融资的定义及本质以及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方式。第三部分针对XG钢铁企业的现行融资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针对XG钢铁企业实际情况,来分析供应链融资模式在XG钢铁企业运用的可行性。第四部分结合XG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公司实际运用的方案。第五部分就设计出的方案将对XG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产生的效果以及运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第六部分结束语。

宋熠[2](2020)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而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钢铁行业也因此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钢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是爆发式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一路上欣欣向荣。钢铁为各行各业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设施保障,企业建工建厂需要钢铁,铁路交通需要钢铁以及城市建设也需要钢铁。可是好景不长,钢铁行业在经历过辉煌时期以后却不得不面临同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这些行为导致钢铁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不仅如此,因为钢铁企业的盲目投产也导致了钢铁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以及库存积压等问题出现了。这些问题让企业的正常运转受到阻碍,并且也影响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高效发展。政府及时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就及时有效地缓和了钢铁行业现状的进一步恶化,政策中提到钢铁行业的改革目标是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五大任务。因此,本文以国务院2016年8月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为指导,着重分析宝钢股份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降成本”这一任务。通过阅读研究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结合宝钢股份自身独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包括有效供给理论、有效需求理论、资源禀赋理论。第三部分首先对宝钢股份进行介绍,其次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的成本现状进行分析,宝钢股份存在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能源成本日益增加、物流成本高、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较多等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宝钢股份成本现状分析,找到宝钢股份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第五部分是针对找到的原因一一提出有针对性的降成本对策,帮助宝钢股份更好降成本。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研究发现,宝钢股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一些改变,降成本效应已经显现,但仍然存在降成本的空间。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还仍然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宝钢股份应通过升级转型,增强科研与创新的力度以及高端产品所占比例等等措施来进一步降成本。最后,希望为广大其他的钢铁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更好的降成本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总而言之,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脚步,这对冲破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关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石瑞[3](2020)在《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资产良好的小型民营钢铁贸易企业,但是由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前随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其贸易业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将解决对策应用于公司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使得公司能突破发展的瓶颈,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境,复工、复产、复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核心竞争力。文章运用“PEST”、SWOT、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内部条件以及公司发展现状为基本依据,找出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公司的战略思维,提出公司未来具体的战略措施。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具体体现在服务和渠道的差异化。在继承公司现有有利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差异化服务,强化剪切加工和物流配送,在增强现有客户粘性的基础上服务新客户,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钢铁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用足现有政策和有利条件,拓宽业务渠道,用科技创新摆脱疫情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公司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刘健升[4](2020)在《我国债券违约及系统性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各领域之间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单个企业的违约风险也会被放大,先是传染到所在行业,最后演变为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历次经济危机都证明了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存在,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最初就是由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数家金融机构的破产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股市陷入低迷的严重后果。可见,违约风险的研究应该由点及面,既要研究单个企业违约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传染过程,想办法规避风险在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传递。因此,本文试图从企业违约,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循序渐进的了解风险爆发和传导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有效的预防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在理论研究层面,首先,本文基于Merton(1974)在贷款和债券估值模型中提出的企业价值、负债和违约的关系,对诸多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比如股东背景、货币政策、资本结构等,作为进一步影响违约的因素。其次,本文对理查德森(1972)、普费弗和萨拉西克(1978)、米切尔和辛格(1996)的资源依赖理论、Larsson和Starr(1993)的网络组织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理论上可以支持风险传染效应的存在,并根据Rudiger Dornbursh、Yung Chul Park和Stijin Claessens(2000)提出了五种主要的风险传染的传播途径。最后,本文借鉴了经济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代际遗忘理论等阐明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原因和特征。上述理论将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违约影响因素、企业对行业的传染效应、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对市场的传染效应串联了起来,为从微观层面的企业违约行为到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在实践研究层面,首先,针对企业违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效果有多大等问题,本文运用了Logit模型,通过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真实数据,分别选取了代表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各个指标,并加入货币政策和股东背景等虚拟变量,从定性及定量角度考察了各因素对债券违约大小的影响,这是对个体企业违约的分析。其次,针对企业对行业的传染效应存在性和影响大小等问题,本文在主流行业中选取了煤炭、钢铁、房地产、银行四个行业,所选行业覆盖了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并从每个行业选取了十家左右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个体,依据已有文献的方法,基于企业的股价数据和行业价格指数,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刻画个体企业对行业传染效应的大小,并得到了传染效应的研究结论。再次,关于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等问题,本文以所选的四个行业为基础,对行业间的传染方向和传染效应的大小进行实证检验,然后依据各行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程度,将上述四个行业扩展到七个主流行业,研究了各行业对市场的传染效应。最后,本文选取了亚太地区、欧洲、美国等地的股票市场数据,逐一测度它们对我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了国际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各地区对我国股市风险溢出效应差异的原因。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及研究意义,提出了要重点论证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对企业违约、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企业违约部分从违约影响因素和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分别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其中,违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环境、企业特征三个方面。违约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传统评估方法和现代评估方法,现代评估方法又包括判别模型、Z-score模型、KMV模型和Logit模型等,并对各种计量模型进行了评述。传染效应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传染效应的形成原因,传染机制进行讨论。系统性风险的文献则重点分析了系统性风险的特征、传播途径及各种测度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法、条件在险价值法和其他方法。第三部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企业违约的理论探析,传染效应存在性的理论基础,系统性风险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等。在企业违约的理论探析中,阐述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违约结果的作用机制。传染效应理论主要从存在性、传播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存在性的理论主要包括资源依赖理论和系统网络理论,两个理论都较好的证明了传染效应是现实存在性,传播途径理论则是依据多恩布什(2000年)提出的经济冲击、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债务渠道和投资者行为五种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了阐述。系统性风险理论方面,本文从产生原因,风险特征和系统性风险演化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比如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原因包括了经济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代际遗忘理论和金融系统脆弱性理论,较好的对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全面阐述。第四部分:对违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我国债市的违约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这部分主要是基于我国债市已经发生的违约案例,对违约原因进行梳理,找到违约前出现明显恶化的指标,为模型指标的选择进行铺垫。通过总结发现,在企业违约前,行业景气度下滑,企业多元化投资失败,股东逃废债,企业内部沟通不畅等都是导致企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债务负担和营运能力通常都出现了明显的恶化。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印证了理论基础中提到的违约影响因素,使指标选择更有依据,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一些没法纳入模型的指标,比如新疆六师的违约是由于人员市场意识淡薄,内部沟通不畅导致的,使分析结果更为全面。其次,本文选用了债券市场实际发生违约的数据作为样本,样本基本覆盖了我国债市发生违约以来的全部期间,数据真实可靠,代表性较强。影响变量选择基于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得到的共同结果,分别采用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较能代表企业综合实力的指标,并加入了股东背景和货币政策两个虚拟变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较为全面的考虑了企业违约的各种关键要素。最后,本文运用Logit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并就实证结果阐述了原因和应对方法。第五部分: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本部分选取了覆盖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四个重点行业,即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并且每个行业选取了近十家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分别就企业对行业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各检验结果,分析了各行业中不同类别的企业对行业传染效应大小不同的原因,并结合本人信用评级的工作经验,提出了防范信用风险传染的有效措施。第六部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本部分主要研究了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首先,本文验证了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由于彼此关联,会产生下游对上游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因此重点防范靠近市场终端的房地产行业和渗透到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银行业对于避免一系列的风险传染尤为重要。然后,本文对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大小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本文选取了七个对市场经济贡献最大的行业,分别测度了各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应对方法。第七部分:系统性风险的国际比较。本部分选取了和我国股票市场关系密切的亚太市场、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测度了各国和地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发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并就各国对我国的风险溢出效应差异进行了经济学解释,最后提出了防范国别间风险传染的应对方法。第八部分:结论、建议和研究展望。对全文的结论进行总结,分别从防范企业的违约风险、完善违约的处置手段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分析论证,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首先、在研究企业违约影响因素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和现金回笼率对违约的影响最大,说明债务负担情况、盈利情况和现金流情况都对企业是否违约有重要的影响,和违约案例分析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此外,结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提出政策上推动优化产业升级,加强逆周期调节有利于降低企业个体的违约风险。其次、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测度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的方法来研究企业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煤炭企业的风险传染效应主要和资源禀赋、开采成本和区位优势等因素相关。其中,央企背景的个体企业风险以及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小,其次是山西、而山东和河北地区的风险相对较大。钢铁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主要和规模效应、铁矿石的运输成本有关,并且受到当地供需情况的影响。按企业风险大小以及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排序发现,华东地区最小,其次是华北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风险最大。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通过检验发现,民营房地产企业自身的风险和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主要由于民营企业经营风格较为激进,在遇到市场流动性紧缩时,受到的冲击更大所致。银行业方面,国有大行凭借股东背景和遍布全国的网点优势,获得的客户资源更为优质,风控机制更加完善,自身的风险更小,但由于国有大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规模占比更大,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更大,因此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再次、在行业间传染效应研究方面,本文发现,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由于彼此是上下游关系,下游会通过需求影响上游,故形成格兰杰因果关系。传染效应大小方面,煤炭行业受到钢铁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钢铁行业其次,房地产行业最小,主要是由于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工业门类会越来越多,因此上游行业受到某一下游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此外,通过比较各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现,考虑煤炭行业风险溢出效应下的市场风险最小,银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主要是由于银行业渗透到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对我国整体市场的影响最大。煤炭行业作为工业门类的一种,对GDP的拉动作用不如银行、房地产等行业大,因此对市场风险的贡献度最小。最后,本文对国别之间的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各国的影响下,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大小有所差异,但走势较为一致,说明全球经济互联程度高,在危机发生时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其次,亚洲国家自身的风险最小,但对我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可能由于亚州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脆弱,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多种渠道和我国联系更为密切,故传染效应更强。本文的创新点概括如下:首先,研究层次更为系统。本文对系统性风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拆分,研究视角更为全面。国内外学者对违约影响因素、传染效应、系统性风险都有一定研究,但大多只从单一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架构,对整体防范风险的应对措施把控不足。作者结合多年的信用评级工作经验,从企业违约影响因素入手、依次研究了企业对行业、行业对市场以及国别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由点及面,步步深入,全方位阐述了系统性风险在各环节形成的原因和积累过程,更有利于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其次,样本选择更为准确。违约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实际发生违约的债券进行研究,由于债券市场2014年才发生违约,更早的文献研究数据相对有限,已有的大部分文献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即被ST)的公司作为违约样本,将财务正常的公司作为正常样本进行对比,实际上企业被ST和实际违约在概念上仍有较大差异,上市公司和发债主体的范围也有所不同,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来自我国债券市场的真实数据,因此克服了数据选取模糊的缺陷,用来判断违约风险更为准确。最后,行业研究范围更为全面。目前大部分研究系统性风险的文献都将研究焦点聚集在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上,而较少将实体行业纳入其中。传染效应检验中,本文创新性的选取了对国民经济拉动较高的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覆盖了我国主要的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检验中,本文先选取了煤炭、钢铁、房地产、基建、银行等几个对宏观经济贡献最大的行业进行国内系统性风险研究,又选取了亚太、欧洲、美国几个和我国关系紧密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间的系统性风险研究,在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范围上考虑更为全面。

崔书菲[5](2020)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公民决策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有力途径。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化学技术引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载体,创设真实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和理性决策,对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等理论为指导,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非形式推理等概念进行界定。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一化学选考生和化学教师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认识议题,基本具备议题学习的能力基础,喜欢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但受到学业压力大、议题内容与考试联系较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并未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部分教师表示受课时紧张、自身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开展议题教学难度较大,希望获得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思路等方面的指导。运用课例分析法,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元素化合物复习”优秀课例进行剖析,获取宝贵教学经验,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以丰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为一线化学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依据教学设计思路对“氮元素及其化合物”和“电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教学反思体现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可发现,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课堂参与性较高,能较好完成分析论证和科学决策,体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但在知识运用和反驳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教学建议,以供教师教学时参考,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实。

苏梦颖[6](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张彦灵[7](2019)在《我国铁矿石主要贸易国进口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矿石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料,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由于我国铁矿石自给难以满足需求,由此产生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填补,但是随着我国铁矿石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加,进口潜在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分析我国铁矿石进口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主要贸易国展开深入研究,探索进口结构优化途径,对于缓解进口风险、保障进口安全十分必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从进口规模、价格、主要贸易国分布分析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现状得知:我国铁矿石进口规模及占全球总贸易量的比例均在提高;进口价格不稳定,波动剧烈;进口来源广泛,但主要进口贸易国较为集中,对主要贸易国的进口依赖较强。综合分析,我国铁矿石进口潜在风险巨大。其次,总结归纳出我国铁矿石进口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并基于此构建了一组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鉴于主客观赋权法均有优缺点,单一的赋权法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论文指标权重的确定结合主观德尔菲法和客观熵权法。采用变权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弥补了常权模型中极端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不显着的不足。第三,选取占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95%以上的10个主要贸易国为评价对象,分别对其资源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其他风险量化评价,最后对各主要贸易国综合进口风险评价。对常权、变权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极端指标的影响,经过变权重处理后,一些国家的进口风险程度会随之改变。变权评价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伊朗的进口风险水平为“较低”,今后可深化与其铁矿石贸易关系;秘鲁、南非和智利的进口风险为“一般”,今后可扩大与其贸易合作;巴西、乌克兰和毛里塔尼亚的进口风险为“较高”,今后应在权衡其风险程度的基础上慎重的进行利益往来。论文基于进口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指标体系,科学、慎重的选取并衡量各评价指标,为其后风险评价奠定良好基础;变权模型的运用,不仅可以对各主要贸易国的进口风险程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也能通过极端指标明确各主要贸易国具体的进口风险点,从而在进口时进行有效规避;论文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今后进口结构优化和进口风险防范具有参考意义。

任立冉[8](2018)在《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特殊的国家体制,朝鲜在冷战结束后一直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长期执着于核武器与远程导弹的研发,使朝鲜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国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然而,朝鲜经济始终没有出现许多西方国家预期的崩溃,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其经济体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在的成长动力。尽管朝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对外经济合作依然对朝鲜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于朝鲜半岛事务和朝鲜问题的研究中,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鲜“与世隔绝”的封闭体制造成无法获得具体的资料、数据。相当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朝鲜。本文试图结合朝鲜式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和西方经济学理论,梳理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历程,分析其呈现的整体特征、采取的主要合作方式、涉及的产业领域,并以中朝罗先经贸区和开城工业园区这两大经济特区为例,对朝鲜对外经济合作进行整体评估和前景展望。从理论上看,“主体思想”、“先军政治”和“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是朝鲜独特的国家发展指导思想,也是朝鲜经济与对外经济合作的核心指导理念。“主体思想”明确要求朝鲜建立“自立的民族经济”,对外经济合作也更多地需要落实对于朝鲜“自立的民族经济”的支持作用。“先军政治”要求优先发展国防经济,以“苦难行军”的精神来发展经济,对外经济合作也优先服务于军事。“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延续了“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的精神,朝鲜政府据此提出了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并行的路线,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比较之下,西方经济学理论在解释朝鲜对外经济合作时,存在着先天不足。因为朝鲜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严格封锁的经济数据,限制了以市场为前提的主流经济学的解释力。所以,从朝鲜式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角度去考量,能够更深入理解朝鲜对外经济合作运行的逻辑。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研究提供比较性的视角,从国际视野审视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局限性。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冷战时期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1948-1991),主要指在东西方对立的背景下,朝鲜与中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极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易货贸易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朝的援助构成了对外经济合作的主体内容;冷战后初期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1992-2000),主要指的是朝鲜在苏联解体、金日成去世以及连年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对外经济合作严重萎缩,被迫开展多元化的贸易方式应对各种挑战;度过“苦难行军”时期后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2001-2011),主要指在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朝鲜愈加重视对外经济合作,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开启了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在金正恩执政之后(2012-今),朝鲜继续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力度和广度,继续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采取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并实现了连续数年的增长,但由于核导问题不断激化,国际制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后朝鲜对外经济合作渐趋陷入困境。从整个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演变历程来看,其呈现出“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性质”、“高度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和“长期受国际经济制裁影响”三大特征。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方式主要涉及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国际援助等相关内容。其中,对外贸易是构成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主体内容,是朝鲜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并打开了朝鲜对外交往的局面。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是朝鲜一直希望打破国内经济困局的重要方式,外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朝鲜的经济结构和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但由于朝鲜自身经济基础薄弱、政治体制僵化加之不断的核武器、导弹试验和随之而来的国际制裁,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对朝国际援助同样受制于严厉的国际制裁,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方面,缺少能够促进其经济成长的发展性援助,其效果也仅限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朝鲜居民的生存状况、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出口加工业、国际旅游业、劳务输出业以及新开发的会展经济等领域。其中,采矿业是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支柱产业,矿石出口的收入占朝鲜外汇收入总额的比例最高。但受制于国内开采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国际制裁的因素,矿石出口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出口加工业是朝鲜与外部交流最多元化的产业,不仅涉及产品出口,更包含了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能较全面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业是朝鲜新兴的对外经济合作产业,朝鲜政府新开辟了4个旅游经济开发区,兴建了一大批旅游工程,推出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但由于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严重滞后,旅游线路和从业观念过于陈旧,再加上国际形象的恶化,导致吸引游客人数有限,创汇效果不明显。劳务输出业则凭借朝鲜相对廉价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朝鲜对外经济的优势产业,多年来呈稳定发展状态,但也开始受到国际制裁的冲击。另外,朝鲜近年来还积极举办各类国际商品展览,希望借此推动国际贸易的开展,加强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朝鲜还尝试了多种对外经济合作的模式,最典型的即为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和朝韩开城工业园区。罗先经贸区开创性地采取了两国政府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的模式,在中朝合署办公的共同管理委员的平台下,中方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等,朝方以土地、资源、设施和各类特许经营权等共同参与合作开发。经贸区的开发为朝鲜引入了具有显着影响的市场经济理念和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罗先地区的发展、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开展带来相当积极的影响。开城工业园区的建设则提供了一种政企合作的模式,朝鲜政府和韩国现代集团共同建设运营,吸引韩国中小企入驻。开城工业园区的运营,促进了朝鲜的就业与经济发展,盘活了朝韩间的经济合作,并成为朝韩关系的一种象征。此外,金正恩上台后,推出了新一轮多达23个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计划,希望藉此推动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开展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虽然多数仍然处于“纸面阶段”,但开启了朝鲜式经济开发区模式的探索之路。整体来看,朝鲜对外经济合作是朝鲜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为朝鲜获取了外汇、能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朝鲜国内经济的整合与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政策的改善,使市场经济的理念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为朝鲜经济提供了内生的增长动力。但是由于日益严厉的国际制裁,导致朝鲜对外经济合作几乎处于中断、停滞状态,对朝鲜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也就限制了其持续有效的发展。如果朝鲜核导问题的解决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社会解除或部分解除对朝制裁,朝鲜经济将进入新的阶段,对外经济合作的前景将会更加明朗。朝鲜在拓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参与跨国基础设施与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实现中俄朝韩经济走廊建设方面,都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钟瑞[9](2017)在《湖北省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受矿业形势低迷影响,湖北省铁矿开发发展中“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系统论、矿产资源规划思想、地域分工理论、经济区划理论等理论思想,系统分析了铁矿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总结了国内外行业发展、湖北省钢铁行业与铁矿开发形势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全面总结了湖北省铁矿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状况,得出湖北省铁矿资源勘查保障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结论;对湖北省铁矿勘查工作、矿山企业发展以及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依照实际情况作了具体的对策探讨;以湖北省铁矿主要开采区优选排序评价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现状和各区实际开发形势与需求,合理规划湖北省铁矿开发总体布局,即依托武钢矿业公司,以武汉钢铁集团为核心,统筹鄂东、鄂西两个主要片区,辐射湖北地区,形成“一核两区”的矿业发展模式。通过对湖北省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规划的一系列研究,从资源整合、资源保障、经济转型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了保障湖北省铁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刘子佳[10](2016)在《进口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口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给经济带来过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减缓的双重打击,而这种影响往往超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能力。目前,我国对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依存度比较高,而且我国进口市场、金融市场和经济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不足,致使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具有较大程度的外生性。时值人民币汇率改革如火如荼推进之际,我们不能不认真思索,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是怎样的?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会如何影响国内通胀率?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是什么?进口大宗商品的影响是否可以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掌控之中?本文的研究正是试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以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为标准选择进口大宗商品的代表性品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两类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以衡量大宗商品真实进口价格的变化情况;其次,鉴于我国通胀率变化所具有的结构性特征和非线性特征,通过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检验不同状态下包括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在内的若干因素对不同通胀率度量指标及其之间关系的影响;再次,进一步定性分析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比较不同时期传导机制的变化,梳理不同的传导机制及其综合传导过程,探讨传导机制中的变化因素及其影响等,以期更深入地探究进口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时间不一致性假设前提下,分析货币和财政政策冲击对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以期了解在二者存在紧密联系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在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合理地抉择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第一,提出了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的构建方案,包括分析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中的外生性成分、统计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以选择代表性品种,以及分别提取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两类进口大宗商品真实价格变化率的主成分等,并识别出所构建的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进口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和存用比情况等;第二,拓展了关于通胀率非线性变化特征的研究,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检验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率影响,比较了不同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组合下模型的拟合优度和估计效率,并发现资源性产品比农产品对产成品通胀率和消费品通胀率之间差异的影响要大,并且在工业增加值上升时,通胀率的差异会相对缩小,而在工业增加值下降时,差异将相对扩大;第三,总括了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种途径下对通货膨胀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传导机制,识别了影响传导机制的变化因素如需求弹性、市场情绪和货币政策等,并认为对于货币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国家来说,大宗商品价格冲击触发通货膨胀是一个较大概率事件;第四,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相机抉择可能产生的时间不一致性和选择两难性,使用信息容量大、参数时变的TVP-FAVAR模型克服了计量模型本身产生的“价格之谜”并突破了模型变量之间的线性约束条件,实证分析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冲击在短期内和长期内对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可能产生的二次传导问题,并认为,当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戳破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美景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谨慎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应尝试使用具有自动稳定功能的税收政策来促进经济复苏。

二、目前铁矿石紧张状况难以缓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目前铁矿石紧张状况难以缓解(论文提纲范文)

(1)供应链融资方式在钢铁企业运用探讨 ——以XG钢铁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供应链融资研究
        1.2.2 供应链融资运作模式研究
        1.2.3 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内容与框架
2.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供应链融资概念
        2.1.1 供应链的组成
        2.1.2 供应链融资的定义
        2.1.3 供应链融资的本质
        2.1.4 供应链融资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
    2.2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融资模式
        2.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2.2.2 存货融资模式
        2.2.3 预付款融资模式
    2.3 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2.3.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4 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3.XG钢铁企业现行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XG钢铁企业概况
        3.1.1 XG钢铁企业简介
        3.1.2 XG钢铁企业财务状况介绍
        3.1.3 XG钢铁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3.2 供应链融资方式在XG钢铁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3.2.1 筹资渠道单一,负债规模较大
        3.2.2 存货占用的资金比例较大
        3.2.3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3.2.4 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足
        3.2.5 企业控制者存在债务融资偏好
        3.2.6 企业缺少专业融资人才
    3.3 供应链融资模式在XG钢铁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3.3.1 XG钢铁企业资金需求分析
        3.3.2 XG钢铁企业销售结算方式
        3.3.3 XG钢铁企业外部条件分析
4 XG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
    4.1 方案设计思路
    4.2 方案设计原则
    4.3 国内贸易下的供应链融资方案
        4.3.1 采购项下的国内信用证与应收账款融资方案
        4.3.2 采购项下的保理应收账款融资方案
    4.4 国际贸易下的供应链融资方案
        4.4.1 出口项下的信保融资方案
        4.4.2 进口项下的融资方案
5 XG钢铁企业供应链实施效果分析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5.1 XG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实施效果分析
        5.1.1 财务指标下供应链融资实施效果分析
        5.1.2 非财务方面分析供应链融资实施效果分析
    5.2 XG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运用的保障性措施
        5.2.1 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5.2.2 各种融资模式下的潜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5.2.3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对上下游信息平台的评估
        5.2.4 加强银企合作,实现信息共享
    5.3 提升自身企业实力,培育优质供应链
        5.3.1 完善内部管理,提升自身实力
        5.3.2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现状
        1.2.2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2.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企降成本对策的研究现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的内涵
        2.1.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概念及内容
        2.1.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必要性
    2.2 理论基础
        2.2.1 有效供给理论
        2.2.2 有效需求理论
        2.2.3 资源禀赋理论
第3章 宝钢股份概况介绍
    3.1 宝钢股份简介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成本构成现状
        3.2.1 税费负担相对较重
        3.2.2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3.2.3 能源成本日益增加
        3.2.4 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3.2.5 制度性交易成本较多
第4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成本难以下降的原因分析
    4.1 税费负担方面
        4.1.1 应交税种多
        4.1.2 资源消耗高
    4.2 人工成本方面
        4.2.1 最低工资标准及社保费不断上调
        4.2.2 企业的社会职能属性导致人员负担
    4.3 能源成本方面
        4.3.1 依赖外购铁矿石
        4.3.2 环保支出增加
    4.4 物流成本方面
        4.4.1 进厂运输受多种因素影响
        4.4.2 汽油价格上涨且物流效率低
    4.5 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
        4.5.1 部门协作效率不高
        4.5.2 体制机制障碍严重
第5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的对策研究
    5.1 有效降低宝钢股份税费负担
        5.1.1 进行纳税筹划管理
        5.1.2 建立废钢回收机制和开发非常规水
    5.2 多举措降低宝钢股份人工成本
        5.2.1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以减少闲置劳动力
        5.2.2 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与培训机制
    5.3 节能提效降低能源成本
        5.3.1 利用市场金融化趋势的有利条件
        5.3.2 产品升级以提高附加值
    5.4 运输提效降低物流成本
        5.4.1 合理选择国际物流方式
        5.4.2 整合企业物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
    5.5 精简制度性交易成本
        5.5.1 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
        5.5.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基础理论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发展现状评述
    2.1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2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存在的战略问题
第三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与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钢铁贸易产业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2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3.2.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3.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3.2.5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3.3 企业外部环境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资源分析
        4.1.1 产品资源分析
        4.1.2 人力资源分析
        4.1.3 营销资源分析
        4.1.4 财务资源分析
    4.2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能力分析
        4.2.1 业务能力
        4.2.2 财务能力
        4.2.3 经济效益能力
    4.3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能力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定位
    5.1 SWOT矩阵分析
    5.2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5.3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选择与内容
第六章 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6.1 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感知利益
    6.2 产品营销与资金融通相结合
    6.3 营造有利的企业文化
    6.4 重视渠道营销,挖掘渠道潜力
    6.5 严格监控营销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6.6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6.7 构建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
    6.8 创新物流和服务模式
    6.9 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债券违约及系统性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研究的学术价值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在险价值
        二、条件在险价值
        三、分位数回归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违约研究的相关文献
        一、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二、信用风险评估
    第二节 传染效应及系统性风险相关文献
        一、传染效应相关文献
        二、系统性风险相关文献
    第三节 文献评述
        一、关于违约影响因素文献评述
        二、关于违约因素计量模型文献评述
        三、关于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违约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一、定性指标
        二、定量指标
    第二节 传染效应的理论基础
        一、传染效应存在性理论
        二、传染效应的传播途径
    第三节 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性风险产生原因
        二、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三、系统性风险的演化机制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债市违约实证研究
    第一节 我国债市违约的特征分析
        一、行业景气度下行,盈利和获现能力恶化
        二、投资激进或盲目多元化,债务负担和营运能力恶化
        三、股东背景模糊,支持力度差
        四、股东涉嫌逃废债,侵害债权人利益
        五、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及市场意识较差
    第二节 样本选择
        一、数据选择
        二、指标选择
    第三节 违约影响因素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Logit回归结果
    小结
第五章 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数据选择及处理
    第二节 状态变量选取
    第三节 单个企业对行业风险贡献的静态分析
        一、煤炭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二、钢铁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三、地产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四、银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单个企业对行业风险贡献的动态分析
        一、煤炭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二、钢铁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三、房地产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四、银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小结
第六章 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内系统性风险实证检验
        一、各行业间的传染方向研究
        二、行业间的传染效应研究
        三、我国国内系统性风险研究
    第二节 系统性风险的国际比较
        一、数据选取
        二、描述性统计
        三、全球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四、经济危机期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小结
第七章 系统性风险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拉美债务危机
        一、拉美债务危机事件过程
        二、拉美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第二节 墨西哥经济危机
        一、墨西哥经济危机事件过程
        二、墨西哥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
    第三节 亚洲金融危机
        一、亚洲金融危机事件过程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第四节 俄罗斯金融危机
        一、俄罗斯金融危机事件过程
        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第五节 美国次贷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事件过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
    第六节 欧洲债务危机
        一、欧洲债务危机事件过程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第七节 各类系统性危机的总结与启示
        一、财政刺激要掌握适度
        二、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金融监管政策
        三、加强对国际风险的有效管理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预防企业的违约风险
        二、完善违约的处置手段
        三、防范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发展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1.1.2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
        1.1.3 我国教育改革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1.3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社会性科学议题
        2.2.2 非形式推理能力
        2.2.3 图尔敏论证模型
第3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编制与实施
        3.1.1 学生问卷
        3.1.2 教师问卷
    3.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2.1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
        3.2.2 教师问卷结果统计
    3.3 教学建议
第4章 高中化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内容教学设计思路与策略
    4.1 优秀课例分析
        4.1.1 教学片段实录
        4.1.2 课例评价
    4.2 教学设计思路
    4.3 教学策略
        4.3.1 明确议题选取原则
        4.3.2 合理创设议题情境
        4.3.3 善于运用问题进行引导
        4.3.4 多种评价方式结合
第5章 高中化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内容教学课例设计与实施
    5.1 课例设计与实施——论证重污染天气下“汽车限行”的合理性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议题分析
        5.1.4 教学目标
        5.1.5 教学活动设计
        5.1.6 教学过程
        5.1.7 教学效果评价
        5.1.8 教学反思与建议
    5.2 课例设计——虎门该不该建电镀工业基地
        5.2.1 教学内容分析
        5.2.2 学情分析
        5.2.3 议题分析
        5.2.4 教学目标
        5.2.5 教学活动设计
        5.2.6 教学反思与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作者简历

(6)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1.5.3 价格发现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定价权的形成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4.2.1 现货市场因素
        4.2.2 期货市场因素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过程
        5.2.4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7.3.1 分析方法
        7.3.2 理论模型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8.3.1 研究方法
        8.3.2 数据选取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7)我国铁矿石主要贸易国进口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研究现状
        1.2.2 能源、资源主要贸易国进口风险的研究
        1.2.3 能源、资源进口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铁矿石进口规模及变化情况
    2.2 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及波动状况
    2.3 我国铁矿石主要进口贸易国分布
第三章 铁矿石进口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进口风险影响因素
        3.1.1 资源因素
        3.1.2 政治因素
        3.1.3 经济因素
        3.1.4 其他因素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解释、度量
    3.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4.1 基于德尔菲法的主观赋权法
        3.4.2 基于熵权法的客观赋权法
        3.4.3 主客观赋权法
第四章 主要贸易国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4.1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1.1 常权评价模型
        4.1.2 变权评价模型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主观权重
        4.2.2 客观权重
        4.2.3 组合权重确定
    4.3 风险评价等级和指标的分级
        4.3.1 评价等级的分级
        4.3.2 评价指标的分级
    4.4 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
        4.4.1 资源风险评价
        4.4.2 政治风险评价
        4.4.3 经济风险评价
        4.4.4 其他风险评价
        4.4.5 各贸易国综合风险评价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1 研究结论
        5.1.2 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国结构优化建议
        5.1.3 我国铁矿石进口风险防范建议
    5.2 创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结构与核心观点
        1.3.1 本文的框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2.1 朝鲜视角下的对外经济合作理论阐释
        2.1.1 “主体思想”与对外经济合作
        2.1.2 “先军政治”与对外经济合作
        2.1.3 “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与对外经济合作
    2.2 西方经济学视域下的朝鲜对外经济合作
        2.2.1 转型经济学理论
        2.2.2 政府经济学理论
        2.2.3 国防经济学理论
    2.3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理论范式比较
        2.3.1 西方经济学阐释存在的局限性
        2.3.2 朝鲜式经济学阐释的现实性
        2.3.3 不同理论视域下比较的意义
第3章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演变历程与整体特征
    3.1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历史演变(1948-2011)
        3.1.1 冷战时期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开展(1948-1991)
        3.1.2 冷战结束初期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困境(1992-2000)
        3.1.3 21世纪初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恢复(2001-2011)
    3.2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现状(2012-今)
        3.2.1 金正恩政府经济改善措施的推出
        3.2.2 金正恩政府对外经济合作的展开
        3.2.3 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建设并行路线的影响
    3.3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总体特征
        3.3.1 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性质
        3.3.2 高度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
        3.3.3 长期受国际经济制裁影响
第4章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主要方式与效果
    4.1 对外贸易
        4.1.1 朝鲜对外贸易的政策
        4.1.2 朝鲜对外贸易的现状
        4.1.3 朝鲜对外贸易的效果
    4.2 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
        4.2.1 朝鲜引进外资的政策
        4.2.2 朝鲜引进外资的现状
        4.2.3 朝鲜引进外资的效果
    4.3 国际援助
        4.3.1 国际社会对朝援助的内容
        4.3.2 国际社会对朝援助的效果
第5章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产业分布与发展效果
    5.1 采矿业——支柱性产业
        5.1.1 朝鲜采矿业的发展现状
        5.1.2 朝鲜采矿业的发展效果
    5.2 出口加工业——关键性产业
        5.2.1 朝鲜出口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5.2.2 朝鲜出口加工业的发展效果
    5.3 国际旅游业——新兴产业
        5.3.1 朝鲜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3.2 朝鲜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效果
    5.4 劳务输出业——优势产业
        5.4.1 朝鲜劳务输出业的发展现状
        5.4.2 朝鲜劳务输出业的发展效果
    5.5 会展经济——创新产业
        5.5.1 朝鲜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
        5.5.2 朝鲜会展经济的发展效果
第6章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模式与效果
    6.1 政府间合作模式——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
        6.1.1 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合作模式与管理体制
        6.1.2 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成果
        6.1.3 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的效果评估
    6.2 政企间合作模式——开城工业园区
        6.2.1 开城工业园区的运营模式与管理体制
        6.2.2 开城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与发展成果
        6.2.3 开城工业园区的效果评估
    6.3 经济开发区模式
        6.3.1 朝鲜各类开发区的建立
        6.3.2 朝鲜经济开发区的效果
    6.4 朝鲜式“经济特区”的运营效果
        6.4.1 建立了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
        6.4.2 形成了朝鲜式社会主义经济改善的主要窗口
        6.4.3 落实了朝鲜对外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布局
第7章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整体评估与前景展望
    7.1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积极作用
        7.1.1 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7.1.2 推动经济政策的逐渐变革
    7.2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局限性
        7.2.1 产业结构的失衡
        7.2.2 经济体制的僵化
        7.2.3 国际制裁的束缚
    7.3 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前景——“中俄朝韩经济走廊”构想
        7.3.1 构建“中俄朝韩经济走廊”的基础
        7.3.2 构建“中俄朝韩经济走廊”的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状况简介
致谢

(9)湖北省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系统论
        1.2.2 地域分工和经济区划理论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1.2.4 矿产资源规划与铁矿开发规划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铁矿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1 国际铁矿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2 中国铁矿石行业形势
        2.2.1 铁矿石产量分析
        2.2.2 铁矿石需求分析
        2.2.3 行业发展新要求
    2.3 湖北矿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2.3.1 基本省情
        2.3.2 矿业发展形势
    2.4 湖北省钢铁工业发展与铁矿开发
        2.4.1 基本情况
        2.4.2 钢铁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4.3 湖北省钢铁产业发展与铁矿开发形势
    2.5 小结
第3章 湖北省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
    3.1 铁矿勘查现状
        3.1.1 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历程
        3.1.2 地质勘查成果现状
        3.1.3 铁矿资源勘查保障程度分析
    3.2 铁矿资源概况
        3.2.1 资源特点
        3.2.2 储量概况
        3.2.3 主要矿床类型及储量分布
    3.3 铁矿开发利用概况
        3.3.1 发展现状
        3.3.2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湖北省铁矿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1 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4.1.1 存在的问题
        4.1.2 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4.2 矿山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1 矿山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2 发展对策分析
    4.3 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
        4.3.1 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危害
        4.3.2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4.3.3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成果及分析
第5章 湖北省铁矿开发规划研究
    5.1 基于理想点法的湖北省铁矿开采区开发优选评价
        5.1.1 理想点法
        5.1.2 湖北省铁矿开采区开发优选评价
        5.1.3 结果及分析
    5.2 湖北省铁矿开发规划
        5.2.1 主要开采区的开发规划分析
        5.2.2 武钢集团在湖北省铁矿业的核心地位
        5.2.3 湖北省铁矿开发总体规划布局
    5.3 湖北省铁矿开发规划分析
        5.3.1 发挥武钢带头作用
        5.3.2 统筹鄂东、鄂西开发
        5.3.3 落实分区发展
    5.4 小结
第6章 湖北省铁矿开发保障建议
    6.1 “陈贵模式”与资源整合
        6.1.1 主要问题
        6.1.2 陈贵模式
        6.1.3 陈贵模式与湖北省铁矿资源整合
    6.2 资源保障
        6.2.1 资源开采分析
        6.2.2 资源保障建议
    6.3 经济转型
    6.4 其他建议
        6.4.1 生态环保建设
        6.4.2 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
        6.4.3 建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机制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进口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理论研究现状
        二、经验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一、论文的结构安排
        二、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进口大宗商品及其价格指数
    第一节 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情况概述
        一、我国的大宗商品进口
        二、围绕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
        三、进口大宗商品的种类和性质
    第二节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外生性
        一、外生性与内生性的区分
        二、进口依存度标准
        三、进口大宗商品的代表品种
    第三节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构建
        一、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模型
        二、大宗商品真实进口价格的变化率
        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指数
第三章 进口大宗商品对通胀率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的通胀率变化情况
        一、我国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通胀率的度量指标
        三、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通胀率的变化特征
        一、通胀率中的稳定成分
        二、通胀率的结构性特征
        三、通胀率的非线性特征
    第三节 进口大宗商品对通胀率的影响
        一、通胀率的影响因素
        二、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传导
        三、进口大宗商品对通胀率的影响
第四章 传导机制的变化:1973~74年和 2007~08年的比较
    第一节 两个时期的回顾
        一、1973~1974年期间
        二、2007~2008年期间
        三、两个时期的比较
    第二节 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
        一、对称性传导机制
        二、非对称性传导机制
        三、传导机制的总括
    第三节 传导机制中的变化因素
        一、需求弹性因素
        二、市场情绪因素
        三、货币政策因素
第五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立场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
        三、包容还是抑制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财政政策的立场
        二、财政政策的作用
        三、合作还是独立
    第三节 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价格影响
        一、政策的依规则行事和相机抉择
        二、政策冲击的时变反应
        三、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价格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四、目前铁矿石紧张状况难以缓解(论文参考文献)

  • [1]供应链融资方式在钢铁企业运用探讨 ——以XG钢铁企业为例[D]. 余田秀子.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D]. 宋熠.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3]内蒙古硕兴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石瑞.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我国债券违约及系统性风险研究[D]. 刘健升. 中央财经大学, 2020(02)
  • [5]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崔书菲. 鲁东大学, 2020(01)
  • [6]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7]我国铁矿石主要贸易国进口风险评价研究[D]. 张彦灵.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8]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研究[D]. 任立冉. 吉林大学, 2018(12)
  • [9]湖北省铁矿资源现状及开发规划研究[D]. 钟瑞.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1)
  • [10]进口大宗商品和通货膨胀[D]. 刘子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12)

标签:;  ;  ;  ;  ;  

当前铁矿石紧张局势难以缓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