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高层建筑箱式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分析

邹城市高层建筑箱式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分析

一、邹城高层建筑箱形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飞[1](2021)在《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出现得越来越多,上部结构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高层建筑相对于多层建筑物来说,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作用于基础上的压力也较大,一般的天然地基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所以,大多数高层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桩基础、桩筏基础等。桩基础已经成为我国高层建筑使用最多的基础形式,也逐渐地出现了一种“逢高层建筑必打桩”的现象,从目前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性来看,桩基础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是,从设计总原则要求来说,在进行基础方案的选择时尚应考虑经济合理性,应该结合当地岩土工程条件,对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选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浅基础形式,避免盲目采用桩基,以此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针对九江地区浅部存在的砂卵石土,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将其作为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可行性,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考虑裙楼作用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和支护结构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正面作用三个方面分别挖掘砂卵石土的地基承载潜力,以期为九江地区高层建筑工程项目采用非桩基提供理论技术依据和建议,克服“逢高层建筑必打桩”的局面。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和整理分析大量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选型的文献资料和工程资料,对高层建筑的基础选择条件进行分析,并统计九江市近些年部分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发现砂卵石地基承载力不足是限制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最大障碍。承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承载力取值方法不妥,大多数采用的是原规范经验值或工程地质手册中经验值作为当地的所谓经验取值,没有进行现场载荷试验确认。(2)通过对九江岩土工程条件分析,一些区域浅部存在比较厚实的砂卵石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但是,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中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其它省市,发现该砂卵石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取值偏低。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成果分析,证明了这个问题的存在。由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幅度提高,可达到180%以上的增幅。(3)从地基承载理论机理角度,针对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楼的特点,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裙楼对主楼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有正面作用。因此,在进行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应考虑裙楼镇压作用,并提出对于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进行深度修正时关于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建议。(4)基于大部分支护结构在建筑物建成之后仍存在于地下的事实,发现对于建筑物地基四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可以考虑支护结构部分的作用。因此,从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入手,结合地基承载力理论,分析其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和贡献,以期能进一步增加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土天然地基的可能性。(5)利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进一步分析支护结构作用对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结构对地基承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筏形基础中心沉降在考虑支护结构作用后减少了5.72%,两条边的中心沉降分别减少了13.84%和8.94%,角部沉降减少了14.88%。(6)结合九江市近年来部分高层建筑在砂卵石土天然地基成功采用筏形基础的事实,亦充分证明砂卵石土作为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使用是可行的,对于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周边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也印证了理论技术成果是切实可行的。

徐朋威[2](2020)在《江西红色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江西境内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建、桥梁等工程项目选择风化红层作为其基础持力层。截至目前,针对江西省典型泥质粉砂岩红层风化程度的分层评价及各风化层承载力确定方面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专门研究,造成目前工程实践中被广泛用作持力层的泥质粉砂岩风化层承载力取值过于保守,其天然的充足的承载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开展泥质粉砂岩风化带分层评价及各风化层承载特性的研究是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为生产实际需要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国内外文献及现场调研、搜集统计大量红层场地勘察资料,综合工程水文地质学、室内外土工试验、数理统计及数值模拟等方法,以江西红层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为研究重点,对现有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用于泥质粉砂岩风化层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丰富了地区性软岩工程地质理论及工程实践。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调研典型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红层地质条件,通过试验及数理统计分析点荷载强度、标贯及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与弹性波波速四个量化指标在泥质粉砂岩风化程度分层评价中的适用性。取样开展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基本性质测试及三轴试验,分析其强度、变形、水理性等特性;三轴试验结果显示水对重塑泥质粉砂岩黏聚力劣化作用明显,相同压实度下随含水量增加黏聚力持续减小;分析了泥质粉砂岩静态崩解现象及崩解物形态、粒径变化特征,其耐崩解性指数随崩解循环次数的增加呈负指数关系递减。(2)借助数值模拟,参考区域地层条件建立均质及非均质地基模型进行参数演化分析,探讨了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基础宽度等对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按不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误差及适用性,数值模拟所得荷载沉降曲线与相应破坏模式下的特征基本相符。(3)对现有不同方法确定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工程勘察实践着手,统计分析了赣抚等地区大量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不同风化带原位测试成果,初步拟合了区域性的fak-N(或N63.5)统计关系式,即可以按式fak=15.63N+26.63、fak=24.30N63.5+28.55依据原位触探击数评价相应泥质粉砂岩风化层的承载力。统计计算了按岩石饱和及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折减评价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承载力时的折减系数取值,折减系数统计平均值分别为0.56和0.43,均较接近于规范中折减系数“对较完整岩体可取0.2~0.5”取值的上限0.5。

陈乐[3](2020)在《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选型与可靠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物的所有结构部分中基础最重要。上部结构的可靠性受基础可靠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既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又能降低成本。规范要求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必须不能小于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物建成后,要想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其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从而基础的可靠性必须满足要求。通常确定基础型式大都以工程经验为主,这样很难做到最优化;目前对基础可靠性的研究很少并且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进行优化选型及对基础可靠性进行分析,主要的成果如下:(1)在总结传统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从标度值与判断矩阵这两个方面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2)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建立了基础优化选型的递阶层次模型,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工程实例中,并通过PLAXIS 3D 2013数值软件对优选出的基础型式进行数值分析,模拟结果证实了优选出的基础符合设计要求,从而证明了该优选模型的合理性。(3)首次建立了详细的基础可靠性分析模型,主要从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基础耐久性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对各影响因素的子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详细隶属函数并给出对应的函数图像。(4)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建立的模型对其基础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与专业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一致,从而证明了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基础的可靠性是可行的,从而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刘坤龙[4](2020)在《考虑共同作用下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传统设计方法将建筑物上部结构、基础、地基三部分独立分析,结构高度越高,这种不考虑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偏离实际情况的误差就越大,不合理性在高层建筑中尤为凸显。建筑物各部分与地基土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加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迅速发展与更迭,使得对建筑结构进行更为复杂而精细的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在总结现有共同作用经验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各部分的作用机理,阐述了三者之间刚度对各部分的影响。而后,对地基、地基上的梁常用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本文采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建筑物上部结构、基础、地基整体模型和三部分的独立模型,对模型进行如下分析:(1)对两模型底层柱端内力进行对比;(2)对两模型的基础内力和沉降进行对比;(3)通过控制结构刚度变化,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4)对两模型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不同模型的内力及加速度变化。分析计算结果可发现,共同作用的分析设计方法在高层结构中不可或缺,如若在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计算阶段考虑到其重要性,对于建筑物而言更加安全、合理、经济。

李凤岐[5](2019)在《兰州黄土地区地铁隧道下穿的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西北黄土地区城市的地铁修建日益增多,出现了部分建筑修建于规划下穿地铁隧道的场地的情况。地铁隧道在城市的下方穿越时,势必会对周边土体、地下构筑物及地表建筑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此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在西北黄土地区的针对研究较少,在地铁建设初期的兰州市鲜有研究报道。本文选取兰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区间隧道下穿的范家湾经济适用房项目,对兰州黄土地区地铁隧道下穿的高层建筑基础选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在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归纳黄土地区常用基础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地铁隧道下穿对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地给出高层建筑在多重影响下基础选型的要点,提出受地铁隧道下穿影响的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参考标准和黄土条件下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参考标准。(2)通过深入分析兰州范家湾经济适用房工程背景,考虑工程地质、水文条件、黄土条件和地铁4号线隧道下穿的影响,为选取的高层建筑研究对象确定了两种待选的基础方案。(3)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两种基础方案的三维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研究对象的优选方案为筏板+承台+桩基础方案。同时给出了优选基础方案位移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优选基础方案的承台应力分析和桩基轴力分析,给出承台平面布置和增大桩径的优化建议。(4)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优选方案的土层参数敏感性进行深入地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证明优选方案对内摩擦角参数的敏感性更高。

高文生,王涛[6](2018)在《地基基础技术创新与发展》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地基基础技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问题。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资源的不可再生,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老旧城市密集区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改造不断提出新任务;传统的地基基础施工工艺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损害,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地基基础领域持续技术创新。本文从天然地基基础、地基处理、桩基础、基坑支护、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几方面综述地基基础创新技术发展情况。

肖猛,张正勇,焦听雷,秦小亮,罗金辉[7](2017)在《大宽高比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规律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大宽高比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应用背景,系统回顾和分析了针对基底反力分布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影响参数及其变化范围、以及国内外相关规范对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的考虑方法。最后,结合大宽高比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的承载特点,给出了其基底反力分布规律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刘天元[8](2013)在《黄土地基箱形基础工作性状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相对于其它形式的基础,箱形基础具有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好,能调节基底接触反力和不均匀沉降等优点。基底接触反力是进行地基沉降分析和箱基内力计算的基础,而箱基内力计算是箱基结构设计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以黄土地基箱形基础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对现有箱基基底接触反力和内力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比不同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认为采用链杆法进行计算分析更接近实际反力。(2)以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的计算方法,研究了黄土地基箱形基础的基底接触反力在施工和使用过程的变化规律,表明箱基在使用阶段荷载作用下,基底接触反力基本呈马鞍形分布。(3)通过工程实测和理论分析,对箱基内力进行了分析,包括基础内钢筋的应力,箱基的整体弯曲和局部弯曲。分析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表明箱基的钢筋应力较小,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箱基内力以局部弯曲为主,设计时可不考虑整体弯曲的影响。

江书超[9](2012)在《梁板式基础工作性状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地下空间利用问题的关注,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逐渐由箱形基础向筏形基础过渡。梁板式基础作为筏形基础的一种,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多层、高层建筑及其裙房的基础。为了揭示梁板式基础的工作性状,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天然地基上相同板厚、不同梁高的两组多柱和单柱梁板式基础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柱模型包括底板厚跨比都为1/12,梁高跨比都为1/6的双柱和三柱的两个试件,单柱模型包括底板厚跨比都为1/12,梁高跨比依次为1/10、1/8、1/6、1/4的四个试件。试验对各试件的变形、地基反力和破坏性状做了测试,并结合试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梁板式基础在不同基础刚度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和地基反力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梁板式基础的荷载传递顺序为,柱荷载先沿着肋梁向四周传递,然后通过肋梁向两边的板格内传递;2.肋梁的作用在于调整柱下、梁下和板格区域的变形和地基反力趋于一致,但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当地基土承载力达到特征值,梁高跨比大于1/6,板厚跨比小于1/6时,柱下反力近似为平均荷载的1.2倍,梁下反力近似等于平均荷载,板格区域反力近似为平均荷载的0.8倍;4.试验中发现,梁板式基础的冲切模式表现为柱下的节点冲切,从试验中的裂缝出现位置及开展情况判断冲切锥体为近似的圆台体;5.本文对梁板式基础设计中的变形控制和构造措施给出了一些建议。

揣民昭[10](2012)在《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基底反力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以及部分多层和地下车库为满足使用和人防要求,越来越多的基础采用了箱形基础。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提供的地基反力系数比较符合实际,使用也比较方便。可是技术规范存在局限性,它仅仅将地基土粗糙地划分为粘性土、软土和砂土三类,不能反映地基土质的复杂情况。工程实测数量和模型试验数量有限是规范有此局限性的根本原因。以后尚需不断进行实测和模型试验,不断积累资料,不断丰富地基反力系数表的内容。本文针对技术规范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细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模型试验,进一步细化规范中的地基土质并反映其规律性。首先介绍了箱形基础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确定出试验模型与原结构的相似比、模型尺寸、配筋等实验所需参数并制作出试验模型。其次,详尽地叙述了试验过程,获得实验数据。再次,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处理,整理出细砂土地基上不同长宽比的箱形基础基底反力分布曲线,计算出基底平面的反力系数,并对箱形基础基底反力分布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箱形基础不同长宽比、不同的底板厚度对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影响。最后,本文介绍了地基模型计算理论和我国现行的基底反力系数法,同时分别用本文给出的细砂土地基反力系数和技术规范中给出的砂土地基反力系数计算工程实例,并进行比较分析。在结论和建议中对本实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细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几点重要结论,并指出了本实验的不足。

二、邹城高层建筑箱形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邹城高层建筑箱形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砂卵石土层的特性及应用现状
        1.2.3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基本思路与问题
    2.1 概述
    2.2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及选用原则
        2.2.1 建筑地基基础形式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2.2.2 高层建筑基础选用的基本原则
    2.3 高层建筑基础特征与设计理论
        2.3.1 高层建筑常用基础类型特征
        2.3.2 天然地基基础选用设计步骤
        2.3.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4 九江市高层建筑基础选用情况分析
        2.4.1 九江市区域概况
        2.4.2 九江市地层概况
        2.4.3 九江市高层建筑基础选用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砂卵石地基承载力取值研究
    3.1 概述
    3.2 砂卵石土的概念及分类
    3.3 九江市砂卵石土承载力取值分析
        3.3.1 九江地区砂卵石土承载力统计
        3.3.2 其他地区规范中砂卵石土的取值
        3.3.3 动力触探试验取值对比
        3.3.4 地基承载力取值建议
    3.4 纺织大厦工程案例分析
        3.4.1 工程概况
        3.4.2 地形地貌与地层结构
        3.4.3 水文地质条件
    3.5 纺织大厦平板载荷试验
        3.5.1 试验设备
        3.5.2 试验过程
        3.5.3 荷载板检测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4.1 概述
    4.2 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原理
        4.2.1 地基破坏形式
        4.2.2 承载力修正的实质
    4.3 一般建筑深度修正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4.4 高层建筑深度修正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4.5 纺织大厦工程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护结构对基础选型的影响
    5.1 概述
    5.2 支护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5.3 支护结构的作用及破坏形式
        5.3.1 支护结构的作用
        5.3.2 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5.3.3 规范中的支护结构破坏
    5.4 考虑支护结构作用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5.5 考虑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
        5.5.1 软件概述
        5.5.2 本构模型的选取
        5.5.3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
        5.5.4 有无支护结构对沉降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方案比选
    6.1 概述
    6.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计算
        6.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步骤
    6.3 有关基础形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建立
        6.3.1 确定评价因素
        6.3.2 确定评价因素的量化分级
    6.4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6.5 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6.6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的计算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工作

(2)江西红色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红层软岩及其风化物的研究现状
        1.2.1 软岩的定义
        1.2.2 红层软岩及其风化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1.3.1 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1.3.2 地基破坏发展的阶段及其破坏模式
        1.3.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概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江西红层分布特征及泥质粉砂岩风化带的确定
    2.1 江西省白垩系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概述
    2.2 江西典型红盆的形成背景及分布特征
        2.2.1 江西红色盆地的形成
        2.2.2 江西境内典型红色盆地的分布特征
    2.3 红层的风化程度分带评价
        2.3.1 岩石风化程度分带方法概述
        2.3.2 泥质粉砂岩红层风化程度分层建议方法
    2.4 气象水文条件及红层地区常见不良工程地质情况
        2.4.1 气象水文条件
        2.4.2 红层地区常见不良地质现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色泥质粉砂岩的基本性质测试及三轴试验
    3.1 红层的组份及分类
    3.2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3.2.1 泥质粉砂岩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3.2.2 泥质粉砂岩的颗分试验
        3.2.3 泥质粉砂岩的击实试验
        3.2.4 泥质粉砂岩的一维固结试验
    3.3 泥质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4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的崩解试验
        3.4.1 静态崩解试验
        3.4.2 耐崩解性试验
        3.4.3 崩解试验结果分析
    3.5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的三轴剪切试验
        3.5.1 试验仪器
        3.5.2 试验方案
        3.5.3 试验方法
        3.5.4 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化红层地基承载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4.1 地基土的本构模型
        4.1.1 土体本构模型理论
        4.1.2 Mohr-Coulomb土体本构模型简介
        4.1.3 数值模拟失稳破化判据
    4.2 均质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参数的选取
        4.2.3 载荷施加形式
        4.2.4 初始地应力平衡
        4.2.5 结果分析
    4.3 非均质介质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4.3.1 非均质介质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4.3.2 非均质介质地基承载力的数值模型建立
        4.3.3 泥质粉砂岩硬层下卧泥岩软层模型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
    5.1 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5.1.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5.1.2 标准贯入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5.2 按经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5.2.1 不同规范对风化岩基承载力的取值比较
        5.2.2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统计分析
    5.3 由抗剪强度指标带入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
    5.4 按土层的物性指标查承载力表确定地基承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选型与可靠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础选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础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可靠度理论
    2.1 概述
    2.2 结构功能函数
    2.3 可靠度与失效概率计算
    2.4 可靠度指标β计算方法
        2.4.1 中心点法(一次二阶距法)
        2.4.2 验算点法
        2.4.3 JC法
        2.4.4 蒙特卡罗法
        2.4.5 可靠度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评述
    2.5 结构可靠性评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础可靠性
    3.1 概述
    3.2 地基承载力可靠性
        3.2.1 确定地基承载力
        3.2.2 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3.2.3 地基承载力等级划分
    3.3 地基沉降可靠性
        3.3.1 地基沉降的产生及计算
        3.3.2 地基沉降等级划分
    3.4 基础耐久性
        3.4.1 概述
        3.4.2 混凝土碳化
        3.4.3 钢筋锈蚀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估
    4.1 概述
    4.2 模糊数学
        4.2.1 模糊数学产生与发展
        4.2.2 模糊集合
        4.2.3 隶属函数与隶属度
        4.2.4 常用的隶属函数
    4.3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
    4.4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4.4.1 概述
        4.4.2 标度值的改进
        4.4.3 比较判断矩阵的改进
    4.5 模糊综合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础选型
    5.1 常用基础形式介绍
        5.1.1 概述
        5.1.2 浅基础
        5.1.3 深基础
        5.1.4 选型原则
    5.2 工程实例
        5.2.1 工程概况
        5.2.2 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
        5.2.3 各土层特征
        5.2.4 水文地质条件
    5.3 递阶层次模型建立
    5.4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计算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5.4.1 确定专家权重
        5.4.2 确定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5.4.3 确定指标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5.5 模糊综合评价
    5.6 桩筏基础数值模拟
        5.6.1 PLAXIS3D2013 简介
        5.6.2 网格划分
        5.6.3 地基基础沉降云图及桩轴力图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础可靠性评定
    6.1 本工程基础的基本参数
    6.2 基础可靠性的递阶层次结构
    6.3 确定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6.4 确定指标层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
    6.5 地基基础可靠性评估
        6.5.1 地基承载力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承载力可靠性评估
        6.5.2 地基沉降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沉降可靠性评估
        6.5.3 基础耐久性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耐久性评估
        6.5.4 地基稳定性相关指标的隶属函数建立及稳定性评估
        6.5.5 地基基础可靠性评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考虑共同作用下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共同作用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基本理论
    2.1 共同作用研究方法
    2.2 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内力影响
        2.2.1 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的影响
        2.2.2 基础刚度的影响
        2.2.3 地基土刚度的影响
    2.3 地基计算模型
        2.3.1 线弹性地基模型
        2.3.2 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2.4 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
        2.4.1 Winkler地基梁
        2.4.2 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梁
    2.5 共同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2.5.1 结构体系计算模型
        2.5.2 算例
第三章 考虑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3.2 分析模型建立
第四章 共同作用模型数值分析
    4.1 静荷载作用下对比分析
        4.1.1 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4.1.2 共同作用对下部结构的影响
        4.1.3 刚度影响分析
    4.2 地震作用下对比分析
        4.2.1 模态分析
        4.2.2 弹塑性时程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兰州黄土地区地铁隧道下穿的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研究现状
    1.3 地铁隧道对上方建筑基础影响的研究现状
        1.3.1 地铁隧道对桩基础影响的研究现状
        1.3.2 地铁隧道对其它类型基础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综述
    2.1 概述
    2.2 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常用基础型式
        2.2.1 常见基础的特点
        2.2.2 适用性分析
    2.3 地铁隧道下穿对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
    2.4 多重因素影响下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要点
    2.5 基础选型的参考标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兰州某考虑地铁隧道下穿的高层建筑基础选型
    3.1 工程背景
        3.1.1 工程概况
        3.1.2 周边环境分析
    3.2 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质构造
        3.2.2 地貌特征
        3.2.3 地层详述
        3.2.4 地下水情况
    3.3 基础选型分析概述
        3.3.1 地质条件和隧道下穿的影响
        3.3.2 基础选型论述
        3.3.3 基础的布置与构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隧道下穿的高层建筑基础模拟与分析
    4.1 引言
    4.2 参数选取及三维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参数的选取
        4.2.2 三维模型的建立
        4.2.3 边界条件及荷载组设置
    4.3 不同基础方案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3.1 初始地应力分析结果
        4.3.2 地铁隧道开挖完成后基础位移的对比分析
        4.3.3 地铁隧道衬砌位移和应力对比分析
        4.3.4 基础方案选定
    4.4 优选基础的位移计算方法
    4.5 优选基础的受力分析及优化建议
        4.5.1 承台应力分析及优化建议
        4.5.2 桩基轴力分析及优化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选基础方案的土层参数敏感性分析
    5.1 引言
    5.2 土层参数敏感性分析
        5.2.1 原参数90%赋值模拟结果
        5.2.2 原参数110%赋值模拟结果
        5.2.3 原参数120%赋值模拟结果
        5.2.4 原参数130%赋值模拟结果
    5.3 不同土层参数敏感性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基金及项目

(6)地基基础技术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天然地基基础技术创新
    2.1 在同一大面积整体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
    2.2 深、大基坑回弹及再压缩变形特征及计算方法
3 地基处理技术创新
    3.1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2 软弱地基间接分级接力式排水固结法
    3.3 饱和盐渍土地区地基处理———DPD强夯法和DCD强夯法
4 桩基工程技术创新
    4.1 地基基础 (桩基) 变刚调平设计方法与处理技术
    4.2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4.3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4.4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5 基坑支护技术创新
    5.1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5.2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
7 结语

(7)大宽高比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规律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基底反力分布相关研究
    1.1 研究方法
        1.1.1 室外试验研究
        1.1.2 室内试验研究
        1.1.3 数值模拟研究
    1.2 反力分布规律及模型
    1.3 控制参数及范围
2 现有的国内外相关规范对基底反力的考虑
    2.1 现有的国内相关规范对基底反力的考虑
    2.2 现有的美国相关规范对基底反力的考虑
    2.3 现有的欧洲相关规范对基底反力的考虑
3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建议
    3.1 研究方法
    3.2 参数及范围
4 结论

(8)黄土地基箱形基础工作性状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箱形基础的国外发展过程
        1.2.2 箱形基础的国内发展过程
    1.3 箱形基础的受力特点及设计思路
        1.3.1 箱形基础的组成及受力特点
        1.3.2 箱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
    1.4 《JGJ6-2011》中有关箱形基础的修订内容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箱形基础的基本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
    2.1 基底接触反力的计算方法
    2.2 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
    2.3 箱形基础内力计算方法
        2.3.1 局部弯曲计算分析
        2.3.2 整体弯曲计算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箱形基础基底接触反力计算分析
    3.1 工程地质概况
    3.2 工程设计概况
    3.3 基底接触反力实测结果
        3.3.1 实测方法
        3.3.2 基底接触反力的实测结果
        3.3.3 基底接触反力的分布规律
    3.4 基底接触反力的计算分析
        3.4.1 链杆法
        3.4.2 基底反力系数法
        3.4.3 可变地基系数法
        3.4.4 基底接触反力的计算分析
    3.5 有限元法分析基底接触反力
        3.5.1 ANSYS 软件的介绍
        3.5.2 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3.5.3 有限元分析单元
        3.5.4 箱形基础有限元的建立与求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箱形基础内力的计算分析
    4.1 箱形基础内力的实测结果
        4.1.1 箱形基础底板内力实测结果
        4.1.2 箱形基础顶板内力实测结果
    4.2 箱形基础应力修正与分析
        4.2.1 温度应力的分析和修正
        4.2.2 初始应力的选用和推算
        4.2.3 箱形基础实测应力的修正结果
        4.2.4 箱形基础实际内力的分析
    4.3 箱形基础的内力计算分析
        4.3.1 整体弯曲应力分析
        4.3.2 局部弯曲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9)梁板式基础工作性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1.1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演变过程
        1.1.2 箱形基础与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差别
        1.1.3 梁板式筏形基础在高层建筑应用中的典型案例
        1.1.4 规范对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具体规定
    1.2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设计及计算方法
        1.2.1 筏形基础的地基模型
        1.2.2 筏形基础的设计方法
    1.3 梁板式筏形基础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室内模型试验
    2.1 模型设计
        2.1.1 梁板式基础的模拟
        2.1.2 地基土的模拟
        2.1.3 场地布置
    2.2 测试内容及试验数据采集
        2.2.1 土压力测试
        2.2.2 变形测量
        2.2.3 裂缝位置测定
    2.3 试验加载控制
        2.3.1 载荷板加载情况
        2.3.2 第一组模型加载情况
        2.3.3 第二组模型加载情况
    2.4 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4.1 加载设备
        2.4.2 测试元件及仪器
        2.4.3 试验结果误差分析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载荷板试验数据分析
    3.2 单跨梁板式基础的试验数据分析
        3.2.1 变形分析
        3.2.2 地基反力分析
        3.2.3 裂缝分布与破坏性状分析
    3.3 双跨梁板式基础的试验数据分析
        3.3.1 变形分析
        3.3.2 地基反力分析
        3.3.3 裂缝分布与破坏性状分析
    3.4 梁板式基础柱下节点冲切破坏试验的数据分析
        3.4.1 变形分析
        3.4.2 地基反力分析
        3.4.3 裂缝分布与破坏性状分析
    3.5 小结
4 梁板式基础设计方法探讨
    4.1 梁板式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4.1.1 地基承载力验算的简化处理模型
        4.1.2 工程的应用
    4.2 梁板式基础变形的控制原则
        4.2.1 肋梁的变形控制
        4.2.2 板格的变形控制
    4.3 梁板式基础冲剪验算的探讨
    4.4 梁板式基础设计中的构造措施建议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基底反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箱形基础的定义、特点及适用条件
        1.1.2 箱形基础基底反力及影响因素
        1.1.3 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方法
    2.1 概述
    2.2 模型的设计及制作
        2.2.1 模型结构的相似
        2.2.2 模型的设计及测试参数的选定
        2.2.3 模型的制作
    2.3 试验过程
        2.3.1 试验准备
        2.3.2 试验过程
3 试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分析
    3.1 试验数据的处理
    3.2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4 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计算方法
    4.1 地基模型计算理论
        4.1.1 文克勤(Winkler)地基模型理论
        4.1.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理论
    4.2 基底反力系数法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邹城高层建筑箱形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建筑采用砂卵石层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分析[D]. 张俊飞. 南昌大学, 2021
  • [2]江西红色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D]. 徐朋威.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3)
  • [3]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础选型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 陈乐.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4]考虑共同作用下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有限元分析[D]. 刘坤龙.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5]兰州黄土地区地铁隧道下穿的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研究[D]. 李凤岐.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9)
  • [6]地基基础技术创新与发展[J]. 高文生,王涛. 建筑科学, 2018(09)
  • [7]大宽高比混凝土独立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规律研究现状[J]. 肖猛,张正勇,焦听雷,秦小亮,罗金辉. 建筑结构, 2017(S2)
  • [8]黄土地基箱形基础工作性状的分析研究[D]. 刘天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 [9]梁板式基础工作性状试验研究[D]. 江书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2(03)
  • [10]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基底反力试验研究[D]. 揣民昭. 沈阳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邹城市高层建筑箱式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