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南水产出口增加(论文文献综述)
缪苗,刘晃,张成林,陈军[1](2021)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越渔业合作潜力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越南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唯一一个与中国海陆相连的国家。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助相关数据库,对越南渔业资源、产量规模、养殖和捕捞模式、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以及越南渔业管理架构、科研院所及渔业政策进行详尽阐释,分析越南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中越渔业合作潜力,并结合当前形势下中越渔业产业发展及合作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引导助推水产业的恢复,加速水产业全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凭借电商平台整合产销对接,依靠互联网助力线上的洽谈与交流,秉承"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未来发展策略。
沈丁心[2](2021)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文中认为2020年9月,安倍晋三内阁闪电辞职,菅义伟接任,日本政治从此开启了“后安倍时代”。安倍晋三两次执掌日本政坛,创下了日本战后政治家最长执政记录。安倍时代已去,但却为日本政坛留下了诸多政治遗产,其中,安倍有关经济外交的构想、政策行动与成效,对日本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依然深远广泛。“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外交将向何方,格外引人注目。因此,从了解菅义伟政府外交政策取向和展望未来日本外交发展趋势的意义上,回顾与总结安倍执政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渐趋展现为相对积极的态势。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促动国际社会复合相互依存的逐步发展与不断完善;同时,逆全球化的趋势,亦在相当程度上与全球化共生同行,在相当复杂的国际战略互动中展现出突出的影响。在上述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下,日本经济外交的内涵与外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在日本对外交往和外交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经济外交相关变量之间的耦合与交叉互动等问题上,通过这项研究以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在新时代的现状与变化,把握其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我国对日外交乃至我国外交的发展与未来方向塑造等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日本官方数据和政府资料等为主要基础数据,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分析以安倍政府(第二次执政)时期为核心的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构想、实施内容、外延变化、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本文由绪论(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分析)、正文(五章)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构成。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内生变化与外在变迁等作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等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明确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前提,为其后展开的有关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构想、具体政策实践、政策实施的模式建构和发展趋势研究等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第一章以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解读与释义为核心内容,通过对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外交研究的相应理论解读来建构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解读,不仅意在充实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认知,而且能为解读21世纪日本经济外交发展的指导理念提供更为明晰的线索与方法。如何有效评估日本经济外交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需要充分发挥国际关系理论和经济外交研究理论的指引作用。本文第二章以时代演变中的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为主题,梳理与解读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厘清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特别是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内涵。从纵向的视角分析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构想、布局的变化及其五大支柱(对外贸易、经济援助、对外投资、经济制裁、经济合作)的基本内涵与进展,以及与安倍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实施日本经济外交的具体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日本在经济外交的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经贸外交、投资外交与援助外交,乃至制裁外交,例如签署CPTTP、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等等过程的分析,阐释经济外交与日本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的交互作用,展现日本经济外交在日本国家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第三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扩大为主题,通过对“大阪轨道”构想及其实施过程的全面分析和东日本大地震后危机外交公关的经济外交实施案例的实证分析,具体阐述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是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变化而实现自身理念与政策实践升级的过程。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解读,是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章中对于“大阪轨道”的关注与研究,是针对日本外交整体实践中,基于主场外交与经济外交的关联性互动,阐释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研究。同时,针对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专门性案例研究,以“谣传损害”背景下的经济外交作为分析案例,从另一个侧面充实了有关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论证过程。同时,本章对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通过对比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阐释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本文第四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动因、特点与评价为主题。对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研究,本文的关注不单局限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本身,更注重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产生的动机与深层原因等问题方面。基于国家治理与国家战略的双重视角,尝试重新认识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变化特点等问题。本文第五章以“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为题,在综合分析日本经济外交嬗变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构想、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展望,是分析、研究与评价日本外交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之一。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从国家治理到外交实践的相关构想与政策实践,而且与日本面临的外在国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依据上述分析考察,本文尝试在结论部分提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本文尝试建构新的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通过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三个维度,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政策及其属性嬗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全方位地考察日本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实践与发展变化,转变现有日本外交研究的思维定势,实现日本外交研究的理论创新。本文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研究,是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优化与拓展。第二,日本经济外交的内在构成与自身的逻辑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本国内外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日本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地完善内涵,适时地扩展外延的有机整体。应对中国国力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巨大变化,安倍政府重新认识和调整经济外交的价值与作用,是其现实主义国家治理理念的最明显体现。第三,本文在研究中特别关注了经济外交内涵变化与外延扩大的问题。诸如经济外交中的文化属性问题、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传播与经济外交政策的交叉融合问题等,为全面认识和把握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独立的思考。本文认为,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既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在21世纪日本国家外交实践中的延续,也是安倍政府在和平主义外交与文化产业立国等治国理念指导下,主动顺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外交实践过程。第四,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对日本经济外交特别是安倍经济外交提供了基本的理念基础和政策动力,同时也决定了日本经济外交的特性与发展困局。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既给日本振兴经济与国际合作,重振国家自信提供了助力,同时也无法避免受到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国际认知等等的局限与约束,从而导致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无法摆脱既有的发展思路与框架,无法完全回应日本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后安倍时代”的日本经济外交能否摆脱困局,在日本经济与日本外交、日本国家转型与国际社会发展等等交汇过程中,继续发挥有效的链接与平衡作用,为日本的国力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持续观察。
张镇昌[3](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学界对渔业企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渔业企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渔业企业的历时性研究。渔业企业是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连接鱼产品从渔船到餐桌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渔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的渔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的办法将北海市的渔业企业的发展脉络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以及进入21世纪后这三个时间阶段的不同时期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厘清渔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效能、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并通过梳理同时期国内不同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状况,尝试对北海渔业企业进行评价,提出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为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北海市渔业企业体系在建立后对恢复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却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凸显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逐步发展成熟,开拓了远洋渔业,提升了渔业经济发展质量。改革开放后,渔业企业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传统的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同时期也衍生了新的乡镇渔业企业系统。在这一阶段,暴露出传统渔业企业出现竞争能力下降、涉外渔业事件影响企业发展以及海洋资源衰退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海域国际政治关系与该时期海洋过度捕捞等相关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实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内外的贸易沟通、打开远洋渔业局面、延长渔业产业链和涉足非渔产业,加快构建侨港镇渔业企业体系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21世纪后北海渔业企业有了发展新方向,渔业经济得到转型发展,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新时代下渔业企业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走出去”的时代任务和条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下实现转型升级等发展目标定位,这一时期传统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取而代之成为新时代渔业产业的主角。却也需要面对渔业资源衰退引发的连锁反应、传统企业没落、国家部分渔业政策紧缩下企业转型生产的阵痛和走向国际阻碍重重等问题,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有政府政策措施及落实力度不足和复杂的国内国际存在的社会原因。为突破新时代下的发展障碍,渔业企业自身从多元发展、科技创新、响应“走出去”战略、扩大交流圈、紧贴国家发展政策、回馈社会等六个方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行自我解困。第四部分,分别阐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东海、黄海和渤海这三大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的简要状况,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构建与发展所发挥的社会功用从奠定北海在南海区的渔业地位、带动个体渔民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话语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政策施政、企业内部动力和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共同体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渔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阮氏金银,清风[4](2021)在《越南水产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2017年11月21日,越南国会第14次会议通过《越南水产法》。第一章总体规定第一条调整范围本法规定了水产活动、从事水产活动或与之有关的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对水产的管理。第二条适用对象本法适用于在越南内陆、岛屿、群岛和海域从事水产活动或与之有关的越南组织、个人和外国组织、个人,以及在越南海域外开采水产的越南组织和个人。
Nguyen Thi Chuyen[5](2020)在《越南与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和越南作为彼此的邻国,两国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层次结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在水产品的出口贸易领域两国的相似性更高。越南的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水产品出口产业的支持,面临来自中国水产品出口产业激烈的竞争压力,越南水产品出口产业非常有必要对自身和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自身水产品出口产业发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尽快加以解决,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越南水产品出口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论文对两国水产品的出口规模、结构以及主要市场、出口主体等进行了对比;同时,选择竞争力测量指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对两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然后,使用钻石模型一方面对越中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建立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通过本文可以了解越中两国水产品在世界市场中出口竞争力的差异情况,有利于越中两国政府、行业以及水产品出口企业制定政策和开拓市场,因而具有显着的实践意义。
王馨瑶[6](2020)在《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三元边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又一次为中国与东盟开展贸易提供了契机。2019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渔业资源上具有自然优势,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引导和支持,且东盟对于水产品的需求增加,使水产品领域的经贸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双边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东盟成为除日本之外,中国水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因此,本研究选取东盟十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元边际方法分析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增长模式以及影响因素,这对全面评估中国与东盟开展水产品贸易上的优势和劣势,实现中国水产品出口经济转型以及从多个途径均衡拉动中国水产品出口东盟的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国水产品出口到东盟的现状为基础,先就中国对世界和东盟出口水产品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出口规模、出口品种结构和出口国别这三个方面对中国水产品出口东盟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之后使用三元边际模型研究中国水产品对东盟的出口的广度、数量和价格,从对东盟整体出口水产品、不同种类水产品出口和对东盟具体国家进行出口这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这种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可以提升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保持中国水产品对东盟出口稳步增长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东盟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第二大市场,但是中国却不是东盟最重要的进口市场。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水产品品种较为集中,出口的主要国家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对东盟整体出口水产品的增长模式为“价格增长为主,数量增长为辅”。第一类水产品出口增长以“数量增长为主,广度增长为辅”,第二类水产品出口增长基本完全依赖于价格的提升,第三类水产品出口增长遵循“数量增长为主,价格增长为辅”的模式。中国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出口水产品遵循“数量增长为主,价格增长为辅”的增长模式,中国对越南出口水产品遵循“价格增长为主,广度增长为辅”的增长模式,中国水产品对东盟其它国家的出口占比极小,故本文未对出口这些国家的增长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中国每年的水产品产量是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三元边际最主要的因素,固定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数量边际最重要的因素。为推动中国进一步与东盟开展水产品出口贸易,本文从扩大中国水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加水产品的多样性,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以质取胜”以及降低固定贸易成本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已达到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经济转型和均衡拉动中国对东盟水产品出口增长的目的。
刘成凯[7](2020)在《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日前,全球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而长期对华贸易逆差也引发了部分国家的顾虑。湄公河流域是中国周边重要合作地区,湄公河流域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除老挝外,该地区国家对华贸易均为逆差,其中越南和泰国的对华贸易逆差自2010年以来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缩小湄公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消除各国顾虑,是中国与这些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促进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是湄公河流域五国对华出口的重要产品,也是该五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随着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诸多问题与挑战也逐渐显露,切实解决好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农产品问题,扩大湄公河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缩小他们对华贸易逆差。本研究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建立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并辅助相关贸易指数来对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为:缅甸、越南对华农产品贸易强度高于世界出口农产品的平均水平,而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三国对华农产品贸易强度低于其对世界出口农产品的平均水平;与湄公河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弱;湄公河五国中,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四国对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劲,柬埔寨对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稍弱。根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影响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的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湄公河国家GDP、首都距离、湄公河国家人口数量、是与中国否接壤、湄公河国家货币自由化指数、投资自由化指数、清关时间、关税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实证分析都显示对在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其中湄公河国家GDP、首都距离、湄公河国家人口数量、是否与中国接壤、湄公河国家货币自由化指数、投资自由化指数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有正向影响;清关时间、关税水平等因素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有负向影响。“澜湄合作”机制并未对中国在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额造成显着的影响。目前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类型主要以潜力开拓型为主,该类型国家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四国,而泰国则属于潜力巨大型。同时本研究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贸易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湄公河国家农产品需要向高附加值化发展;二是通过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简化通关流程、建立统一的检疫检验标准来提高通关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交通建设;四是通过多方合作、边境贸易等方式加强该区域多领域全方位区域合作。本研究希望通过以上建议减少湄公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消除该区域国家在对华贸易商的不满,进而推进“澜湄合作”的稳步发展。
郝婕[8](2020)在《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东盟地处世界贸易的“海上十字路口”,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现今世界经济进入疲软期,贸易保护主义再次盛行,自由贸易主义被抵制,而中国与东盟是几十年来风雨同舟的好伙伴,在此形势下经贸交往仍不断深化。中国和东盟互为对方重要的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合作日益密切。2019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对所有自贸区成员全面生效,这意味着双边经贸合作将进入历史新阶段,未来发展会更加光明。在我国与东盟的双边合作快速发展的今天,水产品贸易逐渐在贸易往来中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双边水产养殖合作与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与东盟均是世界重要的水产品贸易经济体,近年来,双方水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相信随着双边合作机制的完善以及深入发展,双边水产品贸易未来将会大放异彩。不同于其他水产品出口大国,我国水产品来源主要并非为海洋捕捞,而是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业中,由于相关标准不明确,监管缺位,海上商贸的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海洋环境,养殖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不仅会损害个别企业的利益,更会影响整个水产业领域的信誉,甚至影响到我国水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对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相关国内外文献整理分类,参考近些年的相关理论结论与贸易往来新闻,从贸易国、贸易金额及贸易产品种类归纳总结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采用TRADEMAP的相关数据,搜集整理近十年来年中国与东盟水产品的贸易数据,并将HS编码下前八位水产品作为本文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研究的统计范围,运用TC指数、RCA指数、TCI指数以及IIT指数进行测算。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中有关水产品贸易的规定和两国实际,分析未来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相关指数测算结果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增强我国水产品竞争性,通过加强与东盟产业合作增强我国与东盟水产品互补性对东盟不同国家因地制宜,实施针对性的有效合作战略。
陈春团[9](2020)在《越南水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越南出口市场中美国占比最高,日本、韩国也在越南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越南出口中国市场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且越南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由于近两年美国实施的贸易壁垒政策导致越南一部分水产品出口市场转向中国,未来中国也将是越南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因此本文研究越南水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越南水产品出口中国国际竞争力,以越南水产品出口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本文对越南水产品及其竞争国出口和中国水产品进口现状进行了统计研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了越南与中国在水产品上的依赖性,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渗透率、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初步分析了越南在中国水产品市场的竞争地位。因为俄罗斯、美国、秘鲁、加拿大、智利、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越南、日本出口中国水产品贸易排名前10,故选取以上9个国家与越南进行水产品出口中国竞争性对比分析。再次,在对文献梳理的前提下,提出了对于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结果分析。评价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以及10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竞争表现、竞争潜力、竞争实力,10个二级指标包含宏观指标: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资源禀赋系数和微观指标:FDI、价格水平、质量升级指数。最后,在结合越南水产品贸易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给出增强越南水产品出口中国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杨帆[10](2020)在《对虾养殖旺季已到,全国各市场投苗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近日,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企业迎来大范围复工潮,各行各业也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多个水产品市场行情强势复苏,其中南美白对虾价格全线上涨,过去三周涨幅最高超过10元/斤,尘封已久的市场再度活跃起来。每逢3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值虾农投苗好时节。那么,在疫情之下,各主产区的投苗情况是否顺利?截止目前市场上还有多少虾存塘?今年的投苗高峰期又将会推迟到何时?为此,本刊对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区域进行了深入探访与调查。
二、越南水产出口增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越南水产出口增加(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越渔业合作潜力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越南渔业概况 |
1.1 越南渔业资源、产量规模以及养殖和捕捞模式 |
1.2 进出口贸易 |
1.3 管理架构、科研院所及渔业政策法规 |
2 越南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2.1 环境污染 |
2.2 非法的、不报告的和不受管制的捕捞活动 |
2.3 有待改进的苗种繁育和疾病防控技术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
3 中越渔业合作潜力分析 |
3.1 机遇分析 |
3.2 优势分析 |
3.2.1 过往良好的合作基础 |
3.2.2 潜在的合作领域需求 |
3.3 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政治层面 |
3.3.2 合作层面 |
3.4 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 |
4 当前形势下中越渔业产业发展及合作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
4.1 加强数字政府的引导作用,助推水产业的恢复 |
4.2 加速水产业全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
4.3 凭借电商平台整合产销对接 |
4.4依靠互联网助力线上的洽谈与交流 |
4.5 秉承“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 |
4.6 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2)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延展 |
第二章 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核心内涵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时代嬗变 |
第二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设想与实践 |
第三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五大支柱与“三大经贸合作协定” |
第三章 日本经济外交的外延扩大 |
第一节 “大阪轨道”:日本经济外交的话语构建 |
第二节 政府开发援助计划(ODA):日本经济外交的变异 |
第三节 应对“谣传损害”的危机公关:日本经济外交的新范式 |
第四章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特点与局限性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国内外动因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特点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局限性 |
第五章 “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趋势与展望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影响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趋势与困境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学术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关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渔业企业的研究 |
(三)关于国外渔业企业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实地调查法 |
五、相关问题的必要说明 |
(一)渔业企业的概念界定 |
(二)选取北海市作为研究点的缘由 |
(三)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渔业企业信息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的基础奠定 |
一、构建渔业企业体系的必要性 |
(一)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 |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 |
(三)构建渔业经济体系是重要任务 |
二、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构建完善 |
(一)水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
(二)渔船修造体系的构建 |
(三)综合性国有海洋捕捞企业的成立与成长 |
三、北海渔业企业在渔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用、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渔业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用 |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
(三)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的突破 |
一、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 |
(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
(二)推动渔民就业,释放生产活力 |
(三)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焕发新生活力 |
二、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变化 |
(一)改革开放以来至21 世纪前传统渔业企业的新变化 |
(二)形成新的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国有企业优势下降 |
(二)渔业涉外事件的损失和海洋资源减少 |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
(一)改革管理制度 |
(二)加强与国内外的贸易沟通 |
(三)开拓远洋捕捞新局面 |
(四)渔业产业链延伸和非渔产业拓展的发展实践 |
(五)努力建构新兴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
一、21 世纪以来渔业企业的历史定位和新形势 |
(一)渔业企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 |
(二)时代为渔业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
(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催生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
二、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特征 |
(一)传统企业为时代所淘汰 |
(二)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产业的龙头引领 |
三、渔业企业在困境中前行 |
(一)渔业企业发展中所遇问题 |
(二)渔业企业所遇问题的原因 |
(三)渔业企业自我解困的主要举措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对北海渔业企业的评价和建议 |
一、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情形 |
(一)东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 |
(二)黄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
(三)渤海区渔业企业的状况 |
二、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区域地位和现实作用 |
(一)有利于奠定北海在南海地区渔业地位 |
(二)有利于带动个体渔民发展 |
(三)有利于维护国家在海洋权益中的话语权 |
三、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路径 |
(一)政府须加强对渔业企业政策等的支持 |
(二)渔业企业自身要提升发展的内力 |
(三)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4)越南水产法(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总体规定 |
第二章水产资源的保护和开采 |
第三章水产养殖 |
第一节水产苗种 |
第二节水产饲料和水产养殖环境处理产品 |
第三节水产养殖 |
第四节水产养殖土地和海域的交付、租赁、收回 |
第四章水产开采 |
第一节越南内地和海域的水产开采 |
第二节越南海域外的水产开采 |
第三节外国船只在越南海域的水产活动 |
第四节非法开采水产 |
第五章渔船、水产公务船、渔港、渔船避风港的管理 |
第一节渔船和水产公务船的管理 |
第二节渔港和渔船避风港 |
第六章渔检 |
第七章水产和水产产品的买卖、加工和进出口 |
第八章国家对水产的管理 |
第九章实施条款 |
(5)越南与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和模型 |
2.2.1 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
2.2.2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
2.3 越中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3章 越南与中国水产品的出口现状 |
3.1 越南水产品出口情况 |
3.1.1 出口规模 |
3.1.2 越南水产品的出口种类 |
3.1.3 越南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
3.2 中国水产品出口情况 |
3.2.1 出口规模 |
3.2.2 中国水产品的出口种类 |
3.3 越中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指标比较 |
3.3.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
3.3.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3.3.3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CA) |
第4章 越中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1 越中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4.1.1 生产要素 |
4.1.2 需求状况 |
4.1.3 相关、支持性产业 |
4.1.4 企业战略 |
4.1.5 政府力量 |
4.2 越中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2.1 模型建立 |
4.2.2 变量解释及数据来源 |
4.2.3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提升越南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
5.3 提升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6)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三元边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水产品 |
2.1.2 三元边际 |
2.1.3 出口贸易增长模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广度边际理论 |
2.2.2 数量边际理论 |
2.2.3 价格边际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现状分析 |
3.1 中国对世界和东盟出口水产品的比较分析 |
3.2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规模分析 |
3.3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结构分析 |
3.4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国别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三元边际分解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4.1.1 研究方法 |
4.1.2 数据来源 |
4.2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三元边际测度分析 |
4.2.1 对东盟整体出口的广度、价格和数量 |
4.2.2 对东盟出口不同种类水产品的广度、价格和数量 |
4.2.3 对东盟十国中典型国家出口水产品的广度、价格和数量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三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面板数据模型介绍 |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5.2.1 变量选取 |
5.2.2 数据说明 |
5.3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 |
5.4 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
5.4.1 平稳性检验 |
5.4.2 BP检验和Hausman检验 |
5.5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对策建议 |
6.1 扩大中国水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占有率 |
6.1.1 密切关注东盟水产品消费市场,有针对性进行出口营销 |
6.1.2 提高中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品牌化营销 |
6.1.3 优化中国水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 |
6.1.4 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往来 |
6.2 增加出口水产品的多样性 |
6.2.1 加大新品种开发力度,调整水产品的品种结构 |
6.2.2 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 |
6.3 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以质取胜” |
6.3.1 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水产品深加工技术 |
6.3.2 健全水产品出口监管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 |
6.3.3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行业转型 |
6.4 降低固定贸易成本 |
6.4.1 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BTB贸易模式 |
6.4.2 提升水产品贸易壁垒应对能力 |
6.4.3 构建水产品贸易“绿色通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
6.4.4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 |
二、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的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特点 |
第三章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
第一节 农产品数据来源与选取 |
第二节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 |
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整体农产品贸易额概况 |
二、湄公河国家各国对华农产品贸易概况 |
三、湄公河国家主要对华出口的农产品种类 |
第四章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第一节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强度指数 |
第二节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比较 |
第三节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互补性比较 |
第五章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贸易潜力分析 |
第一节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简介 |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
二、时变随机前沿模型 |
三、贸易非效率模型 |
第二节 模型构建、变量和数据选取的说明 |
一、引力模型的构建 |
二、贸易非效率模型的设定 |
三、变量和数据选取的说明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模型的检验与选择 |
二、模型结果 |
第四节 贸易潜力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
一、湄公河国家应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
二、提高湄公河国家农产品对华出口的通关效率 |
三、完善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交通建设 |
四、加强多领域全方位区域合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8)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产业内贸易理论 |
3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
3.1 中国向东盟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
3.1.1 中国向东盟水产品出口种类 |
3.1.2 中国向东盟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金额 |
3.1.3 中国向东盟水产品出口主要国家 |
3.2 东盟向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
3.2.1 东盟向中国水产品出口种类 |
3.2.2 东盟向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金额 |
4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4.1 贸易竞争性分析 |
4.1.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2 贸易互补性分析 |
4.2.1 贸易互补性指数 |
4.2.2 产业内贸易指数 |
5 我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现存问题 |
5.1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 |
5.2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 |
5.3 我国水产产业基础薄弱 |
5.4 我国水产品质量整体转好但仍有提高空间 |
5.5 我国水产品出口种类单一 |
5.6 我国水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
5.7 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海洋渔业失衡 |
6 促进我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对策及建议 |
6.1 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增强竞争性 |
6.2 加强与东盟水产业合作增强互补性 |
6.3 对东盟不同国家实施针对性的有效合作战略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越南水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路线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线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关于产业的概念 |
2.1.2 关于水产品的分类 |
2.1.3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2.2 出口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2.2.4 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3 越中水产品双边贸易发展现状 |
3.1 越中水产品双边贸易现状 |
3.1.1 越中水产品贸易规模 |
3.1.2 越中水产品贸易结构 |
3.2 越南与竞争国水产品出口中国市场现状 |
3.2.1 水产品贸易规模 |
3.2.2 水产品贸易结构 |
3.3 越南水产品在中国市场竞争力现状 |
3.4 小结 |
4 越南水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4.1 越南水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性分析 |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2 市场渗透率 |
4.2 越南水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互补性分析 |
4.2.1 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 |
4.2.2 贸易互补性指数 |
4.2.3 产业内贸易指数 |
4.3 小结 |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越南水产品在中国竞争力评价 |
5.1 主成分-BP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
5.1.1 评价模型的构建 |
5.1.2 网络训练-权值和阈值的修正 |
5.2 越南水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1 竞争表现X_1的指标选择 |
5.2.2 竞争潜力X_2的指标选择 |
5.2.3 竞争实力X_3的指标选择 |
5.3 指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4 神经网络模型求解 |
5.4.1 神网络模型计算过程 |
5.4.2 仿真计算 |
5.4.3 结果分析 |
5.5 小结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1.1 贸易发展迅速,但出口贸易结构过于集中 |
6.1.2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还需加强引入FDI |
6.1.3 价格竞争优势明显,产品质量变化不大 |
6.1.4 产业内贸易程度下降,贸易比较优势不明显 |
6.1.5 贸易互补性明显,但存在较强竞争性 |
6.2 提高越南水产品在中国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6.2.1 完善水产品商品结构,充分发挥互补性优势 |
6.2.2 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
6.2.3 提高水产品贸易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
6.2.4 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 |
6.2.5 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越南水产出口增加(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越渔业合作潜力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 缪苗,刘晃,张成林,陈军. 农学学报, 2021(07)
- [2]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D]. 沈丁心. 外交学院, 2021(10)
- [3]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D]. 张镇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4]越南水产法[J]. 阮氏金银,清风. 南洋资料译丛, 2021(01)
- [5]越南与中国水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研究[D]. Nguyen Thi Chuyen.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中国对东盟出口水产品的三元边际研究[D]. 王馨瑶.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成凯.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D]. 郝婕.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9]越南水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力研究[D]. 陈春团. 广西大学, 2020(07)
- [10]对虾养殖旺季已到,全国各市场投苗调研报告[J]. 杨帆. 当代水产,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