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

一、“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21)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诸多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高校培养结果不佳,以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不精、就业不准等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法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计、课程设置等进行重点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培养目标过于宏观,缺乏实际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专业方向雷同于体育教育专业,难以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特色;(3)课程设置模糊,与社会需求人才脱轨。新时代社会需求日新日益,高校培养人才亟需及时跟随国家发展步伐,针对现状提出改革建议,为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周爱光,叶松东,沈蔚瑜[2](2021)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和国家关于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系列举措,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该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与监控、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加强专业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特色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厚植先进教育理念、打造五类"金课"等七个方面展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胡峥春[3](2021)在《“国标”背景下江苏省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门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对各大高校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目标制定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导向。本文在“国标”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课程理论和市场发展现状,以江苏省4所本科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调查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结果显示:(1)休闲专业人才培中存在培养方向冗杂和培养目标规格缺乏特色的问题。(2)课程目标中存在知识目标要求简略、技能目标设置繁多、实践目标规定泛化的问题。(3)课程内容中存在课时难满学习需求、选修课程种类较少和实践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4)课程评价中具有课程考核机制固化和成绩评价依据少的问题。(5)专业管理中具有管理滞后于发展和学校主导性有待加强的问题。最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1)以国标为依据,建立“一体多面”的培养目标。(2)精化知识技能目标,突出课程目标引领作用;精准设置实践目标,做好理论对接实践导向。(3)联动课内外时间,补充学习课时;增设技能选修课程,满足技能需求;丰富实践课程,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深挖休闲内涵,构建休闲专业特色。(4)建立以人为本的成绩考评机制。(5)细化管理职责、加强学校主导性。以期促使江苏省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化构建,乃至推动全国休闲专业课程体系及休闲体育行业的优质发展。

姜霞[4](2021)在《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由此可见社会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特别是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9名和2.3名,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这充分表明国家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体育做出了计划与部署。另外,随着物质文明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引领群众科学锻炼,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从培训课程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保证群众科学健身,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和社会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法对山东省2018年和2019年参加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学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采访,采用归纳总结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现状。经调查发现,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虽逐步完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参加培训学员的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严重、学历层次偏低以及授课师资队伍结构尚待优化等问题,尤其是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目标、内容、方式、结构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目前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根据课程培训对象性别比例失调和授课教师资历单一等问题,建议调整培训对象,增加体育专业学生或具有硕士学位学员的比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2.针对培训课程目标较笼统的问题,建议将培训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细化与更新。3.针对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员发展等问题,建议根据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差异实施分层次开班教学,及时更新并编排自设内容的课程。4.针对单一的集体面授培训方式,建议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方式。5.针对培训结构不合理现象,建议扩大实践课比例,优化培训课程结构。6.针对培训教材可供选择的种类较少等问题,建议完善培训课程教材的配备,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鼓励教师多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7.适当增加考核形式,对毕业学员实施“试用期”制度。8.针对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体育行政部门构建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将培训课程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入档。增加回访追踪环节,组织年会等系列活动。

李渊[5](2021)在《中北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体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体专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我国高等院校社体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做出适时调整。就目前情况分析,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专业实践”课程需要进行深度改革。因此,在这一现状下对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展开优化研究,探寻“专业实践”课程要素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对于社体专业的良性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本研究选择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作为样本来对“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课程各要素细微之处的问题,结合办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以期为促进社体专业的发展提供思路。本研究以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社体专业学生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及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专业实践”课程开展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获取相关专家、课程指导人员对于“专业实践”课程优化的意见,将其收集与整理作为优化策略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合理,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完整,课程设置有序,“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基本符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内容较为丰富。但在课程体系中也存在部分问题:专业见习课程目标不明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不足;专业实习部分课程内容缺乏社体专业特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课程积极性不高。实践基地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实践设备、指导人员配置参差不齐;课程评价的评价对象与主体较为单一、缺乏课程质量改进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整体应树立科学性与能力需求相统一的原则、并保证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与上升性、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意识;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目标的优化可以借鉴成果导向理论中的“反向设计”与“能力产出”的理念;“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选择标准,落脚于突出能力本位课程思路上;“专业实践”课程实施过程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指导教师教学与指导水平、完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基地的选择与合作;“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环节中应落实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课程评价内容全面化、建立有效的“专业实践”课程评价反馈机制。

付昌凤[6](2020)在《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钟南山先生说“锻炼像吃饭,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身体健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都表明国家已经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全民健身进行了全面的计划与部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目前国人还处在“思想上的勤者、行动上的懒汉”的行为观念上,如何引导大家“管住嘴、迈开腿”,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关键所在。随着大众健身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成为全民健身计划重要的骨干的指导队伍。面对大众健身的需要和社会指导员的紧缺,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肩负起义不容辞的重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分析,探索其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优化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从就业角度将该专业划分4个方向,本文选取群众体育中基数最大,需求量最多,面向人群最广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为例,将高校培养与社会培训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内容进行对比,高校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的课程设置。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校的基础课程设置大不相同,学时、学分分配不均,理论课与技能课比例不合理,各高校的基础课程设置各有千秋。2.各校必修课程自由发散,根据本校的优势和办学特点各校开设的课程侧重点不同,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3.高校专业选修理论课模块分类依据模糊不清,技能课内容缺乏连贯性,造成学生知识体系零散。4.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忽视专业方向划分;课程设置“贪大求全”;理论课自由发散;技能课零散不连贯;模块设置“杂乱无章”;重理论轻技能等问题。5.从就业角度将该专业划分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众健身)、不同人群体育(老年体育、幼儿体育)、健身俱乐部方向、高校特色方向4个方向。6.将高校培养与社会培训课程内容进行比较,二者相互融合,“移植”高校、“借鉴”社会、“结合”《国标》优化高校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课程设置,重点将技能课设置为“模块捆绑式”,采用“1+X”学习模式。

赵德[7](2020)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体专业”)作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的本科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为我国体育各领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为提升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等理念的感召下,社会对体育领域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居民日益增长的优质体育服务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体育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但是社体专业作为培养社会体育领域所需人才的本科专业,在办学实践中却显现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所偏离,培养目标未能及时更新,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等问题,使该专业成为社会评价机构“亮黄牌”专业之一。因此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体专业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有力支撑专业,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必须勇于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由此,本研究立足时代背景,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8所普通院校社体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就业方向定位等方面剖析了我国普通院校社体专业办学现状。以实现专业办学特色,培养“宽口径、会科研、强能力、善创新、适国际、有品德”的复合型社体专业人才为目标,并借鉴人的全面发展等教育理论,构建了社体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再以山东大学社体专业为案例进行了模式的具象分析与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社体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新模式和可参考的新案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教学改革的要求、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专业办学的困境,创新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体育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体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2)社体专业的国内研究中最新研究匮乏、研究内容略显陈旧;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新时代复合型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鲜有见到;社体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研究缺位。国外研究中“专业与社会紧密结合”、“体育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全人格教育”的教育思想值得国内社体专业培养单位思考与借鉴。(3)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社体专业办学现状的剖析,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未能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方向上大多数院校没有顺应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趋势而细分专业方向;课程结构欠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的学分比重较低,跨学科课程、双创课程、科研课程等较为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象;就业方向定位与毕业生实际就业去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4)围绕回答好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如何保障、培养效果怎样几个层次的问题,对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途径、条件保障、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研究,构建了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为“一体”,以学科交叉育人、科研育人、校企合作育人、创新创业育人、国际化育人、校园文化育人为“六翼”,“六翼”服务于“一体”,“一体六翼”融合发展的社体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5)社体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大学社体专业的具体实践中表现出较高的社会需求度、较佳的条件支撑度、较优的质量保障度、较好的学生适应度和较高的企业满意度,说明其具有较明显的应用效果和较好应用价值。

吴荣[8](2020)在《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随着社会体育发展而新兴起的专业,该专业是培养面向社会的专业性体育人才的主要专业。从1993年首次开设该专业到现在已经20多年,该专业一直高速发展,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但现在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了解四川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该专业的发展,本研究以《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标准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七所高校(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本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在课程类别上与学分设置上,课程类别上在课程类别名称与教育部有区别其他都高于规定学分。(2)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上,七所高校在学分设置上存在差异,且在内容设置上部分学校存在问题。(3)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上,在学分设置上部分上未达标准,内容上认为“单一”的学生高于认为其“丰富”的学生。(4)在专业基础课程上,内容设置上除成都体育学院外,其他学校缺少规定课程,但设置了相似课程进行补充,在学分学时设置上完全都符合规定,但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存在差异性。(5)在专业方向课程上四川省七所高校在学分设置与课程构成体系上都符合规定,且四川师范大学相较于其他六所类别的学校具体课程构成上更加详细新颖,但在运动技能课程与理论类课程设置上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问题。(6)专业方向课程学分设置上七所高校都符合规定,但在课程内容、学分学时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且在内容设置上由于开课时间短,课程可选择情况少,部分学生不满足课程设置。(7)在实践教育课程设置上,七所高校在学分设置上都符合规定,且在实践内容上大部分学校进行了细化与创新,但仍存在部分学生不满意的情况。(8)在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四川省7所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都开设有特色课程,但只有四川师范大学特色课程设置多而且成体系。

尚学阎[9](2020)在《社会需求导向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开办主要是适应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而被国家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对人们对健康的需要,面对人们不断升级的健身服务需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承载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和推进的重担。但由于社体专业开办时间较短、发展速度快、规模扩展广等时代原因,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甚满意的结果。为了解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分析社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本研究从不同类型高校办相同专业特色不同的角度探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通过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梳理研究等方法,并从全国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中选取了九所院校的培养计划。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体育发展及社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情况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我国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中涉及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情况和学生教学实践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并对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各大院校社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课程开设等方面均符合国家培养标准,在培养方案制定上显现出精细化发展,在培养方式上,也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2)在课程方面,除了教育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学校想办法于开设社会热门专项、学校特色专项等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部分学校利用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需求。(3)在就业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方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去中小型企业工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4)在实践能力教育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朝着校企联合培养方向发展。学生的实习教育制度有待加强和规范。(5)部分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意识方面较为薄弱,在实践活动方面更倾向于“兼职性”的活动,忽视了学校的实践活动教育。根据研究结果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对的建议:改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个人要建立自我能力培养意识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提升就业能力注重自身专业能力、培养积极发展个人实践能力。

黎明[10](2020)在《“休闲潜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以亚洲潜水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休闲潜水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对高质量休闲潜水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成为了培养高质量休闲潜水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亚洲潜水学院的建立更成为了中国第一所开启休闲潜水人才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潜水学院,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休闲潜水人才的典范。目前,休闲潜水人才在培养质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因此,如何完善休闲潜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出高质量的休闲潜水人才,已成为相关高校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休闲潜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所涉及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安排、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环境、教学考核评价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了解教学现状,发现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和培养高质量的休闲潜水人才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培养目标竞争力较低、理论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情况相脱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及目标虚设、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2、课程设置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经营管理课程设置不合理、社区体育指导课程不符合就业需求、任意选修课比例偏小。3、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4、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专业实习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及学习需求、校内实践制度缺乏、专业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偏低、毕业论文设计安排较不合理、潜水外训次数少。5、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潜水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潜水书籍等文化知识储备欠缺、潜水教学标准不统一。6、教学考核评价方面的问题为:考核评价较注重总结性评价、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实践考核次数较少。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1、培养目标优化策略为:根据社会需求,全面调整培养目标,拓宽人才服务面向、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尝试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安排优化策略为:合理开发潜水方面的相关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完善相关课程、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3、教学方法优化策略为: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4、实践教学优化策略为:加强专业实习实践基础建设、完善校内实践制度,提高实践学分比例、合理规划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事宜。5、教学环境优化策略为: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完善潜水硬件设施和增加潜水文化储备、完善潜水课程教学标准。6、教学考核评价优化策略为:注重过程考核,采用“N+2”考核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二、“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 培养目标笼统,缺乏操作性
    1.2 专业方向不明晰,缺乏社会性
    1.3 课程设置牵强,缺乏适用性
    1.4 专业教师缺位,缺乏应用性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对策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
    2.2 优化课程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
    2.3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方向划分的匹配度
    2.4 开启思维转变与多元需求的关注度
    2.5 转变教学方式与实践创新的契合度
    2.6 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发展的衔接度
    2.7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思想的更新进度
3 结 语

(2)新时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机遇
    1.1 经济社会发展机遇
    1.2 本科教育发展机遇
        1.2.1 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1.2.2 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
        1.2.3 课程教材体系建设
        1.2.4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面临的挑战
    2.1 培养目标与规格
    2.2 课程设置
    2.3 人才培养质量
    2.4 质量保障与监控
    2.5 办学特色
3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未来发展
    3.1 加强专业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2 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特色优势
    3.3 强化内涵建设,构建课程体系
    3.4 厚植先进教育理念,打造五类“金课”
    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3.6 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健全质量监控评价
    3.7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行业与社会认可度
4 结语

(3)“国标”背景下江苏省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对《国标》的解读
        1.2.2 课程体系
        1.2.3 休闲体育
        1.2.4 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2.1 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
        2.1.1 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2.1.2 休闲体育专业培养规格
        2.1.3 休闲专业课程框架
    2.2 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2.2.1 政策依据
        2.2.2 理论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考察
        3.1.1 休闲专业基础状况
        3.1.2 休闲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3.1.3 休闲专业课程目标建设
        3.1.4 休闲专业课程内容要求
        3.1.5 休闲专业课程评价机制
    3.2 江苏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3.2.1 休闲专业人才培养
        3.2.2 休闲专业课程目标
        3.2.3 休闲专业课程内容
        3.2.4 休闲专业课程评价
        3.2.5 休闲专业课程管理
4 个案研究:南京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4.1 专业基础状况
    4.2 培养目标与规格
    4.3 课程结构
    4.4 专业课程内容
    4.5 课程评价考核
    4.6 课程体系建设意见
5 江苏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对策
    5.1 人才培养优化对策
    5.2 课程目标优化对策
        5.2.1 精化知识技能目标,突出课程目标引领作用
        5.2.2 精准设置实践目标,做好理论对接实践导向
    5.3 课程内容及评价优化对策
        5.3.1 联动课内外时间,补充学习课时
        5.3.2 增设技能选修课程,满足技能需求
        5.3.3 丰富实践课程,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5.3.4 深挖休闲内涵,构建休闲专业特色
        5.3.5 建立以人为本的成绩考评机制
    5.4 课程管理优化对策
        5.4.1 细化管理职责工作
        5.4.2 加强学校主导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归纳总结法
        2.2.4 实地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目的、原则和依据
        3.1.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目的
        3.1.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原则
        3.1.3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依据
    3.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2.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2.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3.3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现状分析
        3.3.1 培训对象现状分析
        3.3.2 培训师资现状分析
        3.3.3 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等现状分析
        3.3.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现状分析
    3.4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的分析与对策
        3.4.1 培训对象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3.4.2 培训师资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3.4.3 培训课程内容及培训方式设置等结果与对策分析
        3.4.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的结果与对策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员结构有待完善
        4.1.2 师资队伍有待调整
        4.1.3 培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4.1.4 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
    4.2 建议
        4.2.1 关于学员结构优化的建议
        4.2.2 关于师资队伍优化的建议
        4.2.3 关于培训课程设置优化的建议
        4.2.4 关于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调控有待完善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学员调查问卷
附件2 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5)中北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课程优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
        1.2.2 “专业实践”课程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1.2.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
        2.1.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1.3 “专业实践”课程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2.1 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
        2.2.2 社体专业课程研究现状
        2.2.3 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研究现状
        2.2.3.1 体育类本科“专业实践”课程目标的研究
        2.2.3.2 体育类本科“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研究
        2.2.3.3 体育类本科“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研究
        2.2.3.4 体育类本科“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研究
    2.3 相关研究的局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访谈法
4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4.1.1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2013 版、2017 版、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4.1.2 对《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分析
    4.2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4.2.1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目标现状
        4.2.2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情况
        4.2.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现状
        4.2.4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4.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4.3.1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实践基地设置情况
        4.3.2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反馈
        4.3.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4.4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4.4.1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评分细则分析
        4.4.2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反馈
        4.4.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现存问题
    4.5 小结
5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考
    5.1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5.1.1 “专业实践”课程应落实科学性与能力需求相统一
        5.1.2 “专业实践”课程应树立课程管理意识
        5.1.3 “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需保证连续性与上升性
    5.2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目标优化
    5.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优化
        5.3.1 “专业实践”课程内容选择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
        5.3.2 “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应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性
        5.3.3 “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应参照政策导向
    5.4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实施优化
        5.4.1 “专业实践”课程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5.4.2 “专业实践”课程需提升指导教师课程教学与指导水平
        5.4.3 “专业实践”课程优化教学基地选择与合作
    5.5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优化
        5.5.1 “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
        5.5.2 “专业实践”课程评价考核内容全面性
        5.5.3 “专业实践”课程评价完善制度化
        5.5.4 “专业实践”课程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
    附录1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2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专业实践”课程优化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中北大学社体专业实践基地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
        2.1.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概念
        2.1.2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1.3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2.1.4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研究
        2.1.4.1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
        2.1.4.2 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
        2.1.4.3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研究
        2.1.4.4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的研究
        2.1.4.5 关于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研究
    2.2 国外研究
        2.2.1 日本
        2.2.2 美国
        2.2.3 英国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3.1 调查对象
        3.2.3.2 调查内容
        3.2.3.3 问卷的效度检验
        3.2.3.4 问卷的信度检验
        3.2.3.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4 比较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现状分析
        4.1.1 6所高校开设基础课程对比分析
        4.1.1.1 基础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4.1.1.2 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对比分析
        4.1.1.3 基础课程理论课与技能课对比分析
        4.1.2 6所高校开设必修课程对比分析
        4.1.2.1 必修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4.1.2.2 必修课程理论课与技能课对比分析
        4.1.3 6所高校开设选修课程对比分析
        4.1.3.1 选修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4.1.3.2 选修课程理论课与技能课对比分析
    4.2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4.2.1 忽视专业方向划分
        4.2.2 课程设置“贪大求全”
        4.2.3 理论课自由发散
        4.2.4 技能课零散不连贯
        4.2.5 模块设置“杂乱无章”
        4.2.6 重理论轻技能
    4.3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为例
        4.3.1 课程设置优化依据
        4.3.1.1 以《国标》为导向
        4.3.1.2 以人才质量为硬核
        4.3.1.3 以社会需求为产出
        4.3.2 课程设置优化原则
        4.3.2.1 打好“坚厚实”基础
        4.3.2.2 注重“多层次”就业
        4.3.2.3 突出“一体化”指导
        4.3.3 课程设置目标的优化
        4.3.4 课程设置内容的优化
        4.3.4.1 理论课程设置优化
        4.3.4.2 技能课程设置优化
        4.3.4.3 高校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向的课程设置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7)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学改革的要求
        1.1.2 社会需求的变化
        1.1.3 专业办学的困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理论分析与文献述评
    2.1 核心概念厘定
        2.1.1 专业与社体专业
        2.1.2 人才培养模式
        2.1.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2.1.4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2.2.3 素质教育理论
    2.3 文献述评
        2.3.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3.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3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社体专业办学现状分析
    3.1 培养目标定位的比较分析
    3.2 培养方向的比较分析
    3.3 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3.4 实践教学环节的比较分析
    3.5 就业方向定位的比较分析
    3.6 社体专业办学现状的总结思考
4 社体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1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理念
    4.2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4.3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规格
        4.3.1 素质规格
        4.3.2 知识规格
        4.3.3 能力规格
    4.4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过程
        4.4.1 学科交叉育人
        4.4.2 科研育人
        4.4.3 校企合作育人
        4.4.4 创新创业育人
        4.4.5 国际化育人
        4.4.6 校园文化育人
    4.5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途径
        4.5.1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再思考
        4.5.2 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教学手段的再升级
        4.5.3 从以资源供给为中心到以发展需求为中心:供需关系的再转型
        4.5.4 从应用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跨越:培养目标的再审视
        4.5.5 从单学科教育向多学科教育延伸:学科交叉育人机制的构建
        4.5.6 从灌输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变革:科研育人机制的打造
        4.5.7 从注重理论向理论实践并重转变: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搭建
        4.5.8 从传统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育人环节的凝练
        4.5.9 从国内教育向国际化教育拓展:国际化育人平台的开拓
        4.5.10 从知识塑造向文化熏陶深入:校园文化育人平台的建筑
    4.6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条件保障
        4.6.1 制度保障
        4.6.2 资源保障
        4.6.3 质量保障
    4.7 “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评价
        4.7.1 评价原则
        4.7.2 评价对象
        4.7.3 评价步骤
        4.7.4 评价标准
        4.7.5 评价内容
5 案例:山东大学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六翼”具象分析
    5.1 “一体六翼”在山东大学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现象
        5.1.1 学科交叉育人的应用
        5.1.2 科研育人的应用
        5.1.3 校企合作育人的应用
        5.1.4 创新创业育人的应用
        5.1.5 国际化育人的应用
        5.1.6 校园文化育人的应用
    5.2 “一体六翼”在山东大学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评价
        5.2.1 背景评价(C)——社会需求度
        5.2.2 输入评价(I)——条件支撑度
        5.2.3 过程评价(P)——质量保障度
        5.2.4 结果评价(P)——学生适应度和单位满意度
    5.3 “一体六翼”在山东大学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不足
    5.4 “一体六翼”在山东大学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思考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地调查座谈提纲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1.1 社会体育相关研究
        2.1.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相关研究
        2.1.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对比分析法
4.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4.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解析
    4.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总体标准研究
        4.2.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学分标准
        4.2.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标准
        4.2.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体课程内容要求分析研究
5.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5.1 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研究
    5.2 课程体系结构与总体学分分析研究
        5.2.1 课程类别分析研究
        5.2.2 总体学分分析研究
    5.3 通识教育课程分析
        5.3.1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5.3.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研究
    5.4 专业教育课程分析
        5.4.1 专业基础课分析
        5.4.2 专业方向课分析
        5.4.3 专业拓展课分析
    5.5 实践课程研究
        5.5.1 实践课程具体内容分析研究
        5.5.2 实践课程学分分析研究
    5.6 其他类课程研究分析
    5.7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分析研究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9)社会需求导向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概念阐述
        2.1.1 人才的概念
        2.1.2 专业人才
        2.1.3 社会体育
        2.1.4 人才培养
        2.1.5 社体专业人才培养
        2.1.6 社会需求介绍
    2.2 有关国内社体专业人才培养及相关研究
        2.2.1 有关国内社会体育发展历程
        2.2.2 有关国内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研究
        2.2.3 有关国内社体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
        2.2.4 有关国内社体人才需求现状方面的研究
        2.2.5 有关国内社体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相关研究
    2.3 有关国外社体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2.3.1 有关国外社会体育发展方面有关研究
        2.3.2 有关国外社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2.3.3 有关国外社体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社体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4.1.1 各大高校社体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4.1.2 各大高校社体专业的培养培养规格与要求分析
        4.1.3 各大高校社体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4.1.4 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在校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4.1.5 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4.2 社会需求与社体专业能力需求分析
        4.2.1 事企业单位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基本要素需求对比分析
        4.2.2 事企业单位与毕业学生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需求对比分析
        4.2.3 事企业单位与毕业生专业技能能力需求对比分析
        4.2.4 事企业单位与已毕业学生职业价值与素养能力需求对比分析
    4.3 社体专业学生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4.3.1 部分高校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4.3.2 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4.3.3 学校培养制度方面的不完善
        4.3.4 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意识缺乏
        4.3.5 政府未设置相应的岗位
    4.4 改善社体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4.4.1 高校完善学生培养体系
        4.4.2 企业应肩负起责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4.3 学生个人要建立自我能力培养意识
        4.4.4 政府应设置相应的职业岗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休闲潜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以亚洲潜水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重视本科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及应用教育
        1.1.2 休闲潜水市场发展繁荣,对潜水人才需求量大
        1.1.3 高校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研究缺乏且不够完善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研究目的
    1.3 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局限性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案例选取理由分析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休闲潜水
        2.1.2 应用型人才
        2.1.3 教学体系
    2.2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2.3 小结
    2.3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3.2 国内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2.4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2.4.1 国外休闲潜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2.4.2 国内休闲潜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案例分析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现状调查
        4.1.1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情况分析
        4.1.2 休闲潜水人才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4.1.3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4.1.4 休闲潜水人才实践教学情况分析
        4.1.5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环境情况分析
        4.1.6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考核评价情况分析
    4.2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状况的评价分析
        4.2.1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分析
        4.2.2 休闲潜水人才课程设置安排的评价分析
        4.2.3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方法的评价分析
        4.2.4 休闲潜水人才实践教学的评价分析
        4.2.5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环境的评价分析
        4.2.6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考核评价的评价分析
        4.2.7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总体培养效果的评价分析
    4.3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4.3.2 课程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
        4.3.3 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4.3.4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3.5 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4.3.6 教学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4.4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4.1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4.4.2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4.5 休闲潜水人才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4.5.1 培养目标的优化策略
        4.5.2 课程设置安排的优化策略
        4.5.3 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4.5.4 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4.5.5 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4.5.6 教学考核评价的优化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J]. 刘璐.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05)
  • [2]新时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周爱光,叶松东,沈蔚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08)
  • [3]“国标”背景下江苏省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研究[D]. 胡峥春.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4]山东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研究[D]. 姜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北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研究[D]. 李渊. 中北大学, 2021(09)
  • [6]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 付昌凤.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7]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体六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 赵德. 山东大学, 2020(09)
  • [8]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 吴荣.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社会需求导向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尚学阎.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10]“休闲潜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以亚洲潜水学院为例[D]. 黎明.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标签:;  ;  ;  ;  ;  

《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与课程设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