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网络核查制度》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网络核查制度》

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联网核销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魏善君[1](2020)在《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进口食品贸易量也逐年增加。在食品贸易中,既要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又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已成为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尽管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是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由于我国国境线较长,很多边境口岸所面临的监管要求和监管考验都不尽相同,一味地使用相同的监管方式来完成所有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是非常不切实际,并且很容易出现安全监管问题。2018年,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职能转隶至海关,新的机构改革对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进行了研究,首先论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然后从我国进口食品立法历程、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法律构成以及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概况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还通过对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研究分析,发现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着进口食品准入门槛低、口岸通关时间较长、边民互市入境食品中文标签不合格、进口食品抽样检测时间较长、进口食品后续监管追溯困难、走私入境食品监管困难等六个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德宏口岸的进口食品进口商多为边民,缺乏相应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意识、现有口岸实验室检测项目不能满足进口食品抽样检测需求、海关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途径不畅通容易造成监管空白区、原检验检疫部门管理重培训轻硬件保障等。自关检融合机构改革开始以来,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范围进一步扩大、执法要求增多,原有的进口食品监管的构架和流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针对前期总结出德宏口岸进口食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对比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口岸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模式,借鉴了其在风险预警、分类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德宏州口岸进口食品监管问题的对策:建立进口食品风险预警平台、发挥食品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配备完善监管执法设备、解决现有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等。

孙琪[2](2018)在《哈尔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也迎来了新的生机,为我国对外贸易注入了新活力。跨境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导致其交易过程和手段较为隐蔽且多样,给海关监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与相对滞后的海关监管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摆在海关人面前的新课题。2012年至今,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规范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其中,2016年4月8日,国家正式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并同步调整行邮税的政策,让海关又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引发各方关注。本文对国际、国内在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关在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方面的实践模式和成熟经验,并介绍了当前我国海关和哈尔滨海关关区对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监管的总体状况。哈尔滨海关由于自身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贸易状况独具特色。本文在详细阐述了哈尔滨关区贸易状况、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对目前哈尔滨海关关区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按照海关职能将问题分为四大类十三项,通关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现行监管模式局限、海关履职难以匹配、海关监管难度增加、跨境电商信用缺失;税收征管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法规制约、税款征退存疑、海淘海代难查;海关统计工作中主要有属性难分价格待定、申报制度亟待改革、邮件渠道统计缺位的问题;海关缉私方面存在走私行为难于查发、认定和取证困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讨了海关监管、海关税收、海关统计、海关缉私等方面的对策和方案。

李晓明[3](2014)在《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海关特殊监管区被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外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以及外贸经济发展的桥梁和载体,其便利的通关环境以及在税收、外汇管制等方面享有的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优质资本,为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经二十多年来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作用从弱到强的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目前已形功能、区位各具特色的六种不同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作为诸多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在功能拓展、制度创新、整合发展等方面承担着率先突破的重任。多年来,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在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其利于监管、规范发展、效益明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运行已经相对成熟。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原则指导下,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趋于成熟,其监管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外贸法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我国法治建设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得以建设和完善,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法律制度也逐步形成以《海关法》为核心,由大量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组成的监管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保障。在法制建设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是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在2013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要求建设以依法行政为核心的法治型海关。海关依据法律法规,打击进出口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对外贸易经济秩序,从而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方面维护了海关特殊监管区良好的经济秩序、一方面促进了对外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即便如此,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立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监管部门众多,缺少国家层面的立法使得各部门各行其是,多头管理,交叉执法。又如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基本都是先设区再立法,立法滞后使得海关特殊监管区实际监管中存在诸多实践问题。本文就如何健全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立法,以推进其自身的长足发展,及促进其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与整合,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概况,从保税制度的建立谈起,介绍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历程、主要法律的颁布实施情况,以及对几种主要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定位、功能的比较。第二部分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立法背景和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各个时期海关特殊监管区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情况,上海自贸区在监管法律制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体系的分类。第三部分介绍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定位、功能、政策,并以美国和香港为例,介绍国外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情况、监管模式以及优秀经验,通过对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研究,提出对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立法建议。第四部分为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部分在前文基础上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

陈潇凯[4](2014)在《中国跨境资本套利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逐步加深,随之而来的跨境资本流动也逐步增加。2005年汇改及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以来,人民币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币值也走入了稳定的升值通道。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在“4万亿”的刺激下,一跃成为了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但西方各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且为挽救危局,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天量流动性。由此而来的境内外的汇率和利率差异促成了大量的跨境资本套利行为。跨境资本套利追逐人民币升值和境内外利差带来的利润。因其背离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本研究将跨境资本套利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当前我国跨境资本套利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有的跨境资本套利运作的基本模式和套利行为实现的渠道,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跨境资本套利的监管建议。首先,本研究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和国际资产组合理论分析了跨境资本套利的动机,并描述了跨境资本套利的具体原因、特征和来源;其次,本研究从套利者套取汇率差异和利息差异的两大动机出发,总结出跨境资本套利的基本模式,即汇差套利模式以及利差套利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两种模式展开了具体分析;再次,本研究从经常项目的角度讨论了跨境资本的流动渠道,分述为资本流动渠道和融资便利合约流动渠道两方面;最后,本研究基于上述讨论成果,分别从渠道管理和动机管理两方面提出了针对跨境资本套利的监管建议。

徐紫光[5](2014)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每一次加工贸易飞跃式发展都对应着一次国际产业转移,加工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是伴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这一体系对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也从最初的出口创汇、缓解原材料紧张,逐步转向优化我国外贸发展结构,提高外贸发展效益,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构建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有利于实现我国加工贸易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到速度质量并重的转变,也有利于我国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然而,现行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反应相对滞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加工贸易乃至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如何调整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推动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创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关于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海关监管的具体操作流程方面和贸易便利化措施方面,对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将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置于产业转移背景下加以研究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这与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符的。基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和政策文件的认真研读,结合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自身特点,本文针对“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创新”问题进行研究,试图将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置于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进行梳理和研究,找出不足,提出增量创新建议,以期为我国加工贸易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引言。概述选题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说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基本逻辑、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第二章,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发展的理论关系。本章是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与产业转移相关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行综述,深入探讨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内在原因,同时作为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依据,为调整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作支撑。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与加工贸易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综述,阐明我国加工贸易产生、发展、转型升级的深层次原因,为后文探索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在综述经典理论之后,本文对产业转移影响加工贸易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推演,阐释了产业转移影响加工贸易的理论路径,这是论文重要的理论创新点之一。第三章,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路径变迁。本章结合国际产业转移历程,将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路径的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调整转型期。相应地,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也经历了从允许到鼓励再到强化管理的转变历程。本章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指出了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进而明确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应将主要力量集中于构造国内价值链、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完善配套体系、引导内资企业升级和充分利用自贸区等方面。与之对应,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也应在上述几个方向做出改进。第四章,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演变与企业匹配案例。这一部分阐述了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形成背景,对其历史演变和设计理念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整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第二阶段以严格监管为基调,并以东莞创科公司的案例佐证了加工贸易企业与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演变的匹配性。本章对我国现有加工贸易的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整理,通过概括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体系的历史走向,从中提炼出政策体系所体现的我国加工贸易管理理念的转变;此外,本章对我国加工贸易业务管理模式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了评述,指出其发展趋势,并初步提出其问题所在,为后文展开进一步论述打下基础。本章总结了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三个特点:创造性形成区外保税模式、监管理念从预防走私向促进转型升级转变、带有宏观调控色彩。第五章,新一轮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局限性及创新空间。本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首先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制度环境变化是由加工贸易企业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导致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不断演进。随后明确指出了加工贸易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文件部分陈旧、缺乏系统性和政策效果不明显;加工贸易管理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审批失效、单耗问题和加工贸易部门联网问题;加工贸易管理机构的主要问题是:审批机构冗杂、政出多门和海关自由度过大。第六章,构建我国加工贸易新型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本章是论文的核心章节,在前文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建议,对前文提出的问题逐一予以回应和解决。本章第一部分尝试构建一个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量化考核的工具,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加工贸易管理体系,使管理体系的改进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第二部分针对加工贸易政策提出建议:一是完善政策文件体系,二是在加强宣传、分类指导等13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三部分阐述了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在完善准入标准、提高单耗管理水平、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七章,结论与思考。本章综合前文论述,简要提炼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同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加工贸易管理工作的实践,对我国加工贸易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明确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的重要创新在于构建了一个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有利于突破现有理论局限,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该体系主要用于量化评价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情况,有利于管理部门测评体系的科学化,也能为具体部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方法。不过,本文针对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建议尚需实践检验,今后如有可能,作者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重点开展企业调研,通过实际数据来印证综合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于得水[6](2013)在《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80年代,小平同志曾提出我国沿海地区“再造几个香港”的伟大构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参照国际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园区开始设立保税区。在当时保税区作为国家赋予特殊政策的隔离区域,为我国外经贸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园区的雏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保税区“境内关内”、不利于开展国际物流业务等制度上的突出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国际贸易便利化要求。为改变外贸体制发展状况,我国开始设置其它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这推动了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建设与创新,但仍存在不合理状况。随着国际经贸一体化发展,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与国际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园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叠加、整合也随之不断探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历史发展演进介绍,分析各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型、功能和作用,并对比国外典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置。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及现实分析对比,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从我国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与布局出发,选取位于沿海与内地上下兼济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当前全国基于区港联动模式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入手,从常州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困境来看整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体制及其存在问题,明确整合的关键点,介绍基于“区港联动,快速通关”模式的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改革探索与设想。结合国家整体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整体布局,从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整合为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之间的联动,再到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园区之间的联动,提出实现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整合的实施对策。

魏舫[7](2012)在《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外贸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国际贸易可持续、低资源消耗、方便快捷、推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要求下,我国政府提出并实施外贸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金关工程,努力实现单证自动化、无纸贸易、与国际EDI业务接轨。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颇大,S外贸企业在享受金关工程给其带来优势和机会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对策研究,为S企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具有战略性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数量研究法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阐述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构成,探讨和研究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并构出本文的写作思路、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图等;(2)本文详细论述金关工程、电子商务EDI理论和无纸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彼此密切联系、相互支撑,是本文的研究基础。研究这些理论,是S外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3)本文深入剖析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方案:首先,介绍S外贸企业的概况与现状;其次,分析金关工程给S企业带来的机会,包括普遍性优势和S外贸企业应用金关工程系统的优势;再次,根据S外贸企业金关工程应用现状提出实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合理化方案,及分析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和影响。本文对S外贸企业在日后的国际贸易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作给其他具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在面临与解决金关工程系统应用问题上作为参考;本文为广大外贸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丰富金关工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部分知识提供了一定条件;本文为提高企业对金关工程与企业外贸管理关联性的认识做出了一定贡献。未来,我国的国际贸易电子化应用会继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企业和相关人员会竭力共促我国外经贸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8](201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2年7月27日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对电子口岸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电子口岸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

国务院办公厅[9](201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办发[201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利俊[10](2012)在《边境贸易法律保障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陆地上和15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与北边邻国蒙古、俄罗斯相比,双方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存在着较大的禀赋差异,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边连蒙古、俄罗斯两国,正处在双边产业结构差异的中间地带,能够发挥“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优势地位。大力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禀赋和技术比较优势,与毗邻国家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促进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最终实现优势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自由流动。加快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发展,必将加速产业经济合理转移,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整个西部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我国在东北亚的国际经济地位,促进国内的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促进国内整体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促进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发展,不仅关乎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是地缘格局的珍惜利用,民族因素的权衡考量,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立足内蒙古边境贸易,从完善法律保障的角度分析促进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发展。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概况。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的硬件环境:中俄、中蒙边境贸易口岸、内蒙古边境旗市和边境贸易监管机构。其次,梳理了1949年到.2009年内蒙古边境贸易法律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明确了边境贸易政策和法律的特殊性,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法律政策。最后,重点探讨2005年—2009年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状况,指出加快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剖析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的困境和原因,为提出法律保障措施进行了基础性铺垫。第二章是内蒙古边境贸易法的实施研究。边境贸易按照其手续程序、分工管理和经营模式可以分为贸易结算、检验检疫、进出口税费、国家财政支持、出口加工和贸工一体化等环节。本章按照边境贸易上述环节,分别进行探究。首先是内蒙古边境贸易金融法制。本文分析了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促进对俄本币结算的法律和政策建议。为促进边境贸易和边贸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对边境贸易金融服务体系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次是内蒙古边境贸易检验检疫法制。本文指出边境贸易进出货物和人员的特殊性,分析边境贸易检验检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法律措施,保障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最后是内蒙古边境贸易财税法制。本文主张创新财税管理体制,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具体包括:建议按照出口退税增长幅度,建立出口退税基数的同步增长机制;落实对边境贸易和边境贸易企业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推进和完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机制;简化边境贸易外汇核销程序。第三章是内蒙古边境海关特殊监管区法律保障研究。边境贸易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扩展其模式和深化其渠道。实现出口加工转型升级,促进贸工一体化。在第一节中本文对设立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综合保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边境综合保税区的构想,包括申请设立、运行管理、配套措施等,以支撑边境贸易纵深发展。在第二节中对边民互市贸易区运营涉及的法制进行分析,指出边民互市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法律建议和政策措施。第四章是内蒙古边境贸易司法保障。边境贸易中难免产生纠纷,如何有效和妥善解决是其重要环节。首先,本文指出了内蒙古边境贸易涉外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纠纷解决的特点和难点,并列举和分析了目前解决边境贸易纠纷的途径。然后,本文提出解决内蒙古中俄、中蒙边境贸易纠纷的法律对策。健全和完善内蒙古中俄、中蒙贸易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俄方政府的谈判磋商,有效解决俄的灰色清关问题;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对俄、蒙边贸经营者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余论是作者对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制定边境贸易管理条例的看法和思考。本文并不赞同有些学者的观点,认为没有必要由国务院制定统一的边境贸易管理条例。但内蒙古应充分行使经济管理自治权,制定更加特殊灵活的边境贸易政策。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联网核销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联网核销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1)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社会调研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国内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2.1 概念界定
        2.1.1 食品安全的定义
        2.1.2 食品安全监管的定义
        2.1.3 进口食品的定义
        2.1.4 进口食品安全
    2.2 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历程
    2.3 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的法律构成
    2.4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2.5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方式
        2.5.1 入境前准入
        2.5.2 入境时查验
        2.5.3 入境后监管
第三章 德宏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1 德宏州内中缅经贸发展的历史概况
    3.2 德宏州口岸入境食品检验检疫机构构成
    3.3 德宏州进口食品基本情况
    3.4 德宏州各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5 德宏口岸进口不合格食品的处理方式
    3.6 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6.1 进口食品准入门槛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
        3.6.2 口岸通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6.3 进口预包装食品中文标签不合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6.4 进口食品抽样检测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
        3.6.5 进口食品后续监管和追溯工作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
        3.6.6 非常规渠道入境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原因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口岸监管机制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4.1.1 美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
        4.1.2 欧盟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1.3 韩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1.4 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4.2 国内其他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做法
        4.2.1 上海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做法
        4.2.2 杭州口岸进口食品监管措施
    4.3 对比国外先进国家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食品监管措施得出的启示
        4.3.1 合理、规范的监管体系
        4.3.2 健全进口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4.3.3 建立以风险监控分析为基础的进口食品分类管理
        4.3.4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五章 完善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对策
    5.1 继续实行风险分析预警机制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理念
        5.1.1 进口食品风险预警平台建立
    5.2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到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1) 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2)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5.3 加大对海关监管部门的技术、设备投入和对监管队伍能力提升
        5.3.1 为进口食品监管现场一线工作人员配备监管单兵作业装备.
        5.3.2 升级监管查验设备
        5.3.3 加大对监管一线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5.4 解决口岸现有官方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全面问题
        5.4.1 不断提升现有实验室检测能力
        5.4.2 积极寻求和外设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合作,提升检测效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哈尔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哈尔滨海关简介及哈尔滨关区工作情况概述
    2.1 哈尔滨海关简介
    2.2 哈尔滨关区2015-2017 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特点
        2.2.1 哈尔滨关区2015-2017 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2.2 哈尔滨关区2015-2017 年对外贸易发展特点
        2.2.3 哈尔滨海关关区贸易形势劣势分析
        2.2.4 哈尔滨海关关区贸易形势优势分析
    2.3 哈尔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情况
        2.3.1 跨境电子商务概念及海关监管现状
        2.3.2 哈尔滨海关2015-2017 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情况
        2.3.3 哈尔滨关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因素
        2.3.4 哈尔滨关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制约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海关关区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工作现存问题剖析
    3.1 通关监管的问题
        3.1.1 监管模式局限
        3.1.2 监管手段落后
        3.1.3 监管标准不一
        3.1.4 企业信用缺失
    3.2 税收征管的问题
        3.2.1 税收政策制约
        3.2.2 税款征退存疑
        3.2.3 海淘海代难查
    3.3 海关统计的问题
        3.3.1 属性难分价格待定
        3.3.2 申报制度亟待改革
        3.3.3 邮件渠道难度增加
    3.4 海关缉私的问题
        3.4.1 走私行为难于查发
        3.4.2 走私行为难于认定
        3.4.3 走私案件取证困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完善哈尔滨海关关区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对策及保障
    4.1 对哈尔滨关区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监管的对策
        4.1.1 创新模式区别对待
        4.1.2 培养人才改进管理
        4.1.3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4.1.4 引导行业自律加快信用分级
    4.2 对哈尔滨关区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对策
        4.2.1 明确责任推进改革
        4.2.2 探索跨境电商税收新政
        4.2.3 严防代购偷漏税款
    4.3 哈尔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统计工作保障
        4.3.1 区分属性核定价格
        4.3.2 完善统计申报名目
        4.3.3 加快改革申报制度
    4.4 哈尔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缉私保障
        4.4.1 查发走私行为
        4.4.2 认定走私行为
        4.4.3 科学技术取证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3)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概述
    (一) 相关概念
    (二)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历程
    (三)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主要类型
        1. 保税区
        2. 出口加工区
        3. 保税物流园区
        4. 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
        5. 打造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升级版——综合实验区和上海自贸区
二、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建设情况
    (一)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建设的历史进程
        1. 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建设雏形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2. 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建设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3. 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建设成熟阶段(21 世纪)
        4. 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完善初探——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立法实践
    (二)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法立法体系
        1. 中央——地方监管体系分类
        2. 按照监管的部门体系分类
三、 其他国家和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情况——以自由贸易区为例
    (一) 自由贸易区的定位及特点
        1. 自由贸易区的定位
        2.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自由贸易区的监管立法——以美国和香港为例
        1. 美国对外贸易区的监管
        2. 香港地区监管法律制度
    (三) 境外自由贸易区监管的立法经验
        1. 先立法再设区,有国家层级的立法,便于协调发展
        2. 确立适当的管理体制
        3. 拥有健全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
四、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立法滞后
        1. 立法滞后问题的表现
        2. 立法滞后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 立法层次较低
        1. 立法层次较低问题的表现
        2. 立法层次较低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 立法技术水平较低
        1. 立法技术水平较低的表现
        2. 立法技术水平较低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完善对策
    (一) 立法模式
    (二) 立法原则
        1. 合宪性原则
        2. 民主性原则
        3. 总结经验和大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 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三) 立法内容
        1. 总则
        2. 管理体制
        3. 设立和撤销制度
        4. 健全海关监管的法律制度
        5. 明确法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中国跨境资本套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跨境资本套利的实现渠道
    1.3.2 影响跨境资本套利的因素
    1.3.3 跨境资本套利对一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3.4 跨境资本套利的应对措施 第2章 跨境资本套利概述
2.1 跨境资本套利动机的理论基础
    2.1.1 价差动机
    2.1.2 资产组合动机
2.2 产生套利动机的具体原因
    2.2.1 境内外汇率差异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
    2.2.2 境内外利差
2.3 跨境资本套利的特征
    2.3.1 投机性大
    2.3.2 流动性高
    2.3.3 不透明性高
    2.3.4 破坏性显着
2.4 跨境资本套利的来源
    2.4.1 投资基金
    2.4.2 银行资金
    2.4.3 社会资本
    2.4.4 国际黑钱及地下钱庄 第3章 跨境资本套利模式的分析
3.1 汇差套利模式
    3.1.1 即期汇差套利模式
    3.1.2 跨期汇差套利模式
3.2 利差套利模式
    3.2.1 利差套利基本模式
    3.2.2 融资便利合约利差套利模式
    3.2.3 利差套利扩展模式
3.3 套利模式具体分析
    3.3.1 汇差套利模式的具体分析
    3.3.2 利差套利模式的具体分析 第4章 跨境资本套利模式的流动渠道
4.1 资本流动渠道
    4.1.1 货物贸易
    4.1.2 服务贸易
    4.1.3 直接投资
    4.1.4 其他投资项目
    4.1.5 个人结售汇
    4.1.6 地下钱庄
4.2 融资便利合约流动渠道
    4.2.1 贸易结算
    4.2.2 贸易融资 第5章 对跨境资本套利的监管政策建议
5.1 动机管理削减套利收益
    5.1.1 汇率制度更灵活有弹性
    5.1.2 市场估值保持稳定回归理性
    5.1.3 资本账户审慎开放加强管理
    5.1.4 征收托宾税减少国际短期资本流动
5.2 渠道管理提高套利成本
    5.2.1 货物贸易
    5.2.2 服务贸易
    5.2.3 资本项下
    5.2.4 个人结售汇
    5.2.5 地下钱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1.1.1 理论价值
        1.1.2 实践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产业转移与加工贸易发展的理论关系
    2.1 加工贸易的涵义
    2.2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
        2.2.1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2.2.2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2.2.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4 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2.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6 中心外围理论
        2.2.7 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
    2.3 加工贸易相关理论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要素禀赋理论
        2.3.3 产业内贸易理论
        2.3.4 全球价值链理论
        2.3.5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
    2.4 产业转移影响加工贸易的理论机制
    2.5 加工贸易管理的治理方式与理论模型
第3章 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路径变迁
    3.1 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
    3.2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3.3 产业转移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方向
        3.3.1 统筹把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几个关系
        3.3.2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3.3.3 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方向
第4章 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演变与企业匹配案例
    4.1 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形成背景
    4.2 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3 加工贸易管理体系与加工贸易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
    4.4 加工贸易企业与加工贸易管理体系演变的匹配案例
        4.4.1 案例企业简况
        4.4.2 第一次转型升级:从代工到品牌收购
        4.4.3 第二次转型升级:从品牌持有到产品创新
    4.5 我国现行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内容及特点
        4.5.1 商务部门关于加工贸易的政策文件
        4.5.2 商务部门对加工贸易管理的主要内容
        4.5.3 加工贸易业务管理模式
        4.5.4 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特点
第5章 新一轮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局限性及创新空间
    5.1 我国加工贸易制度环境变化
    5.2 加工贸易政策
        5.2.1 加工贸易政策文件部分陈旧
        5.2.2 加工贸易政策文件缺乏系统性
        5.2.3 部分加工贸易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5.3 加工贸易管理方式
        5.3.1 审批不能真正达到监管加工贸易发展的作用
        5.3.2 单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3.3 部门间加工贸易联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加工贸易管理机构
        5.4.1 加工贸易审批机构冗杂,头绪繁多
        5.4.2 加工贸易管理机构众多,政出多门
        5.4.3 海关可以不通过商务主管部门对加工贸易进行监管及变更相应内容
第6章 构建我国新型加工贸易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6.1 建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指标体系
        6.1.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考量范围
        6.1.2 测度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法
    6.2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
        6.2.1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
        6.2.2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6.3 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水平
        6.3.1 完善加工贸易准入标准
        6.3.2 提高加工贸易单耗管理水平
        6.3.3 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管理
        6.3.4 其他建议改进的加工贸易管理问题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主要结论
    7.2 对加工贸易重要问题的几点思考
    7.3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信息采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概念
        1.1.2 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理论研究
        1.2.2 国内理论研究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2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2.1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现状
        2.1.1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概况
        2.1.2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挥的功能作用
    2.2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 几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政策区别
        2.2.2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3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面临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3.1 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2.3.2 常州自身方面的原因
3 国内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1 国外自由贸易区当前的发展状况
        3.1.1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3.1.2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类型
    3.2 国内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特点
        3.2.1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区位功能特点
        3.2.2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位功能特点
        3.2.3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国外自由贸易区的相似点
        3.2.4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差异
    3.3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启示
        3.3.1 规划发展整合启示
        3.3.2 管理发展整合启示
4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方案
    4.1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基本方案
        4.1.1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方向
        4.1.2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的步骤
        4.1.3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域功能和政策整合内容
    4.2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关键要素
        4.2.1 突破行政区划统筹整合发展
        4.2.2 优化布局、区港联动
        4.2.3 提高监管效能、实现增效减负
    4.3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把握的原则
        4.3.1 明确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4.3.2 把握主要任务和举措
        4.3.3 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4.4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效果估计
        4.4.1 更加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4.4.2 更加适应我国外经贸发展实际
        4.4.3 更加增强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位优势
        4.4.4 提高政府部门效能
5 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的实施对策
    5.1 统筹发展提升区位优势
        5.1.1 转变思想、加强区域统筹发展
        5.1.2 规划产业布局、服务整体战略
        5.1.3 与市辖县的协调发展
    5.2 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
        5.2.1 叠加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与政策
        5.2.2 海关、国检等部门监管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
        5.2.3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金字工程
        5.2.4 建立常州综合保税区与一线口岸海关间进出境货物快速通道
    5.3 做好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审批与验收工作
        5.3.1 综合保税区概念及设立条件
        5.3.2 设立综合保税区申报程序
        5.3.3 综合保税区批复和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政策对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构成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2.1 金关工程
        2.1.1 金关工程的介绍
        2.1.2 金关工程的发展现状
    2.2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EDI
        2.2.1 EDI(电子数据交换)的概念
        2.2.2 EDI的发展
        2.2.3 EDI的标准
    2.3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无纸贸易
        2.3.1 无纸贸易的概念
        2.3.2 无纸贸易的优势
        2.3.3 无纸贸易的应用
第3章 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
    3.1 S企业概况与现状
        3.1.1 S企业概况
        3.1.2 S企业现状
    3.3 金关工程给S外贸企业带来的机会
        3.3.1 金关工程对外贸企业的普遍性优势
        3.3.2 S外贸企业金关工程的电子化应用
        3.3.2.1 S外贸企业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应用
        3.3.2.2 S外贸企业进出口统计系统应用
        3.3.2.3 S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系统应用
        3.3.2.4 S外贸企业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应用
    3.4 金关工程给S外贸企业带来的威胁
        3.4.1 S外贸企业网络与金关网络对接问题
        3.4.2 S外贸企业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
        3.4.3 S外贸企业所遇法律法规问题
第4章 基于金关工程的S外贸企业的对策方案
    4.1 S外贸企业网络建设及应用
        4.1.1 S企业网络建设
        4.1.2 S企业内部电子化管理
    4.2 S外贸企业信息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2.1 S企业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
        4.2.2 S企业信息与网络安全人才
    4.3 S外贸企业法律法规研究应用
        4.3.1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4.3.2 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4.4 对策实施后的效果
        4.4.1 战略性优势
        4.4.2 经济效益优势
第5章 结束语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5.2.1 本文的不足
        5.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边境贸易法律保障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概况
    第一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基础环境
        一、内蒙古边境贸易口岸
        二、内蒙古边境旗市简介
        三、内蒙古边境贸易监管机构简介
    第二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边境贸易方式
        二、加快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三、加快发展内蒙古边境贸易的可行性分析
        四、内蒙古边境贸易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法律政策的发展演变
        一、边境贸易恢复和停滞阶段(1949—1985年)
        二、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阶段(1986—1995年)
        三、边境贸易的剧烈起伏阶段(1996—2004年)
        四、边境贸易缓慢增长阶段(2005—2009年)
第二章 内蒙古边境贸易法的实施研究
    第一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金融法制研究
        一、中俄边境贸易主要结算方式
        二、边境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作用和意义
        三、中俄“真正的”本币结算难以推广的原因分析
        四、促进对俄“真正”本币结算的法律建议
        五、边境贸易金融服务体系法制创新
    第二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检验检疫法制研究
        一、检验检疫对边境贸易发展的作用
        二、边境贸易检验检疫立法
        三、边境贸易检验检疫的特点
        四、边境贸易检验检疫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和规范边境贸易检验检疫监管的法律思考
    第三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财税法制研究
        一、建立出口退税基数的同步增长机制
        二、落实边境贸易和边境贸易企业专项转移支付政策
        三、加大国家财政对边境贸易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推进和完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机制
        五、简化内蒙古边境贸易企业外汇核销程序
第三章 内蒙古边境海关特殊监管区法律保障研究
    第一节 建立边境综合保税区的构想
        一、综合保税区
        二、设立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设立二连浩特综合保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边境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与构建
        五、满洲里、二连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
        六、设立综合保税区的配套改革措施
    第二节 边民互市贸易区运营法律的完善
        一、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边民互市贸易区简介
        二、边民互市贸易管理运营机制
        三、边民互市贸易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四、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运营发展的法制和措施
第四章 内蒙古边境贸易司法保障
    第一节 内蒙古边境贸易涉外纠纷状况
        一、内蒙古边境贸易涉外纠纷产生原因
        二、内蒙古边境贸易涉外纠纷解决途径
    第二节 解决好内蒙古边境贸易涉外纠纷的法律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内蒙古中俄、中蒙贸易纠纷解决机制
        二、加强与俄方政府的谈判磋商,有效解决俄的灰色清关问题
        三、加强对俄蒙边贸经营者的法律宣传教育,增强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司法交流
余论:对我国边境贸易立法的思考
    一、我国有关边境贸易的法律法规
    二、没有必要由国务院制定统一的边境贸易管理条例
    三、内蒙古应充分行使经济自治权,制定更加特殊灵活的边境贸易政策
附录
    附录一:内蒙古对外开放口岸一览表
    附录二:1996—2009年内蒙古口岸货运、客运、交通工具统计表
    附录三:内蒙古口岸分布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四、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联网核销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宏口岸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魏善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哈尔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3]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立法研究[D]. 李晓明.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4)
  • [4]中国跨境资本套利模式研究[D]. 陈潇凯. 湖南大学, 2014(04)
  • [5]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管理体系创新研究[D]. 徐紫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 [6]常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研究[D]. 于得水.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7]金关工程对S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魏舫. 东北大学, 2012(05)
  •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21)
  •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 国务院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2(23)
  • [10]边境贸易法律保障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D]. 张利俊.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进出口许可证网络核查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