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用量衰减规律的探讨

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用量衰减规律的探讨

一、关于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剂量衰减规律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晓龙[1](2019)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速加载(MLS)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部分采用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不同,路面破坏模式的差异导致设计指标也应该有所区别。为获取半刚基层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下真实的力学响应状态,本课题设计了江苏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试验道,在试验路内埋设了大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采用南非加速加载试验设备MLS66对试验道实施加载,实测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各层位的力学响应。首先,通过调研江苏省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与材料,确定了现阶段江苏省高速公路典型路面结构作为试验道结构,完成了加速加载试验道选址规划和试验道的施工与检测。通过对比国内外各类型传感器的使用性能,确定了试验道的传感器埋设方案和埋设方法,同时制定了加速加载试验道加载方法和试验检测方案。其次,通过传感器室内小梁三分点加载试验,对比并评价了传统电阻式传感器与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应变测量有效性和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的协同变形性能。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传感器模量对于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状态和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应变更接近理论计算应变,电阻式传感器实测应变较理论计算应变偏大。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传感器的存在改变了传感器附近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传感器应力值远大于混凝土小梁实际应力值,而传感器应变值测量值略小于小梁实际应变值。确定了试验道传感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方法。分析了四月份沥青路面实测温度场分布,中面层实测温度已经达到40℃以上。对试验路传感器信号分析发现,在单次车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底纵向处于“压-拉-压”的应变交替状态:车辆到达前后均处于压应变状态,车轮位于顶面时,沥青混凝土出现拉应变峰值,峰值应变约为10με,而水平横向传感器表现为压应变。基层和底基层水平纵向应变约为3-5με,且底基层应变值大于基层底应变值。另外,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响应普遍大于电阻式式传感器响应。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粘弹性动力有限元模型,并使用试验路传感器实测力学响应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基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实际高速公路行车荷载下的路面力学响应。模拟结果发现,轮迹下沥青混凝土在横向和纵向均受压应力作用,而路面各层底实际处于拉压应变交替状态。另外,分析了轴载,温度和行车速度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最后,为数据保存和信息共享的需要,建立了加速加载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

梁志豪[2](2019)在《复合稳定黄土性能提升技术及其施工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合稳定黄土能够弥补石灰、水泥等稳定材料的缺点,又能发挥土壤固化剂的性能优势,在此基础上还能节省材料费用、减少石料开采与废气排放。但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土壤固化剂对黄土的适用性较差,缺乏专用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复合稳定黄土在道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土壤固化剂的固化作用机理以及黄土的工程特性,采用改性木质素改良土壤固化剂,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对改良前后的土壤固化剂稳定黄土进行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探讨土壤固化微观作用机理;通过无机结合料与固化剂优化配伍,推荐适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以及路基的复合稳定黄土配合比取值范围,结合固化剂剂量与塑限关系的建立,优化复合稳定黄土进行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并对设计后的复合稳定黄土进行水稳定性、干缩等性能验证;最后,结合室内试验与试验段铺设,研究复合稳定黄土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粉末能与粉质黄土发生水解及质子化反应,与土壤固化剂配合使用能够优化黄土的强度构成,从而显着地改善黄土的湿陷性;无机结合料与土壤固化剂对复合稳定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存在一定数量转化关系,基于固化剂剂量与复合稳定黄土塑限关系提出的组成设计方法可以缩短试验周期、节省材料用量、提高设计的精确度;在最佳配合比下的复合稳定黄土试件具有较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劈裂强度,并且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显着增大,耐水性能及干缩性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试验段铺设结果来看,离子电导率能够反映出土壤固化剂溶液的均匀情况,当电导率保持稳定时可认为固化剂溶液均匀;借用修正后的克里斯琴森均匀公式能较好评价复合稳定黄土中土壤固化剂的拌和均匀性。本文研究成果为复合稳定黄土材料在黄土地区道路工程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于爱民[3](2018)在《路用石灰土强度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吉荒高速公路位于季节性冰冻平原区,地下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沿线优质筑路材料匮乏,可作为路基填筑材料的岩土以粉质黏土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沿线的粉质黏土,减小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工程采用石灰改良粉质黏土用于路基填筑。本文依托《过湿土公路路基处理技术研究》课题和实际工程,针对路用石灰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石灰含量测定方法及强度形成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选取吉荒路段粉质黏土进行石灰改良处理,石灰土物理性质试验结果得出:改良后路基土的液限和塑限均增大,塑性指数降低,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粉粒和黏粒含量减小,比重先增大后减小。(2)吉荒路段石灰土力学指标试验结果得出:随着石灰掺量与养生龄期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增加幅度先大后小;随着压实度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少量石灰加入土中,石灰土的吸水量和膨胀量大幅度减小;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石灰土的CBR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推荐路基土的最佳石灰掺量为59%。(3)开展不同工况石灰土中石灰含量检测研究得出:石灰剂量衰减主要发生在养生14d之前,之后逐渐变得平稳。石灰掺量增加,石灰衰减量也增加。干土法与湿土法拌合方案对比,湿土法拌和,发生团粒现象,土粒直径变大,石灰与土颗粒接触面积变小,生石灰与土反应不充分,前者较后者石灰含量低。二次掺灰法与一次掺灰法对比,二次掺灰法石灰的石灰衰减量大。二次掺灰能改善湿土法拌合的不均匀性,使石灰与土接触面积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石灰衰减量也增大,在进行石灰含量检测时,石灰土的含水率应该为其对应的最佳含水率。根据滴定结果,通过EDTA标准曲线计算出石灰含量曲线,在工程中可以由实时石灰含量推导出初始石灰含量。(4)利用SEM与XRD对石灰土微观结构与矿物成分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土微观结构放大图像清晰可见Ca(OH)2晶体,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石灰土结构的密实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压实度和养生龄期的增加,石灰土的结构也越来越紧密。随着龄期的增长可以看出Ca(OH)2晶体逐渐减少,验证了EDTA滴定中石灰含量逐渐减少的结论。对比改良前后土样的矿物成分得知,石灰土中产生了Ca(OH)2晶体、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等新物质。

苏伟[4](2018)在《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膨胀土是一种特殊性黏土,具有多裂隙、易风化、显着胀缩、反复破坏等特性,对环境的湿热变化敏感,处理不当易引发工程病害。因此,膨胀土地区修建公路,常常需要对膨胀土进行处治,以解决膨胀土的工程问题,保证公路长期稳定、健康运行。益娄高速公路沿线存在大量膨胀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须改良后使用。因此,采用何种改良方法成为研究重点。改良后的膨胀土用于路基填筑,而改良土的填筑质量直接影响路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耐久性,如何保证改良土的填筑质量成为研究的又一重点。本文基于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研究项目,就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改良方法、填筑质量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关于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的研究,本文首先对该地区膨胀土进行取土调查及判别、分类,并研究其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然后探讨了膨胀土的处治方法,确定了生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包边方案,最后选择试验路段进行实施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表明,采用生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包边法,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下可达到良好的处治效果。本文核心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判别与分类,首先进行取土调查,然后选择自由膨胀率、标准吸湿含水率、塑性指数3项指标作为膨胀土判别、分类的依据。2.改良方法,通过改良效果、经济实用性、生态环保性等因素对比性分析,决定采用国内外普遍倡导且技术成熟的石灰改良法。3.处治方法,通过对比工程已有成功处治方法,决定采用施工简单、安全性较好、环保效益较好和对气候环境具有良好针对性的包边方法。4.包边厚度,本文根据大气影响深度计算和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深度试验,确定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包边厚度应为3.5m。5.最佳掺灰量,首先通过室内试验从膨胀性指标、液塑性指标、强度指标初步判定为5%~7%,然后根据室外试验通过CBR指标、压实度指标、胀缩总率指标最终确定为6%。6.最佳含水率,首先通过室内的干法、湿法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初步确定为18%~21%,然后通过现场改良土的压实度试验、CBR试验、胀缩总率试验最终确定为19%左右。7.包边方案,首先确定路基包边的处治深度,包边层厚度为4.0m,顶封层、底封层厚度分别取40cm;然后根据路基的填筑部位及填筑高度不同,具体设计包边处治方案。8.施工质量控制,首先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然后基于试验段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施工工艺,并论证了改良土的含水率、掺灰量、压实度等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张晓峰[5](2018)在《X214线(裴寨段)石灰处治黄土路基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黄土作为一种特殊土体,广泛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在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由于黄土具有高压缩性、湿陷性和遇水敏感性等天然缺陷,这为其在工程实践中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随着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广泛分布着黄土的西北地区将会展开新一轮的公路交通设施建设,这就对黄土在工程建设中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黄土路基填料很难满足现代工程对地基的强度、变形和耐久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对黄土进行改良以使其在技术和经济上满足工程要求。论文对X214(裴寨段)道路技术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经调查研究,X214(裴寨段)道路技术状况PCI评定结果为“次”,原路面已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及交通量的增加,原道路已无法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故需要对原道路进行改扩建处理,由于黄土路基结构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故在进行改扩建时必须要对其进行处理,以免在道路改扩建后造成整个道路结构的损坏。论文首先对石灰、水泥改良土的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CBR试验、固结试验对2%、3%、5%、7%、9%剂量的石灰和水泥改良黄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试验研究可知,当石灰和水泥剂量大于3%时均能满足路基设计要求,但通过技术、经济性、和施工和易性综合分析,最终推荐采用石灰剂量为5%的稳定土对扩建的黄土路基进行处治。结合X214(裴寨段)道路改扩建工程,对石灰改良黄土施工工艺、重点工序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场施工,检测了石灰土路基压实度、弯沉等力学性能,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为今后黄土路基处治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边加敏,蔡晓飞[6](2018)在《改进的石灰土灰剂量检测制样方法及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路基石灰剂量检测不准确的问题,结合路基土的实际工作及环境状态,从压实度、拌灰含水率及养护方法入手,全面分析了现行EDTA消耗量检测制样方法的不合理性,依据分析结论对现行EDTA消耗量检测的制样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套针对路基实际工作环境的EDTA消耗量检测的制样方法,采用2种土类(非膨胀土与膨胀土)进行了2种制样方法的灰剂量检测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改进后的EDTA消耗量检测制样方法所测得的灰剂量随着时间的衰减率明显小于规范的制样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出土样的灰剂量,证明了改进制样方法的合理性。

李程程[7](2016)在《石灰稳定土石灰剂量的衰减机理》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检测石灰改良土中石灰的有效成分,探讨分析石灰有效成分的衰减机理。

朱福[8](2016)在《松嫩平原季冻区低路堤石灰土加固机理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季冻区公路低路堤修筑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和实际工程,针对松嫩平原季冻区砂石材料短缺条件下低路堤过湿土路段修筑技术,开展石灰加固土物理力学指标、路用性能及加固机理的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开展了代表性路段素土与石灰加固土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石灰掺入比对石灰加固土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双高速公路路基土为吉林省常见的粉质黏土,该土颗粒粒径小,粉黏粒含量高,且粉粒占优,伊/蒙混层(I/S)含量高,可导致路基土冻胀量较大,冻融稳定性差。石灰掺入土中,使得土的最佳含水率、施工含水率范围、比重及颗粒粒径增大,土的塑性指数、最大干密度及黏粒含量减小。石灰加固土试件破坏形式主要为脆性破坏,抗压强度随着石灰掺入比与养生龄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石灰掺入比增加,石灰加固土峰值强度、抗剪强度与黏聚力增大,从抗剪强度角度来说,石灰掺入比不宜大于7%。掺入石灰的路基土CBR显着提高,膨胀量与吸水量大幅度减小。2.通过石灰加固土冻融试验研究,分析了冻融循环条件下石灰加固土冻胀量与强度的演化规律,确定了最佳石灰掺入比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冻胀率先增加后减小,46次时最大;冻胀率随石灰掺入比的增加,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石灰有效抑制了路基土的冻胀。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57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可将57次冻融后的石灰加固土力学指标作为设计参数。分析冻融前后石灰加固土抗剪强度与CBR试验结果得出,长双高速低路堤用土最佳石灰掺入比范围为57%。通过回模量试验验证了在经历冻融→水浸泡24 h→冻融的最不利条件时,推荐掺入比的石灰加固土仍能满足设计指南关于低路堤填料的要求。3.利用GPRS无线公用网络技术与远程自动化采集系统,监测了长双高速公路石灰加固土低路堤与山皮石低路堤试验路段路基沉降量、冻胀量、温度及体积含水量等动态变化过程数据,分析论证了在缺少砂石材料的条件下用石灰加固土修筑低路堤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加固土低路堤冻胀量略大于山皮石低路堤,其保温性能与隔水性能均优于山皮石低路堤,两者的日温差与体积含水量差变化幅度均较小,且十分接近。根据体积含水量减小规律,推断出石灰加固土强度具有随时间持续增长的特点。石灰加固土路基最大冻结深度为1.6 m左右,山皮石路基最大冻结深度为1.8 m左右,前者小于后者。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在砂石材料匮乏的松嫩平原季冻区,采用石灰加固土代替砂石材料修筑低路堤是可行的。4.提出了低路堤石灰土加强层的概念与低路堤典型路面结构;基于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了石灰土加强层对路基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石灰土加强层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灰土加强层厚度与模量的增加,路基顶面的竖向压应力及路基内x方向水平应力、y方向水平应力、动偏应力均在减小,路基工作区深度减小,路基顶面弯沉值减小,路基强度增大;路表弯沉值、基层底弯拉应力、底基层底弯拉应力、基层底弯拉应变及底基层底弯拉应变均减小,路面结构疲劳寿命成倍增加。综合分析给出:石灰土加强层厚度的推荐范围2060 cm、模量的推荐范围200400 MPa。5.通过对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石灰加固土在季冻区低路堤应用的可行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条件下石灰掺入比为5%与7%的石灰加固土密实度最大,验证了宏观力学试验推荐的最佳石灰掺入比。在放大5000倍的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中,可以清晰看到Ca(OH)2片状六面体结构与细纱网状胶凝物质包裹于土颗粒表面,有疑是水化硅酸钙的网状结构存在,颗粒间的胶凝物质形成了连接桥。正立万能材料显微镜观察到大的胶凝带状结构体,透明胶凝物质分布在土颗粒表面。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的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的定量分析,发现了结构单元体与孔隙的大小、定向性、平均圆形度及面积比的变化规律,解释了石灰加固土的密实度与冻融稳定性均优于素土的原因。6.开展了石灰加固土的粒度分析、颗粒比表面积与颗粒孔隙结构试验研究,得出石灰加固土冻融稳定性提高的微观机理为:石灰加入土中,使得颗粒分布范围增大,减小了粉黏粒的含量;土颗粒的比表面积减小,其表面吸附能力与阳离子交换能力减小,持水能力变差,不利于薄膜水存在与迁移;土颗粒的累积孔体积减小,小于2 nm的微孔体积百分比变小,不利于薄膜水的附存。7.通过对石灰加固土物质成分的研究得出,石灰加固土含有石英、钠长石、钙长石、蛭石、白云母等矿物。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石英(Q)、伊/蒙混层(I/S)的衍射峰强度在下降。掺入比7%的石灰加固土疑是存在水化硅酸盐或水化铝酸盐。石灰与土反应产生了Ca(OH)2、Ca CO3等新物质,新生成物大部分并没有很好的结晶,而是以非结晶或结晶较差的凝胶形式存在,这些新物质的生成是促使石灰加固土强度提高的内在机制。

赵玲娟[9](2016)在《论高速公路石灰土路基加固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速公路中,路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的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对路基的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施工实例,简要探讨石灰土路基的加固施工技术,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张静[10](2016)在《浅谈失陷性黄土路基石灰土施工控制中石灰剂量和压实度控制要点》文中指出结合宁夏黑海高速公路路基石灰土换填施工,针对石灰剂量和压实度检测出现的问题,阐述了石灰土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控制要点,保证路基施工质量。

二、关于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剂量衰减规律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剂量衰减规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速加载(MLS)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速加载试验研究
        1.2.2 道路传感器与应力应变测试
        1.2.3 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数值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速加载试验方案设计
    2.1 加速加载试验道设计与施工
        2.1.1 试验道的选址与规划
        2.1.2 试验道路面结构设计
        2.1.3 试验道的施工与检测
    2.2 传感器方案设计与埋设方法
        2.2.1 传感器的选型
        2.2.2 传感器布设方案
        2.2.3 传感器埋设方法
    2.3 足尺路面加载方案设计
        2.3.1 加速加载方案设计
        2.3.2 路面检测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变形性能研究
    3.1 道路用应力应变传感器测量原理
        3.1.1 电阻式传感器
        3.1.2 光纤光栅传感器
    3.2 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调变形室内试验研究
        3.2.1 传感器室内试验设计
        3.2.2 传感器应变测量有效性分析
        3.2.3 光纤传感器与电阻传感器对比分析
    3.3 基于有限元的传感器变形协调性能研究
        3.3.1 传感器对沥青混凝土力学状态影响
        3.3.2 传感器模量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加速加载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响应分析
    4.1 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
        4.1.1 采样频率的确定
        4.1.2 传感器数据处理
    4.2 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
    4.3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4.3.1 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4.3.2 FWD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动力响应研究
    5.1 路面结构三维移动荷载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有限元动力分析理论
        5.1.2 模型尺寸与网格划分
        5.1.3 路面材料粘弹性参数
        5.1.4 轮胎移动荷载的施加
    5.2 模型合理性验证
        5.2.1 应力应变响应时程曲线验证
        5.2.2 应力应变响应幅值大小对比
    5.3 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5.3.1 动力响应的空间分布状态
        5.3.2 轴载
        5.3.3 温度
        5.3.4 行车速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加速加载信息框架设计
    6.1 系统信息分类
    6.2 加速加载信息系统框架建立
        6.2.1 信息系统结构
        6.2.2 具体信息分类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申请
参考文献

(2)复合稳定黄土性能提升技术及其施工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固化剂的研发与改良
        1.2.2 复合稳定黄土组成设计研究
        1.2.3 复合稳定黄土施工工艺与质量评价研究
    1.3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土壤固化剂改良研究
    2.1 黄土的分布与工程特性
    2.2 现有土壤固化剂的不足
    2.3 土壤固化剂的改良与性能研究
        2.3.1 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研究
        2.3.2 土壤固化剂稳定黄土微观结构研究
        2.3.3 土壤固化剂改良思路与方法
        2.3.4 固化剂改良前后复合稳定黄土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稳定黄土组成设计方法及优化
    3.1 复合稳定黄土性能指标要求
    3.2 组成设计因素影响分析及配合比推荐
    3.3 复合稳定黄土材料组成设计流程优化研究
        3.3.1 现有设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3.3.2 材料组成设计流程改进
        3.3.3 石灰-固化剂复合稳定黄土组成设计
        3.3.4 水泥-固化剂复合稳定黄土组成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稳定黄土路用性能研究
    4.1 无侧限抗压强度
    4.2 劈裂强度
    4.3 抗干缩性
    4.4 水稳定性
    4.5 抗冻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稳定黄土路拌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5.1 影响复合稳定黄土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
        5.1.1 材料组成配合比
        5.1.2 改良成分的拌和、分布均匀性
        5.1.3 材料压实与施工碾压
    5.2 土壤固化剂扩散均匀性研究
        5.2.1 土壤固化剂自由扩散试验及模拟
        5.2.2 保证土壤固化剂扩散均匀性的措施
        5.2.3 土壤固化剂溶液均匀性控制方法与离子电导率参考值
    5.3 土壤固化剂拌和均匀性研究
        5.3.1 土壤固化剂拌和均匀系数
        5.3.2 土壤固化剂拌和均匀性控制方法与应用实例
    5.4 复合稳定黄土施工碾压控制研究
        5.4.1 室内标准击实试验与现场施工关系建立
        5.4.2 施工碾压控制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稳定黄土试验段应用研究
    6.1 试验段的铺设
        6.1.1 试验段依托工程概况
        6.1.2 试验段材料组成设计
        6.1.3 施工工艺
    6.2 试验段质量检测
        6.2.1 压实度检测
        6.2.2 弯沉值检测
    6.3 试验段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6.3.1 经济效益评价
        6.3.2 环境效益评价
    6.4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路用石灰土强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石灰土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吉荒高速石灰土基本物理指标试验研究
    2.1 原材料试验
        2.1.1 土样试验
        2.1.2 石灰钙镁含量的测定
    2.2 石灰土的基本物理指标试验
        2.2.1 界限含水率试验
        2.2.2 击实试验
        2.2.3 比重试验
        2.2.4 颗粒分析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荒高速石灰土力学指标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
    3.2 石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2.1 不同石灰掺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2.2 不同养生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2.3 不同压实度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 石灰土的CBR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定石灰土中石灰含量研究
    4.1 试验方案设计
    4.2 EDTA标准曲线的制备
    4.3 石灰处的EDTA滴定
        4.3.1 石灰土不同石灰掺量的EDTA滴定
        4.3.2 石灰土不同拌和方案的EDTA滴定
        4.3.3 石灰土不同土样的EDTA滴定
        4.3.4 石灰土不同掺灰方式的EDTA滴定
        4.3.5 石灰土不同含水率的EDTA滴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灰土强度形成机理研究
    5.1 石灰土微观结构研究
        5.1.1 试验方案设计
        5.1.2 石灰土微观结构定性分析
    5.2 石灰土中石灰含量变化对强度的影响
    5.3 石灰土物质成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1.2.2 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2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
    2.1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意义
    2.2 膨胀土判别与分类方法的确定
    2.3 益娄高速公路膨胀土判别与分类
        2.3.1 工程概况
        2.3.2 试验土样
        2.3.3 判别步骤及依据
        2.3.4 土样的表观特性
        2.3.5 膨胀土的判别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处治方法
    3.1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
        3.1.1 试验内容及依据
        3.1.2 膨胀土的物理特性试验
        3.1.3 膨胀土的力学特性试验
        3.1.4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总结
    3.2 膨胀土处治方法的选择
        3.2.1 膨胀土常用处治方法的简介
        3.2.2 益娄高速公路膨胀土处治方法的确定
        3.2.3 益娄高速公路膨胀土处治材料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4 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包边处治参数
    4.1 石灰改良膨胀土包边厚度的确定
        4.1.1 包边厚度确定的意义
        4.1.2 包边厚度确定方法的选择
        4.1.3 土体大气影响深度的确定
        4.1.4 土体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深度的确定
        4.1.5 益娄高速公路包边厚度的确定
    4.2 石灰改良膨胀土最佳掺灰量的确定
        4.2.1 试验方法的确定
        4.2.2 试验材料的选择
        4.2.3 试验步骤及依据
        4.2.4 室内试验
        4.2.5 室外试验
        4.2.6 最佳石灰掺量的确定
    4.3 石灰改良膨胀土最佳含水率的确定
        4.3.1 试验方法的确定
        4.3.2 试验材料及方法的选择
        4.3.3 试验步骤及依据
        4.3.4 室内试验
        4.3.5 室外试验
        4.3.6 最佳含水率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路基膨胀土包边方案及施工工艺
    5.1 石灰改良膨胀土包边方案的确定
        5.1.1 包边法处治深度的确定
        5.1.2 路基包边处治方案的确定
    5.2 石灰改良膨胀土施工方案的确定
        5.2.1 掺灰工艺的确定
        5.2.2 填筑方案的确定
        5.2.3 施工准备方案的确定
        5.2.4 人、材、机方案的确定
    5.3 现场施工工艺的确定
        5.3.1 施工工艺的要点
        5.3.2 现场铺土
        5.3.3 现场铺灰
        5.3.4 路拌闷灰
        5.3.5 碾压平整
    5.4 现场施工工序的实施
        5.4.1 顶封层和底封层的施工
        5.4.2 包边层的施工
    5.5 本章小结
6 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
    6.1 填筑土体含水率的控制
        6.1.1 含水率控制的意义
        6.1.2 膨胀土初始含水率的控制措施
        6.1.3 改良土最佳含水率的控制措施
    6.2 改良土体掺灰量的控制
        6.2.1 膨胀土掺灰量控制的意义
        6.2.2 掺灰均匀性的控制措施
        6.2.3 灰剂量的控制措施
    6.3 路基压实度的控制
        6.3.1 路基压实度控制的意义
        6.3.2 路基压实度的控制措施
        6.3.3 路基压实度的施工质量检测
    6.4 石灰改良膨胀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6.4.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6.4.2 填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6.4.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表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X214线(裴寨段)石灰处治黄土路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X214路况调查与评价
    2.1 工程简介
    2.2 路面病害调查及评价
        2.2.1 旧路路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成因判断
        2.2.2 路面状况评价
    2.3 旧路路面结构调查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灰土及水泥土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3.1 黄土的物理特性研究
    3.2 石灰稳定土机理分析
    3.3 水泥稳定土机理分析
    3.4 影响石灰及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灰及水泥稳定土试验研究
    4.1 原材料的基本特性
    4.2 石灰土及水泥土试验研究
        4.2.1 击实试验
        4.2.2 CBR试验
        4.2.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2.4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4.2.5 固结试验
    4.3 稳定剂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路铺筑及质量控制
    5.1 试验路概况
        5.1.1 试铺段的目的
        5.1.2 试验路原材料性能检测
        5.1.3 试验路配合比
        5.1.4 试验路铺筑准备
    5.2 试验段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5.2.1 施工工艺
        5.2.2 施工质量控制
    5.3 试验路检测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改进的石灰土灰剂量检测制样方法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规范EDTA消耗量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压实度
    1.2 制样含水率
    1.3 养护方法
2 石灰土改进EDTA消耗量的检测方法
3 改进制样方法的验证
    3.1 试验用土的基本性质
    3.2 EDTA标准曲线中试验含水率的选择
    3.3 分析验证
4 结论

(7)石灰稳定土石灰剂量的衰减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石灰化学反应机理和灰剂量实验原理
    2.1 石灰稳定土的作用机理
    2.2 石灰剂量实验原理
3 石灰剂量衰减机理及衰减曲线的确定
    3.1 石灰剂量衰减机理
    3.2 石灰剂量衰减曲线的确定
4 结语

(8)松嫩平原季冻区低路堤石灰土加固机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目的
    1.2 低路堤修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低路堤修筑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低路堤修筑技术研究现状
    1.3 石灰加固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石灰加固土研究现状
        1.3.2 国内石灰加固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松嫩平原季冻区石灰加固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1 原材料试验
        2.1.1 土样试验
        2.1.2 石灰化学成分与钙镁含量测定
    2.2 石灰加固土的物理指标试验
        2.2.1 石灰加固土界限含水率试验
        2.2.2 石灰加固土击实试验
        2.2.3 石灰加固土比重试验
        2.2.4 石灰加固土颗粒分析试验
    2.3 石灰加固土的力学指标试验
        2.3.1 石灰加固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2 石灰加固土抗剪强度试验
        2.3.3 石灰加固土CBR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松嫩平原季冻区石灰加固土抗冻性研究
    3.1 石灰加固土冻胀试验
        3.1.1 冻胀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
        3.1.2 冻胀试验结果分析
    3.2 冻融循环下石灰加固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2.1 石灰加固土冻融循环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
        3.2.2 石灰加固土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分析
    3.3 冻融前后石灰加固土抗剪强度试验
        3.3.1 石灰加固土抗剪强度冻融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
        3.3.2 石灰加固土冻融前后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 冻融前后石灰加固土CBR试验
        3.4.1 石灰加固土CBR冻融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
        3.4.2 石灰加固土冻融前后的CBR试验结果分析
    3.5 推荐石灰掺入比的检验
        3.5.1 石灰加固土回弹模量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结果
        3.5.2 石灰加固土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3.6 试验路段现场监测与结果分析
        3.6.1 试验路与监测元件简介
        3.6.2 低路堤路基现场监测元件布设与监测结果
        3.6.3 低路堤路基监测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路堤石灰土加强层力学分析
    4.1 石灰土加强层计算模型
        4.1.1 基本假设
        4.1.2 基本方程
        4.1.3 边界和连续条件
    4.2 石灰土加强层对路基内应力分布的影响
        4.2.1 石灰土加强层对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力分布的影响
        4.2.2 石灰土加强层对路基内动偏应力的影响
    4.3 石灰土加强层参数与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关系
        4.3.1 铺面效应下石灰土加强层对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影响
        4.3.2 交通荷载作用下石灰土加强层对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影响
    4.4 石灰土加强层参数与路基强度的关系
        4.4.1 石灰土加强层厚度对路基强度的影响
        4.4.2 石灰土加强层模量对路基强度的影响
    4.5 石灰土加强层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4.5.1 石灰土加强层对路表弯沉值的影响
        4.5.2 石灰土加强层对层底弯拉应力的影响
        4.5.3 石灰土加强层对层底弯拉应变的影响
        4.5.4 石灰土加强层对路面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
    4.6 松嫩平原季冻区低路堤典型路面结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灰加固土微观机理研究
    5.1 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分析
        5.1.1 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观测试样制备与图像提取
        5.1.2 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定性分析
        5.1.3 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参数的选定与图像信息提取步骤
        5.1.4 冻融循环对石灰加固土微观结构影响的定量评价
    5.2 石灰加固土的粒度分析
        5.2.1 激光衍射法原理
        5.2.2 粒度分析的试样制备与试验步骤
        5.2.3 颗粒粒径大小与分布试验结果分析
    5.3 石灰加固土的颗粒比表面积测定与分析
        5.3.1 比表面积测定基本原理
        5.3.2 比表面积测定的试样制备与试验步骤
        5.3.3 颗粒比表面积试验结果分析
    5.4 石灰加固土颗粒孔隙特征分析
    5.5 石灰加固土的化学分析
        5.5.1 石灰加固土酸碱度分析
        5.5.2 石灰加固土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6 石灰加固土的热分析
        5.6.1 石灰加固土的差热分析
        5.6.2 石灰加固土的热重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附录

(10)浅谈失陷性黄土路基石灰土施工控制中石灰剂量和压实度控制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施工原材料控制
2 施工注意事项
3 现场检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关于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剂量衰减规律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速加载(MLS)试验研究[D]. 梁晓龙. 东南大学, 2019(06)
  • [2]复合稳定黄土性能提升技术及其施工评价方法研究[D]. 梁志豪. 长安大学, 2019(01)
  • [3]路用石灰土强度机理研究[D]. 于爱民. 吉林建筑大学, 2018(08)
  • [4]益娄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改良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D]. 苏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12)
  • [5]X214线(裴寨段)石灰处治黄土路基应用研究[D]. 张晓峰. 长安大学, 2018(01)
  • [6]改进的石灰土灰剂量检测制样方法及验证[J]. 边加敏,蔡晓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1)
  • [7]石灰稳定土石灰剂量的衰减机理[J]. 李程程. 山东交通科技, 2016(06)
  • [8]松嫩平原季冻区低路堤石灰土加固机理及应用研究[D]. 朱福. 吉林大学, 2016(08)
  • [9]论高速公路石灰土路基加固施工技术[J]. 赵玲娟.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03)
  • [10]浅谈失陷性黄土路基石灰土施工控制中石灰剂量和压实度控制要点[J]. 张静. 山东工业技术, 2016(01)

标签:;  ;  ;  

公路路基石灰土施工中石灰用量衰减规律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