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

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

一、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甜甜[1](2020)在《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权衡与化解》文中提出邻避设施选址冲突是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产物,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环境美好需要的体现。对于这些邻避设施而言,它们有兴建的必要性但是却会影响到设施附近居民的利益,所以邻避设施选址冲突的发生从根源上来讲就是社会主体间不同利益需求的碰撞。如何能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对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进行平衡进而对设施附近居民利益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这不仅是对现实需要的回应,也是时代赋予环境法学者的新课题。为解决邻避设施选址中出现的主体间的冲突,更好地保护邻避设施附近居民的利益,就需要对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涉及到的基本问题进行明确,从维护邻避设施附近居民环境利益的角度来分析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再对引发这些主体间利益冲突的要素予以权衡,进而设计出最合适的有利于化解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法律解决路径。这样不仅能丰富有关邻避设施选址的环境法理论,也能拓宽对邻避现象进行法学研究的思路,为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解决邻避设施选址难题方面建立理性基础。在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基本问题分析方面。“邻避”是某些会产生负外部性的设施附近的公民群体因设施兴建致使其环境利益受损而进行维权的现象。邻避设施就是指这些被附近居民反对的好处与风险并存的设施。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兴建的邻避设施可分为污染风险型公共设施、污染风险型生产设施、不宁适型公共设施和污名化型公共设施,每种设施都根据自身性质有着不同的特点,由此产生的主体利益冲突亦有差别。这些利益冲突是邻避设施选址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因当今人类对良好环境的需求显现出新的时代特色。由于邻避设施的兴建会侵害到设施附近居民的环境利益,所以选择他们应享有的环境权作为正确的利益冲突考察视角对其环境利益与环境权进行分析。这些基本问题是研究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前提。在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类型方面。邻避设施选址中涉及到的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是邻避设施选址冲突权衡和化解的对象,其从总体上可划分为基于主体数量差别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基于主体对客体的利益差异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和基于价值取向区别而引发的利益冲突三类,每种邻避设施选址中产生的利益冲突无一不与这三种利益冲突类型有关。污染风险型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源于较小范围内公益与个益的冲突;污染风险型生产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源于较大范围内公益与个益的冲突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不宁适型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源于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污名化型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源于正义价值与自由价值的冲突,他们分别呈现出各自相异的表现形态。这些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是文章的重要议题所在。在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权衡方面。各种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都是主体间正当利益的冲突,这些利益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斗争的关系,而应是彼此照应、和平共处的关系。利益权衡理论是为兼顾各方的正当利益而对利益分配进行妥当解释的理论,其引入到不同邻避设施的选址中能为主体利益冲突的化解提供考量。在对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主体的利益进行权衡时,需适用利益权衡原则中的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和紧缺利益优位原则,采用价值目标比较下“质”的排序和受益人数对比下“量”的多少两种权衡方法,根据不同类型邻避设施的性质特点,在这些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划分的基础上,总结出引发各类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都需要权衡的共性因素,区分出它们之间不同的个性因素。对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进行权衡是邻避设施选址冲突化解路径提出的基础。在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化解方面。化解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需要做好事前防范,对不同主体的权责进行确定才能设计出与此相应的具体化解路径,为解决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提供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指导。邻避设施选址利益冲突化解的事前防范需要在对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划分和权衡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主体的权责,政府要在正当行使管理权力和承担环境责任一致的前提下实行有效的行政措施;邻避设施附近居民要实现公民环境权以对政府形成制约、与企业进行博弈;邻避设施兴建企业要承担起社会环境责任,社会中的其他主体也要参与进来形成多元参与的联动机制来达到主体间利益的制衡,进而保护设施附近居民的合法权益。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化解的具体路径可体现为邻避设施选址涉及到的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商方式、政府和企业与设施附近居民单独或双方对第三方中立组织的授权方式、政府与企业对设施附近居民的补偿方式和邻避设施附近居民环境权的司法救济方式。这些具体路径都是通过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方式达到化解邻避设施选址冲突的目的。对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进行化解是文章的最终目标。总之,为了能对邻避设施选址冲突的化解有所助益,需要通过对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出现的各类利益冲突的生成原因和表现形态详细地研究,有针对性地权衡引发不同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因素,在法律上合理配置相关主体的权责,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法律解决路径以平衡主体之间的利益。

宋瑜瑜[2](2020)在《“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内涵、成效及拓展完善研究 ——以上虞区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我国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更是成为人民群众和大众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也日益进入大众视线;于此同时,环评审批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行政许可项目,也受到地方企业和百姓的高度重视。而从另一面讲,无论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层面,还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层面,都要求我们对环评审批制度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让环评审批回归本意,在源头上做好预防作用,而非繁冗复杂的程序流程。因此,本文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开始分析,由小到大,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层层梳理,分析三者相互关系和各自特点,再根据当前“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进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环境分析、过程分析和利益分析三个角度去调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虞经济开发区”、“上虞e游小镇”以及“杭州湾花田小镇”,分析“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对地方企业,环保监管部门,以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今后改革路上的政策建议。

沈娜[3](2015)在《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保护机制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在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快、蔓延范围广,对城市规划区范围甚至整个市域范围的自然环境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依据,在环境保护方面既具有社会责任,更具备制度优势。因此,论文定位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环境保护研究,希望通过法规完善和制度建设,减缓开发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主要采取定性评价、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首先,剖析了我国规划管理实践中环境保护的欠缺及完善空间,探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承担环境保护职能的制度优势,强调了其对开发行为“面源控制”的重要特征。论文第二部分以美国、新西兰、德国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性法定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三种环境保护模式的体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的建构要点。论文第三部分对前述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相关管理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编制模式与实施策略,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了控规环境保护体系的建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六方面。(1)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开发行为对环境的累积影响不容忽视。我国仍处于且会长期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从源头构建面向所有开发行为的环境保护体系势在必行。在我国规划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存在不足的实践背景下,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优势,明确其环境保护立法意识、完善相关的技术体系支撑至关重要。(2)美国、新西兰、德国在实施性法定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经验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论文分析总结了三种模式的体系特征,分析了其共性差异及其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适用性。其中,美国模式以区划为主导,强调法规强制、设计倡导、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协作;新西兰模式以地区规划为核心,强调编制技术和许可程序的精细性;德国模式以建造规划为主题,强调编制过程的严谨性与成果的实用性。(3)提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设置独立的“环境分区”管理层,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其中,从源头控制开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该管理层与基于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分区”管理层一起,形成既分离又联系的“双层”编制架构。“环境分区”管理层的独立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环境保护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保护内容与控规既有内容体系之间的冲突。(4)以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出“环境分区”管理层的用地划分,应以环境特征和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为基本依据,便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强调施与受的双向控制基点,提出在城市普通环境区可以强化对开发行为的分类分级,在城市环境敏感区可以强化对建设用地的分类分区;论文同时建议了“环境分区”管理层可以采纳的用地分区形式和控制指标,以及具体的控制方法与成果形式。(5)“环境分区”管理层控制内容的落实,有赖于相关实施机制的完善。论文从实施角度,提出环境保护与许可制度结合的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改进策略;提出完善经济引导、技术规范以及监督保障等实施机制;提出强化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协作机制。(6)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实际控规项目做了“环境分区”管理层的建构探讨。论文分析了所选用地主要环境要素的特征及问题,据此划定了环境分区;根据每类环境分区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制定了详细的控制指标;最后,论文阐释了“环境分区”管理层的具体成果表达形式和落实方法。

宫玺,赵锦慧,李静[4](2013)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环评前期工作探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开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项目在施工期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污染影响,在使用期生活污水的收集,附属便民设施对项目内外的影响等。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环评时,考虑到其作为居住用地的特殊性,房地产项目环评前期工作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章从3个层次逐层的对房地产环评前期工作进行研究,采取定性与半定量的工作方法,分阶段的进行了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并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杜娟,赵世芬,高建军[5](2013)在《关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探讨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技术内容,在对房地产类项目与常规项目对比的基础上,识别出了房地产项目自身的特点,分析了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关注点及技术要点,总结出房地产环评项目的工作思路及环评工作对于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积极意义。

乔旭昌[6](2011)在《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评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文中提出根据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体会,阐述应用模式预测施工期环境影响的难点和类比法的发展目标;对几点小区开发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强调了对策的提出必须具有针对性。

方少曼[7](2011)在《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的探讨》文中提出房地产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对城市及周围的环境存在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抓好房地产建设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文章主要探讨了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几个方面。

孟祥芬[8](2011)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还没有相关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导致该类项目的评价无法切中要害,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对内部及外界的环境造成的污染预测时不准确、不全面。因此针对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要点及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对规范该类环境影响评价,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房地产项目的特点,对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揭示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武汉大学创意园一期建设项目为案例,通过工程分析,并分别对项目施工阶段和营运阶段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预测,同时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最后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进行了总结。

黄益珩[9](2010)在《房地产类项目环评思路分析》文中指出分析当前房地产类项目环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房地产类项目环评的重点内容,对房地产类项目环评应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崔杨,华德尊,李春艳[10](2009)在《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浅析》文中提出通过剖析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现状特点,从大气、水、声、固体废物四个方面阐述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分析了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及建议。

二、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权衡与化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理论研究成果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基本问题分析
    第一节 邻避设施的相关概念解析
        一、“邻避”的含义及特征
        (一)“邻避”的含义
        (二)“邻避”的特征
        二、邻避设施的含义及特征
        (一)邻避设施的含义
        (二)邻避设施的特征
    第二节 邻避设施的分类
        一、污染风险型邻避设施
        (一)污染风险型公共设施
        (二)污染风险型生产设施
        二、心理排斥型邻避设施
        (一)不宁适型公共设施
        (二)污名化型公共设施
    第三节 利益与利益冲突
        一、利益的含义与特征
        (一)利益的含义
        (二)利益的特征
        二、利益冲突的生成
        (一)人类利益需求的多样性
        (二)时代背景下的利益冲突
    第四节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考察视角
        一、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考察视角的选择
        (一)传统民事权利救济的缺陷
        (二)选择环境权作为考察视角的正当性
        二、邻避居民的环境利益与环境权
        (一)邻避居民的环境利益
        (二)邻避居民被确认的环境利益——环境权
第二章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类型
    第一节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划分
        一、基于主体数量差别而引发的利益冲突
        (一)某种范围内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划分标准——主体的数量
        二、基于主体对客体的利益差异而引发的利益冲突
        (一)环境与经济属于不同性质的客体
        (二)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存在冲突
        三、基于价值取向区别而引发的利益冲突
        (一)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
        (二)正义价值与自由价值的冲突
    第二节 污染风险型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
        一、污染风险型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
        (一)单一原因下利益冲突的生成
        (二)较小范围内公益与个益冲突的表现形态
        二、污染风险型生产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
        (一)双重原因下利益冲突的生成
        (二)较大范围内公益与个益冲突的体现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的体现
    第三节 心理排斥型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
        一、不宁适型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
        (一)利益冲突的生成
        (二)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冲突的表现形态
        二、污名化型公共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
        (一)利益冲突的生成
        (二)正义价值与自由价值冲突的表现形态
第三章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权衡
    第一节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原则和方法
        一、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原则
        (一)正当程序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紧缺利益优位原则
        二、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方法
        (一)价值目标比较下“质”的排序
        (二)受益人数对比下“量”的多少
    第二节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因素
        一、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共性因素
        (一)受损人数
        (二)补偿额度
        二、污染风险型公共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因素
        (一)设施兴建的必要性
        (二)较小范围内居民的需求量
        (三)设施对居民区的污染程度
        三、污染风险型生产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因素
        (一)设施兴建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承载力
        (二)设施带来惠及大范围地区的经济效益
        (三)设施的污染程度以及防范污染的可能性
        四、不宁适型公共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因素
        (一)设施对邻避居民造成不宁适的程度
        (二)设施对邻避居民不宁适感避免的可能性
        五、污名化型公共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权衡的因素
        (一)特殊群体对设施的正当需求
        (二)对邻避居民安全利益的保护
第四章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化解
    第一节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事前防范
        一、邻避设施选址中多元主体的联动参与
        二、邻避设施选址中政府环境权责的实现
        (一)政府正当行使环境管理权力
        (二)政府环境责任的承担
        (三)政府有效的行政措施
        三、邻避设施选址中公民环境权的实现
        (一)实现公民环境权的缘由
        (二)公民环境权边界的确定
        四、邻避设施选址中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
        (一)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正当性
        (二)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严格的自我规制
        (三)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需要多主体共同努力
    第二节 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化解的具体路径
        一、路径之一——协商方式
        (一)协商的前提是赋予公众环境事务参与权
        (二)协商的具体方式
        (三)美国社区利益协议的借鉴
        二、路径之二——授权方式
        (一)培育共同利益代理人
        (二)授权第三方环评
        三、路径之三——补偿方式
        (一)污染风险型邻避设施选址中对邻避居民的补偿
        (二)心理排斥型邻避设施选址中对邻避居民的补偿
        四、路径之四——司法救济方式
        (一)污染风险型邻避设施选址中邻避居民环境权的司法救济途径
        (二)心理排斥型邻避设施选址中邻避居民环境权的司法救济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内涵、成效及拓展完善研究 ——以上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二、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环境管理与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与研究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四、各类环评联动
    第二节 区域环评在城市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优化城市发展选址和合理布局的作用
        二、改进产业模式和优化经济产业链的作用
        三、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与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章 “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由来及要求
    第一节 改革前期的清单式管理试点
    第二节 浙江省全面展开改革
        一、改革乘势而上
        二、浙江省改革的实施要求
        (一)加强规划环评宏观管控
        (二)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
        (三)强化建设项目监督管理
        (四)加大改革推进指导力度
第四章 上虞区改革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上虞区基本情况
        一、地域情况
        二、产业与经济情况
        三、改革情况
    第二节 上虞经济开发区
        一、上虞经济开发区地块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规划由来
        (二)开发区发展定位及布局
        (三)地方产业规划
        二、改革方案及相关情况
        (一)区域环评情况
        (二)改革实施方案
        三、上虞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成效分析
        (一)数据统计
        (二)成效分析
        四、上虞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及中介机构对环评改革不知晓
        (二)中介机构对环评改革方案理解不够清晰
        (三)乱收费,多收费的不合理现象依旧存在
        (四)环评报告质量有所下降
        (五)享受改革红利的范围不够大
    第三节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地块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规划情况
        二、改革方案及相关情况
        (一)产业提升区及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环评情况
        (二)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情况
        (三)改革实施方案
        三、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成效分析
        (一)数据统计
        (二)成效分析
        四、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及中介机构对环评改革不知晓
        (二)中介机构对环评改革方案理解不够清晰
        (三)乱收费,多收费的不合理现象依旧存在
        (四)环评报告质量有所下降
        (五)享受改革红利的范围不够大
    第四节 上虞e游小镇
        一、上虞e游小镇地块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规划由来
        (二)e游小镇发展定位及布局
        (三)用地规划
        二、改革方案及相关情况
        (一)区域环评情况
        (二)改革实施方案
        三、e游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成效分析
        四、e游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评审批降级政策优势不明显
        (二)总量管控措施意义不大
    第五节 杭州湾花田小镇
        一、杭州湾花田小镇地块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规划由来
        (二)花田小镇小镇发展定位及目标
        (三)产业规划
        二、改革方案及相关情况
        (一)区域环评情况
        (二)改革实施方案
        三、花田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成效分析
        四、花田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评审批降级政策优势不明显
        (二)当地管理部门积极性不高
第五章 改革研究对政府工作的启示
    第一节 加快区域综合治理体制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区县经济发展
        一、换角度思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强市场监管,打造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市场
        三、政府购买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积极性
    第三节 以审批流程再造助力“最多跑一次”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上虞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
附录2: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
附录3:上虞区滨江新城单元ZX09(e游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
附录4:杭州湾花田小镇“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
后记

(3)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保护机制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作为“施体”的开发行为
        1.2.2 作为“受体”的自然环境
        1.2.3 控规作为管理平台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2 实践分析:控规环境保护的欠缺与优势
    2.1 现状与问题
        2.1.1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控规
        2.1.2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环评
        2.1.3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2.2 地位与作用
        2.2.1 控规的地位与作用
        2.2.2 控规的属性与特征
    2.3 机遇与挑战
        2.3.1 控规的改革实践与相关法规建设
        2.3.2 对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与转化
    2.4 本章小结
3 案例解读:国外规划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模式
    3.1 以区划为主导强调多手段综合的美国模式
        3.1.1 作用于普通环境的传统法规
        3.1.2 作用于敏感环境的叠加区划
        3.1.3 作用于场地层面的设计倡导
        3.1.4 政策激励手段的协作
        3.1.5 环境政策法规的整合
        3.1.6 小结及启示
    3.2 以地区规划为核心强调技术精细的新西兰模式
        3.2.1 地区规划的法规构成
        3.2.2 层并行的管理架构
        3.2.3 基于环境的用地分区
        3.2.4 基于影响的控制基点
        3.2.5 许可的多样性和弹性
        3.2.6 小结及启示
    3.3 以建造规划为主体强调过程严谨的德国模式
        3.3.1 制度依据与技术基础
        3.3.2 案例为主通则为辅
        3.3.3 公众的全面参与
        3.3.4 与环境制度的结合
        3.3.5 与其他手段的协作
        3.3.6 小结及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机制辨析:控规环境保护的体系要点与机制建构
    4.1 控规环境保护的体系性缺失
    4.2 面向市域的全覆盖
        4.2.1 城区覆盖
        4.2.2 市域覆盖
        4.2.3 启示:统筹控制的必要性
    4.3 管理层的独立设置
        4.3.1 全覆盖式的“面叠加”
        4.3.2 百纳布式的“点叠加”
        4.3.3 启示:面源控制的合理性
    4.4 依环境特质的用地分区
        4.4.1 开发行为导向
        4.4.2 环境特征导向
        4.4.3 启示:环境效益的重要性
    4.5 “施”与“受”的双向控制
        4.5.1 基于影响的行为分级
        4.5.2 基于环境的用地分区
        4.5.3 启示:控制基点的适用性
    4.6 编制技术的可执行性
        4.6.1 定量与定性
        4.6.2 强制与指导
        4.6.3 通则与案例
        4.6.4 启示:强调执行效果
    4.7 审批许可程序的优化
        4.7.1 自由量裁的适度性
        4.7.2 许可制度的弹性化
        4.7.3 启示:体现分离与弹性
    4.8 综合协同的体系特征
        4.8.1 多种管理手段联合
        4.8.2 多个阶段公众参与
        4.8.3 与环境政策结合
    4.9 本章小结
5 编制模式:控规环境保护的编制技术与控制内容
    5.1 编制基础
        5.1.1 编制范围的合理界定
        5.1.2 与总体规划相衔接
        5.1.3 与规划环评相衔接
    5.2 体系架构
        5.2.1 双层架构的科学设置
        5.2.2 “基础分区”管理层
        5.2.3 “环境分区”管理层
    5.3 用地分区
        5.3.1 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
        5.3.2 依据环境特征界定分区
        5.3.3 结合控制重点细化分区
    5.4 行为分类
        5.4.1 开发行为的细致分类
        5.4.2 控制内容分析
        5.4.3 控制指标建议
    5.5 控制方法与成果形式
        5.5.1 单元与地块分级控制
        5.5.2 图则与文本分类表述
    5.6 本章小结
6 实施策略:控规环境保护的实施体系与部门协作
    6.1 审批许可程序
        6.1.1 依法裁判与自由量裁的界定
        6.1.2 与许可制度的紧密结合
        6.1.3 保障公众的实质性参与
    6.2 辅助实施手段
        6.2.1 强调经济手段引导
        6.2.2 完善技术体系规范
        6.2.3 创新监督保障机制
    6.3 部门协作机制
        6.3.1 明确管理内容的协作分工
        6.3.2 调整运作程序的介入时机
    6.4 本章小结
7 实践探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核心地段案例研究
    7.1 研究综述
        7.1.1 规划背景简介
        7.1.2 用地分析概述
        7.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7.2 对现有控规的评述与改进
        7.2.1 相关环境分析和规划建议
        7.2.2 现有控规环境保护的薄弱
        7.2.3 本次研究拟改进的方面
    7.3 环境分区层的用地分区
        7.3.1 用地分区思路
        7.3.2 山体环境分析
        7.3.3 水体环境分析
        7.3.4 植被环境分析
        7.3.5 土壤环境分析
        7.3.6 用地分区划定
    7.4 环境分区层的控制内容
        7.4.1 内容与重点
        7.4.2 方法与指标
    7.5 环境分区层的成果表达
        7.5.1 成果的表达形式
        7.5.2 成果的落实方法
        7.5.3 几点关系说明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论文研究的几点创新
    8.3 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环境分区”管理层主要指标
附录B “环境分区”管理层主要图纸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关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1 建设内容的多样化
    1.2 项目的双重性
    1.3 施工期与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重
2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
    2.1 产业政策及相关参照文件
        2.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1.2《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
        2.1.3《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
        2.1.4 相关参照文件
    2.2 项目选址需考虑的问题
        2.2.1 项目选址和各种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2.2.2 考虑周边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范围
    2.3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4 外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2.5 房地产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
    2.6 居住环境适宜性评价
    2.7 房地产项目的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3 结语

(6)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评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现状调查
3 小区建设的施工期环评问题
    3.1 施工扬尘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3.1.1 施工扬尘源强分析
        3.1.2 施工扬尘影响预测
        3.1.3 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3.2 施工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3.2.1 施工噪声污染概述
        3.2.2 施工噪声影响预测
        3.2.3 施工噪声污染缓解措施
4 住宅小区运营期环评与环保措施
    4.1 对于变电设施设置的建议
    4.2 小区布局合理性与景观问题
5 结语

(7)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评存在的问题
2 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评重点
    2.1 工程概况及工程污染源分析
        2.1.1 建设项目组成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1.2 设计方案与总图布局
        2.1.3 工程污染源强分析
    2.2 特殊因素评价
        2.2.1 建设场地评价
        2.2.2 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3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关注的环境问题
4 结束语

(8)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内容
    2.2 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特点
第三章 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研究
    3.1 项目选址问题
        3.1.1 合法性问题
        3.1.2 用地原有使用情况
    3.2 生态影响问题
        3.2.1 植被覆盖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问题
        3.2.2 水土流失问题
    3.3 设计方案合理性的问题
    3.4 施工期环境污染问题
        3.4.1 施工期扬尘和噪声问题
        3.4.2 施工污水环境问题
        3.4.3 地下停车场的尾气排放问题
    3.5 营运期环境污染问题
        3.5.1 高层建筑的环境影响问题
        3.5.2 外环境影响问题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4.2 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3 我国房地产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方法
        4.3.1 评价目的的确定
        4.3.2 评价工作一般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4.3.3 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确定
第五章 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一期建设项目案例研究
    5.1 建设项目概况
    5.2 工程分析
        5.2.1 施工期产污分析
        5.2.2 工程土石方平衡
        5.2.3 运营期产污分析
    5.3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5.3.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
        5.3.2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
    5.4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5.4.1 自然环境概况
        5.4.2 社会环境概况
        5.4.3 沙湖污水处理厂
    5.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5.1 环境空气现状与评价
        5.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5.3 声环境现状与评价
    5.6 生态现状概况
    5.7 区域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5.8 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8.1 施工期的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5.8.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5.8.3 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分析
        5.8.4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8.5 施工期环保措施
    5.9 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9.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9.2 排放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5.9.3 噪声影响预测与分析
        5.9.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9.5 餐饮业的影响
        5.9.6 外环境对房产项目的影响分析
        5.9.7 景观影响分析
        5.9.8 高层建筑影响分析
    5.10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5.10.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5.10.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5.10.3 噪声防治措施
        5.10.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5.10.5 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5.11 评价结论
        5.11.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5.11.2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1.3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房地产类项目环评思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房地产类项目环评存在的问题
2 房地产类项目环评重点
    2.1 工程概况及工程污染源分析
        2.1.1 项目组成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1.2 设计方案与总图布局
        2.1.3 工程污染源强分析
    2.2 特殊因素评价
        2.2.1 建设场地评价
        2.2.2 景观生态影响评价
3 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关注的环境问题

(10)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房地产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
    2.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2 水环境污染分析
    2.3 声环境污染分析
    2.4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分析
3、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3.1 应关注周边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3.2 应关注附属商服的影响
    3.3 应关注居住环境生态适宜性的评价
    3.4 应关注文物的保护
    3.5 应关注公众参与的作用
4、结论

四、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邻避设施选址中利益冲突的权衡与化解[D]. 梁甜甜. 吉林大学, 2020(08)
  • [2]“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的内涵、成效及拓展完善研究 ——以上虞区为例[D]. 宋瑜瑜.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8)
  • [3]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保护机制建构研究[D]. 沈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4]房地产建设项目环评前期工作探索研究[J]. 宫玺,赵锦慧,李静.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02)
  • [5]关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探讨[J]. 杜娟,赵世芬,高建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01)
  • [6]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环评实践中的几点体会[J]. 乔旭昌.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1(03)
  • [7]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环评的探讨[J]. 方少曼. 科学之友, 2011(14)
  • [8]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实践研究[D]. 孟祥芬.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1)
  • [9]房地产类项目环评思路分析[J]. 黄益珩. 能源与环境, 2010(06)
  • [10]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浅析[J]. 崔杨,华德尊,李春艳.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4)

标签:;  ;  ;  ;  ;  

居住环境适宜性在房地产项目环评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