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

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

一、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世秀[1](2015)在《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安徽铜陵新桥硫铁矿是国内大型露天矿山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露天坑采,新桥矿主采对象-Ⅰ号主矿体采坑的上下相对垂差达398米,形成高陡边坡,给矿山开采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矿山建设,本研究针对采矿工程所形成的高陡边坡,依托Arcgis桌面系统,首先构建了研究区地质环境数据库,按照空间数据库标准化要求,在逻辑上将研究区地质环境数据归纳为基础地理数据、环境专题数据、监测专题数据和工程勘察专题数据四大类,并从物理存储角度对要素集、要素类进行了详细设计。其次,本研究针对该高陡边坡详细设计了边坡智能变形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案,并依托专业建模软件构建了边坡三维地层模型,实现了边坡三维可视化。最后,基于GIS并综合地质环境因素及监测数据作进一步分析,描述了边坡形变演化阶段及时空运动特征,绘制了边坡的形变速率分布图及稳定性分等定级图,就边坡预警给出了参考性建议。本研究就边坡智能监测、空间数据库构建、三维建模及边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等关键问题展开的探索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矿方施工建设及本研究的需要,收集了新桥矿区地质资料、边坡地形资料、变形监测资料、钻孔及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和地质灾害及气象资料等,依托Arcgis平台构建了新桥矿边坡地质环境数据综合库。该数据库详细地描述了研究区基础地质、环境专题、监测专题以及勘察专题四大类数据,为边坡的三维可视化、三维地层建模及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提供可靠资源和平台。2)将专业地质建模软件Gocad与Arcgis相结合,实现了新桥矿边坡三维可视化并构建了三维地层模型,为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基础。3)描述了新桥边坡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功能,并对监测数据从多因子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依据边坡的形变演化曲线,揭示了边坡监测点的时空运动特征。对小波消噪后的监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在综合时间及环境因素的BP分组基础上不断学习,最后绘制了整个研究区形变速率分布图,为进一步判别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数据参考。4)以新桥矿边坡南坡为研究对象,将边坡稳定性数据模型与GIS相结合,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边坡失稳的各种因素及因子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并量化,通过GIS空间分析,对新桥矿南坡稳定性进行了分等定级。

李玲[2](2013)在《基于实物期权的钼资源价值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钼资源作为一种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与一般商品相比,其价格波动大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钼资源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投资不可逆性,使得钼资源投资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变大,而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未考虑将来时刻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通过研究分析钼资源价格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本文提出以实物期权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评估方法,对钼资源价值理论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在钼资源价格理论研究现状和实物期权在矿产资源中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本文涉及的主要理论与方法进行介绍,即对钼资源价格与价值的内涵和价格预测方法以及实物期权的相关理论进行叙述;(2)对钼资源成本构成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在历年钼价格走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ERT方法对钼资源价格做了长期预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对钼资源价格做了短期预测;(3)构建了实物期权的四种定价模型,对连续型模型和离散型模型进行了同异性比较。并在传统贴现现金流量法的基础上,引入实物期权的方法,对传统净现值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矿产资源价值的构成;(4)在钼资源价格预测和实物期权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栾川三道庄露天矿钼资源价值评估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实证结果。本文研究证明,在钼资源的价值理论研究中,实物期权是一种有效的价值评估方法。

徐加夫[3](2013)在《基于系统角度的莱新铁矿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而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我国对钢铁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关于铁矿石生产的一系列问题就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于是,本文以莱新铁矿为研究对象,对该矿生产能力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论文对铁矿生产能力的概念、分类和核算方法等进行了论述;根据莱新矿的实际情况从六大方面对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以灰靶理论为主要方法,对鲁中矿业集团下属铁矿的生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莱新矿在四家铁矿企业中生产能力排名第三;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十二项影响莱新铁矿生产能力的因素中,删选出四个主要因素,为管理者制定提高生产能力的措施提供了方向;综合运用GM(1,1)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了莱新铁矿产量的预测模型,对莱新矿2013年铁矿石产量进行了科学预测;从管理角度,六个层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莱新矿生产能力的建议。

邬书良[4](2012)在《地下铝土矿配矿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配矿即矿石质量均衡与控制,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矿物资源,提高被开采的有用矿物及其加工产品质量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矿山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铝土矿配矿是氧化铝厂要求供矿品位保持均衡而提出的,也是我国铝土矿特点所决定的。配矿是充分利用我国铝土矿的可靠方法,它具有经济、简便易行、效益显着等特点。同时,配矿可以降低入选或入炉矿石质量的波动程度,提高选矿和冶炼加工的回收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重庆铝土矿矿区分布广,矿体厚度薄,所以其矿块生产能力都比较低,同时生产的矿块数十分多,六个采区同时回采,工作面多达90多个,管理复杂。设计采区内A/S在3.66-8.57波动,矿石品位波动大。因此,必须均衡各矿区及采场的出矿,以满足串联法氧化铝生产的A/S为4.5的要求。本文对多采场的高、低品位矿石进行了配矿及优化研究,其主要内容有:(1)对国内外配矿研究的现状及配矿过程中的各个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介绍了当前主要的配矿方法。(2)论述了配矿的原理及方法,介绍了主要的配矿数学模型,同时对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重庆地下铝土矿配矿优化研究建立了基础。(3)矿石品位信息准确度的优化研究。主要分析了重庆地下铝土矿矿石品位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详细介绍了矿山的采样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采样方法等。(4)短期采掘计划编制。根据矿山的生产要求,建立配矿模型。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单目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编制矿山的月生产计划表及日生产计划表,对矿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杨彪[5](2011)在《露天矿开采境界动态优化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采矿工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固体矿床开采中露天开采所占比重最大,开采境界的圈定是露天矿山开采设计的基础,也是矿床经济、安全、高效开发的前提。长期以来,各国矿业领域专家学者对开采境界优化问题做了持续的研究和探索,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然而,由于露采矿山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地质岩体、无序的品位分布以及多变的经济参数等一系列非线性动态问题,最优境界的确定显得尤其困难。本文针对露天矿山境界优化所面对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境界动态综合优化的课题。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及工程实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人工智能、数值模拟、图论学、三维仿真及经济效益动态评价等方法和手段,开展露天矿山经济、安全开采境界的动态优化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在总结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露天矿山开采境界的动态特征;以产品历史售价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原理探索经济参数的有效预测方法;在分析影响矿山稳定最终边坡角的主要指标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对矿山最终合理边坡角的预测;研究矿山系列境界的快速形成方法,并借助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进行矿山排产方案的可视化快速制定;运用经济效果的动态评估理论,研究形成矿山最终开采境界的动态确定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揭示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露天矿山最终境界的影响,形成了露天矿山最终境界动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矿山最终净现值的计算方法,丰富了最终境界动态优化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体系,为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运用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在分析整理了LME历年铜售价的基础上,创建了铜金属售价预测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实现了铜售价的动态预测,首次将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运用到矿山境界优化中的金属售价参数获取过程。(3)运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露天矿山稳定边坡角的预测模型,实现了矿山稳定最终边坡角的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Surpac、Madis与Flac3D多工具组合的方法创建了矿山边坡稳定数值计算模型,验证了BP网络模型对露天矿山稳定最终边坡角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分析总结了系列境界形成所需矿床模型的创建技术,提出了系列境界生成所需基本经济参数的初选方法,分析了系列境界对各参数的误差要求,形成了解决境界缺口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和基于权值参数分析的系列境界生成方法,实现了露天矿山的系列境界快速生成。(5)运用计算机三维仿真模拟技术,实现了露天矿山生产进度计划的高效可视化编制。(6)针对某大型铜矿山工程实际,分别采用多手段组合的方法和集成优化方法对矿山采剥顺序和最终境界进行了动态优化,并对两种优化方法和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手段组合法具有优化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较适于详细的设计方案优化及矿山生产规划阶段;集成优化方法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但优化结果略显粗糙,故较适于矿山前期方案规划阶段。本文针对工程实际,立足于发展前沿,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露天矿最终境界动态优化方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为系统开展露采矿山的整体优化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叶加冕[6](2011)在《三维数字化建模理论及技术在个旧塘子凹锡矿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21世纪矿业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提高我国矿产业的资源勘查、开发、加工利用和管理水平,已成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资源瓶颈问题、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确保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矿山是矿山企业将信息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模式。矿山的生产活动基于真三维的动态地质环境和工程环境,全部矿山活动均在真三维地质和工程环境中进行,因此,数字矿山必须以三维数字化建模理论和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系统构建矿山三维地质模拟和矿山工程模拟的可视化平台。基于此,本文重点开展了三维地质模拟、资源与开采环境评价、储量及生产矿量动态管理的研究。论文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全面分析了矿床(山)三维数字化建模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在充分研究数字高程模型优化算法、线框建模算法以及地质体剖分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地表模型、线框模型的构建以及六面体、四面体剖分;3、讨论了趋势面法、距离幂次反比法、变异函数计算法、克立格估值法和块段模型的建模方法,通过合理的估值结构设置,如搜索工程数与搜索半径设置,实现了基于地质统计学计算结果的储量分级;4、在数字化建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数字化建模平台架构;5、分析了个旧塘子凹矿床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塘子凹矿床的地表模型、断层线框模型、矿体线框模型和块段模型,并针对复杂地质体和开挖工程建模中出现的三维空间中因地质断层或工程切割影响而导致的模型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地质实体延伸、布尔运算切割多余实体的建模技术。6、研究了应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矿床品位估值的具体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用实际钻孔数据构建了品位预测模型;7、在矿床三维数字化建模的基础上,基于可视化技术实现了储量的动态管理、生产(三级)矿量动态管理、采掘计划编制以及采空区和矿柱的三维建模;8、针对32-3矿体实际,借助于DIMINE软件三维可视化建模功能和3D-σ软件力学分析功能,在真三维状态下确定了开采矿体的采矿方法初选方案和相应结构参数,建立了采矿方法采准、切割工程三维实体,进行了采矿各环节工程量的统计,完成了采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最终得出了采矿方法优化方案;本论文研究所建立的个旧塘子凹矿床三维可视化地质数学模型,一方面有利于该公司地质工程师改革传统的地质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矿山地质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快捷地完成矿体圈定、储量计算和升级动态管理等工作,为企业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平台;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采矿工程师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进行采矿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生产矿量动态管理、生产计划编制及过程模拟等工作,并快速生成实际生产所需的工程图件和技术图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国内类似矿床(山)开展三维数字化建模、推进数字矿山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国利[7](2009)在《中加矿业公司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及质量控制系统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矿石品位的动态检测技术及矿山生产质量控制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实践环节致力于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评述当前国内外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和质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以合理配矿和矿石品位的实时检测为重点,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结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矿石品位动态检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误差修正,研究开发了一套切合矿山生产实际的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及生产质量控制系统。论文研究成果对矿山实现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适时而有针对性指导采矿生产,提高回采率,降低损失率,减小贫化率,保持矿山均衡生产,贫富兼采,增加矿山服务年限,挖掘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及优化选矿工艺参数,提高选矿回收率,谋求矿山各个工艺环节的有机融合与合理支撑,提高矿山生产企业的整体效能,提升矿山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明显的借鉴意义,对现行的矿山生产管理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李眩[8](2008)在《基于免疫原理的矿石品位估算》文中研究说明矿石品位的正确估算对现代化大型矿山的建设和生产至关重要。运用传统方法测定矿石品位,工作量大而且实现也相当困难,所以建立品位智能估算方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文章讨论了如何选取推算信息,结合其他智能方法和数学分析手段,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免疫原理的品位估算方法。文章针对传统RBF网络的诸多局限性,对比了RBF网络学习过程与免疫过程的相似性,运用免疫原理中的克隆选择和免疫抑制来确定RBF网络隐层,提高了RBF的运算速率和收敛速度。矿石品位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文章从免疫原理的角度对参数优化做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免疫原理的灰色估算模型,丰富了灰色理论模型的优化方法。往后,论文从支持向量机的泛化能力分析入手,探讨了支持向量机中参数的选择的重要性,引入免疫优化算法来寻找模型的最优参数来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通过仿真实例,证明了基于免疫原理的各项估算模型具有相当高的估算精度。文章建立的各项估算模型还可以运用到经济、股市分析、交通及能源等领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为获取最佳决策给予可靠的理论支持。

程平[9](2008)在《逐孔起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逐孔爆破技术以高强度、高精度复合导爆管毫秒雷管为起爆及传爆元件进行起爆网络铺设,孔内采用高段位延时毫秒雷管进行起爆,孔外采用低段位延时毫秒雷管连接,起爆顺序采用分散螺旋状,是实现单孔孔间微差起爆的一种先进爆破技术。逐孔爆破技术对降低矿山爆破震动、提高爆破效果作用显着,是近年在我国露天矿中深孔台阶爆破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爆破技术。论文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逐孔起爆爆破和传统控制爆破技术设计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2).结合鞍钢胡家庙爆破参数优化项目、祁连山永登水泥逐孔爆破优化设计项目,以提高块矿率为目的,对逐孔爆破技术设计所需要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在设计中应用国内外模拟爆破优化软件,归纳出走时线、点燃阵面、三角形布孔、夹角大于90°、增减排、最后排延长时间、虚拟孔的设计原则,有效地提高了爆破效果。3).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施工中控制爆破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本论文为我国露天矿山应用逐孔爆破技术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应用实践表明本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创新性、先进性及推广应用前景。

王彧[10](2007)在《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原矿品位是矿石加工和选矿流程的主要依据。合理地预测原矿品位是矿山的采剥进度计划编制的基础,将灰色系统应用于金堆城露天矿的原矿品位预测,取得了较好实用价值。

二、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1.2.2 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
        1.2.3 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桥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矿山概况
    2.2 矿区地形及地貌
    2.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4 矿区地质特征
        2.4.1 矿区地层
        2.4.2 构造形迹
        2.4.3 主要矿体及分布
    2.5 小结
第三章 边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1 用户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3 必要性分析
    3.2 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
        3.2.1 目标及原则
        3.2.2 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
        3.2.3 数据源分类
        3.2.4 系统物理实现
        3.2.5 系统参考标准及编码
    3.3 边坡数据库详细设计
        3.3.1 边坡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
        3.3.2 基础地理数据库设计
        3.3.3 环境专题数据库设计
        3.3.4 勘查专题数据库设计
        3.3.5 监测专题数据库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边坡地层三维建模
    4.1 三维数据结构模型
        4.1.1 面数据模型
        4.1.2 体元数据模型
        4.1.3 混合模型
    4.2 复杂地质建模关键技术
        4.2.1 地层层序划分
        4.2.2 复杂地层拓扑关系
        4.2.3 地层构建
    4.3 三维地层建模
        4.3.1 研究区地层概况
        4.3.2 研究区地表及钻孔三维可视化
        4.3.3 Gocad和ArcGIS相结合的复杂地质空间建模
    4.4 小结
第五章 边坡智能监测
    5.1 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
    5.2 工程背景
    5.3 边坡智能监测系统构建
        5.3.1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总体架构
        5.3.2 监测网的布设
        5.3.3 数据分析处理
    5.4 小结
第六章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测
    6.1 变形监测数据计算、分析
        6.1.1 形变因子定义
        6.1.2 位移数据计算与分析
        6.1.3 监测点位移时空特征分析
    6.2 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
        6.2.1 小波消噪
        6.2.2 基于BP神经网络边坡形变预测
    6.3 小结
第七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警
    7.1 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7.1.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7.1.2 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及评价因子经验指标
    7.2 基于GIS稳定性评价
        7.2.1 利用GIS生成影响因素数据文件
        7.2.2 影响文件的叠加与计算
    7.3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警
        7.3.1 稳定性分析
        7.3.2 预警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附录1 研究区部分钻孔数据库
附录2 变形监测形变因子专题数据库
附录3 部分现场照片

(2)基于实物期权的钼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钼资源价格理论研究现状
        1.2.2 实物期权理论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主要理论与方法
    2.1 矿产资源价格相关理论
        2.1.1 矿产资源价格与价值
        2.1.2 价格预测方法
    2.2 BP 神经网络
        2.2.1 BP 神经网络结构
        2.2.2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
    2.3 实物期权相关理论
        2.3.1 实物期权基本概念与分类
        2.3.2 实物期权的特征
        2.3.3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数理基础
        2.3.4 传统评估法和实物期权法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钼资源价格分析与预测
    3.1 钼资源成本价格构成
    3.2 价格长期预测--PERT 预测
        3.2.1 历年钼价格走势分析
        3.2.2 钼价格预测模型理论
        3.2.3 钼价格预测模型仿真
    3.3 价格短期预测--BP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3.3.1 钼价格预测模型仿真
        3.3.2 钼价格预测模型的实现
        3.3.3 钼价格预测模型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产资源投资项目价值模型
    4.1 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产资源投资项目价值模型
        4.1.1 Black-Scholes 模型
        4.1.2 矿产资源投资项目的二叉树模型
        4.1.3 矿产资源投资项目的三叉树模型
        4.1.4 复合期权
    4.2 连续型定价模型和离散型定价模型同异分析
        4.2.1 共同性
        4.2.2 差异性
        4.2.3 连续型定价模型的优点
    4.3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矿产资源投资价值的构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实物期权的三道庄露天矿钼资源价值研究
    5.1 案例背景
    5.2 参数确定
    5.3 钼资源投资项目的价值计算
        5.3.1 NPV 方法计算
        5.3.2 二叉树模型计算
        5.3.3 三叉树模型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3)基于系统角度的莱新铁矿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框架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主体框架
2 铁矿生产能力的核算
    2.1 生产能力的概念
    2.2 生产能力的种类
    2.3 影响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2.3.1 采矿生产能力
        2.3.2 备采生产能力
        2.3.3 运输生产能力
        2.3.4 矿井提升能力
        2.3.5 地面运输工作的生产能力
        2.3.6 选矿生产能力
    2.4 确定经济合理的生产能力
        2.4.1 设备负荷平衡分析法
        2.4.2 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2.4.3 成本函数分析法
        2.4.4 应用成本函数确定矿山最佳产量
    2.5 本章总结
3 莱新铁矿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质条件
        3.1.1 工程地质条件
        3.1.2 水文地质条件
    3.2 开采方法选择及开采顺序优化
        3.2.1 原有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
        3.2.2 开采技术难点
    3.3 充填工艺
        3.3.1 充填体的作用
        3.3.2 原有充填系统
        3.3.3 充填系统工艺流程
    3.4 运输提升能力
    3.5 管理水平
        3.5.1 设备管理
        3.5.2 安全生产管理
    3.6 采掘机械化水平
    3.7 本章小结
4 铁矿企业区域生产能力灰色评价
    4.1 前言
    4.2 灰靶理论原理
        4.2.1 灰模式
        4.2.2 标准模式(靶心)
        4.2.3 灰靶变换
        4.2.4 靶心度分级
        4.2.5 灰靶贡献度
    4.3 指标确定的方法介绍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多因素熵权法原理
    4.4 基于灰靶理论的区域铁矿生产能力评价
        4.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2 铁矿生产能力评价的灰靶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莱新铁矿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5.1 前言
    5.2 灰色关联理论概述
        5.2.1 灰色关联原理
        5.2.2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
    5.3 莱新铁矿生产能力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莱新铁矿生产能力预测研究
    6.1 计量经济学简介
    6.2 计量经济学模型介绍
        6.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6.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6.3 灰色系统模型
        6.3.1 GM(1,1)预测方法原理
        6.3.2 残差修正 GM(1,1)模型
    6.4 灰色计量经济学模型步骤
    6.5 生产能力实证分析
        6.5.1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5.2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6.5.3 多重共线性诊断与逐步回归
        6.5.4 基于 GM(1,1)模型的相关变量的预测
        6.5.5 铁矿石产量预测
    6.6 本章小结
7 提高莱新铁矿生产能力的管理研究
    7.1 莱新铁矿设备管理
        7.1.1 莱新铁矿设备管理目的
        7.1.2 莱新铁矿设备管理的方法及意义
    7.2 莱新铁矿物资管理
        7.2.1 莱新铁矿物资供应系统现状分析
        7.2.2 莱新铁矿物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以及职能分配分析
        7.2.3 莱新铁矿物资计划分析
    7.3 莱新铁矿班组管理
        7.3.1 莱新铁矿班组建设现状
        7.3.2 莱新铁矿班组建设管理要点
    7.4 莱新铁矿岗位责任制
    7.5 莱新铁矿激励机制管理
        7.5.1 莱新铁矿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7.5.2 莱新铁矿员工激励机制建立方向
    7.6 莱新铁矿信息化管理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地下铝土矿配矿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配矿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1 国内外配矿研究现状
        1.3.2 计算机及智能系统在配矿中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配矿体系介绍
        1.4.2 论文所依据的基本理论
        1.4.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矿山概况及生产状况
    2.1 重庆分公司矿山基本情况
        2.1.1 矿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概况
        2.1.2 矿区水文地质
        2.1.3 矿区资源分布
        2.1.4 矿石特征
        2.1.5 矿石加工技术
        2.1.6 矿区地质储量
    2.2 矿山生产状况
        2.2.1 现行生产状况
        2.2.2 现行生产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山配矿的原理与方法
    3.1 矿石质量均衡原理
    3.2 配矿的数学模型
    3.3 多目标优化理论
    3.4 主要配矿方法
        3.4.1 采区内配矿
        3.4.2 矿仓配矿
        3.4.3 储矿堆场配矿
        3.4.4 联合法配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石品位信息准确度的优化研究
    4.1 采区矿石品位测定
        4.1.1 基建探矿及采样
        4.1.2 生产探矿及采样
        4.1.3 矿石品位数据误差分析
    4.2 矿石品位预测理论
    4.3 采区矿石品位测定存在问题及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庆地下铝土矿配矿模型及优化研究
    5.1 配矿的基础数据
    5.2 矿山配矿模型
        5.2.1 配矿原则与最佳方案的选择
        5.2.2 配矿模型的构建思路
        5.2.3 地下铝土矿配矿模型
    5.3 遗传算法
        5.3.1 遗传算法的概念
        5.3.2 遗传算法的运算流程
        5.3.3 遗传算法的优点
    5.4 配矿模型的求解
        5.4.1 MATLAB数学软件
        5.4.2 多目标配矿模型的优化
        5.4.3 单目标配矿模型的优化
    5.5 月生产计划表及日生产计划表的生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露天矿开采境界动态优化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境界优化的研究现状
        1.2.2 境界优化相关模型构建及参数获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境界优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最终境界的动态性分析与动态评价
    2.1 经济效果的动态评价方法
        2.1.1 资金的时间价值
        2.1.2 价格的动态性及可比性
        2.1.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4 经济效果的动态评估
    2.2 最终境界的动态特性分析
        2.2.1 矿岩的时间效应分析
        2.2.2 采剥顺序及工艺对最终境界的影响分析
        2.2.3 其他因素对最终境界的动态影响分析
    2.3 最终境界的动态评价
        2.3.1 境界圈定经济模型分析
        2.3.2 最终境界的动态评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金属售价动态预测
    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3.1.1 时间序列及其平稳性
        3.1.2 预测模型
        3.1.3 时间序列的特性分析
        3.1.4 预测模型识别
        3.1.5 参数估计及检验
        3.1.6 模型的预测功能
    3.2 金属售价的B-J法预测
        3.2.1 金属售价的随机波动及序列数据来源
        3.2.2 预测模型的创建
        3.2.3 预测模型的应用
        3.2.4 金属售价与经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境界稳定边坡角的BP神经网络预测
    4.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4.2 BP网络及其改进算法
        4.2.1 BP网络的算法原理
        4.2.2 BP算法的改进
    4.3 境界稳定边坡角的BP网络预测
        4.3.1 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
        4.3.2 网络构造
        4.3.3 创建样本库
        4.3.4 模型训练及优化
        4.3.5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验证
        4.3.6 预测模型的工程应用
    4.4 境界边坡角的数值模拟验证分析
        4.4.1 数值模拟方法
        4.4.2 多工具组合的数值计算模型快速创建方法
        4.4.3 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床模型创建及系列境界生成方法研究
    5.1 矿床模型创建
        5.1.1 矿床型构建技术
        5.1.2 矿床实体模型创建
        5.1.3 矿床块体模型创建
    5.2 境界优化基础参数初选
        5.2.1 参数构成及要求
        5.2.2 经济参数
        5.2.3 几何及空间约束
        5.2.4 其他参数
    5.3 系列境界生成
        5.3.1 权值参数化方法
        5.3.2 境界的缺口问题处理
        5.3.3 系列境界生成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露天矿开采进度计划三维仿真可视化编制
    6.1 露天矿开采进度计划编制技术
        6.1.1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
        6.1.2 数学模型优化法
    6.2 矿山排产方式及基本要素构成
        6.2.1 露天矿山主要排产方式
        6.2.2 采矿方法的基本要素
    6.3 基于三维仿真的进度计划快速编制
        6.3.1 矿山三维仿真排产软件Minesched
        6.3.2 Minesched排产方法
        6.3.3 应用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境界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研究
    7.1 应用背景
    7.2 开采境界动态优化的多手段组合方法
        7.2.1 系列境界形成
        7.2.2 时间属性赋值
        7.2.3 动态优化及分析
    7.3 露天矿山最终境界的动态集成优化
        7.3.1 Whittle软件
        7.3.2 境界优化
    7.4 境界优化方法的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6)三维数字化建模理论及技术在个旧塘子凹锡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矿床三维空间构模理论研究现状
        2.1.1 基于面模型的构模
        2.1.2 基于体模型的构模
        2.1.3 混合构模
    2.2 矿床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动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杂地质体三维几何模型构建算法
    3.1 数字高程模型(DEM)优化算法
        3.1.1 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
        3.1.2 Delaunay三角网的算法
    3.2 线框建模算法
        3.2.1 三维空间问题向二维平面问题的转换
        3.2.2 线框间三角网的构网算法
        3.2.3 线框构模优化技术
    3.3 线框模型有效性检验
    3.4 基于三维网格模型的复杂地质体布尔运算算法
    3.5 地质体体积计算
    3.6 地质体六面体剖分算法
    3.7 地质体四面体剖分算法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源与开采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
    4.1 地质变量空间估值方法
        4.1.1 区域化变量
        4.1.2 地质统计学方法
        4.1.3 趋势面法
        4.1.4 距离幂次反比法
        4.1.5 变异(或协方差)函数计算方法
    4.2 岩性赋值方法
    4.3 块段模型
        4.3.1 规则块段模型
        4.3.2 变块模型
        4.3.3 线框块段嵌套模型
    4.4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资源储量估算与评价
        4.4.1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
        4.4.2 搜索椭球体及其参数
        4.4.3 地质可靠程度的确定
    4.5 多介质复杂地质模型及其力学模型转化方法
        4.5.1 线框模型
        4.5.2 表面模型
        4.5.3 实体模型
        4.5.4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与数值模拟软件的耦合方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数字化建模平台架构
    5.1 软件平台的开发模式
    5.2 平台分层管理机制
        5.2.1 数据层数据分类、流程与储存策略
        5.2.2 实现层的体系结构
    5.3 平台体系结构与插件管理机制
    5.4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塘子凹矿床三维数字化建模研究
    6.1 地质概况
        6.1.1 矿床地质
    6.2
        6.2.2 样品组合
        6.2.3 样品统计分析
        6.2.4 组合样品位变异函数计算及分析
    6.3 可视化地质实体建模
        6.3.1 数据处理
        6.3.2 地表模型
        6.3.3 断层线框模型
        6.3.4 矿体线框模型
        6.3.5 线框模型布尔运算
    6.4 矿床块段模型建模
        6.4.1 块段模型原型
        6.4.2 单元块属性赋值
        6.4.3 块段模型的优化
    6.5 储量统计与分级计算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矿床品位估值模型研究
    7.1 径向基函数及径向基神经网络
        7.1.1 径向基函数
        7.1.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7.2 品位估值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技术
        7.2.1 输入层变量及其个数的确定
        7.2.2 隐含层径向基函数个数、中心与宽度的自适应设定
    7.3 软件开发与工程验证
        7.3.1 软件开发
        7.3.2 工程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可视化平台的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研究
    8.1 矿山储量分类、生产矿量和储量升级
        8.1.1 矿山储量的分类
        8.1.2 生产(三级)矿量
        8.1.3 储量升级
    8.2 边界品位确定及储量动态计算的可视化实现
        8.2.1 边届品位确定
        8.2.2 塘子凹33#矿体储量动态计算的实现
    8.3 资源消耗量、保有储量
    8.4 采空区和矿柱三维建模
        8.4.1 采空区三维建模
        8.4.2 矿柱三维建模
    8.5 生产(三级)矿量管理
        8.5.1 生产(三级)矿量的划分
        8.5.2 生产(三级)矿量的计算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可视化平台的采矿方案优化
    9.1 塘子凹32-3#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9.1.1 矿石组成及结构构造
        9.1.2 矿体的赋存特征
        9.1.3 矿岩稳固条件
        9.1.4 矿体周围环境条件
        9.1.5 水文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9.1.6 结构面发育程度
    9.2 基于可视化平台的采矿方案优化与选择
        9.2.1 采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选择
        9.2.2 矿块和采场划分
        9.2.3 采切工程布置
        9.2.4 三维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基于可视化平台的生产计划编制
    10.1 生产计划编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0.1.1 基于可视化平台的生产计划编制技术概述
        10.1.2 数据准备
        10.1.3 数据检验
        10.1.4 参数指定
        10.1.5 计划执行
        10.1.6 结果输出
    10.2 高峰山I-1矿体中盘区采掘计划编制
        10.2.1 工程概况
        10.2.2 采准工程设计
        10.2.3 采场爆破设计
        10.2.4 技术经济指标
        10.2.5 计划参数指定
    10.3 采掘计划结果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及奖励目录
    1、所发表的论文
    2、所从事的科研项目
    3、所获奖励

(7)中加矿业公司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及质量控制系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生产动态管理研究与应用现状
    1.2 我国目前矿山质量控制系统的特点
    1.3 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
        1.3.1 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的目的及任务
        1.3.2 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2 矿石品位检测与配矿
    2.1 矿石品位检测
        2.1.1 矿石品位的定义
        2.1.2 矿石品位检测方法
        2.1.3 矿石品位动态检测的意义
    2.2 配矿
        2.2.1 科学配矿的前提条件
        2.2.2 配矿作业地及配矿方式的选择
        2.2.3 配矿工作的意义
    2.3 配矿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
        2.3.1 利用0-1规划法进行原矿配矿
        2.3.2 利用线性规划编制短期生产质量计划
3 矿石品位自动检测系统试验和研究
    3.1 中加矿业公司现状
        3.1.1 矿山开采条件和矿岩特征
        3.1.2 选矿能力和工艺特征
        3.1.3 产品计量和质量检测方式
        3.1.4 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机构设置
    3.2 存在问题及建设目标
        3.2.1 目前质量控制方式存在问题
        3.2.2 质量控制系统建设目标
    3.3 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原理
        3.3.1 品位动态检测原理的数学模型
        3.3.2 矿石品位检测误差分析
        3.3.3 体积测算的工作原理
        3.3.4 体积实测法品位检测系统组成原理
    3.4 系统工作过程描述
        3.4.1 机构运动控制描述
        3.4.2 数据的采集方式
        3.4.3 体积测量的关键性条件
        3.4.4 系统的工作时间分配
    3.5 工作流程
    3.6 矿石品位与体密度线性相关性试验标定
4 质量控制系统运行、评价和管理
    4.1 矿石自动检测软件编制
        4.1.1 计量检测系统功能特点
        4.1.2 矿石自动检测系统软件结构的选择
        4.1.3 数据库结构设计
        4.1.4 系统安全控制
        4.1.5 软件模块设计
        4.1.6 系统工作原理
    4.2 质量控制系统软件编制
    4.3 以局域网为平台,实现网络管理
    4.4 制订的管理制度
    4.5 质量控制系统评价
        4.5.1 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4.5.2 系统运行效益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免疫原理的矿石品位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传统矿石品位估值方法
        1.2.2 智能方法的应用
        1.2.3 基于灰色理论的估值方法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基于免疫RBF神经网络的矿石品位推断
    2.1 引言
    2.2 神经网络理论与免疫RBF网络
    2.3 品位推测信息的获取
    2.4 基于免疫原理的RBF隐层设计
        2.4.1 克隆选择过程
        2.4.2 免疫抑制过程
        2.4.3 宽度计算及其权值阂值调整
    2.5 矿石品位估算
        2.5.1 学习样本的获取
        2.5.2 矿块品位推算
    2.6 结论
3 基于免疫灰色理论的矿石品位估算
    3.1 引言
    3.2 灰色理论与免疫进化
    3.3 灰色模型及其精度检验
        3.3.1 灰色GM(1,N)模型
        3.3.2 模型的精度检验
    3.4 基于免疫灰色模型的品位估算
        3.4.1 品位预测模型
        3.4.2 基于免疫原理的参数优化
        3.4.3 模型的精度检验与品位估算
    3.5 结论
4 基于免疫支持向量机的品位计算
    4.1 引言
    4.2 支持向量机原理及其参数性能分析
        4.2.1 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原理
        4.2.2 支持向量机的参数性能分析
    4.3 基于免疫的模型参数计算
    4.4 基于免疫支持向量机的品位估算
    4.5 结论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硕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逐孔起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爆破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1.2 逐孔起爆技术爆破器材
    1.3 论文背景、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逐孔起爆的基本理论
    2.1 逐孔起爆的技术定义
    2.2 逐孔起爆技术的作用原理
        2.2.1 微差爆破原理
        2.2.2 逐孔起爆技术的作用原理
    2.3 逐孔起爆技术起爆工艺
    2.4 孔起爆网络的设计原则及方逐法
        2.4.1 起爆走时线原则
        2.4.2 点燃阵面原则
        2.4.3 三角形布孔的原则
        2.4.4 夹角大于90°原则
        2.4.5 增减排原则
        2.4.6 最后排时间延长原则
        2.4.7 虚拟孔原则
3 逐孔起爆参数优化
    3.1 逐孔起爆参数优化流程
    3.2 逐孔起爆效果定量评价体系
    3.3 与穿爆综合成本的构成
    3.4 爆破参数优化与工业试验
    3.5 微差爆破间隔时间的确定
        3.5.1 确定微差爆破间隔时间的经验公式
        3.5.2 逐孔起爆延期时间对爆破效果的影响
        3.5.3 逐孔起爆延期时间的确定
4 逐孔爆破效果的综合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4.3 大块率隶属函数
    4.4 炸药单耗隶属函数
    4.5 控制爆破的综合评价
    4.6 经济效益分析
        4.6.1 穿爆成本对比分析
        4.6.2 综合成本估算
    4.7 两套工业指标下开采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7.1 静态法
        4.7.2 动态法
    4.8 经济效益计算
5 逐孔起爆工程应用实例
    5.1 鞍钢胡家庙爆破参数优化项目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研究内容
        5.1.3 项目应用软件系统简介
        5.1.4 项目振动测试
        5.1.5 爆破效果评价
        5.1.6 项目实施效果改善分析
    5.2 祁连山永登水泥逐孔爆破优化设计
        5.2.1 工程概况
        5.2.2 项目进度
        5.2.3 爆破参数选择
        5.2.4 安全性测算
        5.2.5 爆破施工图
        5.2.6 爆破效果
6 结束语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6.2 主要研究结论
    6.3 论文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D]. 黄世秀.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2)
  • [2]基于实物期权的钼资源价值理论研究[D]. 李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3]基于系统角度的莱新铁矿产能研究[D]. 徐加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4]地下铝土矿配矿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D]. 邬书良. 中南大学, 2012(05)
  • [5]露天矿开采境界动态优化研究及应用[D]. 杨彪. 中南大学, 2011(12)
  • [6]三维数字化建模理论及技术在个旧塘子凹锡矿的应用研究[D]. 叶加冕. 昆明理工大学, 2011(11)
  • [7]中加矿业公司矿石品位动态检测及质量控制系统试验研究[D]. 陈国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10)
  • [8]基于免疫原理的矿石品位估算[D]. 李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10)
  • [9]逐孔起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程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 [10]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A]. 王彧. 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灰色系统在金堆城露天矿原矿品位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