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贮藏生理学研究进展

葡萄贮藏生理学研究进展

一、葡萄贮藏生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袁兴铃[1](2021)在《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实验以相变潜热、onset温度(起始融化温度)、过冷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SC)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蓄冷剂的最佳配方,并与冰及市售蓄冷剂进行冷量和控温效果的对比。得到自制蓄冷剂后将其运用于蓝莓、枸杞和葡萄三种浆果的配送物流中,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进行模拟物流,以泡沫箱和精准温控箱为载体进行模拟配送贮藏,在模拟配送物流期间测定浆果的感官指标、营养指标、生理指标、酶活性的变化及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筛选得到最佳配送物流方式,得到结果如下:1.蓄冷剂的配方为:5.0%甘露醇、1.0%NaCl、2.0%硼砂、2.5%高吸水性树脂。相较于冰及市售蓄冷剂,自制蓄冷剂冷量最高可达11.44 kJ,且自制蓄冷剂的冷量-时间曲线与冰最为接近,而市售蓄冷剂的冷量显着低于冰及自制蓄冷剂;空箱和实载控温时,自制蓄冷剂所在箱体内最低温度可达-1.42℃,且温度监测期间箱内温度始终低于冰和市售蓄冷剂所在空箱。2.在蓝莓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添加了蓄冷剂的处理组由于有冷源的存在因而温度更低,从而使蓝莓的感官状态更佳,营养成分消耗速度更慢。在30 d贮后模拟常温物流3 d时,mMAP(micro-environment modified atomosphere packaging,微环境气调箱)+蓄冷剂组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分别较mMAP组高1.19%、0.04%、6.11 mg·100g-1、6.63mg·100g-1,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此外,模拟配送中所使用的精准温控箱可使蓝莓模拟配送贮藏环境温度波动更小,同样具有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作用,并有利于酯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且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可有效延长蓝莓配送贮藏期至45 d。模拟配送贮藏6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蓝莓的好果率为79.54%,软果率仅为17.87%,风味指数和果霜覆盖指数均在70%以上,ΔE低于2,L值达27.03,硬度为3.35 kgf,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0.08%、0.62%、41.49 mg·100g-1、62.51 mg·100g-1。3.在枸杞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蓄冷剂与精准温控箱发挥的效果与在蓝莓中的应用效果类似。物流期间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色泽变化更小,营养物质消耗速度更慢,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PPO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POD酶活性较高,其中两组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物流期间变化不大,营养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在0+2 d时,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VC含量较mMAP组高9.37 mg·100g-1,在0+1 d和20+1 d时,两组枸杞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最大,分别为5.77、7.60 mg·g-1。此外,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应用于枸杞模拟配送中可有效延长枸杞配送贮藏期至30 d,并有利于醛类、萜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贮藏4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枸杞的腐烂率、霉变率、软果率分别为4.11%、4.50%、5.08%,好果率达85.73%,远高于CK组的55.15%,ΔE低于3,L值达34.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14.48%、0.31%、12.58 mg·100g-1、6.10 mg·g-1。4.在葡萄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蓄冷剂与精准温控箱发挥的效果与在蓝莓和枸杞中的应用效果类似。物流期间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色泽变化更小,硬度更高,营养物质消耗速度更慢,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PPO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POD酶活性较高,在30+3 d时,mMAP+蓄冷剂组葡萄的腐烂率、脱粒率和果梗褐变率分别较mMAP组低10.47%、2.98%、10.00%,而在0+3d和30+3 d时,两组葡萄的好果率分别相差5.94%、12.61%。此外,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应用于葡萄模拟配送中可有效延长葡萄配送贮藏期至45 d,并有利于醛类、萜类、酯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贮藏6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葡萄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率分别为10.05%、4.50%、28.33%,好果率达86.63%,高于CK组的70.23%,果皮和果肉硬度分别为4.97、0.89 kgf,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梗叶绿素含量、果肉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4.18%、0.53%、2.74 mg·100g-1、2.68 mg·g-1、1.21 mg·g-1。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后得到不同配送物流条件下三种浆果的品质排序为:mMAP+蓄冷剂组>mMAP组,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精准温控箱组>CK+蓄冷剂组>CK组。

吴忠红[2](2021)在《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文中研究说明葡萄果梗褐变是造成鲜食葡萄果穗品质下降的第二大重要问题,也是鲜食葡萄贮藏新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改善葡萄采后果梗褐变问题,本文以新疆主栽品种“Thompson Seedless”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通过NO熏蒸技术筛选适宜浓度后,采用RNA-seq技术探索了果梗褐变相关的主要代谢途径、通路及其基因,根据NO响应差异和基因功能验证并确定候选基因,以苯丙烷代谢途径为重点,探讨葡萄果梗褐变发生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旨在为NO在葡萄采后贮藏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并优化了NO熏蒸浓度。NO气体熏蒸处理具有延缓葡萄果梗褐变、维持葡萄果粒品质的生理作用,但NO浓度低于300μL·L-1发挥作用有限,400μL·L-1~600μL·L-1时抑制果梗褐变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900μL·L-1时反而有伤害作用。分析贮藏效果发现,NO可有效降低葡萄失重率、落粒率、腐烂率,减缓葡萄果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的下降,其中500μL·L-1NO熏蒸浓度显着减缓了葡萄果梗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尤其延缓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降解速度,降低了果梗黄化速度,但对黄酮类含量影响不显着;该浓度的NO处理不仅减少了果梗表面裂纹数量和开裂强度,而且有益于内部细胞排列紧密、骨架完整的形态的保持,从而减轻了局部组织的凹陷程度;减缓了木质部中的无机物的消耗,从而延缓了细胞结构的破坏。组织染色分析发现,NO维持了果梗表皮细胞的体积,减缓了细胞壁增厚和木栓化,抑制了表皮棕色物质的积累。(2)RNA-seq测序表明,贮藏期间的葡萄果梗mRNA的转录变化明显,且NO处理对其影响作用显着。不同贮藏阶段的葡萄果梗共表达基因有12869个,在采收10 d时,上调基因数占总差异基因的72.35%,下调基因数占总差异基因的27.65%。与采收时相比,贮藏10 d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合计有759个,而共有差异基因62个,靠前的32个基因qPCR表达验证显示,有20个基因表达特性突出,其中PAL1,PAL3-5,PPO1-3,POD1,POD4-7和转录因子WRKY53,ERF003,MYB39表达量明显高于PAL2,POD2-3和转录因子b HLH96,ERF095。而NO处理均对上述基因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尤其在冷藏5 d~25 d和货架前两天的作用较为明显。(3)GO、KEGG和蛋白富集表明,苯丙烷代谢途径与葡萄果梗褐变进程关系紧密,主要涉及PAL、PPO和POD家族基因。RNA-seq数据表明,有365个DEGs参与了50个代谢途径,主要分布在代谢过程,占总DEGs的81.10%(296个),而且被DEGs富集的主要途径有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占比为11.82%(35个);其次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占比为9.80%(29个);紧随其后的还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黄酮类合成途径;富集到前2条的DEGs占代谢类总条目的21.62%(42条),成为主要富集方向。另外,排名前三的通路依次为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KO00940)、苯丙氨酸代谢途径(KO00360)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KO00941)。结合基因功能选则与果梗褐变相关的苯丙烷代谢途径为转录分析重点,候选基因有9个,即VvPPO1-3,VvPAL1-3和VvPOD1-3。(4)相关性分析表明,果梗褐变指数和PPO活性变化与理化品质、候选基因变化特点紧密相关,且不同基因表达特性差异显着。其中褐变指数与酚类含量、POD、VvPAL1和VvPOD3存在显着相关,与失水率、PPO、VvPPO1和VvPOD1存在极显着相关。同时,PPO与VvPOD1呈显着相关,与VvPPO1呈极显着相关。比较发现,普通采后果梗中VvPPO1表达显着高于VvPPO2(7.05倍)和VvPPO3(5.56倍)。VvPAL2显着高于VvPAL1(5.12倍)和VvPAL3(2.13倍)。VvPOD3显着高于VvPOD1(4.35倍)和VvPOD2(21.81倍)。因此,葡萄果梗中VvPPO1、VvPAL2和VvPOD3可能是其家族基因中表达量较高的基因。(5)转录调控研究表明,NO熏蒸处理诱导苯丙烷代谢的调控作用显着。主要体现在500μL·L-1NO延缓了葡萄果梗中水分损失、减少了酚类物质积累、抑制了PPO和PAL活性、诱导了POD活性增加;下调了基因VvPPO1、VvPAL2和VvPAL3的表达,上调了VvPOD3的表达;VvPPO1-3表达谱表明,VvPPO1是一个重要基因,NO处理对VvPPO1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1),但对VvPPO2和VvPPO3作用不显着。结果表明,VvPPO1在果梗褐变产生和控制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是VvPPO家族中与果梗褐变有关的关键基因。(6)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观察表明,VvPPO1具有酪氨酸结构域,在叶绿体上行驶功能。VvPPO1全长为2010bp,包含2007 bp ORF,编码66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式为C3346H5215N909O987S23,原子总数为10480,分子量为74.71KDa,理论p I为6.64,具有跨膜特性,没有信号肽,半衰期为30 h,定位于叶绿体中;与Vitis vinifera“Shine Muscat”(BAO79387.1)亲缘关系较近,相似度大于99%;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N164611。

马晓芳[3](2020)在《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自发气调薄膜包装对巨峰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以完全生物可降解聚己内酯(PCL)为基质,通过添加不同比例(10%、20%和35%,w/w)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对其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 PCL/PBAT(10%)、PCL/PBAT(20%)和 PCL/PBAT(35%)的共混薄膜,通过测试不同比例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气体透过性能、CO2/O2的选择透过比以及水蒸气透过性能,筛选出综合包装性能较好的PCL/PBAT(35%)共混薄膜用于巨峰葡萄的采后贮藏保鲜。并以市场上包装葡萄常用的打孔聚丙烯(OPP)薄膜包装以及无包装组(CK)作为对照组,并将巨峰葡萄贮存于温度为4℃左右的冷藏环境中,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随着PBAT的增加,PCL/PBAT共混薄膜横纵向的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其断裂伸长率却呈现增大趋势,说明PBAT的加入可以改善PCL薄膜的柔韧性。气体和水蒸气测试结果表明,PBAT的加入可降低PCL/PBAT共混薄膜的O2和CO2透过率以及水蒸气透过率,并且具有较高的CO2/O2选择透过比(9.7),说明PBAT的加入可改善PCL薄膜的阻隔性能。(2)与PCL组和市售的打孔单向拉伸聚丙烯(OPP)组相比,PCL/PBAT(35%)包装组可在巨峰葡萄包装内部形成一个相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的气氛环境,使袋内CO2浓度保持在8%~10%,O2浓度保持在2%~3%。同时,PCL/PBAT(35%)包装组可明显降低葡萄采后的脱粒率、失重率和腐烂率,维持较高的感官评分,在营养物质的保持方面,PCL/PBAT(35%)包装组也可维持葡萄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可使巨峰葡萄的保鲜期延长至18天。说明通过改性制备的共混薄膜在巨峰葡萄采后的低温气调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从而为新型自发气调保鲜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朱珠芸茜[4](2020)在《新疆‘玫瑰香’葡萄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分析》文中指出葡萄采收以后在贮藏过程中,葡萄鲜果内部仍在进行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会进—步影响葡萄的成熟和衰老,造成葡萄果实品质及相关理化指标发生变化。本研究以新疆产区种植的‘玫瑰香’葡萄为研究对象,将葡萄分别置于室温(15℃)和冷库(4℃)两种温度中贮藏,探究不同贮藏时间下果实内在品质、相关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结论如下:1.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玫瑰香’葡萄果实的硬度和Vc含量逐渐降低,糖度先增加后降低,酸度逐渐增加。经冷库贮藏的‘玫瑰香’葡萄的品质总体优于在室温贮藏时。2.‘玫瑰香’葡萄中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会在贮藏的初始阶段增加,紧接着伴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加。室温贮藏下的葡萄,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是高于冷库贮藏的。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是逐渐降低的。3.当‘玫瑰香’葡萄分别在室温和冷库贮藏时,‘玫瑰香’葡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成分贮藏时间在第12 d时最为丰富,当贮藏时间到达第16 d时,葡萄中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玫瑰香’葡萄的重要贡献香气物质都增加了醇类成分,减少了醛类成分,并且酮和萜烯类化合物对葡萄香气的贡献前后差别不显着。此外,室温贮藏下的重要贡献香气物质的变化较冷藏更为明显。在贮藏的各个时间阶段,室温贮藏条件下的‘玫瑰香’葡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质量浓度均高于冷库贮藏。4.青香、果香、柑橘香、花香、草本香依次为‘玫瑰香’葡萄的典型特征香气。室温贮藏前期、冷库贮藏全部时期与葡萄新鲜采摘时的香气轮廓较为相似,都更加突出青香气息,柑橘香、花香和草本香次之;室温贮藏中期,青香略有减弱,与柑橘香、花香、草本香达成平衡,同时,果香、甜香和醇香的气味显着上升;室温贮藏后期香气轮廓最为特殊,醇香气味显着增强,其次为果香、柑橘香、花香、草本香四种香气。

陈皖豫[5](2020)在《气调包装技术及1-MCP处理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口感清脆,营养成分颇为丰富,广受消费者喜食。采后娃娃菜呼吸代谢旺盛,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失水皱缩、脱邦及腐烂现象,给贮藏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改善娃娃菜的贮运保鲜方式,延缓其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以便促进娃娃菜的产业发展,实现其种植经济效益最大化。气调保鲜和1-MCP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采后保鲜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改善果蔬等农产品的贮藏品质和延长商品货架期方面。因此本文采用气调包装技术及1-MCP对娃娃菜进行采后处理,从贮藏期间品质、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变化分析了这两种技术对娃娃菜的保鲜效果,以期为娃娃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常温(23±2)℃和80%~90%相对湿度条件下,采用了 4种不同厚度的聚乙烯薄膜(10,20,30,40 μm)对娃娃菜进行包装处理,以市场销售的聚氯乙烯包装为对照,通过表型观察、感官评价、品质指标和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最佳包装材料。之后以最适薄膜材料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该材料在货架温度(15±2)℃下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贮藏下30 μm厚的聚乙烯薄膜包装材料对娃娃菜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藏至28 d时,其可溶性糖、蛋白、MDA的含量分别为13.49 mg/g,3.79 mg/g,1.51 μmol/g,CAT、POD 活性高达 51.87、775.2 U/g。货架温度贮藏期间,该材料对娃娃菜同样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主要体现在有效抑制了娃娃菜表面菌落总数的生长,并维持其组织较高的抗坏血酸、总酚、可溶性糖、总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和MYR活性,从而延迟了腐烂现象的发生。贮藏第40 d时,薄膜包装组的娃娃菜仍具有商品价值,与对照组相比,货架期延长了 20 d,其抗坏血酸、总酚、可溶性糖、总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和MYR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79.6、117.4、237.3、222.2、167.5、113.8%。此外主成分法综合评价的结果亦显示,30 μm厚的薄膜包装减缓娃娃菜品质劣变的效果理想,适宜用作采后娃娃菜的包装贮运材料。(2)(20±1)℃、80%~90%相对湿度条件下,以贮藏表型差异为评定标准对适宜娃娃菜硅窗气调包装的硅窗面积进行了筛选,发现嵌入0.25 cm-2大小的硅橡胶膜能有效抑制娃娃菜的根部褐变。之后以市场流通的聚氯乙烯包装为对照探究了 0.25 cm-2大小硅窗面积气调包装对娃娃菜保鲜性能的影响,并与30 μm的PE薄膜包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硅窗气调和薄膜包装均有明显的保鲜效果,贮藏至20 d时仍保持了娃娃菜良好的外观品质,延缓总酚、抗坏血酸、异硫氰酸酯和花色苷含量的下降,但两组包装处理对CO2含量的积累抑制作用不明显,娃娃菜呼吸速率仅在贮藏第20 d与对照组出现显着性差异。然而使用硅窗气调能有效抑制娃娃菜根部褐变,使包装盒内O2浓度保持在15%的较高水平,同时维持了娃娃菜组织更高的抗氧化能力,贮藏第15 d时,其根部L*值和b*值分别为薄膜包装组、对照组的103、105%和122、120%。DPPH、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薄膜包装组的109、115、128%,因而采用硅窗气调包装比薄膜包装能维持娃娃菜更高的营养品质。(3)在(20±1)℃、60%~70%相对湿度条件下,以等体积蒸馏水熏蒸为对照(CK),研究了 1 μL/L 1-MCP熏蒸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娃娃菜贮藏期间外观品质的下降,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抗氧化能力,因而维持了良好的贮藏品质,贮藏24 d后仍具有商业价值。与对照组相比,1-MCP有效抑制了娃娃菜呼吸强度的上升,O2·-的生成以及MDA、H2O2含量的累积;延缓了可溶性糖、蛋白及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下降;并保持较高的总酚、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萝卜硫素含量。在贮藏第24 d时,1-MCP组娃娃菜呼吸速率、MDA、H2O2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3.50,81.87、88.7%;可溶性糖、蛋白及总硫苷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60.2、114.3、134.3%;总酚、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萝卜硫素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4.2、123.2、161.4、134.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娃娃菜贮藏过程中,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与四大抗氧化酶(POD、CAT、SOD、APX)达到极显着正相关水平(P<0.01),而抗氧化物质含量与DPPH、羟自由基和还原能力呈显着正相关。综上所述,1-MCP处理可维持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与组织内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其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强弱与活性氧代谢水平受到抗氧化酶和非酶类抗氧化物质的共同影响。

孟玉昆[6](2020)在《淀粉基可降解膜在新疆特色果品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前,电商物流是新疆果品外销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电商物流过程中,贮运环境的一些制约性因素,导致水果的品质变差,商品性和食用性下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新疆特色果品的外运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物流包装保鲜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特色果品快速外销技术瓶颈,如何提高新疆果品电商物流包装技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淀粉基可降解膜可以完全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新型的包装保鲜膜。并且,在可降解的基础上,添加抑菌剂等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和改变膜的抑菌性,但关于淀粉基可降解膜在新疆特色果品的电商物流包装保鲜方面的研究应用还鲜有报道。本研究拟选取一种淀粉基可调控生物全降解膜(以下称为Biosuee膜),置于温度(20±1)℃,湿度50%60%的环境下贮藏,对新疆特色果品无核白葡萄、冬枣、赛买提杏等三种水果进行包装保鲜处理,评估不同包装膜对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一种既可以达到安全健康的消费标准,又符合现代绿色环保发展需求的包装保鲜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厚度的BioSuee膜对无核白葡萄贮运品质的影响:采用40μm(B4)、50μm(B5)和60μm(B6)不同厚度的BioSuee膜包装无核白葡萄果实,分析贮藏期间葡萄果实贮藏品质和抗氧化体系的变化。贮藏结束时,与CK贮藏组相比,B5膜贮藏组葡萄果实的色度a*值、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减少了46.51%(p<0.05)、21.01%(p<0.05)、25.63%(p<0.05);好果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含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含量、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增加了50.71%(p<0.05)、20.16%(p<0.05)、24.54%(p<0.05)、48.25%(p<0.05)、40.00%(p<0.05);呼吸强度降低了0.4倍,葡萄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较高,分别达到0.81±0.06 U、8.28±0.78 U、0.35±0.01 U,降低了O2·ˉ的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表明B5膜能显着延缓葡萄果实的衰老进程,可将葡萄果实的货架期延长3 d左右。(2)探讨了不同配方的BioSuee膜对“赛买提”杏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配方的BioSuee膜包装赛买提杏,对贮藏期间鲜杏果实的贮藏品质和抗氧化体系指标进行分析,贮藏结束时,与市售PE膜贮藏组相比,BioS-3膜贮藏组鲜杏果实的色度a*值、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减少了65.46%(p<0.05)、79.62%(p<0.05)、27.76%(p<0.05)、20.48%(p<0.05);硬度、SSC含量、TA含量、Vc含量增加了42.45%(p<0.05)、25.00%(p<0.05)、15.49%(p<0.05)、66.21%(p<0.05);鲜杏果实的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推迟了2 d出现,呼吸强度降低了0.07倍,乙烯释放量减少了38.70%(p<0.05)。鲜杏果实中SOD、CAT、POD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较高,分别达到0.56±0.04 U、8.31±0.52 U、1.43±0.05 U,降低了O2·ˉ的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BioS-3膜在赛买提杏贮藏保鲜的应用中效果比较显着,可将鲜杏果实的保鲜期延长34 d。(3)分析了不同配方的BioSuee膜对新疆冬枣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配方的BioSuee膜包装冬枣,对贮藏期间冬枣果实的贮藏品质和抗氧化体系指标进行分析,贮藏结束时,与市售PE膜贮藏组相比,BioS-3膜贮藏组冬枣果实的转红指数、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减少了26.93%(p<0.05)、81.95%(p<0.05)、25.84%(p<0.05)、8.05%(p<0.05),硬度、SSC含量、TA含量、Vc含量增加了20.40%(p<0.05)、21.12%(p<0.05)、53.19%(p<0.05)、23.97%(p<0.05),冬枣果实的呼吸和乙烯释放最高峰推迟了4 d出现,呼吸强度降低了0.42倍,乙烯释放量减少了60.52%(p<0.05)。冬枣果实中SOD、CAT、POD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较高,分别达到0.71±0.05U、10.52±0.60 U、1.64±0.05 U,降低了O2·ˉ的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BioS-3膜在冬枣贮藏保鲜的应用中效果比较显着,可将其货架期增加3 d左右。

朱芹[7](2020)在《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冷藏水蜜桃冷害发生的影响》文中提出水蜜桃对低温敏感,低温会导致冷害(CI)发生,引起水蜜桃贮藏期变短。为了缓解桃果CI以延长贮藏期,本文以新鲜采后水蜜桃为材料,采用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来进行水蜜桃保鲜处理,通过贮藏品质、活性氧代谢、能量代谢、代谢组学和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两种保鲜方式对水蜜桃CI发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褪黑素最适浓度筛选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均能维持水蜜桃良好品质,但保鲜效果不同。通过感官评价发现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桃果的贮藏品质最好。通过生理指标测定发现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桃果显着抑制水蜜桃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减缓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蛋白质以及亮度(L*)的下降,因此选用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桃果并深入研究。(2)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水蜜桃转录水平和冷害代谢物的影响对照组与褪黑素处理的桃果共有508个差异表达基因,244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264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有322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GO数据库。对照组和褪黑素处理组样品的193种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在COG数据库中被注释到26种功能,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以下的功能,依次为仅一般功能预测、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转录、信号转导机制、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伴侣蛋白、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等六个过程。对照组和褪黑素处理组水蜜桃在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有103个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相关,3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遗传信息处理相关,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环境信息处理相关,7个与生物体系统相关,5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过程代谢相关。通过GC-MS,共鉴定出28类物质。其中包括4种氨基酸、7种有机酸、6种糖类以及11种多胺等物质。(3)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桃果冷害发生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能够抑制水蜜桃果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热处理也可减轻水蜜桃CI症状,但处理效果不及褪黑素处理组。外源褪黑素结合热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水蜜桃冷藏期间CI指数、腐烂率、失重率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提高了贮藏期间水蜜桃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力,增强了水蜜桃在贮藏期间的抗氧化能力,以维持水蜜桃良好的贮藏品质。(4)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桃果冷害发生进程中能量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组、褪黑素单独处理和结合处理均抑制了采后冷藏水蜜桃的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含量的下降,使能荷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结合处理效果最佳。热处理和褪黑素处理均能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力的下降,维持了线粒体正常的功能,而将两种处理方式结合的效果最佳。褪黑素和热处理结合能有效抑制采后冷藏水蜜桃H+-ATP酶、Ca2+-ATP酶、磷酸果糖激酶(PFK)、NADK酶和交替氧化酶(AOX)活力的下降,维持低水平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NADH)的含量。

程龙[8](2020)在《聚乙烯抑菌防霉包装材料制备及对葡萄保鲜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作为一种浆果,滋味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葡萄在我国的种植非常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可以看到葡萄种植的身影。葡萄在我国多用于鲜食,每年鲜食葡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中国葡萄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品质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我国葡萄主要来源自产,截止2018年,我国葡萄产量达1366.7万吨,进口量23.17万吨,出口量27.72万吨。葡萄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葡萄非常不易于贮藏,在葡萄的贮运、销售等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病原菌的感染、腐烂、褐变和失水而导致营养品质的损失,这严重地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葡萄的品质和营养要求更高。因此,如何实现常温条件下对葡萄的保鲜,成为目前葡萄行业发展的关键。葡萄在采摘之后,必然要经过运输、贮藏、销售等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中对葡萄营养品质产生的损失,极大的影响了葡萄市场的发展。将抑菌剂和基材树脂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造粒流延制得具有抑菌效果的包装薄膜,这种包装可以很好地解决常温条件下对果蔬的保鲜,安全且实用。这种具有一定抑菌效果的包装薄膜也成为了目前果蔬包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便是利用具有抑菌效果的纳米氧化锌、改性T树脂和改性b树脂与低密度聚乙烯基材熔融共混制得母粒,然后利用流延设备制得改性薄膜,通过对改性薄膜性能进行测试,筛选出适合进行葡萄保鲜实验的薄膜,研究常温条件下改性薄膜对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如下:(1)以低密度聚乙烯为基材,将改性T树脂和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其中,利用双螺杆造粒机以及流延机通过熔融共混制得改性聚乙烯薄膜,并研究改性T树脂和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含量对聚乙烯薄膜的抑菌效果、水蒸气透过量、氧气透过量、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及紫外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1.5%的改性纳米氧化锌时,薄膜的抑菌性能随改性T树脂含量的不断增大而更加显着,紫外线透过率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上升。当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1.5%、改性T树脂的质量分数为1%时,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最小,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综合比较,当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分数为1.5%、T树脂的质量分数为1%时,薄膜的性能最好。但是通过观察薄膜表面,能够看出有一些微小的孔隙。(2)利用纳米氧化锌和b树脂对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流延制得改性薄膜。然后对薄膜的力学、光学、阻隔性能以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的加入,显着地改善了薄膜的抑菌效果、力学性能和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薄膜的光学性能、阻隔性能则随之降低。随着b树脂的含量不断增加,薄膜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不断降低;阻隔性能和对紫外线阻隔效果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氧化锌和b树脂的添加量分别为1.5%和3%时,改性薄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此时的改性薄膜的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分别降低了5.3%和27.5%,紫外线透过率降低了29.8%,抑菌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观察纳米氧化锌-b树脂改性复合薄膜的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孔隙,比较适合制作成包装袋对葡萄进行保鲜。(3)以纳米氧化锌和b树脂为抑菌剂,加入到低密度聚乙烯基材树脂中,通过挤出流延工艺制得3种具有抑菌效果的改性薄膜。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制得的3种改性薄膜和纯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对葡萄进行包装处理,并对葡萄的失重率、好果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改性薄膜对葡萄的包装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利用1.5%纳米氧化锌和2%b树脂制得的纳米氧化锌-b树脂改性复合薄膜包装的葡萄,在储藏15天后,其好果率为74%,可溶性固形物下降了0.67%,可滴定酸含量减少了0.188%,VC含量降低了12.6%。对比其他三种包装薄膜效果,纳米氧化锌-b树脂改性复合薄膜的保鲜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地延长葡萄在常温条件下的保鲜期。

杨小月[9](2020)在《1-甲基环丙烯处理技术在鲜食葡萄保鲜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葡萄属于浆果类水果,营养丰富,葡萄皮薄汁多,常因机械振动、微生物侵染、果梗褐变等原因发生脱粒和腐烂现象,每年我国葡萄的采后损失率高达20%。同时,我国葡萄产业存在滥用化肥和农残超标的问题,社会对于绿色果蔬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以夏黑,寒香蜜和阳光玫瑰为试材,采用有机栽培和普通栽培两种栽培模式、采用采前喷施1-甲基环丙烯(1-MCP)和采后熏蒸1-MCP两种保鲜方式。对比不同栽培模式、不同采前、采后1-MCP处理浓度对葡萄贮藏与货架品质的影响,探究最佳的葡萄保鲜方式和浓度。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显示:有机栽培能够显着提高葡萄的贮藏与货架品质。相比普通栽培,有机栽培显着降低葡萄的果梗褐变率、腐烂率和落粒率(p<0.05),同时维持较高可滴定酸和Vc含量、延缓果皮颜色变化、促进关键挥发性物质的挥发。不同采后1-MCP处理对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5μL/L1-MCP采后处理显着抑制葡萄的果梗褐变、腐烂、落粒和失重现象(p<0.05),抑制果肉发生软化。1μL/L 1-MCP采后处理显着抑制果梗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p<0.05)、延缓果皮色泽的变化。采后1-MCP处理抑制葡萄关键挥发性物质的挥发,而3μL/L组具有更多典型葡萄的芳香。综合比较,最适的采后处理浓度分别是:夏黑3μL/L、寒香蜜3μL/L和阳光玫瑰5μL/L。不同采前1-MCP处理(0.50、1.00、1.50μL/L)对葡萄贮藏和货架品质的影响显示:相对于对照组,1-MCP采前处理能够显着抑制葡萄的果梗褐变、腐烂、落粒现象(p<0.05)。采前1-MCP处理抑制葡萄关键挥发性物质的挥发,而1μL/L组香气成分保留效果最佳。三种品种最适合的采前处理浓度分别是:夏黑1μL/L、寒香蜜1μL/L和阳光玫瑰1μL/L。1-MCP采前与采后处理对葡萄货架品质的对比结果显示:最适处理为夏黑采后3μL/L、寒香蜜采后3μL/L、阳光玫瑰采后5μL/L。相对于采前处理组,采后1-MCP熏蒸处理可以更好得维持果肉硬度,抑制果梗呼吸强度和果梗乙烯生成量,同时采后1-MCP熏蒸处理的葡萄糖分高酸度低,整体口感更好。本文探索不同品种葡萄最适的1-MCP处理方式和处理浓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康慧芳[10](2020)在《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交链孢霉腐病抑制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以葡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供试菌株,分别采用L-半胱氨酸与二氧化氯气体两种试剂对离体链格孢菌进行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链格孢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形态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测量菌落直径,初步探索两种保鲜剂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后选取适宜浓度试剂分别对接种了链格孢菌的葡萄果进行处理,通过观察果实病害、贮藏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究两种试剂对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效果;最后,基于前期试验选取适宜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和L-半胱氨酸溶液对葡萄进行处理,并用0.02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于温度25℃,湿度60%65%的环境下贮存,通过测定果实贮藏期间质地品质、色泽、营养组分及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研究两种保鲜剂对葡萄的保鲜效果,并总结能够有效抑制葡萄交链孢霉腐病且能长时间维持果实品质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如下:1、以葡萄链格孢菌为研究对象,分别用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和3000 mg/L几种不同质量浓度的L-半胱氨酸处理离体菌,发现L-半胱氨酸对链格孢菌的芽管伸长、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800 mg/L L-半胱氨酸抑制效果最好,培养第6 d,菌落生长抑制率达到95.96%。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发现处理组菌丝密集程度很小,菌丝空洞化、发黑变粗、萎缩,而对照组菌丝细长光滑。后选用1600、2000、2400和2800 mg/L L-半胱氨酸溶液分别对接种了链格孢菌的葡萄进行处理,发现2800 mg/L L-半胱氨酸处理组的果梗腐烂率、落果率及失重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果实中MDA的含量也得到了有效抑制,贮藏到15 d,MDA含量仅为41.39 nmol/g。2800 mg/L L-半胱氨酸还能有效保持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性系统,增强果实抵抗病害的能力。综合表明,2800 mg/L L-半胱氨酸处理组能有效抑制葡萄交链孢霉腐病的发生及扩展,延缓果实衰老以及腐烂,保持果实优良品质。2、用浓度为1.5、3.0、4.5、6.0、7.5和9.0μg/L二氧化氯气体分别对离体链格孢菌处理10、20和30min,发现二氧化氯气体能够有效降低链格孢菌的菌落生长、芽管伸长及孢子萌发率,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抑制效果越好,其中9.0μg/L的二氧化氯气体处理30min时抑制效果最好,菌落生长抑制率达到100%。后选用3.0、6.0和9.0μg/L二氧化氯气体对接种了链格孢菌的葡萄处理30 min,发现9.0μg/L二氧化氯气体处理组贮藏期间能有效抑制葡萄果果梗腐烂率、落果率、失重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维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有效清除果实中的自由基。9.0μg/L二氧化氯气体处理组能有效抑制POD、PPO、CAT和SOD活性的降低,贮藏到第10 d,PPO活性值是对照组的1.67倍,POD活性值是对照组的2.10倍,且CAT活性及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表明,9.0μg/L二氧化氯气体处理果实30min能有效延缓交链孢霉腐病对葡萄果的损害。3、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分别用9.0μg/L二氧化氯气体密闭熏蒸30 min和2800 mg/L L-半胱氨酸溶液喷洒浸没果实,并用0.02 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于常温下贮存。研究发现,2800 mg/L L-半胱氨酸处理组在贮藏期间能有效维持果实硬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凝聚性、回复性等质地性能及果实的色泽品质,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贮藏到12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04和1.17倍,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且分别是对照组的1.12和1.87倍。2800 mg/L L-半胱氨酸处理组还能有效抑制果实MDA含量的上升及PPO活性的增加,并保持较高的POD活性。实验表明,2800 mg/L L-半胱氨酸溶液处理葡萄,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果实货架期,保持果实质地品质、营养组分及生理生化品质,最大程度地实现其商品价值。

二、葡萄贮藏生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贮藏生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蓝莓、枸杞和葡萄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价值概述
        0.1.1 蓝莓
        0.1.2 枸杞
        0.1.3 葡萄
    0.2 蓝莓、枸杞和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0.3 蓄冷剂在生鲜果蔬贮运中的应用
        0.3.1 蓄冷材料简介
        0.3.2 蓄冷剂在生鲜果蔬贮运中的应用
    0.4 精准温控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0.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0.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0.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1章 蓄冷剂的研制及控温规律研究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方案
    1.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1.3.1 实验材料
        1.3.2 实验试剂
        1.3.3 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方法
        1.4.1 DSC测定方法
        1.4.2 蓄冷剂的控温效果测定方法
        1.4.3 数据处理
    1.5 结果与分析
        1.5.1 蓄冷剂的配方筛选结果
        1.5.2 自制蓄冷剂与市售蓄冷剂的对比分析
    1.6 小结
第2章 蓝莓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案
    2.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试剂
        2.3.3 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实验处理
        2.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2.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2.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2.4.5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方法
        2.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2.4.7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蓄冷剂在蓝莓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2.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2.6 小结
第3章 枸杞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案
    3.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试剂
        3.3.3 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实验处理
        3.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3.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3.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3.4.5 POD酶和PPO酶的测定方法
        3.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3.4.7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蓄冷剂在枸杞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3.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枸杞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3.6 小结
第4章 葡萄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试剂
        4.3.3 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实验处理
        4.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4.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4.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4.4.5 POD酶和PPO酶的测定方法
        4.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4.4.7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蓄冷剂在葡萄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4.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葡萄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保鲜研究现状
    1.2 葡萄果梗保鲜研究现状
        1.2.1 测量果梗褐变的方法研究
        1.2.2 SO_2对葡萄采后贮运期间果梗褐变的影响研究
        1.2.3 冷藏包装技术
        1.2.4 SO_2替代技术
        1.2.5 分子调控技术
    1.3 NO在果蔬保鲜领域的应用现状
        1.3.1 NO保鲜应用特点
        1.3.2 NO延缓果蔬呼吸作用的研究
        1.3.3 NO对果蔬的保绿防褐调节
        1.3.4 NO对果蔬衰老进程的调控
    1.4 RNA-seq技术在果蔬采后领域的应用
        1.4.1 RNA-seq技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1.4.2 RNA-seq技术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O延缓葡萄果梗褐变的熏蒸浓度筛选与优化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NO熏蒸浓度广谱筛选
        2.4.2 NO熏蒸浓度实效性优化
        2.4.3 NO对葡萄采后果梗褐变指数的影响
        2.4.4 NO对葡萄采后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4.5 NO对葡萄采后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4.6 NO对葡萄采后贮藏期间硬度的影响
        2.4.7 NO对葡萄采后失重率的影响
        2.4.8 NO对葡萄采后落粒率的影响
        2.4.9 NO对葡萄采后腐烂率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宜NO浓度对葡萄果梗色泽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果穗失重率变化
        3.4.2 果梗电导率变化
        3.4.3 叶绿素含量变化
        3.4.4 花青素含量变化
        3.4.5 类黄酮含量变化
        3.4.6 果梗表皮微观结构变化
        3.4.7 果梗组织内部微观结构变化
        3.4.8 果梗细胞组织特性变化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NA-seq技术分析葡萄果梗褐变相关途径及其NO响应
    4.1 样品处理与取样
        4.1.1 实验材料
        4.1.2 样品处理
        4.1.3 测序样品与要求
    4.2 分析方法
        4.2.1 RNA-seq测序流程
        4.2.2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4.2.3 RNA-seq数据与分析
        4.2.4 褐变相关候选差异基因验证
    4.3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贮藏阶段果梗测序样品的质量
        4.4.2 不同贮藏阶段果梗RNA-Seq文库质量
        4.4.3 不同果梗样品集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4.4.4 差异基因维恩图分析
        4.4.5 褐变相关差异基因筛选与表达验证
        4.4.6 差异基因GO富集、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4.7 苯丙烷代谢途径参与果梗褐变代谢的差异基因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O调控葡萄果梗褐变相关苯丙烷代谢的转录研究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5.2 实验方法
        5.2.1 样品处理
        5.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5.3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和分析
        5.4.1 NO处理对鲜食葡萄果梗品质的影响
        5.4.2 NO 处理对果梗褐变的影响
        5.4.3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总酚与含水的影响
        5.4.4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5.4.5 RNA提取与qPCR扩增
        5.4.6 qPCR扩增过程分析
        5.4.7 NO处理对褐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影响
        5.4.8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葡萄果梗VvPPO1 基因的克隆、序列特性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6.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及生产厂家
    6.2 实验方法
        6.2.1 RNA 的分离和cDNA 的合成
        6.2.2 VvPPO1 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
        6.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6.2.4 植物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6.2.5 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表皮细胞实验步骤
        6.2.6 转基因烟草的PCR检测
    6.3 转基因烟草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6.4 结果和分析
        6.4.1 VvPPO1 基因的分离与分子克隆
        6.4.2 VvPPO1 生物信息学分析
        6.4.3 VvPPO1 c DNA全长克隆与进化树构建
        6.4.4 氨基酸疏水性与三维结构
        6.4.5 多序列比对分析
        6.4.6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PCR检测
        6.4.7 VvPPO1 亚细胞定位分析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排序)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表

(3)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自发气调薄膜包装对巨峰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巨峰葡萄概述
    1.2 巨峰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SO_2熏蒸保鲜技术
        1.2.2 低温贮藏保鲜技术
        1.2.3 涂膜保鲜技术
        1.2.4 气调保鲜技术
    1.3 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
        1.3.1 聚己内酯简介
        1.3.2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介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与试剂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2.3.1 聚己内酯单膜的制备
        2.3.2 PCL/PBAT共混薄膜的制备
        2.3.3 薄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2.3.4 薄膜的气体透过性能测试
        2.3.5 薄膜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
    2.4 葡萄包装及其生化品质测试
        2.4.1 葡萄包装及预处理
        2.4.2 气体组分的测定
        2.4.3 脱粒率、腐烂率和失重率的测试
        2.4.4 感官评定
        2.4.5 硬度的测试
        2.4.6 可滴定酸的测试
        2.4.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4.8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5 贮藏期间巨峰葡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薄膜的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1.1 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1.2 薄膜的气体透过性能分析
    3.2 巨峰葡萄生化品质变化结果分析
        3.2.1 巨峰葡萄包装内部气体组分变化
        3.2.2 巨峰葡萄的失重率变化
        3.2.3 巨峰葡萄的感官品质变化
        3.2.4 巨峰葡萄的硬度变化
        3.2.5 巨峰葡萄可滴定酸的变化
        3.2.6 巨峰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
        3.2.7 巨峰葡萄维生素C的变化
    3.3 巨峰葡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新疆‘玫瑰香’葡萄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1.1 新疆‘玫瑰香’葡萄简介
    1.2 影响葡萄果实品质的因素
        1.2.1 硬度
        1.2.2 可溶性固形物
        1.2.3 酸度
        1.2.4 葡萄多酚
        1.2.5 挥发性风味物质
    1.3 葡萄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1.3.1 葡萄采后生理生化特性
        1.3.2 葡萄采后呼吸代谢
        1.3.3 葡萄成熟衰老机理
        1.3.4 葡萄采后褐变机理
    1.4 葡萄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温度对贮藏影响
        1.4.2 低温贮藏技术
        1.4.3 冰温贮藏技术
        1.4.4 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技术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硬度的影响
        2.2.2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2.3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酸度的影响
        2.2.4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Vc含量的影响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抗氧化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总酚含量的影响
        3.2.2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2.4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5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贮藏温度对‘玫瑰香’葡萄香气成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制备
        4.1.2 仪器与设备
    4.2 物质鉴定
        4.2.1 GC-MS条件
        4.2.2 香气鉴定
        4.2.3 关键香气分析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
        4.4.2 重要贡献香气物成分分析
        4.4.3 香气聚类分析
        4.4.4 特征香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气调包装技术及1-MCP处理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 影响叶类蔬菜保鲜的因素
        1.1 温度
        1.2 湿度
        1.3 气体成分
        1.4 机械损伤
    2 叶类蔬菜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2.1 低温贮藏保鲜技术
        2.2 气调保鲜技术
        2.3 真空预冷保鲜技术
        2.4 保鲜剂处理技术
        2.5 辐照保鲜技术
    3 气调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与应用
        3.1 气调技术简介
        3.2 气调包装原理
        3.3 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与研究
        3.4 气调包装联合其他技术的应用
    4 1-MCP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
        4.1 1-MCP的性质及作用机理
        4.2 1-MCP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4.3 1-MCP联合处理其他技术的应用
    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5.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薄膜包装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试验处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感官评价
        1.4.2 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测定
        1.4.3 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1.4.4 丙二醛含量(MDA)的测定
        1.4.5 薄膜包装袋内气体比例
        1.4.6 菌落总数测定
        1.4.7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1.4.8 总酚含量测定
        1.4.9 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1.4.10 黑芥子酶(MYR)活性测定
        1.4.11 萝卜硫素含量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薄膜包装对娃娃菜的保鲜效果
        2.2 不同薄膜包装对娃娃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及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2.3 P3薄膜包装对娃娃菜外观品质的影响
        2.4 P3薄膜包装对娃娃菜贮藏内环境02和C02体积分数的影响
        2.5 P3薄膜包装对娃娃菜菌落总数的影响
        2.6 P3薄膜包装对娃娃菜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7 P3薄膜包装对娃娃菜总酚含量的影响
        2.8 P3薄膜包装对娃娃菜总硫代葡萄糖苷、萝卜硫素含量及MYR活性的影响
        2.9 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薄膜包装对娃娃菜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硅窗气调包装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试剂与仪器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测定方法
        1.3.1 气体组分测定
        1.3.2 呼吸速率测定
        1.3.3 根部色差测定
        1.3.4 总酚含量测定
        1.3.5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1.3.6 总硫代葡萄糖苷与异硫氰酸酯含量测定
        1.3.7 花色苷含量测定
        1.3.8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外观品质的影响
        2.2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贮藏坏境内O_2和CO_2体积分数的影响
        2.3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呼吸速率的影响
        2.4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根部色差的影响
        2.5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总酚含量的影响
        2.6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7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总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酯含量的影响
        2.8 薄膜和硅窗盒气调对娃娃菜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2.9 薄膜和硅窗气调对娃娃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MCP对娃娃菜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测定方法
        1.3.1 呼吸速率测定
        1.3.2 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1.3.3 MDA含量的测定
        1.3.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1.3.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1.3.6 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
        1.3.7 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1.3.8 超氧阴离子生产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1.3.9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1.3.10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MCP对娃娃菜外观品质的影响
        2.2 1-MCP对娃娃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2.3 1-MCP对娃娃菜MDA含量的影响
        2.4 1-MCP对娃娃菜可溶性糖、蛋白含量的影响
        2.5 1-MCP对娃娃菜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2.6 1-MCP对娃娃菜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2.7 1-MCP对娃娃菜O_2·-生成率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2.8 1-MCP对娃娃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9 1-MCP对娃娃菜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10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淀粉基可降解膜在新疆特色果品采后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水果采后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
        1.1.1 新疆水果资源现状
        1.1.2 水果采后保鲜包装技术研究现状
    1.2 淀粉基生物降解膜的研究进展
        1.2.1 淀粉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添加天然聚合物的包装
        1.2.3 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BioSuee膜对无核白葡萄保鲜效果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剂与仪器设备
        2.2.3 处理方法
        2.2.4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2.2.5 抗氧化体系相关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色泽的影响
        2.3.2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好果率的影响
        2.3.3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硬度的影响
        2.3.4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2.3.5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影响
        2.3.6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7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2.3.8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Vc含量的影响
        2.3.9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呼吸强度的影响
        2.3.10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2.3.11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2.3.12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2.3.13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2.3.14 不同包装膜对无核白葡萄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ioSuee膜对“赛买提”杏果实保鲜效果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剂与仪器设备
        3.2.3 处理方法
        3.2.4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3.2.5 抗氧化体系相关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色泽的影响
        3.3.2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3.3.3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硬度的影响
        3.3.4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3.5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影响
        3.3.6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3.7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3.3.8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Vc含量的影响
        3.3.9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3.3.10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3.3.11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3.12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3.13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3.14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3.3.15 不同包装膜对“赛买提”杏果实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ioSuee膜对新疆冬枣保鲜效果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剂与仪器设备
        4.2.3 处理方法
        4.2.4 基本生理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4.2.5 抗氧化体系相关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色泽的影响
        4.3.2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4.3.3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硬度的影响
        4.3.4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4.3.5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影响
        4.3.6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3.7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4.3.8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Vc含量的影响
        4.3.9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4.3.10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4.3.11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4.3.12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4.3.13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4.3.14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4.3.15 不同包装膜对冬枣果实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与讨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冷藏水蜜桃冷害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水蜜桃概述
        1.1 简介
        1.2 果蔬采后冷害现象
        1.2.1 果蔬冷害发生的原因
        1.2.2 冷害发生的机理
        1.2.3 冷害对果蔬的影响
        1.3 水蜜桃冷害控制技术
        1.3.1 温度调节
        1.3.2 气调贮藏
        1.3.3 化学物质处理
        1.4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采后果蔬的保鲜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1.5 热处理采后果蔬保鲜机理及应用研究
        1.6 代谢组学
        1.7 转录组测序技术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水蜜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感官评价
        2.3.3 CI指数
        2.3.4 色泽测定
        2.3.5 硬度测定
        2.3.6 失重率测定
        2.3.7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2.3.8 相对电导率测定
        2.3.9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3.10 可溶性蛋白质测定
        2.3.11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2.3.1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3.1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2.3.14 总酚含量测定
        2.3.15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2.3.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感官评价的影响
        2.4.2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CI指数的影响
        2.4.3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颜色的影响
        2.4.4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硬度的影响
        2.4.5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失重率的影响
        2.4.6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4.7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4.8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MDA的影响
        2.4.9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蛋白质的影响
        2.4.10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POD的影响
        2.4.11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PPO的影响
        2.4.12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PAL的影响
        2.4.13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总酚的影响
        2.4.14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桃果抗坏血酸的影响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第三章 褪黑素处理对冷藏水蜜桃冷害代谢物和转录水平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处理
        3.3.2 水蜜桃样品RNA的提取
        3.3.3 样品检测
        3.3.4 cDNA文库构建
        3.3.5 cDNA文库质控
        3.3.6 上机测序
        3.3.7 文库测序数据处理
        3.3.8 转录组生物信息分析
        3.3.9 测序质量控制
        3.3.10 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3.3.11 基因表达定量
        3.3.1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3.13 差异表达基因(DEGs)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3.3.14 水蜜桃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qPCR)验证分析
        3.3.15 水蜜桃样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3.3.16 GC-MS数据处理
        3.3.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转库组测序数据以及质量控制
        3.4.2 转录组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3.4.3 新基因功能注释
        3.4.4 样品基因表达量总体分布
        3.4.5 差异表达分析
        3.4.6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3.4.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注释和分类
        3.4.8 差异表达基因的COG注释和分类
        3.4.9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注释
        3.4.10 差异表达基因注释结果
        3.4.11 KEGG代谢通路分析
        3.4.12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3.5 水蜜桃果实CI代谢物分析
    3.6 讨论与小结
        3.6.1 讨论
        3.6.2 小结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试剂
        4.2.2 实验材料
        4.2.3 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CI指数的测定
        4.3.3 腐烂率的测定
        4.3.4 失重率的测定
        4.3.5 亮度的测定
        4.3.6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4.3.7 硬度测定
        4.3.8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4.3.9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4.3.1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4.3.11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4.3.12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4.3.13 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
        4.3.14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的测定
        4.3.15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的测定
        4.3.16 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测定
        4.3.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CI指数的影响
        4.4.2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腐烂率的影响
        4.4.3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失重率的影响
        4.4.4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亮度的影响
        4.4.5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4.6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硬度的影响
        4.4.7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4.4.8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O~(2-)生成速率的影响
        4.4.9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10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超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4.11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4.12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4.13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4.4.14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DHAR酶活性的影响
        4.4.15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MDHAR酶活性的影响
        4.4.16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GSH含量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4.5.1 讨论
        4.5.2 小结
第五章 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冷害发生进程中能量代谢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样品处理
        5.3.2 ATP、ADP、AMP和能荷测定
        5.3.3 水蜜桃线粒体提取
        5.3.4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激酶(NADK)活性测定
        5.3.5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ADP、NADH和NADPH含量测定
        5.3.6 交替氧化酶(AOX)活性测定
        5.3.7 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测定
        5.3.8 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测定
        5.3.9 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测定
        5.3.10 H~+-ATP酶活性测定
        5.3.11 Ca~(2+)-ATP酶活性测定
        5.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ATP含量的影响
        5.4.2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ADP含量的影响
        5.4.3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AMP含量的影响
        5.4.4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能荷水平的影响
        5.4.5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NADK活性的影响
        5.4.6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NAD含量的影响
        5.4.7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NADH含量的影响
        5.4.8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NADP含量的影响
        5.4.9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NADPH含量的影响
        5.4.10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AOX酶活性的影响
        5.4.11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PFK酶活性的影响
        5.4.12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SDH酶活性的影响
        5.4.13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CCO酶活性的影响
        5.4.14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H~+-ATP酶活性的影响
        5.4.15 褪黑素和热处理对水蜜桃采后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5.5 讨论与小结
        5.5.1 讨论
        5.5.2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聚乙烯抑菌防霉包装材料制备及对葡萄保鲜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葡萄腐败的原因
    1.3 葡萄保鲜方法
        1.3.1 二氧化硫保鲜
        1.3.2 低温保鲜
        1.3.3 气调保鲜
        1.3.4 辐照保鲜
        1.3.5 臭氧保鲜
        1.3.6 涂膜保鲜
        1.3.7 微生物保鲜
    1.4 纳米技术在食品中应用
        1.4.1 纳米涂膜材料
        1.4.2 纳米包装材料在采后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5 果蔬保鲜包装
        1.5.1 气调包装
        1.5.2 活性包装
        1.5.3 智能包装
    1.6 葡萄保鲜机理
        1.6.1 纳米氧化锌抑菌机理
        1.6.2 T树脂和b树脂抑菌机理
        1.6.3 改性薄膜保鲜机理
    1.7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纳米氧化锌—T树脂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和仪器
        2.2.2 试样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
        2.3.1 抑菌性能测试
        2.3.2 氧气透过量测定
        2.3.3 水蒸气透过量测定
        2.3.4 力学性能测定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6 扫描电镜分析
        2.3.7 紫外透过率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薄膜的抑菌效果
        2.4.2 薄膜的水蒸气透过量和氧气透过量
        2.4.3 薄膜的力学性能
        2.4.4 薄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2.4.5 薄膜的微观结构
        2.4.6 薄膜的紫外透过率
    本章结论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b树脂改性聚乙烯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4 性能测试
        3.4.1 抑菌性能测试
        3.4.2 氧气透过量测定
        3.4.3 水蒸气透过量测定
        3.4.4 力学性能测定
        3.4.5 光学性能测定
        3.4.6 扫描电镜分析
        3.4.7 紫外透过率测定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薄膜的抑菌效果
        3.5.2 薄膜的阻隔性能
        3.5.3 薄膜的力学性能
        3.5.4 薄膜的光学性能
        3.5.5 薄膜的紫外透过率
        3.5.6 薄膜的微观结构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改性薄膜对葡萄常温保鲜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指标测定
        4.3.1 失重率
        4.3.2 好果率
        4.3.3 硬度
        4.3.4 可溶性固形物
        4.3.5 可滴定酸
        4.3.6 抗坏血酸含量
        4.3.7 菌落总数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果实的失重率
        4.4.2 果实的好果率
        4.4.3 葡萄的硬度
        4.4.4 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
        4.4.5 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
        4.4.6 葡萄的抗坏血酸含量
        4.4.7 菌落总数
    本章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9)1-甲基环丙烯处理技术在鲜食葡萄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葡萄概述
        0.1.1 葡萄种植面积
        0.1.2 国内葡萄产业现状
    0.2 影响葡萄保鲜的因素
        0.2.1 葡萄品种
        0.2.2 采前管理
        0.2.3 贮藏环境
        0.2.4 生理变化
    0.3 葡萄传统保鲜技术的研究
        0.3.1 葡萄传统保鲜方法
        0.3.2 葡萄传统保鲜技术弊端
    0.4 葡萄新型保鲜技术
        0.4.1 葡萄新型物理保鲜技术
        0.4.2 葡萄新型化学保鲜技术
        0.4.3 葡萄新型生物保鲜技术
        0.4.4 传统与新型相结合的保鲜方法
        0.4.5 展望
    0.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0.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0.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1章 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方案
    1.3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与设备
        1.3.1 实验材料
        1.3.2 仪器设备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感官调查
        1.4.2 营养品质的测定
        1.4.3 果皮色泽的测定
        1.4.4 香气成分的测定
        1.4.5 统计分析
    1.5 结果与分析
        1.5.1 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贮藏及货架期间感官调查的影响
        1.5.2 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货架期间果皮色泽的影响
        1.5.3 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贮藏及货架期间营养品质的影响
        1.5.4 不同栽培模式对葡萄贮藏期间关键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1.6 小结
第2章 1-MCP采后处理对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案
    2.3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与设备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试剂
        2.3.3 仪器设备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感官调查
        2.4.2 营养品质的测定
        2.4.3 果皮色泽的测定
        2.4.4 果肉硬度的测定
        2.4.5 生理品质的测定
        2.4.6 香气成分的测定
        2.4.7 统计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1-MCP采后处理对葡萄常温货架期间感官调查的影响
        2.5.2 1-MCP采后处理对葡萄常温货架期间贮藏品质的影响
        2.5.3 1-MCP采后处理对葡萄常温货架期间生理指标的影响
        2.5.4 1-MCP采后处理对葡萄常温货架期间关键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贮藏与货架品质的影响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案
    3.3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与设备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试剂
        3.3.3 仪器设备
    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4.1 感官调查
        3.4.2 营养品质的测定
        3.4.3 果皮色泽的测定
        3.4.4 果肉硬度的测定
        3.4.5 香气成分的测定
        3.4.6 统计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贮藏和货架期间感官调查的影响
        3.5.2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贮藏和货架期间感官品质的影响
        3.5.3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贮藏和货架期间营养品质的影响
        3.5.4 1-MCP采前处理对葡萄贮藏和货架期间关键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1-MCP采前与采后处理对葡萄货架品质的对比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与设备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试剂
        4.3.3 仪器设备
    4.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4.1 感官调查
        4.4.2 营养品质的测定
        4.4.3 果皮色泽的测定
        4.4.4 果肉硬度的测定
        4.4.5 生理品质的测定
        4.4.6 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PCA法综合评价1-MCP采前与采后处理夏黑的品质
        4.5.2 PCA法综合评价1-MCP采前与采后处理寒香蜜的品质
        4.5.3 PCA法综合评价1-MCP采前与采后处理阳光玫瑰的品质
        4.5.4 OPLS-DA法对1-MCP采前与采后处理葡萄差异性指标的筛选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交链孢霉腐病抑制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的营养与价值
    1.2 葡萄国内生产种植究现状
        1.2.1 葡萄国内生产种植现状
        1.2.2 葡萄国外生产种植现状
    1.3 葡萄采后贮藏现状
        1.3.1 采后生理代谢
        1.3.2 微生物侵染
        1.3.3 贮藏环境对葡萄的影响
    1.4 葡萄采后病害的发生及危害
        1.4.1 葡萄采后病害的类型及致病菌
        1.4.2 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1.4.3 链格孢菌的侵染机制
    1.5 葡萄采后病害防治技术
        1.5.1 农业防治技术
        1.5.2 生物防治技术
        1.5.3 化学防治技术
        1.5.4 物理防治技术
    1.6 L-半胱氨酸
        1.6.1 L-半胱氨酸作用机理
        1.6.2 L-半胱氨酸抑菌优势
    1.7 二氧化氯
        1.7.1 二氧化氯作用机理
        1.7.2 二氧化氯的灭菌优势
    1.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8.1 技术路线
第二章 L-半胱氨酸对葡萄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L-半胱氨酸处理对链格孢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2.2.2 L-半胱氨酸处理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
        2.2.3 L-半胱氨酸处理对链格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2.2.4 L-半胱氨酸处理对接种链格孢菌后葡萄病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2.2.5 L-半胱氨酸处理对接种链格孢菌的葡萄中MDA含量的影响
        2.2.6 L-半胱氨酸处理对接种链格孢菌葡萄果实POD和 PPO含量的影响
        2.2.7 L-半胱氨酸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CAT和 SOD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交链孢霉腐病的抑制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二氧化氯气体对链格孢菌菌丝体的影响
        3.2.2 二氧化氯气体对链格孢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
        3.2.3 二氧化氯气体对链格孢菌孢子形成的抑制作用
        3.2.4 二氧化氯气体对链格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3.2.5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果实病害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3.2.6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果实中MDA含量的影响
        3.2.7 二氧化氯气体对葡萄果实中POD和 PPO活性的影响
        3.2.8 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葡萄果实中CAT和 SOD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巨峰”葡萄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质地性能的影响
        4.2.2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色泽变化的影响
        4.2.3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营养品质的影响
        4.2.4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展望
    5.2 本文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
致谢

四、葡萄贮藏生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D]. 袁兴铃. 辽宁大学, 2021(12)
  • [2]基于RNA-seq技术解析NO延缓葡萄果梗采后褐变的作用机理[D]. 吴忠红. 石河子大学, 2021
  • [3]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自发气调薄膜包装对巨峰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D]. 马晓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新疆‘玫瑰香’葡萄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分析[D]. 朱珠芸茜.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气调包装技术及1-MCP处理对娃娃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D]. 陈皖豫. 扬州大学, 2020(04)
  • [6]淀粉基可降解膜在新疆特色果品采后保鲜中的应用[D]. 孟玉昆.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7]外源褪黑素和热处理对冷藏水蜜桃冷害发生的影响[D]. 朱芹. 扬州大学, 2020(04)
  • [8]聚乙烯抑菌防霉包装材料制备及对葡萄保鲜的技术研究[D]. 程龙.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9]1-甲基环丙烯处理技术在鲜食葡萄保鲜中的应用[D]. 杨小月. 辽宁大学, 2020(01)
  • [10]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葡萄交链孢霉腐病抑制效果的研究[D]. 康慧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葡萄贮藏生理学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