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与满州现象的思考

韩寒与满州现象的思考

一、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郝思佳[1](2018)在《抵抗的“假面”:粉丝的另类文化实践与虚拟社群互动 ——以韩寒粉丝群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丝现象和粉丝文化与媒介、消费和全球化等要素相互勾连,已然成为一道不容忽视的亚文化景观。网络时代,粉丝不再是唯偶像是从的被动追随者,而是通过自发、主动地参与社群互动建构集体身份,利用偶像符号创造新的意义解读,以此表达对主流价值体系的抵抗。以韩寒粉丝群体为代表的另类文化消费者在所有粉丝中独树一帜,他们崇拜的是以“抵抗”为主要内涵的另类文化,体现出强烈的受众主体性和青年叛逆心理。本研究建立在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对韩寒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调查基础之上,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为理论基础,将社会学与传播学相结合,为青少年的“抵抗文化”崇拜和追星行为做出合理阐释。笔者通过动态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线上访谈,解读作为线上互动中介系统的网络文本,总结出另类文化粉丝的三种社群互动类型:告知、常识批评和私人情感支持。“韩粉”的社群互动实践是以高度的相互关注为基础,以得到情感能量为目的,而在互动仪式市场中进行资本交换,从而获得稳固的成员身份符号的过程。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绪论部分概述选题缘由与意义,梳理、分析国内外关于粉丝文化和互动仪式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同时概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一章从微观层面描述“韩粉”身份的建构及其社群互动实践,这是粉丝“抵抗文化”的表征。二至四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二章运用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中观层面分析了“韩粉”社群互动仪式链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社会性情感能量是社群互动的根本诉求,对于“韩粉”来说,这种情感能量具体表现为文化自信力与自我认同。第三章转向更加宏观的互动仪式市场,描述社群间的成员流动现象和社群内部分级现象。粉丝在互动仪式市场中进行资本交换,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以此达到消解孤独,获得群体意义归属的目的。第四章揭示社群互动仪式的实质及影响。另类文化粉丝社群的兴起,是青少年对其所面临的主流社会文化环境的抵抗,是粉丝社群力图反哺媒体与资本合谋共建的知识分子神话的尝试。遗憾的是,这种抵抗只具有“抵抗”这一行为本身的表层意义,而未能对青少年粉丝成员的身心发展产生有益影响,更不用说对社群环境、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粉丝绝不是“文化白痴”,当然也未必如詹金斯所言都是独特、持续的社群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将另类文化粉丝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加以考察,才能得出其区别于其他粉丝群体和消费者的有力的阐释性解答。研究另类文化粉丝,不仅能全面地了解粉丝群体,也能让我们深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追星行为。

翟婷婷[2](2016)在《流行文化与被建构的书写 ——以“80后”写作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80后”写作可谓新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以青春文学为主体的“80后”写作从登上文坛起到现在的十多年间,饱受争议之下非但没有消亡,还不断掀起一次次浪潮,具有了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这表明“80后”写作已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时代症候性意义,是探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很好的面向。在中国社会变革时代的新文化权力格局中,这样一种现象承载着众多和复杂的文化意义。论文以青年亚文化为理论基点,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切入,选择“80后”中最具有影响力的韩寒、郭敬明为代表,对这一文化样态进行解读,从文化生产、传播与接受三个方面,对“80后”文学和文学生产的整体性进行考察,以期阐释出一种文化样态的流行背后暗含着的多种文化力量之间斗争、博弈的复杂性,继而揭示出“80后”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所具有的特质和文化走向,并进一步探讨其文化意义。第一章,从“80后”文学生产中媒体传播机制的多样化及和市场的完美结合,到作家自身商品化的过程,产业化的生产倾向最终推动着“青春”以畅销的方式流行,从而印证了青春文学是消费时代下的产物。第二章,探究“80后”写作的基本面貌与青年亚文化的呈现方式,通过梳理“80后”写作的历史和对应的两副面孔,以及对作家身份变化的解读,梳理“80后”青年亚文化的文化内涵,指出其反抗性和妥协性的共存与变动,继而在理论上进行深度阐释,探讨其文化价值追求及流行文化属性。第三章,从文本批评接受角度分析,一方面指出粉丝对于“80后”流行文化建构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比较指出主流文化、商业文化、精英文化等不同权力集团,对“80后”群体所持的不同态度,指出媒介作为新的权力中心所起到的建构作用,不同的收编手段背后隐藏的是各种不同权力的碰撞、交汇与交融。

王蔚[3](2010)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课件设计开发探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速以及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必将势不可挡。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改变以往的教育目的的理念: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强调尊重个体的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行新课程的纲领性文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论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今中国素质教育最好的诠释,应用于中国教育体制必须落足课堂教学,同时也论证了CAI课件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化作用,科学的理论及精良的工具合理的结合使用必定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借鉴国内外多元智能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思想,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多元智能支持化学教学”教学模式和策略,使用互动式CAI多媒体课件支持创建问题情境及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环节,在运用学生优势智能教学的基础上,重视自然认知、人际、自我认识等弱势智能的发展,以促进学生智能全面、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并期待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高。本文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实践检验,并进行了课程的前后测结果比较分析和多元智能方面的评价,初步得出“多元智能支持化学教学”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结论。相信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工作更多科学的指引,使教育实际工作者能够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形成教育实践的新视域,最终促成科学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学实践活动的形成。

邱红[4](2001)在《浅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素质教育》文中提出

王生洪,孙莱祥[5](2001)在《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文中提出 精心挑选的典型,往往比许多长篇大论更引人注目,说明问题,当我们在这里讨论21世纪的创造教育的时候,就联想到两个特殊的中学生:一个的大家早就熟悉的松江二中的韩寒,还有一个最后引起传播媒界关注的浦东高桥中学的满舟。韩寒、满舟之所以典型,因为两人都有多门不及格课程,包括语文

二、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抵抗的“假面”:粉丝的另类文化实践与虚拟社群互动 ——以韩寒粉丝群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粉丝文化研究综述
        二、互动仪式理论研究综述
        三、关于粉丝社群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抵抗”的表征:虚拟社群建构与社群互动
    第一节 “韩粉”的虚拟社群构建
        一、虚拟社群:符号崇拜者的聚集地
        二、韩寒粉丝社群用户画像
        三、韩寒粉丝社群及成员分类
    第二节 “韩粉”的人际互动实践
        一、告知
        二、常识批评
        三、私人情感支持
第二章 “抵抗仪式”: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分析
    第一节 互动仪式链构成要素
        一、虚拟在场
        二、社群准入机制
        三、共同的关注焦点
        四、情绪传递
    第二节 互动仪式链运行机制
        一、社群的匿名性和虚拟在场为社群互动提供天然屏障
        二、社群信任是社群互动的催化剂
        三、表露互惠是社群互动的主要动力
        四、社会性情感能量是社群互动的根本诉求
第三章 “抵抗”的动因:互动仪式市场的利益追逐
    第一节 互动仪式市场:资本交换
        一、情感能量的理性选择
        二、群体团结的意义归属
    第二节 资本交换的结果:仪式分层
        一、仪式内外分层
        二、仪式内部分层
第四章 抵抗的“假面”:社群互动的实质与影响
    第一节 另类文化粉丝社群互动的实质
        一、媒体与资本:人造的神话
        二、社群成员:自恋的想象
        三、粉丝社群:狂欢的假象
    第二节 另类文化粉丝社群互动的影响
        一、对粉丝的影响
        二、对粉丝社群的影响
        三、对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受访者人口统计资料
    二、线上访谈大纲
    三、调查问卷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流行文化与被建构的书写 ——以“80后”写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畅销的青春
    第一节 品牌下的多媒体运作:从期刊到电影
    第二节 偶像与符码消费:写手的多重身份
    第三节 从“个体”到“群体80后”:产业化倾向
第二章 反叛与收编
    第一节 博弈在边缘与主流之间:叛逆青年——公共知识分子
    第二节 流转于青年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忧伤少年——时尚教父
    第三节 浮动的景观
第三章 接受与建构
    第一节 迷群:反叛与消费
    第二节 主流媒体与除菌运动
    第三节 商业媒体与造星运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课件设计开发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智力理论及其缺陷
        1.1.2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
    2.1 多元智能与素质教育
    2.2 多元智能教育应用启示
        2.2.1 多元智能的本土化:融入课堂教学
        2.2.2 多元智能应用启示
    2.3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2.3.1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课程观
        2.3.2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设计
    2.4 多元智能教学评价方法
        2.4.1 WHY-为何重视多元智能评价
        2.4.2 WHAT-多元智能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2.4.3 WHO-多元智能评价中的人物
        2.4.4 HOW-多元智能评价的途径
第三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件开发设计
    3.1 CAI课件综述
        3.1.1 CAI课件的涵义和类型
        3.1.2 互动式CAI课件开发设计流程
        3.1.3 CAI课件应用于高中化学教育的可行性探讨
    3.2 课件设计阶段
        3.2.1 构建多元智能的化学教学环境
        3.2.2 创建"多元智能支持化学教学"化学教学模式
        3.2.3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利用互动式CAI课件优化化学教学过程
        3.2.4 "多元智能支持化学教学"的教学实践设计
        3.2.5 课件脚本设计
    3.3 CAI课件开发和实现阶段
        3.3.1 课件制作工具及素材准备
        3.3.2 开发课件关键步骤及技术
        3.3.3 课件的调试及发布
第四章 课件实际应用结果的初步评价
    4.1 教学实践设计
        4.1.1 教学实践实施流程
        4.1.2 教学实验实施方法
        4.1.3 教学实验工具
    4.2 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4.2.1 前测结果与分析
        4.2.2 总结性后测结果与分析
    4.3 课件应用的初步评价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1.1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建议
        5.1.2 教学课件应用于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教学模式的思考
        5.1.3 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教学评价的思考
    5.2 研究的局限和发展前景
        5.2.1 研究中的局限
        5.2.2 发展前景展望
附录1 《多元智能能力倾向测试表》
附录2 《多元智能测试题》
附录3 《实验活动多元智能表现评价表》
附录4 《多元智能教学课件评估表》
附录5 《多元智能教学评价访谈记录表》
参考文献
致谢

(4)浅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法”简介
二、“张法”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一) “适当集中" 与培养语言素质
    (二) “反复循环” 与开发学习潜能
    (三) “阅读原着” 与培养自学能力
    (四) “因材施教"与激发学习兴趣

(5)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和人才观
    1. 与专业对口比较典型的例证在数理化生等理科,特别是数学、数论,强调专才、专业对口的多。
    2. 通才与作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大多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是知识面广博的通才。
    3. 偏才与韩寒、满舟几门课程不及格,韩寒甚至于留级,参加高考恐怕连高职分数线也达不到,更不要说名牌大学本科了。
二、兴趣和创新
    1. 兴趣导致创新。
    2.“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3. 探索精神、好奇心的培养。
三、对创新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1. 关于高考及3+X。
    2. 关于大学与中学的衔接。
    3. 关于知识、能力与方法。
四、复旦大学为什么要实施通才教育?
    1. 体现研究型大学特征。
    2. 作为综合大学的文理相通。
    3. 适应当代学科课程整合趋势。
    4. 以博促专、培养大师级人才。

四、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抵抗的“假面”:粉丝的另类文化实践与虚拟社群互动 ——以韩寒粉丝群体为例[D]. 郝思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2]流行文化与被建构的书写 ——以“80后”写作为例[D]. 翟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16(10)
  • [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课件设计开发探究[D]. 王蔚.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4]浅谈“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素质教育[J]. 邱红.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S4)
  • [5]从韩寒、满舟现象所引起的思考[J]. 王生洪,孙莱祥. 上海教育, 2001(01)

标签:;  ;  ;  ;  

韩寒与满州现象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