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县自然人群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昌平县自然人群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一、昌平县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姜珊[1](2020)在《2008-2018年吉林省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和预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2008-2018年吉林省15个贫困县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及流行趋势研究,分析其不同年份地区人群传染病发病率、发病顺位及构成比等流行特征。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得到最佳模型。为我省制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信息系统获得了2008-2018年吉林省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数据和人口数据。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了IBM SPSS 24.0分析了11年间法定报告传染病三间分布、发病顺位等流行特征。通过Joinpoint回归软件建立连接点回归模型描述了标化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并计算了标化发病率的年百分比改变率以及平均年百分比改变率。采用Eviews8.0软件建立SARIMA模型、采用Matlab2016a软件建立了BP神经网络、NAR神经网络、SARIMA-BPNN组合模型、SARIMA-NARNN组合模型对2008-2017年的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月发病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并验证2018年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月发病率。比较评价五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得到最佳模型。结果:1.吉林省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11年间共报告155215例,包括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10526例,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44689例。呼吸道传染病(53142例)发病最多,占比34.24%。发病前五位的依次为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布病、丙肝,共有120524例,占所有发病报告传染病的77.65%。其中婴幼儿及少年发病集中在手足口病,青年、中年、老年人群发病集中在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男性有97389例(62.74%),女性57826例(37.26%),男女发病例数比为1.68:1。总体上0-9岁的累积年龄别发病率最高,为93.51/10万。儿童、学生和农民在吉林省15个贫困县是传染病的重点防控人群。并且报告例数时间分布有季节性,5月-8月发病较多,占所有病例的41.23%。发病最高地区为洮北区(26124例,构成比16.83%),发病例最低的为长白县(1921例,构成比1.24%)。2.2010-2018年间吉林省15个贫困县中总人口的标化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以10.67%年百分比变化率的速度下降(P<0.05),男性人口的标化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以11.00%年百分比变化率的速度下降(P<0.05),女性人口的标化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以10.17%年百分比变化率的速度下降(P<0.05)。而总人口、男性、女性的标化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在2008-2010年间并无明显变化趋势。在总人口中,5-49岁、55-59岁及70-79岁的年龄组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年龄别发病率的平均年百分比变化率呈现下降趋势(P<0.05)。其中,在男性中,30-34和70-74年龄组下降最慢,分别为6.4%和5.8%的平均年百分比变化率的速度下降;在女性中,25-29岁、45-49岁和55-59岁年龄组下降最慢,分别为6.5%、6.3%和6.4%的平均年百分比变化率的速度下降。3.五种模型预测效果排序为SARIMA-NARNN模型>NARNN模型>SARIM A-BPNN模型>BPNN模型>SARIMA模型。其中SARIMA-NAR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0.17、平均绝对误差0.1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8.13%,三种指标值均最小,为最优模型。SARIMA-NARNN模型预测2018年的月发病率(/万)结果为1.63、1.63、1.71、1.46、1.69、1.58、1.75、1.65、1.59、1.43、1.63、1.63。结论:1.吉林省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2008-2018年共报告155215例,发病前五位依次为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布病、丙肝;其中婴幼儿及少年发病集中在手足口病,青年、中年、老年人群发病集中在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0-9岁年龄组的累积年龄别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学生和农民是15个贫困县的重点防控人群。发病时间分布有季节性,在5月-8月有发病高峰,而发病最高地区为洮北区。2.吉林省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在2008-2010年间无明显变化趋势,在2010-2018年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SARIMA模型、BPNN模型、NARNN模型、SARIMA-BPNN模型、SARIMA-NARNN模型均可以对吉林省15个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月发病率进行预测和拟合,综合比较五种模型,SARIMA-NARNN组合模型为最优模型。

曾雪兰[2](2018)在《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文中指出赤脚医生群体兴起于1960年代,活跃于“文革”时期,于改革开放中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兴衰演变与时代变迁相吻合,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这一群体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依据大量的档案和文献,结合回忆录和口述访谈史料,以历史学方法为主,辅以社会学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考察这一群体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重点梳理这个群体的构成,医疗技术和医疗实践,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等问题,讨论赤脚医生的角色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透过这个话题的梳理和讨论,也可以呈现农村医疗制度的变迁以及农村的日常医疗活动。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考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状况。民国时期乡村医疗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公共医疗体系远未建立,公共医疗设施残缺不全。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对原有乡村传统医疗方式实施改造,开始建立乡村现代公共医疗体系,为赤脚医生群体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大规模培养半农半医、不脱产的卫生员和新法接生员,构成了赤脚医生队伍的组织基础。赤脚医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紧密相关。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繁荣和崩解,赤脚医生群体经历了走向兴盛和逐渐衰落的过程。第二章叙述和分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主要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家庭出身等方面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另外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北京市赤脚医生的发展概况与全国的情况作比较,以及从人数和结构两方面将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省、市的赤脚医生群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特征。第三章介绍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技术状况。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另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各地基本一致。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主要有培训、考核和轮换交流制度。提升方式上,京郊独具特色。尤其是培训工作,与首都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一定关系。第四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他们参与的医疗实践主要有防病治病;参加以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参与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工作;参与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对医疗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状况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五章探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主要从赤脚医生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对赤脚医生的管理以及赤脚医生与村庄中各类人员的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还对京郊赤脚医生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了介绍。第六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主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析。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动。职业流动则贯穿于两个时期,但在不同时期,赤脚医生职业流动的方式也有差异。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动,队伍人数迅速减少。这一时期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新特征,职业范围更为广泛,流动也更为频繁。

徐小明,东雪卓玛[3](2017)在《2005-2015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05-2015年11年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Cox-Stuart趋势检验分析2005-2015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2005-2015年11年间松潘县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1 908例,年均发病率238.83/10万,无甲类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前5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2005-2015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整体下降并间断性高发的趋势。肠道传染病最多。梅毒、艾滋病呈上升趋势。农民是发病最多的群体。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在散居儿童和学生中主要流行,有周期性高发趋势。结论未来松潘县传染病防控重点是肠道传染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幼托机构和学校是传染病管理、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场所。加强向农民群体普及传染病知识,重视梅毒和艾滋病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扩大疫苗接种年龄范围。

胡小璞[4](2013)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描述项目县2012年为儿童、青少年、育龄人群和中老年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的家庭保健活动全貌,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的拓展转型提供发展思路;为探索农民健康权益保障,推动农村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整理出可行的方式方法。方法:以继续加强家庭保健服务并发挥其在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项目(以下简称“家保项目”)的中部两省的5个项目县(A-E)作为研究平台,对其提供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保健服务的过程进行观察。首先,综合运用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现场自填法、观察法等方法,在保健服务开展的不同阶段,了解项目县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开展家庭保健的思路、体会、愿望和要求。其次,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管理者才干等理论研究保健服务过程中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应用家庭保健的评价框架来评估观察期满后的工作成效。结果:(1)项目县家庭保健服务活动的效果。5个项目县开展家庭保健的制度变迁过程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CD)、强制性制度变迁(AE)和制度阻滞(B)三种类型。CD两县立足需求,结合现有的服务能力,开展了针对性的保健服务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服务效果,是“差异化”运营模式的代表;AE两县秉承以往的保健服务的运作方式,运动式的将“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覆盖到试点乡镇,是“一刀切”管理:而B县在服务过程中面临系统内外和体制上的诸多障碍,还处于“脱困”的阶段,其制度化的进程是“停滞状”的。(2)人口计生系统提供家庭保健的可行性评估。2012年5个县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保健服务活动,但离整体、多维、针对性的家庭保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依据可行性分析框架,人口计生系统提供家庭保健服务需要在诸如国家政策缺位、服务队伍的绩效管理手段欠缺、管理/服务能力不足和保健成效与制度初衷有差异等主客观方面进行提升。(3)农村健康促进工程的理论探索。“大部制”为家庭保健的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未来应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构建家庭保健的服务整合框架。在此框架下,政府根据责任和能力提供家庭保健的公共产品和一部分必要的准公共产品,做好评价、政策研究和保障三方面的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构建有益于健康的制度环境,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装置引导家庭和个人关注健康、促进社会力量发展健康事业。结论:项目县对家庭保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管理者才干”实质性的推动了家保项目,项目和人口计生系统的常规工作相结合也实实在在的为辖区居民“关爱健康”添砖加瓦,尽管在现有体制内人口计生系统提供家庭保健还存在方方面面的障碍。未来家庭保健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整合为基础的顶层制度设计,真正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而不是服务提供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把好事儿落实,把实事儿办好。

张国庆[5](2008)在《辽代“墓志人”之年寿状况及死亡原因考论——以墓志石刻为史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代墓志石刻史料蕴含了较为丰富且十分珍贵的"墓志人"(志主)的寿龄和死因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已出土的辽代墓志石刻史料,对"墓志人"的"性别年寿"、"民族年寿"、"职业年寿"、"时段年寿"和"地域年寿"等作出分类比较,并分析造成每一类型"墓志人"年寿"差别"的原因;同时,依据墓志石刻史料所记,对以各类疾病为主的辽代"墓志人"致死原因进行梳理和考探,即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开拓一条深入而细致、微观且具体的研究辽代社会史的新路径。

张慧[6](2006)在《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需要社会众多部门在统一高效的指挥下,协同采取应对措施。在这些部门中,医院是提供医疗和心理服务的关键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的参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简称“应对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成败。然而,医院应对能力不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SARS危机显示了中国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院应对能力评价是医院应对能力建设的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对医院应对能力全面系统评估的研究报道。 目的 1.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2.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3.对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普查; 4.建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5.应用医院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6.在现状普查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战略机会窗口分析法(SWOTAnalysis)分析北京市医院应对能力建设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障碍,提出加强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自由列举访谈和专家评分法构建医院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

李文靖,董翠珍,高贵华,邢卫东,张崛[7](2001)在《昌平县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石玉茹,唐耀武,贺雄,董振英,吴疆,褚天新[8](2000)在《北京市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

高贵华,李文靖,邢卫东,董翠珍,张崛[9](1999)在《昌平县自然人群流感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二、昌平县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昌平县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08-2018年吉林省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和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传染病的现状
    1.2 传染病的危害
    1.3 传染病的影响因素
    1.4 传染病的防控
    1.5 传染病的趋势预测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地区
    2.3 案例定义
    2.4 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
    2.5 统计方法
    2.6 时间趋势分析
    2.7 模型预测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15 个贫困县2008-2018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概况
        3.1.1 发病概况
        3.1.2 疾病分类
        3.1.3 发病顺位
    3.2 吉林省15 个贫困县2008-2018 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
        3.2.1 人群分布
        3.2.2 时间分布
        3.2.3 地区分布
    3.3 吉林省15 个贫困县2008-2018 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
        3.3.1 标化发病率时间趋势
        3.3.2 标化年龄别发病率时间趋势
    3.4 SARIMA模型预测
        3.4.1 数据处理
        3.4.2 模型拟合
        3.4.3 模型检验
        3.4.4 模型预测
    3.5 BP静态神经网络预测
        3.5.1 数据预处理
        3.5.2 数据集划分
        3.5.3 构建BP神经网络
        3.5.4 模型检验
        3.5.5 模型预测
    3.6 NAR动态神经网络预测
        3.6.1 构建NAR神经网络
        3.6.2 模型检验
        3.6.3 模型预测
    3.7 SARIMA-BPNN组合模型预测
        3.7.1 构建组合模型
        3.7.2 模型预测
    3.8 SARIMA-NARNN组合模型预测
        3.8.1 构建组合模型
        3.8.2 模型预测
    3.9 预测模型的比较与评价
第4章 讨论
    4.1 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4.1.1 总体疫情情况分析
        4.1.2 流行特征分析
        4.1.3 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
    4.2 传染病发病率模型预测分析
        4.2.1 SARIMA、BPNN和 NARNN模型预测
        4.2.2 组合模型预测
        4.2.3 模型比较
    4.3 对策与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论文设计
        1.概念和时空界定
        2.讨论的话题
        3.文献史料说明
        4.写作路径和框架
第一章 赤脚医生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建设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第二节 赤脚医生的前身
        一、培养乡村医务人员任务的提出
        二、半农半医和不脱产卫生员
        三、新法接生员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成长和式微
        一、群体构成
        二、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发展
        三、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衰落
第二章 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
    第一节 群体概况
        一、农村不脱产卫生人员概况
        二、京郊赤脚医生概况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结构演变特征
        一、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比例
        二、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第三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地方的比较
        一、人数的比较
        二、结构的比较
第三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技术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的提升
        一、培训制度
        二、考核制度
        三、轮换交流制度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医疗方式
        一、传统中医疗法
        二、西医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四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实践
    第一节 防病治病与公共卫生工作
        一、防病治病
        二、公共卫生工作
    第二节 采、种、制、用中草药
        一、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的开展
        二、采、种、制、用中草药
        三、发挥的作用与评价
    第三节 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
    第四节 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
第五章 赤脚医生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
    第一节 政治关系网络
        一、公社和大队的行政管理
        二、与大队干部的关系
    第二节 业务关系网络
        一、公社卫生院的业务管理
        二、同行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基层社会网络
        一、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二、与社员的关系
    第四节 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
第六章 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报酬的构成
        二、报酬的变动
        三、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
        一、改革前赤脚医生的流动
        二、改革时期赤脚医生的流动
结论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2005-2015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2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 肠道传染病
        2.2.2 呼吸道传染病
        2.2.3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2.3 流行特征
        2.3.1 性别分布
        2.3.2 年龄分布
        2.3.3 职业分布
        2.3.4 时间分布
3 讨论

(4)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题目界定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的问题
    (四)相关理论介绍
    (五)调查研究
    (六)案例研究
    (七)计划生育系统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系统评估
    (八)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 开展家庭保健的背景
    (一)健康及健康发展战略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介
    (四)人口计生系统的演变与发展
    (五)经济发达国家的保健服务成效及启示
第二部分 项目县开展家庭保健服务的过程
    (一)项目县的服务资源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三)年度保健计划的形成
    (四)年度保健计划的实施
第三部分 项目县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动力和策略
    (一)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动力
    (二)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策略
第四部分 开展家庭保健的评估
    (一)年度保健计划的完成情况
    (二)开展家庭保健服务以来的变化
    (三)开展家庭保健的产出和效果
第五部分 开展家庭保健的总结和思考
    (一)家庭保健工作的总结
    (二)家庭保健工作的探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综述
    一、计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及争议
    二、家庭保健及其功能定位
    三、家庭保健服务幵展情况
    四、基层技术服务机构亟待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五、国内研究现状及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5)辽代“墓志人”之年寿状况及死亡原因考论——以墓志石刻为史料(论文提纲范文)

一、墓志石刻史料反映的辽代“墓志人”年寿状况
    1.不同性别的“墓志人”年寿之比较
    2.不同民族的“墓志人”年寿之比较
    3.不同职业的“墓志人”年寿之比较
    4.不同时段的“墓志人”年寿之比较
    5.不同地域的“墓志人”年寿之比较
二、墓志石刻史料反映的辽代“墓志人”死亡原因
    1.传染性疾病
    2.“风疾”类疾病
    3.积劳成疾和忧伤致病
    4.“疮”疾
    5.其他类疾病

(6)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流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设计流程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现场
        一、地理、人口概况
        二、医院设置情况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时间
        一、研究对象定义
        二、选择二级以上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三、确定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一) 文献研究
        1. 文献来源
        2. 检索词
        3. 文献资料的分类
        (二) 自由列举访谈
        1. 访谈对象的选择
        2. 访谈内容
        3. 访谈资料的整理
        4. 访谈资料的分析
        (三) 专家评分法
        1. 专家的选择
        2. 专家评分问卷的设计
        3. 专家评分问卷资料的收集
        4. 专家评分资料的整理
        5. 专家评分资料的分析
        (四)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五)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二、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普查
        (一) 设计调查问卷
        (二) 设计调查问卷软件包
        (三) 预调查
        (四) 正式调查
        (五) 抽样复测
        1. 抽样方法
        2. 实施复测
        (六) 现状调查资料的整理
        (七) 现状调查资料的分析
        三、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2. 确定共性因子的个数
        3. 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
        4. 计算共性因子得分
        5.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二)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1. 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
        2. 不同类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比较
        四、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战略机会窗口分析
        (一) 应对能力调查评价
        (二) 政策环境分析
        (三) 专题小组讨论
        (四) 综合分析
    第四节 质量控制
        一、偏倚
        (一) 选择偏倚
        (二) 信息偏倚
        二、其它误差
        (一) 抽样误差
        (二) 过失误差
    第五节 伦理审查委员会对本研究课题计划的审核批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文献研究结果
        二、自由列举访谈结果
        (一) 自由列举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二) 自由列举访谈结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
        四、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立
        (一) 专家积极系数
        (二) 专家基本情况
        (三) 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熟悉程度
        (四)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
        1. 专家对应对能力13个方面的评分情况
        2. 专家对应对能力42个具体评价指标的评分情况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 信度
        1. 内在信度
        2. 外在信度
        (二) 效度
        1. 内容效度
        2. 结构效度
    第二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一) 应答医院在区(县)的分布情况
        (二) 应答医院等级分布情况
        (三) 应答医院组织类型分布情况
        (四) 应答医院其它特征分布情况
        (五) 应答医院人员分类和床位设置情况
        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
        (一) 应急指挥协调机制
        (二) 应急预案
        (三) 监测预警
        (四) 实验室管理及诊断
        (五) 信息报告与交流
        (六) 应急人员
        (七) 应急床位
        (八) 应急药品储备
        (九) 医疗救治措施
        (十) 消毒净化能力
        (十一) 个人防护设备储备
        (十二) 其它应急物资储备
        (十三) 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自评情况
        四、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经费预算情况
        五、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结果小结
    第三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一)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二) 确定共性因子个数
        (三) 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
        (四) 计算共性因子得分
        (五)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 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
        (二) 不同类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比较
        1. 二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2. 综合医院与非综合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3. 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4. 有发热门诊医院和无发热门诊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5. 接收过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医院和未接收过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医院之间应对能力比较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小结
    第四节 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战略机会窗口分析
        一、医院自身的优势
        (一) 医疗资源丰富
        (二) 医院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三) 院前急救网络初步形成
        (四) 有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和教训
        (五)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健全
        二、医院自身的劣势
        (一) 医疗资源条块分割、沟通协调不畅
        (二) 临床和公共卫生整合不够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判断能力较低
        (四)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强弱不一
        三、存在的机会
        (一) 政府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1. 国家层面
        2. 北京市层面
        (二) 防治人禽流感的契机
        (三) 迎奥运工作的需要
        四、面临的障碍
        (一) 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
        (二) 卫生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评价
        一、偏倚的控制
        (一) 选择偏倚
        (二) 信息偏倚
        二、其它误差的控制
        (一) 抽样误差
        (二) 过失误差
    第三节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全面性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
        一、应急指挥协调机制的现状
        二、应急预案的现状
        三、监测预警的现状
        四、实验室诊断能力的现状
        五、信息报告和交流的现状
        六、应急人员的现状
        七、应急床位的现状
        八、应急药品储备的现状
        九、医疗救治措施的现状
        十、消毒净化的现状
        十一、个人防护设备储备的现状
        十二、其它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
        十三、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现状
    第五节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影响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识别判断因子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软件因子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硬件因子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意识因子
        (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因子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
    第六节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加强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识别判断能力
        二、保证所有医院都具备基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三、加大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投入
        四、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
        五、整合资源、加强沟通协作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四节 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与建设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概念
        (一) 突发事件的定义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 突发性
        2. 群体性
        3. 危害的严重性
        4. 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1. 国外发达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2.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理论
        1. 什么是危机
        2. 什么是危机管理
        3. 危机管理理论
        三、应对能力评价
        (一) 能力评价理论
        1. 能力的定义
        2. 能力评价模型
        (二) 应对能力的内涵
        1. 预防职能(事件发生前)
        2. 处理和控制职能(事件发生时)
        3. 评估职能(事件发生前、中、后)
        (三) 应对能力评价方法
        四、应对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应对能力建设
        (一) 什么是能力建设
        1. 能力建设的定义
        2. 能力建设的特点
        3. 进行能力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 应对能力建设的途径
        1.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2. 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3. 成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
        4. 提高监测与预警能力
        5. 制定应急预案或计划
        6. 人员、物资储备与调配
        7. 沟通和信息交流
        8. 教育和培训
    附录2 北京市二、三级医院名单
    附录3 本研究文献检索相关网站网址
    附录4 参与自由列举访谈的专家名单
    附录5 参与专家评分的专家名单
    附录6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专家评分问卷
    附录7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附录8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初稿咨询专家名单
    附录9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10 医院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与现状调查问卷条目对应关系表
    附录11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关于进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估调查的通知
    附录12 抽样复测选择医院名单
    附录13 本研究使用/涉及的法律法规、领导讲话和政府文件
    附录14 北京市加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专题小组讨论纪要
    附录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16 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分和综合评价等级一览表
    附录17 名词解释
    附录18 调查表、调查问卷应用软件及应用软件使用说明光盘
致谢
个人简历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索引

(8)北京市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和方法
    1.1 抽样方法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 实验室病原分离与鉴定
    1.4“流感”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流感的人群分布
        2.1.1 年龄、性别分布
        2.1.2 地区分布
        2.1.3 职业分布
        2.1.4 时间分布
        2.1.5 家庭聚集性
    2.2 与流行有关的其它情况
    2.3 实验室结果
3 讨论

四、昌平县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08-2018年吉林省贫困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和预测分析[D]. 姜珊. 吉林大学, 2020(08)
  • [2]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D]. 曾雪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2005-2015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徐小明,东雪卓玛. 现代预防医学, 2017(03)
  • [4]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提供家庭保健服务的可行性分析[D]. 胡小璞. 武汉大学, 2013(07)
  • [5]辽代“墓志人”之年寿状况及死亡原因考论——以墓志石刻为史料[J]. 张国庆. 北方文物, 2008(04)
  • [6]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D]. 张慧.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7]昌平县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李文靖,董翠珍,高贵华,邢卫东,张崛. 中国公共卫生, 2001(01)
  • [8]北京市自然人群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调查[J]. 石玉茹,唐耀武,贺雄,董振英,吴疆,褚天新. 中国公共卫生, 2000(02)
  • [9]昌平县自然人群流感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J]. 高贵华,李文靖,邢卫东,董翠珍,张崛. 疾病监测, 1999(10)

标签:;  ;  ;  ;  ;  

昌平县自然人群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