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祛瘀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

通络祛瘀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

一、通络祛淤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论文文献综述)

段超,周细江,车国良,李俊,邓超,黄路玺,刘明[1](2021)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三期辨证外治法治疗C3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三期辨证外治法治疗C3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C3型Colles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三期辨证外治法(治疗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对照1组)及手术治疗法(对照2组),然后分别从腕部肿胀消退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腕关节解剖结构关系测量、骨折愈合X线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整体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完成治疗的病例术后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8月,平均7月,治疗组在腕部肿胀消退程度、VAS评分、腕关节解剖结构关系测量、骨折愈合X线评分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1组(P <0.05或P <0.01);在骨折愈合X线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2组;在腕关节解剖结构关系恢复效果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2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整体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2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三期辨证外治法是一套治疗闭合性骨折的有效且经济实惠的疗法,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富涛[2](2021)在《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韦氏手法治疗髌骨不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韦氏手法与塞来昔布加韦氏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髌骨不稳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参照临床试验随机分组原则,病例都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03月至2021-03月符合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60例气滞血瘀型髌骨不稳症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韦氏手法治疗,身痛逐瘀汤每日1袋,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韦氏手法2天1次;对照组予以韦氏手法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以上治疗连续3周。最终脱落一例,纳入59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完成治疗3周后,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评定记录。所得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体重指数,治疗前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Q角、髌骨指数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例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比较: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都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Q角、髌骨指数对比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差异,变化不明显。(3)两组病例治疗后各项临床观测指标进行比较:(1)VAS评分: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2)Lysholm评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举措在膝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好于对照组。(3)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措施更佳,优于对照组。(4)Q角:治疗后两组患者Q角比较,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5)髌骨指数:治疗后两组患者髌骨指数比较,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6)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两组临床症状量化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疗效相差不明显,区别不大。结论:1、两组治疗气滞血瘀型髌骨不稳症患者在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但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韦氏手法治疗优于塞来昔布联合韦氏手法治疗。2、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韦氏手法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塞来昔布联合韦氏手法治疗,虽然髌骨指数与Q角变化不明显。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韦氏手法与塞来昔布联合韦氏手法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大体相当,中药组优于西药组。3、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韦氏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髌骨不稳症患者在近期治疗方面有明显成效,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运用。

徐效昆[3](2019)在《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导致栓塞肺动脉,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然而,现代西医学对于本病的防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需要去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防治手段。DVT在中医学中属于“股肿”、“脉痹”等范畴,“气滞血瘀”为此病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为防治此病的一般论治法则。中药治疗和针刺治疗作为中医学中最主要的两种治疗手段,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方剂预防THA术后的DVT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缺乏循证依据;使用针刺的方法预防其他疾病所引起的DVT可见少数临床报道,但针对THA术后DVT发生的预防尚未见一例报道。因此,为中药对THA术后DVT的防治作用提供循证依据,并探索针刺对THA术后DVT的防治作用,对于评价中医学在预防THA术后DVT的治疗效果、拓宽中医学在预防THA术后DVT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研究:目的:为了给中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防治作用提供循证依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应用中药方剂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选取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的临床研究,以探讨中药方剂与西药相比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有效性。方法:全面检索以DVT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活血方剂为主要干预措施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并按流程来筛选形成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同时按照cochrane标准评估文献方法学质量。对文献的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析处理各指标异质性,并借助漏斗图了解发表偏倚。结果:基于中医活血方剂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系统评价:共纳入14个RCT,受试者共1147例,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佳。中医活血方剂组相比西药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P<0.05),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fib水平(P<0.05),临床安全性良好。通过亚组分析,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组相比西药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P<0.05),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DDi水平(P<0.05),桃红四物汤加减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上效果与西药相当(P>0.05),相比较西药组而言,桃红四物汤加减组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Fib水平(P<0.05)。结论:基于DVT的发病率为主要指标,中医活血方剂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然而受研究方法学质量、异质性、样本量等限制原因,中医活血方剂对DVT的预防作用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以及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临床研究:目的:为了探索针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防治作用,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电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以及部分的治疗机理。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病房所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4例,使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由于治疗组有两例脱落,故最终收治病例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即术后使用弹力袜,早期指导患者系统合理髋关节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后1-7天予电针治疗,取双侧合谷穴、太冲穴,患侧梁丘穴、外丘穴、金门穴,常规消毒进针,深度为25mm左右,得气后再将电针输出导线夹在患者患肢穴位之毫针上,采用频率为2/100Hz的疏密波刺激30分钟,输出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治疗组术后1-7天同时服用利伐沙班,每日10m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仅在术后1-7天服用利伐沙班,每日10mg。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并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分别予以检查PT、APTT、Fib、DDi、PLT、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日双下肢血管彩超结果及下肢DVT发生率,患者术肢的血肿、肿胀情况,以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性统计学分析,二组间分类资料的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连续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结果指标的比较主要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检验水准定为0.05,小于0.05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对照组DVT发生数为7例,未发生数为40例,发生率为14.9%,试验组DVT发生数为1例,未发生数为44例,发生率为2.2%,经卡方检验,可以认为两组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血肿的发生数为5例,未发生数为42例,发生率为7.6%,试验组患者下肢血肿的发生数为2例,未发生数为43例,发生率为4.4%,经卡方检验,认为两组的下肢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瘀斑的发生数为4例,未发生数为43例,发生率为4.3%,试验组患者下肢瘀斑的发生数为0例,未发生数为45例,发生率为0%,经卡方检验,认为两组的下肢瘀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5天PLT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Fi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DD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电针联合西药组相比较于单纯西药组能够显着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此外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通过比较患者的一些血液指标发现,电针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并能够改善血液的纤溶状态,降低D-二聚体的含量,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该结论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柴塬[4](2016)在《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运用补肾通络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通过观察该手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手法进行对照,评价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该手法的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并初步探讨将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前往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治疗的符合慢性腰肌劳损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采用补肾通络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利用36条简明健康问卷(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eale,VAS)采集相关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对CL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VAS疼痛指数评分方面:两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在经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与该组治疗前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而治疗后两组间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程度有差异。说明补肾通络手法和常规推拿法均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补肾通络手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上优于常规推拿法。2.SF-36量表评估方面:两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在经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与该组治疗前的各维度评分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2个维度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4个维度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维度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推拿法可改善患者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2方面的生活质量,补肾通络手法可改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4方面的生活质量;而两组治疗后组间各维度评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在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差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补肾通络手法在改善患者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3个方面的程度优于常规推拿法,说明补肾通络手法同常规推拿法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优越性。结论1.补肾通络手法是一种能为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解除身体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恢复社会功能,综合提高生活质量的推拿手法,且同常规推拿法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上具有优越性。2.将生活质量引入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可将其作为中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

韩娜[5](2016)在《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治疗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治疗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与针刺加导引在即时止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将84例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用SPSS19.0软件随机分为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组(治疗组)43例、针刺加导引组(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加导引进行治疗。治疗每日一次,10次作为一疗程,总共治疗1疗程。以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肩部评分标准(MR)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观察指标,采用统计学处理,对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和针刺加导引两组患者在即时止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90.70%)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80%),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VAS得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MR总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得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经治疗1疗程后3个月末,MR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优于针刺加导引,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的比较得出,两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的即时止痛效果要明显优于治疗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的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生活质量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比对照组更为显着。

钟景琦[6](2014)在《桃核承气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观察及B7-H3免疫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整理传统中医及现代中医文献对“精浊”的认识及内涵,探讨Ⅲ型前列腺炎的中医理论依据;通过桃核承气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免疫因子的变化,探讨桃核承气汤的免疫治疗作用及机理;通过自身免疫性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观察,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与Ⅲ型前列腺炎之间的免疫相关性。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历代文献梳理的方法,从中医角度探讨Ⅲ型前列腺炎诊断及治疗的理论依据。2、临床研究:将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桃核承气汤组、塞来昔布组、桃核承气汤加塞来昔布组,用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CPSI评分变化,ELISA法检测前列腺液中B7-H3、IFN-γ、IL-10及COX-2的变化。3、实验研究:建立自身免疫性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桃核承气汤组、塞来昔布组、桃核承气汤加塞来昔布组,用药4周,通过RT-PCR检测前列腺匀浆中B7-H3的cDNA表达,ELISA法检测前列腺匀浆中B7-H3的浓度水平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从中医角度,用“湿热”和“瘀阻”来概括Ⅲ型前列腺炎的病理机制,湿热下注合并气滞血瘀是最常见的复合证型。2、临床研究:桃核承气汤组、塞来昔布组与联合用药组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三组患者的CPSI评分记录,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论是总评分,还是各分项的评分,各组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桃核承气汤组、塞来昔布组、桃核承气汤联合塞来昔布组,前列腺液中B7-H3的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并且治疗后的桃核承气汤联合塞来昔布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患各组的B7-H3值低于正常人群的表达水平(28.39±12.32ng/ml)。但在桃核承气汤组和塞来昔布组、桃核承气汤组和桃核承气汤联合塞来昔布组比较无统计学的差异。IFN-γ、IL-10及COX-2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B7-H3表达成负相关。3、实验研究: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病理切片示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腺体与导管部分。各治疗组的切片示有部分恢复,桃核承气汤加塞来昔布组恢复最好。前列腺组织中的B7-H3浓度以正常组最高,桃核承气汤加塞来昔布组次之,模型组最低。RT-PCR示治疗后B7-H3cDNA表达在桃核承气汤组、桃核承气汤加塞来昔布组升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塞来昔布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领会“湿热”和“瘀阻”是Ⅲ型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对辩证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有重要作用。2、桃核承气汤可有效改善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3、桃核承气汤可通过免疫调节机制达到治疗目的,塞来昔布对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治疗作用不如桃核承气汤。4、B7-H3在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呈负性调节活化T细胞的作用。

关兴[7](2012)在《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化“散瘀化痰为核心、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临床科学验证方案的有效、可靠、安全及可行性,形成规范、易行、便于推广、广泛共识的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方案。方法:通过回顾乳腺增生病文献,归总临床经验,数据挖掘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经全国知名专家论证共识,创建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形成“散瘀化痰”基本方“开郁散结颗粒”及兼脏腑调理的Ⅰ-Ⅲ号方药。在评价中医临床试验质量基础上,通过全国七个研究中心,采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分层法,以2:1试验药和安慰剂两组对照,对3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对疼痛、肿块、主要证候、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等指标观察,介入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且首次应用生活质量评价表等进行客观疗效指标评价。并进行后期疗效随访和3个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结果:1.形成乳腺增生病“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共有病因病机,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基础病变”的辨证思路,以及“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其标,疏肝理气、健脾胜湿、调摄冲任治其本”的主要治则的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2.临床研究结果:(1)两组基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一疗程后及随访时在疼痛评分、疼痛分级、触痛评分、疼痛总积分方面,试验组低于安慰剂组,较治疗前总积分减少试验组较安慰剂组明显,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即起效。(3)治疗一疗程后,肿块分布、大小及总积分方面,试验组低于安慰剂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在肿块质地、分布、大小及总积分方面,试验组低于安慰剂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起效。(4)治疗一疗程后及随访时在中医证侯总积分方面,试验组低于安慰剂照,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一疗程后疗效最明显,特别在缓解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及腹部胀满3个方面突出。但药效持续时间不久,随访时仅在缓解腹部胀满方面有效。(5)治疗一疗程后对乳腺增生病主证总有效率63.48%,中医证侯总有效率79.13%,疾病总有效率70%,停药后随访疾病总有效率72.17%,均高于安慰剂,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一疗程后3种兼证型之间在疼痛积分、肿块积分、主证疗效、疾病总疗效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后试验组超声积分较对照组低,较治疗前积分减少更明显,与安慰剂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8)试验组中出现4例2例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安慰剂组中出现2例0例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基层推广临床结果:对乳房疼痛总有效率72.86%,肿块总有效率54.29%,主证总有效率74.29%,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4.29%,疾病总疗效显愈率21.43%、总有效率75.71%。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规范、易行、便于推广的散瘀化痰为核心、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临床优化方案;经临床验证能减轻乳房疼痛,缓解乳房肿块及改善全身症状及超声评价,疗效优于安慰剂,药效持久,对不同兼证作用均衡,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经基层医院临床推广,进一步验证了其有效性、安全性、基层医院的适宜性与可操作性。

曹国辉[8](2011)在《丹红还五方治疗中青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丹红还五方治疗中青年脑梗死伴Hhcy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Hcy的干预效果,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两方面确定丹红还五方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完善其作用机制和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cy的关系,为脑梗死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以便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本组中青年脑梗死伴Hhcy患者68例均选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住院患者。对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及伴发病和既往史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降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奥扎格雷钠氯化钠80mg,2次/d,静脉滴注,14d后改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继用14d,),活血化瘀治疗(银杏叶注射液20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1次/d,静脉滴注,14d后改银杏叶片,2片/次,3次/d,口服,继用14d)。28d为1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还五方:丹参20g,红花15g,生黄芪30g,川芎15g,桃仁10g,赤芍10g,当归尾10g,地龙10g,桑枝30g,桂枝15g,生何首乌20g,山楂30g,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2次,滤液400ml,分2次早晚空腹口服,28d为1疗程。疗程结束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后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及血浆Hcy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治疗28d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丹红还五方对减轻中青年急性脑梗死伴Hhcy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明显促进作用。2两组治疗28d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着进步16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94.11%;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着进步13例,进步5例,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丹红还五方对中青年脑梗死伴Hhcy患者症征改善有明显疗效。3两组治疗28d前后Hcy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前Hcy含量23.41±4.58mg/L,治疗后Hcy含量12.93±2.38mg/L;对照组治疗前Hcy含量22.94±4.33mg/L,治疗后Hcy含量18.26±2.46mg/L;治疗后两组Hcy含量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丹红还五方对降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有明显促进作用。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临床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经复查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表明丹红还五方无毒、副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丹红还五方治疗中青年脑梗死伴Hhcy患者症征改善有明显疗效,能改善神经症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且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Hcy。两组间经统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在临床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测亦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提示丹红还五方治疗中青年脑梗死伴Hhcy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丹红还五方的作用机制。但尚待进一步扩大临床及基础研究。

张玉冬[9](2010)在《Th1/Th2漂移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及抵当汤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Th1/Th2漂移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抵当汤干预DVT中Th1/Th2漂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选取DVT患者66例,分别根据病程和中医证型分组,按病程分为1-3天组、4-7天组、8-15天组和16~30天组,按证型分为湿热下注型组、血瘀湿重型组,观察Th1/Th2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实验研究以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DVT大鼠模型,采用抵当汤治疗,与穿王消炎片和复方丹参片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的血清TNF-α、IFN-γ、IL-4和IL-10的水平以及下腔静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静脉壁中炎性细胞、TNF-α、IL-10和IFN-γmRNA、IL-4mRNA的表达。结果:临床研究显示DVT患者的TNF-α、IFN-γ、IL-4、IL-10均升高(P<0.05,P<0.01),1-3天组、4-7天组的IL-10/TNF-α比值较对照组降低,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增高;8-15天组和16~30天显示相反的结果,说明DVT的早期可能存在向Th1漂移;血栓机化再通期可能存在向Th2漂移。在证型研究中,湿热下注型IL-10/TNF-α比值较对照组降低、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增高;血瘀湿重型中显示相反的结果,说明DVT的湿热下注型可能存在向Thl漂移,血瘀湿重型可能存在向Th2漂移;实验研究显示血栓模型组大鼠的下腔静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较假手术组程度重,其血清TNF-α、IFN-γ、IL-4、IL-10的水平以及静脉壁中炎性细胞、TNF-α、IL-10和IFN-ymRNA、IL-4mRNA的表达增强(P<0.05,P<0.01),IL-10/TNF-α、IFN-γ/IL-4比值随着病程而出现动态变化,证实了DVT大鼠中也存在着Th1/Th2漂移。抵当汤能通过降低DVT大鼠血清TNF-α、IFN-γ水平,升高IL-4和IL-10的水平(P<0.05,P<0.01),影响Th1/Th2漂移方向和程度,并能减少静脉壁中炎性细胞、降低静脉壁中TNF-α及IFN-ymRNA的表达、增强IL-10及IL-4mRNA的表达(P<0.05,P<0.01),效果优于穿王消炎片组和复方丹参片组。结论:DVT中存在Th1/Th2的漂移失衡,Th1/Th2的漂移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病情和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而抵当汤可以通过干预Th1/Th2的漂移来达到治疗DVT的目的。

钟光贤[10](2009)在《补阳还五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观察治疗前后运动、感觉评分、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及皮感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的变化,探讨其对受损的脊髓及神经恢复的有效性,为该方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选择37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人,按入院时间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西药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感觉(触觉、痛觉)、运动评分及ASIA分级变化,并行SEP、MEP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感觉、运动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P波幅与MEP波幅在治疗前后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治疗后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触、痛觉改善方面无差异(P>0.05);在运动改善方面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EP波幅改善方面无差异(P>0.05),在MEP波幅改善方面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脊髓功能改善等级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补阳还五汤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总体恢复起到治疗作用,其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感觉功能的改善作用,对MEP波幅的改善作用优于SEP的改善。2.在研究中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二、通络祛淤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络祛淤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三期辨证外治法治疗C3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3.2 对照1组
        1.3.3 对照2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前后腕部肿胀程度比较
    2.2 各组VAS评分分级比较
    2.3 各组治疗前后腕关节解剖结构关系指标比较
    2.4 各组骨折愈合骨痂X线评分比较
    2.5 各组腕关节功能评定比较
    2.6 各组整体医疗费用比较
3 讨论

(2)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韦氏手法治疗髌骨不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西医诊断标准
        1.1.3 中医诊断标准
        1.1.4 纳入标准
        1.1.5 排除标准
        1.1.6 剔除标准
        1.1.7 脱落标准
        1.1.8 收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1.1 分组
        2.1.2 治疗组的治疗方案
        2.1.3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
        2.1.4 功能锻炼
        2.1.5 注意事项
    2.2 .观察指标
        2.2.1 一般资料
        2.2.2 疗效观察指标
        2.2.3 疗效评定
        2.2.4 .安全观察
        2.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
    3.1 剔除及脱落病例
    3.2 一般资料比较
        3.2.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对比
        3.2.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对比
        3.2.3 两组患者发病部位分布对比
        3.2.4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对比
        3.2.5 两组患者BMI对比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角角度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髌骨指数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3.9 安全性指标观察
    3.10 复发率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4.1 传统医学对PI的认识与治疗
        4.1.1 传统医学对PI的认识
        4.1.2 传统医学对PI治疗
    4.2 现代医学对PI的认识
        4.2.1 PI易发因素
        4.2.2 现代医学对PI的检查及诊断
        4.2.3 现代医学对PI治疗
    4.3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髌骨不稳症的机理
        4.3.1 中医机理
        4.3.2 西医机理
    4.4 韦氏整治手法对于PI的治疗优势
    4.5 身痛逐瘀汤立方分析
        4.5.1 身痛逐瘀汤各组成药物的研究
    4.6 提倡伸膝等长收缩锻炼
    4.7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4.7.1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4.7.2 临床总疗效结果比较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治疗髌骨不稳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一、前言
        二、DVT发病机制
        三、DVT的高危因素
        四、DVT的诊断
        五、DVT的预防性措施
        六、DVT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一、病名及其特点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病机
        三、治则治法
        四、DVT中医辨治及疗效评价
    第三节 针刺活血化瘀的理论探源
        一、前言
        二、《黄帝内经内经》及后世各代医家对针刺活血化瘀的认识
        三、针刺活血化瘀的原理
        四、针刺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
        五、针刺对微循环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
第二章 中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循证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医活血方剂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系统评价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电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试验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一般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关于盲法
        三、样本量估算
        四、治疗方法
        五、取穴、操作方法及器材
        六、疗效评定指标
        七、试验流程图
        八、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资料比较
        二、疗效指标比较
    第五节 讨论
        一、疗效分析
        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DVT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病机制探讨
        四、利伐沙班的药理学及应用
        五、取穴依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4)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简表
前言
数据与方法
    1.病例的选择
    2.病例的分组
    3.基本数据
    4.治疗方法
    5.观察指标
    6.研究结果分析
结果
讨论
    1.祖国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3.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
    4.本研究的机理探讨
    5.本手法的特点
    6.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7.本研究对CLMS患者QOL影响结果的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治疗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立题依据
    1 研究背景
    2 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
    3 本课题的特色与优势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3.2 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的肩部评分标准(MR)
        3.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4 随访方式
    4 统计学处理
    5 治疗结果
        5.1 基线均衡性比较
        5.2 临床疗效比较
        5.3 VAS得分比较
        5.4 MR总积分比较
        5.5 随访
        5.6 临床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一般情况
        6.2 治疗结果
        6.3 疗效指标
        6.4 推拿手法
        6.5 导引作用
        6.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肩部评分标准(MR)
    附件2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件3 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发病原因及机制
        1.2 肩周炎的西医治疗
    2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中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桃核承气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观察及B7-H3免疫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理论研究基础
    1 古代医家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1.1 秦汉时代
        1.2 隋唐时代
        1.3 宋元时代
        1.4 明清时代
    2 现代医家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3 论治原则
        3.1 清热利湿原则
        3.2 活血化瘀原则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技术路线图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2.1 临床症状
        2.2 体格检查
        2.3 实验室检查
        3 西医纳入标准
        4 中医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标准
        7 给药方法
        8 观察指标
        8.1 NIH-CPSI 评分
        8.2 EPS 常规
        8.3 B7-H3、IFN-γ、IL-10、COX-2 的浓度水平测定
        8.4 安全性评价
        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三组治疗前后之间 CPSI 评分的比较
        3 各组血清 B7-H3 的测定结果
        4 CPSI 评分与 B7-H3 的相关性
        5 各组治疗前、后各组前列腺液中的 B7-H3、 IFN-Γ、IL-10、COX-2 的表达
        6 B7-H3 与 IFN-Γ、IL-10、COX-2 各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7 治疗前后 EPS 常规的比较
        8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对Ⅲ型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 对Ⅲ型前列腺炎治疗的认识
        2.1 经方治疗
        2.2 自拟方治疗
        2.3 中药外治
        3 桃核承气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应用理论
        4 西医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措施
        5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技术路线
    材料和方法
        1 试验动物
        2 主要仪器
        3 试验药品及试剂
        4 实验方法
        4.1 动物分组
        4.2 造模方法
        4.3 给药
        4.4 样本取材
        5 检测
        5.1 大体形态学观察
        5.2 光镜观察
        5.3 ELISA 法检测前列腺组织匀浆 B7-H3 浓度的表达,根据 ELISA 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
        5.4 实时荧光 PCR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造模结果
        3 各组实验大鼠前列腺大体形态学观察
        4 各组实验大鼠脾脏、前列腺、体重比例
        5 B7-H3 在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表达
        6 PCR 电泳检测 RNA 电泳结果
        7 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 B7-H3 CDNA 的相对表达
        8 前列腺组织光镜观察
    讨论
        1 造模方法的选择
        1.1 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1.2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模型
        1.3 雌激素加去势诱导前列腺炎大鼠模型
        1.4 尿逆流所致慢性前列腺炎模型
        1.5 角叉菜胶诱导前列腺炎
        1.6 消痔灵诱导前列腺炎
        2 B7-H3 在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3 桃核承气汤的免疫研究
        4 光镜检查结果比较
        5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7)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乳腺增生病研究基础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乳癖的论述
        1.2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
        1.4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诊治进展
        2.1 西医对乳腺增生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
    3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概况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二部分 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优化
    1 数据挖掘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
        1.1 数据挖掘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规律
        1.2 数据挖掘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
    2 方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
        2.1 中医治法方药的临床研究基础
        2.2 从肝郁脾虚论治乳腺增生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
        2.3 对重症乳腺增生病辨证的研究基础
        2.4 对安慰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认识
    3 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优化
        3.1 优化方案设立的理论依据
        3.2 辨证论治方案的提出
        3.3 辨证内治的选择
        3.4 开郁散结系列方的组方依据
    4 研究设计方案的优化
        4.1 准确定义研究人群
        4.2 样本量的估算
        4.3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
        4.4 疗效观察指标的优化
        4.5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4.6 遵循伦理学原则
    5 研究质量控制与保证
        5.1 实验室指标的质量控制
        5.2 培训研究者
        5.3 提高受试者依从性
        5.4 建立多级监查制度
    6 研究方案的专家论证优化
        6.1 征求专家优化意见
        6.2 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第三部分 散瘀化痰为核心、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临床验证
    1 临床资料
    2 临床诊断标准
        2.1 乳腺增生病现代医学诊断标准
        2.2 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中医辨证标准
        2.3 乳腺增生病兼证分型标准
    3.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3.1 选择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3.5 脱落病例的处理
        3.6 研究病例的终止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组用药
        4.2 对照组用药
        4.3 研究药物规格
        4.4 研究药物用法
        4.5 研究药物疗程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记录项目
        5.2 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性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6.1 综合疗效
        6.2 主要症状(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疗效
        6.3 中医证候疗效
    7 统计学处理
        7.1 统计分析与统计软件
        7.2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7.3 统计分析内容
        7.4 统计分析方法
    8. 结果
        8.1 数据集分析
        8.2 基线分析
        8.3 观察指标疗效分析
        8.4 综合疗效分析
        8.5 不同证型疗效分析
        8.6 超声疗效评价
        8.7 不良反应
    9. 讨论
        9.1 观察指标疗效分析
        9.2 开郁散结颗粒总体疗效
        9.3 超声评价
        9.4 开郁散结颗粒不良反应
        9.5 安慰剂疗效分析
        9.6 本方案与其他药物疗效比较
    10. 方案基层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8)丹红还五方治疗中青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诊断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统计学处理
    2.3 疗效评定
        2.3.1 疗效评定标准
        2.3.2 血浆 Hcy 测定
第3章 结果
    3.1 疗效观察
        3.1.1 两组治疗 28d 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3.1.2 两组治疗 28 d 后临床疗效比较
    3.2 治疗前后 Hcy 含量比较
    3.3 安全性观察
        3.3.1 两组血常规比较
        3.3.2 两组肝肾功能比较
        3.3.3 安全性评价
第4章 讨论
    4.1 中医对中风及 Hhcy 的认识和治疗
        4.1.1 中风病因病机概述及对 Hhcy 的认识
        4.1.2 中医对中风病及 Hhcy 的治疗
    4.2 西医对脑梗死及 Hhcy 的认识和治疗
        4.2.1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4.2.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
        4.2.3 西医对脑梗死及 Hhcy 的认识和治疗
    4.3 脑梗死伴 Hhcy 中西医结合治疗
    4.4 丹红还五方的作用机理及分析
    4.5 临床疗效与结果分析
        4.5.1 两组治疗 28d 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4.5.2 两组治疗 28d 后临床疗效比较
        4.5.3 两组治疗 28 d 后 Hcy 含量比较
        4.5.4 不良反应
    4.6 结论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Th1/Th2漂移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及抵当汤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技术路线图
    临床研究一 Th1/Th2漂移在DVT病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观察指标
        (三) 检测方法
        (四) 统计方法
        三、临床资料分析
        (一) 性别
        (二) 年龄
        (三) 发病部位
        (四) 临床分型
        (五) 诱发因素
        四、DVT不同病程的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一) 血清TNF-α的检测结果
        (二) 血清IFN-γ的检测结果
        (三) 血清IL-4的检测结果
        (四) 血清IL-10的检测结果
        (五) 各组DVT患者IL-10/TNF-α比较
        (六) 各组DVT患者IFN-γ/IL-4比较
    临床研究之二 Th1/Th2漂移与DVT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西医诊断标准、病例选择标准
        (三)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观察指标、检测方法、统计方法
        三、临床资料分析
        (一) 性别
        (二) 年龄
        (三) 发病部位
        (四) 临床分型
        (五) 诱发因素
        四、DVT不同中医证型的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一) 血清TNF-α的检测结果
        (二) 血清IFN-γ的检测结果
        (三) 血清IL-4的检测结果
        (四) 血清IL-10的检测结果
        (五) 血清IL-10/TNF-α、IFN-γ/IL-4的比较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抵当汤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Th1/Th2漂移干预机制的研究
    实验技术路线图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主要试剂
        (三) 实验主要仪器
        (四) 实验主要器械和材料
        (五) 实验药物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分组
        (二) 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
        (三) 造模方法
        (四) 取材方法
        (五) 检测指标
        (六) 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
        (七) 光镜切片的制备方法
        (八) 光镜下观察指标的结果判定方法
        (九)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DVT大鼠模型成功建立
        (二) 各中药治疗组对血清TNF-α、IFN-γ、IL-4、IL-10水平的影响
        (三) 各中药治疗组对静脉内皮病理改变的影响
        (四) 各中药治疗组对静脉壁中炎性细胞的影响
        (五) 各中药治疗组对静脉壁中TNF-α、IL-10表达的影响
        (六) 各中药治疗组对静脉壁中IFN-γmRNA、IL-4mRNA表达的影响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一) DVT病因的传统认识
        (二) DVT病因理论的新发展
    二、Th1/Th2漂移与DVT
        (一) Th1/Th2功能与分化
        (二) Th1/Th2漂移与DVT
        (三) Th1/Th2漂移与中医药研究
    三、Th1/Th2漂移在DVT病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四、Th1/Th2漂移在DVT分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一)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二) Th1/Th2漂移在DVT分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一) 古代医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现代医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深静脉血栓形成"瘀热互结"病机理论探析
    六、抵当汤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机辨析
        (一) 抵当汤证考析
        (二) 抵当汤证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机辨析
    七、抵当汤的组方分析
        (一) 抵当汤组成
        (二) 方剂详解
        (三) 现代药理研究
    八、中药对深静脉血栓形成Th1/Th2漂移的干预机制研究探讨
        (一) 中药减少DVT大鼠血清Th1细胞因子生成和释放
        (二) 中药增强DVT大鼠血清Th2细胞因子生成和释放
        (三) 中药改善静脉壁炎性细胞的浸润
        (四) 中药抑制静脉壁中TNF-α的表达
        (五) 中药抑制静脉壁中IFN-γmRNA的表达
        (六) 中药调节静脉壁中IL-10的表达
        (七) 中药调节静脉壁中IL-4mRNA的表达
        (八) 中药调控DVT大鼠Th1/Th2的漂移
    九、本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一) 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10)补阳还五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作者简历

四、通络祛淤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三期辨证外治法治疗C3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研究[J]. 段超,周细江,车国良,李俊,邓超,黄路玺,刘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 [2]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韦氏手法治疗髌骨不稳症的近期疗效观察[D]. 李富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D]. 徐效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柴塬.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1)
  • [5]推拿通整理法加导引治疗血瘀气滞证急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韩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桃核承气汤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观察及B7-H3免疫机理研究[D]. 钟景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7]散瘀化痰综合脏腑调理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优化方案的研究[D]. 关兴.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8]丹红还五方治疗中青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D]. 曹国辉. 河北大学, 2011(05)
  • [9]Th1/Th2漂移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及抵当汤干预机制的研究[D]. 张玉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10]补阳还五汤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D]. 钟光贤. 福建中医学院, 2009(02)

标签:;  ;  ;  ;  ;  

通络祛瘀汤治疗外伤性血肿6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