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演变

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演变

一、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论文文献综述)

史学智[1](2021)在《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之辨》文中指出IASB在2020年11月30日发布了《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讨论稿)》,就账面价值法和购买法在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中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然而,我国会计准则自2006年以来一直要求同一控制下的业务合并采用账面价值法处理,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处理规定是否需要破旧而立新呢?通过解读IASB讨论稿的内容,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于账面价值法处理带来的会计后果,分别从我国独特的监管环境和融资环境两个角度引申出上市公司基于现行准则开展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时存在避免退市和通过再融资审查门槛两种动机。针对同一控制下的业务合并,建议修订我国现行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直接采用购买法、非上市公司采用新账面价值法和购买法并存的会计处理方法。

耿建新,靳琦琦[2](2020)在《企业合并准则的历史沿革与国际比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着眼于国际会计准则已发生的变化,我国企业合并准则面临着进一步修订的客观要求。首先,基于企业合并准则建立以来的发展情况,纵向分析我国企业并购会计处理的变化过程,着重剖析企业合并准则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对该准则的相关文件与补充规范等进行较为具体、深入的探讨。然后,将该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横向对比,以探寻其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的国际趋同寻找方向。最后,针对该准则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耿建新,浦柳婷[3](2020)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报表合并研究——基于澳大利亚和我国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合并过程是形成本级政府合并财务报告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回顾多年试点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告的经验,我国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合并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较早进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和编制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国家之一,已发展出较为完善的编制体系和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梳理中澳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合并领域的历史沿革、概念术语、准则规范和操作方式,结合我国两类财务报告合并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求推动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发展。

刘丁睿[4](2020)在《基于投资者视角的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与决策有用性研究》文中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中介制度,具有维护资本市场中资本商品交易秩序的重要作用。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各方参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信息媒介,也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演化,审计报告逐渐发展为标准化模式,自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传统标准化模式审计报告受到了诸多挑战,为满足使用者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日益增高的需求,国内外相关机构相继开展了审计报告改革工作,其中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是一项核心内容。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旨在通过提高已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来增加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通过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提供除审计意见以外的增量信息来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在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中,投资者是审计报告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服务对象,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是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的首要目的,研究关键审计事项向投资者传递了怎样的增量信息,以及关键审计事项所传递的增量信息是否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国内外审计报告演化历程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现状为背景,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特点,基于投资者视角对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的增量信息内容和决策有用性进行研究。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全面实施以来,在现有研究中缺乏对投资者信息需求的深入理论分析,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以解释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实现增量信息价值的具体机制,同时缺乏对关键审计事项实施现状进行全样本的动态分析,也未对其信息含量与审计意见进行区分,难以得知在不同类型审计意见基础上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价值及决策有用性的差异。本文针对既有文献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投资者视角构建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具备增量信息和决策有用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其具体作用机理。在研究脉络上,本文首先从关键审计事项的改革需求、披露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其次,本文基于审计报告改革的脉络,对关键审计事项形成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对2016-2018年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颁布以来的实施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本商品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形成增量信息和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理论框架和实施现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采用我国新准则全面实施以来2017-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对关键审计事项在不同审计意见基础上具备的增量风险披露信息和决策有用性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形成以投资者视角为基础的关键审计事项实现增量信息价值和决策有用性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根据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局限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投资者在决策时需要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的双重风险信息。本文基于投资者视角,根据马克思资本商品理论对投资者决策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投资者的审计需求由资本商品的本质属性和定价机制决定,资本商品的价值并不完全由现有价值决定,而是根据未来价值决定,因此投资者在决策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信息具有双重需求,一方面投资者需要注册会计师合理保证历史会计信息的公允可靠,充分揭示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另一方面投资者需要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未来收益的可获得性进行判定,充分了解企业潜在的持续经营风险。同时投资者需要了解相关风险程度,以便在审计意见相同的公司中进一步筛选,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收益。本文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动机探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的不足和关键审计事项实现增量信息价值的具体机制,为进一步分析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增量和决策有用性奠定理论基础。(2)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信息披露能力在不同类型审计意见下存在差异。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中,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内容均显着正相关,而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中,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的多少无显着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在审计意见的基础上提供增量风险信息,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在审计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风险披露维度,改善传统审计报告“二元化”或“一刀切”的结论模式,将“风险的有无”扩展为“潜在风险的高低”;而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下,在审计结论已经具有重大风险指示作用的情况下,关键审计事项难以在审计意见的基础上披露增量风险信息。(3)在不同类型审计意见下,关键审计事项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存在差异。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关键审计事项对于投资者决策具有负面影响,并能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而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下,投资者不在审计意见的基础上对关键审计事项产生额外的市场反应,关键审计事项不具有决策有用性。这说明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将增量信息有效传递至投资者,从而影响投资者决策并产生负向的市场反应;而在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情况下,关键审计事项所传递的风险信号作用弱于审计意见,投资者不再对其敏感,也不会左右投资者的决策意愿和行为,这说明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结论已经对审计过程中识别出风险的总和进行了概括,当审计意见披露风险足够重大时,关键审计事项无法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基础上提供增量决策相关信息,投资者不再对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信息敏感,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增量价值和决策有用性难以体现。同时,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事务所声誉和机构投资者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效应调节作用不显着。本文研究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有用性在不同审计意见下产生差异,这与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信息在不同审计意见下存在的差异相一致,说明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所传递的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能够有效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投资者在利用关键审计事项作出决策时,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其信息含量的基础上的,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已经具备一定成熟度,资本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具有一定有效性。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投资者对于不同审计意见和关键审计事项中风险信息敏感度可按照重大错报风险、重大持续经营风险(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财务信息质量风险和一般持续经营风险的顺序依次递减,相应地,不同审计意见和关键审计事项之间的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也按照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关键审计事项、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顺序依次递减。因此,关键审计事项扩展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风险区间,扩展了审计报告的信息披露层次,弥补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不足的缺陷。综上所述,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实施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了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决策有用性,但是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增量价值和决策有用性在不同审计意见下存在差异,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进一步揭示了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风险信息并有效地将风险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从而辅助其进行投资决策;而在非标准审计意见下,由于风险信息已经通过非标准审计意见进行了传达,因此关键审计事项难以在审计意见的基础上向投资者进一步提供增量信息,难以影响投资者决策并产生相应市场反应。本文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审计制度理论,建立了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意见基础上实现信息增量价值和决策有用性的分析框架和具体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制度表征职能,弥合投资者的期望差距,对于审计报告模式的深化改革和资本市场体制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耿建新,靳琦琦[5](2020)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国际比较》文中认为在我国,长期股权投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并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而不断丰富。我国最早的投资准则于1998年问世,2006年正式出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并于2014年修订。然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和美国会计准则中,却没有单独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本文首先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出发,分析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其他准则之间的联系,多维度、全方位地认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将其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以对投资准则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最后,提出关于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未来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尹伯华[6](2020)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加深,企业发展环境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出现了多样化的合并方式和形式。为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在2006年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了更详细的修改和规范。对比分析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新准则执行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有助于完善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穆雍韬[7](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我国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市场化的并购以及产业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并购企业从而进行垂直、水平整合成为市场中受到青睐的举措,也成为上市公司提升行业份额、提高战略地位、达成战略目的以及实现多元化经营、上下游整合的有效措施。然而,伴随着并购活动的大幅增加,因为并购所产生的企业商誉也在进一步扩大。商誉作为一种难以衡量的资产,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不稳定因素,对广大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着眼于上市公司中受到商誉影响较大的公司在并购中出现的商誉减值问题,试图为会计准则的完善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我国对商誉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在国外研究基础上,对商誉的本质、确认方面较多,对争议较大的商誉减值方法选择和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较少,而且我国没有单独对商誉减值进行规范的准则。本文结合A公司商誉减值案例,通过多角度分析企业和监管方对商誉减值情况的分歧、动机和原因等,补充商誉减值标准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拟对A公司并购商誉减值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商誉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多的考虑当时的经济背景,并通过制定契合特定时期企业发展的相关准则,帮助提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的竞争力。(2)将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由减值测试法更改为综合摊销法将对企业净利润、财务指标及资本市场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减值测试法是较适当的选择(3)现行的减值测试法存在步骤要求不够明确、主观性强等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对减值法的步骤要求进一步细化(2)减少企业管理层主观判断(3)加强对商誉减值测试的监督。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对商誉后续计量各种方法的历史演进进行研究对比,发现各种方法在实际采用过程中的优点及不足。通过对A公司大幅计提商誉减值进行分析,发现现行后续计量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我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进行横向对比,选择在我国实务中起到影响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角度对准则的实用性及优劣进行选择。不足之处是本文只是对某个公司存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其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还需进一步探讨完善。

牛艺迪[8](2020)在《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我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规定于2017年1月1日首先在A+H股上市公司试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8年起在A股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中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与内容描述的政策要求进行解读,接着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1)从行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平均数量最多的是金融业;(2)从会计师事务所性质类型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对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平均数量统计,发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3)不同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类型分类统计,得到现有的审计报告7成左右披露的是资产减值类事项与收入确认类事项。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后果,本文以2016年-2018年三个会计年度的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共6341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关键审计事项资产类事项金额与费用类事项金额对审计费用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关键审计事项数量与审计费用显着正相关;(2)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事项金额与审计费用显着正相关;(3)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金额与审计费用显着负相关;(4)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不显着;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大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更显着;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大小对审计费用的消极影响更显着;(5)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不显着;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大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不显着;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金额对审计费用的消极影响更显着。最后论文根据本文研究的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分析,以及论证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金额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领域的学术文献,检验了新审计政策实施情况,对审计相关部门的工作实施有积极指导意义。

耿建新,徐同[9](2020)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规范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通过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历次变更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梳理了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并将二者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以此为基础,探寻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可能引发的困惑,由此对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未来修订方向进行了展望。

柯朱骦[10](2020)在《“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模式下体检行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美年大健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体检行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阳光产业,我国的体检产业正在不断地向规模化、正规化和产业化发展。体检市场前景迅速发展的背后,其本质是一场增量博弈,各大民营体检企业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网点局限于一二线城市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以美年大健康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率先采用了“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新型模式。该模式具有并购效率高、协同效应明显以及退出渠道锁定等优势。但与此同时,该模式究竟在体检企业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布局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还是为企业操纵合并报表范围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了有关盈余管理动因,衡量方法和途径的文献,并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三个理论基础。分别是信号传递理论、合并会计范围和拓展Jones模型。在第三部分案例介绍中,本文选取了A股体检业龙头企业——美年大健康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先从美年大健康的历史沿革和股权结构对美年大健康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对其成立的“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进行了介绍,包括其“先参后控”模式与并购基金的运作逻辑。在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中,本文首先根据Jones模型的结果判定美年大健康存在盈余管理的嫌疑,随后收集并分析了美年大健康2015年借壳江苏三友上市以来至2019年中报的财务数据,并据此分析美年大健康盈余管理的动因,随后本文分析总结得出美年大健康通过对上市部分不计提商誉、亏损门店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和关联交易三个路径进行盈余管理,最后对美年大健康盈余管理的财务与非财务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盈余管理提高了归母利润、美化了财务报表并帮助美年健康完成了其上市以来的业绩承诺,但非上市体系的亏损则得不到体现,严重的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有用性并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后本文总结了案例并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政府应调整对“PE+上市公司”型投资基金的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相关会计准则;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管。

二、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论文提纲范文)

(1)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之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解读IASB《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讨论稿)》
    (一)账面价值法和购买法的适用性
    (二)关于账面价值法的具体运用
        1. 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
        2. 合并对价的确认。
        3. 合并对价与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差额。
        4. 是否进行追溯调整。
    (三)关于购买法的具体运用
三、我国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会计处理分析
    (一)账面价值法的会计后果
    (二)账面价值法的经济后果
四、总结:账面价值法还是购买法?

(2)企业合并准则的历史沿革与国际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出台与历史沿革
    1.《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1996)。
    2.《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1997)。
    3. CAS20(2006)。
三、CAS20剖析
    1. 企业合并其他方式适用范围。
    2. 两类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比较。
    3. 不同方式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比较。
四、CAS20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1. CAS20与SFAS141的比较。
    2. CAS20与IFRS3的比较。
    3. IFRS3面临的新问题及其与CAS20的关系。
五、政策性建议
    1. 亟需增强CAS20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2. 完善披露信息以服务财务报表使用者。
    3. 立足于我国具体情况的设想与考虑。
六、结语

(3)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报表合并研究——基于澳大利亚和我国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相关文献研究进展
三、中澳之间的比较研究
    (一)合并沿革层面的比较
    (二)合并概念层面的比较
    (三)合并操作层面的比较
        1. 核算基础。
        2. 会计要素。
        3. 合并分工情况。
        4. 合并抵销和调整程序。
        5. 合并财务报表类型与时间。
        6. 审计方式。
        7. 合并财务信息披露。
四、做好我国政府会计合并的政策性建议
    (一)增加对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信心
    (二)健全有关合并范围的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三)细化由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调整事项
    (四)优化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加强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间的财务信息共享
    (五)加强合并财务报告审计建设
    (六)探索合适的合并财务报告列报和披露框架
    (七)丰富合并财务报告的用途

(4)基于投资者视角的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与决策有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审计报告模式改革的需求
    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内容
    2.3 关键审计事项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2.4 关键审计事项对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影响
        2.4.1 对审计师的影响
        2.4.2 对上市公司治理当局的影响
        2.4.3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
    3.1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历史沿革
        3.1.1 标准化审计报告主要内容的历史沿革
        3.1.2 关键审计事项的形成
    3.2 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3.2.1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结构分析
        3.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内容统计
        3.2.3 关键审计事项的行业特征分析
        3.2.4 关键审计事项的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分析
        3.2.5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意见类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 基于资本商品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提供增量信息的机理分析
    4.2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分析
    4.3 基于青木昌彦制度理论的关键审计事项决策有用性分析
    4.4 假设提出
        4.4.1 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增量相关假设
        4.4.2 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相关假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的实证检验
    5.1 实证研究设计
        5.1.1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5.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内生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关键审计事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实证检验
    6.1 实证研究设计
        6.1.1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6.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 实证结果分析
        6.2.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相关性分析
        6.2.3 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6.3 进一步研究
        6.3.1 事务所声誉的调节作用
        6.3.2 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
    6.4 稳健性检验
    6.5 内生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国际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历史沿革
    (一)概念初现:《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二)准则初立:《企业会计准则——投资》
    (三)正式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
        1. CAS2(2006)对准则适用范围与会计处理方法进一步予以明确。
        2. CAS2(2006)对初始计量的分类进行了细化处理。
        3. CAS2(2006)对后续计量的规范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
        4. CAS2(2006)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完善。
    (四)重大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
        1. CAS2(2014)在准则适用范围方面的变化。
        2. CAS2(2014)进一步明确了内部交易需要抵销的事项。
        3. CAS2(2014)加入了与金融工具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相关的内容。
三、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其他相关准则之间的关系
    (一)分析问题的线索及方向
    (二)CAS2与CAS20之间的关系
    (三)CAS2与CAS33之间的关系
    (四)CAS2与CAS22之间的关系
    (五)CAS2与2014年新准则之间的关系
四、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投资准则与美国准则之间的比较
    (二)我国投资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比较
    (三)CAS2(2014)与美国准则、国际准则比较的综合说明
        1. 相同点。
        2. 不同点。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性建议
        1. 保留我国确认企业合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最基本分类。
        2. 探索如何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变更,缩小企业盈余管理操纵空间。
        3. 关于成本法是否保留、如何保留与运用的讨论。

(6)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新变化
    (一)合并范围
        1、控制的定义。
        2、控制权判断
        3、特殊目的主体。
    (二)合并程序
        1、编制主体的界定。
        2、合并资产负债表。
        3、合并利润表。
        4、合并现金流量表。
        5、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三)特殊交易
        1、明确了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的子公司股权的会计处理。
        2、明确了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非同一控制下被投资方达到控制的会计处理。
        3、明确了母公司处置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4、明确了企业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时的会计处理。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界定不够清晰
    (二)“跨界”相关调整规则导致虚增收益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有待简化
    (四)母子公司报表的会计政策不统一
    (五)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用性有待提高
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完善建议
    (一)进一步清晰界定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二)简化“跨界”相关规定导致的会计处理问题
    (三)转变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多种方法统一规范子母公司的会计政策
    (五)丰富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形式

(7)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内涵
    2.2 商誉初始确认
    2.3 商誉后续计量
    2.4 概括性评论
3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比研究
    3.1 美国商誉会计准则历史沿革
    3.2 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发展
    3.3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对比
    3.4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探讨
        3.4.1 决定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影响因素
        3.4.2 商誉后续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4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及计量现状研究
    4.1 我国并购市场整体状况分析
    4.2 我国A股公司商誉现状分析
5 A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5.1 案例选择原因阐述
    5.2 并购背景及公司介绍
        5.2.1 并购背景
        5.2.2 案例双方介绍
    5.3 并购过程
    5.4 并购结果
    5.5 并购影响
6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改进研究
    6.1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
    6.2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变更对财务指标影响
    6.3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变更对企业资本市场表现影响
    6.4 小结:商誉后续计量变更对企业影响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2.1 对减值测试法的步骤要求进一步细化
        7.2.2 减少企业管理层主观判断
        7.2.3 加强商誉减值测试的监管
8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声誉溢价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进展
        2.3.1 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定
        2.3.2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2.3.3 关键审计事项对信息含量的影响
        2.3.4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3.5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
    2.4 审计费用的研究进展
        2.4.1 审计费用的组成因素与影响因素
        2.4.2 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分析
    3.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与最新变化
        3.1.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
        3.1.2 审计报告的最新变化
    3.2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
        3.2.1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3.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
    3.3 假设提出
        3.3.1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3.3.2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
    4.2 变量选择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结果及讨论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的影响分析
        5.3.2 进一步研究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及建议
        5.5.1 实证结果小结
        5.5.2 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9)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演进
    (一)《暂行规定(1995)》
    (二)CAS33(2006)
        1. 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理论。
        2.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方法。
        3.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关系。
        4. 对CAS33(2006)的阶段性总结。
    (三)CAS33(2014)
        1. 关于母子公司的认定及特殊要求。
        2. 关于“控制”概念表述的变化。
        3. 集团企业内部交易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
        4. 超额亏损子公司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
        5. 添加对特殊交易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
        6. 信息披露方面的变化。
        7. 对CAS33(2014)的阶段性总结。
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1. 美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
        2. 美国现阶段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关系分析。
        3.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关系的总结。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1.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历程。
        2. 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关系分析。
        3.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系的总结。
    (三)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四、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合并财务报表在对子公司公允价值调整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二)与“跨界”相关的调整规则可能导致虚增收益现象出现
    (三)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相关的复杂问题
五、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完善建议
    (一)建议转变对控股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
    (二)建议转变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反映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其他事项的建议
        1. 继续完善在合并过程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划分。
        2. 适当简化“跨界”而导致的会计处理问题。
        3. 完善被动增减资的会计规定。
六、结语

(10)“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模式下体检行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美年大健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体检行业市场规模稳步上升
        1.1.2 “上市公司+PE”型并购基金的火爆发展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 “PE+上市公司”模式
        2.1.2 盈余管理
        2.1.3 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信号传递理论
        2.2.2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准则
        2.2.3 Jones模型
3.案例介绍——美年大健康
    3.1 公司发展历程
    3.2 美年大健康“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与“先参后控”模式
4.美年大健康盈余管理分析
    4.1 基于拓展Jones模型下的实证结果
        4.1.1 模型构建与样本选取
        4.1.2 实证结果分析
    4.2 美年大健康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4.2.1 体检市场处于增量博弈阶段,企业急需扩张规模
        4.2.2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相关监管仍存空白
        4.2.3 完成业绩承诺;满足股权融资条件
    4.3 美年健康盈余管理路径分析
        4.3.1 将盈利的参股门店纳入上市体系,并不进行减值测试
        4.3.2 将经营亏损的门店放入非上市体系,不在报表中体现
        4.3.3 关联交易
    4.4 美年大健康盈余管理的后果分析
        4.4.1 财务后果
        4.4.2 非财务后果
5.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应加强对“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监管
    5.2 进一步完善合并报表相关准则
    5.3 加强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管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之辨[J]. 史学智. 财会月刊, 2021(09)
  • [2]企业合并准则的历史沿革与国际比较[J]. 耿建新,靳琦琦. 财会月刊, 2020(19)
  • [3]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报表合并研究——基于澳大利亚和我国的比较[J]. 耿建新,浦柳婷. 财务与会计, 2020(17)
  • [4]基于投资者视角的关键审计事项增量信息与决策有用性研究[D]. 刘丁睿. 吉林大学, 2020(01)
  • [5]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国际比较[J]. 耿建新,靳琦琦. 财会月刊, 2020(18)
  • [6]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研究[J]. 尹伯华. 财政监督, 2020(16)
  • [7]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穆雍韬.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8]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D]. 牛艺迪.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J]. 耿建新,徐同. 财会月刊, 2020(12)
  • [10]“PE+上市公司”型并购基金模式下体检行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美年大健康为例[D]. 柯朱骦.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