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

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

一、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论文文献综述)

贶聚欣[1](2021)在《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例》文中认为宁夏引黄灌区“大引大排”的灌溉方式导致农田退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田中的氮磷农药残留随着退水汇入河流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分析,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对农田退水污染的防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代表案例,首先剖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景观格局特征,其次揭示了农田景观格局与退水污染过程之间的空间机制,最终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提出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本研究结论为宁夏乡村农业污染治理提供了空间方法,也为类似地区的农田退水污染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本论文共分6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包含了研究的背景、对象、目的、意义、方法、内容与框架等。第二章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及景观格局优化方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对景观格局-过程关系理论研究、农业景观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取其中的生态原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对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农田退水污染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造成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对本研究的重要性进行说明。第四章对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形成的景观格局及景观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并提取景观单元,并从“源-汇”景观格局角度对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过程进行评价。第五章在结合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农田退水污染空间防治策略进行提取并按照与“源-流-汇”景观单元的匹配性对景观格局优化策略进行分类。第六章对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问题治理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作出研究展望。本文包括四项主要结论:(1)梳理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的相关空间理论与案例;(2)揭示了农田退水污染过程与农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3)建构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模型;(4)提出了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刘有华,许赛,王倩楠,皮乔木,徐思琪,安贤惠,李联泰[2](2021)在《泥鳅白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拮抗菌的筛选》文中提出为确定连云港市墩尚镇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白头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病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筛选了该病原菌的拮抗菌。从患病泥鳅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W1,经人工感染发现体腔注射浓度为1.6×107 CFU/mL 0.1 mL菌液时泥鳅死亡率为80%,在1.6×107 CFU/mL浓度下创伤和浸泡感染死亡率为100%。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克肟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链霉素、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不敏感。筛选该病原菌的拮抗菌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8对维氏气单胞菌W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郝晨光[3](2020)在《三种环境因子对克氏原螯虾体内WSSV增殖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的总氨氮、亚硝酸盐和pH对注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胁迫后,其鳃丝WSSV增殖量、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和肝胰腺的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鳃丝Na+-K+-ATPace活力、胁迫7d累计死亡率的变化,结果如下:一、不同浓度总氨氮(后文简称氨氮)对注射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影响。取活力良好,不携带WSSV病原的克氏原螯虾,实验组螯虾全部采用注射方法进行WSSV攻毒,对照组全部注射相同剂量的PBS缓冲液。两组螯虾放入氨氮浓度分别为0、5、10、15、20mg/L的水体中进行胁迫,水体温度为24.3±0.5℃,溶氧为8.2±0.3mg/L,pH为7.0,于24h、48h、72h取样检测;重复上述操作,中间不取样,统计氨氮胁迫7d后螯虾累计死亡率;实验设计3个平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氨氮浓度越高,协迫时间越长,实验组克氏原螯虾鳃丝内WSSV增殖越快(p<0.05);对照组经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未出现交叉感染,不携带WSSV。氨氮胁迫下,实验组螯虾前三天未出现死亡情况。从胁迫第4d开始,氨氮浓度越高,螯虾死亡越快,累计死亡率越高(p<0.05),当氨氮浓度为20mg/L的时候,克氏原螯虾一周累计死亡率达到100%;而对照组螯虾在氨氮胁迫下,7d内无死亡情况。氨氮胁迫会抑制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功能,在氨氮胁迫下,实验组克氏原螯虾血清CAT活力、血清T-AOC、肝胰腺SOD活力、肝胰腺CAT活力、肝胰腺T-AOC都受到了显着抑制(p<0.05),克氏原螯虾血清MDA含量、肝胰腺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且氨氮胁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抑制效果越显着(p<0.05);对照组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只有高浓度氨氮会使克氏原螯虾血清CAT活力、血清MDA含量、血清T-AOC、肝胰腺T-AOC受到显着抑制(p<0.05)。在氨氮胁迫下,实验组螯虾鳃丝Na+-K+-ATPace活力随着氨氮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受到了显着抑制(p<0.05),而对照组螯虾Na+-K+-ATPace活力基本不随氨氮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变化(p>0.05)。实验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会促进WSSV在虾体内的增殖,抑制携带WSSV的克氏原螯虾正常生命活动,加速克氏原螯虾的死亡。二、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对注射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影响。实验方法与实验一完全相同,水体温度为24.3±0.5℃,溶氧为8.2±0.3mg/L,pH为7.0,氨氮浓度小于0.001mg/L,将环境因子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2、4、6、8 mg/L,结果表明:亚硝酸盐胁迫下,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的实验组,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克氏原螯虾鳃丝内WSSV增殖越快(p<0.05);低浓度亚硝酸盐胁迫的克氏原螯虾体内WSSV的增殖量最少,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对照组经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未出现交叉感染,不携带WSSV。在亚硝酸盐胁迫下,实验组螯虾在前3d无死亡,第4d开始出现死亡情况。在亚硝酸盐浓度为6mg/L的时候,螯虾7d累计死亡率最低(p<0.05),亚硝酸盐浓度为8 mg/L的时候,螯虾7d累计死亡率最高(p>0.05);而对照组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一周内无死亡情况。亚硝酸盐能够影响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功能,低浓度亚硝酸盐胁迫能够激发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功能,高浓度下亚硝酸盐会对螯虾抗氧化功能造成损伤。实验组在低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螯虾血清T-AOC、肝胰腺SOD活力、肝胰腺CAT活力、肝胰腺T-AOC都显着上升(p<0.05),血清MDA含量、肝胰腺MDA含量变化不显着(p>0.05);当亚硝酸盐浓度为0时,和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这两种情况下,克氏原螯虾血清MDA含量、肝胰腺MDA含量显着上升(p<0.05),肝胰腺SOD活力、肝胰腺CAT活力、肝胰腺T-AOC、血清T-AOC受到显着抑制(p<0.05);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克氏原螯虾血清CAT活力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只有在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CAT活力会显着下降(p<0.05),其余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在低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克氏原螯虾鳃丝Na+-K+-ATPace活力先上升后降低,最终变化不显着(p>0.05),当亚硝酸盐浓度为0时和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这两种情况下,克氏原螯虾鳃丝Na+-K+-ATPace活力均受到了显着抑制(p<0.05);对照组鳃丝Na+-K+-ATPace活力只有在高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受到了显着抑制(p<0.05)。笔者推测,特定的低浓度亚硝酸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功能,抑制WSSV增殖,降低病虾死亡率;高浓度亚硝酸盐会对螯虾机体造成损伤,加速WSSV在螯虾体内增殖,造成病虾死亡率升高。三、不同pH对注射感染WSSV的克氏原螯虾的影响。实验方法与实验一完全相同,水体温度为24.3±0.5℃,溶氧为8.2±0.3mg/L,pH为7.0,氨氮浓度小于0.001mg/L,亚硝酸盐浓度小于0.001mg/L,将环境因子换为不同pH,pH值分别为:8、7、6、5、4。结果表明:在低pH胁迫下,螯虾体内WSSV增殖均显着升高(p<0.05),且酸性水体中,pH值越低,WSSV增殖速率越快;对照组经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未出现交叉感染,不携带WSSV。实验组在不同pH胁迫下,pH为8时,克氏原螯虾的鳃丝WSSV增殖加速;酸性水体中,pH越低,胁迫时间越长,累计死亡率越高(p<0.05);而对照组螯虾在低pH以及略高的pH胁迫下,一周内无死亡情况。低pH会对螯虾的抗氧化功能产生影响。实验组在低pH胁迫下,克氏原螯虾血清CAT活力、血清T-AOC、肝胰腺T-AOC、肝胰腺SOD活力受到显着抑制(p<0.05),血清MDA含量、肝胰腺MDA含量显着上升(p<0.05),肝胰腺CAT活力显着上升(p<0.05),且pH越低,影响越显着;当pH为8时,实验组克氏原螯虾各项抗氧化酶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对照组只有在pH值在5以下的情况下,血清T-AOC、肝胰腺SOD活力受到显着抑制(p<0.05),肝胰腺T-AOC、肝胰腺中MDA含量显着上升(p>0.05),其余抗氧化酶活力指标没有显着变化(p>0.05)。当水体pH为酸性时,实验组鳃丝Na+-K+-ATPace活力显着降低(p<0.05),其余pH胁迫下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组在不同pH胁迫下,只有当pH为5、4的时候,鳃丝Na+-K+-ATPace活力显着降低(p<0.05),其余pH胁迫对螯虾鳃丝Na+-K+-ATPace活力影响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水体pH值略高的情况下,感染WSSV的螯虾正常生命活动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pH略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WSSV的增殖,提升了死亡率;酸性水体中,pH值越低,螯虾抗氧化功能受抑制越严重,WSSV增殖越快,死亡率越高。

孙嘉徽[4](2020)在《天津七里海湿地优先保护鸟种选择及其栖息地恢复研究》文中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成为目前重要的鸟类停歇地、栖息地和繁殖地,对维护鸟类多样性水平和提高物种丰富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湿地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湿地鸟类栖息环境被破坏,严重影响了湿地鸟类的生息繁衍。对于鸟类来说,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之一,在维系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若鸟类群落的数量减少甚至是灭绝,都将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较为严重的威胁。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定会引发更为极端的后果。然而,传统的湿地景观设计和以水质净化为目的的人工湿地设计较少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难以改善现今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据湿地鸟类的栖息地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栖息地恢复与营造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集中分布区域(核心区、缓冲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现有资料分析,对该区域鸟类栖息地现存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通过生态学定量化的研究方法筛选出七里海湿地最需要保护的湿地鸟种,即本研究的优先保护鸟种。依据国内外生态学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优先保护鸟种的生境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其栖息地选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七里海湿地鸟类集中分布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栖息地恢复研究进行论述,探讨适用于该区域的鸟类栖息地恢复策略。本研究为恢复区域范围内鸟类的栖息环境、维持湿地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为其他类似湿地鸟类群落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5](2020)在《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齐政规[2019]1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齐齐哈尔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附件:齐齐哈尔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

徐彬[6](2019)在《淮北湿地类型及其资源利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深入了解淮北湿地类型及其资源利用,通过收集淮北市各镇、区的轮廓矢量图、规划设计材料、各类调查报告、监测报告等材料,初步掌握淮北市内湿地概况等基础资料,选择若干块重点调查湿地,进行实地野外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湿地类型、水质、土壤、植被覆盖、植被种类、水鸟、底栖动物以及生态威胁、周边人类活动等,以期全面掌握淮北市湿地资源环境现状,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7年淮北市湿地总面积为20345.9公顷,湿地率7.42%。淮北市二级湿地共分为采矿挖掘区和塌陷积水区、运河、农业池塘、水库、城市人工景观水面、河流湿地六种,三级湿地分为塌陷区、取土区、运河、输水渠、鱼塘、藕池、水库、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和永久性河流等九种。其中以自然湿地中的永久性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中的塌陷区湿地、鱼塘湿地和输水渠湿地面积最大,百分比均超过了 19.5%,四种湿地面积占淮北市湿地总面积的比例为87.9%。淮北湿地资源利用主要为种植、养殖、旅游和宣教、水资源供给、人文资源等形式,通过分析,给予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规划编制、依法保护管理、健全保护管理体系、加大投资、提高认识等保护管理利用的建议。

刘凯[7](2019)在《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稻渔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经过近年提升和优化,推广实践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模式。最早是由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提出“稻渔共作”这个概念。与传统稻田养殖相比,新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以粮为主、生态优化、突出了产业化发展三个特征。稻渔综合种养因养殖种类不同可以分为稻鱼养殖,稻虾养殖,稻蟹养殖等,是一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符合时代环保要求的新模式。稻渔共作系统是一种高效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这种动物和植物共存的综合生态系统,是强于单独水稻种植的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和资源生产能力结合,成为水稻主产区,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抓手。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能够实现水稻化肥和农药减量,真正实现绿色高效生产。各地气候和地质条件不同,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不能够轻易在其它地方实现,各地需根据生产实际,通过示范和应用实践,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种养模式。本论文中,我们以宁夏银川光明渔场基地作为试验基地,从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稻渔共作系统中水质和土壤变化、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为人工构建的复合稻渔生产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求进一步发展。一、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方面:本研究对光明渔场基地的两套流水池系统在2017年和2018年的草鱼生产情况和水体水质变化进行研究。其中草鱼产量,在2017年也达到了68.1kg/m3,2018年达到了76.8kg/m3;整个养殖期间,流水槽内和流水槽外塘中水质保持良好,极少使用“底改调水”类鱼药;现代渔业物联网的应用,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提供了安全保障,逐步实现了生产区域水质监控和智能管理,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更高效,生态,环保的新型养殖方式。二、稻渔共作系统中水质和土壤变化研究方面:本研究在光明渔场基地,主要选取了稻鳅系统、稻蟹系统和稻鱼系统(对照组)三块试验田作为试验田。在58月,分5次在三块试验田中采取环沟水样、环沟底泥和稻田泥样进行研究。根据宁夏2017年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结合光明渔场基地以及周边种植户的情况,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亩产量大概为600kg/亩,水产品大概60kg/亩,收入2880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下,水稻亩产量700kg,收益1820元。在相同条件下,尽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投入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在土地租金、水产苗种费、人工费等方面多投入11,250元/hm2,净利润也多3750元/hm2左右。本项目实现所有养殖水体在系统中循环利用,没有排放到外源环境,只通过补充黄河水源,实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系统的大耦合,实现高产高生态的目标。三、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方面:本研究从银川市光明渔场的五种稻渔共作系统(稻鳅系统、稻虾系统、稻蟹系统和两个稻鱼系统)中共采样物种148尾(检测同位素88尾),生物种类10种。系统中生物δ13C值范围为-28.39‰-20.95‰,δ15N值范围为4.41‰14.49‰。其中δ15N值最低的是鲤鱼,最高的是黑鱼,都属于稻鱼系统,说明鲤鱼和黑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摄食有所不同。δ13C最低的是鲢,最高的是蟹。营养级的范围在1.584.54之间,主要集中在2.53.8之间。鱼类平均营养级为3.0。营养级大于2.5的鱼类占总数的79%。其中台湾泥鳅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的营养级最低;营养级大于3.0的占总数的53.4%,最高的为黑鱼,其营养级为4.54。其余营养级顺序分别为:梭鲈>鲢>蒙古红鲌>鳙>克氏原螯虾>中华绒鳌蟹>异域银鲫“中科三号”>台湾泥鳅。本研究旨在为系统中主要生物提供基础科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宁夏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渔业资源营养结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将传统的池塘养殖和稻田综合养殖结合起来,用池塘的肥水来种植水稻,用稻田净化的清水来养鱼,从而达到“以渔肥田、以田净水、尾水零排放”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目标。研究表明,饲料中被有效利用的氮含量大约占2027%、磷含量大约占824%,大部分都在池塘中沉积、浪费;而稻田水稻对池塘尾水中的氮、磷的去除率非常高,均达到70%以上。经过在银川光明渔场基地两年的试验证明,我们创新的综合生产模式,是一种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新模式,值得继续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侯昕玥[8](2019)在《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文中指出城市水生态系统在人类饮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水、工业用水需求和航运载水的供水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以上突出了河道外用水情况,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河道内水生生物对水量的需求。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有关生态流量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梳理了四种生态流量核算方法,并将核算方法划分为不同国家、国内又分为不同水体进行总结,提出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较为详细具体的介绍了生境模拟法理论基础,并将此方法在小清河济南段进行实例应用,研究中首次引入了优势种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目标鱼种的方法,可为目标鱼种的选取提供一种方法;运用MIKE21 FM水动力模拟模型结合目标鱼种生境适宜性曲线确定了小清河济南段生态流量推荐值;最后分析了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并结合小清河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建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生境模拟法是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根据生物对生境的选择,并将该选择定量化,进而计算生态基流的方法。生境模拟法的研究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以鱼类为基础,对研究区域进行鱼类调查,建立目标物种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标准,加深对物种、栖息地关系的理解;第二,借助MIKE 21 FM、River2D、PHABSIM等软件建立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不同来水情况下河道(河流)内的水深、流速、水温、底质、水质等生境因子;第三,将目标物种对生境的要求定量化,通过生境可利用面积公式计算不同模拟结果下的生境可利用面积(HUA),基于流量——生境可利用面积关系曲线确定生态流量。(2)济南市水域共采集到鱼类37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鲤形目物种数最多为23种,占总物种数的62%,其次是鲈形目,共9种,占总物种数的24%,鲶形目3种,占比为8%,鳉形目和合鳃鱼目各采集到1种,占总物种数的5%;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计算得到优势种为鲫,春季的重要种为餐条和泥鳅;夏季的重要种为棒花鱼和泥鳅;秋季的重要种为餐条和麦穗鱼;为便于区别各个季节,同时基于文献和实测数据的局限性,春季选取泥鳅作为代表物种,夏季选取棒花鱼作为代表鱼种,秋季选取麦穗鱼作为代表鱼种。(3)以泥鳅为目标鱼种时,春季所需的生态流量为4m3/s;以棒花鱼为目标鱼种时,夏季所需的生态流量为12m3/s;以麦穗鱼为目标鱼种时秋季的生态基流为6m3/s;因为没有在冬季进行采样工作,因考虑到冬季鱼类对水量的需求并不大,因此选择最小的生态流量值作为冬季所需流量的推荐值,即冬季所需生态流量为4m3/s;此外,为保证优势种鲫的适宜生境条件,生态流量的推荐值为10m3/s。(4)与水文学法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生境模拟法方法的合理性,并对生态流量值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结合水文学法计算结果,本研究认为夏季时生态流量的最小值可以考虑从12m3/s降至8m3/s,当下泄流量为8m3/s,棒花鱼的生境可利用面积值为20.36 m2/m,当下泄流量为12m3/s时,生境可利用面积为22.89 m2/m,两者相差并不大,考虑到河道外用水等情况,可以将夏季生态流量最小值的推荐值由12m3/s降至8m3/s。(5)小清河黄台桥站以上的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10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排污、引水等人类活动加大了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这成为影响径流量增大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小清河现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增强生态流量保障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其次,完善水利工程设施,提高闸坝生态调度配置能力,在闸坝处增加鱼道设施;再次,在重要断面安装流量计以及水质检测仪器,实时监控河道中水生态状况;最后,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加强生态流量基础理论研究,结合中国河流实际情况,结合南北方河流差异,制定适合研究区域内的生态流量技术。

叶元土[9](2013)在《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我国饲料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饲料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饲料工业向世人展示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相对于畜禽饲料产业,水产饲料业相对较小,但是,它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水产饲料将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亮点。然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自己产业内部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受到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期我们邀请了水产行业着名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叶元土先生以《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与思考》为题,详细阐述了水产饲料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与其它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这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关系对于中国水产饲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翟旭亮[10](2011)在《泥鳅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泥鳅(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广泛分布于我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近年来,由于人为酷捕和环境恶化等方面原因,我国野生泥鳅产量正逐渐下降,而重庆地区在经历了2006、2007连续两年旱涝灾害后,天然泥鳅资源急剧减少。随着人们对泥鳅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泥鳅养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苗种供应严重不足,仔鱼培育阶段出现大规模死亡的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在认识重庆地区泥鳅繁殖生物学的基础上,对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泥鳅繁育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泥鳅的繁殖力通过对15尾泥鳅怀卵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体重在20g-30g左右的个体怀卵量在1-2万粒左右,相对怀卵量在450-600粒/g,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略高于本地泥鳅。2、泥鳅胚胎发育观察在16-18℃水温条件下,观察了泥鳅胚胎发育全过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约需61h。将泥鳅胚胎发育分为30个时期,将泥鳅仔鱼生长分为侧卧期、垂直运动期、倒挂期、平游期等四个时期。3、注射单体激素LHRH-A2、HCG以及复合激素LHRH-A2和HCG不同种类不同剂量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通过对20-30g泥鳅进行的27次催产对照实验,研究了激素注射不同种类、剂量及配比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注射LHRH-A2也有一定的催产效果;(2)、单一注射HCG催产泥鳅的最适剂量为200IU/尾;(3)、2μg/尾LHRH-A2和200IU/尾HCG复合激素剂量配比催产效果最好。4、环境因子对泥鳅催产、孵化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和水深的对比观察试验,结果表明:(1)、泥鳅在18:00时注射催产激素能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2)、在18-28℃范围内注射激素均能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在24-28℃注射,催产率和孵化率最高,效果最好;(3)、生长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在20。C以下时,生长速度较慢,而达到20。C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但随温度升高增幅趋缓;(4)、在水深为60cm催产效果较好,在水深为20-30cm孵化效果较好。5、6种不同的孵化方式的孵化比较通过对静水网箱、流水网箱、静水孵化缸、流水孵化缸、充气网箱孵化、充气孵化缸孵化等6种孵化方式孵化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微流水或者充气网箱孵化效果最好,孵化率最高,达80%。6、泥鳅仔鱼开口饵料和最佳投饵时间通过对泥鳅仔鱼开口饵料和不同投饵时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浮游生物的混合营养作为开口饵料效果最好;(2)、在24℃水温条件下,出膜后第三天开始投喂能取得较高的成活率。7、不同培育方式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通过对工厂化车间养殖桶、孵化缸以及室外水泥池、网箱和池塘等5种培育方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适宜水质条件下,均能取得较好的培育效果;(2)、工厂化车间孵化缸、养殖桶,在放养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培育效果最好,培育成活率在60%以上;(3)、室外池塘培育效果较好,培育成活率在55%左右。本研究旨在解决重庆市泥鳅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在重庆市水产引育种中心共开展27批次的人工催产,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80%,成活率达到60%以上,共生产泥鳅苗种5000万尾,满足了重庆市“稻鳅双千”工程项目50%的鳅苗供应。

二、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课题来源
        1.1.2 现实问题与学科问题
        1.1.3 本研究拟解决关键问题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文献综述
        1.5.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1.5.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和法律的规制
        1.5.3 农业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1.5.4 景观格局与过程关系研究
        1.5.5 农业景观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1.5.6 研究述评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写作框架
2 基础理论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农田退水污染
        2.1.2 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2.2 基础理论
        2.2.1 景观格局与过程耦合理论
        2.2.2 “源-汇”景观理论
        2.2.3 时间与空间尺度理论
    2.3 分析框架
        2.3.1 本研究分析框架
        2.3.2 本研究技术路线
    2.4 案例分析
        2.4.1 相关案例分析
        2.4.2 相关案例与本研究关系
3 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选择及多尺度研究分析
        3.1.1 研究区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1.2 村域作为研究范围的必要性
        3.1.3 韦桥村农田退水过程多尺度研究分析
    3.2 韦桥村所在区域概况
        3.2.1 地理区位
        3.2.2 气候条件
        3.2.3 土壤植被
        3.2.4 地形地貌
        3.2.5 灌排沟渠
        3.2.6 农业生产
    3.3 韦桥村所在区域农田退水污染现状研究
        3.3.1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概况
        3.3.2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现状
    3.4 农田退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3.4.1 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度
        3.4.2 排水沟布设不合理
        3.4.3 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3.5 本章小结
4 韦桥村现状农田景观格局描述及退水污染过程分析
    4.1 韦桥村景观格局描述
        4.1.1 土地利用现状
        4.1.2 景观单元特征描述
        4.1.3 “源-流-汇”景观格局识别
    4.2 韦桥村农田退水过程分析
        4.2.1 农田退水水文循环过程分析
        4.2.2 农田汇水单元划分
        4.2.3 农田汇水单元划分等级
    4.3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源-汇”景观格局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韦桥村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5.1 韦桥村农田景观格局优化
        5.1.1 关键景观单元的识别
        5.1.2 景观格局的优化
    5.2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的选取及应用
        5.2.1 “源”景观优化策略
        5.2.2 “流”景观优化策略
        5.2.3 “汇”景观优化策略
        5.2.4 “流-汇”景观综合优化策略
    5.3 韦桥村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整合
        5.3.1 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总体目标
        5.3.2 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原则
        5.3.3 农田退水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整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致谢

(2)泥鳅白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拮抗菌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鱼来源
        1.1.2 菌株
        1.1.3 主要试剂
        1.1.4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筛选
        1.2.2 人工感染
        1.2.3 病原菌的鉴定
        1.2.4 药敏试验
        1.2.5 病原菌的特性研究
        1.2.6 拮抗菌的筛选
2 结果
    2.1 人工感染实验
    2.2 病原菌W1的鉴定
        2.2.1 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
        2.2.2 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地位
    2.3 药敏试验结果
    2.4 病原菌W1的特性研究
        2.4.1 W1对不同pH的适应性
        2.4.2 W1对不同盐度的适应性
    2.5 拮抗菌的筛选
3 讨论

(3)三种环境因子对克氏原螯虾体内WSSV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克氏原螯虾及其养殖现状
    1.2 白斑综合征病毒
        1.2.1 白斑综合征
        1.2.2 白斑综合征的防治方法
    1.3 养殖虾类相关免疫指标及其功能
        1.3.1 超氧化物歧化酶
        1.3.2 过氧化氢酶
        1.3.3 丙二醛
        1.3.4 总抗氧化能力
        1.3.5 鳃丝Na~+-K~+-ATPace
    1.4 经济虾类养殖中的关键性环境因素
        1.4.1 溶氧
        1.4.2 温度
        1.4.3 氨氮
        1.4.4 亚硝酸盐
        1.4.5 pH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2 技术路线图
2 氨氮对克氏原螯虾体内WSSV增殖以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1.4 相关指标测定
        2.1.5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克氏原螫虾在氨氮胁迫下WSSV的增殖变化
        2.2.2 感染WSSV克氏原螫虾在氨氮胁迫下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2.2.3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血清MDA变化
        2.2.4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2.2.5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2.2.6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
        2.2.7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变化
        2.2.8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2.2.9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鳃丝Na+-K+-ATPace变化
        2.2.10 克氏原螯虾在氨氮胁迫下一周累计死亡率
    2.3 讨论
        2.3.1 氨氮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2.3.2 氨氮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抗鳃丝Na+-K+-ATPace活力的影响
        2.3.3 氨氮胁迫对WSSV在克氏原螯鳃内增殖的影响
        2.3.4 氨氮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死亡率的影响
    2.4 小结
3 亚硝酸盐对克氏原螯虾WSSV增殖以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WSSV的增殖变化
        3.2.2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3.2.3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血清丙二醛含量变化
        3.2.4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3.2.5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3.2.6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
        3.2.7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变化
        3.2.8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肝胰腺过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3.2.9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亚硝酸盐胁迫下鳃丝钠钾ATPace变化
        3.2.10 克氏原螫虾在氨氮胁迫下一周累计死亡率
    3.3 讨论
        3.3.1 亚硝酸盐胁迫对WSSV在克氏原螯体内增殖的影响
        3.3.2 亚硝酸盐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3.3.3 亚硝酸盐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抗鳃丝Na+-K+-ATPace活力的影响
        3.3.4 亚硝酸盐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死亡率的影响
    3.4 小结
4 不同pH对克氏原螯虾WSSV增殖以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WSSV的增殖变化
        4.2.2 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血清过氧化氢酶变化
        4.2.3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血清丙二醛含量变化
        4.2.4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4.2.5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4.2.6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
        4.2.7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变化
        4.2.8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肝胰腺过总抗氧化能力变化
        4.2.9 感染WSSV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鳃丝钠钾ATPace变化
        4.2.10 克氏原螯虾在不同pH胁迫下一周累计死亡率
    4.3 讨论
        4.3.1 不同pH胁迫对WSSV在克氏原螯鳃内增殖的影响
        4.3.2 不同pH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4.3.3 不同pH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抗鳃丝Na~+-K~+-ATPace活力的影响
        4.3.4 不同pH胁迫对携带WSSV克氏原螯虾死亡率的影响
    4.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4)天津七里海湿地优先保护鸟种选择及其栖息地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湿地鸟类栖息地需求研究进展
        1.2.2 湿地鸟类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研究进展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相关概念
        2.1.1 湿地
        2.1.2 栖息地与鸟类栖息地
    2.2 相关理论
        2.2.1 鸟类行为生态学
        2.2.2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2.3 相关实践
        2.3.1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
        2.3.2 英国伦敦湿地中心
        2.3.3 香港米埔湿地自然保护区
        2.3.4 新不伦瑞克圣约翰河漫滩湿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鸟类栖息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区位及范围
        3.1.2 自然条件概况
        3.1.3 社会条件概况
    3.2 研究区鸟类栖息环境现状
        3.2.1 鸟类栖息地类型分析
        3.2.2 鸟类栖息地现存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鸟类栖息地恢复基础研究
    4.1 研究区鸟类资源现状分析
        4.1.1 鸟类居留类型分析
        4.1.2 鸟类生态类群分析
        4.1.3 水鸟资源现状分析
    4.2 优先保护鸟种的选取
        4.2.1 七里海湿地水鸟保护重要性指数确定
        4.2.2 七里海湿地水鸟保护迫切性指数确定
        4.2.3 优先保护鸟种确定
    4.3 优先保护鸟种生境需求分析
        4.3.1 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
        4.3.2 罗纹鸭(Anas falcata)
        4.3.3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
        4.3.4 白鹤(Grus leucogeranus)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集中分布区栖息地恢复策略研究
    5.1 核心区鸟类栖息地恢复策略研究
        5.1.1 恢复策略探讨
        5.1.2 现有生境岛优化提升
        5.1.3 新建生境岛营造
    5.2 缓冲区鸟类栖息地恢复策略研究
        5.2.1 恢复策略探讨
        5.2.2 养殖鱼塘区域鸟类栖息地恢复
        5.2.3 管理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名录
附录B 研究区水鸟数量变化(2015~2018年)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
        二、相关规划、通知
    第三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的重点任务
    第四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三、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第五节规划范围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土壤
        四、植被
        五、水资源状况
        六、水域类型
        (一)河流
        (1)嫩江
        (2)诺敏河
        (3)阿伦河
        (4)音河
        (5)雅鲁河
        (6)绰尔河
        (7)讷谟尔河
        (8)乌裕尔河
        (9)双阳河
        (10)通肯河
        (二)水库
        (1)大中型水库
        (2)小型水库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特点
        (一)水温
        (二)径流量
        (1)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2)出入境水量
        (3)主要江河径流量
        (三)地下水
        二、水质
        (1)河流水质
        (2)水库、水源地水质
        (3)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
        (4)地下水水质
        三、气候情况
        四、自然灾害
        (一)冰冻
        (二)洪水
        (1)暴雨
        (2)洪水特性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植物
        二、浮游动物
        三、底栖动物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
        五、鱼类
        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
        一、水域水质状况
        二、地下水水质状况
        三、水资源供水量状况
        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水产增养殖业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
        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生物保障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养殖区域
        二、养殖方式
        三、养殖品种及产量
        四、产值效益
        五、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
        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二、经济总量
        三、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四、调整方向
        (一)加大养殖水域滩涂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二)转变水产养殖方式
        (三)成立龙头企业,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加快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引导鱼户开展休闲旅游观光渔业。
        (五)大力促进苗种养殖生产发展。
        第三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发展潜力
        (一)区位优势
        (二)资源优势
        (三)市场需求潜力
        (四)科技实力和养殖技术提升的潜力
        二、发展趋势
        (一)传统渔业向绿色渔业发展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四)优化水产品结构
        三、养殖水域滩涂需求
        四、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预测
    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总体目标
        (一)渔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渔业水域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
        (四)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一、禁养区
        二、限养区
        三、养殖区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一、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
        三、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提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
        四、其它禁养区
        五、管理措施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一、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二、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
        四、重点湖泊水库
        五、管理措施
    第十二节养殖区
        一、养殖区类型
        二、管理措施
        (一)加强养殖废水(废弃物)达标排放管理
        (二)开展健康生态养殖
        (三)加强环境监控
        (四)安全监管
        (五)制度保障
    第十三节区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一、龙沙区
        二、建华区
        三、铁锋区
        四、昂昂溪区
        五、富拉尔基区
        六、碾子山区
        七、梅里斯区
        八、龙江县
        九、讷河市
        十、依安县
        十一、泰来县
        十二、甘南县
        十三、富裕县
        十四、克山县
        十五、克东县
        十六、拜泉县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十四节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二、规范规划修订
    第十五节强化监督检查
        一、加强用途管制
        二、完善养殖证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水产养殖管理与生产执法能力建设
    第十六节完善生态保护
        一、开展养殖排放监测,加强水域滩涂环境污染防控
        二、推广养殖示范减排技术,修复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第十七节其他保障措施
        一、强化职业渔民教育培训
        二、强化渔业科技,加强科技支撑
        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养殖水平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节关于规划效力
    第十九节关于规划图件
附:规划图

(6)淮北湿地类型及其资源利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及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淮北市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2.1 淮北市湿地资源概况
    2.2 淮北市湿地分布情况
    2.3 淮北市湿地面积变化情况
    2.4 淮北市湿地植物资源概况
    2.5 淮北市湿地动物资源概况
3 淮北市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
    3.1 淮北市湿地管理机构建设现状
    3.2 淮北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3.3 淮北市河流湿地保护现状
    3.4 淮北市湿地恢复工程开展现状
    3.5 淮北市湿地科研与科普宣教现状
4 湿地资源评价
    4.1 湿地水环境状况
    4.2 湿地生态状况评价
    4.3 湿地受威胁状况
    4.4 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湿地资源变化及原因分析
5 淮北市湿地资源利用分析
    5.1 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现状
    5.2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分析
6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建议
    6.1 强化湿地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6.2 加快湿地保护管理规划编制
    6.3 依法管理,建立湿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6.4 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6.5 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网络
    6.6 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工作的认识
    6.7 推进塌陷区湿地恢复和利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稻鱼共生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2 稻蟹共作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3 稻虾共作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4 稻渔共生系统的整合和展望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宁夏银川大型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光明渔场基地介绍
        2.1.2 系统组成
        2.1.3 池塘工程化建设内容
        2.1.4 设备安装
        2.1.5 鱼种放养
        2.1.6 饲养投喂及水质管理(养殖旺季)
        2.1.7 水质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流水槽养殖草鱼产量
        2.2.2 水质变化
    2.3 讨论
        2.3.1 流水槽产量情况
        2.3.2 流水槽水质变化情况
        2.3.3 流水槽污染处理问题
第三章 银川大型稻渔共作系统稻鱼共生单元水质和土壤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塘口布局和生产情况
        3.1.2 采样和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稻鱼系统pH值变化
        3.2.2 三种稻鱼系统盐度变化
        3.2.3 三种稻鱼系统三态氮的变化
        3.2.4 三种稻鱼系统全磷和钾的变化
        3.2.5 稻鱼共生系统的水体其它水质变化
        3.2.6 不同稻渔工作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
    3.3 小结
第四章 银川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样品处理
        4.1.3 稳定同位素分析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养殖系统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4.2.2 各塘口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4.2.3 各养殖系统中生物营养级情况
        4.2.4 同一系统不同种类生物营养级情况
        4.2.5 不同系统中同一种类生物营养级情况
    4.3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5.1 流水池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方面
    5.2 稻渔共作系统下环沟水化学指标和土壤指标的分析方面
    5.3 稻渔共作系统中同位素特征方面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2.1 生态流量的概念
        1.2.2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1.2.3 生态流量计算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特征
    2.2 水文气象特征
    2.3 生态环境概况
    2.4 水利工程概况
    2.5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生境模拟法理论基础
    3.1 生境模拟法研究意义
    3.2 生境模拟法的结构
        3.2.1 鱼类调查与生境适宜性曲线的绘制
        3.2.2 MIKE21 FM模型简介
        3.2.3 生境模拟
    3.3 小结
第四章 生境模拟法实例应用
    4.1 模拟河段概况与数据来源
    4.2 生境模拟法的计算过程
        4.2.1 目标鱼种选取与生境适宜性曲线的绘制
        4.2.2 MIKE21 FM水动力数值模拟
        4.2.3 生境可利用面积计算
    4.3 生境模拟法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生境模拟法的可行性分析
        4.4.1 水文学法计算生态流量
        4.4.3 水文学法与生境模拟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与管理工作建议
    5.1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分析
    5.2 生态流量管理工作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参与的研究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水产饲料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在于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1.1 水产养殖产量规模发展的空间
    1.2 海水养殖是拉动水产养殖总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1.3 饲料产业相应的对策
2 水产饲料与养殖鱼类健康的关系是联系饲料产业和养殖产业的关键点
    2.1 养殖动物重大疫情发生的基础条件分析
        2.1.1 鱼种种质质量问题
        2.1.2 养殖池塘环境条件的问题
        2.1.3 饲料质量是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条件
    2.2 饲料质量与养殖鱼类健康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2.2.1 养殖鱼类
        2.2.1. 1 养殖鱼类的健康模型建立是基础
        (1) 鱼体健康指标的主要类型
        (2) 血清学指标
        (3) 主要器官组织生理健康指标
        2.2.1. 2 鱼体及其主要器官生理健康的实验模型
        2.2.1. 3 主要器官的细胞学研究
        2.2.2 饲料方面的切入点
        2.2.2. 1 对鱼体器质性损伤作用的饲料物质及其影响
        2.2.2. 2 饲料物质对鱼体器官组织损伤作用机制与防治对策的研究
        2.2.2. 3 饲料物质与养殖鱼体健康关系的基本理念
3 水产饲料制造技术和过程管理亟待升级和发展
    3.1 水产饲料制造的特殊性要求
    3.2 熟化颗粒饲料制造方式是水产饲料适宜的制造方式
    3.3 水产饲料制造技术对于提高饲料养殖效率潜力很大
4 争取饲料原料市场价格话语权, 保障饲料产业稳定发展
    4.1 饲料产品是资源性产品, 饲料原料资源是有限的
    4.2 逐步争取饲料原料市场价格话语权

(10)泥鳅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1.1 鱼类的性成熟特性
        1.1.2 鱼类的繁殖特性
        1.1.3 鱼类的繁殖力
        1.1.4 鱼类的繁殖季节
        1.1.5 鱼类的产卵类型
    1.2 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
        1.2.1 从脑水平诱导鱼类繁殖
        1.2.2 从垂体水平诱导鱼类繁殖
        1.2.3 从性腺水平诱导鱼类繁殖
    1.3 鱼类的早期发育
        1.3.1 鱼类早期培育阶段的划分
        1.3.2 泥鳅早期摄食评价指标分析
        1.3.3 鱼类开口饵料的研究现状
        1.3.4 环境因子对泥鳅摄食的影响研究现状
        1.3.5 饥饿对鱼类仔鱼摄食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泥鳅的研究现状
        1.4.1 泥鳅种质资源现状
        1.4.2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1.4.3 泥鳅繁殖生物学研究现状
        1.4.4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研究的范围、内容
第3章 重庆地区泥鳅种质资源外部特征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分类依据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泥鳅的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4.1.2 亲鱼来源
        4.1.3 雌雄鉴别及性比
        4.1.4 性腺发育
        4.1.5 卵子成熟过程观察
        4.1.6 繁殖力测定
        4.1.7 人工繁殖习性观察
        4.1.8 胚胎发育观察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雌雄鉴别
        4.2.2 性比
        4.2.3 性腺发育
        4.2.4 怀卵量
        4.2.5 卵子发育观察
        4.2.6 人工繁殖习性
        4.2.7 繁殖行为
        4.2.8 胚胎发育
    4.3 讨论
        4.3.1 性比
        4.3.2 胚胎发育
第5章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5.1.2 亲鱼来源
        5.1.3 药品与试剂
        5.1.4 泥鳅人工催产激素种类选择、剂量与配比选择实验
        5.1.5 环境因子对泥鳅催产孵化的影响实验
        5.1.6 不同孵化方式对比试验
        5.1.7 种间杂交实验
        5.1.8 注射个体诱导未注射个体产卵实验
        5.1.9 繁殖效率评价指标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激素注射对泥鳅催产效果的影响
        5.2.2 温度对催产、孵化效果的影响
        5.2.3 水深对催产、孵化效果的影响
        5.2.4 不同孵化方式孵化率对比
        5.2.5 种间杂交
        5.2.6 注射个体对未注射个体产卵诱导
    5.3 讨论
        5.3.1 几种催产激素剂量配比的比较
        5.3.2 温度对催产孵化的影响
        5.3.3 不同孵化方式的效果比较
        5.3.4 杂交试验
        5.3.5 注射个体对未注射个体产卵诱导
第6章 泥鳅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6.1.2 仔鱼来源
        6.1.3 开口饵料对比试验
        6.1.4 死亡观察实验
        6.1.5 饥饿观察实验
        6.1.6 生长的测定
        6.1.7 自残观察实验
        6.1.8 不同培育方式对比试验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泥鳅开口饵料种类
        6.2.2 泥鳅饥饿不可逆点
        6.2.3 生长
        6.2.4 自残现象
        6.2.5 不同培育方式泥鳅仔鱼成活率比较
        6.2.6 水质变化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6.3 讨论
        6.3.1 最佳开口饵料的选择
        6.3.2 延迟投饵对泥鳅生长的影响
        6.3.3 自残现象
        6.3.4 苗种培育
第七章 结论
    7.1 对泥鳅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
    7.2 确立了人工催产激素最佳种类、剂量及配比
    7.3 弄清了环境因子对泥鳅催产、孵化的影响
    7.4 确定了泥鳅胚胎的最佳孵化方式
    7.5 确定了温度对泥鳅仔鱼生长的影响
    7.6 确定了泥鳅仔鱼培育的最佳开口饵料
    7.7 确定了最佳投饵时间
    7.8 确定了仔鱼培育的最佳培育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版A:泥鳅胚胎发育过程
    图版B:泥鳅卵细胞发育观察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四、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防治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为例[D]. 贶聚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泥鳅白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拮抗菌的筛选[J]. 刘有华,许赛,王倩楠,皮乔木,徐思琪,安贤惠,李联泰. 淡水渔业, 2021(03)
  • [3]三种环境因子对克氏原螯虾体内WSSV增殖的影响[D]. 郝晨光.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5)
  • [4]天津七里海湿地优先保护鸟种选择及其栖息地恢复研究[D]. 孙嘉徽. 天津大学, 2020(02)
  • [5]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的通知[J].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1)
  • [6]淮北湿地类型及其资源利用评价研究[D]. 徐彬.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D]. 刘凯.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D]. 侯昕玥.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9]水产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与思考[J]. 叶元土. 饲料工业, 2013(02)
  • [10]泥鳅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D]. 翟旭亮. 西南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利用季节性缺水池塘发展泥鳅养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