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

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

一、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苏钰岚[1](2021)在《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认为通过查阅药用植物相关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药材市场访问调查以及室内标本鉴定等工作,对荔浦市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性状类型、资源类型、入药部位以及药用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在市场调查方面,主要分析其代表性药材市场——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植物药的种类组成、入药部位、药用功效及交易情况,掌握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利用药用植物的概况。同时,完成荔浦市域内国家重点药用植物的调查,统计其国家级、区级保护药用植物以及这些保护药用植物在原生中草药城中出现情况。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荔浦市共有药用植物1353种(包括种下单位,下同),隶属197科710属,占广西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3.78%、总属数的49.41%、总种数的34.31%;其中,蕨类植物99种,隶属33科54属;裸子植物10种,隶属7科9属;被子植物1244种,隶属157科647属。药用植物的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优势科有菊科、蝶形花科、茜草科、禾本科等,共13科235属473种;优势属有榕属、紫金牛属、菝葜属、悬钩子属等,共6属83种。2.荔浦市药用植物按性状分为草本类、灌木类、藤本类、乔木类4类,主要以草本类为主,共679种,占总种数的50.18%;按入药部位分为全草类、根类、叶类、茎类、花果类、地上部分6类,共计使用频次1850次,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全草类和根类,分别是572次和505次。3.荔浦市栽培型药用植物有155种,隶属72科129属,占荔浦市药用植物的11.46%,栽培用于食用(60种)、观赏(60种)、饲料(13种)、药用(12种)、其他(2种)。4.荔浦市药用植物按其药用功效分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止血药、拔毒生肌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温里药、收涩药、化湿药、驱虫药、消食药、杀虫止痒药、泻下药、安神药、开窍药和涌吐药,共21类,以清热药为主,共720种,占总种数的53.22%。5.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交易的植物药有549种,隶属144科402属;其中,蕨类植物21种,隶属13科18属;裸子植物5种,隶属5科5属;被子植物523种,隶属126科379属。优势科和优势属比较明显,共有7个优势科4个优势属;此外,植物药在各科、属呈现出明显的分散现象,共有62个单种科和323个单种属。6.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交易的植物药按入药部位分为根类、全草类、花果类、藤茎类、叶类和其他类,以根类药材为主,共有260种,占总种数的47.36%;按药用功效分21种,以清热药为主,共280种,占总种数的51.00%。7.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交易的药用植物有老班药72味(4虎、7牛、12钻、49风),占老班药总味数的69.23%,共计71种,隶属46科67属,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种,裸子植物有1科1种,被子植物有43科68种。8.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的植物药销往荔浦本地(270种)、广西区内(268种)、广东(258种)、全国各地(91种)。植物药交易价格低廉,每千克在21元以下的药材230种,占植物药总数的41.89%;每千克在21至100元的276种,占植物药总数的50.27%;每千克超过100元的51种,占植物药总数的9.29%。年销售量超过100吨的大宗药材有67种,隶属46科64属。9.荔浦市药用植物中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共计85种,隶属55科77属。在样方调查中出现44种,隶属34科39属;葛(60次)、漆树(44次)、千里光(42次)、山鸡椒(33次)、菝葜(33次)等在样方中出现频度高。原生中草药城中植物药材有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46种,隶属35科46属。10.荔浦市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计33种,隶属8科23属;蕨类植物1种,,被子植物3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26种(兰科24种)。原生中草药城稀有药材19种(兰科11种),隶属9科15属。

宋宁[2](2021)在《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寻求根治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历史悠久、认识独特、诊疗方法神奇、验秘单方众多,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与优势。藏医的《四部医典》、壮医的《中国壮医学》、回医的《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均对糖尿病有丰富而精辟的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甚则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而现有研究偏重民族医部分方剂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民族降糖药物的成分、药理等现代研究,鲜有对少数民族糖尿病经典文献的研究,未见有对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的糖尿病理论认识、常用方剂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的系统整理和探讨。因此,系统挖掘整理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典籍中的糖尿病内容,总结理论认识,凝炼前人防治经验,搜集整理其记载的防治糖尿病的方剂、药物,建立藏、壮、回医典籍文献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形成体系,对于糖尿病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以便从典籍中找到启发,丰富和提升藏、壮、回医有关糖尿病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单复方及开发糖尿病民族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医史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开展研究。以糖尿病作为切入点,从藏、壮、回少数民族医学的糖尿病典籍文献入手,全面搜集整理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文献,建立理论及方药数据库,梳理和总结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辨治思路,发掘经典文献中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技法、常用方剂和药物、防治经验及其规律,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及其应用规律,着重原文的搜集整理,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具体方法为:1.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回民医院图书资料室等各地实体图书馆;查阅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电子图书馆,全面搜集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通读全文,查找其中有关糖尿病的记载、相关方剂、药物,建立数据库。纳入搜查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着作、近代现代专着、论着、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教科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尤其是重点研读藏、壮、回医古代经典着作,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经验。2.提取相关记载内容,按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字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Word2016分别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3.系统学习藏医、壮医、回医的发展历史、理-法-方-药体系,精读《四部医典》、《中国壮医学》、《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熟悉藏、壮、回医学体系,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基础。4.基于藏、壮、回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总结、挖掘、提炼各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对于《四部医典》、《回回药方》、《饮膳正要》等典籍,通过反复研读、多版本比对分析、比对期刊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忠于原意。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药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对藏、壮、回医方剂的药物频数、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6.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对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科属、来源、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7.形成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体系。[结果]1.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近200种,通读全文,将记载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典籍共计140种(藏医30种、壮医77种、回医33种)纳入研究对象。2.从糖尿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诊法、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藏、壮、回医典籍文献,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3.归纳、总结、挖掘、凝炼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4.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共计215首(藏医36首、壮医121首、回医58首);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共计123种(藏药22种、壮药61种、回药40种);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论]藏、壮、回民族医药典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珍宝,记载着历代先民在与糖尿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精辟论述,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文献浩瀚,相关记载较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理论记载较少,方药记载较多,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未能得到及时系统的挖掘整理。本研究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共140种;提取相关记载内容,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提炼藏、壮、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糖尿病方剂215首,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123种,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研究成果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献数据。但本研究在浩瀚的藏医、壮医、回医历代典籍文献中搜集零散的糖尿病记载,涉及民族较多,文献量很大,后期研究分析又基于对藏医、壮医、回医三大医学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从调研、文献搜集,到整理、考证、提炼、统计分析等,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之水平有限,因此研究过程困难重重,错漏在所难免,期待后继更深入的研究。

何博[3](2020)在《鸦胆子去油种子废渣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苦木科(Simaroubaceae)鸦胆子属(Brucea)植物,别名老鸦胆、苦参子、小苦楝,常以果实和叶入药,为较常用中药,其医用研究已有广泛报道,利用主要为鸦胆子油,而提油后产生的废渣中仍含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因此,本研究以鸦胆子去油种子废渣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了其甲醇提取物、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并通过生物活性跟踪对其抑菌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旨在探究鸦胆子种子去油后废渣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鸦胆子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等20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m L浓度下鸦胆子甲醇提取物仅对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具有抑制活性,其抑制率为33.33%;但在5 mg/m L浓度下3种萃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较显着抑制作用,尤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为显着,对14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ode)Moreau、火龙果溃疡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Penz.)Crous&Slippers、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Schweinitz)Wiltshire、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和水稻纹枯病菌T.cucumeris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3.97%、75.71%、60.83%、56.47%和51.72%,EC50值分别为2.68、2.65、2.53、3.48和2.10 mg/m L。通过孢子萌发法测定了鸦胆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N.dimidiatum、苦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momordicae和甘蓝黑斑病菌A.brassicicol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供试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浓度为5 mg/m L时,其抑制率分别达到100%、96.51%和62.86%,EC50值分别为0.78、1.36和3.61 mg/m L。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p H、温度、紫外光、自然光、氧化和金属离子等条件对鸦胆子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在p H 2.0-10.0条件下、40℃-121℃条件下处理30 min、紫外照射60 min、自然光照射12 h、氧化96 h及金属离子(Na+、K+、Ca2+和Mg2+)处理对其抑菌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以生物活性跟踪为基础,综合运用中压制备、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的图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出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2)、1H-吲唑(3)、香草酸(4)、臭矢菜素A(5),其中,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和1H-吲唑为首次从鸦胆子中分离得到。通过滤纸片法测定了邻苯二酚、benzofuran-2-carboxaldehyde、香草酸和臭矢菜素A对苦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momordicae、甘蓝黑斑病菌A.brassicicola、火龙果溃疡病菌N.dimidiatum、甘蔗凤梨病菌C.paradoxa和水稻纹枯病菌T.cucumeris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在200μg/m L浓度下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无显着抑菌活性。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鸦胆子废渣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着的抑菌活性,废渣中含有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但其抑菌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分离,研究结果可为鸦胆子废渣在植物病害防控上的利用提供依据。

王灿灿[4](2020)在《香附子块茎抑菌和除草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是玉米、甘蔗、蔬菜等作物田的恶性杂草,危害较为严重,且难防治。香附子块茎为主要的繁殖器官,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并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是新型农药研发的重要途径。本文拟通过测定香附子块茎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对杂草的除草活性,并根据活性追踪对具有活性的萃取相进行活性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旨在发现香附子块茎中具有抑菌和除草活性的成分,为新型农药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为香附子块茎资源的综合研发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香附子块茎甲醇粗提物和不同萃取物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等1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香附子块茎甲醇粗提物在10 mg/m L的浓度下,对姜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较显着,其抑制率达到100%,对禾谷镰刀菌、香蕉枯萎4号小种、水稻纹枯病菌等7种病原真菌的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不同萃取物在5mg/m L的浓度下,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相,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火龙果溃疡病菌和姜白绢病菌的EC50分别0.36 mg/m L、0.37 mg/m L和0.42 mg/m L、0.52 mg/m L。2.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测定了香附子块茎提取物对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种子的萌芽、根长、芽长、苗高及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粗提物在浓度为10 mg/m L,可完全抑制刺苋种子的萌芽以及根的生长,对牛筋草的影响次之。香附子块茎萃取物(5 mg/m L)对三种杂草的萌芽、根长及芽长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处理对三种杂草的萌芽、根长及芽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刺苋、牛筋草、三叶鬼针草,且石油醚萃取物苗前处理后,对刺苋和牛筋草14 d和21 d的苗高及鲜重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在94.45%以上。3.以生物活性跟踪为基础,结合色谱分析对香附子块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鉴定出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sugetriol triacetate、p-hydroxycinam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vanillic acid(香草酸)。4.化合物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倍半萜类化合物sugetriol triacetate、酚酸类化合物p-hydroxycinamic acid和倍半萜类化合物1在200μg/m L的浓度下对2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没有抑制效果;除草活性结果显示,p-hydroxycinamic acid对刺苋根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抑制率为75.49%。

沈丹霓,曾文慧,张丹丹,李志强[5](2020)在《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的干扰作用》文中指出昆虫的繁盛与其强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而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之一,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昆虫的生殖发育。本文从昆虫生殖行为、生长发育、生殖细胞或器官、生殖地位与性比、共生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干扰机理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昆虫生殖发育干扰的进一步研究与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周世明,杜泽坚[6](2019)在《30种植物性药液的配制及对虫害的防治方法》文中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材料进行害虫防治,选择辣蓼茎叶、博落回茎叶、苦楝叶果、天南星球茎、乌桕叶、枫杨叶、野山茶茎叶、艾蒿叶等30种植物的组织进行药液配制,明确了植物药液的自制方法,探究并明确了这些植物药液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结果为植物材料的利用与开发,作物害虫的防治技术的发掘提供技术参考.

余帆[7](2019)在《叉角厉蝽联合生物农药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文中提出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是鳞翅目害虫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在烟草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的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生产上,烟草害虫的药剂防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叉角厉蝽的推广应用。为了探明烟草上常用药剂对叉角厉蝽存活及捕食作用的影响,寻求叉角厉蝽与药剂联合应用的可能性,本文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点滴法分别测定了2种生物药剂和4种常用杀虫剂对叉角厉蝽存活及捕食的影响,通过存活率、捕食功能反应等指标评价了农药对叉角厉蝽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应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联合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旨在为烟草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药剂对叉角厉蝽存活的影响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卵法和点滴法,分别测定了2种生物药剂(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5种常用化学药剂(虫酰肼、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叉角厉蝽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生物药剂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下,叉角厉蝽的孵化率分别为91.08%和89.45%,与对照(91.30%)无显着差异,存活率在高剂量(10000 mg/L)处理下分别为100%和98%,与对照无显着差异,表明生物药剂对叉角厉蝽的存活无影响。化学药剂中高剂量(10000 mg/L)的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下,叉角厉蝽卵的卵化率分别为91.00%、88.49%、83.51%、80.17%和5.12%,化学药剂中低剂量(1250 mg/L)处理下,叉角厉蝽5龄若虫的存活率分别为70%、97%、91%、99%和33%,在高剂量(10000 mg/L)处理下,叉角厉蝽的存活率最低的为高效氯氰菊酯制剂1%,其次为甲维盐制剂4%,与其他处理均有极其显着差异。可见,高效氯氰菊酯药剂对叉角厉蝽的毒性最大,在田间释放叉角厉蝽期间应禁止使用;2.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作用的影响以药剂的推荐剂量为标准研究了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在2种生物药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处理下,叉角厉蝽对3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种生物药剂处理下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构未发生改变,在一定猎物范围之内,随着捕食密度的增加,两个处理的捕食量均增加,但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限度之后,叉角厉蝽的捕食量增加速率变缓,呈负加速曲线。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清水对照处理下,叉角厉蝽对猎物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666、1.379和1.1882;捕食能力分别为93.33、66.94和110.2;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0、48.54和92.59。苏云金杆菌制剂的使用对叉角厉蝽捕食作用的影响高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同时测定了在4种化学药剂(虫酰肼、虫螨腈、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叉角厉蝽对烟草斜纹夜蛾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构未随药剂变化发生明显改变,但其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参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药剂虫酰肼、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清水对照处理下,叉角厉蝽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19、1.2263、1.1635、1.1466、1.1882;捕食能力分别为98.84、98.90、53.87、86.86、92.59头;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4.75、80.65、46.30、75.76、110.02头;其中甲维盐对叉角厉蝽的影响最大,具体表现在瞬时攻击力下降了2.07%、捕食时间的延长了100%。此外,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时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的叉角厉蝽日捕食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猎物密度条件下,对照组中的捕食量最大,甲维盐制剂处理时的叉角厉蝽捕食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见,甲维盐对叉角厉蝽的安全性较低,对叉角厉蝽捕食较安全的药剂有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虫酰肼、虫螨腈和氯虫苯甲酰胺;3.叉角厉蝽与生物药剂联合防治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与生物制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联合应用,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对照区中,斜纹夜蛾的种群趋势指数为6.208。在喷施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处理区、释放叉角厉蝽处理区和生物农药与叉角厉蝽联用处理区中,斜纹夜蛾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990、1.063和0.851。喷施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处理区、释放天敌处理区和生物农药与天敌结合处理区中斜纹夜蛾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482、0.171和0.137,相对应的控制效果分别为51.8%、82.9%和86.3%。表明叉角厉蝽的控制效果优于生物农药的控制效果,叉角厉蝽与生物药剂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联合应用对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最优。

曾宪儒,覃江梅,龙秀珍,高旭渊,刘吉敏,韦德卫,于永浩[8](2019)在《我国主要瓜类实蝇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主要瓜类实蝇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了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和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的主要自然天敌类群,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化学物质、诱集植物和不育技术在防治瓜类实蝇方面的应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持续控制瓜类实蝇方面的发展趋势。

程桂阳[9](2019)在《Bt菌发酵液水溶性活性物质的检测和应用》文中提出目前,Zwittermicin A(ZwA)作为一种具有抑菌和增效双重功能的抗生素,虽然其化学结构以及某些化学性质已经阐明,但是该物质的分离纯化制备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随着Bt制剂的广泛应用,ZwA在增效性能上的应用不断扩大,如何得到ZwA高纯度样品以及实现样品中其含量的检测尤为重要,为了拓宽和实现ZwA在农业上更大的应用,急需ZwA定量方法的支撑,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瓶颈问题。1、纯化得到纯度84%~91%的样品的流程。ZwA纯化的流程:(1)将Bt菌发酵液进行浓缩、醇沉、离心得粗提液;(2)粗提液进行冻干,无水乙醇进行萃取;(3)使用500D透析袋纯化,反复透析后收集透析液;(4)使用固相萃取柱进行洗脱,收集10%甲醇的洗脱液部分;(5)使用高效液相亲水型色谱柱HILIC三元流动相洗脱,ZwA在3.1~3.2min时洗脱下来;根据该方法纯化制备最终得到纯度84%~91%的ZwA样品。2、建立了Bt发酵液中Zw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Bt发酵液成分复杂,实现ZwA的高效液相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柱的选用和合适的洗脱方法是关键。本实验选用HILIC色谱柱(4.6×250mm,3μm),以1.0mL/min乙腈-甲醇(25:75)为流动相,15min乙腈-甲醇-水(25:72:3)为流动相,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210nm。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0~100.0μg/mL内R2为0.9986,在32.78μg/mL添加水平下ZwA的加标回收率为93.2%~97.5%,RSD为1.28%,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能适用于检测各种发酵液中的ZwA的含量。3、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Bt发酵液中ZwA含量的方法。方法的原理是根据ZwA的结构中含有(NH2CONH2)的结构,此结构的物质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乙酰一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在480nm有特殊吸光值。实验以二乙酰一肟为显色剂,分别对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建立方法的最佳参数为磷酸的质量浓度是300mL/L、二乙酰一肟的加入量是1000μg/mL、反应液在75℃水浴中保持15min,暗处室温放置冷却,用分光光度计在480nm出测定其吸光值;ZwA含量在0~200μg/m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114x+0.07082,R2=0.99182,表明相关性良好,而且本实验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专属性强。4、ZwA与噻唑膦复配后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以根结线虫为试虫,测定噻唑膦浓度与抑制根结线虫作用的关系;测定了不同添加量ZwA和噻唑膦配合使用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0.2mg的添加量下30%浓度噻唑膦对线虫的增效能力达到2.711倍。

宋瑞雪[10](2018)在《RIP和Toxin基因在水稻抗虫性中的潜在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水稻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受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害虫的危害,而目前对水稻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在长期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后,导致害虫对化学药剂的敏感度降低、环境污染和稻谷中农残留等问题。因此,寻找高效、安全、对水稻害虫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基因工程为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已有研究表明:RIP1和RIP2基因在玉米中表现出抑制害虫取食消化的作用,Toxin基因具有使核糖体钝化的作用,但对于这些基因在水稻中的抗性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NCBI数据库查找比对,发现水稻中存在RIP1、RIP2和Toxin基因,但还不明确这些基因在水稻中是否也具有抗虫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RIP和Toxin基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达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10种不同水稻品种(TN1、秀水134、浙粳99、中早39、金早47、中浙优8号、Y两优689、甬优12号、甬优15和甬优1540)分蘖期叶片中RIP1、RIP2、Toxin基因表达水平。测定结果显示,RIP1、RIP2和Toxin基因在中浙优8号水稻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余9个水稻品种。2.RIP和Toxin基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表达量测定水稻不同生育期内(苗期、分蘖期和乳熟期)叶片和茎秆中三种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三种基因在水稻苗期的表达量均呈较低水平。RIPI基因和Toxin基因在分蘖期的表达量高于乳熟期,RIP2基因在分蘖期和乳熟期均有表达,乳熟期的基因表达量略高于分蘖期。三种基因在水稻同一生育期内,叶片中基因的表达量高于茎秆中,这与相关蛋白的位置分布有一定关系,具体的缘由还需详尽的实验和观察。3.稻纵卷叶螟取食水稻后RIP和Toxin基因表达量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叶片1d、3d、5d后测定水稻叶片和茎秆中三种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RIP1基因在中浙优8号叶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推移上调;RIP2基因在叶片和茎秆中的表达量均上调;Toxin基因在5 d茎秆中的表达量最高。4.二化螟取食水稻后RIP和Toxin基因表达量二化螟危害水稻叶片1 d、3 d、5 d后测定水稻叶片和茎秆中三种基因的表达变化。RIP1基因在中浙优8号水稻茎秆中的表达量随时间推移下调;RIP2基因在在茎秆中的表达量随时间推移下调,叶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推移上调;Toxin基因在茎秆中的表达量随时间推移上调,在所测定时间内5 d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1 d和3 d。5.褐飞虱取食水稻后RIP和Toxin基因表达量褐飞虱危害后,三种基因在中浙优8号茎秆中的表达量均随时间推移而下调;RIP1基因和Toxin基因在5d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1 d和3d,RIP2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随时间推移而下调。综合比较比三种害虫取食水稻后RIP和Toxin基因表达变化可知: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二者幼虫同为咀嚼式口器,但二者的危害部位不同(稻纵卷叶螟取食叶片,二化螟取食茎秆)导致幼虫取食危害水稻后目的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差异。二化螟和褐飞虱两种害虫均能危害水稻茎秆部位,且两种昆虫的口器不同(二化螟幼虫咀嚼式,褐飞虱刺吸式),但均可导致RIP基因均随时间变化而下调,而Toxin基因在茎秆中的表达量有所差异,具体的差异原因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这些结果可为以后的抗性水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概况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1.3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2章 荔浦市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类型
    2.2 民族概况
第3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查阅
        3.3.2 野外调查
        3.3.3 访问调查
        3.3.4 室内整理
第4章 荔浦市药用植物的现状与特点
    4.1 荔浦市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
        4.1.1 科的组成特点
        4.1.2 属的组成特点
    4.2 荔浦市药用植物性状组成
    4.3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类型
    4.4 荔浦市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多样性分析
    4.5 荔浦市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第5章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利用的基本情况
    5.1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利用种类的多样性
    5.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多样性分析
    5.3 药市上交易的老班药
    5.4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
    5.5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的交易情况分析
        5.5.1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的来源与去向
        5.5.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的交易价格
        5.5.3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的大宗药材
第6章 荔浦市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
    6.1 荔浦市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多样性
    6.2 荔浦市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在样方中出现的情况
    6.3 荔浦市重点药用植物在药材市场交易情况
    6.4 荔浦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第8章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8.1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管理现状
    8.2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8.3 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荔浦市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2018-2020年的交易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导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藏医论治糖尿病
        一、藏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二、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五、藏医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壮医论治糖尿病
        一、壮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二、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五、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六、壮医辨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回医论治糖尿病
        一、回医糖尿病探源溯流
        二、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回医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藏医、壮医和回医典籍中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章 藏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藏医经典着作
        二、藏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藏族医学分布
        二、藏族糖尿病患病率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四、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六、藏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七、藏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八、藏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九、藏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十、藏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一、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二、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三、藏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壮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壮医经典着作
        二、壮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壮族医学分布
        二、壮族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三、壮族糖尿病患病率
        四、壮族地区糖尿病历史发展脉络
        五、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六、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七、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八、壮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九、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十、壮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十一、壮医糖尿病的特色治疗方法
        十二、壮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三、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四、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五、壮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回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回医经典着作
        二、回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回族医学分布
        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四、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回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六、回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七、回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八、回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九、回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一、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二、回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藏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2 壮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3 回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4 藏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附录5 壮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附录6 回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鸦胆子去油种子废渣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1.1 抗菌与杀菌植物资源
        1.1.2 植物抑菌活性物质
        1.1.3 植物抑菌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
    1.2 鸦胆子的研究概况
        1.2.1 鸦胆子的形态和资源分布
        1.2.2 鸦胆子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2.3 鸦胆子抑菌活性研究概况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目的及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材料
        2.1.2 供试植物病原真菌
        2.1.3 仪器与设备
        2.1.4 试验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植物材料提取
        2.2.2 抑菌活性生物测定
        2.2.3 化学成分分离及鉴定
    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鸦胆子提取物的制备
    3.2 鸦胆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3.3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 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毒力
    3.4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 种供试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3.5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 种供试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稳定性
    3.6 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分离
    3.7 化合物结构鉴定
    3.8 化合物对5 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植物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4.2.2 鸦胆子废渣的开发前景
    4.3 本论文的创新点
    4.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香附子块茎抑菌和除草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香附子的生物学特性
    1.2 香附子的发生危害
    1.3 香附子农药活性的研究
        1.3.1 化感作用
        1.3.2 抑菌活性
        1.3.3 杀虫活性
    1.4 香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植物病原真菌
        2.1.3 供试杂草种子
        2.1.4 培养基
        2.1.5 主要试剂和材料
        2.1.6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香附子块茎甲醇粗提物制备
        2.2.2 香附子块茎萃取物制备
        2.2.3 香附子块茎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
        2.2.4 香附子块茎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毒力测定
        2.2.5 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
        2.2.6 室内除草活性测定
    2.3 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附子甲醇粗提物抑菌活性结果
        3.1.1 甲醇粗提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3.1.2 甲醇粗提物对病原真菌的毒力
    3.2 香附子块茎萃取物抑菌活性结果
    3.3 香附子块茎萃取物对病原真菌的的毒力
        3.3.1 石油醚萃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毒力
        3.3.2 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毒力
        3.3.3 正丁醇萃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毒力
    3.4 香附子块茎提取物除草活性结果
        3.4.1 香附子块茎提取物室内除草活性结果
        3.4.2 香附子块茎提取物盆栽除草活性结果
    3.5 香附子块茎化学成分分离
        3.5.1 石油醚萃取物化学成分分离
        3.5.2 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分离
    3.6 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3.6.1 化合物1 结构鉴定
        3.6.2 化合物2 结构鉴定
        3.6.3 化合物3 结构鉴定
        3.6.4 化合物4 结构鉴定
    3.7 化合物活性测定
        3.7.1 化合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3.7.2 化合物对刺苋和牛筋草除草活性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香附子块茎抑菌活性的研究
        4.2.2 香附子块茎中化感及除草作用的研究
    4.3 创新点
    4.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的干扰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与效用基团
2 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的干扰机制
    2.1 干扰生殖行为
    2.2 影响生长发育
    2.3 毒害生殖细胞或器官
    2.4 影响生殖地位与性别比例
    2.5 作用于共生微生物
3 植物源物质干扰昆虫生殖的应用研究
    3.1 植物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的应用
    3.2 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4 小结与展望

(6)30种植物性药液的配制及对虫害的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辣蓼茎叶药液
2 博落回茎叶药液
3 苦楝叶果药液
4 天南星球茎药液
5 乌桕叶药液
6 枫杨叶药液
7 野山茶茎叶药液
8 艾蒿叶药液
9 红辣椒药液
1 0 除虫菊叶药液
1 1 苦瓜叶药液
1 2 大葱叶药液
1 3 醉鱼草叶果药液
1 4 柳叶药液
1 5 桃叶药液
16蓖麻果药液
17石蒜茎叶药液
18樟叶药液
19黄荆叶果药液
20雷公藤根皮药液
21闹羊花叶药液
22烟草茎叶药液
23大蒜头药液
24白头翁叶药液
25龙芽草药液
26花椒果药液
27韭菜茎叶药液
28马齿苋茎叶药液
29臭椿叶药液
30车前草茎叶药液

(7)叉角厉蝽联合生物农药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叉角厉蝽研究概况
        1.1.1 叉角厉蝽的饲养
        1.1.2 叉角厉蝽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2 烟草的主要害虫
        1.2.1 烟草上斜纹夜蛾的危害概况
    1.3 烟草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措施进展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化学防治
        1.3.4 生物防治
        1.3.4.1 微生物防治
        1.3.4.2 天敌防治
    1.4 生命表技术
        1.4.1 昆虫种群生命表概况
        1.4.2 种群生命表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植物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存活的影响
        2.2.1.1 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卵孵化率的影响
        2.2.1.2 不同药剂对5龄叉角厉蝽存活的影响
        2.2.2 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2.2.2.1 生物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功能测定
        2.2.2.2 化学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2.2.3 叉角厉蝽与生物药剂联合对烟草斜纹夜蛾的控制作用评价
        2.2.3.1 斜纹夜蛾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2.2.3.2 各虫态数量、期中值及存活率的参数估计
        2.2.3.3 不同处理区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2.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2.3.1 数据处理
        2.3.2 数据计算公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存活的影响
        3.1.1 常用药剂对叉角厉蝽卵孵化的影响
        3.1.2 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5龄若虫存活的影响
    3.2 不同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3.2.1 生物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3.2.2 化学药剂对叉角厉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3.2.3 不同种类推荐剂量杀虫剂对叉角厉蝽的捕食量的影响
    3.3 叉角厉蝽与生物药剂联合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3.3.1 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3.3.2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3.3.3 叉角厉蝽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3.3.4 叉角厉蝽与生物制剂联合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
        3.3.5 不同处理区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农药对于叉角厉蝽的安全性
    4.2 农药对叉角厉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4.3 叉角厉蝽联合生物农药对烟草斜纹夜蛾的控制作用
    4.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主要瓜类实蝇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敌的种类及利用
    1.1 寄生性天敌
    1.2 捕食性天敌
2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2.1 真菌
    2.2 共生菌
3 植物源提取物及其次生物质的利用
4 引诱物质的利用
    4.1 化学合成引诱物质
    4.2 食物引诱物质
5 不育技术的利用
6 讨论

(9)Bt菌发酵液水溶性活性物质的检测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Zwittermicin A(ZwA)的研究现状
        1.1.1 Zwittermicin A的发现
        1.1.2 Zwittermicin A的结构及性质
        1.1.3 Zwittermicin A的纯化方法
        1.1.4 Zwittermicin A的检测方法
        1.1.5 固相萃取技术在Zwittermicin A纯化和检测方面的应用
        1.1.6 Zwittermicin A活性作用的研究
        1.1.7 Zwittermicin 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
    1.2 噻唑膦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出现的问题
        1.2.1 根结线虫病防治现状
        1.2.2 噻唑膦在防治线虫上的出现的困境
        1.2.3 噻唑膦防治线虫的应用新思路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Zwittermicin A的发酵和制备
    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Zwittermicin A的发酵
        2.3.2 Zwittermicin A发酵液前处理
        2.3.3 草生欧文氏杆菌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性
        2.3.4 固相萃取法纯化ZwA条件确定
        2.3.4.1 固相萃取装置设计
        2.3.4.2 固相萃取柱类型的选择
        2.3.4.3 固相萃取柱的活化
        2.3.4.4 固相萃取柱的上样
        2.3.4.5 固相萃取柱淋洗剂比例、体积选择该过程为了除去样品溶液中的干扰成分
        2.3.4.6 固相萃取柱的洗脱
        2.3.5 使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Zwittermicin A进行半制备
    2.4 结果和讨论
        2.4.1 前处理发酵液抑菌性检测
        2.4.2 固相萃取条件的的确定
        2.4.2.1 固相萃取柱类型的选择
        2.4.2.2 固相萃取柱淋洗剂比例、体积的选择
        2.4.3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Zwittermicin A进行半制备
        2.4.4 Zwittermicin A的检测
    2.5 小结
第三章 Zwittermicin 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3.1 实验材料和供试菌株
    3.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液制备
        3.3.2 样品前处理方法
        3.3.3 色谱检测条件
        3.3.4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检测方法
        3.3.5 方法学验证
    3.4 结果与分析
        3.4.1 ZwA标准曲线的绘制
        3.4.2 阴性干扰实验结果
        3.4.3 方法学验证结果
        3.4.4 样品测定
    3.5 讨论
        3.5.1 色谱柱的选择
        3.5.2 进样溶剂、检测波长的选择
        3.5.3 本实验的目的
        3.5.4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第四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Bt发酵液中Zwittermicin A含量
    4.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剂
    4.2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发酵液制备
        4.3.2 发酵液样品的前处理
        4.3.3 试剂的配制
        4.3.4 检测方法
    4.4 结果和分析
        4.4.1 实验条件的选择
        4.4.1.1 检测波长的确定
        4.4.1.2 磷酸的添加量
        4.4.1.3 加热温度
        4.4.1.4 加热时间
        4.4.2 线性关系实验
        4.4.3 发酵液中Zwittermicin A的含量测定
    4.5 讨论
第五章 Zwittermicin A对噻唑膦杀根结线虫的增效作用
    5.1 实验材料及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根结线虫的提取、鉴定
        5.3.2 室内试验
        5.3.2.1 不同浓度的噻唑膦溶液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测定
        5.3.2.2 Zwittermicin A与噻唑膦配合使用对根结线虫的增效抑制作用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苦瓜种植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线虫
        5.4.2 不同浓度的噻唑膦溶液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
        5.4.3 Zwittermicin A与噻唑膦配合使用对根结线虫的增效抑制作用
    5.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RIP和Toxin基因在水稻抗虫性中的潜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害虫的危害与防治
        1.1 二化螟的危害与防治
        1.1.1 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
        1.1.2 二化螟的防治
        1.2 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与防治
        1.2.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危害
        1.2.2 稻纵卷叶螟防治
        1.3 褐飞虱的危害与防治
        1.3.1 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1.3.2 褐飞虱的防治
    2 植物抗虫性研究概述
        2.1 植物抗虫性简介
        2.2 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历史
        2.3 植物抗虫性的应用前景
    3 植物抗虫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植物抗虫基因的种类
        3.2 植物抗虫基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RIP和Toxin基因研究现状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RIP和Toxin基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达量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水稻
        2.1.2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RNA纯度检测
        2.2.4 基因引物设计
        2.2.5 RNA反转录
        2.2.6 Real-Time PCR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RIP1基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
        3.2 RIP2基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
        3.3 Toxin基因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第三章 RIP和Toxin基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表达量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水稻
        2.1.2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RNA纯度检测
        2.2.4 基因引物设计以及Real-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RIP1基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相对表达量
        3.2 RIP2基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相对表达量
        3.3 Toxin基因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第四章 稻纵卷叶螟取食后水稻中RIP和Toxin的表达量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水稻
        2.1.2 供试虫源
        2.1.3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RNA纯度检测
        2.2.4 基因引物设计以及Real-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稻纵卷叶螟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RIP1基因表达量
        3.2 稻纵卷叶螟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RIP2基因表达量
        3.3 稻纵卷叶螟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Toxin基因表达量
    4 讨论
第五章 二化螟取食后水稻中RIP和Toxin的表达量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水稻
        2.1.2 供试虫源
        2.1.3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RNA纯度检测
        2.2.4 基因引物设计以及Real-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二化螟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RIP1基因表达量
        3.2 二化螟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RIP2基因表达量
        3.3 二化螟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Toxin基因表达量
    4 讨论
第六章 褐飞虱取食后水稻中RIP和Toxin的表达量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水稻
        2.1.2 供试虫源
        2.1.3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总RNA的提取
        2.2.3 RNA纯度检测
        2.2.4 基因引物设计以及Real-Time 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褐飞虱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RIP1基因表达量
        3.2 褐飞虱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RIP2基因表达量
        3.3 褐飞虱取食不同时间后水稻中Toxin基因表达量
    4 讨论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D]. 苏钰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D]. 宋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3]鸦胆子去油种子废渣抑菌活性成分研究[D]. 何博. 广西大学, 2020(07)
  • [4]香附子块茎抑菌和除草活性成分研究[D]. 王灿灿. 广西大学, 2020(07)
  • [5]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的干扰作用[J]. 沈丹霓,曾文慧,张丹丹,李志强.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4)
  • [6]30种植物性药液的配制及对虫害的防治方法[J]. 周世明,杜泽坚. 植物医生, 2019(04)
  • [7]叉角厉蝽联合生物农药对烟草斜纹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D]. 余帆.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我国主要瓜类实蝇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曾宪儒,覃江梅,龙秀珍,高旭渊,刘吉敏,韦德卫,于永浩. 应用昆虫学报, 2019(03)
  • [9]Bt菌发酵液水溶性活性物质的检测和应用[D]. 程桂阳.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10]RIP和Toxin基因在水稻抗虫性中的潜在作用[D]. 宋瑞雪.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杀虫植物苦瓜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