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监测区1999-200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因调查

金华市监测区1999-200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因调查

一、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明明[1](2014)在《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死亡指生命活动的停止,是主要的生命事件之一,是导致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ion, WHO)的定义,在出生后的任何时候,全部生命现象永远消失称之为“死亡”,活产之前的死亡成为“胎儿死亡”,不包括在生命统计的“死亡”范围内。死亡统计资料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状况以及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卫生服务状况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死因分析是指深入分析疾病监测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计算人群总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率、年龄(性别)组死亡率等,确定该地区人群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探讨主要死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人口死亡统计资料分析是为了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卫生工作质量和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以客观反映居民整体健康状况与疾病负担大小,为疾病防治提供重要信息,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的]描述和分析泰安市2012年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分布特点,旨在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泰安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为制定卫生规划、建立医疗保健政策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均采用ICD-10标准进行编码,采用Excel2003、SPSS16.0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构成比情况采用统计描述(频数分布),死亡率的标化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人口构成作标准数据。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泰安市居民常住人口概况通过计算得出,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为15.60%,老年人口系数为9.58%,老少比为61.38%。少年儿童负担系数为20.90%,老年负担系数为12.80%,总负担系数为33.66%。2泰安市常住居民死亡状况2.1性别、年龄分布2012年全市合计死亡人数38577人,粗死亡率为699.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7.40/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40倍。全市居民全死因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年龄组(老年人口)死亡率最高。男性居民各年龄别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2.2不同人口学特征死亡状况分析全人群死亡病例中,汉族占99.55%,已婚病例占70.83%,文盲或半文盲病例占47.63%。分别有95.73%和95.42%的死亡病例生前常住地址和户籍地址是本县区。居民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份(分别占11.12%和10.52%),7月份死亡病例最少(占6.94%)。76.93%的病例死亡地点在家中,58.50%的病例最高诊断单位是县区级医院,63.83%的病例最高诊断依据是临床+理化检查,71.87%的病例是由乡镇卫生院上报。32012年泰安市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分析3.1慢性病慢性病是泰安市的主要死因,死亡人数为35023人,占90.79%,死亡率为635.18/10万,标化死亡率425.58/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36:1。以3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为主,特别是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死亡率最高。3.2伤害伤害是泰安市的第二死因,死亡人数为2726人,占7.07%,死亡率为49.44/10万,标化死亡率41.05/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2.31:1。以10-34岁人群为主,特别是青年人群(15-34岁)死亡率最高。3.3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是泰安市的第三死因,死亡人数为557人,占1.44%,死亡率为10.10/10万,标化死亡率7.82/10万。男、女死亡率之比为1.61:1。以婴儿期(<1岁)和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为主。4全死因构成情况及死亡率分析4.1死因顺位分析目前泰安市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合计占全部死亡数的92.87%。4.2不同性别死因顺位分析男、女性居民死因顺位构成不同。恶性肿瘤是男性居民的首位死因,占32.11%;心脏病是女性居民的首位死因,占29.90%。4.3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分析婴儿期(<1岁)死亡率374.14/10万,以围生期疾病为主要死因;幼儿期(1-4岁)死亡率27.68/10万,儿童期(5~14岁)死亡率14.57/10万,青年人群(15~34岁)死亡率54.91/10万,均以伤害为主要死因;中年人群(35-59岁)死亡率3415.45/10万,以恶性肿瘤为主要死因;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死亡率3650.63/10万,以心脏病为主要死因。5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率变化情况5.1恶性肿瘤全市居民的首要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7.91%,死亡率为195.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5.97/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2.04倍。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显着增加,死亡率高峰集中在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死亡率达939.64/10万。除10~、35~岁年龄组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居民前四位死因均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男性第五位死因为结直肠癌、女性为乳腺癌。5.2心脏病全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5.06%,死亡率为175.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3.13/10万。0~、1~岁年龄组心脏病死亡率较高,之后呈下降趋势。从15~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病死亡率呈显着升高趋势。除1~、15~岁年龄组女性心脏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居民心脏病死因顺位构成相同,均以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为主要死因,死亡率分别为140.70/10万和138.20/10万。5.3脑血管病全市居民的第三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44%,死亡率为164.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8.48/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25倍。从20~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死亡率呈显着升高趋势。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3.22%。除5-岁年龄组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5.4呼吸系统疾病全市居民的第四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39%,死亡率为65.7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27/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23倍。从15~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呈逐步升高趋势。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93.49%。除1-、5-岁年龄组女性居民年龄别死亡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男性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中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88.27%。5.5伤害全市居民的第五位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7%,死亡率为49.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05/10万。男性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31倍。0-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较高,之后呈下降趋势,至10~岁年龄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伤害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率(53.01-216.21/10万)均高于年平均死亡率(49.44/10万)。男性居民年龄别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居民以运输事故为主要死因,女性居民以自杀为主要死因。6期望寿命2012年泰安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13岁,男性期望寿命74.39岁,女性期望寿命79.91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女寿命差为5.52岁。[结论](1)泰安市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平均期望寿命延长。(2)泰安市居民全死因死亡率较高,特别是中老年男性人群死亡率最高。(3)慢性病是危害泰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4)恶性肿瘤是男性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脏病是女性居民的首位死因。(5)婴儿期死因以围生期疾病为主,幼儿期、儿童期、青年人群死因以伤害为主,中年人群死因以恶性肿瘤为主,老年人群死因以心脏病为主。(6)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是泰安市居民主要死因。[建议](1)在今后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应更加重视对老年人口的服务,积极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养老负担可能对社会带来的沉重压力。(2)应特别关注中老年男性人群的健康,加大对中老年男性人群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养成,积极减少相关危险因素。(3)根据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期的不同死亡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4)加强锻炼、合理膳食、落实全民戒烟运动等,来有效预防肺癌、冠心病、COPD等主要疾病的发生。

段慧[2](2013)在《苏州工业园区2008-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苏州市工业园区2008-2012年人口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苏州市工业园区2008-2012年居民死亡率变化情况、主要死亡原因动态变化情况及人均期望寿命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疾病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年年报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判定的苏州市工业园区2008-2012年各年度居民死因资料和苏州市工业园区2008-2012年各年度人口资料为素材,采用《居民死因档案信息系统》生成数据库,用Excel2003整理、绘图,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8-201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人口总量逐年上升,0-14岁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都呈上升趋势,201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10.16%,15-64岁占总人口比例却呈下降趋势;总负担系数、少年儿童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都逐年上升.2、2008-201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居民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rs=-0.90,P<0.05);男性和女性的标化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rs男=-0.90,P<0.05;rs女=-0.90,P<0.05);各年男性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3、2008-201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居民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均呈“√”字形,从死因构成上来看,60岁以上组均占了80%以上,2012年甚至达到了85.92%;各年龄组死亡率按年份作双量Spearman秩相关检验,除了60-70岁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rs=-0.90,P<0.05),其余各年龄组死亡率都没有趋势性变化(P>0.05).4、2008-2012年苏州市工业园区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变化不大,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五者构成比占总死因88%以上;恶性肿瘤死因前五位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肛门癌,构成比占恶性肿瘤死因的60%以上.5、苏州市工业园区期望寿命有增长趋势(rs=1.00,P<0.01),2012年比2008年提高了1.40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结论1、苏州市工业园区老年人口系数逐年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年男性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2、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字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已成为工业园区居民的主要死因。3、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和肛门癌是园区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4、期望寿命逐年提高,女性期望寿命始终高于男性。

李钟梁,马铁民[3](2013)在《磐安县卫生系统30年职工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磐安县是浙江省欠发达县之一,由于地处浙中山区,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生活环境艰苦,医务人员早逝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对磐安县1983—2012年间卫生系统47名职工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寻求防制对策,提升医务人员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素质,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王瑞华[4](2013)在《2010年泰安市居民死因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受到来自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染性疾病逐渐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所替代。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死亡分布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为死亡的首位原因。在发达国家,约有3/4的人死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医学科技发展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传染病在疾病谱和死亡谱的顺位中不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最常见的死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传染病,成为新的社会公害,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将逐步成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主要任务。既往我省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1985-1989年、1990-1992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15.64/10万和118.32/10万,均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三位。肿瘤高发年龄为40-65岁,该类疾病受累人群多,严重影响了劳动人口健康,同时导致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比例逐年增加,环境污染、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导致某些常见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面对疾病威胁和健康问题,如何配置有限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卫生防病重点是各国政府在卫生决策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全面分析、掌握辖区内居民的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指标对于开展相关疾病防治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目的为全面掌握泰安市居民死亡现状和分布特征,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加以干预,按照国家卫生部及省、市疾控工作部署,泰安市于2010年开展居民全死因监测工作。主要了解和掌握2010年泰安市居民的总死亡水平、主要疾病死亡的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特征。掌握泰安市居民的全死因顺位及前三位疾病的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其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特征,为各级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泰安市进一步开展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为主要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线数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普查法对2010年泰安市所有死亡居民进行全死因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研究的现况调查方法,按照《泰安市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进行2010年泰安市居民死亡调查、死亡人数审核、死亡原因调查、收集当年人口和出生人口资料,利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软件进行死因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统计。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泰安市0岁期望寿命为76.35岁,其中男性为73.25岁,女性为79.65岁。(2009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3岁。)2010年泰安市死亡监测报告系统报告户籍死亡人数为30512人,总死亡率为548.87/10万,其中男性17794例,死亡率为632.56/10万,女性12718例,死亡率为463.26/10万。2010年泰安市新生儿活产数54409人,死亡数193人,新生儿死亡率为354.51/10万。2010年泰安市城市人群死因顺位居前十位的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其他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2010年泰安市居民恶性肿瘤总死亡率为138.53/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185.39/10万,女性死亡率为90.98/10万。结论与建议2010年泰安市男、女性主要死因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占所有死因的80%以上,女性慢性病死亡的比例要高于男性,而男性伤害死亡的比例要高于女性。2010年泰安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居前十位疾病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脑癌、胰腺癌、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是需要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我们经济转型、生活方式突变时期,更须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降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居民死亡率。

张云[5](2006)在《青岛市居民死因描述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描述青岛市1998~2004年居民死因分布特点,探索1991~2002年12年间青岛市居民死因变化规律。通过描述和探索青岛市近几年来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分布特点以及青岛市十几年来死因的变化规律,对青岛市居民健康水平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认识,为青岛市制订医疗保健政策和卫生部门进行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1.资料来源 1.1 1998~2004年青岛市全市医院上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院内死亡填写居民死亡证明书,院外死亡填写居民死亡推断书。 1.2 市北1991~2002年和胶南1998~2002年两个国家监测点的居民死亡监测资料。 1.3 青岛市人口统计资料来源于青岛市统计局和市公安局。 2.分析方法 死因分类执行《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标准。资料回收后采用SPSS11.0软件和Excel软件并主要采取一些描述性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3.利用青岛市1998~2004年全市死亡监测资料,对青岛市居民死因状况进行描述。

胡金钟,杨庆华[6](2002)在《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二、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见缩略语说明
前言
    1 概述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资料来源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泰安市居民常住人口概况
    2 泰安市常住居民死亡状况
    3 2012年泰安市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分析
    4 2012年泰安市居民死因构成情况及死亡率分析
    5 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率变化情况
    6 期望寿命
讨论
    1 泰安市居民常住人口概况
    2 泰安市常住居民死亡状况
    3 2012年泰安市居民三大类疾病死亡状况分析
    4 全死因构成情况及死亡率分析
    5 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及死亡率变化情况
    6 期望寿命
主要结论和建议
    1 主要结论
    2 相关建议
本研究的先进性及不足
    1 本研究的先进性
    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表

(2)苏州工业园区2008-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及资料来源
    三、研究内容
    四、调查的人员、方法
    五、基础统计指标
    六、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一、人口学基本特征
    二、人口死亡特征
    三、人口死因谱特征
    四、期望寿命变化情况
讨论
    一、园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增大
    二、园区人口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三、园区人口主要死因顺位及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变化不大
    四、园区人口期望寿命逐年升高
结论
参考文献
我国居民主要死因及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磐安县卫生系统30年职工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职工死亡率
    2.2 死因顺位
    2.3 年龄分布
    2.4 烟酒与疾病
3 讨 论

(4)2010年泰安市居民死因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旳
三、资料与方法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

(5)青岛市居民死因描述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资料来源和方法
        一、研究资料
        1、资料来源
        2、资料的评价
        二、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青岛市1998~2004年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一、人口学资料分析
        二、总体死亡模式
        1、年龄别全死因死亡率
        2、城乡全死因死亡率
        三、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
        1、死因别死亡率和顺位特点
        2、青岛市城乡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和顺位特点
        四、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水平及死因构成特点
        1、主要肿瘤的死亡率、构成和平均死亡率
        2、主要心脏病的死亡率、构成和平均死亡率
        五、期望寿命和主要死因减寿年数
        1、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的期望寿命
        2、主要死因的平均死因减寿年数
        3、某些主要疾病的潜在减寿年数
        第二部分 青岛市市北区1991~2002年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一、人口学资料分析
        二、总体死亡模式
        1、总死亡水平
        2、死因模式的改变
        三、12年的死因别死亡率变化趋势
        1、心脏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
        2、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3、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4、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5、损伤与中毒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6、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7、消化系统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8、精神病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9、神经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10、泌尿生殖系统的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四、12年的死因构成及顺位变化趋势
        第三部分 青岛市胶南市1998~2002年死亡监测资料分析
        一、人口学资料分析
        二、总体死亡模式
        1、总死亡水平
        2、死因模式的改变
        三、5年的死因别死亡率变化趋势
        四、5年的死因构成及顺位变化趋势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监测区1999年至2001年死亡率:
    2.2 监测区1999年至2001年, 心脑血管病在全死因中的构成比:
    2.3 监测区1999年至2001年城乡人口构成:
    2.4 心脑血管病死因城市与农村比较:
    2.5 心脑血管病死亡性别比较:
    2.6 心脑血管病死亡年龄分布:
3 讨论

四、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安市居民全死因现况流行病学分析[D]. 明明. 山东大学, 2014(11)
  • [2]苏州工业园区2008-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D]. 段慧. 苏州大学, 2013(01)
  • [3]磐安县卫生系统30年职工死亡原因分析[J]. 李钟梁,马铁民. 浙江预防医学, 2013(06)
  • [4]2010年泰安市居民死因分析及疾病负担研究[D]. 王瑞华. 山东大学, 2013(11)
  • [5]青岛市居民死因描述性研究[D]. 张云. 山东大学, 2006(12)
  • [6]金华市1999~2001年监测区心脑血管病死因调查[J]. 胡金钟,杨庆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2(04)

标签:;  ;  ;  ;  

金华市监测区1999-200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因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