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一、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病人中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1](2020)在《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情感化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老年晚期癌症特护人员服务对象为老年晚期癌症病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人数逐渐增加、家庭成员结构转变,以及国内癌症病人发病率不断升高,老年癌症患者数亦不断上升等情况的出现,社会对特护服务人员需求量也随之持续上升。如何通过设计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的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规范特护人员管理,营造温馨护患氛围,为老年晚期癌症病人创造优质的康复条件,则需要笔者深度的研究与探索。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护工行业存在着装不统一、自由上下班做特护工作等现象,特护着装既无实用性也无美观性,特护着装随意和自由工作等现象的出现,不利于老年晚期癌症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康复,也反映出护工队伍的监督管理不规范,滞后于现代高标准的医疗服务问题。功能性与实用性的服装是未来服装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护工行业的护工服在服装领域的发展缓慢,甚至“固化”为老面孔,有待改进并研发新款式,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设计扩大充实了职业服装设计研究范围,并为本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将老年晚期癌症病人以及特护人员心理和生理行为,与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相结合,在老年晚期癌症病人人数居多、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背景下,顺势提出“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概念,弥补了护工行业在职业服装上的不足,并针对实地调研现状、发展趋势、设计实践等环节对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进行剖析。其中,研究从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访谈,对老年晚期癌症特护人员的着装现状和设计要求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出老年晚期癌症特护人员在特护服装着装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设计需求。同时针对常见的抗菌面料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选择出适合老年晚期癌症病人与特护人员的服装面料,提出人性化、抗菌性等设计原则,为未来的护工行业职业服装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案例参考。

曾倩姣[2](2019)在《叙事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叙事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叙事护理提供实践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8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3例,其中有5例失访或中途退出,最终对照组40例,干预组41例。在干预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ic scale,FACT-G)对患者进行基线测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叙事护理干预,在干预结束后再次采用DMSM、MCMQ及FACT-G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统计等,双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心理痛苦的比较:干预后,干预组心理痛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显着变化(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痛苦得分比较,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比较:干预前后,对照组医学应对问卷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面对维度得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屈服维度与回避维度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面对维度的得分比较,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回避维度与屈服维度上两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得分略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生理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显示,除生理状况维度外,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维度得分比较,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叙事护理能够降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痛苦。2.叙事护理对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应对方式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叙事护理,患者的应对方式朝着“面对”的积极方向发生改变。3.叙事护理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等维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但是对于生理状况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去探讨。

王锦琳[3](2018)在《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需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临终关怀晚期癌症病人的生理需求(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癌因性疲乏)、心理需求[被爱的渴望和被关怀的需求(开展活动、心灵关怀)、死亡教育]、精神需求[生命意义寻求(希望、尊严)、信息的需求]、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家庭照顾者的需求、经济支持)、医务人员的支持、社会人员的支持、隐私保护、舒适的居住环境],以期为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提供参考依据。

唐贞贞,王曼曼,栗彦伟[4](2022)在《疼痛与心理护理共同应用于晚期肿瘤癌痛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疼痛与心理护理共同应用于晚期肿瘤癌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晚期肿瘤癌痛患者8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40例每组。对照组男∶女=19∶21, 年龄(59.22±7.36)岁, 肺癌9例、肠癌13例、胃癌12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女=18∶22, 年龄(58.37±7.24)岁, 肺癌8例、肠癌11例、胃癌14、其他7例。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 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包括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负面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及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通用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ic Scale, FACT-G)]。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护理后, 两组VA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均P<0.05), 且观察组评分(1.87±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15±0.27)分(P<0.05)。护理后, 两组SDS、SA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均P<0.05), 且观察组的(46.64±4.19)、(42.38±4.05)分低于对照组的(49.42±5.90)、(45.71±4.96)分(均P<0.05)。护理后, 观察组PSQI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催眠药物评分为(1.28±0.30)、(1.39±0.33)、(1.56±0.37)、(1.41±0.27)、(1.31±0.26)、(1.44±0.31)、(1.38±0.34)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0.32)、(1.58±0.36)、(1.77±0.41)、(1.66±0.35)、(1.49±0.29)、(1.68±0.39)、(1.65±0.41)分(均P<0.05)。护理后, 两组FACT-G的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情感状况以及功能状况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均P<0.05), 且观察组各项评分(25.08±6.21)、(24.11±6.34)、(22.67±6.18)、(24.18±6.19)分, 高于对照组的(21.74±5.63)、(20.27±4.98)、(19.81±5.32)、(20.51±5.52)分(均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癌痛患者, 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可显着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高。

沈星悦,庄淑涵[5](2021)在《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恶性肿瘤临终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心理护理的概念和作用出发,阐明心理护理的必要性;研究肿瘤病人和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阐述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的内容,探讨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建议,为临床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钟雅晶[6](2020)在《中国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国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尚不明确,本研究调适繁体中文版新生儿姑息护理态度量表(Neonatal Palliative Care Attitude Scale,NiPCAS),应用到新生儿科,调查护士对新生儿姑息护理的态度,并对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国内新生儿姑息护理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对我国新生儿姑息护理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新生儿科护士对实行新生儿姑息护理的态度进行调查,评估新生儿科护士的个人和职业特征对新生儿姑息护理的影响,找出障碍和促进因素。方法:1.获得量表原作者及繁体文版作者同意后,对繁体中文版NiPCAS进行文化调适,采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tem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和平均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Scale 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测量,初步形成NiPCAS的简体中文版问卷。选取15位护士进行预调査,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应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和重测信度评价NiPCAS的信度,并对5名护士进行访谈,根据预调查的情况及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形成NiPCAS简体中文初稿。2.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国内40所不同级别医院新生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收集问卷后,对数据进行问卷的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根据结果对问卷做进一步修订。用内容效度指数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最终形成简体中文版NiPCAS。3.通过问卷调査法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护士态度进行分析,量化分析影响护士态度的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及影响因素。4.对10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简单抽样的方式,运用类属分析方法对转录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录音资料进行管理和分析,深入了解护士对姑息护理所持态度。结果:1.对量表进行文化调适和语义分析,邀请8名专家评估,S-CVI为0.98,I-CVI为0.83-1.00,经过专家讨论形成简体中文版NiPCAS初稿。预实验中共发放问卷15份,4周后向这15名护士再次发放问卷,暂定简体中文版NiPCA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及0.88,两次Cronbach’s α间的Pearson r相关系数为0.89(P<0.000)。量表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都较好。2.1)通过现场及网络链接派发链接,回收问卷59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50份,有效率为92.44%。2)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 5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5.832%,表明简体中文版NiPCAS结构效度良好。3)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姑息护理态度:NiPCAS均数3.09±0.38分,组织维度3.34±0.72分,资源维度2.95±0.62分,障碍维度2.89±0.59,信念维度3.67±0.65分,工作经验维度2.78±0.71分,NiPCAS最高分为112分,最低分为40分。4)生育情况,年龄及工龄对新生儿科护士对于姑息护理的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访谈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科护士对待姑息护理态度的因素分别来自政策管理方面、社会环境方面、医疗机构方面、法律方面、病人及家属方面、护士自身方面。具体分别为:社会对新生儿姑息护理宣传及接受力度不足;缺乏针对新生儿姑息护理政策及工作指南;法律对医护人员保护不足;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新生儿姑息护理,护士实践接触少;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国内无系统的新生儿姑息护理教育及培训课程;护士对新生儿姑息护理认识及经验不足;护士个人心情及态度受婴儿死亡及姑息护理影响程度;婴儿家属意见。结论:简体中文版的NiPCAS量表适合国内大陆文化背景下新生儿护士姑息护理态度的评估,可为我国新生儿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新生儿科护士对实施姑息护理总体态度比较积极,护士态度因生育情况、年龄、工龄等区别;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的认识及实践经验不足,出台支持的政策及专业的工作指南、出台法律保障护士权益、加大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政府鼓励加大新生儿姑息护理宣传、设置新生儿姑息护理大学课程及培训课程、注意关心护士心理健康等促进护士对新生儿姑息护理的认同,并促进新生儿姑息护理在国内的发展。

杨艳[7](2020)在《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文中认为背景医学回归人文是时代发展趋势,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是时代所迫,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难以解决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内化,难以激发真正从心底滋生对患者爱与关怀的职业精神,也难以让医护人员有具体举措真正进入患者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医学和护理的叙事转向为解决医学人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护患双方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在故事中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寻找生活的意义,获得心理成长,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改善了患者结局指标。近年来,叙事护理渐渐成为关注热点,但属于起步阶段,尤其临床叙事护理开展较少,尚在探索之中,缺乏科学、规范、系统及具有指导性的实践框架。目的从护士和患者角度了解和分析临床人文关怀实践的现状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与实施方案;实施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不断修正;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研究共分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评价结果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医学人文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困难,而叙事护理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却缺乏科学、规范、系统的指导而质量效果不佳。第二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了解临床的人文护理实践现象以及对叙事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分析国内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问题;第三阶段,研究者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专家会议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并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构建实践方案;第四阶段,研究选择医院的肿瘤科与乳腺肿瘤外科实施叙事护理方案,运行中通过观察法、质性访谈法收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的反思共同进行模式与方案的修正;第五阶段,研究通过对叙事护理实践者、护理管理者、患者多角度的访谈,评价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对她们的作用和影响,并为今后更为广泛、深入的实践提出参考建议。在该行动中,采用院校结合方式,学校专家团队将前期研究成果(叙事护理课程)应用于临床护士叙事护理理论培训,为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行动的参与者包含了临床护士、护士长、护理管理专家和研究者本人。采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结果研究一,在临床人文关怀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肿瘤患者饱受身心的折磨,亟待护士关怀。护士观察到的患者叙事行为和患者自认为的叙事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患者潜意识有需求,并且在叙事之后有情绪释放后的一种轻松的体验,但从主观上认为,疾病之外许多内心的想法,家庭困扰等叙事是一件相对私密的事情,不适合告诉其他人,或者认为这些并非是护理人员职责范畴内的工作,因此往往压抑在心中。从护士的角度发现护士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缺乏能走进患者心灵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受限于人力资源、工作负荷等问题带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在对国内文献研究中可见,叙事护理临床实施主要为叙事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且实施零散、缺乏科学、系统、规范的理论依据,可供他人借鉴的具体内容较少,而“叙事护理”作为从叙事医学理论中派生而来的新概念尚未应用于临床。研究二,通过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构建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通过理论研究,将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分为哲学基础层、方法层、操作层、技术层。该模式的哲学基础层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社会建构论和医学人类学理论。在该哲学思想支撑下,叙事护理注重的是“关系”;护患双方运用“语言”、“故事”来认知、理解、建构外部世界以及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护士与患者在共同面对疾苦时通过见证、解构、理解、共情、尊重、重构等方式与患者构建生命的意义。方法层的理论基础为叙事医学理论,其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提供了叙事能力培养、叙事活动类型设计的依据。操作层是基于叙事护理学理论下的叙事护理实践流程,为护士实施叙事护理提供了操作的步骤。技术层是在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外化、解构、技术文件、重构等。这些技术的理念和思想可为护理人员借鉴,但要具体实施叙事治疗则需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或认证。通过文献研究,借鉴了爱尔兰学者Buckley针对老年护理院叙事实践研究形成的叙事实践框架,纳入了“故事”、“先决条件”、“照护环境”、“照护过程”、“护理的叙事方面”等元素,经过整合、摒弃和调整形成了本研究的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框架。最后通过专家会议论证,对叙事护理过程进一步修订,将叙事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归类与分层,形成态度方面、基本技术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研究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成果:本行动研究经过两轮行动循环,开展了33学时叙事护理培训,举办了17次叙事护理能力培养的活动,改善了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匮乏,叙事能力不足,人文关怀流于形式的问题,营造了叙事护理环境与氛围,设计了“阅读人生”、“书写人生”、“故事分享”等叙事活动、建设了“心灵病房”叙事平台等,在此过程中,138名患者参与到自由写作和疾病故事写作。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丰富了临床人文护理实践的形式,让护士更自觉自愿、更有自信地走进患者世界,为其提供充满温情的护理,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叙事护理改变了护士的态度与行为,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结论: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能有效地为护士践行人文关怀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倾听患者故事丰富了护士对疾病、生命世界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理解,从而尊重患者,给予安慰与鼓励,信心与支持,提供了直击患者心灵、有温度、有灵性的护理。患者在接受叙事护理后尊重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乃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内心充满感激和信任,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使护士的职业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精神,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创新了人文护理实践方法,解决了医学人文“空壳化”“漂浮化”困境,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临床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技术。

谭延芹[8](2020)在《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手机杏仁医生app移动网络平台,制定并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方案,比较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干预前后变化,探讨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护理的更多措施和建议,提高难治性癌痛居家患者社区护理水平,为下一步构建适合我国居家癌症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规范植入rDDS癌痛患者延续护理常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的时间连续性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月到6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植入IDDS后居家癌痛患者88例,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基于杏仁医生app延续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中4周、干预后8周对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ANOVA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晚期癌痛患者88例,年龄37岁-72岁,均为汉族患者,其中男性51人,女性37人。文化程度构成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9人,高中或中专学历43人,大学及以上学历26人。婚姻状况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其中离异或丧偶者归为无伴侣者,所占比例为1 5.92%,余为有伴侣者所占比例为84.08%。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下者占21.59%,3000到5000元间占38.64%,5000元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39.77%。医保支付方式构成中职工医疗保险为7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18.18%,自费支付患者比例最小,为6.82%。(2)干预前后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延续护理干预前患者疼痛评分为4.05±1.45分,疼痛强度处于中重度,一般人口学特征未对其产生影响。干预4周后疼痛评分为3.0±1.06分,干预8周后疼痛评分为1.05±0.76分,患者疼痛评分随干预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延续护理干预前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39.49±7.14)分,有伴侣者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生存质量总分高于无伴侣者,其余一般人口学特征未对生存质量各维度产生影响。生存质量总分干预4周后为(50.89±5.59)分,干预8周后生存质量总分为(62.28±7.30)分,患者生存质量随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干预前便秘的发生率最高,所占比例为60.23%,恶心呕吐次之,比例为46.59%,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分别占1 5.91%和13.64%,一般人口学特征未对其产生影响。干预4周后便秘发生率降低15.91%,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2.5%,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4.55%,尿潴留发生率降低6.82%;干预8周后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较干预前分别降低48.87%、39.77%、1 3.64%、12.5%。结论:(1)干预前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疼痛强度处于中重度程度,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较低,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余癌症患者;(2)基于杏仁医生app的干预方案能够更好地针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3)基于杏仁医生app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显着降低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黄媛媛[9](2020)在《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居家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制定居家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奥马哈系统相结合)、健康教育讲座。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4.0,并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集资料。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减标准差描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91.51±5.97),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我概念(2.24±0.2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2.14±0.30)分、自我护理技能(2.13±0.18)分、健康知识水平(2.05±0.21)分。(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0.30±4.60)分,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功能状况(2.38±0.43)分、生理状况(2.22±0.26)分、社会/家庭状况(2.17±0.30)分、情感状况(2.15±0.2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干预前(91.51±5.97)分,干预 1 个月(114.06±3.56)分,干预 3 个月(130.40±2.52)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提升到高等水平(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干预前(60.30±4.60)分,干预1个月(73.87±3.12)分,干预3个月(81.19±4.69)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居家护理干预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P<0.01)。结论:(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浦亚楼[10](2020)在《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技术规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编制《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调查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水平,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尝试编写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肠造口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初步构建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方法]1.问卷编制:在患者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于2019年3-4月基于循证筛选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条目,基于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编制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并进行预调查。2.需求调查:2019年5-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南京市15家医院980名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患者的需求水平,并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应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导入IBM 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3.草案编写:2019年12至2020年2月通过成立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编写小组,尝试编写1项常见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通过编撰、修订、审核、定稿等环节并召开编写总结会,最终确定《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肠造口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试行稿)。[结果]1.基于循证纳入25篇中英文文献,其中ⅠA有1篇,ⅡA有8篇,ⅡB有6篇,ⅢA有4篇,ⅢB有3篇,ⅣA有3篇,以此共筛选出45条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条目;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共纳入23名专家,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为92.0%、100.0%,专家权威程度为0.884,协调系数分别为0.236、0.056,问卷包括教育指导类、辅助监测类、生活护理类、专业护理类、心理疏导类、饮食营养类、舒缓安宁类7个维度,共43个条目。2.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总分157.38±18.32,条目均分为3.66±0.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得分在年龄、KPS评分、照顾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认为居家护理可行这7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月收入、是否认为居家护理服务可行此3项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水平的主要因素;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重测信度系数为0.882,问卷的整体水平全体一致性S-CVI/UA为0.856,问卷整体水平平均S-CVI/Ave为0.931,各条目水平I-CVI为0.876,结构效度中各维度与总问卷相关系数r值为0.315~0.647。3.规范草案编写小组召开专题小组会议,讨论试编居家肠造口护理1项《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包括技术规范内容和规范性操作流程两部分,方法可靠、结果具体,为下一步开展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实践提供依据。[结论]本研究编制了《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而对南京市15家医院980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了需求调查,患者需求总体处于中高需求水平,KPS评分、月收入、是否认为居家护理服务可行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本问卷信效度较好。同时,筛选1项癌症患者常见居家护理服务技术条目,组织编写《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肠造口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试行版)》,初步构建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为下一步开展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研究提供基础。

二、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病人中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病人中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情感化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癌症特护行业存在的必要性
        1.1.2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人员存在的必要性
        1.1.3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设计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创新点
        1.4.1 提升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功能性
        1.4.2 将情感化设计理论与特护服装相结合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
2.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及需求分析
    2.1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概述
        2.1.1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界定
        2.1.2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情感体现
        2.1.3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构成要素
    2.2 老年晚期癌症病人与特护人员的行为表现
        2.2.1 老年晚期癌症病人的生理与心理行为分析
        2.2.2 特护人员的生理与心理行为分析
    2.3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特点与对比分析
        2.3.1 男性特护服装和女性特护服装的区别
        2.3.2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与医护工作人员服装的区别
        2.3.3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与其他科室护工服装的区别
        2.3.4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功能与特点分析
    2.4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调研与分析
        2.4.1 调研的背景
        2.4.2 调研过程与方法
        2.4.3 调研总结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情感化设计分析
    3.1 情感化设计
        3.1.1 情感的概念
        3.1.2 情感化设计
        3.1.3 情感化在当代设计产品中的运用
    3.2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设计需求分析
        3.2.1 本能层次角度分析
        3.2.2 行为层次角度分析
        3.2.3 反思层次角度分析
    3.3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设计原则
        3.3.1 人性化原则
        3.3.2 体形相适应原则
        3.3.3 美观统一性原则
        3.3.4 防菌卫生性原则
    3.4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设计要素分析
        3.4.1 款式要素分析
        3.4.2 色彩要素分析
        3.4.3 面料要素分析
        3.4.4 其他要素分析
    3.5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设计方法
        3.5.1 造型结构设计
        3.5.2 色彩设计
    3.6 本章小结
4.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设计实践
    4.1 设计定位
    4.2 设计目的
    4.3 设计提案
    4.4 设计研讨和修改
        4.4.1 设计研讨
        4.4.2 修改内容
    4.5 设计方案
    4.6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设计款式图
    4.7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工艺制作过程
    4.8 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成品效果展示
    4.9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5.2.1 研究局限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访谈调研
附录 :(二)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2)叙事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1.1.2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研究现状
        1.1.3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
        1.1.4 叙事护理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相关概念
        1.4.1 叙事护理
        1.4.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
        1.4.3 心理痛苦
        1.4.4 应对方式
        1.4.5 生活质量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退出标准
        2.1.4 样本量的计算
        2.1.5 抽样及分组
    2.2 研究方法
        2.2.1 干预前期准备
        2.2.2 对照组
        2.2.3 干预组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3.2 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
        2.3.3 医学应对问卷(MCMQ)
        2.3.4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
        2.3.5 卡式评分(KPS评分)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及伦理原则
        2.6.1 质量控制
        2.6.2 伦理原则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3.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2.1 两组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3.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疾病资料比较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指标得分比较
        3.3.1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痛苦(DT)得分的组间比较
        3.3.2 干预前两组患者医学应对问卷(MCMQ)得分及与常模比较
        3.3.3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FACT-G)得分的组间比较
    3.4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指标得分比较
        3.4.1 两组患者心理痛苦(DT)得分比较
        3.4.2 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DT)程度分级比较
        3.4.3 干预后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中有差异的条目
        3.4.4 两组患者医学应对问卷(MCMQ)得分比较
        3.4.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FACT-G)得分比较
        3.4.6 干预前后两组DT、MCMQ及 FACT-G得分差值的组间比较
4 讨论
    4.1 叙事护理能降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痛苦
    4.2 叙事护理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应对方式
    4.3 叙事护理能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4.4 本研究的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4.4.1 本研究的创新性
        4.4.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3)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需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理需求
    1.1 基础护理
    1.2 营养支持
    1.3 疼痛护理
    1.4 癌因性疲乏
2 心理需求
    2.1 被爱的渴望和被关怀照顾的需要
        2.1.1 开展活动
        2.1.2 心灵关怀
    2.2 死亡教育
3 精神需求
    3.1 生命意义寻求
        3.1.1希望
        3.1.2 尊严
    3.2 信息的需求
4 社会支持
    4.1 家庭支持
        4.1.1 家庭照顾者的需求
        4.1.2 经济支持
    4.2 医务人员的支持
    4.3 社会人员的支持
    4.4 隐私保护
    4.5 舒适的居住环境
5 展望

(5)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心理护理的概述
2 恶性肿瘤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2.1 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
    2.2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3 心理护理的作用
    3.1 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临终病人的作用
    3.2 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家庭的作用
4 对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的内容
    4.1 疼痛护理
    4.2 心理关怀
    4.3 心理疏导
    4.4 家庭支持
    4.5 死亡教育
5 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5.1 病人因素
        5.1.1 年龄因素
        5.1.2 地点选择
        5.1.3 经济程度
    5.2 医疗卫生系统因素
        5.2.1 安宁疗护
        5.2.2 护理人员
        5.2.3 医患关系
6 建议
    6.1 加强心理教育宣传
    6.2 增加家属陪伴参与度
    6.3 加大力度建设专业机构
    6.4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教育
7 小结

(6)中国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章 文献研究
    1.1 姑息护理概述
    1.2 姑息护理教育
    1.3 中国姑息护理
        1.3.1 台湾姑息护理
        1.3.2 香港姑息护理
        1.3.3 大陆姑息护理
    1.4 新生儿姑息护理
    1.5 相关评价工具
    1.6 研究现状及目标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新生儿科护士姑息护理态度量表的调查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对象及方法
        2.5.1 调査工具
        2.5.2 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2.5.3 预调查
        2.5.4 研究对象
        2.5.5 资料收集方法
        2.5.6 资料分析方法
        2.5.7 质量控制
        2.5.8 遵循伦理学原则
    2.6 研究结果
        2.6.1 量表调适
        2.6.2 内容效度
        2.6.3 预调查结果
        2.6.4 信度检验
        2.6.5 正式调查
    2.7 讨论
        2.7.1 影响因素
        2.7.2 对比
        2.7.3 措施
    2.8 结论
第三章 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态度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3.4 研究内容
    3.5 免伦理批准
    3.6 研究方法及步骤
        3.6.1 半结构式访谈
        3.6.2 抽样方法
        3.6.3 研究对象
        3.6.4 研究技术路线
        3.6.5 研究步骤
    3.7 研究结果
        3.7.1 一般资料
        3.7.2 对新生儿姑息护理的认识
        3.7.3 影响新生儿姑息护理发展的因素
        3.7.4 护士对新生儿姑息护理的态度
    3.8 讨论
    3.9 结论
第四章 结语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之处
    4.3 局限与建议
    4.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
    六、分析资料的方法
    七、伦理问题
    八、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问题的确认
    一、文献研究
    二、临床情景调查与分析
    三、总结
第四部分 构建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解决问题之道
    一、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叙事护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三、叙事护理实践模式临床实施的策略研究
    四、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五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临床应用
    一、成立行动小组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第一轮行动过程(2016年4月~12月)
    四、第一轮行动的观察与反思
    五、第二轮行动过程(2017年1月~7月)
    六、第二轮行动观察与反思
第六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一、制定效果评价方案
    二、实施结果分析
    三、研究结论
第七部分 叙事护理实践模式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一、构建成果
    二、开展叙事护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三、提升叙事护理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四、厘清不同方式的区别
    五、研究的创新性
    六、研究的局限性
    七、研究成果的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伦理批件
    附录二 叙事护理实践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护士)
        知情同意书(患者)
    附录三 临床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四 叙事护理实践入院宣传资料
    附录五 “心灵病房”叙事平台中的患者故事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三、所获荣誉和奖励
致谢

(8)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理论依据
    1.6 文献回顾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干预方法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问题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现状
    3.3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3.4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现状分析
    4.2 基于杏仁医生app的延续护理干预对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附录B 调査问卷
附录C 文献综述(己发表)植入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延续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9)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理论依据
    1.6 文献回顾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干预方案
    2.5 资料收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2.8 伦理原则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4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4.2 居家护理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白血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10)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技术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1 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
        3.1 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4 研究内容
        4.1 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编制
        4.2 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4.3 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初步构建
    5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编制
    1 前期准备
        1.1 建立课题组
        1.2 出院患者访谈
        1.3 专题小组讨论
        1.4 前期结果
    2 基于循证筛选居家护理服务技术条目
        2.1 制定检索策略,查找文献
        2.2 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
        2.3 循证结果
    3 基于德尔菲法形成居家护理服务需求问卷
        3.1 确认函询专家组
        3.2 制定专家函询表
        3.3 德尔菲法实施
        3.4 统计学方法
        3.5 函询结果及处理
        3.6 问卷预调查
    4 讨论
        4.1 编制护理需求问卷的意义
        4.2 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3 专家函询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排标准
        2.2 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确定
    3 研究方法
        3.1 大样本调查
        3.2 信效度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晚期癌症患者一般资料
        4.2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现状
        4.3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4 信效度检验及项目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总体较高
        5.2 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5.3 自制问卷可靠性较高、信效度较好
第四部分 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初步构建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规范草案编写组组成
        2.2 编写原则与要求
        2.3 居家护理服务规范草案内容来源
        2.4 居家护理服务规范草案编写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编写工作时间安排表
    3 结果
    4 讨论
        4.1 尝试编写居家护理服务技术规范草案的意义和必要性
        4.2 编写中存在的困难及后续工作建议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结论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本研究局限性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病人中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晚期癌症特护服装的情感化设计与应用[D]. 王月.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2]叙事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D]. 曾倩姣. 河南大学, 2019(01)
  • [3]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需求的研究进展[J]. 王锦琳. 全科护理, 2018(01)
  • [4]疼痛与心理护理共同应用于晚期肿瘤癌痛患者的效果研究[J]. 唐贞贞,王曼曼,栗彦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02)
  • [5]恶性肿瘤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 沈星悦,庄淑涵. 全科护理, 2021(20)
  • [6]中国新生儿科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钟雅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叙事护理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以肿瘤护理为例[D]. 杨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8]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植入IDDS居家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D]. 谭延芹. 延边大学, 2020(05)
  • [9]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D]. 黄媛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10]南京市晚期癌症患者居家护理技术规范研究[D]. 浦亚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浅谈心理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