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一、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业(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芬[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 ——以宜宾市X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谭瑞霞[2](2020)在《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及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自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为完成脱贫工作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脱贫工作已经到了最吃紧最关键的时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本年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疆和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远离市场,交通、信息闭塞,少数民族群众占据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是地域、经济的双重“孤岛”,是全疆乃至全国基础最弱、条件最差、欠账最多、困难最大的地区。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何依靠产业扶贫这一造血式扶贫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区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第三章对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分析和田地区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从政府配套、产业定位、贫困群众“救助依赖”倾向及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和田地区在产业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四章是在研究中国现有的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和田地区实际选择出最适宜和田地区产业扶贫的模式,即“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第五章结合我国产业扶贫的实践以及和田地区的区域特点,在对口帮扶助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从政府层面要做好配套服务、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企业提高产业规模、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四方面来阐述相关对策和建议。最后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期助力和田地区通过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民小康。

赵海浪[3](2018)在《乔利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助推脱贫致富。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步伐,乔利乡坚持以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扎实稳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乔利乡农业产业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富硒土壤覆盖面广,在全市辖内素有“无公害蔬菜种植第一大乡”“特色养殖第一大乡”“全市产业扶贫示范乡”之称。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荣获“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称号,其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是全县第一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基地。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乔利乡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管理不精细,单产低;生产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闭塞;协同物流系统不健全;贮藏和加工能力相对不足。如何充分发挥乔利乡农业产业的优势,使之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乔利乡农业产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研究和总结,系统分析了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切实可行对策。通过谋划党建引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机制、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保障、实施市场开拓与维护战略等举措,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开发模式,构建以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1+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绿色蔬菜和生态水果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与物流等产业版块联动,促进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田园综合体,力争把乔利打造成为资源集约利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强乡。希望本文中的探究与讨论可以为乔利乡或其他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借鉴。

曾鸿钧,李艳思[4](2017)在《云南电网:“强根固魂”催生新气象》文中提出在改革中推进,在务实上着力,在重点上突破,在创新中发展。今年以来,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党组把握大势、积极作为,坚决贯彻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理论武装、思想道德建设齐头并进,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异彩纷呈,各项工作形成强大合力,迸发出巨大能量,为推动云南电网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张容[5](2016)在《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 ——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湖北省太平国有林场的改革为研究个案,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太平国有林场改革的地方实践,试图通过展现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中省、直属上级单位、林场管理局、林场职工、周边县、乡、村之间动态复杂的互动过程,来揭示国有林场执行政策的内在驱动机制和外在压力体制。文章考察太平国有林场的历次改革后认为,国有林场发展和改革的背后逻辑是既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资源消耗向生态保护的转向,也是政治倾向的改变:从“发展主义”向“生态政治”转换。在发展主义时期,国有林场发展的目标、主体、过程和绩效量度都简化为或等同于GDP增加、经济增长和经济尺度下的社会进步,其实践形式就是不断开发资源的林业工业化模式。到了新时期,环保话语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话语并为全社会所接受,政府通过生态统合主义模式,利用国家力量(或政党)来推动生态治理,高度整合社会组织、动员民众,最为关键的是凭借公有制的产权基础,迅速调整公共资源的开发模式,拉开国有林场改革的序幕。内嵌于太平国有林场内部的生态价值观、历次发展和改革形成的政策执行经验和治理文化等,共同构成此次国有林场改革的制度底色。中央在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国有林场改革,太平国有林场是此次改革的一个缩影。在实际的政策动员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太平国有林场通过了一系列的话语转换,在具体场景中把国有林场的改革分解成为一个个实际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林场管理者把此次改革宣传成一次着力解决所有问题的改革态势,这种态势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交融解决林场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正式制度是国有林场执行改革政策的准绳和边界,非正式制度的运作是林场自利性的表达,既是对正式制度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正式制度的破坏与博弈。所以,在实际执行中,林管局一方面高度重视,通过动员、宣传等各种机制实现对林场秩序的治理,把此次改革对林场的冲击把握在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又夸大改革落实的难度,与省林业厅形成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三次讨论、形成与驳回”动态博弈过程,来争取林场利益。总体来说,林场定性定编、合理分流与安置职工、场办社会职能的剥离、推行政事分开、经营性资产的重组与扶持、林场产业的发展是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目标。其中人员分流与职工安置的妥善解决、以生态为主线的绿色产业发展和历史遗留问全部厘清是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的亮点所在。其执行逻辑是调整执行策略、变通执行手段。在与省林业厅的历次博弈后,国有林场改革在制度运行范围内取到了最大化的政策支持和最宽松的制度环境。因此,国有林场可以一方面把林场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一方面在制度范围内借鉴商品经营型林场产业发展的路子和模式,走生态经营型林场的复合改革与发展之路。林场在改革中提出“兴产业,谋生钱、促改革”的理念,兴产业指的是围绕现有绿色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业来发展产业。谋生钱是指通过旅游产业获得收入弥补改革资金缺口,促改革就是通过践行生态经营型林场的道路推进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事实证明,林管局这次选择的道路非常正确,切中了改革的要害,也比较好的解决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整个林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格局。可以说,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改革绩效。文章认为,纵观太平国有林场改革,生态话语权通过国家最高领导人价值取向以国家顶层政策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成了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巨大动力。这构成了此次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共识,也构成了推动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推动力和政策约束力。林场管理局在改革中扮演着“代理人”与“执行人”的角色,它在整个改革权力关系的网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改革权力关系的网络中始终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状态。作为“执行人”林管局掌握了重要的改革信息资源,负责解读改革政策,全面执行改革,对林场职工它具有改革政策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对省林业厅它又具有全面了解林场状况的信息优势。这构成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创新空间和约束空间,也是国有林场改革利益相关者博弈和协调的重心。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往政策执行的研究,多是局限于研究政策执行主体的内部,从政策执行的微观机理中去展示政策执行的逻辑。而该文章的研究视角更多的是从政策执行的整体性上去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执行,省林业厅、林管局、太平国有林场和林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到了该项研究的视阈之内。重点关注改革中林场与上级政府的互动与博弈、林场内部的协调与治理。

徐昕[6](2013)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现实问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特殊性,赋予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彝、苗、傣、白、回、哈尼、傈僳等26个少数民族、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集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于一身,是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研究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基层党建,不仅可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对本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切实指导,还可以为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论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认真收集了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各种文件材料与数据资料,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内众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从而把握了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对基层党建工作突出成绩和亮点进行了总结,获得了新的宝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特别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多角度论证,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思路和观点。本论文除导论外,共十章,分三个层次,论证和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个层次内在逻辑紧密联系,第一个层次是理论依据,第二个层次是实证分析,第三个层次是经验总结和工作创新。第一、二章属于论文的第一个层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系统梳理和概括了我党90多年以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与经验的认识。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行了理论的论证。第三、四章属于论文的第二个层次,立足于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实证调查和问卷分析,概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等特殊性问题和原因。第五、六、七、八、九、十章属于论文的第三个层次,以楚雄彝族自治州典型案例为支撑,较系统地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观点。本论文研究力求主要创新点:一是研究内容。论文紧扣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最新的理论与要求,紧密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这一较为典型和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规律、经验指导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实践,又通过调查研究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特殊问题和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进一步充实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二是理论观点。较系统地研究和提出,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创新基层党建,以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为方法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党建,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为精神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三是研究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大量实地调查、问卷分析、个案剖析的基础上,运用党建的基本理论、规律、经验,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党建工作实际,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经验与思路。论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证性研究,对于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索。

张磊[7](2012)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着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安定。因此,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农村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以就业问题为研究内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以及图表分析等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论述。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来源、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以及简要介绍了对课题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就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介绍了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过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解释了农村劳动力与就业的主要概念、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在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此为本论文的重点内容;第四部分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成因,有针对性地从政府职能、农业与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社会制度、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力图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能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史春燕[8](2012)在《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在我党民族工作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历史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为研究方法,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理清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历史进程,总结新疆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思考,力图揭示其发展规律,丰富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本文共分九个部分。通过介绍新疆概况和近现代新疆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出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们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强烈的同根意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作为理论基础。革命战争年代到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从最初的摸索、借鉴,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走向成熟。20世纪30年代在一批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新疆的经济、文化、政治有了大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保障国际交通要道的畅通,新疆各族人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援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与三区革命力量建立联系,领导和团结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推动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通过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平叛剿匪、减租反霸、农牧区社会改革、疏通民族关系、稳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引导新疆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后,受到整风、反右派、大跃进、共产风等运动的严重影响,新疆民族工作走了不少弯路,以“伊塔事件”为例,说明危害之严重。文革时期我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入新世纪,新疆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历史性机遇,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历史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和特殊经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努力探索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指出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是新疆民族工作必须考虑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新疆民族工作的难点。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东突”三股势力、跨国民族等问题对新疆的影响,给新疆民族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前面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理论思考,得到了一些启示,新疆民族工作必须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新疆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学术界一些学者的观点和理论,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方佑军[9](2010)在《旧堡镇新农村建设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现在已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在我国的工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农村扮演了重要的支持者角色,但长期以来农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保障措施缺乏,城乡二元化等各种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重大的历史任务面前,国家统筹安排,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靠农村发展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在研究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旧堡镇发展为例,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本文由首先对河北省旧堡镇的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然后提出旧堡镇的发展规划,包括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法制建设规划,并制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的具体方案,最后提出旧堡镇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保障措施。

明拥军[10](2006)在《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贫困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反贫困研究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减少贫困的巨大压力,因此,反贫困已成为各国政府执政、协调各界层关系和利益的依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显着效过。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贫困,尤其是农村的贫困成为中国政府及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领域。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国家给予了重点扶持,绝对贫困人口总数显着下降。但是,新疆返贫率高,要从根本上缓解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采取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篇,包括第一、二、三章。首先从概念上阐述了贫困与反贫困的内涵与外延,分别阐述了中国及西方产生反贫困思想的渊源。为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比较篇,包括第四、五、六、七章。第四章选择了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从分析产生反贫困动因的历史背景入手,系统研究各国反贫困策略。第五章选择了印度、孟加拉国和巴西三个发展中国家,剖析产生贫困的历史成因,系统总结这三个国家反贫困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第六、七章主要是对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分析与概括,首先分析了导致中国贫困的历史成因,将中国的反贫困进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该部分回顾中国在反贫困中取得的主要成效,理清研究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宏观背景。第三部分,实践篇,包括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第八章对疆历史变迁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得出政治动乱是导致新疆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第九章对对新疆近20多年反贫困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出九种积极有效的反贫困模式。第十章对新疆政府反贫困资金进行分类,采用相关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为零的条件下,每投入1亿人民币,可使18.6265万人脱贫。北疆的政府反贫困资金使用效益要好于南疆。第十一章系统采用国际通行的贫困缺口率、森指数法、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测定方法对新疆目前的贫困状况进行测定。第十二章借鉴日本着名经济学家速水次郎的“诱致性技术创新模型”,提出了“抑制诱致性技术创新模型”。第十三章提出新时期反贫困机制和策略的选择,即建立以贫困群体为主的自下而上的反贫困机制,通过实施立法、通路、预警、限土、节水、放权、重教、重科、节育措施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业(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一)贫困
        (二)精准扶贫
        (三)产业扶贫
    二、理论依据
        (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产业布局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 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一)新疆和田地区贫困现状
        (二)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的举措
        (三)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政策效果评价
    二、和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不健全
        (二)产业同质化倾向严重
        (三)贫困群体“救助依赖”倾向严重
        (四)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中国产业扶贫模式分析与和模式选择
    一、目前几种典型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政府及基层组织主导型产业扶贫模式
        (二)合作社带动型产业扶贫模式
        (三)政企村户四方联动扶贫模式
    二、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选择
        (一)政府在产业扶贫中的主导作用
        (二)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主体带动作用
        (三)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中介作用
        (四)贫困户作为扶贫对象的积极参与
第五章 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的路径
    一、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路径分析
        (一)政府做好配套服务,加快市场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三)加强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和培训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共享机制
    二、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乔利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3 研究现状回顾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1.5.1 预期达到的目的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乔利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1 乔利乡基本概况
    2.2 组建领导机构,做好统筹协调
    2.3 政策支持优势
    2.4 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壮大
    2.5 技术储备优势
    2.6 品牌创建优势
    2.7 配套服务体系优势
    2.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9 助推脱贫攻坚,提高群众多元化收入
    2.10 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第三章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组织保障力度薄弱
        3.1.1 部分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
        3.1.2 农业组织化服务与推广不到位
    3.2 政策落实不到位
        3.2.1 企业资金短缺
        3.2.2 政策协调配合不够
    3.3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滞后
        3.3.1 产业规划没有前瞻性
        3.3.2 种植基地规模普遍较小
    3.4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缓慢
        3.4.1 生产管理粗放
        3.4.2 环境变化应对措施不到位
        3.4.3 机械化应用程度低
    3.5 乡土人才缺乏
        3.5.1 务工用人缺乏
        3.5.2 专业技术不够全面
    3.6 基础设施存在薄弱区域
        3.6.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6.2 农业基础投入不足
        3.6.3 土地流转承包不顺
        3.6.4 农业环境污染突出
    3.7 市场开拓力度不大
        3.7.1 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
        3.7.2 农业产业销售链未形成
第四章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强化组织保障
        4.1.1 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帮带作用助推产业发展
        4.1.2 建立党组织,构筑战斗堡垒
        4.1.3 抓好典型宣传,赢得群众参与
        4.1.4 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班子成员
    4.2 强化政策落实
        4.2.1 加大政策宣传发动,消除农户顾虑
        4.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4.2.3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4.2.4 推动乔利乡撤乡改镇工作
    4.3 “1+N”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田园综合体
        4.3.1 将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打造为乔利乡产业核心区,促进转型升级
        4.3.2 巩固绿色蔬菜种植片区
        4.3.3 提升生态水果种植片区
        4.3.4 扩大特色养殖片区
        4.3.5 改造乡村旅游片区
        4.3.6 打造乐圩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4.4 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机制
        4.4.1 坚持科技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4.4.2 实施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
        4.4.3 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通力合作
    4.5 加强乡土人才培育
        4.5.1 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4.5.2 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致富“能人”
    4.6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保障
        4.6.1 加快土地流转进度
        4.6.2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沃土提升工程
        4.6.3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4.7 市场开拓与维护战略
        4.7.1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
        4.7.2 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4.7.3 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7.4 加快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4.7.5 扩展农产品流通销售多渠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云南电网:“强根固魂”催生新气象(论文提纲范文)

在改革中推进从严治党
在务实上着力传承文化
在重点上突破传播价值
在创新中发挥突出作用

(5)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 ——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历程与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 有关国有林场改革的研究
        (二) 有关公共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三、个案简介
        (一) 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
        (二) 经济生活
        (三) 地方文化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四) 关键词界定
第二章 历史的回眸:太平国有林场发展的生态转向
    一、改革开放初期:以砍树为主的资源索取型发展理念
        (一) 以林换财时期的林场发展
        (二) 林业工业化时期的林场发展
        (三) 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的终结:林业工业化的失败
    二、新世纪的生态探索:以看树为主的资源保护型发展理念
        (一) 十年探索:建设与发展生态型林场
        (二) 重大发展机遇:领导调研考察后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价值观念的树立:以生态为主线来发展与治理林场
第三章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推行过程
    一、改革背景:国家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启动
        (一) 生态文明战略在国家层次的提升
        (二)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验收
        (三) 湖北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全面铺开
    二、作为改革设计主体的太平国有林场管理局
        (一) 高度重视:成立改革工作领导专班
        (二) 摸底排查:设计林场改革调查问卷
        (三) 政策宣传:推进全场对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学习
        (四) 安抚职工:缓解信访压力
    三、改革中的利益博弈
        (一) 改革方案的三次讨论、形成与驳回
        (二) 理念的分歧:国家与林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不同理解
        (三)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自主优势
    四、改革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完成
第四章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管理创新
    一、难点:人员安置与纠纷解决
        (一) 人员安置:病养和三年内离退休人员安置策略
        (二) 人员安置:场办社会职能单位人员安置策略
        (三) 人员安置:自谋职业与生路人员的帮扶策略
        (四) 与周边村庄林地边界纠纷的解决
    二、管理体制创新:践行生态经营型林场的改革之路
        (一) 盘活绿色资源:绿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 林下经济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一、国家生态话语权的提升:政策有效执行的推动力
    二、政策执行的艺术:弹性空间与原则
    三、林场独特文化:政策执行的辅助动力
    四、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文章类
    三、硕博论文
    四、英文论着
附录
    附录一: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评估验收指标表
    附录二: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调查问卷
    附录三: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论文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创新
第一章 以党的执政理论规律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第一节 以党的执政理论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三、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四、江泽民关于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五、胡锦涛关于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第二节 以党的执政规律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
        三、用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实践检验党建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以党的执政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一、坚持党的执政经验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
        二、用党的执政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三、用党的执政经验指导边疆民族地区民生改善
第二章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节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题
        二、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
        三、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
        四、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八项要求
    第二节 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用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二、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衡量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三、用贯彻新党章的实践检验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十八大后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
        二、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
        三、楚雄彝族自治州建设创新型党组织的创新实践
第三章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实证调查分析
    第一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情和基层党建概况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情概况
        二、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概况
    第二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问卷情况
        二、调查问卷A卷分析报告
        三、调查问卷B卷分析报告
第四章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特殊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的特殊问题
        一、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殊问题
        二、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民族关系特殊问题
        三、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基层民主和治理特殊问题
        四、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特殊问题
        五、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改善民生特殊问题
    第二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面临特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边疆民族地区应对“三股势力”渗透与反渗透具有长期性
        二、边疆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和现实困难
        三、边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与各种利益关系矛盾凸显
        四、边疆民族地区解决民生民主和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
        五、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具体困难和矛盾
第五章 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为主题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题
        一、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
        二、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
        三、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主题
    第二节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探索
        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难题
        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政策思考
    第三节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创新基层党建探索路径
        二、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创新基层党建实践成效
        三、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创新基层党建经验启示
第六章 以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为根本方法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创新基层党建的制度保障
        一、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基层党建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创新基层党建的重要方法
        三、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是创新基层党建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优化党组织设置的认识
        二、从纵向融合和横向联合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三、与时俱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四、探索新模式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第三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基层党建案例分析
        一、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
        三、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
        四、健全基层为民服务网络
        五、完善基层帮扶机制
        六、整顿软散基层党组织
第七章 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以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财力保障
        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环境保障
        三、推进民族法制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司法保障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保障
        五、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保障
        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才保障
    第二节 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创新基层党建的探索实践
        一、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基层党建创新探索
        二、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基层党建实践成效
    第三节 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创新基层党建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武定县西和村创新基层党建历程
        二、楚雄州武定县西和村创新基层党建启示
第八章 以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民族党员干部是边疆民族地区创新基层党建的关键
        一、民族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组织巩固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民族党员干部是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中间桥梁
        三、提升民族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要求
        四、提升民族党员干部文化素质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
        五、提高民族党员干部民主意识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以民族党员干部培养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一、建好队伍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前提
        二、教育培训是提高民族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方法
        三、制度建设是加强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保障
        四、实践锻炼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途径
        五、作风建设是边疆民族地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保证
    第三节 以民族党员干部培养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党员实用人才队伍
        二、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坚持创先争优常态化增强民族党员队伍活力
        四、坚持在“一线”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
        五、强化监督机制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
第九章 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优秀民族文化是创新基层党建的精神动力
        一、优秀民族文化提供基层党建思想资源
        二、优秀民族文化赋予基层党建创新活力
        三、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创造力
    第二节 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一、弘扬以彝族特色为主的优秀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
        二、坚持基层党建与优秀民族文化发展融合创新
    第三节 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精神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牟定县创新基层党建探索
        二、楚雄州牟定县创新基层党建成效
        三、楚雄州牟定县创新基层党建启示
第十章 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
        一、充分认识改善民生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二、重点解决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三、重视解决基层党组织在改善民生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
        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服务基层群众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民生改善
        三、选优训强基层干部提升服务能力
        四、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节 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的案例分析
        一、楚雄州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创新基层党建实践
        二、楚雄州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创新基层党建成效
        三、楚雄州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创新基层党建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就业相关概念界定
    2.1 新农村建设及其基本要求
        2.1.1 新农村建设
        2.1.2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2.2 农村劳动力与就业主要概念的界定
        2.2.1 农村劳动力概念的界定
        2.2.2 就业与失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2.3 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意义
        2.3.1 实现新农村的社会稳定
        2.3.2 促进新农村的经济繁荣
        2.3.3 完善新农村的设施环境
        2.3.4 发展新农村的文明风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
        3.1.1 劳动力的供给
        3.1.2 劳动力的需求
    3.2 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3.2.1 就业数量持续下降
        3.2.2 就业结构严重失衡
        3.2.3 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3.3 新农村建设中劳动力就业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制度和政策因素
        3.3.2 国内外市场因素
        3.3.3 劳动者自身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措施
    4.1 推进农村制度不断创新
        4.1.1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4.1.2 完善我国户籍制度
        4.1.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2 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职能
        4.2.1 增加财政建设资金支出
        4.2.2 完善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
        4.2.3 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
    4.3 扩大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空间
        4.3.1 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4.3.2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4.3.3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4.3.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4.4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4.4.1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
        4.4.2 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4.5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4.5.1 优化调整乡镇产业结构
        4.5.2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客观前提和基础
    一、 新疆概况
    二、 历代治理新疆的政策
第二章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
第三章 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历史回顾
    一、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早期民族工作
    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四、 新疆解放初期五年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五、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至文革前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六、 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第四章 历史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恢复、发展
    二、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第五章 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
    一、 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
    二、 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特殊经验
第六章 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历史性机遇
    二、 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挑战
    三、 “东突”三股势力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威胁
    四、 跨国民族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影响
第七章 历史启示:关于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稳定
    二、 新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是发展新疆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动力
    三、 新疆地区生态安全是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着作、论文及承担课题目录
后记

(9)旧堡镇新农村建设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依托单位介绍
        1-1-1 研究背景
        1-1-2 旧堡镇简介
    §1-2 文献综述
        1-2-1 新农村的概念
        1-2-2 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内容
        1-2-3 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和论文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现状
    §2-1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实践现状
        2-1-1 国外新农村建设实践
        2-1-2 国内新农村建设实践
    §2-2 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2-3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1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3-2 存在问题的原因
    §2-4 新农村建设的条件支持
第三章 旧堡镇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3-1 SWOT 分析模型简介
    §3-2 优势分析
    §3-3 劣势分析
    §3-4 机会分析
    §3-5 威胁分析
    §3-6 建立旧堡镇SWOT 分析矩阵
第四章 旧堡镇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分析
    §4-1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设计原则
    §4-2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4-3 旧堡镇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
        4-3-1 农业发展规划目标
        4-3-2 工业发展规划目标
        4-3-3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目标
        4-3-4 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目标
        4-3-5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目标
        4-3-6 法制建设规划目标
第五章 旧堡镇新农村建设方案
    §5-1 农业发展方案
    §5-2 工业发展方案
    §5-3 第三产业发展方案
    §5-4 旧堡镇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5-5 旧堡镇社会设施建设方案
    §5-6 旧堡镇环境保护方案
第六章 旧堡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保障措施
    §6-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中心村建设
    §6-2 强化农民培训,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6-3 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农村产业特色
    §6-4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
    1.6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贫困与反贫困
    2.1 贫困内涵与外延
        2.1.1 贫困
        2.1.2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2 反贫困内涵与外延
        2.2.1 反贫困概念的界定
        2.2.2 反贫困与扶贫
        2.2.3 反贫困与社会救助
        2.2.4 反贫困与慈善事业
        2.2.5 反贫困与社会保险
        2.2.6 反贫困与社会福利
第三章 反贫困思想渊源
    3.1 中国反贫困思想渊源
        3.1.1 儒家“忠孝”思想
        3.1.2 大同社会论
        3.1.3 仓储后备论
        3.1.4 社会互助论
        3.1.5 社会救济论
        3.1.6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3.1.7 毛泽东的反贫困理论
        3.1.8 邓小平的反贫困理论
        3.1.9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贫困战略思想
    3.2 西方反贫困思想渊源
        3.2.1 宗教思想
        3.2.2 空想社会主义
        3.2.3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3.2.4 社会达尔文主义
        3.2.5 福利经济学
        3.2.6 凯恩斯主义
        3.2.7 社会民主主义
        3.2.8 新自由主义
        3.2.9 第三条道路
        3.2.10 简要评述
第四章 发达国家反贫困比较分析
    4.1 英国反贫困
        4.1.1 英国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4.1.2 英国社会福利政策形成、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及变革
        4.1.3 简要评述
    4.2 美国反贫困
        4.2.1 美国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4.2.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及变革
        4.2.3 美国反贫困区域开发政策
        4.2.4 简要评述
    4.3 德国反贫困
        4.3.1 德国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4.3.2 德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及变革
        4.3.3 简要评述
    4.4 日本反贫困
        4.4.1 日本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4.4.2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及变革
        4.4.3 简要评述
    4.5 发达国家反贫困理论与实践比较分析与启示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反贫困比较分析
    5.1 印度反贫困
        5.1.1 印度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5.1.2 印度针对贫困群体的反贫困政策
        5.1.3 印度针对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政策
        5.1.4 简要平述
    5.2 孟加拉国反贫困
        5.2.1 孟加拉国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5.2.2 小额贷款反贫困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5.2.3 简要评述
    5.3 巴西反贫困
        5.3.1 巴西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5.3.2 巴西针对贫困地区反贫困的经验与教训
        5.3.3 简要评述
    5.4 发展中国家贫困与反贫困特点及启示
第六章 中国反贫困历史发展分析
    6.1 中国反贫困的历史背景
    6.2 中国反贫困的历史进程
        6.2.1 第一个阶段(1949~1953 年)土地改革时期
        6.2.2 第二个阶段(1954~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
        6.2.3 第三阶段(1979-1985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6.2.4 第四阶段(1986-1993 年)初步实施反贫困计划时期
        6.2.5 第五阶段(1994-2000 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
        6.2.6 第六个阶段(2001~)新世纪反贫困时期
第七章 中国反贫困的运行体系及主要模式
    7.1 中国反贫困运行体系及政府反贫困资金效益评价
        7.1.1 中国反贫困运行体系
        7.1.2 政府反贫困资金政策的演变和来源
        7.1.3 政府反贫困资金效益评价
    7.2 中国反贫困的主要模式
        7.2.1 区域开发治理型
        7.2.2 基本建设型
        7.2.3 发展生产型
        7.2.4 发展特色经济型
        7.2.5 小额贷款型
        7.2.6 社会力量帮扶型
        7.2.7 外资援助型
        7.2.8 科技+教育+市场型
        7.2.9 劳动力转移型
        7.2.10 异地搬迁型
第八章 新疆贫困与反贫困的历史发展分析
    8.1 新疆贫困的历史背景
        8.1.1 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社会分工滞后,劳动生产力低
        8.1.2 丝路贸易加剧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8.1.3 屯垦是一把开创绿洲和失去绿洲的双刃剑
    8.2 新疆反贫困的历史进程
        8.2.1 第一阶段(1952~1954 年)土地改革时期
        8.2.2 第二个阶段(1954~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
        8.2.3 第三阶段(1978~1985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8.2.4 第四时期(1985~1993 年)初步实施反贫困计划期
        8.2.5 第五阶段(1994~2000 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
        8.2.6 第六阶段(2001~)新世纪反贫困时期
第九章 新疆反贫困的主要模式
    9.1 基本建设型
        9.1.1 水利工程建设
        9.1.2 农田建设
        9.1.3 林业建设
        9.1.4 牧业建设
        9.1.5 道路建设
        9.1.6 电力建设
        9.1.7 基本建设效益评价
    9.2 发展生产型
        9.2.1 发展农业生产
        9.2.2 发展乡镇企业
        9.2.3 发展牧业生产
    9.3 发展特色经济型
    9.4 信贷扶贫型
    9.5 社会帮扶型
    9.6 科技培训型
        9.6.1 行政推动+群众运动
        9.6.2 对口帮扶+项目带动
    9.7 异地搬迁型
    9.8 劳动力转移型
    9.9 外资援助型
        9.9.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资金
        9.9.2 加拿大基金援助资金
第十章 新疆政府反贫困资金使用效益评价
    10.1 新疆政府反贫困资金的分类和流向
        10.1.1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10.1.2 新增财政扶贫资金
        10.1.3 股票售表收入资金
        10.1.4 以工代赈资金
        10.1.5 专项贴息贷款、非贴息贷款及贴息资金
    10.2 新疆政府反贫困资金使用效益评价
        10.2.1 指标选择
        10.2.2 相关与回归分析
    10.3 新疆政府反贫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0.3.1 政府反贫困资金需要与供给矛盾突出
        10.3.2 政府反贫困资金管理上“漏出”现象较重
        10.3.3 政府反贫困资金管理体制不顺畅
        10.3.4 政府反贫困资金激励机制短缺
第十一章 新疆贫困地区贫困现状测定
    11.1 贫困标准(贫困线)测定
        11.1.1 贫困标准(贫困线)的计算方法
        11.1.2 测定新疆绝对贫困人口
    11.2 贫困缺口率
        11.2.1 贫困缺口率
        11.2.2 测定新疆贫困贫困缺口率
    11.3 森指数测定
        11.3.1 森指数测定法
        11.3.2 用森指数测定新疆贫困地区贫困程度
    11.4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11.4.1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测定方法
        11.4.2 新疆贫困地区基尼系数测定
    11.5 关于我国基础度量指标与国际标准化度量体系相结合的构想
        11.5.1 构建反映时代特征的贫困指标体系
        11.5.2 统一贫困测度的基本指标统计口径
第十二章 新疆贫困地区贫困机理
    12.1 自然因素
        12.1.1 空间因素制约
        12.1.2 自然灾害因素制约
        12.1.3 耕地资源因素的制约
        12.1.4 水资源因素的制约
    12.2 体制因素
        12.2.1 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制约
        12.2.2 政府机构庞大效率低的制约
        12.2.3 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乏的制约
    12.3 个体因素
        12.3.1 贫困个体自身素质的制约
        12.3.2 贫困家庭生育行为选择的制约
第十三章 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机制与战略选择
    13.1 新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3.1.1 反贫困资金与贫困群体错位
        13.1.2 教育卫生文化公共投资偏少
        13.1.3 贫困个体的被动性
        13.1.4 政府反贫困工作的“运动性”和“盲目性”
        13.1.5 新疆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13.2 反贫困机制的选择
        13.2.1 树立长期反贫困思想
        13.2.2 政府、市场和贫困地区及群体的关系
        13.2.3 确立贫困群体为主导的反贫困体系
        13.2.4 建立机会平等反贫机制
13. 3 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措施的选择
    13.3.1 立法
    13.3.2 通路
    13.3.3 预警
    13.3.4 限土
    13.3.5 节水
    13.3.6 放权
    13.3.7 重教重科
    13.3.8 节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研究 ——以宜宾市X村为例[D]. 李玉芬.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新疆和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及路径研究[D]. 谭瑞霞.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乔利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海浪. 广西大学, 2018(12)
  • [4]云南电网:“强根固魂”催生新气象[J]. 曾鸿钧,李艳思. 当代电力文化, 2017(09)
  • [5]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 ——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D]. 张容.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6]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D]. 徐昕. 云南大学, 2013(12)
  • [7]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 张磊. 燕山大学, 2012(05)
  • [8]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回顾与思考[D]. 史春燕. 苏州大学, 2012(03)
  • [9]旧堡镇新农村建设方案研究[D]. 方佑军.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5)
  • [10]新疆贫困地区反贫困研究[D]. 明拥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工会主席带头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