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鸡育种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固始鸡育种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一、固始鸡选育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垅[1](2018)在《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屠宰性能及肉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无抗养殖技术对肉鸡养殖的影响,并探索适合四川山区肉鸡生态放养的新模式,试验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固始鸡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共设无抗放养、有抗放养、无抗舍养、有抗舍养4种不同养殖方式,并从屠宰性能、感官特性、肉质性状、营养品质、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将放养模式下的无抗放养组与有抗放养组对比、舍养模式下的无抗舍养组与有抗舍养组对比,探索无抗养殖技术对固始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将无抗养殖模式下的无抗放养组与无抗舍养组对比,探索适合四川山区肉鸡生态养殖新模式。研究结果如下:屠宰性能:无抗养殖技术对固始鸡屠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无抗组固始鸡的生长速率、屠宰率及全净膛率较有抗组略低,腹脂率略高,产肉性能不如有抗组。在无抗放养模式下,固始鸡生长速率虽较舍养低,但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以及胸肌率显着更高,腹脂率显着更低,产肉性能更好。感官特性:无抗养殖技术对固始鸡感官特性无显着影响,但无抗组固始鸡色泽、香味感官评分略优。无抗放养模式下固始鸡各项感官指标评分较舍养显着更高,表明人们认可该养殖模式下固始鸡鸡肉品质。肉质特性:无抗养殖技术对固始鸡肌肉p H、肉色无显着影响,而对系水力、质构、肌纤维形态等肉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无抗养殖固始鸡肌肉系水力较有抗组稍高,熟肉率稍低,肌肉硬度、紧实度及剪切力值不如有抗组;无抗组固始鸡肌肉肌束较小,肌膜更多,组织形态不如有抗组。在无抗放养模式下,固始鸡各项肉质性状指标与舍养存在显着性差异,该模式下固始鸡p H下降更快,储存期更短;硬度、紧实度及剪切力值显着更高,咀嚼性更好,肌纤维密度更大,肌束更粗;而且鸡肉颜色更红亮,熟肉率更高,产肉性能更佳,品质更好。营养品质:无抗养殖技术对固始鸡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有一定的影响。无抗组固始鸡肌肉水分、粗灰分含量与有抗组无显着差异,肌肉粗蛋白含量较有抗组略低,粗脂肪含量略高;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无抗组低,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无抗组高,呈味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有抗组。在无抗放养模式下,固始鸡肌肉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较舍养更高,粗脂肪含量更低;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必须脂肪酸含量更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更低。挥发性风味物质:无抗养殖技术对固始鸡挥发性风味物质有一定影响。无抗养殖提高了肌肉中醇类、酸类和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了烃类化合物含量,而且无抗养殖固始鸡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更丰富。在无抗放养模式下,固始鸡肌肉风味物质更加丰富,香味更强烈,品质更佳,更受人们喜爱。

蒋海涛[2](2010)在《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调查及其疫病防控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深入认识汶上芦花鸡的种质特征和遗传特性,更好发挥其种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该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使用,使其养殖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及其疫病防控做了调查研究。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研究:通过对100个养殖场的走访、现场调查、测量等,对该品种的外貌、生长性能、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随机选择5个调查测定点,对成年公母鸡芦花鸡各100只进行了肉质、蛋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汶上芦花鸡具有羽毛鲜艳、体型紧凑等外貌特征;该品种胸肌中脂肪含量为2%,比鸡肉中最佳脂肪含量2.8%略低,表明该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公鸡的屠宰率为89.61%、全净膛率为71.21%,母鸡的分别为90.82%、68.90%。与白耳黄鸡相比,芦花鸡在屠宰性能指标上表现为整体肌肉生长均匀度良好、产肉性能良好,适合肉鸡选育、开发和生产或用于其它地方鸡种的杂交改良。汶上芦花鸡疫病防控试验:通过对芦花鸡养殖场调查、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化验检测、统计分析等,将危害严重的新城疫(New Castel Disease,ND)、马立克氏病(Marik’s Disease,MD)、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确定为重点防制传染病,建立了针对这几种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分别针对以上3种传染病进行了免疫接种,并检测其抗体效价,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单项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法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饲养管理方式相同。试验共设20组,每组500只鸡,分别于20个饲养户中饲养,随机选10户为试验组(免疫程序见表14),其余为对照组(表16,按照2003年的“汶上芦花鸡防疫程序”)。还结合其它疫病,进行综合防制试验。制定了《汶上芦花鸡养殖技术规程》,为汶上芦花鸡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通过对芦花鸡母源抗体和ND抗体效价监测,确定了合适的免疫接种日龄;与对照组相比,使ND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分别下降了3.26%、3.18%、25.5%,预防保护率提高了3.18%。采用两种疫苗对MD的免疫接种试验结果显示,I型同源冷冻疫苗CV1988/Rispens与异源苗HVT相比,前者的免疫效果较好,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分别下降了1.72%、1.64%、23.94%,预防保护率提高了1.64%。用IBD弱毒冻干疫苗滴口免疫(1羽份/只·次)分别对12日龄和22日龄芦花鸡免疫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接种组较对照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死率分别下降2.52%、1.90%和13.69%,预防保护率提高1.90%。通过对试验组鸡只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环境致病因子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综合防制试验,试验组严格按照《汶上芦花鸡养殖技术规程》管理,与对照组相比,总发病率降低了14.63%,死亡率降低了9.11%;料蛋比提高了12.2%;总成活率、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产蛋率提高了9.11%、16.55%、3.1%;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提高了4.8%、4.2%,经t检验,各项指标差异极显着(P<0.01)。

刘凯[3](2010)在《△-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鸡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地方品种固始鸡和快大型肉鸡安卡鸡按F2设计方案进行杂交得到的资源群体为实验素材,通过PCR-SSCP、DNA测序、PCR-RFLP技术在试验群体中对鸡△-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进行SNP位点的筛选,并研究了△-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肉质性状、屠宰性状、肌肉性状、血液生化指标、脂肪性状、脂肪酸含量的相关关系。1、通过PCR-SSCP和DNA测序对Δ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进行SNP扫描,并对出现不同条带个体进行测序,发现内含子1、外显子2、4具有多态,外显子1、3、6无多态,外显子5引物扩增结果较差。通过测序结果表明,在△-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CDS区域检测到3个SNP,为g.C138T(内含子1),g.A3728G(外显子2),g.G12904A(外显子4),均为同义突变;内含子1出现三种基因型CC、CT、TT,外显子2出现三种基因型AA、AG、GG,外显子4出现三种基因型GG、GA、AA。群体遗传学表明:4个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为中度多态位点(0.25-0. 5)。2、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对资源群部分生长性状有显着影响。其中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第4周胫长和第12周胸角有显着影响,外显子4突变位点对8周盆骨宽、8周胸骨长、8周胸角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与资源群部分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肌间脂宽、皮脂、皮脂率有显着影响,外显子2突变位点对腿肌失水率、肌间脂宽、皮脂重、皮脂率有显着影响,外显子4突变位点对腿肌PH影响很大。△-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对资源群部分肌纤维性状有影响。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腿肌肌纤维宽度、腿肌肌纤维周长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对资源群部分屠宰性状有显着影响。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爪重率、肌胃重率有显着影响;外显子2突变位点对活重、屠体重、屠体重率、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头重、全净膛率、肌胃重率、肌胃重有显着影响;外显子4突变位点对半净膛率、胸肌重、屠体重率、全净膛率、胰腺重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对资源群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低密度脂蛋白有显着影响,外显子2突变位点对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有显着影响,外显子4突变位点对碱性磷酸酶、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乳酸脱氢酶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对资源群部分脂肪性状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肌间脂宽、皮脂重、皮脂率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外显子2突变位点肌间脂宽、皮脂重、皮脂率有显着影响;外显子4突变位点对心脏重、心脏重率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位点对资源群部分脂肪酸含量有显着影响。△-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内含子1突变位点对C12:0、C14:0、C15:0、C16:0、C16:1、C18:1、C20:2、C22:6含量有显着影响;外显子4突变位点对C16:2含量有显着影响。

王宇[4](2010)在《益生素雏鸡ND免疫后肌纤维及MyoG mRNA表达变化》文中认为益生素(probiotics)具有维持动物消化道有益菌的优势作用,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以维持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雏鸡免疫器官成熟,增强雏鸡免疫功能,提高抗应激能力,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本实验以1日龄肉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组织、超微结构检测法,在益生素及其与新城疫(ND)疫苗协同免疫和ND强毒攻击后,对雏鸡生长性能、肉质指标、肌肉肌纤维组织及肌细胞生成素(MyoG)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旨在全面系统的揭示益生素及其与ND疫苗协同免疫和ND强毒攻击后,肉雏鸡生长性能、肉质指标、肌纤维结构和MyoG mRNA表达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雏鸡饲喂益生素后7天,其体重明显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且料肉比显着降低(P<0.05),肉质指标明显优于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雏鸡,表明益生素不但可提高雏鸡生产性能,而且还能改善肉质品质;益生素雏鸡肌肉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脂肪滴含量均较对照雏鸡明显升高,而肌纤维直径较对照雏鸡有所下降,表明雏鸡应用益生素后肌肉肌纤维的生长调节及脂肪组织生成均明显增强;肌肉MyoG mRNA表达于益生素添加后7~14天升高,而后逐渐下降,而益生素雏鸡下降速度慢于对照雏鸡,MyoG mRNA表达与雏鸡营养状况有关。饲喂益生素雏鸡ND疫苗免疫后,其生长性能、肉质指标及肌纤维生长情况均优于未添加益生素雏鸡(p<0.05或p<0.01),ND免疫雏鸡与对照雏鸡无明显差异,表明ND疫苗免疫对雏鸡生长性能和肌肉肌纤维发育影响不明显;益生素雏鸡肌肉MyoG mRNA表达较未添加益生素雏鸡下降缓慢可能与营养代谢相关。ND强毒攻击后,益生素ND免疫雏鸡生长性能、肉质品质均优于单独应用益生素雏鸡和ND免疫雏鸡(p<0.05或p<0.01);肌肉肌纤维生长和MyoG mRNA表达均较对照雏鸡显着提高(p<0.01),表明益生素除具有辅助ND疫苗提高激活机体获得性免疫功能外,还可增强在ND强毒攻击后机体代谢的稳定性,并可提高雏鸡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及降低雏鸡发病率,增强抵抗病毒攻击能力。上述研究结果首次从肌纤维结构和分子水平全面揭示了益生素具有提高雏鸡生产性能,优化肉质品质的作用,为益生素使用和研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张怀,高春生,蒋媛媛,赵峰,肖传斌[5](2009)在《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应用大体解剖技术和免疫技术,对重组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注射固始鸡IL-2的各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均高于鸡志贺氏菌苗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免疫组抗体水平在第2~3周达到最高水平,以后在4~7周内基本保持恒定水平;注射IL-2的各免疫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基本上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鸡志贺氏菌苗组。重组IL-2可促进固始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增强鸡的免疫机能,可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李超,康相涛,白晓辉,肖传斌[6](2009)在《父母代固始鸡食管的发育形态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应用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025周龄父母代固始鸡的食管进行了发育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食管的长度和质量大体呈增长趋势,食管长度与质量比值、食管指数都呈下降趋势。食管腺的纵径大体呈增长趋势,食管腺数目的规律表现不太明显。

牛岩[7](2008)在《河南省地方鸡遗传资源调查及种质特性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生物多样性是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资源,关系到国家安全与主权,是生物经济时代基因工程与产业化生产的不可替代的宝贵原材料,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物质,是世界争夺的焦点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部分。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畜禽产品种类、质量的更高追求,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合理、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地方鸡遗传资源,本课题对固始鸡、正阳三黄鸡、卢氏鸡、河南斗鸡、淅川乌骨鸡5个地方鸡遗传资源开展数量、分布、来源、生产性能及开发利用的最新状况等一系列现场调查,通过对不同品种外貌特征、体形参数、生产性能以及繁殖性能等的比较,发现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特殊经济性状,是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留其优良性状,提高生产性能,为科学决策地方鸡品种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规划提供可靠信息,为合理利用资源,培育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和宝贵育种素材。对处于濒危的淅川乌骨鸡、河南斗鸡,应重点保护,可采取活体抢救性保护与基因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源保护。充分利用河南斗鸡优良基因,培育优良肉用鸡或开展斗鸡杂交利用。利用卢氏鸡产绿壳蛋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状,培育新品系,开发绿壳蛋鸡品系。加大淅川乌骨鸡药用价值的开发力度,培育适合市场的河南乌骨鸡品牌。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刘忠虎,白晓辉,康相涛,袁文菊,赵峰,肖传斌[8](2008)在《父母代固始鸡十二指肠的发育形态学观察》文中指出应用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0~20周龄父母代固始鸡的十二指肠进行了发育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的长度、体质量、周长和肠绒毛的长度、肠腺隐窝的深度、肠腺宽度及各肌层厚度等指标随周龄的增加而增长;十二指肠相对生长率、肠腺密度和十二指肠指数则呈下降趋势;肠绒毛有分支现象;淋巴组织的发育比较缓慢,到6周龄后才出现有淋巴小结;通过建立Logistic方程模型模拟十二指肠重量的生长变化,得到其生长方程:♂:Y=9.72/(1+15.31e-0.33t),♀:Y=8.29/(1+12.50e-0.31t)。

赵峰[9](2008)在《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固始鸡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配合志贺氏菌灭活苗对固始鸡进行分组免疫接种,在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期对固始鸡血清内抗体效价和免疫器官指数进行了测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Qwin图像处理系统,对固始鸡肠道黏膜内SIgA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从而探讨了IL-2对固始鸡的免疫机能和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志贺氏菌疫苗配合IL-2进行免疫的试验组,免疫后固始鸡血清内抗体水平高于志贺氏菌疫苗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免疫后第2周差异显着(p﹤0.05)。(2)注射IL-2的各试验组的固始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的指数均大于志贺氏菌疫苗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有时差异显着(p﹤0.05)。(3)SIgA主要表达于固始鸡肠黏膜固有层分泌细胞膜上,分泌细胞有的位于肠绒毛内,有的位于肠腺腺腔周围。SIgA也有以片层状或线状分布于肠腺腺腔内。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SIgA表达量明显增多。(4)在十二指肠中,SIgA主要表达于肠腺周围和黏膜与肠绒毛内的固有层内。免疫后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注射白介素的试验组中十二指肠中SIgA的表达量多于空白对照组和志贺氏菌疫苗免疫组。在注射白介素的试验组中当添加量为50μg时SIgA表达量最多。空肠中SIgA主要分布于肠腺之间和黏膜固有层内。志贺氏菌疫苗+IL-2(50μg)组中空肠内SIgA表达量增多的快,而且多于其他各组。回肠中SIgA主要分布在绒毛内的固有层中,多以颗粒状存在。在注射白介素的试验组SIgA在回肠的表达量显着多于空白对照组和志贺氏菌疫苗组,而且注射量为50μg时表达量最多。盲肠扁桃体内,在免疫后随时间延长SIgA主要以团簇状、三角锥形、短杆状分布于肠绒毛固有层及肠腺腺腔的周围。志贺氏菌疫苗+IL-2使SIg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志贺氏菌疫苗免疫组。志贺氏菌疫苗+IL-2(50μg)组中盲肠扁桃体内SIgA表达量最多。在卵黄囊憩室中,SIgA主要分布于肠绒毛基底部附近的固有层内。志贺氏菌疫苗+IL(50μg)组SIgA的表达量最多。在直肠内,以肠腺腺腔内分布的SIgA的较多。各试验组中志贺氏菌疫苗+IL(50μg)组SIgA的表达量最多。(5)肠道内SIgA一般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表达量逐渐增多,到免疫后第4周时,表达量达到高峰值,随后缓慢下降。(6)免疫后1周,注射IL-2的试验组盲肠扁桃体内SIgA的表达量最多。而在空白对照组和志贺氏菌疫苗免疫组中,卵黄囊憩室中的SIgA的表达量最大。免疫后第2周,各试验组SIgA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不同的器官:在空白对照组是在卵黄囊憩室;在志贺氏菌疫苗免疫组和志贺氏菌疫苗+IL-2(250μg)组是在盲肠扁桃体;在志贺氏菌疫苗+IL-2(10μg)组和志贺氏菌疫苗+IL-2(50μg)组则出现在回肠中。免疫后3-7周,盲肠扁桃体中的SIgA表达量最大。(7)志贺氏菌疫苗配合注射IL-2(50μg)使器官的SIgA表达量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鸡IL-2可明显促进固始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提高体液免疫水平,同时也有利于SIgA在固始鸡肠道内的表达。研究结果提示IL-2与疫苗配合使用,可作为佐剂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李国喜,竹学军,康相涛,李效法,韩瑞丽,孙桂荣,田亚东,范旭[10](2007)在《固始鸡胸肌肌纤维生长曲线拟合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试验研究了固始鸡4~16周龄胸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胸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与各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体尺指标与胸肌肌纤维直径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胸肌肌纤维密度呈极显着的负相关。用7种模型对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生长进行了拟合,其中肌纤维直径以线性模型拟合度最高,生长曲线方程 Y= 1.8068X+6.9(R2=0.918);肌纤维密度以 Gompertz 模型拟合度最高,生长曲线方程 Y=240e-2.0e(-0.092X)(R2=0.9942)。

二、固始鸡选育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始鸡选育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屠宰性能及肉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抗生素的作用及其危害
        1.1.2 时代变迁养殖模式转型
        1.1.3 固始鸡研究利用的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无抗养殖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不同养殖模式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分组
        2.1.2 研究方法
    2.2 饲养管理
        2.2.1 设施条件
        2.2.2 防病免疫
        2.2.3 饲喂日粮
        2.2.4 抗生素投用
    2.3 试验采样
    2.4 检测指标
        2.4.1 屠宰性能测定
        2.4.2 感官特性评定
        2.4.3 肉质性状检测
        2.4.4 营养品质分析
        2.4.5 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
        2.4.6 抗生素残留检测
    2.5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3.2 感官特性评价结果
    3.3 肉质性状检测结果
        3.3.1 肌肉pH检测结果
        3.3.2 系水力测定结果
        3.3.3 肌肉肉色检测结果
        3.3.4 质构特性检测结果
        3.3.5 肌纤维形态观察结果
    3.4 营养品质分析结果
        3.4.1 常规营养物质检测结果
        3.4.2 氨基酸检测结果
        3.4.3 脂肪酸检测结果
    3.5 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果
    3.6 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屠宰性能影响
    4.2 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感官特性影响
    4.3 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肉质性状影响
        4.3.1 对肌肉pH影响
        4.3.2 对系水力影响
        4.3.3 对肌肉肉色影响
        4.3.4 对质构特性影响
        4.3.5 对肌纤维形态影响
    4.4 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营养品质影响
        4.4.1 对常规营养物质影响
        4.4.2 对氨基酸影响
        4.4.3 对脂肪酸影响
    4.5 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
5 总结
    5.1 屠宰性能
    5.2 感官特性
    5.3 肉质特性
    5.4 营养品质
    5.5 挥发性风味物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调查及其疫病防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调查研究背景
    2. 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现状
    3 产区气候、地理环境特点
    4 汶上芦花鸡的分布
    5 汶上芦花鸡的来源及现状
    6 汶上芦花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措施
    7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8 汶上芦花鸡疫病流行防制存在的问题
    9 对策和建议
实验一、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调查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2 方法
        1.2.1 体尺测定方法
        1.2.2 生产性能测定方法
        1.2.3 繁殖性能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2.1.1 汶上芦花鸡外貌特征
        2.1.2 汶上芦花鸡体型参数
        2.1.3 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
        2.1.4 汶上芦花鸡繁殖性能
    3. 讨论
        3.1 体型参数
        3.2 胴体品质
        3.3 肌肉品质
        3.4 繁殖性能
实验二 汶上芦花鸡疫病防控试验
    1 调查方法
    2 调查内容
        2.1 环境调查
        2.2 疫情调查及诊断
        2.3 防疫措施调查
        2.4 调查范围
        2.5 调查鸡病类型
        2.5.1 传染病
        2.5.2 寄生虫病
        2.5.3 其它病
    3 调查方式
    4. 单项防制试验
        4.1 新城疫的防制试验
        4.1.1 试验目的
        4.1.2 时间
        4.1.3 地点
        4.1.4 试验材料
        4.1.5 试验方法
        4.1.6 试验结果
        4.1.7 讨论
        4.2 鸡马立克氏病防制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时间
        4.2.3 试验地点
        4.2.4 试验材料
        4.2.5 试验方法
        4.2.6 试验结果
        4.2.7 讨论
        4.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防制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时间
        4.3.3 地点
        4.3.4 实验材料
        4.3.5 试验方法
        4.3.6 试验结果
        4.3.7 分析讨论
    5 综合防制试验方法
        5.1 设计方法
        5.2 试验分组
        5.3 防制方法
        5.4 汶上芦花鸡养殖技术规程
        5.4.1 饲养管理技术
        5.4.2 综合配套措施
        5.4.3 免疫程序
        5.5 汶上芦花鸡疫病综合防制试验
        5.5.1 试验目的
        5.5.2 时间
        5.5.3 地点
        5.5.4 试验材料
        5.5.5 试验方法
        5.5.6 试验结果
        5.5.7 讨论
    6 结果与分析
        6.1 环境调查
        6.2 疫情调查及诊断
        6.3 防疫措施调查
        6.4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6.5 防制试验结果
        6.6 单项防制试验结果
        6.7 综合防制试验结果
    7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鸡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脂肪酸脱氢酶
        1.1.1 脂肪酸脱氢酶的概况
        1.1.2 脂肪酸脱氢酶的分类
        1.1.3 脂肪酸脱氢酶的结构
        1.1.4 脂肪酸脱氢酶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9 脂肪酸脱氢酶
        1.2.1 △-9 脂肪酸脱氢酶概况
        1.2.2 △-9 脂肪酸脱氢酶的催化机理及生物学作用
    1.3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1.3.1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不同动物△-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特异性
        1.3.3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相关性研究
    1.4 鸡的几种经济性状研究
        1.4.1 生长性状
        1.4.2 屠体性状
        1.4.3 肉质性状
        1.4.4 肌肉性状
        1.4.5 脂肪性状
        1.4.6 血清生化指标
        1.4.7 脂肪酸含量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1.1 实验动物与血样
        2.2.1.2 试剂及配置
        (1) 普通试剂与生物试剂
        (2) 缓冲液与常用试剂配制
        2.2.1.3 主要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2.1 基因组DNA 提取
        2.2.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2.2.2.3 引物设计
        2.2.2.4 引物配制
        2.2.2.5 PCR 反应体系
        2.2.2.6 扩增产物的SSCP
        2.2.2.7 PCR 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2.2.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2.2.3.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2.3.2 遗传多态性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鸡基因组提取结果
        2.3.2 PCR 扩增结果
        2.3.3 多态性分析
        2.3.3.1 内含子1PCR-SSCP 结果
        2.3.3.2 外显子4 PCR-SSCP 结果
        2.3.3.3 外显子 2 MspA1I 酶切结果
        2.3.4 群体遗传学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2.4.1 SNP 位点分析
        2.4.2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第三章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经济性状测定
        3.2.2.2 基因效应分析模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3.3.2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SNP 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3.3.2.1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内含子 1SNP 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3.3.2.2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外显子 2SNP 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3.3.2.3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外显子 4SNP 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3.4 结论与讨论
        3.4.1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3.4.2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3.4.3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肌肉纤维性状的相关分析
        3.4.4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分析
        3.4.5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3.4.6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脂肪性状的相关分析
        3.4.7 △-9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与脂肪酸含量的相关分析
第四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4.1 结论
    4.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ABSTRACT

(4)益生素雏鸡ND免疫后肌纤维及MyoG mRNA表达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益生素研究进展
        1.1.1 益生素定义
        1.1.2 肠道内微生物功能
        1.1.3 益生素的作用机制
        1.1.4 益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2 肌纤维与肉质的研究进展
        1.2.1 肌纤维的组织结构
        1.2.2 肌纤维分类和转化
        1.2.3 肌纤维特性的影响因素
        1.2.4 肌纤维与肉质的关系
    1.3 新城疫研究进展
        1.3.1 新城疫病毒
        1.3.2 NDV 生物合成
        1.3.3 ND 免疫鸡疫苗研究
    1.4 MyoG 基因的研究进展
        1.4.1 肌肉调节因子家族
        1.4.2 MyoG 基因及其功能
        1.4.3 MyoG 基因与肉鸡经济性状的关系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益生素
        2.1.3 基础日粮
        2.1.4 ND 疫苗和ND 强毒
        2.1.5 主要试剂
        2.1.6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被检材料采取
        2.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益生素雏鸡生长性能和MyoG mRNA 表达变化
        3.1.1 益生素雏鸡生产性能及肉质变化
        3.1.2 益生素对雏鸡肌纤维变化
        3.1.3 益生素对雏鸡MyoG mRNA 表达的影响
    3.2 益生素雏鸡ND 疫苗免疫后生长性能和MyoG mRNA 表达变化
        3.2.1 益生素雏鸡ND 疫苗免疫后生产性能及肉质变化
        3.2.2 益生素雏鸡ND 疫苗免疫后肌肉组织变化
        3.2.3 益生素雏鸡ND 疫苗免疫后MyoG mRNA 表达
    3.3 ND 强毒攻击雏鸡后生长性能和MyoG mRNA 表达变化
        3.3.1 ND 强毒攻击雏鸡后生产性能及肉质变化
        3.3.2 ND 强毒攻击雏鸡后肌肉组织变化
        3.3.3 ND 强毒攻击雏鸡后MyoG mRNA 表达
    3.4 ND 强毒攻击雏鸡后发病及保护情况
4. 讨论
    4.1 益生素对肉雏鸡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4.1.1 益生素对肉雏鸡生产性能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4.1.2 益生素对肉雏鸡肉质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4.1.3 益生素对肉雏鸡肌肉肌纤维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
    4.2 益生素ND 免疫对肉雏鸡生产性能及肉质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4.2.1 益生素ND 免疫对肉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4.2.2 益生素ND 免疫对肉雏鸡肉质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4.3 益生素及其联合ND 疫苗对肉雏鸡MyoG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4.3.1 益生素对肉雏鸡MyoG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4.3.2 益生素ND 免疫对肉雏鸡MyoG mRNA 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河南省地方鸡遗传资源调查及种质特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调查研究背景
        1.1.1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1.2 畜禽遗传多样性概况
        1.1.3 畜禽遗传多样性保存现状
    1.2 河南省气候、地理环境特点
    1.3 河南省地方鸡的分布
    1.4 河南省地方鸡种的来源及现状
        1.4.1 固始鸡的来源及现状
        1.4.2 卢氏鸡的来源及现状
        1.4.3 正阳三黄鸡的来源及现状
        1.4.4 河南斗鸡的来源及现状
        1.4.5 淅川乌骨鸡的来源及现状
    1.5 河南省地方鸡遗传资源的保种和开发措施
    1.6 保种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7 对策与建议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体尺测量方法
        3.2.2 生产性能测定方法
        3.2.2.1 产肉性能
        3.2.2.2 蛋品质量
        3.2.3 繁殖性能测定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品种外貌特征的比较
        4.1.1 固始鸡外貌特征
        4.1.2 卢氏鸡外貌特征
        4.1.3 正阳三黄鸡外貌特征
        4.1.4 河南斗鸡外貌特征
        4.1.5 淅川乌骨鸡外貌特征
    4.2 不同品种体型参数的比较
        4.2.1 固始鸡体型参数
        4.2.2 卢氏鸡体型参数
        4.2.3 河南斗鸡体型参数
        4.2.4 淅川乌骨鸡体型参数
        4.2.5 正阳三黄鸡体型参数
    4.3 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4.3.1 固始鸡生产性能
        4.3.2 卢氏鸡生产性能
        4.3.3 正阳三黄鸡生产性能
        4.3.4 河南斗鸡生产性能
        4.3.5 淅川乌骨鸡生产性能
    4.4 不同品种繁殖性能的比较
        4.4.1 固始鸡繁殖性能
        4.4.2 卢氏鸡繁殖性能
        4.4.3 正阳三黄鸡繁殖性能
        4.4.4 河南斗鸡繁殖性能
        4.4.5 淅川乌骨鸡繁殖性能
5. 讨论
    5.1 体型参数
    5.2 胴体品质
    5.3 肌肉品质
    5.4 繁殖性能
6. 结论
参考文献

(8)父母代固始鸡十二指肠的发育形态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3 测量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鸡的免疫系统
        1.1.1 鸡的免疫系统组成
        1.1.2 鸡的黏膜免疫系统
        1.1.3 鸡的黏膜免疫细胞
        1.1.3.1 微皱褶细胞
        1.1.3.2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1.1.3.3 肠上皮细胞
        1.1.3.4 上皮内淋巴细胞
        1.1.3.5 固有层淋巴细胞
        1.1.4 鸡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
        1.1.5 鸡的黏膜免疫系统功能
        1.1.5.1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1.5.2 特异性免疫功能
        1.1.6 鸡黏膜免疫基本过程
    1.2 分泌型免疫球蛋(SIgA)
        1.2.1 鸡 SIgA 的结构及存在形式
        1.2.2 SIgA 的合成、运输和分泌
        1.2.3 SIgA 的合成和分泌调节
        1.2.3.1 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
        1.2.3.2 抗原
        1.2.3.3 激素
        1.2.4 SIgA 与感染
        1.2.5 SIgA 的抗感染机制
        1.2.6 SIgA 的检测方法
        1.2.7 鸡SIgA 的纯化
    1.3 影响黏膜免疫的因素
        1.3.1 乳酸杆菌、CpGDNA、重组 IL-2、氟化钠和大豆黄酮的影响
        1.3.2 益生菌的影响
        1.3.3 锌硒互作的影响
        1.3.4 半胱胺的影响
        1.3.5 谷胺酰胺的影响
        1.3.6 睡眠剥夺的影响
        1.3.7 胃肠神经肽对黏膜免疫的调节
    1.4 黏膜免疫佐剂
        1.4.1 细菌性物质
        1.4.2 细胞因子
        1.4.3 抗原递送系统
    1.5 白细胞介素-2
        1.5.1 白细胞介素-2 的产生
        1.5.2 白细胞介素-2 的理化性质与分子结构
        1.5.3 白细胞介素-2 的生物学活性
        1.5.4 IL-2 的种属特异性
        1.5.5 IL-2 的受体结构与功能
        1.5.6 IL-2 的cDNA 克隆
        1.5.7 鸡 IL-2 的纯化与生化活性
        1.5.8 IL-2 的应用
        1.5.8.1 作为免疫治疗剂
        1.5.8.2 构建新型基因工程疫苗
        1.5.8.3 作为免疫佐剂
        1.5.9 临床应用
        1.5.10 鸡 IL-2 对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1.6 免疫组织化学
        1.6.1 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1.6.2 标记与标记物
        1.6.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1.7 志贺氏菌与鸡志贺氏菌病
        1.7.1 志贺氏菌生物学性状
        1.7.1.1 形态、染色、培养及生化反应
        1.7.1.2 抗原结构及分类
        1.7.1.3 抵抗力
        1.7.2 致病性
        1.7.2.1 致病因子
        1.7.2.2 所致疾病
        1.7.2.3 免疫性
        1.7.3 鸡志贺氏菌病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剂与材料
        3.1.1 试剂
        3.1.2 材料
        3.1.3 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试验动物分组与免疫
        3.2.2 血清中抗体效价的测定
        3.2.3 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测定
        3.2.4 样本采集与组织切片制备
        3.2.5 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3.2.6 组织学观察与统计
4 试验结果
    4.1 血清中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
    4.2 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测定结果
    4.3 固始鸡免疫后不同时期 SIgA 在肠道内表达情况
        4.3.1 固始鸡免疫后 SIgA 在肠道表达的定性描述
        4.3.2 免疫后 SIgA 在肠道内的定量表达
        4.3.2.1 免疫后十二指肠 SIgA 表达面积
        4.3.2.2 免疫后空肠 SIgA 表达面积
        4.3.2.3 免疫后回肠 SIgA 表达面积
        4.3.2.4 免疫后盲肠扁桃体 SIgA 表达面积
        4.3.2.5 免疫后卵黄囊憩室 SIgA 表达面积
        4.3.2.6 免疫后直肠 SIgA 表达面积
    4.4 免疫后同一时期 SIgA 在肠道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4.4.1 免疫后1 周 SIgA 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4.4.2 免疫后2 周 SIgA 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4.4.3 免疫后3 周 SIgA 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4.4.4 免疫后4 周 SIgA 在不同各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4.4.5 免疫后5 周 SIgA 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4.4.6 免疫后7 周 SIgA 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比较
5 讨论
    5.1 鸡志贺氏菌病及其免疫预防
    5.2 IL-2 对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SIgA 在肠道内的分布
    5.4 IL-2 对 SIgA 分泌量的影响
    5.5 免疫后同一时期不同部位 SIgA 表达量比较
6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图版

四、固始鸡选育研究及其开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养殖模式对固始鸡屠宰性能及肉质影响研究[D]. 陈垅. 西华大学, 2018(01)
  • [2]汶上芦花鸡遗传特性调查及其疫病防控试验[D]. 蒋海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3]△-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鸡经济性状相关性研究[D]. 刘凯.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4]益生素雏鸡ND免疫后肌纤维及MyoG mRNA表达变化[D]. 王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5)
  • [5]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J]. 张怀,高春生,蒋媛媛,赵峰,肖传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09(07)
  • [6]父母代固始鸡食管的发育形态学研究[J]. 李超,康相涛,白晓辉,肖传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09(04)
  • [7]河南省地方鸡遗传资源调查及种质特性比较研究[D]. 牛岩.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6)
  • [8]父母代固始鸡十二指肠的发育形态学观察[J]. 刘忠虎,白晓辉,康相涛,袁文菊,赵峰,肖传斌. 中国兽医学报, 2008(10)
  • [9]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表达影响的研究[D]. 赵峰.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4)
  • [10]固始鸡胸肌肌纤维生长曲线拟合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A]. 李国喜,竹学军,康相涛,李效法,韩瑞丽,孙桂荣,田亚东,范旭. 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固始鸡育种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