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能力夺得造船业的桂冠

中国有能力夺得造船业的桂冠

一、中国有能力摘取造船皇冠(论文文献综述)

黄东进[1](2021)在《产业链视角下三亚邮轮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颖[2](2021)在《黄平涛:实现高水平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船舶工业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船舶为本、多种经营,开创了不断发展的新局面。”建党百年之际,追昔抚今,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黄平涛作为亲历者、见证人,对中国船舶工业

周道广[3](2021)在《新经济环境下A邮轮船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思佳[4](2021)在《2020,看见不平凡》文中认为2020年,我们经历了疫情时刻,但是,却在最深的黑暗世界看到了夜空中最亮的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突然崩溃……然而,这一系列挑战与困难并不能阻挡人类前进的脚步,海事界相关各方更是迎难而上,创造了无数高光时刻。平凡铸就伟大2020年伊始,一个叫作"新冠病毒"的家伙在全球范围内玩起了跑酷游戏。正因为它的"贪玩",

万东灿[5](2020)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深度调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能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只有靠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内忧外患,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融资约束严重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对财政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体。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赤字压力加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引领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学界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围绕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作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等问题,系统性的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作用机制、功能优势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作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具体通过以下部分展开:一是通过梳理关于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影响,以及产权性质、企业规模等企业内部特征对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为后续分析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提供文献支撑。二是通过梳理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学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和政策性金融理论,从而把创新的双重属性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相对接,并构建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为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分工与协同配合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系统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和作用优势打下理论基础。三是系统性分析在新时期,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领域、作用要素、分工机制和功能优势。从理论角度提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而政策性金融能够发挥好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优势,实现政策性、市场性和专业性的统一,有效分担企业创新面临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是从现实出发,分析作为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主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及在支持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厘清了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五是基于理论和现实构造实证模型进行分析。以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支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异质性特征,包括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因素,探究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国有产权性质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而对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着。企业规模增长对政策性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显着,但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企业年龄增长对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于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六是以进出口银行支持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案例,结合前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剖析进出口银行在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定位、措施和效果。探讨进出口银行在提升国有船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并借鉴造船强国日韩的国际经验,为后续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得出重要结论,具体如下:首先,创新的双重属性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体,具有财政和金融的组织协同机制。政策性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担创新风险,在专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政策性金融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效果还不够理想,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年轻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相对不足,精准高效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存在摇摆,经营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到位。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措施,经营授权,监管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政策性金融作用优势的发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措施、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支持入手,为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出一揽子综合改进方案:一方面,政策性金融须以企业为中心,明确分工定位,分层分类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不断创新支持方式,优化评估体系,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业性金融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须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同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授权、监管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严青,耿海平[6](2018)在《LNG船薄膜围护系统术语研究》文中提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LNG船薄膜围护系统术语标准进行研究,提出总的编写原则,并按一般术语、围护系统原材料和围护系统部件术语、试验术语、其他术语的分类介绍梳理分析的成果。

谈炯[7](2018)在《十年磨砺成就典范 万朵焊花闪耀业界 沪东中华的持续攀“高”之路》文中研究表明茫茫大海,挂着各种国旗的船舶来回穿梭,很多都是中国制造。其中"中国沪东型"因高端质优,成为大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今年8月,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将迎来90华诞。90年前,英国商人伊利克·马勒在上海浦江之边创立了马勒机器造船厂,这是沪东中华的前身;当时有职工约30—40人,船厂规模

肖玥[8](2018)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 ——基于留学生博士论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近代(1840-1949)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由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迅猛发展,最先经历过工业革命国家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逐渐推动世界市场成为一个整体。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抗拒时代发展潮流、独立存在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在这一新形势下,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不再符合近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图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转变和封建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反之则会被历史车轮无情碾碎。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并不是“内生”的,而是西方工业革命影响下被“植入”的产物,因此,解释和指导经济实践的经济思想需要借鉴与参考西方模式,学习西方先进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部分。在接受、吸纳和借鉴西方经济思想的过程中,中国近代经济思想逐渐诞生并经由诸多中国经济学者们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契合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思想体系。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转变最为突出,也最具代表性。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西方各国不断扩张海外市场,迫使中国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与当时已经历工业革命洗礼、拥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外贸往来。中国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生碰撞,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产生了一系列涟漪式的影响。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为中国近代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坚实基础。据袁同礼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生完成的经济学博士论文有200余篇,以财政、金融方面的博士论文居多,研究对外贸易的博士论文共有35篇。这些博士论文不仅是研究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近代贸易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资料收集、翻译和整理等方面的难度和限制,有关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现有关于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较少利用外文文献资料。作为中国早期研究对外贸易并将西方对外贸易思想引进中国的群体,中国近代留学生在西方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极少受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博士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是对该领域一次全新探索。本文包括绪论、正文、总结三个部分。绪论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任务和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等五个部分。其中,文献综述从中文和外文文献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当前研究留学生对外贸易博士论文的主要成果。正文共四章,按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研究专题进行分类探讨。在每章中,按博士论文完成年份的时间顺序排序,介绍博士留学生在对外贸易研究上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对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展开分析与评论。第一章《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史研究》,主要分析13篇研究对外贸易史的博士论文。其中,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史的7篇论文为:(1)施宗树的《中国对外贸易》,该文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探讨国际贸易问题的专着,整体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2)冯兆异的《中国的对外贸易:1913-1923》,该文主要研究了 1913年至192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史及对外贸易政策;(3)曾同春的《中国丝绸的生产与贸易》,该文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蚕丝业问题的学术专着,着重论述了中国蚕丝的生产与对外贸易发展情况;(4)曹国卿的《遍布欧洲市场的中国茶产业》,该文介绍了中国茶业生产及在欧洲市场的对外贸易情况,并对中国茶叶贸易发展提出改善建议;(5)沈澈的《中国对外贸易》,该文具体介绍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并对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领域发展提出有效建议;(6)赵祖邦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1864-1932》,该文详尽介绍了中国与英国、英属印度、英属马来亚、日本、朝鲜、美国、德国、俄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荷属东印度和泰国等15个国家和殖民地的贸易情况;(7)郑名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外对贸易统计比较》,该文通过统计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贸易变化。研究中外贸易关系史的5篇论文为:(1)潘序伦的《美国对华贸易史(1784-1923)》,该文是中美贸易研究领域的开创性专着,系统介绍了 1784年至1923年间中美对外贸易史;(2)赵梓庆的《中美经济关系论》,该文具体介绍了不同时期中美对外贸易关系,特别论述了中美贸易中的无形贸易,并为两国未来经济关系发展提出改进建议;(3)田树滋的《满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该文研究了中国特殊地区经济,具体分析了满洲对外贸易情况;(4)周培智的《中英百年经济关系:1834-1934》,该文整体论述了百年中英对外贸关系史;(5)郭冲颖的《英国在华贸易,1894-1914》,该文是中国近代唯一由女性经济学者完成的对外贸易研究专着,介绍了不同时期英国在中国的贸易情况及对华贸易政策。研究外国对外贸易的1篇论文为:吴纪先的《苏维埃对外贸易二十年》,该文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论述苏联贸易问题的学术着作,分析了苏维埃1918年到1938年间的进出口对外贸易及国家垄断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二章《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海关及关税研究》,主要分析9篇研究中国海关及关税的博士论文。其中研究中国海关的3篇论文为:(1)陈维屏的《清代中国海关的发展:1644-1911》,该文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论述中国海关制度及其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学术专着,介绍了清代时期海关制度发展史;(2)胡鸿勲的《中国海关史:1842-1911》,该文主要阐述了近代时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海关制度造成的影响,以及外国工业在中国的渗透情况;(3)王绍成的《中国的外贸和海关问题》,该文分别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概况、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国主要贸易国等方面的内容。研究中国关税的6篇论文为:(1)朱进的《中国关税问题》,该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关税史,深刻论述了关税理论,特别是关税保护理论,对中国关税问题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改革建议;(2)刘廷冕的《中国现代关税政策》,该文具体分析比较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等六国不同历史和国情下的关税制度,为中国关税政策发展提供了全面、有益的参考与借鉴;(3)张彰的《中国关税问题》,该文分三个阶段具体介绍了中国海关制度的历史变迁;(4)符传钵的《中国关税制度的历史和批判研究》,该文介绍了在不同时期不平等条约影响下的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与发展;(5)萧子风的《中国关税制度》,该文分别介绍了中国关税史、中国为恢复关税主权做出的努力以及中国关税现状和未来发展计划;(6)丁作韶的《中国关税论》,该文具体介绍了中国关税史、海关收支和海关组织。第三章《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发展及外汇研究》,主要分析10篇研究对外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发展及外汇的博士论文。其中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的3篇论文为:(1)陈继善的《中国门户开放政策》,该文是中国近代首篇专门研究对外贸易政策的着作,具体介绍了中国被迫门户开放后实行的商贸政策;(2)潘安的《中国银行行业的外贸信贷》,该文从银行业角度论述了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信贷问题;(3)潘斌清的《中德贸易及贸易政策》,该文主要研究了中德进出口贸易情况,以及不同时期中德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研究外国贸易政策研究的2篇论文为:(1)梁颖文的《贸易政策中的隐藏保护》,该文是中国近代首部研究国际贸易中隐藏保护问题专着,主要介绍了贸易保护主义,并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提出辩证观点;(2)鲁冀参的《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农产品价格政策:1914-1918》,该文侧重分析了德国农业产品战时最高价格政策,并对国家在特殊时期强制控制市场价格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性思考。研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2篇论文为:(1)王凤仪的《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财政状况之关系》,该文着重从财政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情况,并提出了税制、币制和贷款改革等方面的改进措施;(2)邓觉生的《美国最近白银采购的国际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 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的《白银收购法案》对不同金银本位制国家经济及其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外汇的3篇论文为:(1)余精一的《中国的外汇投资问题:资本输出的理论贡献》,该文主要运用资本输出理论分析外国在华投资问题;(2)赖国高的《上海外汇市场及其与中国贸易差额关系的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外汇市场及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并对中国的银行、货币、外债和投资等方面提出改革和补救措施;(3)胡自强的《1912年以来的中国外汇汇率》,该文具体分析了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外汇汇率问题,补充了中国近代外汇理论。第四章《近代留学生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主要分析3篇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博士论文,分别为:(1)李卓敏的《中国银汇兑下的国际贸易:1888-1935》,该文着重分析了银本位制下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补充了当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界对银本位下的贸易理论研究的不足;(2)伍启元的《国际贸易价格关系理论:一个历史的研究》,该文具体介绍了国际价格关系理论的发展历史,包括重商主义、古典主义、后古典主义以及战后时期,为国际贸易价格理论作出开创性贡献;(3)张自存的《国际收支平衡的周期运动》,该文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情况,补充了古典学派中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的不足。总结与评论部分。该章对全文35篇博士论文的对外贸易思想进行整体评述,指出中国近代留学生具有创新性、多样性以及经世济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特点,并深入探讨他们对近代对外贸易思想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国际和国内对外贸易研究产生的影响。在社会动荡、政局跌宕起伏、经济极度困难的近代中国,中国留学生们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在西方高等学府所学知识理论,致力于解决中国对外贸易的各种问题,留下了诸多优秀研究成果。尽管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学术贡献并未曾得到充分重视,但如今这层历史面纱正被逐渐掀起。对该领域的不懈研究将揭开整个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全貌,还原他们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通过解读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其中蕴含的经济思想,将极大丰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内容,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一定有益启示作用。

李思语[9](2018)在《清末民初诗钟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钟是一种诞生于道光年间并流行于清末民初的特殊文学形式,它以旧体诗歌为母体,在咸丰年间走向独立并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一种兼具文学性、娱乐性和竞争性的文体,获得了传统知识分子对其价值的认可。清末民初传统文人结诗钟社蔚然成风,诗钟社经历了道光时期的酝酿,在咸丰、同治年间由官员、名流的倡导走向全国大部分省份,最终在光绪、宣统年间达到结社高峰。本论文即选取清末民初这一时间段,对诗钟社进行细致的考证和理论研究。这里的清末民初,上自道光二十年(1840),下至民国八年(1919);诗钟社的选录以创社年代为标准,从“专门的诗钟社”、“兼做诗钟的社”、“私人诗钟会”三种类型出发,考订、选录创立于1840年至1919年的诗钟社。论文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对清末民初诗歌概况、诗钟社的发展概况、结社动机和特点等做简要介绍和分析探讨;以“兴起”、“繁荣”、“持续发展”为关键词,对诗钟社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结合时代背景,对诗钟社的流变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下编对清末民初的诗钟社进行考订。具体来说,本论文又可分为七个部分进行理论阐述,分别为绪论、上编五章以及下编。绪论通过对清末民初的研究现状进行大体概括,提出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同时对于考订时存在的时间段限和收录标准等问题进行说明。第一章旨在梳理诗钟的基本概念,包括其源流、格目、发展史等,以期对诗钟研究史上一些争议性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为下面的诗钟社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从清末民初的社会环境、旧体诗词发展状况和诗钟社结社动机三方面入手,探讨清末民初诗钟社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下文诗钟社研究做铺垫。第三章选取鹊华行馆诗钟会、张之洞幕府诗钟会、斐亭吟社、超社、寒山诗钟社等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钟社集进行重点论述,以明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诗钟社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探讨了近代报刊对诗钟社发展的影响。第四章对清末民初诗钟社的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出诗钟社不同于其他文人结社的四大特点——时代性、依附性、纪律性、封闭性。第五章对清末民初诗钟社的文学、文化意义予以分析评价,总结其在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地位和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价值。下编从“专门的诗钟社”、“兼做诗钟的社”、“私人诗钟会”三类出发,对各个诗钟社做详细考订,考订出清末民初诗钟社一百一十多个。

王光艳[10](2016)在《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形式,纪录片担负着诸多重要功能:第一,它真实记录人类社会的历史,用直观的影像为社会的变迁留存一份珍贵的档案;第二,它通过影像传递某种思想,进而影响受众;第三,它通过文化传播,促进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了解;第四,它属于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第五,纪录历史与现实,最终目的是启迪未来。作为地方纪录片的代表,湖北纪录片创作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标本”价值。一、起步较早。早在1905年,湖北人谭鑫培就参与了中国第一部舞台纪录片《定军山》的拍摄。1911年,朱连奎在武汉拍摄了辛亥革命。二、水平较高。湖北创作的纪录片屡屡斩获国内、国际大奖。三、思想活跃。湖北纪录片导演的创作思想十分活跃,既有坚持传统的一面,也有部分思想引起诸多的争议。四、产业待兴。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湖北纪录片的振兴尚待时日。因此,研究湖北当代纪录片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认识湖北地区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成就,也有利于我们“解剖麻雀”,充分认识地方纪录片创作中的巨大能量。本文着力研究的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力图通过纵、横两条脉络来揭示湖北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特点。整篇论文分为“绪论”、“上篇”、“下篇”、“结语”等四个部分,主干是“上篇”和“下篇”。绪论部分是全文的总体说明,也是全文逻辑思路的集中表述,说明了选题的由来、研究现状、研究方案与学术创新、有关概念的界定等问题。论文的“上篇”是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创作的“前史”,介绍从纪录电影的传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湖北纪录片创作的情况。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是“十七年”、“文革”期间、新时期、多元化时期的湖北纪录片创作。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纪录片的“谁拍摄/放映”、“放映/拍摄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谁观看”、“产生什么效果”的考察和研究,结合世界及中国影视的发展状况横向比较,构建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湖北纪录片发展史。这是历史纵向的湖北纪录片梳理。论文的“下篇”是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也分为五章。依据纪录片的主题、内容倾向等把纪录片分成五大类,即:新闻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自然科学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等,从第六章到第十章按照纪录片的类型分别论述。在具体每章论述中,分成本类型纪录片创作概貌、创作特点、个案研究、本章小结等几个方面,力图建构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面到点的研究模式。从整体来看,“下篇”是横向的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结语部分是对湖北纪录片的若干思考,包括纪录片影像介入历史的意义、地域影像纪录与社会发展、湖北纪录片创作的启迪、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关于后续研究的思考等。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竭尽所能地将有代表性的、主流的湖北纪录片基本上都搜集在文中。但是,由于湖北纪录片在不同的年代,由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拍摄,数量很大,不计其数,很难收全。因此,难免有遗漏,后续的研究可弥补其不足。此外,在文末,还附录了《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和《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通过这种的形式,期望读者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湖北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有能力摘取造船皇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有能力摘取造船皇冠(论文提纲范文)

(2)黄平涛:实现高水平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不断自主创新

(4)2020,看见不平凡(论文提纲范文)

平凡铸就伟大
奋斗创造辉煌
创新成就精彩
“奋斗者”号

(5)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先进制造业
        1.2.2 企业技术创新
        1.2.3 政策性金融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1.1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1.2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1.3 企业异质性对财政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2.1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2.2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2.3 企业异质性对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3 政策性金融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3.1 政策性金融概述
        2.3.2 政策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4 文献评述
        2.4.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3 政策性金融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创新经济学理论
        3.1.1 技术创新理论
        3.1.2 企业创新理论
        3.1.3 创新的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
    3.2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3.2.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理论
        3.2.2 政府干预理论
        3.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
    3.3 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
        3.3.1 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2 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3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构建
    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3.4.1 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3.4.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界定和分类
    3.5 本章小结
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4.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4.1.1 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重要性和现实困境
        4.1.2 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
        4.1.3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
        4.1.4 财政补贴和商业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4.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和领域
        4.2.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定位
        4.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领域
        4.2.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比较
    4.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和分类
        4.3.1 服务主体分类
        4.3.2 服务工具分类
        4.3.3 服务对象分类
        4.3.4 政府支持与监管分类
    4.4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1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3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协同配合
    4.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优势
        4.5.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
        4.5.2 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优势
    4.6 本章小结
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
    5.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举措
        5.1.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
        5.1.2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措施
    5.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
        5.2.1 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2.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5.3.1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5.3.2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
    5.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5.4.1 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与运行管理问题
        5.4.2 政府部门支持与考核监管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6.1 实证分析思路与研究假设
        6.1.1 实证分析思路
        6.1.2 研究假设
    6.2 样本说明和变量选取
        6.2.1 样本选取说明
        6.2.2 变量的选取和度量
    6.3 模型设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实证分析
        6.4.3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6.5 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的影响分析
        6.5.1 产权性质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2 企业规模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3 企业年龄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以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为例
    7.1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必要性
        7.1.1 支持船舶工业的战略意义
        7.1.2 船舶工业的高风险特征
        7.1.3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7.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创新升级的措施和效果
        7.2.1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措施
        7.2.2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效果
    7.3 进出口银行支持国有船舶企业创新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7.3.1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的比较分析
        7.3.2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产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7.4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和国际经验借鉴
        7.4.1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
        7.4.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作用优势
        8.1.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8.1.3 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须改善
    8.2 政策建议
        8.2.1 对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8.2.2 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后记

(6)LNG船薄膜围护系统术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概述
2 一般术语
3 围护系统原材料和围护系统部件术语
    3.1 NO96货物围护系统
    3.2 MARKⅢ货物围护系统
4 试验术语
5 其他术语
6 结束语

(7)十年磨砺成就典范 万朵焊花闪耀业界 沪东中华的持续攀“高”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舍易取难——走高端研制之路
转型升级——创沪东系列品牌
夯基垒土——扬船舶工匠精神

(8)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 ——基于留学生博士论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任务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史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史研究
        一、施宗树的《中国对外贸易》
        二、冯兆异的《中国对外贸易:1913-1923》
        三、曾同春的《中国丝绸的生产与贸易》
        四、曹国卿的《遍布欧洲市场的中国茶产业》
        五、沈澈的《中国对外贸易》
        六、赵祖邦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1864-1932》
        七、郑名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外对贸易统计比较》
    第三节 中外贸易关系史研究
        一、潘序伦的《美国对华贸易史(1784-1923)》
        二、赵梓庆的《中美经济关系论》
        三、田树滋的《满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四、周培智的《中英百年经济关系:1834-1934》
        五、郭冲颖的《英国在华贸易,1894-1914》
    第四节 外国对外贸易研究:吴纪先的《苏维埃对外贸易二十年》
第二章 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海关及关税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海关研究
        一、陈维屏的《清代中国海关的发展:1644-1911》
        二、胡鸿勲的《中国海关史:1842-1911》
        三、王绍成的《中国的外贸和海关问题》
    第三节 中国关税研究
        一、朱进的《中国关税问题》
        二、刘廷冕的《中国现代关税政策》
        三、张彰的《中国关税问题》
        四、符传钵的《中国关税制度的历史和批判研究》
        五、萧子风的《中国关税制度》
        六、丁作韶的《中国关税论》
第三章 近代留学生与对外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发展及外汇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一、陈继善的《中国门户开放政策》
        二、潘安的《中国银行行业的外贸信贷》
        三、潘斌清的《中德贸易及贸易政策》
    第三节 外国贸易政策研究
        一、梁颖文的《贸易政策中的隐藏保护》
        二、鲁冀参的《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农产品价格政策:1914-1918》
    第四节 贸易与经济发展研究
        一、王凤仪的《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财政状况之关系》
        二、邓觉生的《美国最近白银采购的国际影响》
    第五节 外汇研究
        一、余精一的《中国的外汇投资问题:资本输出的理论贡献》
        二、赖国高的《上海外汇市场及其与中国贸易差额关系的研究》
        三、胡自强的《1912年以来的中国外汇汇率》
第四章 近代留学生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第一节 李卓敏的《中国银汇兑下的国际贸易:1888-1935》
    第二节 伍启元的《国际贸易价格关系理论:一个历史的研究》
    第三节 张自存的《国际收支平衡的周期运动》
总结
    一、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特点
    二、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研究的局限性
    三、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影响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9)清末民初诗钟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文学层面的意义
        (二)文化层面的意义
        (三)历史层面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问题说明
        (一)时间段限
        (二)收录标准
        (三)社团命名
上编 清末民初诗钟社概论
    第一章 诗钟概说
        第一节 诗钟的源流
        一、诗钟的文体来源
        二、诗钟的创作方法来源
        三、诗钟的发源地
        第二节 诗钟的特点及格目
        一、诗钟的本质特征
        二、诗钟的格目
        第三节 诗钟发展史简说
        一、清末(1821-1911)
        二、民国(1912-1948)
        三、新中国至今(1949-)
    第二章 清末民初诗钟社兴起背景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社会环境
        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危机与自救
        三、曲折中前进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旧体诗歌
        一、旧体诗最后的辉煌
        二、睁眼看世界
        三、新的挑战
        第三节 清末民初诗钟社结社动机
        一、对诗钟的“小大之辩”
        二、松紧适宜的政治环境
        三、可供选择的活动地点
    第三章 清末民初诗钟社发展历程
        第一节 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诗钟社
        一、诗钟社的雏形:私人分咏、嵌字活动
        二、走出京、闽
        三、台湾钟声初响
        第二节 光绪、宣统年间的诗钟社
        一、名人效应——张之洞及其幕僚诗钟会
        二、唐景崧与台湾钟坛
        三、三大重镇——江苏、北京、福建
        第三节 民国初年的诗钟社
        一、辛亥革命调整诗钟社地域分布
        二、租界内惺惺相惜——超社
        三、京、沪钟坛转移——寒山诗钟社
        四、域外诗钟社出现——寄社、南萍社
        五、近代报刊对诗钟社的影响
    第四章 清末民初诗钟社的特点
        第一节 时代性
        第二节 依附性
        第三节 纪律性
        第四节 封闭性
    第五章 清末民初诗钟社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第一节 清末民初诗钟社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一部分
        二、华侨文人结社的一部分
        三、对古代遗民结社的继承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诗钟社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一、延续了古代文学的创作题材和文人的活动范式
        二、提供了传统文学发展的新思路
        三、文化史视角下的特殊意义
下编 清末民初诗钟社丛考
    一、道光年间(1820-1850)
    二、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
    三、光绪年间(1875-1908)
    四、宣统年间(1909-1911)
    五、民国初年(1912-1919)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末民初诗钟集叙录
附录(二) 清末民初诗钟社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湖北纪录片研究现状分析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纪录片”及“湖北纪录片”的界定
上篇: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
    第一章 晚清民国时期湖北影视纪录(1895—1949)
        第一节 纪录片的传入与萌发
        一、影像生意:纪录片的诞生
        二、西风东渐:纪录片传入中国
        第二节 纪录片在湖北的早期传播
        一、登陆汉口:湖北人初会纪录片
        二、立足武汉:纪录片带来的“欧风美雨”
        第三节 辛亥战火催生的纪录片
        一、巧遇辛亥:武昌首义遭逢“纪录”
        二、辐射各地:纪录片在湖北境内传播
        第四节 抗日烽火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风云际会:艰苦卓绝的抗战纪录
        二、热血奔涌:基于影像的抗战宣传
        三、管中窥豹:魂牵中国的大师纪录
        第五节 解放战争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战火洗礼:如影随形的战争纪录
        二、迎接胜利:大军南下的湖北纪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十七年”的湖北纪录片创作(1949—1966)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49—1953)
        一、机构整合:创作机构重新洗牌
        二、欢庆建国: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湖北影像
        三、关注发展:解放初期的湖北影像纪录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纪录片(1956—1966)
        一、发展电影:湖北纪录片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
        二、建立电视:湖北纪录片有了电视舞台
        三、史海拾珠:省外电影厂镜头下的湖北纪录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66-1976)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66-1969)
        一、山雨欲来:创作机构遭遇“夺权”风暴
        二、乱中蓄势:纪录片创作蹒跚起步
        第二节 “文革”中期的湖北纪录片(1969—1973)
        一、风雨飘摇:创作机构乱中求生
        二、艰难跋涉:湖北电影纪录片登上舞台
        第三节 “文革”末期的湖北纪录片(1973—1976)
        一、风潇雨晦:创作机构渐成规模
        二、逆境成长:纪录片创作初显成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76—1992)
        第一节 徘徊期与拨乱反正期湖北纪录片(1977—1982)
        一、调整巩固:地市开始建立电视台
        二、蓄势待发:纪录片创作影、视并进
        第二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期湖北纪录片(1983—1992)
        一、发展壮大:地市电视台纷纷成立
        二、扬帆起航:纪录片创作影、视双丰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世纪发展期湖北纪录片(1993—今)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期湖北纪录片(1993—2002)
        一、合流发展:创作机构初步整合
        二、阔步向前:纪录片创作“影退视进”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的湖北纪录片(2003—)
        一、整合发展:创作机构多次重组
        二、开放多元:纪录片创作接轨市场
        本章小结
下篇: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
    第六章 现实的写作: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新闻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新闻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深入纪录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向外传播
        二、围绕社会热点,注重思想性表达
        三、立足现实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三峡移民备忘录》:工程移民的当代画卷
        一、纪实视野下的人文关怀
        二、宏大叙事中面与点的平衡
        三、生存视野下的纵横对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的坐标: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凸显宏大的历史文化观
        二、聚焦荆楚文化的特色
        三、渗透文化担当的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楚国八百年》:荡气回肠的楚国史诗
        一、历史与文化:抽丝剥茧的追问
        二、写实与写意:多维叙事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共时与历时的交响: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文献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文献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小投入,大视野
        二、小题材,大文章
        三、小细节,大格局
        第三节 个案分析《情系长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武汉》:用文献还原历史
        一、文献:有温度的历史
        二、遗址:有见证的历史
        三、声音:有回想的历史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生命的平等: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自然科学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用平等的视角关注自然界的生命
        二、从关注单个科学现象发展到关注生态环境
        三、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第三节 个案分析《麇鹿家园》:人与动物的命运共同体
        一、灭绝与再生:环境变迁中的高歌
        二、觅食与繁殖:四季更替中的轮回
        三、竞争与合作:人与动物的相处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生存的范本: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保持平等视角
        二、凸显人文关怀
        三、贯穿理性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舟舟的世界》:生命的尊严
        一、镜子:反观自我
        二、故事:人文关照
        第四节 个案分析《请为我投票》:人性的折光
        一、标本:班级的透视
        二、视角:社会的映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
附录2: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四、中国有能力摘取造船皇冠(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链视角下三亚邮轮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 黄东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21
  • [2]黄平涛:实现高水平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N]. 刘颖. 中国船舶报, 2021
  • [3]新经济环境下A邮轮船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转型研究[D]. 周道广. 长江大学, 2021
  • [4]2020,看见不平凡[J]. 王思佳. 中国船检, 2021(01)
  • [5]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D]. 万东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6]LNG船薄膜围护系统术语研究[J]. 严青,耿海平.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018(04)
  • [7]十年磨砺成就典范 万朵焊花闪耀业界 沪东中华的持续攀“高”之路[J]. 谈炯. 上海企业, 2018(06)
  • [8]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 ——基于留学生博士论文的研究[D]. 肖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9]清末民初诗钟社研究[D]. 李思语.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10]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D]. 王光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中国有能力夺得造船业的桂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