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带式输送机改大型斜带式输送机的尝试

普通带式输送机改大型斜带式输送机的尝试

一、普通胶带输送机改制为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耿银田[1](2021)在《唐山矿2.02.5m采高充填开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梁贺[2](2021)在《不规则块段综合机械化开采及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矿井可开采的煤炭储量在降低,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亟需对煤炭开采初期遗留的不规则块段煤体进行回收,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在回收过程中,其上覆岩层会产生导水裂隙带,这不仅会给井下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且易导致水资源流失。为回收陕北汇兴煤矿含水体下4-2煤层不规则块段,基于矿井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计算与数值计算等研究手段,开发出了梯形采场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基于此种采煤技术,建立了梯形采场采动覆岩运移的弹性薄板力学模型,揭示了覆岩导水裂隙带的发育机理,研究了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识别了梯形采场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控制因素,提出了不同控制因素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为实现含水体下不规则块段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汇兴煤矿4-2煤层不规则(梯形)块段形成的原因及其开采原则,开发了梯形采场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关键工艺为:采用综掘机或连续采煤机配套梭车割煤、运煤;撤掉原生产系统的刮板输送机,工作面支架通过挡煤板实现推移,能适应工作面长度的变化,可缩短工作面增撤架时间,可保证不规则块段的安全高效回收。(2)分析了梯形采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建立了梯形采场弹性薄板力学模型,并基于康托洛维奇近似变分法解析了上覆各岩层的弯曲挠度函数,得到了梯形薄板内部的应力特征,给出了上覆各岩层破坏并产生导水裂隙的计算流程,基于该判据,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了梯形采场裂采比为16.1。(3)确定了梯形采场导水裂隙带判据,分析了梯形采场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塑性区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工作面倾向和走向方向的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演化规律及其形态时空演化特征。数值计算表明:该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形态发生了“左偏马鞍形”、“马鞍形”及“右偏马鞍形”相互转化的过程,裂采比为17.2。(4)分析了梯形采场斜边斜率、底边长度以及走向长度等导水裂隙带高度控制因素,阐述了各因素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上述控制因素下导水裂隙带形态的时空演化特征,建立了梯形采场多方控制因素影响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可实现不规则梯形块段的水资源保护性开采。该论文有图46幅,表格11个,参考文献106篇。

梁贺[3](2021)在《不规则块段综合机械化开采及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

钟慧伟[4](2021)在《高瓦斯综采面瓦斯分布规律与割煤速度自适应调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何东升[5](2020)在《城郊矿高应力煤巷掘锚护一体化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浅部炭资源减少,城郊煤矿开采深度越来越大,最大开采深度已经超过900m。深部开采具有高地压、高地温、强开采扰动严重等特征,造成深井巷道变形严重。深井高应力煤巷快速掘进与稳定支护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城郊矿二水平西翼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原位探测、实验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等方法,围绕高应力煤巷掘锚护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在城郊矿二水平西翼回风大巷取样,通过实验室煤岩矿物组分与力学特性测试得到了煤岩物理学参数;现场钻孔窥视探测了巷道围岩裂隙分布范围,揭示了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特征。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方式,综合考虑应力分布、巷道断面利用率、掘进难易程度等因素比较了5种不同巷道断面形状的特点,确定矩形为合理巷道断面形状,计算得出巷道断面最佳宽高比为1.5,巷道断面净尺寸为宽×高=4.8 m×3.2 m。(2)建立了高应力煤巷围岩支护结构模型,使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了不同断面形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变形破坏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预应力锚杆(索)形成的应力分布和围岩变形规律,确定采用“锚网带+锚索梁”的巷道联合支护方式,顶锚杆采用Ф22×2500mm型高强锚杆、间排距750×700 mm,顶锚索采用Ф21.6×8200 mm钢绞线。(3)根据掘锚护一体机结构特点,分析了顶板侧帮补打锚杆的支护设计,当提高锚杆预应力与预紧扭矩有利于提高锚杆主动支护作用,设计顶板高强锚杆扭矩不低于200 N·m,帮部高强锚杆扭矩不低于150 N·m;根据现场掘进支护各工序存在问题,提出了工序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改进施工顺序、施工方式、工作人员交接等环节,现场试验掘进速度提高了31.7%。(4)在城郊矿开展了深井高应力巷道表面变形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锚杆(索)受力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顶板离层量最大为36 mm,帮部位移量最大为120 mm,底鼓量100mm。根据煤巷围岩变形特征,设计了矩形巷道两帮外倾一定角度的微梯形巷道断面形式,提出了支护优化设计方案,将顶板四根锚索的中间两根锚索变为锚杆、巷道中心锚杆变为锚索,并将帮部两侧靠近底板处两根锚杆向下倾斜15°布置,现场应用有效控制了高应力煤巷围岩变形。本论文由图69幅,表40个,参考文献87篇。

申荣[6](2019)在《金凤煤矿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煤矿开采高效集约化发展,无煤柱沿空留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柔模混凝土支护技术有利于解决无煤柱护巷巷旁支护阻力低、可缩性差、密闭性差以及后期维护等问题,对于大采高工作面无煤柱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实验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法,对金凤煤矿深部大采高沿空留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采高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速度和强度主要受综采工作面推进距离和回采动压影响,沿空留巷宽度和强度是决定围岩应力分布重要因素。沿空留巷补强和巷旁支护设计主要控制上覆岩层的前期运动,最大支护载荷主要控制顶板后期活动。(2)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采用“锚、网、索、喷”支护,超前补强采用“一梁三柱”套棚和钢带支护;巷旁采用“架前铺网+悬梁π型钢梁+柔模混凝土墙体+木点柱”联合支护,柔模混凝土(模板规格:长×宽×高=3m×lm×3.5m),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1:1.77:1.88:0.50:0.31:0.003,强度为C25;滞后补强采用“一梁三柱”套棚和木垛支护。(3)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柔模混凝土墙体具有早期激增阻特性和较高抗压强度;巷道围岩变形呈现三个阶段特征:围岩初始小变形阶段(0-15m),顶板比较稳定;围岩变化剧烈阶段(15-35m),墙体和巷道围岩载荷增长较快,顶板变形剧烈;围岩变化趋于稳定阶段(50m以后),墙体和巷道围岩载荷趋于平稳。论文研究成果在金凤煤矿011805工作面获得了成功应用,并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李忠祥[7](2019)在《基于输送带振动分析的新型动态称量装置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国家提倡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政策深入人心,工程上输送机节能降耗运输也成为重要话题。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技术实现了带式输送机“按需给料、按料定速、控制系统能耗”的机制,促进带式输送机向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智慧安全方向发展。在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技术中,为实现输送机运输过程安全监测、智能模糊控制和节能降耗运行等目的,需要对输送带物料流量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所以有必要研究设计一种精确料流实时动态检测装置,来实现带式输送机的智能节能控制。论文在分析现有动态称量装置(电子皮带秤)计量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影响电子皮带秤计量的主要因素。应用机械设计理论、动态称量技术和滤波技术的相关原理,设计了新型动态称量装置——悬挂吊装式皮带秤。论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点:首先,介绍了动态称量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多种称量装置的优缺点及使用率,得出电子皮带秤是应用范围广、效果较为理想的计量装置。针对皮带秤存在的计量问题,从皮带秤组成、称重原理和信号传输流程系统分析影响皮带秤称量的误差因素,得出电子皮带秤存在五大类误差源,并依次分析每一类误差源产生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称重误差,多因素耦合作用产生的“皮带效应”是称重误差主要影响因素。其次,针对输送带存在的“皮带效应”,根据输送带动力学特性和有限元分析法,建立皮带秤称重区域输送带离散模型,推导出称重区域输送带振动常微分方程,并运用MATLAB软件求解常微分方程,得出张力变化导致的称重区域输送带水平和垂直方向无规律振动是皮带秤产生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针对皮带秤计量主要影响因素,从装置结构设计、系统控制和软硬件选择等方面减少误差因素对称量的影响,研究设计了新型动态称量装置——悬挂吊装式皮带秤。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建立多个“双品字”托辊组并排固定的动态称重平台,经Ansys软件仿真分析,称重平台托辊组约束下的输送带平稳运行的效果更好。针对输送带速度测量,设计了专门用于称量测速的高精度速度检测装置。最后,针对装置输出信号中存在的干扰信号,以卡尔曼滤波为基础,结合新型动态称量装置信号输出,提出信号处理的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并滤波处理,结果表明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能消除称量信号数据中的干扰噪声,提高了动态称量输出信号的准确性。

狄凡[8](2019)在《H公司发展战略与业务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H公司在传统优势业务物料输送、热能工程和高端钢结构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新型网架技术、工业噪声治理等新业务,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十三五”期间,H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物料输送、热能工程必将遭受市场萎缩的极大挑战,在大力推进海上风电、高端钢结构等新兴业务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资本投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对抗周期性的波动。H公司本轮的业务发展遇到瓶颈,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物料、热能等传统业务出现明显的周期性下滑,公司如何调整业务发展路径,通过提升传统业务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实现内生式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新兴业务的布局对未来业务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战略主题。本文主要从H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实施的业务应对举措出发,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下,为公司制定战略发展计划,并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具体来讲,本文从物料输送、钢结构、热能工程、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业务应对策略,同时设定具体的发展措施,并从职能层面提出了相对应的保障措施。总之,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件循序渐进的滚动的事情,每年根据具体的情况还要进行更新和丰富,不断提出新的方法,未来要强化对战略举措实施效果的跟踪和监控,并及时予以调整,保证公司战略的切实落地。

石嘉栋[9](2019)在《文家坡煤矿4102工作面运输巷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巷道变形破坏是煤矿井下常见的一种现象。彬长矿区普遍存在工作面巷道大变形、底鼓、支护失效等问题。本文以文家坡煤矿41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室实验、现场观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工作面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1)进行了现场采样,在实验室对围岩进行了岩石力学、膨胀性和X射线衍射实验,得到了围岩的力学参数,同时实验结果表明4102运输巷底板泥岩含有高含量的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矿物质,底板软化系数为0.3,吸水性强,膨胀性大。(2)采用围岩松动圈测试和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等方法,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顶板松动圈为2100mm,两帮为1500mm,属于大松动圈巷道。掘进期间,巷道变形形式以顶板下沉为主,最大值达600mm;成巷后以底鼓为主,最大值达1500mm;受采动影响期间,顶板下沉和底鼓几乎同步。底鼓按巷道长度方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3)通过分析得出引起巷道变形破坏的根本原因为围岩岩性,直接原因是高应力,重要原因是裂隙水。尤其是裂隙水降低了围岩的强度,底板遇水后软化、膨胀。通过受力分析,揭示了巷道变形破坏机理:掘进期间在高应力作用下顶板下沉,产生的附加力使帮部呈倒三角形破坏,破坏深度不断加大,进而引起底板失稳鼓起,顶、帮、底三者相互影响,变形不断加剧,最终再次平衡,围岩破坏;成巷后主要是遇水膨胀的底板在高应力作用下持续变形鼓起,产生的附加力使帮部呈正三角形破坏,引起顶板再次失衡变形,底、帮、顶三者变形达到平衡,巷道破坏。(4)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底板进行了隔水措施,顶板锚索由3根增加到5根,增强了底板和顶板的强度,并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试验对新支护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支护方案能够保证巷道正常使用。

李文越[10](2019)在《锤头刃角对轮式破碎机锤轴组件破碎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轮式破碎机位于煤矿井下综采面的顺槽内,对桥式转载机输送的大块原煤进行破碎。破碎机锤轴组件是轮式破碎机的执行部件,从动力装置输送的能量经锤轴传递到锤体,带动锤头飞速转动实现冲击破煤。有统计数据表明:锤轴组件和传动装置的故障率占到总故障的80%以上,而锤头磨损严重和松动脱落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所以本研究着眼于锤头处的受力分析,这对轮式破碎机锤轴组件的结构改进和提高整机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PLM4000破碎机为原型,首先用理论方法推导出锤头处的切向力公式,并计算出破碎不同粒径的物料时,该切向力的大小;另外,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出锤头在破碎过程中,各外表面受到的载荷及摩擦力的值。采用APDL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三种不同刃角的锤头,并利用ANSYS/LS-DYNA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分析,通过锤轴组件的应力应变云图,能够看出不同时刻锤头处的受力和形变。此外,仔细分析锤头与物料间接触的二向力和合力的时间历程,以及锤头与锤体接触力的变差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的中刃角锤头相比,大刃角锤头和小刃角锤头与物料的接触力均值分别减小了4.5%和增大了6.69%;与锤体接触力的变差系数也随刃角的增大而减小,由小刃角的0.145降到大刃角的0.077。即适当增大刃角,可以显着降低锤头与锤体的载荷波动。最后,利用不同刃角的锤头破碎相同粒径的物料,结果表明,刃角越大,锤头的切向力越小,即刃角的增大会影响到锤头的破碎能力。所以,在改进锤头结构时应该从锤头受力和破碎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为轮式破碎机锤轴组件的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普通胶带输送机改制为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胶带输送机改制为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2)不规则块段综合机械化开采及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不规则块段机械化开采方法
    2.1 地理位置
    2.2 矿井地质条件
    2.3 矿井水文地质
    2.4 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梯形采场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机理
    3.1 覆岩破坏形式
    3.2 梯形薄板力学模型
    3.3 梯形顶板岩层力学分析
    3.4 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流程
    3.5 14210 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
    3.6 本章小结
4 14210 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4.1 模型建立
    4.2 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判据
    4.3 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梯形采场覆岩导水裂隙控制因素及其影响特征
    5.1 覆岩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
    5.2 不同斜边斜率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5.3 不同底边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5.4 不同走向长度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
    5.5 梯形采场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城郊矿高应力煤巷掘锚护一体化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2 煤岩物理力学特性测试及围岩结构特征探测
    2.1 巷道地质工程背景
    2.2 煤岩物理力学特性测试分析
    2.3 岩石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2.4 深部巷道地应力测试分析
    2.5 巷道围岩结构裂隙发育特征探测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掘锚护一体化煤巷合理断面形状与尺寸设计
    3.1 巷道断面形状合理设计
    3.2 巷道宽高比合理设计
    3.3 巷道断面合理尺寸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高应力煤巷围岩支护参数合理设计
    4.1 高应力煤巷围岩支护结构
    4.2 高应力煤巷围岩支护数值模拟
    4.3 煤巷合理支护参数设计
    4.4 煤巷支护参数数值模拟合理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掘锚护一体化煤巷掘进支护工艺优化
    5.1 支护材料力学特性改进设计
    5.2 掘锚护快速掘进技术设备应用
    5.3 掘进与支护工艺组织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高应力煤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控制效果评价
    6.1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
    6.2 巷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6.3 巷道围岩变形特征
    6.4 巷道围岩控制方案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金凤煤矿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
    1.2 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机理研究现状
        1.2.2 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2.3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材料及工艺研究现状
    1.3 沿空留巷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与变形规律
    2.1 大采高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2.2 巷道生产与技术条件
        2.2.1 矿井概况及地质条件
        2.2.2 矿井生产系统
        2.2.3 煤岩层赋层状况
        2.2.4 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2.2.5 地质构造情况
        2.2.6 水文地质情况
        2.2.7 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
        2.2.8 采煤方法、工艺流程及设备配套
        2.2.9 工作面巷道布置
    2.3 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
        2.3.1 围岩变形规律理论研究
        2.3.2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阻力计算
        2.3.3 沿空留巷期间围岩变形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3.1 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理论分析
    3.2 巷内支护形式及参数确定
        3.2.1 锚杆支护参数确定
        3.2.2 锚索支护参数确定
    3.3 巷旁支护形式及参数确定
        3.3.1 支护材料的选择
        3.3.2 柔性混凝土模板宽度的确定
        3.3.3 柔模混凝土加固技术
        3.3.4 柔模混凝土泵注、运输设备机组
        3.3.5 柔模混凝土施工材料
    3.4 本章小结
4 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工程应用
    4.1 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方案与参数确定
    4.2 其他系统配置
    4.3 施工工艺及流程
    4.4 沿空留巷矿压观测
        4.4.1 沿空留巷矿压监测内容及方法
        4.4.2 监测结果及其分析
    4.5 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实施效果及过程优化
    4.6 沿空留巷成本预算及经济社会效益
        4.6.1 成本预算
        4.6.2 经济社会效益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输送带振动分析的新型动态称量装置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1.3 动态称量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电子皮带秤计量误差分析
    2.1 电子皮带秤组成
    2.2 称重原理
    2.3 计量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称重区域输送带振动分析
    3.1 输送带基本特性
    3.2 称重区域输送带动力学模型
    3.3 称重区域输送带微分方程
    3.4 称重区域输送带微分方程求解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动态称量装置的设计
    4.1 称量装置设计总体要求
    4.2 称量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4.3 称量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4.4 称量装置软硬件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称量装置滤波算法设计
    5.1 滤波算法选择
    5.2 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5.3 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
    5.4 算法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H公司发展战略与业务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的定义、特点及分层
        2.1.1 战略管理的定义
        2.1.2 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
        2.1.3 战略管理的分层
    2.2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
        2.2.1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
        2.2.2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2.3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工具
        2.3.2 SWOT分析工具
        2.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P)
        3.1.2 经济环境分析(E)
        3.1.3 社会环境分析(S)
        3.1.4 技术环境分析(T)
    3.2 产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3.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3 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
        3.2.4 下游购买者议价能力
        3.2.5 替代品分析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主要业务分析
        3.3.2 人力资源分析
        3.3.3 研发体系分析
        3.3.4 资本资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公司发展战略与业务应对策略分析
    4.1 SWOT矩阵分析
        4.1.1 优势与劣势分析
        4.1.2 机会与威胁分析
        4.1.3 SWOT评价矩阵
    4.2 发展战略确定
        4.2.1 发展战略内容
        4.2.2 战略目标
    4.3 业务应对策略
        4.3.1 业务选择与定位
        4.3.2 物料板块应对策略
        4.3.3 热能板块应对策略
        4.3.4 高端钢结构板块应对策略
        4.3.5 海洋与环境业务板块应对策略
        4.3.6 装备制造板块应对策略
    4.4 H公司业务应对策略评价模型
        4.4.1 构建评价矩阵
        4.4.2 确定指标权重
        4.4.3 模糊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H公司战略实施举措与配套保障措施
    5.1 H公司战略实施举措
        5.1.1 研发能力建设
        5.1.2 海外市场拓展
        5.1.3 强化资本运作
    5.2 职能保障策略
        5.2.1 管控模式优化
        5.2.2 组织结构优化
        5.2.3 人力资源保障
    5.3 配套保障措施
        5.3.1 建立分解机制,明确目标责任
        5.3.2 做好衔接协调,加强监督执行
        5.3.3 重视阶段评价,适时进行修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文家坡煤矿4102工作面运输巷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1.2.2 煤巷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2.3 锚杆支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概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地质采矿条件
    2.1 矿井概况
    2.2 地质概况
        2.2.1 矿井地质条件
        2.2.2 煤层及顶底板
        2.2.3 水文地质
        2.2.4 地质构造
    2.3 开采技术条件
    2.4 巷道围岩物理力学特性
        2.4.1 岩石力学实验
        2.4.2 岩石膨胀性实验
        2.4.3 岩石X射线衍射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3.1 巷道变形破坏观测
        3.1.1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
        3.1.2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3.1.3 巷道底板变形计算
    3.2 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3.3 围岩变形破坏因素分析
    3.4 巷道变形机理分析
        3.4.1 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3.4.2 掘进期间变形破坏机理
        3.4.3 成巷后变形破坏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支护方案优化及数值模拟
    4.1 支护方案确定
    4.2 支护参数优化
    4.3 数值模拟
        4.3.1 软件的选择
        4.3.2 模型建立
        4.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
    5.1 试验段概况
    5.2 监测方案设计
        5.2.1 测站布置
        5.2.2 监测方法
    5.3 监测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锤头刃角对轮式破碎机锤轴组件破碎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破碎机简介
    1.2 课题研究背景
        1.2.1 煤矿井下破碎作业
        1.2.2 煤矿井下用轮式破碎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破碎理论的发展及现状
        1.3.2 破碎机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课题主要内容
第二章 轮式破碎机锤头的力学分析
    2.1 物料的破碎机理
    2.2 锤头切向力的分析与计算
        2.2.1 锤头切向力的分析
        2.2.2 轮式破碎机锤头的切向力计算
    2.3 锤头表面的力学分析
        2.3.1 锤头的力学分析
        2.3.2 锤头各面载荷的分布情况
        2.3.3 轮式破碎机锤头受力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锤轴组件及有限元分析方法
    3.1 锤头失效原因的分析
    3.2 轮式破碎机锤轴组件
    3.3 碰撞原理
        3.3.1 ANSYS/LS-DYNA的分析流程
        3.3.2 接触碰撞算法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轮式破碎机的动力学仿真
    4.1 参数化建模
        4.1.1 参数化建模的介绍
        4.1.2 结构参数的设定
        4.1.3 模型的简化
    4.2 锤头刃角的设置
    4.3 ANSYS/LS-DYNA前处理
        4.3.1 破碎物料模型的建立
        4.3.2 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的确定
        4.3.3 网格划分
        4.3.4 定义接触类型和约束条件
        4.3.5 加载
        4.3.6 求解设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结果的分析
    5.1 破碎过程的模拟
        5.1.1 等效应力的分析
        5.1.2 等效应变的分析
    5.2 结果的分析
    5.3 破碎能力的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四、普通胶带输送机改制为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唐山矿2.02.5m采高充填开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 耿银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不规则块段综合机械化开采及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研究[D]. 梁贺.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不规则块段综合机械化开采及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研究[D]. 梁贺.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高瓦斯综采面瓦斯分布规律与割煤速度自适应调控策略研究[D]. 钟慧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城郊矿高应力煤巷掘锚护一体化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研究[D]. 何东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6]金凤煤矿大采高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与应用[D]. 申荣.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输送带振动分析的新型动态称量装置设计与研究[D]. 李忠祥.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H公司发展战略与业务应对策略研究[D]. 狄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9]文家坡煤矿4102工作面运输巷支护技术研究[D]. 石嘉栋.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锤头刃角对轮式破碎机锤轴组件破碎力学性能的影响[D]. 李文越.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标签:;  ;  ;  ;  

普通带式输送机改大型斜带式输送机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