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一、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清强,乐传永[1](2022)在《202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对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栏目设置、源杂志转载量、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被全文转载的文章的源杂志,所占篇目较多的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主要来自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2021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建党百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技能与技艺教育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作为类型教育的职教发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扶贫研究、职业教育治理研究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职业本科方面政策连发、走上台前,类型教育方面准确定位、突破认识,专业建设方面明确内涵、重构标准,产教融合方面完善体制、健全机制,数字改革方面创新发展、加快转型,职教扶贫方面精准发力、提升效能等角度对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李必新,李仲阳,唐林伟[2](2022)在《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类型要义、主要争议及路径选择》文中提出职业本科学位设置是职业本科作为类型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职业本科学位设置应具有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属性,具备职业能力水平的资格属性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属性。当前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的主要争议是选择将职业本科学位并入专业学位体系保持现有的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双轨制",还是增设技术学士学位或技能型学士学位形成"三轨制"。职业本科应在明确学位设置类型要义的基础上选择增设职业技术学士学位,并从目录设置、衔接设计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兼顾。

李政[3](2022)在《职业教育学位的形态及其选择:一个供需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学位应被视为技术知识生产和运用的证明,其在各国的存在形态有着显着差异。从学位供需的视角来看,影响一国职业教育学位形态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在二者力量的博弈下,职业教育学位形态大致可划分为:以英国为代表的依附型;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型;以瑞士、法国等为代表的均衡型;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市场型。鉴于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形态主要为传统型,但是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来看,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学位形态应该从传统型向均衡型过渡。

孙凤敏[4](2022)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设置的学理依据、政策取向与现实挑战》文中认为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是促进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的关键举措,是完善我国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积极期待。《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是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体现出学位地位平等、地方主责、突出特色等鲜明的政策取向。但在具体实施方面仍面临多种挑战,包括社会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的认识不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存隐忧、警惕学位授予标准的"学术漂移"和"同质化"等,急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崔岩[5](2022)在《类型定位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特色创建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本科教育由试点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对优化类型定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试点本科职业教育的学校,既要传承职业教育的"基因",又要改革创新蹚出一条有别于应用型本科的"新路",还要防止成为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械相加的产物,切实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不高的问题。要在国家制度供给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破解难题,以提高适应性为着力点,科学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敢为人先的教育理念,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设置专业,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传承创新的实践中探索形成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特色。

匡瑛,邓卓,朱正茹[6](2022)在《“升格冲动”抑或“应时之需”:职业本科发展之辩》文中认为我国职业本科已分批发展了32所,但其发展动机各异,有些出于学校"升格冲动",有些则应对"现实之需",目前对于职业本科该如何发展仍未达成共识,也未形成主导性观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层次延伸有四种典型需求与相应的教育应对。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归纳出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明晰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可为之举,包括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基于市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职业本科教育机构应由长期从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学校或相关机构升格而来,职业本科教育要践行"产""科""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结合等。

汪婷[7](2021)在《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研究:成因、制度与实践》文中指出迈入新世纪,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雇佣制度变化,日本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展开了重大变革,即“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化。日本政府意图通过“专门职业大学”更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产教融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展开高水平实践型职业教育,培养兼具实践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确立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日本产业界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雇佣流动化,企业内教育弱化。与此同时,日本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阶段,社会对于更高层次的实践型职业教育需求强烈。但是,除了市场化的专门学校,日本原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无论内容还是方法均偏重理论,“实践性”能力培养往往依赖企业内教育。企业内教育弱化后,劳动力“实践性”能力培养出现断裂。日本原有的“学校职业教育+企业内教育”培养具备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力的模式难以延续。经济社会发展、劳动雇佣制度变迁、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日本现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是突出“实践性”能力培养的专门职业大学制度化的成因。本研究通过对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相关审议会报告、法律法规的解读展开文献研究,分析专门职业大学从构想到实现的过程,以及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设计框架,包括专门职业大学的功能定位、设置标准和外部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与日本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比较分析,归纳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特征,凸显专门职业大学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专门职业大学制度实际上是试图通过融合大学的学历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实践型技能教育,创设新的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以突出高层次的“实践性”能力培养为逻辑起点,推动原来具有产教融合特点但缺乏有效规制、学校教育体制之外的专门学校向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提高专门学校的地位,同时促进大学功能分化,构建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本研究通过典型案例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展开案例研究,在分析该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对设置该校的学校法人日本教育财团展开分析,发现该学校法人同时拥有多所专门学校及关联企业,且与相关产业界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为专门职业大学实现实践型职业教育提供了条件与发展空间。论文认为,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制度与实践的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发展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办学定位,确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高层次“实践性”能力培养;第二,建设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确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健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三,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实现具有高层次“实践性”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必须坚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产教融合模式引领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选择,才能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沙鑫美[8](2020)在《类型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指向》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分类发展阶段,"类型单一、刚性统一"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与"三元并存、分类发展"的路径设计矛盾凸显。要摆脱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普通本科教育的路径依赖,需要基于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据不同类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差异,分别制定类型培养目标,形成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类型目标"的明确导向,是我国高等教育顶层设计的可取之道,由此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特色发展。

傅晓林[9](2020)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实践与优化建议》文中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未全面建成,尤其体现在内部衔接层面本科层次以上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发展应用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并在2015年迈出坚实的一步,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上海则以专业层面为切入点进行试点建设,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研究试图探究上海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上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上海相关试点专业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现状、成效与困境,为上海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七大部分,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且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最后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上海市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分析。通过对上海教育外部的产业发展以及教育内部变革两个方面的分析,明确上海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第三章: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目标、内容及方式。结合上海推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文本以及相关推动措施,概括分析上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目标、内容以及方式。第四章:上海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现状。在分析试点目标、内容以及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部分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实践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从微观上深入分析上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现状。第五章: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成效与困境。总结当前上海试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并且深入剖析上海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第六章:上海市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针对上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反思。概括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得出相关结论,并针对研究中的不足提出研究展望。

刘文华[10](2017)在《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应用技术大学现已被纳入现代职教体系,并且政府鼓励数百所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但是,这数百所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目标的"型"应该是什么?可以说,这一系列问题是影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趋势的方向性问题,进而会影响其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此,作者认为,这一类型教育的关键难点是课程问题,课程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价值和作用将大打折扣。基于这一动因,本论文以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为研究议题。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真实材料例证辅助相结合的文献处理方式,结合中国与境外、历史与现实的横向纵向交叉融合,尝试找到"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人才培养的起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着手,细挖其课程结构与内容,为支持其实施而提出应用技术本科课程发展的环境与支撑条件。本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法四种。本论文的组织架构除第一章绪论外,主体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性质分析。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办学实体是由政府倡导不久的应用技术大学,在这一名称被官方认可并推广之前,学术界、实践界出现过多个称谓来指代这一教育类型。本文选取了流传最广的一个称谓:高职本科,进行发源追溯。高职本科这一在概念上具有本土浓厚色彩的教育类型,在国家开始倡导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而变得式微。而应用技术大学则是更具"舶来品"色彩,我国在举办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探索是从2010年之后,大致经历了酝酿期、探索期、明朗期三个阶段。不具备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属性的高等教育,都不能属于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性质进行分析,是探讨其课程问题的重要基础,不同属性的教育决定了其课程的特征。第二部分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的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这是打破原来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借鉴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的重要举措,以使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所培养人才更贴近工作需要。从根本上看,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是工作任务导向课程理论的关键特征。为此,文章对这一类型教育本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现场工程师,进行了职业岗位特点分析,在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是其他人才类型所无法完全替代的。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有一套完整的步骤、方法、技术路线,需要企业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等多个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与工程人才和高职人才相比,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的层次、类型、标准三个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从根本上说,分析该类人才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得出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重要课程内容。第三部分则论述了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知识论基础。学校教育课程的来源一方面来自现实实践,另一方面来自已有的知识系统。这部分主要选了两组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有直接关联的知识类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当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仍大幅沿用学科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科学知识的传统。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并不完全排斥学科知识,而是看其是以什么逻辑方式来组织这些内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要处理好这两对知识类型的关系。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应以工作任务导向筛选和组织知识。知识论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提出了一定的诉求与规定。第四部分分析了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组织、评价等的前提,也是基本依据。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有其特殊性,以培养"工程技术专业能力"为课程目标,而确定的步骤与路线仍以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为基本蓝本,专业教师是其课程目标确立的主体。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在具体陈述上包含三要素:活动、条件、结果。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从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三个方面来着手。第五部分是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组织,这是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当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其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生产实际发展等相脱节。应用技术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即是先设置并确定好该专业所要开设的课程科目,即课程体系,是在课程目标指导下,以前期专业调查中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蓝本。单门课程内容的选择同样需根据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选择单门课程的内容,开发建构或重构课程。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路径也是要依照特定步骤与要求,分阶段进行课程开发。第六部分论述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实施环境的构建。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等的设计能否真正落实、且落实得好,需要多种外部因素的支撑。这部分内容首先从政策环境入手分析,目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实施最大的障碍之一即是政策环境,这涉及了多种政策,如政策定位、专业设置政策、课程管理政策、校企合作政策等。其次还关注了教师的要素,倡导教师在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水平与能力。最后这部分还提出了实验实训的支撑条件,实践教学应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我们应优化实践教学的环境,另外建议在实践教学中尝试推行现代学徒制。

二、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202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对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栏目设置与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
    (一)栏目设置概况
    (二)源杂志转载量情况
    (三)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情况
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建党百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
    (二)技能与技艺教育研究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
    (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五)作为类型教育的职教发展研究
    (六)职业技术教育扶贫研究
    (七)职业教育治理研究
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职业本科:政策连发,走上台前
    (二)类型教育:准确定位,突破认识
    (三)专业建设:明确内涵,重构标准
    (四)产教融合:完善体制,健全机制
    (五)数字改革:创新发展,加快转型
    (六)职教扶贫:精准发力,提升效能

(2)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类型要义、主要争议及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的类型要义
    (一)评价属性: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资格属性:职业能力水平
    (三)制度属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的主要争议:“双轨”还是“三轨”
    (一)双轨制:并入专业学位体系
    (二)三轨制:增设技术学士学位或技能型学士学位
    (三)双轨制与三轨制争议分析
三、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的路径选择:增设职业技术学士学位
    (一)目录设置:以职业分类为参照
    (二)衔接设计:横向纵向互通互认
    (三)制度保障: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3)职业教育学位的形态及其选择:一个供需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教育学位形成的供需逻辑
    (一)职业教育学位的本质及形态
    (二)影响职业教育学位形态的供需因素
二、供需视角下职业教育学位的四种形态
    (一)职业高等教育发展模式
        1. 克拉克模式下的职业高等教育及其学位形态。
        2. 纽曼模式下的职业高等教育及其学位形态。
        3. 洪堡模式下的职业高等教育及其学位形态。
    (二)产业形态及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特征
    (三)供需合力对职业教育学位的形塑
        1. 以英国为代表的依附型。
        2. 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型。
        3. 以瑞士、法国等为代表的均衡型。
        4. 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市场型。
三、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形态的现实选择和发展图景
    (一)传统型职业教育学位形态的现实选择及问题
    (二)从传统型向均衡型过渡: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形态演进的展望
    (三)期望理论视角: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积极期待

(4)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设置的学理依据、政策取向与现实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设置的学理依据
    (一)公平理论视角:促进职业教育结果公平的关键举措
    (二)系统理论视角:完善我国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一环
    (三)期望理论视角: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积极期待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设置的政策取向分析
    (一)明确地位平等: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
    (二)突出省级统筹:实行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学位授予单位三级管理体制
    (三)坚守类型特色:在学位授权、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特点
三、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设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认识挑战:社会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的认识不足
    (二)质量挑战: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存隐忧
    (三)特色挑战:警惕学位授予标准的“学术漂移”和“同质化”

(5)类型定位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特色创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属性
    (一)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二)职业教育的三个鲜明特点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四)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1. 高职教育专科与高职教育本科
        2.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职业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分类
    (三)发展应用型本科的实践
    (四)职业本科教育的探索
        1. 试点职业本科教育
        2. 规范职业技术大学办学
        3.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五)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存在的问题
        1. 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较为模糊
        2. 对规范职业本科大学办学的相关文件理解不够到位
        3. 师资队伍建设乏力
四、职业技术大学创建办学特色的思考
    (一)科学找准自身定位
    (二)树立敢为人先的教育理念
    (三)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设置专业
    (五)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6)“升格冲动”抑或“应时之需”:职业本科发展之辩(论文提纲范文)

一、“升格冲动”抑或“应时之需”:职业本科发展动机大讨论
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层次延伸的典型需求与教育应对
    (一)经济需求与职业教育应对方式
    (二)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应对方式
    (三)教育需求与职业教育应对方式
    (四)就业需求与职业教育应对方式
三、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应有之义
四、我国职业本科发展的可为之举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基于市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职业本科教育机构应由长期从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学校或相关机构升格而来
    (三)职业本科教育要践行“产”“科”“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
    (四)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及人文素养的结合

(7)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研究:成因、制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概念辨析
        1.2.1 高等职业教育
        1.2.2 专门职业大学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第2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化成因
    2.1 经济社会发展
        2.1.1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2.1.2 劳动雇佣制度的变迁
    2.2 高等教育发展
        2.2.1 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学生需求多样化
        2.2.2 现有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桎梏
第3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设计
    3.1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制度化历程
    3.2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功能定位
    3.3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设置标准
        3.3.1 招生政策
        3.3.2 教育课程
        3.3.3 学位授予
        3.3.4 师资队伍
    3.4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外部质量保障
        3.4.1 认定审查
        3.4.2 评价
        3.4.3 信息公开
        3.4.4 财政补助
    3.5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与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比较
        3.5.1 关于功能定位的比较分析
        3.5.2 关于设置标准等的比较分析
        3.5.3 小结
    3.6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价值取向——突出“实践性”
第4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案例分析
    4.1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的基本情况
    4.2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教育的“实践取向”
        4.2.1 产学合作下的课程开发
        4.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4.2.3 注重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方法
        4.2.4 突出实务家教师的师资结构
    4.3 东京国际工科专门职业大学的学校法人及分析
第5章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5.1 明确办学定位,确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5.2 建设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5.2.1 完善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
        5.2.2 构建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
        5.2.3 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制度
        5.2.4 确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5.2.5 健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5.3 坚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道路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类型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所在
    1.顶层设计前瞻不足
    2.两类教育的刚性划分
    3.不同概念的人为捆绑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目标的价值分析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在经历了1949—1952年的“建设人才”、1953—1956年的“专门人才”,1957—1961年的提法定型,1966—1976年的“普通劳动者”,1977—1984年的恢复传承,1993—1998年的“高级专门人才”后,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把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统称为“高级专门人才”并提出了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意味着我国本科教育在近70余年发展过程中,尽管培养目标的提法多次调整,但目标唯一、类型单一的定位模式从未改变。在本科教育一元化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对保证质量是必要的,但在本科教育分类发展阶段,对强化内涵、彰显特色是不利的。本文之所以提出“类型目标”的概念,就是强调国家层面应该依据不同本科教育的特征分别制定培养目标,形成“基本要求+类型目标”的分类指导模式,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相同的法定地位,把类型教育的赛道从“虚线”变为“实线”,主要依据是:
    2.类型目标是目标系统的最高层次
    3.类型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依据
    4.类型目标是教学评估的首要判据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类型目标的制定要点
    (一)厘清类型区别是制定类型目标的必要前提
        1.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差异是“五不同”
        2.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五个度”
    (二)强化“三性特征”是制定类型目标的基本原则
        1. 工匠精神的引领性
        2. 本科教育的层次性
        3. 价值取向的兼容性

(9)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实践与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二、关于高等教育分类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三、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文献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
        三、人才培养模式
        四、试点实践
    第四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上海市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机遇
        一、上海产业结构发展需要扩大应用型人才规模
        二、上海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支撑
        三、上海产业布局影响应用型人才结构
    第二节 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内部挑战
        一、上海教育普及化程度要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要求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三、上海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要求探索发展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目标、内容与方式
    第一节 试点目标分析
        一、完善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试点组织主体分析
        一、试点组织主体以上海市教委高教处为主
        二、试点组织主体发文推动,具有延续性
    第三节 试点内容分析
        一、培养目标注重与中高职衔接
        二、培养内容强调能力为本
        三、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倡导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五、推动专业教学管理改革
    第四节 试点组织方式分析
        一、试点组织:专业试点,批次推进
        二、试点管理:经费推动,专家检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现状
    第一节 人才培养理念逐渐转变
        一、参与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主要基于上海经济需求和高等教育分类发展
        二、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主要立足于高等教育分类
    第二节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更加多元
        一、确定培养目标的参与主体主要包含学科专家、用人单位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兼顾职业能力标准和相关专业标准
        三、培养目标的确定方式更加多样化
    第三节 培养对象和培养主体发生转变
        一、专业生源以普通高中生为主,包括部分职校学生
        二、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优化教师队伍
    第四节 课程及教学建设发生调整
        一、课程设置、内容以及考核评价倾向于与市场需求对接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转变
        三、通过专业认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第五节 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
        一、合作途径以自身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为主
        二、合作内容兼顾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等方面
    第六节 人才培养保障条件积极完善
        一、学校支持力度
        二、政府保障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成效与困境
    第一节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成效
        一、专业培养理念逐渐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更注重对接市场需求
        三、校企深度合作得到有益尝试
        四、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深入
        五、经费保障效果显着
    第二节 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困境分析
        一、囿于单一部门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衔接不畅
        二、高校评价标准单一,阻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缺乏外力支持,课程教学改革难以与市场对接
        四、相关机制不健全,校企深度合作缺乏动力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推动作用有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统筹管理,增强管理科学性
        一、建立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形成政策合力
        二、增强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避免政策“项目化”
    第二节 完善制度设计,确保质量
        一、进一步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价标准,分类指导
        二、完善相关招生制度,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性
        三、完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四、优化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应用技术本科教育
        二、课程模式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研究:时间维度
        二、学术界对于"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界定
        三、"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研究综述
        四、"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内容结构
第二章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溯源与属性分析
    第一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之自发性质分析:高职本科
        一、学术界对于"高职本科"的理论探索
        二、"高职本科"的教育实践溯源
        三、"高职本科"之定性分析
    第二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属性分析
        一、"应用技术大学"称谓的由来
        二、境外应用技术大学的起源、发展
        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探索与历程
        四、应用技术大学的实现方式
        五、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属性下的课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分析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分析之于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
        一、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内涵解读
        二、我国职业教育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现状与问题
        三、职业活动与职业能力分析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规定性
    第二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职业岗位特点分析
        一、境外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职业岗位特点分析
        二、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层次定位
        三、现场工程师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目标与特点
    第三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的职业活动与能力分析
        一、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职业活动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二、应用技术本科人才的职业活动与能力解析
        三、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的职业活动与能力特征
        四、职业能力分析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要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知识论基础
    第一节 课程与知识
        一、课程知识:课程研究的基本领域与问题
        二、课程与知识的关系
        三、知识的类型
        四、课程知识的教育意义
    第二节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一、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
        二、实践知识的内涵
        三、实践知识的特点
        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
        五、实践知识的内容
    第三节 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
        一、科学知识对其他类型知识的排挤
        二、职业教育中的科学知识
        三、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关系分析
        四、技术知识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规定性分析
    第四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知识
        一、应用技术本科课程知识的应然形态
        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对几种知识形态关系的处理
        三、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知识的调整方向
        四、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施行工作任务导向课程:意在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
    第一节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涵义、类型与特殊性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
        二、课程目标的类型
        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特殊性
    第二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基本阐释
        一、工作任务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技术实践能力
        二、确立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的依据
        三、以培养"工程技术专业能力"为课程目标之总成
    第三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
        一、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呈现形式
        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三、应用技术本科课程目标的表达
    第四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目标构建例举
        一、某校"动画"专业课程目标的构建
        二、某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目标的构建
        三、某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图形交流与空间分析》单门课程目标
        四、案例结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第一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及其选择的解读
        二、当前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开发、选择存在的问题
        三、应用技术本科课程内容选择及组织问题的原则
    第二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科目的选择
        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单门课程的内容选择
    第三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一、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的组织
        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单门课程内容的组织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实施环境的构建
    第一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政策环境
        一、政策定位
        二、专业设置政策
        三、课程管理政策
        四、校企合作政策
        五、教育评估政策
    第二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教师
        一、明确教师作为应用技术本科课程建设的主体
        二、应用技术本科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的实验实训
        一、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三、尝试推行"现代学徒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对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J]. 王清强,乐传永.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6)
  • [2]职业本科学位设置:类型要义、主要争议及路径选择[J]. 李必新,李仲阳,唐林伟. 现代教育管理, 2022(02)
  • [3]职业教育学位的形态及其选择:一个供需视角的分析[J]. 李政. 职教通讯, 2022(02)
  • [4]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设置的学理依据、政策取向与现实挑战[J]. 孙凤敏. 职教通讯, 2022
  • [5]类型定位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特色创建研究[J]. 崔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4)
  • [6]“升格冲动”抑或“应时之需”:职业本科发展之辩[J]. 匡瑛,邓卓,朱正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03)
  • [7]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研究:成因、制度与实践[D]. 汪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类型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指向[J]. 沙鑫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5)
  • [9]上海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实践与优化建议[D]. 傅晓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 刘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