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一、“面子”现象跨文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裴蓓[1](2020)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及研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据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核心论题的演化与转变,结合时间发展的脉络,对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我们将其大致分为起始、发展、深化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以跨文化差异和对比为核心,发展阶段主要以动态的整体交际过程为核心,深化阶段则以贯穿整体交际过程的某一具体层面或视点为核心,三个阶段之间相互承接、转化,并无硬性分界。总体上来看,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缺乏高度认同的理论学派。各代表性理论多围绕自己的中心论题,以各自的视角、概念、命题、逻辑关系搭建自身的模型体系,相互间缺乏连贯的研究传统或源流关系,未能在学界建立起高度的学术认同。其次,缺乏本土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学肇始并发展于美国,大多数理论由欧美学者创立。直至今日,跨文化交际理论基本上仍建立在欧美视角的问题、概念、假设与逻辑之上。我们认为,理论间的整合和连贯性研究以及理论建构的本土化将是跨文化交际理论发展的两大趋势。

吴东英,王雪柳[2](2020)在《跨文化交际——以上海和伦敦两地酒店对客户在线负面评论回复的面子策略为例》文中提出面子策略具有双重性。文章通过比较上海和伦敦两地五星级酒店对客户在线负面评论回复策略的异同,以面子策略作为理解酒店和服务业回复策略的理论框架,发现两地酒店采用的应对策略类型分为侧重公司(自我导向)的面子策略以及侧重顾客(他人导向)的面子策略,且后者的使用均高于前者。文章梳理了有关互联网时代企业传播特点的研究,并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超文化的特点,论述了超文化交际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

许丹东[3](2020)在《大学生学习中的面子倾向及其对学习参与的影响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的“学习参与”(engagement)状况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的施行,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2018年6月21日,全国150所高校在四川成都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明确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水平成为目前国内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提升大学生学习参与水平需要以深刻认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为前提。已有诸多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相比于西方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在“认真自律”上做得较好,在互动式、深层次的学习参与上明显较弱。前者往往被认为代表中国文化影响的印记,后者往往被认为代表西方文化的印记。从已有研究来看,研究者虽然认识到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对于其中的影响机制尚缺乏深入探讨。另外,相关研究也主要倾向于静态地、概观地(nomothetic)说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影响,而没有从动态的、具体的(idiographic)视角认识文化的影响作用,所以使人们难以理解在现代环境中传统文化究竟是怎样与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联系的。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探究文化因素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参与的影响机制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加深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认知,为寻找提升我国大学生学习参与水平的有效举措提供有益启示。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众多,本研究采用最广义的国家和民族层面的、能反映其独特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涵义。那么“中国文化”即是指能够集中反映出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在这个层面上,“文化”与“传统文化”可以互换通用。由于文化是一个内涵复杂的多维的概念,所以开展与文化有关的量化实证研究往往会聚焦于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并且易于操作化的测量变量,例如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面子”(face)。从已有研究来看,“面子”被许多研究者认为对中国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所谓面子,指的是个体根据他人正反评价而形成的自我感受和认定。这一概念已在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被大量探讨并发展到测量评价阶段。尽管“面子”一词不是文化内涵的直接表述,但它是体现人们价值观的一种行为符号。已有研究通常将其细分为“自己的面子”、“他人的面子”和“团体的面子”三个维度。相关研究表明,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社会,顾虑“自己的面子”反映出重视他人评价的文化取向,维护“他人的面子”反映出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取向,争取“团体的面子”反映出以集体利益为重的文化取向。这些研究使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开展关于面子的实证研究获得坚实的基础条件。在教育界,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指出面子深刻影响了中国学生的学习行为,但目前还缺少有关面子与大学生学习参与关系的实证探索。而且,对于成长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环境下的中国大学生而言,面子对其学习行为究竟还具有怎样的影响需要新数据进行探讨。为此,本研究将以“面子倾向”为文化透镜,通过探索大学生学习中的面子倾向及其与学习参与的关系来考察中国文化对今天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所谓面子倾向,指的是个体由于考虑他人评价而试图建立起某种公众形象的心理和行为趋向。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研究步骤如下:第一步,结合前人研究和深度访谈开发出“大学生学习经历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其中的“面子倾向量表”共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能力面子顾虑、品德面子顾虑、成绩面子顾虑、他人面子维护和团体面子争取。“能力面子顾虑”指大学生因在他人面前显得个人能力不足而感到丢面子的倾向;“品德面子顾虑”指大学生因被他人发现学习不认真、不遵守学习规范等不好的学习品德而感到丢面子的倾向;“成绩面子顾虑”指大学生因未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在他人面前感到丢面子的倾向;“他人面子维护”指大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注重维护对方面子的倾向;“团体面子争取”指大学生积极维护团体形象、努力使团体受到他人夸赞的倾向。其中前三个维度属于“自己的面子”,后两个维度分别属于“他人的面子”和“团体的面子”。第二步,进行试测,对“面子倾向量表”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三步,进行抽样,并开展正式调查,收集定量研究数据。第四步,分析数据,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进行访谈,以形成对量化结果的进一步解释。本研究的调查样本来源于江苏省1所研究型大学和2所普通本科院校,共获得1040份有效问卷和42份质性访谈数据。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回归分析、内容分析等。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大学生较为注重团体的面子和他人的面子,较少顾虑自己的面子。在满分5分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团体面子争取倾向均值约为4.0分,他人面子维护倾向均值约为3.9分,能力面子顾虑倾向、品德面子顾虑倾向和成绩面子顾虑倾向均值在3.0~3.5分之间。对于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的关系,面子倾向总体上对学习参与的影响作用不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在-0.131~0.187之间),没有超过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在0.140~0.293之间)。(2)不同类型的面子倾向对学习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不同。第一,大学生对自己面子的关注更多地促进了认真自律行为,而不是互动式的学习参与行为(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和深层次的主动探究行为。而且,能力面子顾虑倾向对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和主动探究行为都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系数分别为-0.096、-0.131和-0.072;不过,品德面子顾虑倾向对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和认真自律行为都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系数分别为0.077、0.110和0.187;成绩面子顾虑倾向对所有学习参与行为都没有显着预测作用。第二,大学生对他人面子的关注几乎不影响其学习参与行为。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他人面子维护倾向只对师生互动行为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并且标准化回归系数仅为-0.084;而对同伴互动、主动探究和认真自律行为的预测皆不具有统计上的显着性。结合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处理保持人际关系和谐与追求真理的关系上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成熟度,他们可以通过私下场合交流、委婉表达等多种策略在保持和谐关系的情况下完成对学术问题的讨论。第三,大学生对团体面子的关注能够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学习参与,不过影响作用同样不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团体面子争取倾向对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主动探究和认真自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79、0.132、0.150和0.067。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研究型大学那些取得高学业成就(批判性思维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积极争取团体面子的倾向能够显着预测其认真自律行为(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79),但对互动式、深层次的学习参与行为没有显着预测作用。(3)面子倾向对学习参与的预测作用受到内部动机和环境感知的调节。内部动机是指大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与功利性的外部动机不同;环境感知是指大学生对院校学习环境的感知状况。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越高、或者感知到学习环境越有利于发挥个体自主性,那么无论自己的面子还是他人的面子对其学习参与的预测作用都越弱,而团体的面子对学习参与的预测作用则越强。访谈发现,这种效应可以通过“求真的学习情境”进行理解。当大学生处于以追求知识和真理为重的学习情境时,他们会专注于问题探讨和知识学习本身,而不是某个人的面子。由于较高的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自主性发挥的外部环境都有助于大学生进入求真的学习情境,所以使他们一方面不会因为某个人的面子而放弃个人意见表达,另一方面会为了实现团体的目标而积极投入学习。访谈结果还显示,求真的学习情境是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构建和维护的,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较为关键。总之,上述结果表明,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校园,传统意义上的面子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并不像已有研究描述的那样明显,这可能反映出今天的大学生更加自主和独立。结合大量关于“00后”群体价值观的研究,可以说本研究的结果反映出集体主义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性与变迁性:成长在现代环境中的大学生既具有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及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取向,同时也越来越看重个体的独特性、自主性等这些个体主义文化的成分。传统文化的这种发展变化能够促使它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从而有利于中国大学生互动式、深层次学习参与水平的提升。另外需要指出,面子对当今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减小不代表整个文化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减小或者消失,而是说明一些传统价值观念已被新一代的青年群体重新诠释。其重要启示是,未来的相关研究要能从动态的视角认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地说明某种文化要素是否存在影响的层面。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研究结论。第一,“面子”对今天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正在式微。第二,虽然中国学生的学习行为相比于西方学生更容易受到面子、人情、关系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但发展追求真理的内部动机以及创设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性发挥的学习环境可以减弱这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作用。第三,合作学习方式对于中国大学生学习参与水平的提升具有文化上的独特意义,它能够借助于大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的文化取向促进其学习参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提升中国大学生学习参与质量的如下建议。第一,院校为提升大学生学习参与所进行的实践改革需要把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创设有利于个体自主性发挥的学习环境作为核心目标,并重视发挥大学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展现出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乐于接受而不是回避来自学生的新观点的挑战,以减弱大学生对面子的关注。第二,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合作学习以利用中国学生较高的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倾向来促进其学习参与,但针对具有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群体在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性质上应有所差别。尤其是对于研究型大学那些具有高学业成就的大学生来说,应注重促使他们进行更具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同其他学生一样参与同样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在研究的局限性上,本研究为了更好地同已有研究对话选择了院校层次的学习情境而不是更加具体的课堂情境展开探索,但由于面子具有情境性的特征,所以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很可能存在差别。另外,本研究对具有不同背景特征的大学生群体其面子倾向差异也没有充分揭示。不过本文认为,由于“面子”对中国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日渐式微,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应当更加关注于其它能够代表中国优秀文化特征的概念来探讨它与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关系,例如利他、自谦、好学心等。尽管在不同的学习情境、或者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群体来探明“面子”对学习行为的影响作用仍有一定价值,但或许它已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刘冬雪[4](2020)在《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文中提出“言语是行为的影子。”(Η ομιλ?α ε?ναι η σκι? τη? δρ?ση?”)——德谟克利特汉语拒绝语是一种常用的交际语言,是指说话人对交际对象的邀请、请求、建议、提供等行为表达不接受意图的言语行为。人们常常把拒绝语看成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挫伤他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拒绝话语成为一种艺术,成为增进人们情感的一种手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人们提出的具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即拒绝常常造成伤害。在销售洽谈过程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可能直接导致双方交易的失败,即拒绝常常导致失败。由此可见,以往的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常常是以伤害他人、影响双方关系为代价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地剖析。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务往来日益频繁,面对这种情况,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商务谈判,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话语活动,都离不开拒绝话语的表达。我们首先在第三章中提出了言语理论三重性及三重关系的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划分了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类型,并发现不同的类型均显示出言语理解错位的问题。通过真实的话语描写,展现出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主要特点。强调在拒绝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策略的使用,从表层形式策略和深层语用策略这两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表达方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销售洽谈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拒绝言语行为,即买卖双方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接受”类言语行为。本文的研究语料来自于笔者自建的“销售洽谈话语语料库”,语料收集范围涉及汽车销售行业、旅游服务行业以及财产保险行业。本文共分为七章,各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具体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收集和整理情况,最后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做出说明。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以及商业洽谈话语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与评价。第三章到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销售洽谈言语理论界说。本章谈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销售言语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言语理论三重性、销售言语中的等级问题、销售言语中的节奏问题以及销售言语中的目的问题这四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第四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分类。我们对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含义、基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展开分析。之后对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拒绝言语行为与否定的关系,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将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从总体上划分为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这两大类,根据拒绝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强拒绝和弱拒绝,根据拒绝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诚意拒绝和虚假拒绝。第五章,销售洽谈类互动话语分析原则。通过对买卖双方目的的识别以及销售洽谈过程中话语主体目的实现结构的分析,强调了在话语分析中应当关注话语实现的目的原则。其次,通过对销售洽谈话语整体和局部结构的分析,强调了注重过程分析的原则,并提出销售洽谈的三阶段,即开局准备阶段、中场博弈阶段和终局协议阶段。最后,通过对销售洽谈过程中主要参与人具体情况的分析,提出应当重视参与人分析的原则。第六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话语实施的类别。具体分析了请求与拒绝、建议与拒绝、提供与拒绝、诱导与拒绝、邀请与拒绝、答谢与拒绝这六种类型的实现方式。第七章,销售洽谈拒绝言语使用的策略。从表层形式策略和深层语用策略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在销售洽谈过程中应当如何具体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第八章,结语。总结出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了研究中的创新之处与不足,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提高本研究成果的层次,使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更大地提升。

马丽[5](2020)在《韩国语委婉语研究》文中指出委婉语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考虑到文化、礼仪、宗教、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人们往往避免使用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闪烁其词,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的说法,即委婉语。委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教学意义,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既有研究从多层面、多角度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然而,关于韩国语委婉语这一神秘宝藏,还有很多领域有待探寻,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对委婉语定义和范畴的界定不够统一和明确;概括分析居多,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宏观研究较多,个案分析不足;没有统一的语料来源,等等。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韩国语委婉语的概念和范畴进行重新界定与划分,从形式、语义、功能三个方面系统梳理韩国语词汇委婉语、句式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语义变化与社会功能,并在具体语境中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尝试建立韩国语委婉语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本文在分析既有定义不足的基础上,将委婉语重新定义为:在具体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吉、不洁、不礼、不适的内容,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间接表述,从而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在此基础上,指出委婉语的范畴包括词汇委婉语、句式委婉语、语篇委婉语三部分。词汇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吉、不洁、不礼、不适的词汇或短语,使用其他词汇、短语间接表述敬畏对象、死亡、疾病、性、生理现象、身体条件缺憾、社会生活缺憾、政治与经济的消极方面等内容,从而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词汇委婉语的对象和范围是相对固定、有限的。句式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礼和有负担的言语行为,使用句类转换、句式转换、句子成分添加等语法手段和迂回表达、省略、提示等语用手段,间接表述请求、命令、提问、劝说、指责、拒绝等意图,从而避免对方感到尴尬和不快。句式委婉语多属于语用学范畴,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难以囊括所有种类。语篇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当词汇委婉语和句式委婉语都难以满足表达需求,此时可采用传达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篇章进行委婉表达。与词汇委婉语和句式委婉语所不同的是,语篇委婉语的使用目的除了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更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在准确判断双方利害关系基础上,实现保护自我和照顾对方的一箭双雕目的。第二,在构成方式方面,韩国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十分丰富。从广义上看,可将其分为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从狭义上看,主要指语言手段。韩国语委婉语的语言构成手段主要包括:语音方式、字形方式、词汇方式、句式方式、修辞方式等。语音方式主要有变音、倒置、省音、替音、添音;字形方式包括改字、空字、拆字、标记替代;词汇方式分为同义词替代、反义词替代、抽象词替代、汉字词替代、外来词替代、构词法、熟语替代;句式方式包括规约性句式和非规约性句式;修辞方式主要涵盖概念隐喻、转喻、拟人等。第三,在语义变化方面,本文根据委婉语的语义演变特点,从语义层级关系变化和语义清晰度变化两方面着手,将韩国语委婉语的语义演变归纳为语义聚合和语义模糊两部分,其中语义聚合又可分为语义相同、语义反向、语义扩大、语义转换几方面,语义模糊又包括指称模糊、语义多样化、语义缺乏确指、语义隐含,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委婉语与直陈语相比较的语义变化情况。第四,在语用功能方面,以使用委婉语的首要照顾对象是“他人”还是“自己”为标准,即以“利人”还是“利己”为标准,将韩国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划分为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两类。委婉语使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展示说话人良好的礼貌教养,让听话人感受到说话人的友善和诚意,不让对方受胁迫和感到难堪,赢得对方的好感。尤其在表达负面信息时,礼貌是卓有成效的言语交际手段,也是委婉语的重要功能。委婉语在交际中发挥的礼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貌表达不洁不雅事物、礼貌表达对弱者的尊重同情、礼貌表达面子威胁行为。人们往往不是单纯为了交际而交际,通常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目的。保护自己,为自己说好话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礼貌功能只是委婉语的部分功能,一旦交际行为涉及自身利益,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安全、利益、地位、面子,竭尽全力保护好自己。委婉语在交际中发挥的自我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领域:保护自我安全、保护自我利益、保护自我面子。总之,委婉语可以在行使礼貌功能的同时,伴随生产自我保护功能这一副产品。另一方面,所有的委婉语使用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自我保护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礼貌功能,当二者发生冲突,最终是礼貌功能服从于自我保护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委婉语的终极目的和社会功能是自我保护,即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委婉语,可以达到含而不漏、曲而不晦的功效,避免针锋相对引起对方不悦和不快,令听者更容易接受谈话内容,提高谈话效率,促进交际顺畅进行。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6](2020)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面进行讨论都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更决定其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及课程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包括教学法论、课程内容、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将对中俄语文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七个方面介绍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并对这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具体来说,这七方面包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三、俄罗斯的评价标;四、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五、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队伍;七、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包括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虽然本调研的研究领域宽,研究方面广,但本文提供了真实且可信度极高的调查研究数据。截至目前,本研究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最具拓展性的唯一研究。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价值。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的部分(包括:苏联和俄罗斯评价标准、苏联和俄罗斯教育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阶段总览)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中俄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三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及要点,并且指出这些方面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它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从理论方面分析两要素对语言教学过程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俄罗斯汉语教学的状态,并分析俄罗斯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俄罗斯评价标准、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俄罗斯汉语师资与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该部分的理论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的研究就是上述汉语教学的因素。因此,第三部分奠定了本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本章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共有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发端,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即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部分还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四个发展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此外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主要发展特点: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形成的缓慢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过程的断续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代发展的稳定性);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迟缓性;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迟缓性的因果关系)。第五部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对该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七个方面:研究过程、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开展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定位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教材选择与使用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师资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现状。第六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哈巴罗夫斯克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表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目标单一、汉语教学目标制定过低);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队伍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师资收入低、汉语教学师资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短、汉语教学师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缺乏工具性动机);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公平度的判断缺乏明确性);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课程内容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课堂上只采用俄文版的汉语教材、汉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不足、汉语教材不符合教学活动、汉语教材提供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多);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存在问题(问题有三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环境缺乏系统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缺乏能动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行为模式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六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拼音及声调发音不标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理解度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识字率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问题有三点:教师的教法单一、不符合教学活动、缺乏现代化)。此外,本部分从本质上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部分教学案例、问题调查结果、访谈结果并加以说明。该部分还介绍了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具有七个方面: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包括两个点: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与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研究分析表明,为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应该采取对策改进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外语的整个过程。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四个:改进学习汉语学生学习进度的对策、改进汉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对策、改进办学机构设备的对策。此外,本章也给中国国家汉办提出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改进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所处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策略,为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尤正[7](2020)在《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名俄罗斯留学生,笔者亲身感受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全球的日趋强大,来中国学习与工作的外国人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俄罗斯人亦不例外。近些年来,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不仅中俄之间商业贸易规模日渐增大,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有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选择到中国学习汉语、工作和生活。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俄罗斯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的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与冲突,其中最大的障碍源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目前,学者关于中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的学者研究缺少定量分析和文化深探,因此,本文针对黑龙江省五所高校的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分别从每所学校抽取20名俄罗斯留学生,共计100名俄罗斯留学生对其开展了问卷调查,同时为了使调查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数据,为本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笔者从这100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并结合访谈案例,笔者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影响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并从留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改善跨文化交际的建议,有利于帮助俄罗斯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生活习俗及价值取向,旨在帮助俄罗斯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

王悦[8](2020)在《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文中认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具体语料的分析是近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一个趋势。作为一种冲突性言语行为,“批评”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较为常见。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面子理论和力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俄语批评话语为语料,对俄语批评言语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语用失误,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绪论、正文三章、结语。绪论部分总结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对言语行为理论、面子理论和力图式理论进行梳理。具体阐述了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力图式的来源及其构成要素与类型。第二章结合国内外权威词典对“批评”的释义及国内外学者对“批评言语行为”的定义,对批评言语行为进行了界定,还将其与抱怨言语行为进行了对比,弄清了二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俄语批评言语行为。此外,本章对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分析了实施俄语批评言语行为时所运用的主要表达手段,并对能够加强或缓解批评程度的辅助表达手段进行了研究。第三章对不同类型的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实施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将俄语批评言语行为分为三类:直接批评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批评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批评言语行为;再结合面子理论和力图式理论分别对不同类型的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类型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力图式,揭示运用不同表达手段、采用不同交际策略实施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原因。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杨征[9](2020)在《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职场地位作为技能人才密切关注的工作认知和心理状态,对其创造力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智能化趋势下,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权力也逐渐下沉,职场地位对于技能人才创造力的形成将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职场地位对于技能人才创造力的影响作用。尽管已有少量文献关注了这一话题,但是学者们并没有就职场地位和创造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形成统一结论。而且现有关于职场地位的研究主要以西方为主,关于中国情境下的职场地位研究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本土化职场地位量表制约了职场地位的本土化研究的进程,有必要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对职场地位进行重新建构,开发出适合中国情境的职场地位量表,丰富职场地位的理论研究。首先,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三维结构模型,开发了技能人才职场地位测量量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技能人才内涵、工作特征演化趋势和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跨文化差异,采用理论推演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概念模型,并且对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独特诠释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综合质性研究结果和国外已有的成熟量表,形成了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初始量表。随后本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了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三维模型,并开发出包含12个条目的技能人才职场地位三维量表,为后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其次,本研究构建了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对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模型,深入探讨了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与创造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了创新绩效期望和创新角色认同在其中的链式双中介机制。基于创造力互动理论,本研究发现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及各子维度均能够显着提高技能人才创造力。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拥有较高的职场地位能够带来个体的内在期望和角色认定,形成创造力相关的“期望-认同”效应,进而激发技能人才创造力。由于技能人才的创新不同于知识型员工和科技研发人员,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出于自发的内在兴趣和创新期待。其中,创新角色认同是技能人才关于创造力的重要角色认知,对于创造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组织内部社会化过程中,职场地位能够显着提高技能人才感知到的创新绩效期望,并且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对于自我工作身份的创新角色认同,进而激发技能人才创造力。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发现了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之间存在的“期望-认同”效应,有效揭示了职场地位作用下技能人才创造力的内在形成机制。再次,本研究探讨了亲社会性在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更多考虑他人利益的亲社会性往往更符合组织内部规范,因而技能人才具有更强的亲社会性,能够充分激活组织内部的内生创新资源。因此,技能人才不仅要自身技术过硬,还要有很强的亲社会性,并且关怀集体和他人利益,这样才能具有更高的创造力。此外,本研究探索了亲社会性作为调节变量对于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之间链式双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不仅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之间的直接效应受到了亲社会性的影响,其内部存在的基于创新绩效期望和创新角色认同的链式双中介效应也受到了亲社会性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亲社会性是技能人才创造力形成过程中“期望-认同”效应的心理边界。随后,基于本研究的理论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了有效激发技能人才创造力的管理启示和对策建议。最后,总结分析了本研究的研究局限和不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展望。

刘玉君[10](2020)在《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文中认为课堂沉默日渐成为教学场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时广军,2017)。有学者研究表明课堂沉默会导致师生情绪受挫,课堂气氛压抑,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不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有悖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本质与目标(王金龙,杨伶,何叔飞,2019);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课堂沉默是学生涌现精彩观念的前奏(周杰,2012)、是学生心灵觉醒的过程(Schultz,2012)、是学生对抗权威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杨雪,2019)。本研究试图探讨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的情况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呈现课堂沉默的文化性和复杂性。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所普通理工科背景高校的二年级英语专业生为对象,使用课堂观察法、半结构访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聚焦教师和学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获悉课堂沉默如何影响学习者课堂学习态度。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或长或短的沉默现象。这与教师的教学指导风格、教学提问策略和教学语言方式密切相关,也与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相关,同时也与传统文化中的“留面子”、“尊师”、应试文化和“沉默”行为习惯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密不可分。课堂观察与记录则表明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更多时候是由于上述三个方面作用于学生而产生的负面教学效果,即课堂消极沉默,但也不能否认翻书、记笔记、看课件、准备发言等无声行为也是学生参与课堂,产出有价值想法的积极沉默。若消极课堂沉默现象得不到合理的疏通和引导,课堂教学便既有可能陷入长时间的集体沉默,成为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绊脚石。本研究在从学生、教师、课堂、文化四个方面探究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原因时得到以下发现:(1)学生自身因素是学习者选择沉默或参与的首要因素。(2)教师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或保持的关键因素。(3)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或沉默的潜在活跃因子。(4)文化价值取向对学生课堂参与或沉默具有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沉默的复杂性和文化性,教师、学生、课堂环境和文化价值取向各影响主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旨在希望能够引各起教学主体对课堂沉默的深入思考,辩证看待课堂沉默现象,突破“课堂沉默只有负面效应”的刻板印象,以帮助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面子”现象跨文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子”现象跨文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跨文化交际——以上海和伦敦两地酒店对客户在线负面评论回复的面子策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超文化交际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传播
3.面子理论与酒店服务业对负面评论回复策略的研究
4.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4.1 研究目的
    4.2 分析框架
    4.3 数据收集
5.研究结果分析
    5.1 趋同面子策略
    5.2 使用频率不同的面子策略
6.讨论与结论

(3)大学生学习中的面子倾向及其对学习参与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参与理论
        一、大学生学习参与研究的历史发展
        二、关于大学生学习参与的不同理论观点
    第二节 中国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特点及成因
        一、中国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特点
        二、中国大学生学习参与特点的成因探索
        三、面子——影响大学生学习参与行为的一个文化因素
    第三节 面子的概念、文化意蕴与测量
        一、面子的概念
        二、中国人的面子观
        三、面子的分类与测量
    第四节 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的研究框架构建
        一、大学生发展模型和面子作用机制模型
        二、研究框架构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情况
        二、研究工具
    第三节 调查伦理和社会称许性处理
        一、调查伦理
        二、社会称许性处理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中的面子倾向现状
        一、面子倾向等变量的描述统计
        二、不同背景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检验
        三、学生个体背景特征对面子倾向等变量的回归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面子倾向对学习参与的预测作用
        一、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的相关性
        二、面子倾向对学习参与的回归分析
        三、面子倾向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四、团体的面子对个体的面子与学习参与关系的调节效应
        五、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的访谈分析结果
        六、小结
    第三节 影响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强弱的因素
        一、学习动机对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的调节效应
        二、环境感知对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的调节效应
        三、影响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因素的访谈分析结果
        四、小结
    第四节 不同类型大学生的面子倾向及其与学习参与的关系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面子倾向及其与学习参与的关系
        二、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的面子倾向及其与学习参与的关系
        三、小结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行为中面子倾向的现状
        一、面子倾向现状及其群体差异
        二、面子倾向现状折射出的文化传承与变迁
    第二节 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的关系
        一、面子倾向对学习参与的预测作用
        二、影响面子倾向与学习参与关系的因素
    第三节 基于社会文化观的中国大学生学习参与特点再认识
        一、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社会文化观:动态的视角
        二、从“美德导向”走向“美德加心智”的学习模式
        三、求真的学习情境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与研究启示
        一、研究局限性
        二、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大学生学习经历调查问卷(试测)
附录 B:大学生学习经历调查问卷(正式调查)
附录 C:大学生学习中面子倾向的访谈提纲
附录 D:面子倾向与学习行为关系的访谈提纲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说明
        一、研究对象
        二、语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理论分析法
        二、社会观察实录法
        三、数据统计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六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一、国内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二、国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外商业洽谈话语研究综述
        一、国内商业洽谈话语研究
        二、国外商业洽谈话语研究
    第三节 从国内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第三章 销售洽谈言语理论界说
    第一节 言语理论三重性问题
        一、传递信息
        二、传递情感
        三、传递人文关怀
        四、三重关系的错位问题
    第二节 销售言语中的等级问题
        一、控制与反控制
        二、主动与被动
        三、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销售言语中的节奏问题
        一、快与慢
        二、轻与重
        三、虚与实
        四、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销售言语中的目的问题
        一、买卖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二、买卖双方的现实目的达成
        三、买卖双方的心理目的实现
第四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界定和分类
    第一节 销售洽谈言语行为概述
        一、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含义
        二、销售洽谈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概述
        一、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
        二、拒绝言语行为与否定
        三、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
        一、直接拒绝言语行为
        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
第五章 销售洽谈类互动话语分析原则
    第一节 关注话语实现的目的原则
        一、确认话语主体的目的
        二、重视目的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注重过程分析原则
        一、销售洽谈话语整体结构分析
        二、销售洽谈话语局部结构分析
    第三节 重视参与人分析原则
        一、参与人的互动关系
        二、参与人的相对地位
        三、参与人的性别
        四、参与人的年龄
第六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话语实施的类别
    第一节 请求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二节 建议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三节 提供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四节 诱导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五节 邀请与拒绝
        一、直接拒绝
        二、间接拒绝
    第六节 答谢与拒绝
第七章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使用的策略
    第一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形式策略
        一、表层形式策略
        二、表层形式策略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销售洽谈拒绝言语行为的深层语用策略
        一、深层语用策略
        二、深层语用策略的表达方式
第八章 结语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局限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局限
    三、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销售场景实录
后记

(5)韩国语委婉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委婉语的定义与体系
        一、既有定义的不足之处
        二、委婉语定义与范畴的重新界定
        三、委婉语与邻近概念的关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原型范畴理论
        二、言语行为理论
第三章 韩国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第一节 语音方式
        一、变音
        二、倒置
        三、省音
        四、替音
        五、添音
    第二节 字形方式
        一、改字
        二、空字
        三、拆字
        四、标记替代
    第三节 词汇方式
        一、同义词替代
        二、反义词替代
        三、抽象词替代
        四、汉字词替代
        五、外来词替代
        六、构词法
        七、熟语替代
    第四节 句式方式
        一、规约性句式委婉语
        二、非规约性句式委婉语
    第五节 修辞方式
        一、概念隐喻
        二、转喻
        三、拟人
第四章 韩国语委婉语的语义变化
    第一节 语义聚合
        一、语义相同
        二、语义反向
        三、语义扩大
        四、语义转换
    第二节 语义模糊
        一、指称模糊
        二、语义多样化
        三、语义缺乏确指
        四、语义隐含
第五章 韩国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礼貌功能
        一、礼貌表示不洁不雅事物
        二、礼貌表示对弱者尊重同情
        三、礼貌表示面子威胁行为
    第二节 自我保护功能
        一、保护自我安全
        二、保护自我利益
        三、保护自我面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半结构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六、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
    一、参考文献基本情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机构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三)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四)俄罗斯汉语教材的情况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历史
        (七)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八)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九)俄罗斯远东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不够充分
        (二)研究缺乏整体性
        (三)研究不够深入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要点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启示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
        (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理论要点
        (三)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三、从所述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解构分析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
        (三)俄罗斯远评价标准
        (四)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
        (七)俄罗斯汉语学习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发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二)第二个阶段: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三)第三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至今)
    二、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地理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经济因素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迟缓性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复杂性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曲折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的概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
        (一)半结构式观察
        (二)调查对象及选取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五)问卷调查的过程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的情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情况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情况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
        (一)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
        (二)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
        (一)提高汉语教材的系统化
        (二)提高汉语教材的有效度
    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一)改善俄罗斯的“五分评价标准”
        (二)提高俄罗斯汉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
        (一)改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环境的管理
        (二)促进汉语教学环境外在因素
    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一)修订2019年新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教育标准》教学方法的部分
        (二)优化高等院校的配备与教师管理
        (三)促进汉语活动教学及教法
        (四)提高汉语教师的工作有效率
    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
        (一)提高汉语教师福利
        (二)优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三)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的动机
    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
        (一)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物质生活状况
        (二)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
        (三)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动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
        (三)俄罗斯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理论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的定义及特点
        (二)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特点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认知能力
        (二)情感能力
        (三)行为能力
    三、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表现
        (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二)“自我认知”与“他认知”能力
        (三)处理事务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 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访谈调查法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调查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二)访谈调查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访谈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一、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二)对面子文化理解的差异
        (三)对送礼文化理解的差异
        (四)对隐私意识理解的差异
    二、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俄罗斯留学生个体差异因素
        (二)对俄汉语教育和教学因素
        (三)中俄文化差异因素
第五章 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针对学生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学习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
        (二)主动培养中俄文化对比的思维习惯
        (三)积极融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文化圈
        (四)及时总结与中国人交际的心得体会
    二、针对教师的建议
        (一)加强中俄跨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注重汉语交际特点的介绍
        (三)适当引入中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三、针对学校的建议
        (一)丰富课外多种文化体验活动
        (二)适时举办跨文化交际座谈会
        (三)扩大兄弟院校间的横向联谊范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情况访谈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1章 相关理论概述
    1.1 言语行为理论
        1.1.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1.1.2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1.2 面子理论
    1.3 力图式理论
        1.3.1 力图式的构成要素
        1.3.2 力图式的类型
    本章小结
第2章 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界定及其表达手段
    2.1 批评言语行为的界定
        2.1.1 批评言语行为的定义
        2.1.2 批评言语行为与抱怨言语行为的区别
    2.2 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
        2.2.1 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主要表达手段
        2.2.2 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辅助表达手段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的力图式分析
    3.1 直接批评言语行为的力图式分析
    3.2 间接批评言语行为的力图式分析
        3.2.1 规约性间接批评言语行为的力图式分析
        3.2.2 非规约性间接批评言语行为的力图式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创造力互动理论
        2.1.2 期望地位理论
        2.1.3 角色认同理论
    2.2 职场地位研究综述
        2.2.1 职场地位的概念和内涵
        2.2.2 职场地位和相关概念辨析
        2.2.3 职场地位的维度和测量
        2.2.4 职场地位的研究视角
        2.2.5 职场地位的影响研究
    2.3 个体创造力研究综述
        2.3.1 个体创造力的概念和内涵
        2.3.2 个体创造力的维度和测量
        2.3.3 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2.4 职场地位和个体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2.5 文献述评
3 研究构思和理论推演
    3.1 研究总体构思
    3.2 技能人才概念内涵和工作特征演化趋势
        3.2.1 技能人才的概念内涵
        3.2.2 技能人才工作特征的演化趋势
    3.3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概念推演
        3.3.1 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关键要素
        3.3.2 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基本特征
        3.3.3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跨文化差异
    3.4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的关系推演
        3.4.1 职场地位影响技能人才创造力的期望-认同效应
        3.4.2 职场地位影响技能人才创造力的心理边界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内容结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质性研究
        4.2.1 研究方法
        4.2.2 内容分析
        4.2.3 质性研究结果和讨论
    4.3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的量表开发
        4.3.1 初始量表编制和研究设计
        4.3.2 项目分析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5 信度效度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对创造力影响的理论构建和实证设计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提出
        5.2.1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的关系
        5.2.2 创新绩效期望的中介作用
        5.2.3 创新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
        5.2.4 亲社会性的调节作用
    5.3 实证研究设计
        5.3.1 研究工具
        5.3.2 研究对象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对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量表信效度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6.2.1 量表的信度分析
        6.2.2 量表的效度检验
        6.2.3 量表的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3 假设检验
        6.3.1 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的关系分析
        6.3.2 创新绩效期望的中介效应分析
        6.3.3 创新角色认同的中介效应分析
        6.3.4 创新绩效期望和创新角色认同的链式双中介效应分析
        6.3.5 亲社会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6.4 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管理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7.3.1 社会层面的管理启示和建议
        7.3.2 组织层面的管理启示和建议
        7.3.3 个体层面的管理启示和建议
    7.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企业技能人才职场地位访谈提纲
附录 B 企业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和创造力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核心概念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意义
        1.5.1 实践意义
        1.5.2 理论意义
2 相关研究
    2.1 课堂沉默原因
        2.1.1 文化维度
        2.1.1.1 担心“面子”
        2.1.1.2 师生权距明显
        2.1.1.3 言语价值偏沉默
        2.1.1.4 应试文化
        2.1.2 教师维度
        2.1.2.1 教师提问策略问题
        2.1.2.2 师生关系研究
        2.1.2.3 教学风格选择
        2.1.2.4 教师期待效应
        2.1.3 学生维度
        2.1.3.1 “语言沉默”
        2.1.3.2 个人特质
        2.1.3.3 学习风格形成
        2.1.4 课堂情景维度
        2.1.4.1 班级氛围
        2.1.4.2 班级组织形式
    2.2 课堂沉默作用
    2.3 本章小节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质性研究方法
        3.1.1 参与式课堂观察
        3.1.2 半结构访谈
        3.1.3 质的研究结果推论
        3.1.4 研究伦理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1 英语专业生作为研究群体
        3.2.2 大二英语专业生
        3.2.3 河南某理工科高校
4 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现状
    4.1 走进课堂
        4.1.1 “Do you understand?”
        4.1.2 “现在给大家三个选择”
        4.1.3 “能用汉语说”
        4.1.4 “期末考试可能会出”
        4.1.5 “大家可以随时来问我”
        4.1.6 “不管怎样40个”
    4.2 为什么沉默?
        4.2.1 “我说不出来”
        4.2.1.1 “不会说”
        4.2.1.2 “不敢说”
        4.2.1.3 “不愿说”
        4.2.1.4 该学院专业发展现状和困境
        4.2.2 “我该怎么教?”
        4.2.2.1 “灌输式”教学方法
        4.2.2.2 教学反馈“很难说”
        4.2.2.3 教学提问“随机想”
        4.2.2.4 全英教学“没必要?”
        4.2.2.5 该学院教师发展现状与困境
        4.2.3 “我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
        4.2.3.1 师生关系距离明显
        4.2.3.2 课堂氛围一般
        4.2.3.33 0人规模“很好”
    4.3 本章小结
5 讨论与反思
    5.1 研究讨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堂观察情况统计
附录2 访谈基本信息统计
附录3 学生参与者信息统计
附录4 教师参与者信息统计
附录5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统计
附录6 师生访谈提纲

四、“面子”现象跨文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及研究发展趋势[J]. 裴蓓. 汉语教学学刊, 2020(02)
  • [2]跨文化交际——以上海和伦敦两地酒店对客户在线负面评论回复的面子策略为例[J]. 吴东英,王雪柳. 跨文化研究论丛, 2020(02)
  • [3]大学生学习中的面子倾向及其对学习参与的影响机制[D]. 许丹东. 南京大学, 2020(12)
  • [4]销售洽谈类拒绝话语互动研究[D]. 刘冬雪.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韩国语委婉语研究[D]. 马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7]黑龙江省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D]. 尤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俄语批评言语行为研究[D]. 王悦. 吉林大学, 2020(08)
  • [9]中国情境下技能人才职场地位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 杨征.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英语专业生课堂沉默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D]. 刘玉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