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黄杨木,寒冷地区的常绿树种

北海道黄杨木,寒冷地区的常绿树种

一、寒冷地区常绿树种北海道黄杨(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敏[1](2021)在《冬季景观植物在石家庄市区的园林应用》文中认为石家庄市冬季漫长,景观植物资源相对较少,要进一步丰富冬季景观植物,加大对冬季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景观植物的应用,做好配置和养护管理工作,营造好城市室外冬季美景。

王昕[2](2020)在《基于文化体验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崇礼区西湾子镇北片区为例》文中提出在冬奥会的推动下,我国冰雪特色小镇的发展呈现出蓬勃态势,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承担了传承当地文化、凸显冰雪特色、提供游憩观光、塑造小镇风貌等重要功能。冰雪特色小镇应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的绿色空间景观,将当地冰雪资源与文化相融合,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受,为小镇打造一张个性化名片。因此,本文以文化体验为切入点,探索冰雪特色小镇如何通过其绿色空间的规划设计,传达出令人记忆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阐述相关基础理论以及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提出了文化体验下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并以崇礼区西湾子镇冰雪特色小镇北片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为例,在对其现状分析、游客及居民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文化体验景观、冰雪特色小镇以及绿色空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阐述了文化体验的概念、特征、方式与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等基础理论。(2)对法国霞慕尼小镇、瑞士圣莫里茨小镇、加拿大惠勒斯小镇、吉林松花湖冰雪特色小镇、青岛灵山湾冰雪特色小镇五个国内外知名的冰雪特色小镇案例进行重点研究,提炼其可供借鉴的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设计多元化游览活动空间、挖掘特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注重四季运营等。(3)探讨了文化体验下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包括规划设计原则、功能布局模式、游线设计、内化冰雪特征的景观要素设计与文化体验体系设计。(4)以崇礼区西湾子镇冰雪特色小镇北片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为例进行规划设计实践,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助力。在充分分析项目背景、场地现状及游人与居民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打造“一心、一带、四园、多点”的景观结构,并形成六大功能分区。从冰雪景观、道路交通、竖向设计、驳岸设计、种植设计、生物栖息地、服务设施、照明设计八个方面进行专项规划,营造西湾子镇北片区绿色空间。在发挥冰雪特色小镇冰雪特色、宜居宜游景观特点的同时,通过整体布置、重要文化节点设计、文化游览路线组织、小品展示、活动开展等方面体现文化体验设计。

张晓雯[3](2019)在《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提升设计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街道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生活场所,其景观效果不仅影响城市整体形象,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对于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一些城市的街道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缺少系统性,达不到体现城市特色,形成城市活动空间的目的。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首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街道绿地景观建设有着重要典型示范作用。本文希望以朝阳区朝外市场街改造实践项目为例,围绕如何通过街道绿地景观设计来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为改善朝阳区街道空间品质提供思路,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对相关概念及目的进行界定,梳理国内外城市街道空间以及街道绿地景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其次,对朝阳区区域概况和街道绿地景观建设背景进行梳理,选取朝阳区不同功能类型的典型街道绿地进行现状分析,得出朝阳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建设要求。结合朝外市场街发展历程,明确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建设目标主要为:明确文化主题,凸显城市特色,融合周边环境提升街道绿地景观品质,综合使用需求组织活动场地等。同时,从街道空间的整体角度出发,对朝外市场街街道空间景观构成,街道绿地空间特征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街道绿地规划缺少系统性,街道绿地景观文化特色不突出,绿地空间活力不足等。通过划分功能结构以明确街道绿地功能,整合优化绿地以恢复街道空间完整性,梳理组织交通来联通步行绿地空间,从而形成系统性的街道绿地分布结构;依据使用者活动需求,满足多样使用功能,加强活动空间的功能融合并设置多元活动场地,集约设施利用以完善功能设施;结合文化主题定位优化街道绿地景观组织,节点空间场景化来增强特色体验,协调统一绿化植被,文化注入景观设施等,实现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的特色化与整体协调。以建设目标为导向,以现状调研为基础,结合整体规划设计对朝外市场街重要绿地节点空间进行具体景观提升设计,从空间分布,交通流线,视线引导和景观要素设计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实践提升,为类似空间的设计实践提供启发,也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实践探索。

沈雷[4](2019)在《北京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升冬季景观效果,对北京市各类绿地的植物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能适应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冬季景观植物种类多达124种,隶属于29科59属,但其中大部分种类的植物应用数量极少,而在公共空间绿地,大多是几种常规树种反复出现,植物配置存在单调重复的现象。对各类冬季景观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冬季景观效果的植物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何晓彤[5](2019)在《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位于运城盐湖湿地与城市相接处的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由于盐湖一侧的大风侵袭和盐渍威胁、城市一侧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气体污染,其生态环境和植物景观受到极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研究,以完善其植物景观对环境的功能作用,从而改善周围环境问题、提升植物景观效果、提升城市风貌、改良盐碱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审美功能两方面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从而得出适宜于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优化方向和优化策略。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文献阅读和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特点以及对其植物景观功能上的需求。2.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权重的确定,分别得到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审美评价计算方程、生态效益评价计算方程和综合评价计算方程。3.根据评价方程,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总结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优化方向:营造以自然保护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自然野态”植物景观。通过对典型样本的分析,总结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4.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自然保护与人工干预的程度有了“度”的量化和界定,即“75+25”模式:自然特征保护>75%,其他人工干预活动<25%。5.通过对植物景观优化方向的研究,得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的景观优化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设计和养护管理。并通过植物筛选,得到适用于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参考,并针对评价研究得出的植物景观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策略、设计要点和应用示例。

范磊[6](2019)在《秦皇岛市园林植物应用配置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在对秦皇岛市各类绿地进行植物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不同绿地类型园林植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秦皇岛市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植物选择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科研滞后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实用的对策,力求为秦皇岛市在未来一个阶段城乡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方面对植物材料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郭冠男,王东超,赵志汝,孟伟芳[7](2019)在《黄杨新品种‘雪中红’在山东地区的引种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三个年度周期内,对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引种栽培的黄杨新品种‘雪中红’株高、地径、物候期、耐受低温及移栽成活率等进行调查与评价,并对配套扦插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雪中红’月株高净增长量均在2. 5 cm以上,地径月平均增长维持在0~0. 4 cm之间。其中,株高的最大增幅有两个时间段,分别出现在3-5月份和9月份,生长停滞期出现在7-8月份。在该地区零下8℃可安全过冬,正常生长。12月底随着温度降低,叶片逐渐变红,直至次年2-3月,叶片变红可维持50 d以上。三个年度周期内‘雪中红’的移栽成活率均高达95%以上。‘雪中红’采用春季和秋季扦插均可,但秋季扦插成活率优于春季。经研究发现,‘雪中红’在山东昌乐地区三个年度周期内,生长势良好,移栽成活率高,适宜进行大面积推广和种植。

韩爱红[8](2017)在《面向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沁水苗圃建设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更新,对低碳生活、周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高科技为主导,市场需要为目标的环保绿化及园林绿化优质苗木产业成为新兴朝阳产业。建立以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为主导的苗圃,需要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就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宏圣润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山西沁水苗圃为对象,在全面掌握苗圃建设立项背景、苗圃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特点和企业技术经济优势基础上,从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苗木行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分析了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运用苗木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措施进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运用财务分析,用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三个主要指标,对项目投资计划及收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得出当地生态环境和政府政策完全适宜苗圃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效益提高有着显着作用,项目发展和苗圃施工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明显,该项目的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园林绿化要求和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及本公司自身的发展要求,对推动当地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王巧,于文胜,李媛媛,王华田,孙嘉[9](2016)在《6种常绿阔叶植物耐寒性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改变冬季北方园林的萧条景象,实现常绿阔叶树种在北方的引种驯化,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6种常绿阔叶树种红叶石楠、扶芳藤、常春藤、法国冬青、北海道黄杨和枸骨的膜透性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三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程度,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其抗寒能力的强弱,为常绿树种在北方的引种驯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各供试材料叶片的膜透性增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积累量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隶属函数法抗寒性综合评价显示北海道黄杨、扶芳藤、常春藤的抗寒能力较强,红叶石楠和枸骨抗寒能力中等,法国冬青抗寒性弱。

周骞[10](2016)在《北美红栎在山西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又名美国红栎、北美红橡树,原产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非洲、美洲、和亚洲有栽培。是壳斗科栎属树种,北美红标大型落叶乔木,由于其树形优美、秋叶变色、观赏价值较高、抗逆性较强可作孤植树、行道树、林荫树被广泛应用与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山西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引种品种适应性考察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本课题结合当前山西园林绿化现状,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苗圃引种的北美红栎为研究对象,观测其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的生长状况和观赏性状等,总结北美红栎在山西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其在山西的气候条件下自然越冬、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观测及秋叶变色的分析,再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对其抗旱性进行分析,通过自然降温条件下及人工胁迫降温条件下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的强弱,最终总结分析北美红栎在山西的适应性。该课题对丰富山西地区园林绿化彩叶树种,增加山西省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北美红栎在山西的应用、栽培管理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寒冷地区常绿树种北海道黄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冷地区常绿树种北海道黄杨(论文提纲范文)

(1)冬季景观植物在石家庄市区的园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石家庄市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
2 石家庄市区常见冬季景观植物主要种类
    2.1 常绿植物
    2.2 观形植物
    2.3 观干枝植物
    2.4 观果植物
    2.5 观花植物
    2.6 观芽植物
    2.7 竹类植物
    2.8 草本观叶植物
3 石家庄市优良冬季景观植物
    3.1 蜡梅
    3.2 火棘
    3.3 金银木
    3.4 平枝栒子
    3.5 柿树
    3.6 红瑞木
    3.7 金枝国槐
    3.8 北美海棠系列
    3.9 北海道黄杨
    3.10 华北卫矛
    3.11 北美冬青
    3.12 竹类
    3.13 羽衣甘蓝
    3.14 紫玉兰
    3.15 白玉兰
    3.16 垂柳
    3.17 白皮松
    3.18 雪松
    3.19 油松
    3.20 龙柏
4 冬季景观植物应用存在问题
5 建议
    5.1 加大对本地表现优良的观果、观花等植物的选育及应用
    5.2 引种生态环境相似地区的优秀冬季景观植物
    5.3 加强养护管理
    5.4 慎重使用常绿阔叶植物
    5.5 加强冬季景观植物配置工作

(2)基于文化体验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崇礼区西湾子镇北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特色小镇的兴起与建设
        1.1.2 冬奥会背景下的冰雪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1.1.3 突出文化体验是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文化体验景观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冰雪特色小镇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绿色空间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4.1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1.4.2 相关案例研究
        1.4.3 文化体验下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1.4.4 崇礼区西湾子镇冰雪特色小镇北片区绿色空间设计实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文化体验与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基础理论研究
    2.1 文化体验基础理论研究
        2.1.1 概念阐释
        2.1.2 文化体验特征
        2.1.3 文化体验方式
    2.2 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基础理论研究
        2.2.1 概念阐释
        2.2.2 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特征
        2.2.3 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构成要素
    2.3 文化体验在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设计的体现
        2.3.1 强化文化感知
        2.3.2 设计更加人性化
    2.4 小结
3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3.1 国外相关案例研究
        3.1.1 法国霞慕尼小镇
        3.1.2 瑞士圣莫里茨小镇
        3.1.3 加拿大惠勒斯小镇
    3.2 国内相关案例研究
        3.2.1 吉林松花湖冰雪特色小镇
        3.2.2 青岛灵山湾冰雪特色小镇
    3.3 小结
4 基于文化体验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4.1 规划设计原则
        4.1.1 地域性原则
        4.1.2 互动性原则
        4.1.3 艺术性原则
        4.1.4 以人为本原则
    4.2 功能布局
        4.2.1 功能布局模式
        4.2.2 功能分区
    4.3 游线设计
    4.4 内化冰雪特征的景观要素设计
        4.4.1 冰雪景观
        4.4.2 水体景观
        4.4.3 植物景观
        4.4.4 服务设施与小品
        4.4.5 夜景观与色彩景观
    4.5 文化体验体系设计
        4.5.1 文化体验主题提取
        4.5.2 文化体验景观设计
        4.5.3 文化体验设施设计
        4.5.4 文化体验活动设计
    4.6 小结
5 崇礼区西湾子镇北片区现状分析及问卷调研分析
    5.1 项目背景
        5.1.1 申奥成功促使崇礼西湾子镇走上世界舞台
        5.1.2 西湾子镇将打造成冰雪特色小镇
        5.1.3 崇礼区西湾子镇北片区将集中发展
    5.2 区位分析
        5.2.1 场地位置
        5.2.2 自然条件
        5.2.3 人文条件
    5.3 上位规划解读
        5.3.1 崇礼主城区规划
        5.3.2 西湾子镇总体规划
        5.3.3 西湾子镇北片区绿地系统规划
        5.3.4 西湾子镇北片区道路系统规划
    5.4 场地现状分析
        5.4.1 场地周边现状分析
        5.4.2 场地内部现状分析
    5.5 游客与居民问卷调研分析
        5.5.1 研究方法
        5.5.2 问卷设计
        5.5.3 游客问卷调研及结果分析
        5.5.4 本地居民问卷调研及结果分析
        5.5.5 游客与本地居民调研结果比较分析
    5.6 总结
6 基于文化体验的西湾子镇北片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
    6.1 设计目标
    6.2 设计依据
    6.3 设计原则
        6.3.1 地域特色原则
        6.3.2 以人为本原则
        6.3.3 生态优先原则
        6.3.4 互动参与原则
    6.4 设计策略
        6.4.1 重文化,展遗址
        6.4.2 富活力,强体验
        6.4.3 专皑雪,博四时
        6.4.4 构风景,重生态
    6.5 总体规划
        6.5.1 总平面图
        6.5.2 功能分区
        6.5.3 景观结构
        6.5.4 总鸟瞰图
    6.6 分区设计
        6.6.1 礼宾绿心
        6.6.2 冰雪公园
        6.6.3 冬奥公园
        6.6.4 古景公园
        6.6.5 遗址休闲公园
        6.6.6 社区公园
        6.6.7 生态防护林带
    6.7 专项设计
        6.7.1 冰雪景观专项
        6.7.2 道路交通专项
        6.7.3 竖向设计专项
        6.7.4 驳岸设计专项
        6.7.5 种植设计专项
        6.7.6 生物栖息地专项
        6.7.7 服务设施专项
        6.7.8 照明设计专项
    6.8 文化体验设计专题
        6.8.1 文化体验游线设计
        6.8.2 文化体验景观设计
        6.8.3 文化体验设施设计
        6.8.4 文化体验活动策划
    6.9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文化体验的西湾子镇北片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基于文化体验的西湾子镇北片区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居民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3)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提升设计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北京市朝阳区街道绿地景观建设背景研究
    2.1 朝阳区区域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植被状况分析
        2.1.3 人文特色分析
        2.1.4 街道构成概况
    2.2 朝阳区街道绿地建设发展背景
        2.2.1 相关政策解读
        2.2.2 产业发展布局
        2.2.3 发展定位要求
    2.3 朝阳区街道绿地现状分析及问题
        2.3.1 生活性街道绿地
        2.3.2 商业性街道绿地
        2.3.3 交通性街道绿地
        2.3.4 景观性街道绿地
        2.3.5 现状问题总结
    2.4 朝阳区朝外市场街建设目标
        2.4.1 朝阳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建设要求
        2.4.2 朝阳区朝外市场街发展历程
        2.4.3 朝阳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建设目标
3.朝外市场街街道空间景观现状调研分析
    3.1 朝外市场街概况
        3.1.1 区位背景研究
        3.1.2 人文特色背景
        3.1.3 周边产业背景
    3.2 朝外市场街街道空间景观构成现状分析
        3.2.1 沿街建筑现状
        3.2.2 道路交通现状
        3.2.3 街道绿地景观现状
    3.3 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空间特征及使用情况分析
        3.3.1 公众问卷调查
        3.3.2 使用时间及空间分布
        3.3.3 典型绿地空间特征及使用情况
    3.4 现状问题小结
        3.4.1 街道绿地规划缺少系统性
        3.4.2 街道绿地景观缺乏文化特色
        3.4.3 街道绿地空间活力不足
    3.5 本章小结
4.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提升规划设计
    4.1 总体规划原则与构思
        4.1.1 规划设计原则
        4.1.2 立意构思
    4.2 统筹空间利用,系统组织绿地
        4.2.1 划分功能结构,明确区域绿地功能
        4.2.2 整合优化绿地,恢复街道完整性
        4.2.3 合理组织交通,联通步行绿地空间
    4.3 挖掘文化特色,重塑街道形象
        4.3.1 明确文化主题,优化景观组织
        4.3.2 节点空间场景化,营造特色体验
        4.3.3 协调统一植被绿化,增强可识别性
        4.3.4 文化注入设施,提升街道吸引力
    4.4 结合使用需求,完善功能设施
        4.4.1 综合使用需求,满足多样功能
        4.4.2 绿地功能融合,设置活动场地
        4.4.3 共享智慧系统,提升设施品质
    4.5 本章小结
5.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提升重要节点设计
    5.1 雅宝城南广场绿地节点
        5.1.1 平面设计及空间分布
        5.1.2 交通流线及竖向设计
        5.1.3 街道绿地景观要素设计
        5.1.4 设计总结
    5.2 北交叉口绿地节点
        5.2.1 平面设计及空间分布
        5.2.2 交通流线及视线设计
        5.2.3 街道景观要素设计
    5.3 悠唐购物广场绿地节点
        5.3.1 平面设计及空间分布
        5.3.2 交通流线及视线设计
        5.3.3 街道绿地景观要素设计
6.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图表索引
附录
    附录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市场街提升实践成果附录
    附录二: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市场街绿地景观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朝外市场街各时段使用活动绿地空间分布平面图
    附录四:北京市朝阳区街道绿化常用苗木表

(4)北京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北京市冬季景观植物及其应用分析
    2.1 常绿针叶树
    2.2 常绿阔叶树
    2.3 常绿或半常绿地被植物
    2.4 竹类植物
    2.5 观花、芽植物
    2.6 观果植物
    2.7 观枝干植物
    2.8 观树形植物
3 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3.1 植物选择策略
    3.2 色彩搭配策略
    3.3 合理利用树形策略
4 结语

(5)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湿地
        1.3.2 盐湖湿地
        1.3.3 盐碱地与盐碱土
        1.3.4 盐生植物
        1.3.5 植物景观
        1.3.6 植物景观评价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运城盐湖湿地及其周边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自然保护地相关理论
        2.1.1 保护地的定义与内涵
        2.1.2 IUCN保护地分类标准
    2.2 盐碱地改良方法
        2.2.1 常用盐碱地改良方法
        2.2.2 盐碱地改良的生物学方法
    2.3 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相关理论
        2.3.1 影响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因子
        2.3.2 自然式植物种植设计要点
        2.3.3 植物景观层次丰富度和空间感设计要点
        2.3.4 防护型植物群落配置设计要点
        2.3.5 借景手法的的运用要点
        2.3.6 植物群落林冠线设计要点
    2.4 层次分析法(AHP)与植物景观评价
        2.4.1 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2.4.2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2.4.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2.4.4 AHP与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的耦合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及其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3.1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概况
        3.1.1 运城盐湖湿地概况
        3.1.2 运城盐湖地理自然环境概述
        3.1.3 运城盐湖特色人文环境基础
        3.1.4 运城盐湖周边产业概况
    3.2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特点
        3.2.1 运城盐湖湿地的特殊性
        3.2.2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特点
    3.3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功能研究
        3.3.1 景观审美功能
        3.3.2 生态作用
        3.3.3 实用功能
    3.4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类型划分
        3.4.1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分类
        3.4.2 内部道路两侧植物景观
        3.4.3 小品为主体的植物景观
        3.4.4 荒地野生植物景观
        3.4.5 水岸线及水生植物景观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AHP的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4.1 评价对象的选择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4.1.1 研究区选取依据
        4.1.2 研究区范围界定
        4.1.3 样本的选择与依据
        4.1.4 评价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4.1.5 评价模型的构建
        4.1.6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描述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评价方程的建立
        4.2.1 构造判断矩阵
        4.2.2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2.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2.4 评价方程的建立
    4.3 综合评价计算
        4.3.1 景观质量分级
        4.3.2 综合评价计算过程
    4.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4.1 景观审美评价因子权重值分析
        4.4.2 生态效益评价因子权重值分析
        4.4.3 评价因子总权重值分析
        4.4.4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4.4.5 景观质量等级分析
        4.4.6 典型样本分析
        4.4.7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现存问题
    4.5 本章小结
5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5.1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优化依据
        5.1.1 自然保护与人工干预“度”的界定
        5.1.2 “自然野态”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方向的提出
        5.1.3 “自然野态”植物景观优化重点
    5.2 基于场地特征的植物种类筛选
        5.2.1 筛选原则
        5.2.2 筛选步骤
        5.2.3 具体筛选条件
        5.2.4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适宜植物种类筛选结果
        5.2.5 适宜不同盐碱地类型的植物种类
        5.2.6 具备特殊性质或用途的适宜植物
    5.3 基于评价研究结果的场地适宜植物配置组合
        5.3.1 四层植物配置组合
        5.3.2 三层植物配置组合
        5.3.3 两层植物配置组合
        5.3.4 一层地被层植物
    5.4 基于现状问题的植物景观优化策略
        5.4.1 “75+25”管理模式下的植物景观优化方向
        5.4.2 依功能决定的道路空间植物景观优化设计要点
        5.4.3 依周围环境决定的小品空间植物景观优化设计要点
        5.4.4 充分利用“山-湖”借景进行“荒野”空间植物景观优化
        5.4.5 以林冠线设计为重点的滨水空间植物景观优化
    5.5 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示例
        5.5.1 确定影响植物种类选择的主导生态因子
        5.5.2 明确植物景观优化设计的要点
        5.5.3 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示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6)秦皇岛市园林植物应用配置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秦皇岛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1.1 秦皇岛市古树名木情况
    1.2 不同绿地类型园林植物应用现状
2 秦皇岛市园林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1 园林植物的选择
        2.1.1 对植物种类运用的合理性考虑不够全面
        2.1.2 乔木灌木比例不尽合理, 花灌木应用不够
        2.1.3 宿根地被植物应用较少
        2.1.4 攀援植物应用种类有限
        2.1.5 冬季常绿植物种类较少
        2.1.6 乡土草本植物的应用较少
        2.1.7 改良品种的使用较少
    2.2 园林植物的配置
        2.2.1 对树木的生态习性考虑不够到位
        2.2.2 缺乏具地域性特色的植物景观, 乡土树种应用少
        2.2.3 园林植物配植形式单一或不当, 导致景观单调或并未体现预期景观效果
    2.3 园林植物的后期管理养护资金配套标准滞后
    2.4 引种育种科研工作滞后

(7)黄杨新品种‘雪中红’在山东地区的引种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时间
        1.2.2 供试材料
        1.2.3 移栽成活率调查
        1.2.4 物候期观察
        1.2.5 冻害程度观测
        1.2.6 年生长量调查
        1.2.7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植地月平均气温变化
    2.2 不同年份‘雪中红’移栽成活率调查结果
    2.3 不同年份‘雪中红’物候期观测结果
    2.4 不同年份‘雪中红’耐受低温情况
    2.5 不同年份‘雪中红’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对比
    2.6 不同季节‘雪中红’扦插繁殖成活率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8)面向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沁水苗圃建设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概况
    1.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及目的
    1.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
        1.2.1 市场调查、分析及预测
        1.2.2 工艺技术设备方案的分析
        1.2.3 社会经济效益的分析
    1.3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发展概况
2 沁水苗圃项目立项背景和建设条件
    2.1 沁水苗圃建设项目的立项背景
    2.2 沁水苗圃项目建设条件
        2.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
        2.2.2 项目建设单位基础条件
3 沁水苗圃项目的市场分析和建设目标定位
    3.1 市场分析
        3.1.1 苗木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3.1.2 苗木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3.1.3 苗木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3.1.4 苗木市场价格分析
    3.2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2.1 绿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2.2 苗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3 沁水苗圃项目建设目标
        3.3.1 苗圃土地分区建设规模
        3.3.2 苗圃土地分区建设规模与分期建设规划
        3.3.3 分区树种规划
4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4.1 项目生产工艺
        4.1.1 播种育苗工艺技术流程
        4.1.2 良种扦插工艺技术流程
        4.1.3 大苗移植工艺技术流程
    4.2 项目技术设计及管理措施
        4.2.1 播种育苗
        4.2.2 扦插育苗
        4.2.3 小苗移植
        4.2.4 大苗移植
5 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及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5.1 项目投资概算
        5.1.1 基础设施投资概算
        5.1.2 设备购置费
        5.1.3 种苗购置费
        5.1.4 农药使用情况及购置费
    5.2 投资概算编制及投资进度安排
        5.2.1 投资概算编制原则
        5.2.2 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2.3 投资计划安排
    5.3 投资收益分析
        5.3.1 苗木的成本费用
        5.3.2 苗木销售情况预测
        5.3.3 苗木外购与自养效果比较
        5.3.4 苗木的经济效益分析
    5.4 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5.4.1 社会效益分析
        5.4.2 生态效益分析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附图1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9)6种常绿阔叶植物耐寒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取样及测定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变化
    3.2 植物细胞质膜透性与耐寒性
    3.3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与抗寒性
    3.4 保护酶活力变化与抗寒性
    3.5 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6种常绿阔叶植物抗寒性
4 讨论与结论

(10)北美红栎在山西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实验背景
    1.2 植物抗旱性
        1.2.1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植物抗旱机理
        1.2.3 水分胁迫和叶绿素含量关系
    1.3 植物抗寒性的研究
        1.3.1 外部形态观测与林木抗寒性
        1.3.2 细胞膜与植物抗寒性
        1.3.3 水分与抗寒性的关系
    1.4 彩叶植物观赏性应用研究
        1.4.1 秋叶变色机理
        1.4.2 颜色H、S、B原理
        1.4.3 温度对秋叶变色的影响
        1.4.4 温度对秋天落叶的影响
    1.5 北美红栎简介
        1.5.1 北美红栎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国外应用情况
        1.5.2 北美红栎的研究及国内引种现状
    1.6 北美红栎引种适应性分析
        1.6.1 植物适应性
        1.6.2 生态限制因子分析
    1.7 引种成功指标
        1.7.1 原产地与引种地自然条件比较
        1.7.2 北美红栎在山西引种的主要限制因子
    1.8 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2 实验设计
    2.1 北美红栎抗寒性试验设计
        2.1.1 北美红栎大田越冬实验设计
        2.1.2 冬季自然降温实验设计
        2.1.3 人工低温胁迫处理
    2.2 北美红栎病虫害情况实验设计
    2.3 北美红栎秋季观赏性实验设计
        2.3.1 北美红栎秋叶变色情况实验设计
        2.3.2 北美红栎秋季叶片变色质量实验设计
        2.3.3 北美红栎秋季落叶情况实验设计
    2.4 北美红栎抗旱性实验设计
3 指标测定方法
    3.1 水分饱和亏的测定
    3.2 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
    3.3 秋叶颜色质量测定方法
    3.4 株高、径粗测定方法
    3.5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3.6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北美红栎抗寒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4.1.1 北美红栎大田越冬试验结果与分析
        4.1.2 冬季自然降温实验结果与分析
        4.1.3 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下抗寒性结果与分析
    4.2 北美红栎病虫害情况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北美红栎秋季观赏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北美红栎秋叶变色情况结果与分析
        4.3.2 北美红栎秋季叶片颜色质量结果与分析
        4.3.3 北美红栎秋季落叶情况结果与分析
    4.4 北美红栎抗旱性结果与分析
        4.4.1 株高、径粗的结果与分析
        4.4.2 叶绿素质量分数结果与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抗寒性和越冬适应性的结论
    5.2 病虫害的结论与讨论
    5.3 秋季观赏性的结论与讨论
    5.4 抗旱性的结论与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四、寒冷地区常绿树种北海道黄杨(论文参考文献)

  • [1]冬季景观植物在石家庄市区的园林应用[J]. 刘建敏. 中国林副特产, 2021(04)
  • [2]基于文化体验的冰雪特色小镇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崇礼区西湾子镇北片区为例[D]. 王昕.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市场街街道绿地景观提升设计实践研究[D]. 张晓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4]北京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J]. 沈雷. 绿色科技, 2019(13)
  • [5]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 何晓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秦皇岛市园林植物应用配置现状与发展对策[J]. 范磊. 河北林业科技, 2019(01)
  • [7]黄杨新品种‘雪中红’在山东地区的引种及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郭冠男,王东超,赵志汝,孟伟芳. 陕西农业科学, 2019(01)
  • [8]面向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沁水苗圃建设可行性研究[D]. 韩爱红.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9]6种常绿阔叶植物耐寒性综合评价[J]. 王巧,于文胜,李媛媛,王华田,孙嘉.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4)
  • [10]北美红栎在山西的适应性研究[D]. 周骞.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北海道黄杨木,寒冷地区的常绿树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