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一、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1](2021)在《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2021)》文中研究说明前言2021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注:本报告中所述家电市场规模均不包含3C产品,主要为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卫和生活电器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380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1%。

张毅德[2](2020)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碳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增大,迫使世界各国必须认真考虑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几经曲折,目前已经形成成熟且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欧洲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迅速形成规模。本文选取了光伏行业中较具代表性、发展较快的企业——S光伏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2018年5月份,S光伏公司因违规被证监会行政处罚,进而遭到受损股民的维权索赔。时隔一年多后,S光伏公司仍未从被索赔的漩涡中走出。截止2020年1月,S光伏公司已累计收到多名投资者对公司提起的合计1163起民事诉讼案件材料,诉讼金额累计人民币121,015,647.76元。所以本文立足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将哈佛分析框架这一优秀的财务分析理论引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分析,在丰富了此理论在财务分析方面的具体应用的同时,也帮助S光伏公司的内部人员对其财务状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以便对于其已经存在或潜在问题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也可以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这对于有着类似财务问题的公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S光伏公司近几年对外公布的财报进行具体分析,从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这几个维度对S光伏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探讨和评价,明确其在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和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从战略分析等多个角度发现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当前的行业形势和国家的经济状况,为其提供相应可行的改进建议。在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里,S光伏公司的发展历程,也代表了其中一种典型的企业发展样本。

杨逸雪[3](2020)在《哈佛分析框架在分众传媒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增加,广告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全球传媒的加速融合、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广告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出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广告传媒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分众传媒作为生活圈媒体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发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本文选择分众传媒作为案例公司,使用该企业2015年到2019年上半年间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在哈佛分析框架下对分众传媒企业在当前外部环境下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在科学的预测上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出方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的概述,这是本文进一步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在介绍分众传媒企业的发展概况、组织框架的基础上,对该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在哈佛分析框架的四个维度下对分众传媒进行具体分析。在战略分析中,结合行业状况,运用宏观环境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多角度分析。在会计分析方面,本文通过列表筛选出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其他应付款及长期借款科目并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本文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以及成长能力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通过计算比较各指标间的差异,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进行纵向分析。以此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该企业与电广传媒、蓝色光标、思美传媒及省广集团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而在前景分析中主要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基于发展空间的定性分析和基于刊挂率指标的定量分析。第五章本文对上文的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对分众传媒未来发展路径提出改善建议。第六章为本文的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生活圈媒体行业竞争激烈,分众传媒虽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企业前景良好,但是经营管理水平稍显不足,存在空置资产过多、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出持续恶化、扩张步伐过大等系列的问题。分众传媒应当针对当前企业的情况,调整企业战略,优化品牌形象,转变销售模式,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再者,进一步提高本企业对资产、费用的监管,提高监管水平及监管力度,促进本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促进该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持续性的长足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本文利用哈佛分析框架对分众传媒从战略高度的分析,对其他生活圈媒体企业,甚至于广告媒体企业的研究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陈天鑫[4](2020)在《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在服装行业整体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消费结构转变、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引力降低等压力之下,众多服装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并购作为企业的权利让渡行为,可以通过取得优质资源、获取协同效应、降低新市场进入壁垒、减少竞争成本等途径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海澜之家和英氏婴童作为服装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其并购案例的研究对于自身和其他服装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并购是否可以成为服装企业谋求外部发展和纾困的方式,以及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还需要进行检验。本文选取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案例,从并购动因、并购交易风险和并购绩效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并重点聚焦于并购绩效层面,涵盖整个并购过程。首先通过对海澜之家并购动因的研究,发现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主要是出于谋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动机,通过并购英氏婴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打造多品牌运营平台”的总体战略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品结构以及降低新品牌的培育风险。其次通过对并购支付方式和并购交易风险的分析,发现海澜之家选择自有资金支付方式的原因是基于公司强大现金流支持和缩短并购周期的意图;在并购风险方面,并购交易存在现金流短缺、商誉减值风险和服装行业消费持续低迷三种风险。最后使用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短期和长期绩效进行评价,发现海澜之家通过并购英氏婴童获得了短期财富效应,以及包括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在内的三种协同效应;并且选取31家服装行业上市公司,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海澜之家并购前后的综合绩效得分以及排名,排除服装行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海澜之家通过并购英氏婴童在中长期内实现了公司整体价值的提高。因此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海澜之家达成并购交易的预期目的。

谭博[5](2020)在《企业社会网络对中国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动态联盟的合作关系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其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影片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等的综合结果。现有理论研究中,对于电影的价值判断呈现出经济性与创意性相分离的现象,进而造成了片面追求票房收益或奖项的情况。电影项目的绩效受到其所在网络结构的影响,通过企业合作实现了在一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同时,由于资源投入和能力需求的多样性,使企业的合作行为在不同项目的转换中表现为具有网络重构特征的动态联盟,进而对项目的绩效产生影响。所以,本文在对社会网络结构、动态联盟与中国电影项目创意绩效分别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三者的关系。旨在解决中国电影在产业网络结构不清晰、项目评价方法不全面的问题,并通过对企业动态联盟的分析探索社会网络对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依托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文化集群跨区域网络构建与治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BH091)。以中国电影产业为研究对象,在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联盟理论以及创意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了数据可视化、网络结构拓扑、随机前沿分析、线性优化、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并借助Gephi、UCINET、GAMS和STATA等分析工具,描绘和梳理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及演化规律;分析了项目中的企业动态联盟行为;构建了多元化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检验了在企业动态联盟行为作用下的社会网络结构对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有以下三点:(1)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络结构,以产业分工的视角对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电影产业网络发展迅速,已经形成完整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网络结构。总体上,中国电影产业在网络结构分布上呈现出以国有企业为核心,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地方制片厂逐渐边缘化的“四分核心边缘”结构。国有企业在整体网络结构中长期占据着核心位置;民营企业位置较为分散;互联网企业成长迅速;地方制片企业逐渐边缘化并从网络结构中脱离消失。在产业链的制片环节中,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在发行环节中,呈现出华夏发行公司与互联网企业的两极化结构;在以营销和公关为主的其他支持环节中,网络规模较小但成长迅速。同时,对包括网络规模、密度、中心性、结构洞、小世界性等相关指标进行了计算,为可视化描述分析提供了量化支撑。(2)构建了以电影项目投入产出效率为衡量标准的创意绩效评价方法,并对电影项目在相同资源投入条件下的不同产出效率进行测算。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构建了以资本投入和创意投入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分别测算了以票房收益、获奖情况以及口碑评价作为产出变量的创意绩效水平。之后,构建了以非效率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最优化结构模型,得到了综合产出条件下的创意绩效。通过对测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可知:中国电影项目的创意绩效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同资源投入条件下的不同产出绩效具有显着差异;影片类型、投资规模等条件下的创意绩效具有显着差异。(3)探索并检验了网络结构、动态联盟以及电影项目创意绩效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联盟动态性作为中介变量的条件下,网络结构对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机制。在对中国电影企业动态联盟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将电影项目中的联盟特征概括为联盟合作的广度、联盟成员的流动性以及联盟合作经验,并以联盟合作广度和成员流动性作为联盟动态性的评价指标。在对动态联盟特征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联盟动态性作为中介的网络结构对电影项目创意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相关变量在理论模型框架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对电影创意绩效具有影响作用,联盟动态性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联盟经验对网络结构与联盟动态性的影响路径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四点:(1)以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客观地描绘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络结构,更加直观地比较和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演化规律。理论上,以社会网络的理论视角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构建了产业网络与项目绩效之间的理论联系;方法上,采用可视化的结构拓扑方法,并以量化的指标对其进行补充和支持,更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发展规律。从时间演化、产业链分工以及网络构成主体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全面地刻画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络结构及演化规律。(2)构建了结合电影经济性与创意性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分别计算了不同产出条件下的产出绩效,为电影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通过对经济产出、艺术产出以及口碑评价产出条件下的创意绩效分别进行了测算,为不同产出需求下的电影项目提供了产品划分和市场定位的依据。同时,构建并测算了多产出条件下的综合创意绩效,在实践上,为电影项目的评价提供了更加均衡的参考标准;在理论上,为弥合商业性、艺术性以及大众娱乐性在电影评价中的对立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以及方法依据。(3)构建并验证了围绕社会网络结构、动态联盟以及电影项目创意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证实了社会网络结构对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以及动态联盟在这种影响关系中的作用,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解释了网络结构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由总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将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和项目绩效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在理论上,通过对企业动态联盟的分析打开了社会网络结构对项目组织绩效影响机制的“灰箱”,并以动态的合作行为将静态的社会网络结构与组织绩效相联系;在实践上,为电影企业的联盟关系管理以及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合作战略选择提供了经验依据。(4)通过对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动态联盟和创意绩效的研究以及关系的检验,总结了文化创意项目价值实现的基本规律,为文化创意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一般化的经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电影产业的部分研究结论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以中国电影产业为研究对象,为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评价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网络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方法,也为文化创意企业合作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参考。

吴越[6](2020)在《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城投债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以G城投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投债作为我国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工具,其背后存在着隐性的政府信用支持。多年来城投债的野蛮生长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其造成的风险积聚问题不容小视。从2014年国发43号印发到2018年财金194号文和23号文等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的推出,政企债务边界逐渐明晰,城投债的金边属性褪去。在此政策背景下,城投债传统估值方式受到冲击,其定价分析框架需要重构。对于城投公司而言,一方面,随着政府隐性背书的减弱甚至消除,城投公司融资压力倍增。另一方面,传统业务模式下城投公司生存空间不足,市场化转型已刻不容缓。笔者注意到已有文献大多是对政策未实质性收紧前的城投债的研究,对于新形势下新城投债尤其是公司债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旨在系统把握城投债的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合理地确定市场化转型背景下的城投债的发行利率。同时希望能够给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影响城投债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中宏观因素有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及财政实力和其它宏观因素,微观因素有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公司战略、债项自身要素和其它微观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本文以G城投公司发行小公募债券为研究对象,将影响因素与G城投公司结合做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理论上债券的融资成本并与债券市场真实数据对比,验证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影响因素评价体系表明,以往在城投债定价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地方财政实力不再一家独大,而城投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基本面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微观因素在城投债定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根据构建的融资成本影响因素体系以及G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对政府、中介机构、发行主体以及投资者提出相应的建议。政府层面,明确政府定位,理顺政企关系,加强对融资平台监管。中介机构层面,强化债券市场参与者管理,规范机构工作流程。发行主体层面,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更新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能力。投资者层面,投资者不能盲目信仰,应更加关注城投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基本面要素。本文研究对象为以“小公募”方式发行的城投债,对于私募债等其他类型债券的融资成本没有深入研究。且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城投债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重心会不断迁移,有待后来学者进一步完善。

舒鹏鹏[7](2020)在《河南巴布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学习、生活习惯的改变,在线学习逐步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长期保持较快增速,从2017年起,增速在不断的增大,2017年的增速超过7.5%,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其市场增速已经超过了了19%,说明增速在迅速加大,此时的市场已经超过了1800亿元的规模。根据市场数据预测,其规模还会持续增长,在2024年将会突破4.1亿人,超过45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根据团队的特有优势,在2019年10月底成立河南巴布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成立初期,对市场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从规模、营销模式、市场占有率、产品课程产业链等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得出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还是传统的B2C模式,且市场价格混乱,客户流失率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我公司利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在提供全品类课程的同时,让学员顾客也参与其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分享者,不仅用最实惠的价格享受最优质的的课程服务,还能从分享中获得实际收益,实现互联网社群经济与传统教育的完美结合。公司在运作2个多月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程体系、营销模式逐渐被市场认可。但是,作为初创的互联网新型在线教育平台想快速占有市场并发展壮大,我们首要解决的就是公司在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因此,本人决定撰写此商业计划书。本商业计划书对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市场价值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并且搜集了大量的市场信息资料,还拜访了行业内比较有名的多家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对在线教育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本商业计划书还对公司现状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包括行业背景、公司概况、产品课程信息等,并运用SWOT法对公司的优势、威胁、机会和劣势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展示出了公司在我国在线教育市场有广阔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公司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最后,本创业计划书在财务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从盈利情况来看,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高于45%,且公司产品的平均边际贡献率为70%,体现公司有较高的回报率,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在线教育市场处于千亿市场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未来几年会呈现出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随着公司的发展,将来公司估值有望达到百亿级别。本次计划融资金额为300万,拟出让10%股权,投资者可以得到可观的回报。

李妙然[8](202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文中研究说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自2001年启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端、消费端和运营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并于2018年双双突破百万;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创新上取得较大进展。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过度依赖财政补贴资金,以致2016年发生高额骗补事件;并且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显着下滑,专利质量有待提高。其背后原因值得考究,也不禁让人重新审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正经历动态调整,2015年4月以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四份政策文件,制定、调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标准退坡机制。产业补贴标准退坡机制是否合理,产业补贴政策未来应该何去何从,以及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值得深思。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具体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供给效应,即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的作用效果;二是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需求效应,即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效果。首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供给效应。在理论层面,基于Murray et al.(2014)、周亚虹等(2015)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需求侧扶持政策工具(如购置补贴)引入理论模型中,构建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作用效果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识别新能源汽车企业最优产能和最优研发投入等经济行为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利用2001-2018年汽车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SM等方法实证检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投入的作用效果。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扩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可知,新能源汽车企业最优产能和最优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研发的边际成本、市场销售份额对价格的弹性、市场销售份额对技术水平的弹性、需求市场的不确定性概率、需求侧补贴金额对市场需求的边际贡献率、以及研发成功率等因素。其中,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正反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作用较小,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非技术竞争。第二,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着正效应,但作用效果有所减弱;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正效应较小且不显着。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需求效应。在理论层面,将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划分为三类:政府采购市场、商业运营市场和私人乘用市场。探讨研发补贴、基础设施和推广示范等供给侧扶持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机制;以及购置补贴、税收减免和优先权力等需求侧扶持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利用2010-2018年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不同规模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具有显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政府采购市场的作用效果较小,而对商业经营市场和私人乘用市场的作用效果较大;二是供给侧扶持政策对三类需求市场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效果较小,而需求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更直接且效果较大。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不同规模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随着政府采购市场规模扩大,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政府采购市场的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减弱;随着商业经营市场规模扩大,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总体上不断增强;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不同规模私人乘用市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表现为随着私人乘用市场规模扩大,供给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断增强,而需求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减弱。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供给效应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需求效应的理论探讨;同时,论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标准退坡机制的合理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启示。以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迈向汽车强国之列。

王晓宇[9](2020)在《融媒时代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其席卷之势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致使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媒介生态与传播格局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媒体曾经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逐渐瓦解。电视作为现代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种媒体形态,在新的技术环境、社会环境下,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对传统电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进行的多层面、多角度的渗透,使两者间愈渐频繁的互动发展,电视媒体不再一枝独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面对冲击,结合国家战略要求、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发展形式,传统媒体不得不借力新媒体,整个传媒业呈现媒体融合的趋势。近年来,媒体融合更是作为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新生态势在必行。作为当下电视荧屏中占据主流地位的节目类别,电视综艺节目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更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能否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思维破除僵局,尽快掌握媒介融合的技巧,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不断丰富自己,实现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创新节目形态,减少受众流失,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完成自身转型,实现电视综艺生态平衡长远发展,成为最为紧迫的命题。随着互联网不断升级换代,媒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或是一个沟通的渠道,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连接的平台,开始将人类社会引入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圈中,使得任何一种媒介问题的解决,依靠单一的媒体都解决不了,需要从一个更大范围的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去审视和关照,因此,把综艺节目搁置于当前的媒介融合的大生态的背景下,研究综艺节目的创新问题是本文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基于此,本文会侧重于使用媒介生态学的理论,对融媒背景下的电视生态的变革、电视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现状进行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与归纳,由此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建构问题,以期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电视综艺节目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并建立电视综艺节目媒介生态建构的理论体系。具体而言,本文聚焦融媒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媒介生态建构研究,主要以媒介融合、媒介生态、媒介平台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传播学、艺术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观看、整理、研究分析大量综艺节目的基础上对融媒时代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析,从“原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三方面对融媒时代下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媒介生态建构研究,提出具体建构策略,帮助电视综艺节目健康发展。该选题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和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对融媒时代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进行研究。绪论部分,首先对选题的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并论述选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的重要意义;其次,就选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主要从媒介融合、融媒时代电视的发展、媒介生态、综艺节目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对国际、国内相关着作、文献及理论进行梳理和介绍;最后,交代本文写作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对文中相关概念,主要是融媒、电视综艺和媒介生态做了简要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廓清其定义和特点,并对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如媒介融合理论、媒介生态理论、媒介平台理论等进行理论梳理铺垫,这些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研究融媒时代电视生态的变革,从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入手,如何突破困境,要从生态的角度去探讨。对于当下电视生态的变革通过电视发展的三度空间、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交织下的电视生态和电视产品的创新路径三方面阐述,最后将电视传播生态变革的动因归结于技术革新、政策推动、市场开放、文化融合、受众需求几方面因素。第三章通过内容形态、传播形态、制作方式和节目类型四个维度分别对电视综艺的发展历史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内容形态上从晚会表演到真人秀、传播形态上从电视综艺到网络综艺、制作方式上从科组长制到工作室制、节目类型上从节目综艺到产品综艺,并对各阶段综艺节目进行历史分期,纵向与横向梳理相结合,便于厘清综艺节目的发展状况和变迁变革。第四章着重研究电视综艺媒介生态的现状与媒介生态危机。将电视综艺节目置于一个宏观、动态的媒介生态环境之中,从外部生态环境和生态位及生态关系方面系统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生存与成长的背景,探析电视综艺的生存现状和生长态势,并分析电视综艺节目在当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媒介生态危机。第五章探究融媒时代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问题,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章节。结合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作为建构基础,分别从组织机构变革驱动的电视综艺“原生态”建构、内容为中心的产制理念推动的电视综艺“内生态”建构和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模式为基础的“外生态”建构三方面阐述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策略。最后结语部分聚焦于对本文的总结和电视综艺的未来发展的展望。本文通过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以融媒时代为背景,以媒介生态学为视点审视电视综艺节目的生态现状、影响因素,探究优良综艺节目生态的建构策略,从而寻找电视综艺节目再平衡的出路与转机,以期指导传播实践,促进电视综艺节目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贺凯莉[10](2020)在《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世界开始了服务业跨国转移的新启程,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发展主题。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强势登场,世界正处于一场以大数据、5G通信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大变革时代。在数字经济和新工业革命时代,服务外包产业将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迎来新的机遇,许多发达国家企业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及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通常把一些服务业务外包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等。我国作为服务外包承接大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符合我国国家战略需要,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地位,发展服务外包业还有助于优化贸易结构、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讨论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带来的经济效应的大小以及如何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在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和着作的基础上,厘清了离岸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回顾分析了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特点和业务结构,其次,论文用一系列理论详细分析了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的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主要运用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双缺口”理论、国际分工理论以及规模经济理论。论文在理论分析之后又结合实证进行了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论文运用Eviews7.0软件,首先把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作为代表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整体情况,构建了双对数面板数据模型。其次,本文对搜集到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用实证分析论证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经济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从而能够量化出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所带来的四个经济效应的大小。最后,本文又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对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理论与实证结合分析之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比较明显。(2)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不明显。(3)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又接着对我国国民经济总量有显着影响。通过再次搜集大量数据、研读大量文献以及研究当前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形势之后,得出出现产业结构效应不明显的原因。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结论分别向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了以下建议:(1)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行业协会应当发挥协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政府与企业及时沟通,优化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结构。(3)服务外包企业也要鼓励本国企业吸收外资并进行国际合作,增强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技术创新,缩减不同地区服务外包的差距。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应该利用好当前的环境采取措施促进服务外包产业更好地发展,从而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2021)(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目录
前言
1.宏观环境
    1.1宏观经济:韧性较强,下行压力仍存
    1.2房地产:以稳为主,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渐弱化
    1.3消费市场:恢复性增长,提升质量是关键
    1.4“双碳”目标:上游到下游,家电产业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1.5上市企业:业绩预期良好,部分企业利润承压
2.2021年上半年家电市场回顾
    2.1彩电:价格持续高位,75寸以上市场增长迅猛
    2.2白电产品:空调增长乏力,冰洗基本恢复疫情前规模
        2.2.1空调:规模回升显疲态,原材料催生价格增长明显
        2.2.2冰箱:市场规模恢复,品牌集中度愈加明显
        2.2.3洗衣机:单品价值提升,热泵干衣机市场激增
    2.3厨卫电器:增速趋于放缓,结构升级趋势不变
        2.3.1热水器:容量升级遇瓶颈,提升用户舒适化体验
        2.3.2集成灶:保持快速增长,智能化成为新趋势
    2.4小家电:品类表现分化,推高卖新成企业共识
        2.4.1厨房小电技术发展遇瓶颈,痛点改良或成转折点
        2.4.2清洁电器进入快速发展期,洗地机和扫地机器人表现突出
3.渠道分析
    3.1线上市场:渠道高增长不再,换新需求提供增量
    3.2线下市场:“美苏”之争进入下半场,零售战火重燃
    3.3顺应时势,线上线下融合大势所趋
4.行业未来展望
    4.1横向跨界,家装家居家电三位一体发展
    4.2纵向发展,丰富品类完善产品序列
    4.3立足产品,从安全、易用、健康维度提升用户体验
附录:2021年二季度家电行业大事记
    第一件大事:国美正式布局家居家装领域“家·生活”战略覆盖面再次扩大
    第二件大事:平板电视等五类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修订版)近日发布助力绿色消费
    第三件大事:格兰仕正式成为惠而浦(中国)控股股东
    第四件大事:三项智能终端适老化团体标准发布
    第五件大事:国家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家电行业迎来多重利好

(2)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法的概述
        2.1.1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2.1.2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2.1.3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2.2 哈佛分析框架的理论概述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基本内容
        2.2.2 哈佛分析框架的基本步骤
        2.2.3 哈佛分析框架的优点
第3章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现状
    3.1 S光伏公司简介
        3.1.1 S光伏公司基本介绍
        3.1.2 S光伏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3.2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的现状
        3.2.1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流程
        3.2.2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方法
        3.2.3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结论
    3.3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3.3.1 财务分析与战略分析脱节
        3.3.2 会计分析不到位
        3.3.3 忽视企业长期价值创造
第4章 哈佛分析框架下的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
    4.1 哈佛分析框架可行性分析及逻辑体系
        4.1.1 哈佛分析框架可行性分析
        4.1.2 哈佛分析框架的逻辑体系
    4.2 S光伏公司战略分析
        4.2.1 S光伏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4.2.2 S光伏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4.2.3 S 光伏公司 SWOT 分析
        4.2.4 S 光伏公司战略选择分析
    4.3 S光伏公司会计分析
        4.3.1 关键会计科目和会计政策的识别
        4.3.2 基于公司战略的会计分析体系构建
        4.3.3 S光伏公司会计分析
    4.4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
        4.4.1 关键财务指标的识别
        4.4.2 基于公司战略的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4.4.3 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
    4.5 S光伏公司前景分析
        4.5.1 光伏产业前景分析
        4.5.2 S光伏公司现行战略的效果评价
        4.5.3 风险预测
        4.5.4 战略预测
第5章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对策及建议
    5.1 基于战略分析的对策及建议
    5.2 基于会计分析的对策及建议
    5.3 基于财务分析的对策及建议
    5.4 基于前景分析的对策及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哈佛分析框架在分众传媒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哈佛分析框架
        2.1.1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
        2.1.2 运用哈佛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2.2 PEST分析理论
    2.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理论
    2.4 SWOT分析理论
第3章 分众传媒经营现状分析
    3.1 基本概况
    3.2 组织结构
    3.3 分众传媒主要经营情况
        3.3.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情况
        3.3.2 分众传媒2015-2018年间经营业绩情况
        3.3.3 经营评述
第4章 哈佛分析框架在分众传媒的具体应用
    4.1 分众传媒战略分析
        4.1.1 行业整体状况
        4.1.2 宏观环境分析
        4.1.3 行业竞争力分析
        4.1.4 SWOT分析
        4.1.5 分众传媒战略分析小结
    4.2 分众传媒会计分析
        4.2.1 资产质量分析
        4.2.2 负债质量分析
        4.2.3 利润质量分析
        4.2.4 分众传媒会计分析小结
    4.3 分众传媒财务分析
        4.3.1 偿债能力分析
        4.3.2 盈利能力分析
        4.3.3 营运能力分析
        4.3.4 现金流量分析
        4.3.5 成长能力分析
        4.3.6 分众传媒财务分析小结
    4.4 分众传媒前景分析
        4.4.1 基于发展空间的定性分析
        4.4.2 基于刊挂率指标的定量分析
        4.4.3 分众传媒前景分析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改善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改善建议
        5.2.1 调整企业战略,聚焦三四线城市
        5.2.2 设立品牌管理部门,优化品牌形象
        5.2.3 转变销售模式,从广告主角度出发
        5.2.4 探索新合作模式,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
        5.2.5 提高应收账款监管力度,改善企业债务结构
        5.2.6 全面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资金盈利能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并购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并购交易支付方式的研究
        1.2.3 关于并购绩效度量方法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企业并购理论
        2.1.1 代理理论
        2.1.2 自大理论
        2.1.3 效率理论
        2.1.4 交易费用理论
    2.2 并购交易支付方式
        2.2.1 现金支付方式
        2.2.2 股票支付方式
        2.2.3 混合支付方式
    2.3 并购绩效的的度量方法
        2.3.1 事件研究法
        2.3.2 会计研究法
        2.3.3 因子分析法
第三章 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案例介绍
    3.1 服装行业背景
        3.1.1 整体行业背景
        3.1.2 童装行业背景
    3.2 主并公司海澜之家
        3.2.1 海澜之家公司简介
        3.2.2 海澜之家主营业务
        3.2.3 海澜之家核心竞争力
    3.3 目标公司英氏婴童
        3.3.1 英氏婴童公司简介
        3.3.2 英氏婴童主营业务
        3.3.3 英氏婴童核心竞争力
    3.4 并购交易背景
        3.4.1 目标公司的选择
        3.4.2 并购交易情况
第四章 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案例分析
    4.1 主并公司海澜之家并购动因分析
        4.1.1 寻求利润增长点
        4.1.2 构建多品牌运营平台
        4.1.3 降低新品牌培育风险
    4.2 主并公司海澜之家交易风险分析
        4.2.1 并购交易支付方式的介绍
        4.2.2 并购交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原因
        4.2.3 并购交易存在的风险
    4.3 主并公司海澜之家并购绩效分析
        4.3.1 短期财富效应分析
        4.3.2 协同效应分析
        4.3.3 整体价值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1.1 参与并购谋求企业发展
        5.1.2 现金支付缩短并购周期
        5.1.3 并购行为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5.2 建议
        5.2.1 海澜之家应加强企业整合
        5.2.2 服装企业通过并购纾困解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企业社会网络对中国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动态联盟的合作关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发展情况
        1.1.2 理论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 关键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网络理论
        2.1.2 动态联盟理论
        2.1.3 创意经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电影项目网络的结构特征
        2.2.2 电影项目的绩效评价
    2.3 概念界定
        2.3.1 电影创意
        2.3.2 电影项目的创意绩效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变量设定与维度划分
        3.1.1 网络结构的维度划分
        3.1.2 动态联盟的维度划分
        3.1.3 创意绩效的评价方法
    3.2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3.2.1 概念模型
        3.2.2 研究假设
4 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结构分析
    4.1 二模网络结构的可视化分析
        4.1.1 二模整体网络结构
        4.1.2 二模网络结构演化
    4.2 一模网络结构的可视化分析
        4.2.1 一模整体网络结构演化
        4.2.2 一模网络的产业链演化
    4.3 网络结构指标测度
        4.3.1 网络特征
        4.3.2 网络位置
        4.3.3 网络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电影的企业合作与动态联盟分析
    5.1 电影产业链的企业合作行为
        5.1.1 联合制片行为
        5.1.2 联合发行行为
        5.1.3 其他联合行为
    5.2 电影项目的动态联盟
        5.2.1 联盟合作的广度
        5.2.2 联盟合作成员的流动性
        5.2.3 项目核心企业的联盟经验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电影项目创意绩效测量
    6.1 测量方法
        6.1.1 项目绩效测量方法的发展
        6.1.2 电影项目绩效测量方法的选择
    6.2 模型设定
        6.2.1 单产出模型
        6.2.2 综合产出模型
        6.2.3 变量设计
    6.3 绩效测算
        6.3.1 样本分布情况
        6.3.2 单产出模型的估计与绩效测算
        6.3.3 综合产出指标的权重测算
        6.3.4 综合产出模型的估计与绩效测算
    6.4 创意绩效分析
        6.4.1 不同条件下的电影项目创意绩效分析
        6.4.2 不同绩效水平的影片比较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社会网络结构对电影项目创意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变量设计与数据描述
        7.1.1 变量设定
        7.1.2 描述统计
    7.2 模型设定
        7.2.1 主效应模型设定
        7.2.2 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7.2.3 路径调节效应模型设定
    7.3 实证检验与分析
        7.3.1 主效应模型及稳健性检验
        7.3.2 中介效应模型检验
        7.3.3 路径调节效应模型检验
    7.4 实证结果讨论
        7.4.1 网络结构对联盟动态性的影响
        7.4.2 联盟动态性对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
        7.4.3 动态联盟的中介和调节效应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城投债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以G城投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城投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城投债发展历程及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
        2.1.1 城投债发展历程
        2.1.2 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
    2.2 城投债发行机制
    2.3 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城投债融资成本影响因素
        2.3.1 债券融资成本概述
        2.3.2 宏观因素
        2.3.3 微观因素
第3章 G城投公司债券融资案例介绍
    3.1 G城投公司简介
    3.2 案例公司选择依据
    3.3 G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及公司债发行
        3.3.1 市场化转型工作
        3.3.2 债券发行阶段
第4章 G城投公司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4.1 G城投公司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1.1 影响融资成本的宏观因素
        4.1.2 影响融资成本的微观因素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4.3 融资成本影响因素总体评价
第5章 案例启示与政策建议
    5.1 案例启示
    5.2 政策建议
        5.2.1 政府层面
        5.2.2 中介机构层面
        5.2.3 发行主体层面
        5.2.4 投资者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河南巴布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执行摘要
    1.1 公司介绍
    1.2 产品介绍
    1.3 市场分析
    1.4 运营管理
    1.5 团队介绍
    1.6 财务与投资安排
2.河南巴布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2.1 项目背景
    2.2 公司介绍
3.产品介绍
    3.1 职业资格教育
    3.2 学历提升教育
    3.3 个人及企业成长类
    3.4 家庭亲子关系教育
    3.5 兴趣爱好类课程
    3.6 K12 教育
4.市场与竞争分析
    4.1 宏观市场分析
    4.2 细分市场分析
        4.2.1 在线职业资格培训市场分析
        4.2.2 学历提升教育市场分析
        4.2.3 个人及企业成长在线课程市场分析
        4.2.4 家庭亲子关系教育市场分析
        4.2.5 兴趣爱好类在线课程市场分析
        4.2.6 K12 教育在线市场分析
    4.3 市场竞争分析
        4.3.1 总体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4.3.2 市场结构竞争分析
        4.3.3 区域市场竞争分析
        4.3.4 竞争分析结论
5.公司战略规划
    5.1 公司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公司发展战略
        5.2.1 公司发展战略
        5.2.2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6.市场营销策略
    6.1 市场定位
    6.2 巴布空间品牌策略
    6.3 品牌推广
    6.4 价格策略
        6.4.1 常规课程价格策略
        6.4.2 爆款课程价格策略
    6.5 渠道策略和营销网络建设
    6.6 关系营销策略
    6.7 促销策略
7.公司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
    7.1 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状况的设置
        7.1.1 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
        7.1.2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配置
    7.2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
        7.2.1 公司员工激励措施
        7.2.2 公司人员招聘计划
        7.2.3 员工薪酬水平管理
    7.3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规定
8.融资方式与财务预测
    8.1 资金来源
    8.2 股权分配
    8.3 资金使用
    8.4 投资估算
        8.4.1 资金的需求
        8.4.2 财务计划简述
    8.5 成本费用、税金及利润估算
        8.5.1 固定资产
        8.5.2 税收假设
        8.5.3 利润分配政策
    8.6 财务报表预测
    8.7 投资可行性分析
    8.8 盈利情况分析
    8.9 盈亏平衡分析
    8.10 敏感性分析
    8.11 动态分析
    8.12 财务评价总结
9.公司风险分析及对策
    9.1 风险分析
        9.1.1 市场风险
        9.1.2 经营风险
    9.2 风险对策
        9.2.1 市场风险对策
        9.2.2 经营风险对策
10.风险投资退出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新能源汽车的界定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界定
    第二节 产业扶持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论:市场失灵
        二、产业扶持政策无效论:政府失灵
    第三节 产业扶持政策效应分析
        一、供给侧产业扶持政策效应
        二、需求侧产业扶持政策效应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情况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战略规划期:2001-2008年
        二、导入期:2009-2015年
        三、调整期:2016年至今(后补贴时代)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补贴加速退坡,双积分制构建长效驱动机制
        二、从生产端补购置转向补运营与基础设施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果
        一、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三、研发技术水平提升显着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问题与反思
        一、产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二、产业扶持政策的效果反思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供给效应
    第一节 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指标说明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
    第三节 主要结论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需求效应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的作用
        二、扶持政策对需求市场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指标说明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
    第三节 主要结论
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经验
        一、通过法律确立新能源汽车战略地位
        二、根据电池容量实行税收减免机制
        三、积分制度推动企业转型
        四、政府采购与社会宣传配合刺激市场需求
    第二节 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经验
        一、支持核心技术研发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三、通过政府购买、税收优惠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
        四、欧盟最严碳排放政策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经验
        一、税收减免及汽车购置补贴
        二、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及互联网媒介推广作用
        三、技术扶持政策
        四、重视电池等资源回收利用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关于产业扶持政策供给效应的研究结论
        二、关于产业扶持政策需求效应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一、优化财政补贴配置总量和结构
        二、鼓励支持核心技术研发
        三、提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提高财政补贴准入门槛
        五、加强推广应用安全监管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融媒时代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
        (二)融媒时代电视的发展相关研究
        (三)媒介生态的相关研究
        (四)综艺节目的发展相关研究
    三、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融媒
        二、电视综艺
        三、媒介生态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媒介融合理论
        二、媒介生态理论
        三、媒介平台理论
第二章 融媒时代电视生态的变革
    第一节 融媒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
        一、电视媒体地位与电视传播功能削弱
        二、电视受众流失严重
        三、电视专业人才外流
        四、电视广告收入下滑
        五、融合发展停留表面,缺乏具体路径
    第二节 融媒时代电视生态的现状
        一、移动、社交、智媒——电视发展的三度空间
        二、竞合共生——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交织下的电视生态
        三、形态与价值迭变——成为电视生态的常态
    第三节 融媒时代电视生态变革的动因
        一、技术赋能媒体
        二、制度政策支持
        三、市场环境推动
        四、文化相融共生
        五、受众需求变化
第三章 电视综艺的发展与衍变
    第一节 从晚会表演到真人秀
        一、萌芽期(1980 年—1995 年)
        二、发展期(1996 年—2002 年)
        三、成长期(2003 年—2009 年)
        四、高速发展期(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从电视综艺到网络综艺
        一、起步期(2007 年—2013 年)
        二、成长期(2014 年—2015 年)
        三、黄金期(2016 年至今)
    第三节 从科组长制到工作室制
        一、科组长制度
        二、制片人制度
        三、独立制片人制度
        四、产品经理人制度
        五、工作室制度
    第四节 从节目综艺到产品综艺
        一、节目综艺:娱乐为主,电视综艺商业模式探索
        二、产品综艺:网综爆发,综艺节目产品属性深化
第四章 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电视综艺的外部生态环境
        一、政治生态环境:政策调控不断,引导电视综艺发展的走向
        二、经济生态环境:经济稳中有增,推动电视综艺市场化转型
        三、文化生态环境:消费文化兴起,创造电视综艺节目新形态
        四、技术生态环境: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促进电视综艺融合创新
    第二节 电视综艺的生态位及生态关系
        一、基本生态位:媒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
        二、现实生态位:电视综艺节目自身的进化改良
        三、种间关系:竞争排斥和互利共生
        四、种内关系:掠夺性竞争促进多样化探索
    第三节 电视综艺面临的媒介生态危机
        一、外部生态下向市场妥协,“重娱乐化”变异
        二、内容原创力缺乏,导致产能过剩与市场萎缩
        三、媒介“生态位”高度重叠,节目同质化加剧
        四、节目明星的天价成本,导致产值结构不合理
        五、品牌意识薄弱,生态关系下生存竞争力较差
第五章 融媒时代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策略
    第一节 媒介生态的建构基础——互联网思维
        一、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电视媒体的典型特征
        三、“互联网+电视综艺”的化学反应
    第二节 组织机构变革驱动电视综艺“原生态”建构
        一、媒介常规——建立扁平化架构和一体化运作机制
        二、媒介生态位——建立市场区隔,实现错位竞争
        三、价值导向——传播变现与商业变现的选择
    第三节 内容为中心的产制理念推动电视综艺“内生态”建构
        一、基于需求、功能、价值的产制行为
        二、以互动为核心的产制形态变革
        三、“用户为王”的节目形式创新
    第四节 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模式为基础的“外生态”建构
        一、传播渠道再转型——传播渠道立体化与传播模式融合化
        二、台网联动新格局——合作、动态、非零和的媒体博弈
        三、产业流程再塑造——垂直产业结构,打通全媒体产业链条
        四、商业模式再创新——整合营销延伸价值链,重构综艺生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2章 离岸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和现状分析
    一、离岸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
        (一)离岸服务外包的内涵
        (二)服务外包的分类
    二、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和特点
        (二)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业务结构
第3章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一、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一)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
    二、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产业结构效应的传导机制
    三、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的机理分析
        (一)就业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就业效应的传导机制
    四、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贸易效应的机理分析
        (一)贸易效应的理论基础
        (二)贸易效应的传导机制
第4章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度量和数据来源
    二、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建立
        (二)实证检验
        (三)结果分析
    三、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建立
        (二)实证检验
        (三)结果分析
    四、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建立
        (二)实证检验
        (三)结果分析
    五、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建立
        (二)实证检验
        (三)结果分析
    六、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综合经济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建立
        (二)实证检验
        (三)结果分析
    七、主要结论
第5章 提升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加强政策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二、行业层面
        (一)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
        (二)促进政府与企业及时沟通,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结构。
    三、企业层面
        (一)鼓励本国企业吸收外资并进行国际合作
        (二)增强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创新,缩减不同地区服务外包的差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2021)[J].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 家用电器, 2021(08)
  • [2]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S光伏公司财务分析应用研究[D]. 张毅德.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3]哈佛分析框架在分众传媒的应用研究[D]. 杨逸雪.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6)
  • [4]海澜之家并购英氏婴童的绩效研究[D]. 陈天鑫. 湘潭大学, 2020(02)
  • [5]企业社会网络对中国电影项目创意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动态联盟的合作关系视角[D]. 谭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市场化转型背景下城投债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以G城投公司为例[D]. 吴越.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7]河南巴布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D]. 舒鹏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8]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D]. 李妙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9]融媒时代电视综艺的媒介生态建构[D]. 王晓宇.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 [10]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研究[D]. 贺凯莉.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上半年,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