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货运系统走向整合

航空货运系统走向整合

一、航空货运系统走向联合(论文文献综述)

翟冰铖[1](2021)在《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场货站在航空货物运输环节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相关数据显示,货物地面处理所消耗的时间占据整个航空货物运输时间的90%。因此对于整个航空运输业务来讲,如何提高机场货站的操作效率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国大陆地区,除少数的大型枢纽机场在航空货物运输中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和规模上的全货机开展航空货物运输之外,其余的干线机场或者是支线机场在货物运输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客机腹舱载货。因此在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机场货站的操作效率成为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机场货站需要根据航空货物运输发展的需求,及时对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全面提升操作效率。本文以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A机场货站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的情况,按照业务的发展情况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准备、核心和后续三个方面的流程。对每个流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不足,为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优化奠定基础。其次,在分析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的发展需要,以业务流程优化理论为基础,对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案进行了设计。具体来讲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优化的目标为:以流程简化、合并和删减为手段,进一步强化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的核心流程,剥离紧急预案流程;采用ESIA方法对整合之后的流程进行分析、绘制,同时对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优化效果进行了预估。最后,本文在研究中结合A机场货站的情况,在研究中主要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完善平台建设、构建流程监测和增强货运管理组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针对A机场货站的实际情况,从加强基层操作人员管理、引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完善货运系统平台建设、构建流程时效监测机制及增强货运管理组织,完善机场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作出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并对优化效果进行预估,以期为A机场完善货站出港航班配载流程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白宗源[2](2020)在《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客货运输为主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管辖范围覆盖京津冀全部区域及山东、河南、山西省部分地区。由于铁路在客运方面的定价极低,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因此铁路的盈利点就几乎集中到了货运方面。而铁路货运由于其自身特点,当前“黑货”运输相对于“白货”运输更为经济实惠,效率也更高,因此铁路货运量份额中“黑货”占据了绝对优势。运输业中“铁老大”的优势地位正逐渐“日薄西山”。互联网时代来临,电子商务的出现则更是让物流行业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近些年的“供给侧”改革,“黑货”运输势头出现乏力,“白货”和快递运输风头正劲,而铁路自身由于没有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市场份额逐渐被大量挤压,铁路货运业务“求变”迫在眉睫。为此,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就成为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随后,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进行了文献综述。接下来论文运用PEST模型对公司货运业务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剖析国内物流行业环境,同时对行业内部竞争对手进行了归类分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中,本文介绍了公司的概况和货运系统组织结构,并对公司现有货运资源进行分析,展示了近年来公司货运主要经营指标,根据指标数据进行现状梳理。本文根据此前进行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结果对公司货运业务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一一列举发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具体情况追溯问题产生根源。在明确了问题及原因后,再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公司货运业务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自身的优劣势,着手对公司货运业务的总体战略进行适当调整。因物流环节“门到门”等部分的缺失导致北京局难以开拓大宗“黑货”业务以外的市场,所以本文提出以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为辅助,实施货场转型等一些列战略发展举措。在分别适当调整“黑货”与“白货”业务总体战略后,选择优化成本领先战略对现有货运资源进行整合,转型选定的货场,并进行战略细节制定。同时,针对关键职能战略中的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进行分析,并形成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本文图8幅,表3个,参考文献42篇。

应飞龙[3](2020)在《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认为航空和高铁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货物的运输中,两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和协作,对于交通体系的降本增效和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和民航运输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货运空铁联运将有效发挥航空货物运输和高铁货物运输的不同优势,激发出最大的运输潜能,实现货物运输的高效性、可靠性、灵活性以及可持续性,切实保障我国运输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促进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更好的发展以及建立快速直达的空铁联运货运通道,本文以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为依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设计出的流程进行Petri网建模和Flexsim仿真,研究论证出合理、有效的货运空铁联运流程。文章首先详细论述了高铁货运和空铁联运的基本知识,着重分析了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货运空铁联运进出港流程;接着,以货运空铁联运离港作业流程为例,建立Petri网模型,通过可达矩阵计算论证Petri网模型的性能;然后,在Flexsim仿真平台上对流程进行赋值仿真,通过直观3D显示和数据统计分析,找到流程运行中的弊端,在合理的优化举措和赋值仿真运行后,发现优化后的流程运转效率提高了27.8%;最后,结合货运空铁联运流程设计中的难点,给出促进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发展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货运空铁联运,助力郑州机场货运枢纽建设的同时,为我国其它机场建设货运空铁联运项目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但由于研究思维的限制,本文在流程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

张昊[4](2020)在《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它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通用航空产业正式进入快速推进期。在这个新阶段,通航物流产业作为发展潜力最大、产业延伸最多、网络覆盖最广、与人们的生活需求距离最近的通用航空应用业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步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对其系统性运营管理效能的特性分析与优化研究就自然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实践意义和重要理论价值的课题。本文将以通航物流系统的运行结构分析和整体效能评价为基础,对组成通航物流运行系统及运行网络的各个层级主要核心功能单元、局部子系统以及全航线网络系统的配载效能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些问题的研究求解过程中,本文通过对经典遗传算法在逻辑流程和算法结构上进行多项改进与重新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PSGA算法),使新算法在优化求解中的性能与运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对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运行单元构成和运行特点进行了 Petri网模型设计与分析。根据当前我国通航物流业务运营的总体特点,初步探讨了通航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单元构成,同时通过使用随机时间Petri网分析方法,对通航物流系统的运行结构与运行状态进行了宏观角度的系统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建系统模型的动态业务流特点和各个单元环节的运作效率,指出了影响通航物流系统运行水平的核心环节,提出了通航物流产业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关注的方向:一是要注重通用航空运输网络与民航干支线运输网络的融合运行,充分利用当前大型机场和干支线网络的闲置基础资源和空余配载能力,不断增强通航物流产业的网络服务能力和流通覆盖水平。二是要注重通航物流系统配载与运行过程中各个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协调与运行水平优化,不断提升通航物流系统的运行整体效能。三是要注重智能优化技术在通航物流系统配载与网络运行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系统整体的任务实时处理能力。(2)研究设计了一种符合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应用和问题研究的智能优化算法。根据通航物流配载系统和运行网络的高频次、多任务特点,本文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了逻辑流程和算法结构上的再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PSGA算法)。设计了一种能够自适应调节种群生成过程和空间搜索方式的适应度调和因子(AF因子),使新算法的运行效率和最优解的搜索精度有了显着的提高。同时,通过与经典遗传算法在限定时间内和同参数环境下的运行测试比较,表明PSGA算法在运行效率上要比传统遗传算法分别高出35.35%和43.49%;同时在搜索精度上,PSGA算法要比遗传算法分别高出102和105数量级。进而验证了 PSGA算法在有限时间内对最优解的良好求解性能和求解质量,也说明新算法能够满足之后章节中对各类通航物流配载效能优化问题的分析求解需要。(3)创建了单位任务机上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基于载机自身的飞行特性和飞行状态,建立了以飞行性能和外部任务环境为影响因素的通航物流机上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模型中以单位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燃油量、时间效率、航程、飞行高度、商载量等为参数,通过使用PSG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单位飞机通航物流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最佳配载参数组合。(4)创建了通航物流地面系统的出港核心子系统效能优化模型。根据论文前述中对通航物流系统Petri网模型核心运行环节的宏观数量分析,进一步深入阐述了通航物流出港子系统中的出库流程、机队规模配置以及装机等核心任务配载流程的作业特征;同时,基于这些特征建立了考察出库效率、机队规模配置、单位载机配载量约束以及机上配载双向平衡约束的出港作业多目标配载效能优化模型。通过使用PSGA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了在满足最优效能指数条件下的最佳任务出库策略、最佳出库口选择策略、最佳经济机队规模以及最佳机上平衡配载策略。(5)创建了通航物流地空系统的全航线网络运营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在综合了前文中的通航物流机上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和出港流程核心子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基础上,探讨建立了考察全国范围内已取证运营的80个通用航空机场物流需求、融合了地面子系统与低空航线网络系统的通航物流地空全系统任务配载效能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单位任务载机的飞行状态水平、单位航段和航线的配载经济性水平、不同通航物流终端机场需求下的航线网络配载模式选择以及任务机队规模选择等指标因素,基于全国80个通用航空机场数据,通过使用PSGA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上述指标综合效能最优化条件下的最佳机队规模选择策略、最佳机队任务配载策略以及最佳航线网络配载策略。同时,基于上述的问题分析、模型设计与求解过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层次通航物流配载效能优化问题的分析求解对现实中通航物流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能力改善与提升的借鉴性意义,指出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的本质是对通航物流现实运营管理过程和运营效果的总体性观察,是对企业在通航物流运营过程中,特别是通航物流配载过程中各环节指标运行整体水平的综合性评估,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主要体现在:通航飞机的性能保障与维护管理、机队规模的建设与保持、飞行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航线运营的成本与经济性管理、企业的连续经营计划与运营决策等与通航物流企业稳健运行相关的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正是一个通航物流企业整体化、系统化运营过程的核心业务范畴,也是其所必须拥有的企业核心功能,对这些核心运营业务板块的内在效能结构和效能水平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的分析研究,就能帮助通航物流企业在不同业务层面和业务板块上实现运营质量提升与经营规模增长,进而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能水平的不断优化。总之,通航物流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不同系统层面关键影响因素的配载效能管理优化。通过对从单位环节到子系统再到通航物流核心运营网络全系统的三个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系统配载效能水平优化过程研究,本文旨在对通航物流系统及其网络运行整体效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系统智能化水平的逐步完善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与实践,这些应用研究与实践分析有助于通航物流企业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通航物流运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核心成本要素,进而为企业的高效运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和智力支持,为通用航空产业特别是通航物流产业的高质有序发展提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为通航物流产业功能的不断延伸和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胡万明[5](2019)在《能源消耗约束下综合运输货运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其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各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也正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增长。交通运输业属于高能耗产业,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货物运输子系统对能源的消耗比重是相当大的。我们可以制定节能减排政策、采用先进技术改进运载工具,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货运结构来降低能源消耗。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综合运输货运系统和综合运输货运能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建立了能源消耗约束下综合运输货运结构优化模型,并以此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阐述了综合运输货运结构的涵义,从而给出了本文所研究的综合运输货运结构的概念,即各种货物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比例关系;其次,介绍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能耗量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影响综合运输货运能源消耗的因素,并介绍了因子贡献分析的完全分解模型方法;然后,以综合运输货运能源消耗量最少为目标,建立了能源消耗约束下综合运输货运结构优化模型;最后,分析了我国综合运输货运结构和货运能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模型对我国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货运结构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优化结果验证了该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基于此对未来我国综合运输货运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王妍[6](2019)在《地下物流PPP项目投资与风险二层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普及、城市交通愈加堵塞等推动下,物流运输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汽车货运不仅耗费大量燃油,造成空气污染,而且物流成本越来越高,流通性和可靠性却越来越低。针对以上问题,地下物流运输模式兴起。2000年,钱七虎院士提出地下物流的概念,地下物流走进中国。然而,地下物流系统投资大、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政府资本难以独立支撑。因此,本论文提出采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融资方式,为我国新型城市地下物流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PPP模式中,政府与地方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其主要目的:公私双方共担成本,共担风险,合作完成项目,获得收益。由此可知,资本结构(成本投资比例)与风险比例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本论文以此作为切入点,以双方的投资和风险比例为焦点,对城市地下物流PPP项目展开研究。本论文首先从环境、资源、交通三方面论证地下物流的必要性,梳理归纳英国、荷兰、德国、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地下物流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以此为鉴,分析了我国在地下物流方面的实践与发展;其次,对PPP模式的理论与应用作简要介绍,并通过对PPP项目的论述分析得到PPP项目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投资与风险比例合理分配的重要性,提出采用二层规划模型来进行求解,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再次,构建项目成本模型、风险价值模型和投资与风险二层规划模型;接着,对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理论与优越性进行介绍,并基于PGSA对二层规划模型进行阐述,给出PGSA求解二层规划模型具体步骤及算法流程图;最后,以南京市仙林地区为例,通过MATLAB进行具体数值模拟,并给出政府和地方企业相应的优化策略,为今后的城市地下物流PPP项目公私双方投资与风险的承担比例提供参考。

徐爱庆[7](2018)在《区域多机场协调性及其旅客行为选择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型城镇化以及现代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大都市区正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区域多机场系统提供了外部宏观需要和发展支撑。区域多机场系统在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和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区域多机场系统内部各子机场的“同构”现象较为突出,发展不均衡等长期问题也需加快解决。如长三角多机场系统中,上海机场容量近于饱和,机场延误现象严重;而南洋机场等小机场运力不足,出现资源严重闲置和浪费问题,并且这种现象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多机场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机场规划与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国内外既有相关文献来看,尽管在多机场系统协调发展方面开展较多研究工作,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1)现有研究内容大都涉及多机场系统协调某一方面,如多机场系统协调度研究,缺乏评价多机场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协调度;协调发展策略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基于乘客出行的定量研究理论基础。(2)研究方法上,大量相对效率评价文献仍使用CCR和BCC等传统DEA模型静态评价机场效率,忽视了决策单元内部结构及动态性;仅有的少量航空旅客出行行为研究文献,以多项logit为主,模型选取过于单一。(3)以往研究对象基本集中在系统内各机场,忽视了旅客作为多机场服务对象是多机场营运和发展的根本。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多机场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基于旅客出行的协调策略,针对已有研究不足进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协同学理论利用面板数据,评价多年来机场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纵向和横向分析系统内各机场和当地经济之间耦合协调度。评价说明:长三角机场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基本逐年向好,系统内大部分机场与地方经济越来越协调,但不同规模机场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2)深入多机场系统内部,评价各个机场的相对营运效率。考虑决策单元内部网络结构,本文构建了两个网络DEA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DEA模型,本文构建的两个DEA模型更具合理性。其中动态网络DEA模型避免了传统模型将各年度独立评价的不足,而具有非增中间变量网络DEA模型更加符合现实生产效率评价。(3)从旅客航空出行角度出发,引入累积前景理论,以多机场系统内多家机场重叠辐射区域旅客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机场系统内旅客航空出行选择模型并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运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此模型能有效地描述旅客的路径决策过程,不同出行目的下旅客选择结果不同,备选航班集差异较大。(4)研究影响旅客出行选择因素,利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多机场系统内乘客不同出行目的时各航班市场占有率,从机场角度提出机场内部协调策略。(5)利用巢式logit模型分析多机场系统内各机场和航空公司市场份额如何随航班频率、票价及航线补贴影响,并探讨政府管理者协调多机场营运策略。本研究多方面评价和分析了多机场系统协调发展问题。首先利用协同学和改进的DEA模型,评价多机场系统内外协调性,并寻求机场失调的问题所在。其次通过前景理论揭示旅客出行决策过程,利用两个logit模型分别着眼于机场、航空公司和政府管理者角度研究机场运行如何受旅客出行各因素影响,并探索多机场系统协调发展策略。理论上拓展了多机场系统研究思路,丰富了其研究内容,对政府和机场决策者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王宇[8](2016)在《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演化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研究“演化”是为了“温故而知新”。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历史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同,世界各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进程也不尽相同,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却呈现出基本相似的演化轨迹。中国铁路货运未来的发展会不会在未来面临和西方同样的窘境,会不会呈现相似的演化规律,值得中国铁路研究者们深思。机理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内外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发展变化规律特征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在解决社会对运输需求的快变性与铁路货运供给慢变性这两种背反特征间的均衡难题时,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进行机理研究是寻找答案的一个有效解决途径。而目前对于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机理的研究却大大滞后于铁路货运的实际发展,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进行系统的机理研究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生命周期特征、区域空间特征及影响机制运作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为我国铁路货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和实践依据。本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在对国内外铁路货运发展演化进行现状评述及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机理进行了阐释,包括:在生物进化论和铁路货运演化之间建立了隐喻关系,对铁路货运演化及演化机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基于工程演化论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机理的研究范围进行了阐释;基于系统论对铁路货运系统及序参量进行了阐释;基于运输需求和供给理论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影响机制运作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阐释。2.从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内部机理出发,基于时间尺度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规律特征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多项式函数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研究曲线进行拟合分析,识别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曲线生长特征。随后,将生长曲线理论移植到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规律特征分析中并进行算法改进,根据调整拟合优度最大隶属原则,设计出基于调整拟合优度的生长曲线模型算法。最后,应用该算法对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对各生命周期的生长曲线形式进行了识别,定量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规律特征。3.从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内部机理出发,基于空间尺度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区域空间特征进行研究。首先,从空间位置邻近性和运输联系相关性的角度设计出空间单元融合算法,并运用该算法对我国铁路货运区域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我国铁路货运区域空间范围。随后,通过对不同区域空间的运输联系及货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到我国铁路货运各区域演化的功能定位及货运通道的发展方向。最后,基于经济系数对我国铁路货运区域空间进行分析预测,得到我国铁路货运区域空间的演化趋势。4.从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外部机理出发,从动力机制和支撑机制两个角度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动因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首先,在构建出基于组合分辨系数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进行动力机制运作主指标提取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和运输演化理论,设计出动力机制运作影响分析方法及步骤,并运用该方法进行实践分析,得到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需求动力和方向动力,从而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提供了运输需求的合理性判断以及发展方向的导向性策略。随后,在灰色生产函数中加入“时滞”变量,设计出支撑机制运作影响分析研究时所采用的时滞灰色生产函数模型及分析步骤,并运用该模型进行实践分析,得到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中各项投入的贡献特征,从而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提供支撑投入的导向性策略。5.从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外部机理出发,从评价机制和调整机制两个角度对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运作机制进行实践分析。首先,在选取评价机制运作指标的基础上,对各运作指标的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而对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现状评价指导。随后,根据铁路货运发展演化影响机制运作体系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对动力机制、支撑机制和评价机制影响运作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调整策略。最后,将调整策略和调整机制的实际运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目前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演化调整机制的运作效应。最后,论文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对论文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苏旭[9](2016)在《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货运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城市货运需求量不断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内部货车数量的攀升,这不仅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城市拥挤和环境污染。中小规模城市由于规划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因此城市交通压力尤其严重。城市货运系统规划是集城市货运节点、货运通道、货运网络、城市交通管制、货运信息系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规划,同时要与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等相协调。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城市货运系统规划文献和现状规划的基础上,以达州市为例,分析和研究了我国中小规模城市的货运系统,包括了货运系统的构成、城市货运需求的预测方法及模型、货运节点的选址和布局、货运通道的层次分类等。为后续的实例节点、通道等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本文分析了大城市与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的差异性,对国内中小城市的货运系统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货运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对达州货运节点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完善了货运节点的布局方案,并在此方案上结合达州货运通道的现状进行了货运通道的布局方案研究,提出了合理的货运系统规划方案,以期提高中小规模城市的货运效率、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减轻货运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最后,本文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且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许旺土[10](2010)在《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构建及其运输能力的确定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下货运研究的重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从事货运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鉴于现有成果并未系统地研究综合运输体系下以“快捷化”运输理念为主导的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相关问题,本论文着重对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本论文简称为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模型及其算法进行了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1.围绕综合快捷货运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确定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分析了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的必要性。2.提出了综合货运物理网络和服务网络的概念,以及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类型,以此为基础提出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的概念及构成,结合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构成部分的具体定义,分析了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3.分析了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给出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表示方法及其枢纽节点内部转运联弧处理方法,将交通工程学上的OD矩阵推算方法应用到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中,提出基于关键联弧装载单元流量与其运输能力偏差值最小的极大似然估计算法,确定了快捷货运量OD矩阵的增广系数,进而得到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运输能力OD矩阵,采用算例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进行了验证。4.分析了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给出时效性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表示方法,提出了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上某OD对间K最短时空路径搜寻的“两阶段标号法”,结合改进Logit模型的时空路径快捷货物流量分配算法,提出基于K最短时空路径的时效性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的计算模型及算法,采用算例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进行了验证。5.确定了面向不同决策主体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运输能力。针对货运策略制订者,研究给出了不同运达时间限制条件下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最大有效运输能力、潜在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针对货主和货运商,从货主选择货运商、货运商制订自身运输策略(基于最小运输费用的路径流量分配)角度出发建立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经济运输能力计算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货主选择货运商的快捷货运需求量平衡分配不等式,下层为以货运商、第三方承运人运输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快捷货物流量分配模型,并采用算例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进行了验证。6.研究了考虑运达时间可靠性约束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方法。针对快捷货物运输过程中,服务路段载运单元行程时间、快捷货物停留等待时间、枢纽节点内快捷货物转运作业时间为随机值的情况,提出带随机变量和约束条件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运输能力计算模型。设计了一个混合智能求解算法——在遗传算法中嵌入蒙特卡洛模拟法,结合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效率并得出相应结论。7.采用中铁快运公铁联运的行邮服务网络进行实例验证,体现研究的实用价值及意义。

二、航空货运系统走向联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货运系统走向联合(论文提纲范文)

(1)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机场货站的研究
        1.2.2 关于业务流程优化的研究
        1.2.3 关于航空货运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航空货运
        2.1.2 配载流程
        2.1.3 航空货运配载管理
        2.1.4 流程优化的方法和工具
    2.2 航班配载流程主要组成
        2.2.1 整体配载流程
        2.2.2 准备配载流程
        2.2.3 核心配载流程
        2.2.4 后续配载流程
    2.3 理论基础
        2.3.1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2.3.2 质量驱动管理理论
第三章 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A机场货站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主要业务
        3.1.3 A机场货站软硬件设施
    3.2 出港航班配载业务现状
        3.2.1 整体配载业务流程
        3.2.2 准备业务流程
        3.2.3 核心业务流程
        3.2.4 后续业务流程
    3.3 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3.3.1 整体业务流程问题
        3.3.2 准备业务流程问题
        3.3.3 核心业务流程问题
        3.3.4 后续业务流程问题
    3.4 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仓储管理水平较低
        3.4.2 信息传输效率较低
        3.4.3 运输流程的效率有待提高
        3.4.4 缺乏先进设施设备
第四章 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优化设计策略
    4.1 优化目标
        4.1.1 完善准备业务流程
        4.1.2 强化核心流程
    4.2 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4.2.1 整体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2.2 准备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2.3 核心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2.4 后续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4.3 流程优化设计效果预估—以过货开单流程为例
第五章 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业务流程优化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加强货站工作人员管理
    5.2 引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
    5.3 完善货运系统平台建设
    5.4 构建流程时效监测机制
    5.5 增强货运管理组织,完善机场技术创新体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企业总体战略
        2.1.2 企业经营单位战略
        2.1.3 重点职能战略
        2.1.4 营销7P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
        2.1.5 分析工具
    2.2 文献综述
3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宏观环境PEST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国内物流行业环境分析
        3.2.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2.2 公司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3.3 国内物流行业内部竞争对手分析
        3.3.1 专营型物流企业
        3.3.2 兼营型物流企业
4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概况
        4.1.1 货运系统组织结构
        4.1.2 公司现有货运资源分析
    4.2 公司货运主要经营指标
    4.3 公司货运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4.3.1 公司货运物流业务现存主要问题
        4.3.2 公司货运业务现存问题产生原因
        4.3.3 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发展战略借鉴
5 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公司货运物流业务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公司货运业务总体战略选择调整
        5.2.1 业务专业化战略为主
        5.2.2 纵向一体化战略着手布局为辅
        5.2.3 战略外包
    5.3 公司“白货”运输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制定
        5.3.1 公司“白货”业务现阶段及后续战略态势分析
        5.3.2 公司“白货”运输业务竞争战略选择与制定
6 关键职能战略与战略实施保障
    6.1 关键职能战略
        6.1.1 营销战略
        6.1.2 人力资源战略
        6.1.3 信息化战略
        6.1.4 企业文化
    6.2 战略实施保障
        6.2.1 政策保障
        6.2.2 组织保障与人事权限
        6.2.3 资金保障
7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航空货运相关研究
        1.2.2 高铁货运相关研究
        1.2.3 空铁联运相关研究
        1.2.4 流程设计与仿真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铁货运相关理论
        2.1.1 高铁货运基本内涵
        2.1.2 高铁货运的运输组织现状
        2.1.3 高铁货运适运货物及运输模式
        2.1.4 高铁货运存在的问题
    2.2 空铁联运相关理论
        2.2.1 空铁联运基本内涵
        2.2.2 空铁联运的内在价值与布局模式
        2.2.3 空铁联运的衔接方式
        2.2.4 货运空铁联运存在的问题
    2.3 流程建模与系统仿真
        2.3.1 流程建模方法比较
        2.3.2 Petri网理论
        2.3.3 系统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发展分析
    3.1 郑州机场及其货运发展分析
        3.1.1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发展概况
        3.1.2 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分析
    3.2 郑州高铁南站基本情况
    3.3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项目进展情况
        3.3.1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项目发展历程
        3.3.2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内在价值
        3.3.3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布局模式与衔接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流程设计
    4.1 货运空铁联运流程的参与主体及特点
        4.1.1 货运空铁联运流程的参与主体
        4.1.2 货运空铁联运流程的特点
    4.2 货运空铁联运流程设计
        4.2.1 设计前的说明与假设
        4.2.2 货运空铁联运离港作业流程设计
        4.2.3 货运空铁联运进港作业流程设计
    4.3 货运空铁联运流程的Petri网建模
        4.3.1 Petri网模型建立
        4.3.2 Petri网模型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Flexsim的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流程仿真
    5.1 Flexsim简介
        5.1.1 Flexsim简介及主要功能
        5.1.2 Flexsim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
        5.1.3 Flexsim仿真的基本步骤
    5.2 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流程仿真
        5.2.1 仿真目标的确定
        5.2.2 仿真假设
        5.2.3 货运空铁联运流程的概念模型构建
        5.2.4 实体布局
        5.2.5 相关参数设置
        5.2.6 仿真运行
        5.2.7 仿真结果分析及流程瓶颈所在
    5.3 优化方案
        5.3.1 优化思路和方法
        5.3.2 改善条件
        5.3.3 结果输出
    5.4 郑州机场发展货运空铁联运的对策和建议
        5.4.1 建立互联互通的空铁联运信息系统
        5.4.2 统一各方运输标准
        5.4.3 其他方面促进空铁联运发展的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数据记录表
作者简介

(4)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论文内容总体框架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数学模型分析法
        1.3.2 智能优化算法
        1.3.3 计算机模拟仿真法
2 国内外通航物流理论与实践文献综述
    2.1 通航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2 航空货运系统相关研究
    2.3 相关优化方法研究
    2.4 机场地空作业流程调度研究
        2.4.1 机场物流仓储布局研究
        2.4.2 地空物流操作管理流程研究
        2.4.3 优化方法的应用
        2.4.4 机场流程调度研究
    2.5 航线网络研究
3 基于Petri网的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影响因素与环节分析
    3.1 Petri网基本概念
    3.2 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Petri网模型构建
    3.3 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Markov链
    3.4 通航物流配载系统的Petri网特性分析
        3.4.1 性能计算
        3.4.2 子系统效率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4.1 遗传算法简述
        4.1.1 算法基本结构简述
        4.1.2 基本算子简述
    4.2 新型PSGA变种群极搜索遗传算法性能分析
        4.2.1 PSGA算法结构的创新设计
        4.2.2 PSGA算法的适应度调和因子设计
        4.2.3 PSGA算法的性能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飞行状态的机上配载效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5.1 基于飞行状态的通航物流配载系统建模
        5.1.1 通用航空器飞行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5.1.2 通航物流机上配载效能模型设计
    5.2 单位通航任务的配载效能优化过程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出港子系统核心配载效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6.1 通航物流出港系统特征分析
        6.1.1 货物流与同步流量特征
        6.1.2 进出港作业频率与业务密度特征
        6.1.3 货物调度与配载效果时效性和平衡性特征
    6.2 出港作业流程分析
        6.2.1 标准货物单元出入库系统流程
        6.2.2 标准货物单元出入库操作过程
        6.2.3 标准货物单元货舱配载流程
    6.3 出港作业效能优化模型设计与分析
        6.3.1 出库系统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3.2 出库配载过程的效率分析
        6.3.3 基于动态出库口策略的通航物流出库任务模型设计
        6.3.4 出港作业核心子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设计
    6.4 出港核心子系统配载效能优化实证研究
        6.4.1 任务环境参数的基本配置
        6.4.2 算法环境参数的基本配置
        6.4.3 任务配载效能优化过程与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通航物流网络运营配载综合效能优化设计与分析
    7.1 通航物流航线运营网络与运输模式分析
        7.1.1 通航物流航线运营网络的选择特点
        7.1.2 旅行商的多回路-多目标问题分析
    7.2 基于低空航线网络的通航物流配载综合效能优化模型设计
        7.2.1 航段、航线和航线网络的综合效能水平分析
        7.2.2 通航物流网络配载综合效能水平优化模型设计
        7.2.3 通航物流全系统综合配载效能优化分析
    7.3 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研究的运营管理意义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能源消耗约束下综合运输货运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运输能源消耗研究
        1.2.2 运输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综合运输货运方式与货运结构
    2.1 运输业的发展概况
    2.2 综合运输系统概述
        2.2.1 综合运输概念及组成
        2.2.2 综合运输内涵及特征
    2.3 综合运输货运方式及其分析
        2.3.1 综合运输货运方式
        2.3.2 综合运输货运方式特性分析
    2.4 综合运输货运结构
        2.4.1 综合运输货运结构的涵义
        2.4.2 综合运输货运结构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分析
    3.1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概述
        3.1.1 能源相关概念
        3.1.2 货运能源强度概念
        3.1.3 货运能源消耗种类
        3.1.4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3.2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计算
        3.2.1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总量
        3.2.2 各运输方式的货运能耗量
    3.3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的影响因素
        3.3.2 影响因素的因子贡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源消耗约束下货运结构优化模型
    4.1 建模的必要性和假设条件
        4.1.1 建模的必要性
        4.1.2 建模的假设条件
    4.2 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的分析
    4.3 模型参数确定及求解方法
        4.3.1 模型参数的确定
        4.3.2 模型求解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我国综合运输货运结构现状
    5.2 我国综合运输货运能耗现状
        5.2.1 能源消耗结构分析
        5.2.2 各运输方式的货运能耗分析
        5.2.3 综合运输货运能耗因子分析
    5.3 我国综合运输货运结构优化
        5.3.1 2015年的货运结构优化
        5.3.2 2005年和2010年的货运结构优化
        5.3.3 2020年的货运结构优化
        5.3.4 对未来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1.本文的主要结论
    2.本文的主要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地下物流PPP项目投资与风险二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地下物流发展现状
        1.2.1 英国PCP/HCP管道系统
        1.2.2 荷兰城市地下物流系统
        1.2.3 德国CargoCap系统
        1.2.4 美国地下管道货运系统
        1.2.5 日本地下货运系统
        1.2.6 瑞士CST系统
        1.2.7 中国城市地下物流系统
    1.3 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3.2 主要研究方法
2 基于二层规划的PPP项目理论与问题分析
    2.1 PPP模式
        2.1.1 PPP定义及分类
        2.1.2 PPP相关理论
        2.1.3 PPP主要应用
        2.1.4 PPP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2.2 二层规划
        2.2.1 阶层性研究
        2.2.2 二层规划模型
        2.2.3 二层规划的特性
    2.3 PPP项目二层规划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2.3.1 层次分析
        2.3.2 目标分析
        2.3.3 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地下物流PPP项目二层规划模型
    3.1 概念模型与前提假设
        3.1.1 概念模型
        3.1.2 前提假设
    3.2 基于二层规划的决策模型
        3.2.1 项目成本模型
        3.2.2 风险价值模型
        3.2.3 投资与风险二层规划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
    4.1 智能优化算法
    4.2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
    4.3 基于PGSA的二层规划模型优化算法
        4.3.1 PGSA算法设计
        4.3.2 PGSA的步骤与流程
    4.4 本章小结
5 算例分析及优化策略
    5.1 模型算例分析
        5.1.1 模型算例
        5.1.2 算例结果分析
    5.2 政府的优化策略
    5.3 企业的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南京市仙林区数据
附录 B 投资与风险二层规划模型核心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区域多机场协调性及其旅客行为选择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区域多机场协调性及其旅客行为选择策略研究综述
    2.1 多机场系统研究现状
    2.2 多机场系统协调性研究现状
        2.2.1 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研究
        2.2.2 多机场系统营运效率评价研究
    2.3 多机场系统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研究现状
        2.3.1 出行选择行为研究内容现状
        2.3.2 出行选择行为研究模型现状
    2.4 多机场系统航线补贴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
    3.1 多机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
    3.2 长三角多机场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
        3.2.1 评价指标建立及数据来源
        3.2.2 机场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分析
    3.3 长三角各机场和地方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分析
        3.3.1 纵向评价各机场和地方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
        3.3.2 横向评价各机场和地方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EA的多机场系统营运效率静态评价
    4.1 构建具有非增中间变量的网络DEA模型
    4.2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具有非增中间变量的网络DEA与 SBM结果比较
        4.3.2 具有非增中间变量与自由中间变量的网络DEA结果比较
        4.3.3 具有非增中间变量的网络DEA结果分析
    4.4 机场效率及改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EA的多机场系统营运效率动态评价
    5.1 构建动态网络DEA模型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5.3 基于动态网络DEA的效率结果分析
        5.3.1 动态网络DEA与两个加权DEA模型结果比较
        5.3.2 年度效率和年度分点效率
    5.4 机场效率改善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机场系统内旅客出行行为选择研究
    6.1 累积前景理论(CPT)
    6.2 多机场系统乘客出行选择模型
        6.2.1 符号和假设
        6.2.2 航空旅客出行参考点设置
        6.2.3 路径累积前景值的计算
    6.3 案例分析
        6.3.1 各机场航线数据
        6.3.2 乘客出行结果分析
        6.3.3 调查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机场系统营运协调发展的内部驱动研究
    7.1 构建混合Logit乘客出行选择模型
        7.1.1 多项Logit模型原理
        7.1.2 混合Logit乘客出行选择模型
    7.2 案例分析
        7.2.1 调查数据搜集
        7.2.2 异质客户出行结果分析
    7.3 乘客出行选择与机场协同营运策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多机场系统营运协调发展的外部驱动研究
    8.1 Nested logit模型及情景分析
        8.1.1 各变量定义
        8.1.2 构建多机场系统内Nested logit模型
    8.2 模型应用与航班频率
        8.2.1 市场份额与航班频率
        8.2.2 航班频率与政府协同策略
    8.3 模型应用与航线补贴
        8.3.1 市场份额与航线补贴
        8.3.2 航线补贴与政府协同策略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本文工作总结
    9.2 本文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2011 -2015年机场、城市发展指标值

(8)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演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和研究空间
        1.2.1 运输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1.2.2 铁路货运演化特征研究综述
        1.2.3 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综述
        1.2.4 运输区域空间划分研究综述
        1.2.5 铁路货运演化机制研究综述
        1.2.6 研究空间的演绎推理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机理的阐释
    2.1 基于生物进化论的阐释
    2.2 基于工程演化论的阐释
    2.3 基于系统论的阐释
    2.4 影响机制运作体系的阐释
    2.5 本章结论
第3章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生命周期特征分析
    3.1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生长特征分析
    3.2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生长曲线模型
        3.2.1 生长曲线模型理论概述
        3.2.2 基于调整拟合优度的生长曲线模型算法
    3.3 铁路货运生长曲线生命周期阶段特征
        3.3.1 生命周期划分
        3.3.2 生长曲线识别
        3.3.3 规律特征分析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区域空间特征分析
    4.1 空间单元融合算法
        4.1.1 理论来源
        4.1.2 流程分析
    4.2 铁路货运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4.2.1 确定空间单元
        4.2.2 建立运输联系强度矩阵
        4.2.3 区域空间划分
    4.3 铁路货运区域空间演化特征
        4.3.1 运输联系特征
        4.3.2 货物流向特征
        4.3.3 演化趋势特征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动因机制分析
    5.1 动力机制运作影响分析方法
        5.1.1 思想来源
        5.1.2 论方法
        5.1.3 分析步骤
    5.2 动力机制运作影响实践分析
        5.2.1 主指标的提取
        5.2.2 需求动力分析
        5.2.3 方向动力分析
        5.2.4 实践分析框架
    5.3 支撑机制运作影响分析模型
        5.3.1 理论来源
        5.3.2 时滞灰色生产函数模型
        5.3.3 分析步骤
    5.4 支撑机制运作影响实践分析
        5.4.1 指标序列调整
        5.4.2 支撑投入分析
        5.4.3 实践分析框架
    5.5 本章结论
第6章 铁路货运发展演化的运作机制分析
    6.1 评价机制运作影响实践分析
        6.1.1 运作指标选取
        6.1.2 指标特征分析
        6.1.3 特征原因分析
        6.1.4 实践分析框架
    6.2 调整策略实践分析
        6.2.1 调整策略分析
        6.2.2 实践分析框架
    6.3 调整机制运作影响实践分析
        6.3.1 运作实证分析
        6.3.2 运作效应分析
    6.4 本章结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城市货运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城市货运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1.1 我国城市货运发展总体现状
        2.1.2 我国城市货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3 我国城市货运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现状
    2.3 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的意义和必要性
        2.3.1 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的意义
        2.3.2 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2.4 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的适用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基本内容
    3.1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构成与特性
        3.1.1 城市货运概述
        3.1.2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构成
        3.1.3 中小规模城市的货运系统特性
        3.1.4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差异性分析
    3.2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的内容
        3.2.1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概念
        3.2.2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总体战略
        3.2.3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目标
        3.2.4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车辆规划
        3.2.5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方式的选择
        3.2.6 货运需求分析与预测
        3.2.7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节点规划
        3.2.8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通道规划
    3.3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交通管理规划
    3.4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建设时序
    3.5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效果评价
    3.6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问题分析
        3.6.1 货运通道的科学分类
        3.6.2 货运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问题
        3.6.3 其他问题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实例分析
    4.1 达州市货运物流结点的现状及分布
        4.1.1 铁路货运节点
        4.1.2 道路货运节点
        4.1.3 航空货运节点
        4.1.4 其他类型货运节点
    4.2 达州市主要货运通道
        4.2.1 区域货运通道
        4.2.2 市域货运通道
    4.3 达州市现状货运和物流问题分析
    4.4 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4.4.1 预测的主要依据
        4.4.2 全社会货运总量预测
        4.4.3 分方式运量预测
        4.4.4 各小区物流量预测
        4.4.5 物流量分布预测
        4.4.6 物流运输方式划分
    4.5 物流(货运)节点布局规划
        4.5.1 方案初选
        4.5.2 方案分析
        4.5.3 方案调整及确定
    4.6 货运通道布局规划
        4.6.1 达州市货运通道现状分析
        4.6.2 达州市货运通道分类
        4.6.3 达州市货运通道布局规划
    4.7 达州市货运交通管理规划
    4.8 达州市货运系统规划方案评价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综合货运策略规划研究
        1.2.2 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研究
        1.2.3 网络运输能力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及其运输能力
    2.1 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概念
    2.2 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的类型
    2.3 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及构成
        2.3.1 综合货运物理网络运输能力
        2.3.2 综合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2.3.3 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2.4 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
    3.1 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表示
        3.1.1 网络拓扑
        3.1.2 枢纽节点处理
    3.2 基本假设、符号定义及关键联弧确定
        3.2.1 基本假设
        3.2.2 符号定义
        3.2.3 关键联弧确定
    3.3 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模型及算法
        3.3.1 数学模型
        3.3.2 求解算法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服务网络及模型参数
        3.4.2 确定关键联弧
        3.4.3 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
    4.1 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表示
        4.1.1 一般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
        4.1.2 时效性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
    4.2 基本概念及符号定义
        4.2.1 基本概念
        4.2.2 符号定义
    4.3 寻找K最短时空路径的两阶段标号法
        4.3.1 时空路径上快捷货物的广义运输费用
        4.3.2 "B标号"算法
        4.3.3 "A标号"算法
    4.4 K最短时空路径算法
        4.4.1 K最短路径算法简述
        4.4.2 基于"班次删除法"的K最短时空路径算法
        4.4.3 K值的确定
        4.4.4 算法效率分析
    4.5 时效性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4.5.1 改进Logit模型的时空路径快捷货物流量分配
        4.5.2 运输能力模型及算法
        4.5.3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面向不同决策主体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
    5.1 面向货运策略制订者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5.1.1 符号定义
        5.1.2 数学模型
        5.1.3 求解算法
        5.1.4 算例分析
    5.2 货主和货运商的决策主体模型
        5.2.1 货主和货运商决策行为
        5.2.2 货主选择货运商的快捷货运需求分配平衡流变分不等式
        5.2.3 "货运商"快捷货物路径流量分配模型
        5.2.4 "货运商"快捷货物路径流量分配模型求解算法
        5.2.5 "货运商"单位快捷货运量的"影子价格"
    5.3 面向货主和货运商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5.3.1 基于货主与货运商行为的快捷货运量平衡分配双层规划模型
        5.3.2 运输能力算法
        5.3.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运达时间可靠性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
    6.1 概述
    6.2 数学模型
    6.3 求解算法
        6.3.1 算法框架
        6.3.2 算法详细流程
    6.4 算例分析
        6.4.1 基本参数
        6.4.2 计算结果及与现有研究的比较
        6.4.3 算法效率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实证研究
    7.1 实证背景
    7.2 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7.2.1 简化的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拓扑
        7.2.2 长途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
    7.3 区域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7.4 面向不同决策主体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7.4.1 面向货运策略制订者
        7.4.2 面向货主与货运商
    7.5 基于运达时间可靠性的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
    7.6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航空货运系统走向联合(论文参考文献)

  • [1]A机场货站出港航班配载流程优化研究[D]. 翟冰铖.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国铁集团北京局集团公司货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白宗源.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郑州机场货运空铁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 应飞龙.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4]通航物流系统配载效能优化模型构建与算法研究[D]. 张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5]能源消耗约束下综合运输货运结构优化研究[D]. 胡万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6]地下物流PPP项目投资与风险二层规划研究[D]. 王妍.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7]区域多机场协调性及其旅客行为选择策略研究[D]. 徐爱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9)
  • [8]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演化机理研究[D]. 王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8)
  • [9]中小规模城市货运系统规划[D]. 苏旭.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10]综合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运输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 许旺土.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航空货运系统走向整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