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

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

一、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闻杰[1](2021)在《EPDM/PP TPV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TPV)是一类橡胶在硫化过程中通过机械剪切分散在树脂中所形成的热塑性弹性体,橡胶交联颗粒以微米级的尺寸分散在树脂连续相中,这种“海-岛”结构赋予了TPV常规硫化橡胶的回弹性和抗冲击性,以及树脂的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重复利用性。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替代不可回收的热固性橡胶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通过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EPDM(三元乙丙橡胶)/PP(聚丙烯)TPV,并将其应用于PP及PP/淀粉复合材料的增韧,最后在EPDM/PP TPV的基础上,开发一款新型的EPDM/PP/PBE(丙烯基弹性体)TPV。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了EPDM/PP TPV,探究PP种类及交联剂用量对TPV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PP(均聚聚丙烯)所制备的EPDM/H-PP TPV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拉伸强度达到8.9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564%,同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结晶度达到29.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得出EPDM/H-PP TPV中的橡胶相分散程度最好,使其兼具了较好的熔体流动性。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TPV的交联程度和交联速率不断增加,力学性能有所提升,但熔体流动性下降;当交联剂用量为0.10 phr(每百克份数)时,TPV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性较好。(2)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TPV二元共混物,研究TPV用量对PP/TPV二元共混物各项性能的影响,随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添加纳米CaCO3、纳米Talc(滑石粉)制备其三元共混物,分别研究纳米CaCO3、纳米Talc用量对PP/TPV/纳米填料三元共混物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V能够有效增韧PP,当TPV在PP/TPV二元共混物中的用量仅为5 phr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2 k J·m-2,较PP增加了95%,同时拉伸强度仅下降了4%。纳米CaCO3能够诱导PP中β晶型的生成,随着纳米CaCO3在PP/TPV/纳米CaCO3三元共混物中用量的增加,缺口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拉伸强度变化不大,当纳米CaCO3用量为3 phr时,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最好,达到13.8 k J·m-2,同时耐热性能也得到提升。纳米Talc在PP/TPV/纳米Talc三元共混物中的最佳用量为9 phr,此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9.32 k J·m-2,是纯PP的4.5倍,同时拉伸强度提高到40.92 MPa。(3)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淀粉/TPV复合材料,探究TPV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流变特性、热稳定性、耐老化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PV用量从0逐渐增加10 phr,PP/淀粉/TPV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43 k J·m-2增加到8.74 k J·m-2,增长了1.5倍,同时拉伸强度变化不大;TPV会轻微降低复合材料的熔点及结晶度,但是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保持率从45.76%上升到70.25%,断裂伸长率保持率从13.32%上升到32.40%;流变特性测试表明橡胶交联颗粒在PP基体中形成了较强的物理网络结构,与PP基体界面上的链缠结和相互作用较强。(4)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了EPDM/PP/PBE TPV,探究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力学性能、回弹性、邵氏硬度、熔体流动速率、结晶性能、流变特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BE用量的不断增加,两相粘度比由6.13增加到8.94,橡胶交联颗粒的粒径不断减小,形貌更加完整细致;当PBE用量为20 phr时,EPDM/PP/PBE TPV的拉伸强度达到14.92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665%,与不添加PBE的TPV相比,分别增加了67.6%和195.2%,回弹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结晶度下降了12.8%,邵氏硬度下降了10 A,但熔体流动速率仍维持在0.5 g/10min。表面性质和界面相容性分析表明PBE与EPDM之间拥有更低的界面张力和更强的相互作用。

贾继祥[2](2021)在《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指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TPU)具有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优异,综合性能出色的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TPU的皮肤触感差,且聚酯型TPU不耐水解,聚醚性TPU耐氧化性差,这都不利于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以及与人体直接接触材料,如智能手环料、手机保护套等领域的应用。将TPU与其他类型高分子材料共混,是提高TPU性能的有效方法。聚异丁烯(PIB)基弹性体和硅橡胶(Si R)是两类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本文将TPU分别与高分子量PIB、溴化对甲基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离聚体(BIMS ionomer)以及Si 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仪(EDS),研究了共混比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和动态机械热分析(DMA)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性能;通过硝酸(HNO3)浸泡实验研究了抗氧化/水解性;并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加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借助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增容作用,可获得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优异耐氧化/水解性能的PIB/TPU共混物。PIB和TPU的极性存在显着差异,须引入相容剂PP-g-MAH以改善界面特性。PIB/TPU共混比为1/9~3/7时,TPU为连续基体相,PIB为分散相;PIB/TPU共混比为5/5时,共混物转变为双连续相分布;PIB/TPU共混比为7/3~8/2时,PIB转变为连续基体相,TPU为分散相。PIB/TPU共混比为7/3时,相比于高分子量PIB,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达到7 MPa;相比于TPU,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耐氧化/水解性能。通过缓慢冷却热处理,可促使PIB向共混物表面迁移,进一步增加共混物的抗氧化/水解性。2.三苯基磷(P(Ph)3)和溴化对甲基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BIMS)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形成BIMS离聚体(ionomer),最优的反应条件为P(Ph)3/苄基溴=2(摩尔比)、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0 min。在PP-g-MAH的增容作用下,将BIMS离聚体与TPU进行物理共混,相比于高分子量PIB/TPU共混物,在进一步提升力学性能的同时,还显着提高了耐蠕变性能,减少了应力松弛;共混比均为7/3时,BIMS离聚体/TPU共混物的耐蠕变性能提高了61%,应力松弛减少了15.7%,拉伸强度提高到9.1MPa。BIMS离聚体/TPU还表现出良好的加工性能。3.通过简单物理共混和动态硫化,制备了Si R/TPU共混材料。使用简单物理共混法,在Si R含量为15%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优异,拉伸强度14.9 MPa,断裂伸长率为805%。Si R含量较高时,动态硫化可降低共混材料的拉伸永久变形。铂金硫化体系和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都能够有效交联Si R,铂金硫化体系的交联程度相对要大一些。Si R/TPU在5/5共混比下为双连续相分布,通过动态硫化可转变为硫化Si R分散于TPU基体中的单连续相分布。

崔子文[3](2021)在《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型TPV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过氧化物为硫化体系,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了高性能的MVQ/TPU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重点研究了动态硫化加工工艺、硫化体系及增容剂的种类和用量对MVQ/TPU TPV的加工流变特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微观相态结构和动态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MVQ/TPU TPV动态硫化工艺的研究,得出了利用HAKKE转矩流变仪制备TPV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依据力学性能和TPV的相态结构,选取了最佳的动态硫化工艺条件:橡塑比40/60、共混温度180℃、转子转速80 r/min、动态硫化时间10 min,模压成型温度190℃。不同动态硫化制备方法对MVQ/TPU TPV体系性能的影响不同,M3制备方法得到TPV具有最均匀的相态结构和最强的交联网络结构。系统的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MVQ/TPU TPV体系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微观形貌和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DBPH硫化的TPV的力学性能随着过氧化物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DCP硫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则缓慢上升;此外,使用DBPH硫化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DCP。热失重结果表明,经DBPH硫化的TPV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并且TPV具有优异的热氧老化性能,老化后拉伸强度提高38%。SEM结果表明,DBPH硫化体系的TPV中硅橡胶的尺寸更小,在TPU相中的分散程度更好。TPV的熔体流动速率随DBPH用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关系,当交联剂用量超过1.5 phr后熔体流动速率过小。综合所有结果,以过氧化物DBPH作为交联剂,用量为1.5 phr时,MVQ/TPU TPV的综合性能最优。添加了助交联剂后,TPV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并且小幅度的降低了TPV体系的相态分布的均匀性。但添加助交联剂能够提高MVQ/TPU TPV体系的热稳定性,TAIC的效果更明显。经过二段硫化后,TPV体系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变。通过对TPV相容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TPV的力学性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使用POE-g-MAH作为相容剂时TPV具有最优异的力学性能。添加了不同类型及用量相容剂的TPV的热氧老化性能良好,并且相容剂能够提高TPV中TPU相的热稳定性。利DMA和SEM结果表明,三种增容剂都能够提高TPV体系中橡塑两相的相容性,其中选择POE-g-MAH作为相容剂时,TPV中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近,TPV断面中两相界面最为模糊,说明POE-g-MAH对TPV的增容效果最好,并且用量为6份时增容效果最佳。MVQ/TPU TPV具有优异的可重复加工性能,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TPV的力学性能有上升的趋势。

郑铭焕[4](2020)在《生物基PLA/ENR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TPV)性能优异,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硫化橡胶,但TPV原料基本来源于石油基材料,不可再生且难以降解,因此生物基TPV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环氧天然橡胶(Epoxidized natural rubber,ENR)为主要原料,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全生物基PLA/ENR TPV,研究了加工工艺和橡塑比对PLA/ENR TPV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作为增强材料,通过溶剂浇铸法和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法制备PLA/ENR/CNC复合材料,研究了CNC含量以及KH-560浓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1)PLA/ENR加工工艺研究表明,共混物在动态硫化前后均呈现双连续结构,PLA相的尺寸随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当ENR硫化完成后,随着加工时间的进一步增加,部分ENR网络变细变薄直至断裂,这导致表观交联密度以及加工扭矩的降低。此外,PLA和ENR在动态硫化过程中还发生了接枝反应,并且加工温度越高,PLA和ENR之间的接枝率越高。2)橡塑比研究表明,随着ENR含量的增加,PLA/ENR TPV的拉伸强度和压缩永久变形量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而TPV的相形态发生了由“ENR分散,PLA连续”—“双连续”—“ENR连续,PLA分散”的转变。此外,经过动态硫化加工,PLA的热稳定性下降,并且ENR含量越高,初始失重温度越低。3)CNC增强PLA/ENR TPV研究表明,溶剂浇铸法和KH-560改性法可有效实现CNC对TPV的增强。采用溶剂浇铸法时,随CNC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变小,PLA相的尺寸先减小后变大,当CNC添加量为1%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升22%。此外,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均随CNC含量增加而变大。采用KH-560改性法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KH-560成功接枝到CNC表面,并且KH-560浓度越高,接枝率越高。当添加5%KH-560改性CNC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升26%,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以及复数黏度都明显提高。

魏雪峰[5](2020)在《SAN/CR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SAN)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具有刚性大、耐热性好、耐应力开裂性强等众多的优点,如果冲击性能得到改善或者大的提高以及阻燃性能进一步增加,将赋予其更加优异的性能。氯丁橡胶(CR)是一种耐热氧老化,耐天候老化明显优于其他二烯类橡胶的橡胶,尤其是CR分子链上大量的氯原子,赋予了CR优异的阻燃性能,所以将CR并用在SAN中既可以作为增韧剂使用,同时也兼具阻燃剂的效果。本文以SAN/CR共混体系为研究基础,首先研究了多种阻燃体系对SAN的阻燃作用,同时研究了SAN/CR共混体系反应型增容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内容如下:1、选用三氧化二锑(Sb2O3)、十溴二苯乙烷(DBDPE)组成卤-锑阻燃体系,酚醛树脂(PF)和磷酸三苯酯(TPP)组成膨胀型阻燃体系,着重考察了两种阻燃体系的用量对SAN/CR共混物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级别(UL-94)、缺口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筛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阻燃体系。2、采用熔融接枝法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使用苯乙烯(St)、丙烯腈(An)单体与CR基体进行接枝反应,制得接枝共聚物。考察温度、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和凝胶率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此双单体体系与CR的接枝反应规律。用CR以及原位接枝改性后的CR分别增韧改性SAN,对两种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并通过测定凝胶率考察了共混物动态硫化过程的特点。3、在转矩流变仪中进行了SAN/CR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研究了反应规律,考察了催化剂的影响,其中催化剂AlCl3是最有效的,研究了共混温度和时间对SAN/CR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称重法和红外分析发现,在研究范围内,随着共混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度增加。通过DSC、FT-IR、GPC和SEM对SAN/CR/AlCl3反应体系各种组分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

张政[6](2020)在《SEBS/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以新型聚烯烃弹性体SEBS及聚丙烯(PP)为研究对象,以过氧化物1,3(1,4)一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BP)/硫磺(S)为硫化体系,通过动态硫化法制备新型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SEBS/PP TPVs,并探究了加工温度、转子转速、共混时间、橡塑比等加工工艺,环烷油和石蜡油软化剂体系,高岭土、碳酸钙、云母粉、炭黑和白炭黑填充补强体系对材料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流变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SEBS/PP TPVs体系加工工艺探究发现,材料拉伸强度随加工温度升高与动态硫化共混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随转子转速增加逐渐上升,断裂伸长率随加工温度升高先降低后增加,随动态硫化共混时间延迟逐渐增加,撕裂强度随加工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随转子转速增加及动态硫化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综合考虑SEBS/PP TPVs的各项性能,确定加工温度为180℃,转子转速100 r·min-1,动态硫化共混时间4 min。通过探究交联剂BIBP用量对体系力学性能及连续相PP的结晶度影响发现,与简单共混物相比,经过动态硫化后,SEBS/PP TPVs拉伸曲线出现明显弹性拉伸,且随交联剂BIBP用量增加,体系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逐渐下降。相对于助交联剂TAIC,助交联剂S更适用于SEBS/PP TPVs体系,当BIBP用量为2 phr时,体系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经热性能分析,随交联剂BIBP用量增加,体系中PP熔点Tm与熔融热焓ΔHm逐渐降低,体系结晶度略有降低,从SEM图像中,与简单共混物对比,可明显观察到经动态硫化后,体系发生相转变,形成“海-岛”结构。为改善体系的硬度及物料的流动性,选用环烷油和石蜡油作为增塑剂,探究软化剂种类与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SEBS/PP TPVs体系中加入软化剂,体系的粘度迅速降低,平衡转矩显着下降,有效改善其加工流动性,体系硬度也明显降低。经热性能分析,软化剂用量增多,体系中PP的熔点向低温移动,且结晶度降低。综合比较环烷油体系与石蜡油体系的力学性能、回弹性与耐热氧老化性能,SEBS/PP/石蜡油体系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将无机填料高岭土、碳酸钙、云母粉及有机填料炭黑、白炭黑作为填充补强体系对SEBS/PP TPVs体系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对于SEBS/PP/无机填料TPVs体系,随填料份数增加,体系平衡转矩、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升高;对于SEBS/PP/有机填料体系,随填料份数增加,体系平衡转矩撕裂强度逐渐上升,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硬度逐渐上升,且增幅高于无机填料体系。对高岭土、碳酸钙、云母粉、炭黑N330、白炭黑五种填料体系耐热氧老化性、回弹性与耐压缩永久变形性比较发现,白炭黑体系与云母粉体系老化前后性能变化较小,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良好的回弹性与耐压缩永久变形性。

沈昱岑[7](2019)在《动态硫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晶行为的调控》文中认为动态硫化热塑性硫化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ion TPV)是一种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的以大量橡胶相(50-80wt%)为分散相、少量塑料相(20-50wt%)为连续相的弹性体。TPV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可回收利用的特性,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PV中呈连续相的塑料基体的结晶行为是影响TPV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对于TPV结晶行为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简单共混物增韧研究中。通过研究TPV结晶行为并实现通过简单方法提高IPV性能,特别是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提升性能,以拓宽应用范围的研究十分重要。本实验通过对POE/PP TPV体系中特殊的交联诱导界面结晶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改变PP分子量的方法研究TPV交联诱导界面结晶行为,并讨论了相态结构和分子量共同作用影响POE/PP结晶行为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对于分子量约58万的高分子量PP,其分子链运动能力弱,使用5phr DCP进行动态硫化,在原位交联过程和相分离过程中,分子链容易在界面被高交联程度的POE固定并取向,成为界面的成核点诱导促进界面结晶过程。相反,低分子量(Mw约为30万)PP运动能力强,被固定取向程度低,即使POE使用5phr DCP进行高程度交联,也难以实现强诱导界面结晶作用。通过设计sandwich实验,还对诱导界面结晶的过程使用偏光显微镜进行了观察。最后,联系POE/PP相态结构和结晶行为分析发现,相态结构的影响和交联诱导界面结晶的促进作用共同决定了结晶行为。另一方面,对EPDM/PP体系中β晶型的调控及其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并探究了拉伸过程中晶体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添加0.1wt%的β成核剂TMB-5对EPDM/PP TPV中引入β晶PP,对材料的性能、结构以及两者在拉升过程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EPDM/PP TPV中β晶的存在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等机械性能有提高。当β晶体含量为84%时,拉伸强度由17MPa提升至27MPa。弹性则最大可使得拉升永久变形降低50%。且性能变化与材料的相态结构和橡胶网络均无影响,机械性能的提高主要与材料结晶行为有关。结合SEM观察结果和力学性能测试,我们认为弹性的提高归结于β晶疏松的结构,有助于在应力作用下的能量吸收。进行原位拉伸广角同步辐射测试发现,拉伸过程中的β晶发生变形,后其取向结构发生定向排列,从而我们认为这对材料起到了增强作用。同时,还对通过提高最终加工温度和淬火的方法提高EPDM/PP中β晶的含量,研究了其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

刘超[8](2018)在《共混复合改性硅橡胶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为主要材料对硅橡胶混炼胶(SRC)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系列具有高强度、低表面能、高电磁屏蔽性能和高介电性能的SRC/POE共混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POE结构对SRC/POE共混物相态结构变化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探讨了SRC/POE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对其力学性能和表面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1-乙烯基-3-乙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ILs)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SRC/POE共混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和介电行为的影响机制。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采用DSC研究了POE的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同时又采用SEM研究了POE的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POE中?-烯烃单体的结构以及乙烯和?-烯烃两种结构单元的比例是影响其聚集态形成过程的主要因素。乙烯-丁烯共聚物与SRC共混时材料呈典型的海岛结构,乙烯-辛烯共聚物与SRC共混时材料呈类双连续结构,当使用陶氏公司牌号为8150,辛烯含量为25wt%的POE与SRC共混制备的材料力学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和直角撕裂强度分别为6.6 MPa和27.8 k N/m。2)通过DSC对SRC/POE共混材料的相态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相态结构的改变对其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SRC量的增加,共混材料中POE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均先降低后升高,当SRC含量较高时,POE链段与SRC链段之间的作用力减弱,相容性降低,且SRC/POE共混材料的相态结构发生改变,由双连续结构转变为海岛结构,表面能呈阶梯式递加。其中,当SRC含量为10wt%时,SRC/POE共混材料的表面能为11.2 m J/m2,拉伸强度为15.8 MPa,断裂伸长率为456%,直角撕裂强度达到45.6 k N/m,综合性能优于POE和其它组成的SRC/POE共混材料。3)通过共混制备了ILs修饰MWCNTs(MILs)含量和固体填料网络结构不同的SRC/POE/MILs共混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并对MWCNTs的表面修饰机理,共混复合材料的相态结构、非等温结晶行为、介电行为、力学性能变化以及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共混工艺,使MILs分散在SRC相中,并且SRC/POE和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呈现出双连续相态结构,MILs的引入破坏了POE所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的规整性,MILs与聚合物、含有MILs的SRC相和POE相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别显着增大,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在低频范围内的介电损耗逐渐增加。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基体内的MILs导电网络、界面极化和对离子极化随着MILs含量的增加逐步增强,ILs和MWCNTs的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尤其是吸收效能增加的程度更高。当SRC含量较少时,MILs形成了更致密的固体填料网络,SRC6/POE4/7.0MILs共混复合材料在9 GHz处的电磁屏蔽性能可达22.5 d B,比SRC6/POE4共混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提高了24倍。4)通过共混工艺控制MILs分散在POE相中,制备了系列SRC/POE-MILs共混复合介电材料,并研究了MILs对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聚集态结构、介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共混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可以影响共混复合材料的相态结构,SRC6/POE4-MILs呈现双连续相结构,SRC8/POE2-MILs呈现海岛结构。随着MILs含量的提高,POE形成宏观有序结构的能力受到抑制,其熔体结晶能力进一步下降,熔点进一步降低,且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频率谱上出现了明显的介电极化台阶,空间电荷载流子在MILs与聚合物界面进行聚集,在SRC/POE基体中形成界面极化。在100 Hz频率下,SRC6/POE4-7.0MILs的介电损耗为36.1;SRC8/POE2-7.0MILs的介电损耗为0.6,海岛结构显着抑制电导损耗,并且SRC8/POE2-7.0MILs的介电常数为99.6,其介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李雪莲,薛叙明,付永胜[9](2017)在《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PP)材料在常温下显示橡胶的弹性,在高温状态下可采用树脂的方式进行加工,因加工方式简便,扩展了PP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从单一弹性体增韧、弹性体协同增韧、刚性粒子/弹性体协同增韧、成核剂/弹性体协同增韧几方面对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材料进行阐述,并指出弹性体协同增韧、刚性粒子/弹性体协同增韧、成核剂/弹性体协同增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新型的动态硫化加工技术及设备也是今后的研发重点。

任庆龙[10](2017)在《新型无卤阻燃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首先,本论文采用双辊开炼机,以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原料,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P/EVA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PP/EVA配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体EVA的加入不仅可以改善PP的冲击强度,而且也可以提高其加工流动性能。当两者配比为80/20(质量比)时,PP/EVA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佳。与纯PP相比,PP/EV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熔融指数分别提高了271.8%和 82.9%。其次,本论文还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助硫化剂TAIC、抗氧剂1010组成的硫化体系制备了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探讨了 DCP与TAIC不同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CP含量为0.10%,TAIC含量为0.15%、抗氧剂1010含量为0.2%时,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综合性能。当PP/EVA配比为80/20时,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5.2MPa、53.6 kJ/m2,较未交联的PP/EVA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 2.99MPa、0.8kJ/m2。最后采用DOPO和油酸(OA)合成了改性剂DOPO-OA,以80/20的PP/EVA配比、DCP含量为0.10%,TAIC为0.15%、抗氧剂1010为0.2%的硫化体系为基础,通过合成的改性剂DOPO-OA对氢氧化镁(MH)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动态交联PP/EVA/MH和PP/EVA/改性氢氧化镁(MMH)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镁添加量为60%时,硫化物阻燃等级达V-0,与未交联的PP/EVA/MH复合材料相比,动态交联PP/EVA/MMH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30.66MPa,提高了 5.86MPa;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残炭率达32.2%,提高了 57.1%;加工流动性能也有所改善。同时,采用硅烷偶联剂和硼酸合成了一种新型阻燃剂NSiB,探讨了 DOPO单独添加、DOPO/NSiB协效阻燃以及DOPO/NSiB/MMH三者协效阻燃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阻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交联PP/EVA/DOPO/NSiB复合材料的LOI达29.6%,达V-0级别。与动态交联PP/EVA/DOPO复合材料相比,弯曲强度提高了 4.8MPa,熔融指数提高到16.798g/10min,并且Td10%、Td50%提高了近70℃。当改性氢氧化镁添加量为50%,探究添加不同含量DOPO/NSiB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与PP/EVA/MMH复合材料相比,动态交联PP/EVA/DOPO/NSiB/MM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到16.72MPa和37.3 kJ/m2;LOI提高到33.5%,阻燃等级达V-0;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也有显着改善。最后得到一种阻燃性能优良且力学性能良好的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

二、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EPDM/PP TPV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EPDM/PP TPV概述
        1.2.1 EPDM/PP TPV的制备技术
        1.2.2 EPDM/PP TPV的相态结构及形成机理
        1.2.3 EPDM/PP TPV的性能
    1.3 EPDM/PP TPV的研究进展
    1.4 EPDM/PP TPV的应用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EPDM/PP 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试样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P种类对EPDM/PP 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3.2 PP种类对EPDM/PP TPV邵氏硬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2.3.3 PP种类对EPDM/PP TPV结晶性能的影响
        2.3.4 PP种类对EPDM/PP TPV微观形貌的影响
        2.3.5 交联剂用量对EPDM/PP TPV凝胶含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2.3.6 交联剂用量对EPDM/PP 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3.7 交联剂用量对EPDM/PP TPV邵氏硬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P/TPV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试样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PV用量对PP/TPV二元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TPV用量对PP/TPV二元共混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3.3.3 纳米 CaCO_3用量对PP/TPV/纳米 CaCO_3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纳米 CaCO_3用量对PP/TPV/纳米 CaCO_3三元共混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3.3.5 纳米 CaCO_3用量对PP/TPV/纳米 CaCO_3三元共混物耐热性的影响
        3.3.6 纳米 CaCO_3用量对PP/TPV/纳米 CaCO_3三元共混物晶型的影响
        3.3.7 纳米 Talc用量对PP/TPV/纳米 Talc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8 纳米 Talc用量对PP/TPV/纳米 Talc三元共混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淀粉/TPV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试样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淀粉用量对PP/淀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淀粉用量对PP/淀粉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4.3.3 淀粉用量对PP/淀粉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4.3.4 TPV用量对PP/淀粉/TPV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5 TPV用量对PP/淀粉/TPV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
        4.3.6 TPV用量对PP/淀粉/TPV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4.3.7 TPV用量对PP/淀粉/TPV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4.3.8 TPV用量对PP/淀粉/TPV复合材料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4.3.9 TPV用量对PP/淀粉/TPV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PDM/PP/PBE TPV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试样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粘度比的影响
        5.3.2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微观形貌的影响
        5.3.3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凝胶含量和溶胀度的影响
        5.3.4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邵氏硬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5.3.5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5.3.6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弹性的影响
        5.3.7 PBE用量对EPDM/PP/PBE TPV结晶性能的影响
        5.3.8 EPDM/PP/PBE TPV的表面性质和界面相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2)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TPU
        1.1.1 TPU的结构及性质
        1.1.2 TPU的应用
    1.2 TPU共混改性技术进展
        1.2.1 动态硫化技术与热塑性硫化胶(TPV)
        1.2.2 相容剂的作用
        1.2.3 塑料与TPU的共混
        1.2.4 弹性体与TPU的共混
    1.3 聚异丁烯改性TPU
        1.3.1 丁基橡胶结构、性质与种类
        1.3.2 聚异丁烯改性TPU研究进展
    1.4 硅橡胶/TPU共混
        1.4.1 硅橡胶种类、结构与性质
        1.4.2 硅橡胶/TPU共混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PIB/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制备过程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2 力学性能分析
        2.3.3 蠕变、应力松弛分析
        2.3.4 共混过程分析
        2.3.5 微观结构分析
        2.3.6 流变学分析
        2.3.7 热行为分析
        2.3.8 接触角分析
        2.3.9 热处理分析
        2.3.10 耐氧化性能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结构分析
        2.4.2 共混过程
        2.4.3 力学性能
        2.4.4 微观结构
        2.4.5 热行为
        2.4.6 流变学
        2.4.7 耐氧化水解性
        2.4.8 热处理
        2.4.9 接触角
    2.5 小结
第三章 BIMS离聚体/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制备过程
    3.3 测试与表征
        3.3.1 结构分析
        3.3.2 离聚体反应过程检测
        3.3.3 力学性能分析
        3.3.4 蠕变、应力松弛分析
        3.3.5 流变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BIMS离聚体的制备
        3.4.2 BIMS离聚体结构表征
        3.4.3 力学性能
        3.4.4 蠕变、应力松弛
        3.4.5 流变学
    3.5 小结
第四章 硅橡胶/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制备过程
    4.3 实验表征方法
        4.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2 力学性能分析
        4.3.3 应力松弛分析
        4.3.4 微观结构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构
        4.4.2 力学性能
        4.4.3 应力松弛
        4.4.4 微观结构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型TPV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硅橡胶
        1.1.1 硅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1.2 硅橡胶的分类
        1.1.3 硅橡胶的配合与加工
        1.1.3.1 硫化体系
        1.1.3.2 补强体系
        1.1.3.3 助剂
    1.2 热塑性弹性体
        1.2.1 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2.2 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1.2.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结构与性能
        1.2.4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应用
    1.3 动态硫化技术及热塑性硫化胶(TPV)
        1.3.1 TPV的简介
        1.3.2 TPV的微观相态结构
        1.3.3 TPV的类型及应用
        1.3.3.1 通用型TPV材料
        1.3.3.2 特殊用途型TPV材料
        1.3.3.3 生物基TPV材料
        1.3.3.4 TPV基纳米复合材料
    1.4 TPV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因素
        1.4.1 制备方法的影响
        1.4.2 工艺条件的影响
        1.4.3 橡胶相交联程度的影响
        1.4.4 橡胶相和塑料相的性质特征的影响
        1.4.5 橡胶相与塑料相比例的影响
        1.4.6 体系相容性(增容剂)的影响
    1.5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态硫化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PV加工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
        2.1.2 仪器及设备
        2.1.3 实验配方
        2.1.4 试样制备
        2.1.5 分析与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共混温度的影响
        2.2.1.1 共混温度对TPV平衡转矩的影响
        2.2.1.2 共混温度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2 共混转速的影响
        2.2.2.1 共混转速对TPV平衡转矩的影响
        2.2.2.2 共混转速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3 动态硫化时间的影响
        2.2.3.1 动态硫化时间对TPV最终转矩的影响
        2.2.3.2 动态硫化时间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3.3 动态硫化时间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2.2.4 制备方法的影响
        2.2.4.1 制备方法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4.2 制备方法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2.2.4.3 Payne效应
        2.2.5 模压成型温度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2.6 橡塑比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硫化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PV硫化体系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材料
        3.1.2 仪器及设备
        3.1.3 实验配方
        3.1.4 试样制备
        3.1.5 分析与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3.2.2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回弹性能及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
        3.2.4 过氧化物类型对TPV热稳定性的影响
        3.2.5 过氧化物种类及用量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3.2.6 DBPH用量对TPV流动性能的影响
        3.2.7 助交联剂
        3.2.7.1 助交联剂对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3.2.7.2 助交联剂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3.2.7.3 助交联剂对TPV热稳定性的影响
        3.2.7.4 助交联剂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3.2.8 二段硫化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硫化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TPV相容体系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原材料
        4.1.2 仪器及设备
        4.1.3 实验配方
        4.1.4 试样制备
        4.1.5 分析与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4.2.2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回弹性能的影响
        4.2.4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2.5 相容剂种类对TPV热稳定性的影响
        4.2.6 DMA表征TPV的相容性
        4.2.6.1 相容剂的种类对TPV相容性的影响
        4.2.6.2 相容剂的用量对TPV相容性的影响
        4.2.7 相容剂种类及用量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4.2.7.1 相容剂的种类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4.2.7.2 相容剂的用量对TPV微观形态的影响
        4.2.8 TPV的重复加工性能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生物基PLA/ENR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基材料
    1.2 热塑性硫化橡胶
        1.2.1 热塑性硫化橡胶概述
        1.2.2 TPV的硫化体系
        1.2.3 TPV的分类
        1.2.4 TPV的相结构
        1.2.4.1 “海-岛”结构
        1.2.4.2 “核-壳”结构
        1.2.4.3 双连续结构
    1.3 生物基TPV
    1.4 纳米材料填充TPV研究
    1.5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2 加工工艺对PLA/ENR TPV微观结构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设备及材料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2.3.1 PLA和 ENR黏度测试
        2.2.3.2 表观交联度密度测试
        2.2.3.3 扫描电镜(SEM)
        2.2.3.4 热失重(TGA)分析
        2.2.3.5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加工扭矩分析
        2.3.2 加工温度对扭矩及Vr的影响
        2.3.3 动态硫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
        2.3.4 PLA在加工过程中的分子量变化
        2.3.5 PLA和 ENR接枝反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橡塑比对PLA/ENR TPV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设备及材料
        3.2.2 样品制备
        3.2.3 测试与表征
        3.2.3.1 透射电镜(TEM)
        3.2.3.2 热失重(TGA)分析
        3.2.3.3 压缩永久形变测试
        3.2.3.4 拉伸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橡塑比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 橡塑比对压缩永久形变的影响
        3.3.3 橡塑比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3.3.4 橡塑比对相态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CNC增强PLA/ENR TPV体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设备及材料
        4.2.2 样品制备
        4.2.2.1 溶液浇铸法制备PLA/ENR/CNC TPV
        4.2.2.2 硅烷偶联剂法制备PLA/ENR/CNC TPV
        4.2.3 测试与表征
        4.2.3.1 扫描电镜(SEM)
        4.2.3.2 拉伸性能测试
        4.2.3.3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
        4.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
        4.2.3.5 元素能谱分析(EDS)
        4.2.3.6 流变行为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剂浇铸法PLA/ENR/CNC TPV结构及性能研究
        4.3.1.1 力学性能分析
        4.3.1.2 DSC分析
        4.3.1.3 相态结构分析
        4.3.1.4 流变行为分析
        4.3.2 偶联剂改性法PLA/ENR/CNC TPV性能研究
        4.3.2.1 CNC表面烷基化处理分析
        4.3.2.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4.3.2.3 表面元素能谱分析
        4.3.2.4 力学性能分析
        4.3.2.5 流变行为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SAN/CR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SAN树脂概述
        1.1.1 SAN树脂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1.1.2 增韧改性SAN树脂的研究概况
        1.1.2.1 PB对SAN树脂的增韧
        1.1.2.2 EPDM对 SAN树脂的增韧
        1.1.2.3 CPE对 SAN树脂的增韧
        1.1.2.4 改性POE对 SAN树脂的增韧
    1.2 氯丁橡胶的概述
        1.2.1 氯丁胶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1.2.2 氯丁胶的应用
        1.2.3 CR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
    1.3 阻燃剂的分类及相关机理
        1.3.1 卤系阻燃剂
        1.3.2 添加型阻燃剂
        1.3.3 膨胀型阻燃剂
        1.3.3.1 可膨胀石墨
        1.3.3.2 化学膨胀剂
        1.3.4 新技术阻燃剂
    1.4 橡胶增韧塑料机理的研究讨论
        1.4.1 裂纹支化与终止
        1.4.2 多重银纹理论
        1.4.3 剪切屈服理论
        1.4.4 银纹化/剪切屈服理论
        1.4.5 空穴化理论
        1.4.6 逾渗理论
        1.4.7 橡胶增韧塑料的其它增韧机理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SAN/CR体系阻燃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设备及主要仪器
        2.2.3 阻燃共混物的制备
        2.2.4 性能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AN/CR复合阻燃材料
        2.3.2 SAN/CR/DBDPE/Sb_2O_3 复合阻燃材料
        2.3.3 SAN/CR/PF/TPP复合阻燃材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R-St/An接枝共聚物制备及其增韧SAN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设备及主要仪器
        3.2.3 氯丁橡胶-苯乙烯/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3.2.4 单体转化率及凝胶率测定
        3.2.5 共混物的制备
        3.2.6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3.2.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微观形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
        3.3.1.1 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3.3.1.2 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3.3.1.3 单体用量的影响
        3.3.1.4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3.3.2 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3.3.2.1 SAN/CR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3.3.2.2 SAN/A-CR-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3.3.3 SAN/CR动态硫化体系
        3.3.3.1 共混物配方
        3.3.3.2 SAN/CR动态硫化共混物的制备
        3.3.3.3 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
        3.3.3.4 测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原位增容SAN/CR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4.2.2 实验设备及主要仪器
        4.2.3 SAN-co-CR共聚物的制备
        4.2.4 SAN-co-CR共聚物的表征
        4.2.4.1 SAN-co-CR共聚物的溶剂抽提
        4.2.4.2 质量法测定接枝率
        4.2.4.3 SAN-co-CR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4.2.4.4 聚合物分子量的表征
        4.2.4.5 力学性能
        4.2.4.6 DSC测试
        4.2.4.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抽提方法的选用
        4.3.2 催化剂的选用
        4.3.3 影响SAN-co-CR链间共聚物形成的因素
        4.3.3.1 CR的反应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4.3.3.2 SAN-co-CR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4.3.4 SAN-co-CR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4.3.4.1 建立标准曲线
        4.3.4.2 红外光谱法测定反应度
        4.3.5 温度的影响
        4.3.6 聚合物在共混过程中的分子量
        4.3.7 DSC分析
        4.3.8 SAN-co-CR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4.3.9 SAN/CR/AlCl_3 反应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SEBS/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塑性弹性体
        1.2.1 热塑性弹性体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2.2 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特点
        1.2.3 热塑性弹性体的分类
        1.2.4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1.3 SEBS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特征
        1.3.1 SEBS弹性体的基本结构
        1.3.2 SEBS弹性体的主要性能
        1.3.3 SEBS的应用
        1.3.4 SEBS的接枝改性
        1.3.5 SEBS的共混改性
    1.4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1.4.1 TPV的应用及发展
        1.4.2 TPV的相态结构
        1.4.3 TPV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1.4.4 TPV的类型
        1.4.5 影响TPV性能的主要因素
        1.4.6 Haake转矩流变仪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前景展望
第二章 动态硫化SEBS/PP体系加工工艺确定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
        2.1.2 原材料SEBS、PP的物料参数
        2.1.3 仪器设备
        2.1.4 试样制备
        2.1.5 分析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加工温度的影响
        2.2.2 转子转速的影响
        2.2.3 动态硫化共混时间的影响
        2.2.4 橡塑比的影响
        2.2.5 SEBS分子结构的影响
        2.2.6 硫磺加入顺序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硫化SEBS/PP TPV硫化体系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样制备
        3.1.4 分析测试
    3.2 SEBS化学交联机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过氧化物用量对体系平衡转矩的影响
        3.3.2 过氧化物用量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3.3.3 过氧化物用量对体系PP结晶的影响
        3.3.4 SEBS/PP动态硫化体系形态结构
        3.3.5 助交联剂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硫化SEBS/PP TPV软化体系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试样制备
        4.1.4 分析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软化剂用量对SEBS/PP TPV平衡转矩的影响
        4.2.2 软化剂用量对SEBS/PP TPV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软化剂用量对SEBS/PP TPV流变性能的影响
        4.2.4 软化剂用量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硫化SEBS/PP TPV填充补强体系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
        5.1.2 仪器设备
        5.1.3 试样制备
        5.1.4 分析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动态硫化SEBS/PP/无机填料体系
        5.2.2 动态硫化SEBS/PP/有机填料体系
        5.2.3 不同填料耐老化性能比较
        5.2.4 不同填料回弹性与耐压缩永久变形性比较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动态硫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晶行为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热塑性硫化胶的概述
        1.1.1 热塑性弹性体(TPE)
        1.1.2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
        1.1.3 TPV的制备方法
        1.1.4 TPV结构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影响TPV及其简单共混物中结晶行为的因素
    1.3 交联诱导界面结晶研究进展
    1.4 β晶对材料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1.5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POE/PP交联诱导界面结晶的影响因素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OE/PP中不同分子量PP对相态结构的影响
        2.3.2 POE/PP中不同分子量PP对结晶和界面结晶的影响
        2.3.3 POE/PP中相态结构和结晶行为的竞争
    2.4 小结
第三章 β-PP对EPDM/PP结构-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样品制备
        3.2.3 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β-PP的引入及其对EPDM/PP TPV结晶行为的影响
        3.3.2 β-PP对EPDM/PP TPV机械性能的影响
        3.3.3 EPDM/PP TPV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共混复合改性硅橡胶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硅橡胶的简介
    1.3 硅橡胶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1.4 POE的简介
    1.5 POE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POE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试样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OE结构对其非等温结晶行为影响的研究
        2.3.2 POE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影响的研究
        2.3.3 POE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微观形貌影响的研究
        2.3.4 POE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2.3.5 POE结构对SRC/POE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RC/POE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相态结构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试样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DSC法研究SRC/POE共混材料的相态结构
        3.3.2 SEM观察SRC/POE共混材料的相态结构
        3.3.3 SRC/POE共混材料相态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SRC/POE共混材料相态结构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3.3.5 SRC/POE共混材料相态结构对其表面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Ls修饰MWCNTs对 SRC/POE共混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影响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试样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ILs对 MWCNTs修饰作用机制的研究
        4.3.2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影响的研究
        4.3.3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影响的研究
        4.3.4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4.3.5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影响的研究
        4.3.6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影响的研究
        4.3.7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4.3.8 MILs对 SRC/POE/MILs共混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RC/POE-MILs高介电复合材料及其增强机理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试样的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分析
        5.3.1 SRC/POE-MILs高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控制
        5.3.2 SRC/POE-MILs高介电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行为的研究
        5.3.3 SRC/POE-MILs高介电复合材料介电增强机理的研究
        5.3.4 SRC/POE-MILs高介电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5.3.5 SRC/POE-MILs高介电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新型无卤阻燃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聚丙烯简介
        1.1.2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简介
    1.2 共混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1.2.1 塑料增韧聚丙烯
        1.2.2 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
        1.2.3 晶须增韧PP
        1.2.4 弹性体增韧PP
        1.2.4.1 POE增韧PP
        1.2.4.2 EPDM增韧PP
        1.2.4.3 EVA增韧PP
        1.2.5 其他共混改性
    1.3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1 非环保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2 环保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4 聚合物的阻燃方法
        1.4.1 添加阻燃剂阻燃
        1.4.2 化学反应阻燃
        1.4.3 纳米复合阻燃
        1.4.4 合金化阻燃
        1.4.5 协同阻燃
    1.5 阻燃聚丙烯研究进展
        1.5.1 含卤阻燃聚丙烯
        1.5.2 无卤阻燃聚丙烯
        1.5.2.1 金属氢氧化物复合阻燃体系
        1.5.2.2 有机硅复合阻燃体系
        1.5.2.3 磷系阻燃剂复合阻燃体系
        1.5.2.4 膨胀型阻燃体系
    1.6 阻燃EVA研究进展
        1.6.1 无机阻燃剂阻燃EVA
        1.6.1.1 氢氧化镁阻燃剂阻燃EVA
        1.6.1.2 氢氧化铝阻燃剂阻燃EVA
        1.6.1.3 EVA/MOS无卤阻燃复合材料
        1.6.2 交联辐射技术阻燃EVA
    1.7 阻燃PP/EVA的研究进展
    1.8 动态交联技术概述
        1.8.1 动态交联技术的简介
        1.8.2 动态硫化物的制备
    1.9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9.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9.2 本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原料的预处理
        2.3.1 含磷改性剂(DOPO-OA)的合成
        2.3.2 含氮硅硼阻燃剂(NSiB)的合成
    2.4 复合材料的制备
        2.4.1 未交联PP/EVA复合材料的制备
        2.4.2 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的制备
        2.4.3 PP/EVA/阻燃剂共混物的制备
        2.4.4 动态交联PP/EVA/阻燃剂复合材料的制备
    2.5 测试与表征
        2.5.1 力学性能测试
        2.5.2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
        2.5.3 氧指数测试
        2.5.4 垂直燃烧测试
        2.5.5 红外光谱测试
        2.5.6 SEM观察
        2.5.7 X射线能谱测试
        2.5.8 热力学性能测试
    2.6 测试样条尺寸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EVA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1.1 EVA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1.2 EVA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3.1.3 EVA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3.1.4 EVA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2 DCP-TAIC硫化体系对PP/EVA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3.2.1 DCP-TAIC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DCP-TAIC含量对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3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3.1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3.3.2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1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2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3.3.2.3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3.3.3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3.4 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4 M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4.1 DOPO-OA改性氢氧化镁的红外图谱
        3.4.2 M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3.4.3 M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4 M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4.5 MMH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5 DOPO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5.1 DOPO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3.5.2 DOPO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5.3 DOPO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5.4 DOPO含量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6 含氮硅硼阻燃剂(NSIB)的表征
        3.6.1 含氮硅硼阻燃剂(NSiB)的红外表征
        3.6.2 NSiB的SEM-EDS图谱
    3.7 DOPO与NSIB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7.1 DOPO与NSiB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3.7.2 DOPO与NSiB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7.3 DOPO与NSiB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7.4 DOPO与NSiB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8 DOPO/NSIB与MMH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8.1 DOPO/NSiB与MMH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3.8.2 DOPO/NSiB与MMH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8.3 DOPO/NSiB与MMH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8.4 DOPO/NSiB与MMH复配对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EPDM/PP TPV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闻杰. 江南大学, 2021(01)
  • [2]TPU基聚合物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 贾继祥.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3]硅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共混型TPV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 崔子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4]生物基PLA/ENR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研究[D]. 郑铭焕.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5]SAN/CR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 魏雪峰.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SEBS/PP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探究[D]. 张政.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动态硫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晶行为的调控[D]. 沈昱岑.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8]共混复合改性硅橡胶及其性能研究[D]. 刘超.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9]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研究进展[J]. 李雪莲,薛叙明,付永胜. 工程塑料应用, 2017(07)
  • [10]新型无卤阻燃动态交联PP/EV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任庆龙. 大连工业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EPDM动态硫化增韧PP的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