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高效清洁光亮剂试制

401~#高效清洁光亮剂试制

一、401~#高效清洁光亮剂的试制(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贤,温会涛,牛泽,但卫华,杨义清,王小卓,姚庆达[1](2018)在《仿中小牛鞋面革绿色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皮革的档次,增加皮革的附加值,提出了一种利用美国黑白花阉牛皮仿制中小牛鞋面革的工艺技术,采用低硫保毛脱毛技术、无氨脱灰软化技术、少铬鞣技术进行准备和鞣制,采用缝制修边技术、无铬复鞣技术、高低温交替复鞣填充技术、末端染色技术、无铬多金属鞣剂固色技术进行湿态染整,采用紧密型速成干整理技术、水性涂饰技术进行干态整饰,所得皮革粒面平滑细致,手感柔软丰满,物理机械性能好,品质好,档次高,而且工艺绿色环保,节省资源,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任维波[2](2018)在《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技术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是一种流体润滑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其真正实现了介质的零泄露、环境的零污染,是流体机械和动力机械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密封环上的流体动压密封槽是影响上游泵送机械密封性能的关键部件,其槽型结构复杂且非常浅,槽深精度要求很高,而且密封环多为陶瓷、硬质合金等硬质材料,一般的机械加工无法完成。本文提出复合电镀碳化硅陶瓷粉增材制造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的方法,对复合电镀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结合配体场理论研究了镍离子的配合物和SiC颗粒表面吸附结构及性质,并对其空间构型进行研究,确定了复合镀液中镍离子和SiC颗粒的存在形式。对复合沉积的电化学反应、离子放电、结晶形核与生长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增材制造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Ni-SiC复合沉积界面作用模型,并建立了复合沉积的动力学方程。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运用仿真软件COMSOL对复合沉积电场和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试验最佳的的电极形状和冲液方式。通过配比优化研制出了Ni-SiC复合沉积的添加剂配方。研究表明该添加剂配方得到的镀层具有优良的结合强度、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硬度。分析研究了Ni-SiC复合镀液的制备方法,得出超声振动加机械搅拌的最优颗粒分散方法。研究了500nm、5μm粒径的碳化硅颗粒在不同浓度下镀层硬度、结合力、颗粒含量、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优的复合镀液配方。研究了普通镀液和复合镀液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得到了碳化硅颗粒对电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运用所研制的复合镀液进行工艺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镀液PH值、搅拌速度、温度等对镀层性能的影响作用,得到了相应的影响规律关系,并得出增材制造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的最佳工艺条件。针对内径30mm的离心泵,设计了一种螺旋槽型的机械密封环端面结构,并研究了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端面槽加工方法,试加工出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有效的解决了密封环上的流体动压密封槽难加工的问题。

王文丰[3](2017)在《GH3536合金喷嘴壳体精锻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不断追求高推重比,这就要求重要结构件及叶片类关键转动部件既要具有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又要具备良好的耐高温、抗氧化和耐腐蚀等性能。GH3536高温合金喷嘴壳体精密锻件的研制就是为了获得上述优良性能,通过锻造成形工艺生产该零件,以达到提升其性能指标的目的。采用精锻工艺成形喷嘴壳体结构件,既能提升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喷嘴壳体零件的结构形状复杂,非机械加工表面达85%以上,对精锻成形设备和工艺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喷嘴壳体精锻工艺研究,分析高温合金精锻成形规律,解决结构件精锻技术难题,总结出高温合金结构件精锻最佳工艺路线,填补公司结构件精锻领域的空白。本文主要研究GH3536合金喷嘴壳体精锻工艺。选择适合精锻工艺的坯料,制定喷嘴壳体精锻工艺方案,采用Deform有限元模拟软件对制坯成形过程、精锻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成形过程中塑性变形规律、成形载荷以及缺陷产生规律,优化精锻成形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制图软件UG进行工装模具绘制。选择了4KN空气锤、6.3MN平锻机、31.5MN电动螺旋压力机等锻造设备,开展喷嘴壳体件精锻成形实验研究,对化铣、振动光饰后锻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微观组织性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生产的锻件符合技术标准。这表明,制坯、精锻成形工艺路线合理、可行。可以得出高温合金喷嘴壳体合理的精锻工艺参数为:在加热温1160℃±10℃、保温时间35min情况下完成锻造,经过1175℃±15℃、保温时间2小时,然后分散空冷热处理。最终得出精锻工艺路线:制坯—涂覆—加热—预锻—切边—打磨—吹砂—抛光—化铣—光饰—涂覆—加热—精锻—冷切边—湿吹砂—化铣—光饰—固溶—光饰—检验,是正确和适用的。

李星[4](2015)在《四平市二里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趋于主导地位,也越来越完善,此时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如昙花一现,其中很大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在管理概念和模式中还没有从陈旧的观念里摆脱出来。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该更着重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实现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同时,达到生产或服务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从典型的小企业管理现状出发,结合小型工业加工的企业特点,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中的分析工具,对四平市二里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应用PEST分析法,对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有所了解,因为这些因素不受企业控制,企业需要先掌握才能更好的应对。随后通过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对企业的行业竞争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出那些竞争是对案例企业有利的,那些是具有威胁的,企业可以着重发展竞争力强的方面,并调整战略提高竞争力较弱的方面。其次,本文运用波士顿矩阵法进行市场调查,以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为基准,对企业内不同产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给出具体报告,并为每一种产业提供相应的战略管理意见。最后采用SWOT分析法,从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分析企业的竞争力,并列出适宜长期发展的备选方案。最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与知识,结合企业战略的分析方法,设计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来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走出企业发展困境的道路,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服务。

彭欣[5](2015)在《杆状活动零件镀铬工艺改善及替代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镀铬是军工生产中一项常用的、关键的表面电镀技术,因具有特殊镀层性能,一直应用在军品关重零部件(杆状),其使用条件极其苛刻、恶劣。但电镀铬存在电流沉积效率低、镀能力差的缺点,而工厂产品单件受镀面积大(约1dmm2/件)、单件受镀距离长(约300mm,最长的630mmm),受制于电镀工艺缺点和产品自身特点的综合影响,工厂产品电镀铬的综合合格率低、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大,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环境要求。但因其产品特性的需求,目前只能对加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优化、调整,工厂拟通过改变产品镀前机加几何尺寸、电镀前处理方法的改变和优化电镀工艺参数等措施,减少这些因数对电镀铬过程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杆状活动零部件电镀铬的综合合格率已从过去的50%左右大幅提升,目前一直稳定在80%至85%,减少其因合格率低导致的反复电镀铬,减少生产时间,直接减少工厂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因清洗增加的镀铬废水,降低环境的污染风险及处置费用。国内外研究表明,QPQ、涂层技术、化学镀镍等镀层技术,因其与电镀铬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接近,镀层尺寸精度高、生产条件容易控制、对产品自身机械性能无损伤(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在同类工艺特性需求和使用条件要求的各种产品上大量应用;工厂经过三年左右的摸索研究和小批量试制,目前已在部分单发型高端产品上进行了应用,并进行了产品图设计、归档,达到了在这些高新产品上彻底取消电镀铬的研究目的。同时又丰富了今后新产品的工艺设计选择,使军工产品完全取消电镀铬工艺在未来变得现实。

葛林毅[6](2014)在《红木家具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木家具的生产制造正逐步转向机械化、批量化,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日常维护等环节对红木家具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更好地促进家具制造的良性运转,有效规避残品、次品的出现,在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增值潜力。本研究对现有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分类,提炼质量控制原则,并将其与实木、板式家具质量控制原则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资料搜集和生产实践,了解现代红木家具各个制作流程的工艺,研究比对相同工序中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归纳整理出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内容可概括如下:1)红木家具质量控制原则为:用户至上原则、系统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2)规定了设计策划、设计构思、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计跟踪等设计环节的技术指标、需要输出的设计文件以及设计环节的质量检验方法;3)规定了红木干燥、开料、配料、毛料加工、净料加工、表面涂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以及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方法;4)总结了日常维护中红木家具的搬运方法、保养方法、环境温湿度平衡条件、常见质量问题及修复方法。

李双全[7](2013)在《镍电镀回收液再生处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膜分离技术处理镍电镀废水得到的镍回收液,由于还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如直接返回镀槽再利用会对镍的电镀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必须经过适当的方法处理才能满足镍的电镀要求。本课题以江门某电镀厂经膜法处理得到的镍电镀回收液为对象,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和电渗法对其净化除杂的效果,最终确定了以电渗析法分离去除镍电镀回收液中的有机物。研究结果将为镍电镀回收液的净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化学沉淀法处理镍电镀回收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pH为13、反应温度为50℃时,反应6h沉淀物体积达到稳定状态,其体积为19mL,为原回收液体积的1/3,回收液中的Ni2+可以被全部回收。但化学沉淀法并不适用于镍电镀回收液中有机物的去除。因为,虽然上清液中镍离子含量几乎为零,但得到Ni(OH)2沉淀物为胶状体,无法通过过滤把沉淀物从回收液中分离出来,也就无法实现镍和有机物的分离。并且要得到Ni(OH)2沉淀物,需要耗费大量NaOH,增加了处理成本。(2)电渗析法处理镍电镀回收液的研究结果表明,电渗析能够有效分离去除镍电镀回收液的有机物。其条件的优化结果为:工作电压U=5.5V、进料流量Q=6L/h、浓室流量Q’=6L/h。在该工艺条件下,系统运行6h, COD相对去除率为60%,浓室中的Ni2+可浓缩至原来的2.7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无法实现镍回收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电渗析法能够对镍电镀回收液中的有机物起到很好的分离去除效果,并且操作简单,耗能较低。

苏新虹[8](2012)在《基于Minitab软件应用的二阶填孔HDL印制板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电子产品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朝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同时对封装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封装技术从表面封装技术逐渐发展到芯片级封装技术。因为芯片级封装技术比表面封装技术具有更高的电子互连密度,需要PCB能够提供更高的内层连接与表层连接密度,使得HDI技术成为PCB厂商及研究者的研究热点。HDI印制板是一种高端PCB板,通常定义为导电层厚度小于0.025mm、绝缘层厚度小于0.075mm、线宽/线距不大于0.1mm/0.1mm、通孔直径不大于0.15mm、而I/O数大于300的一种电路板。二阶填孔HDI印制板,能够解决单一外层BGA高密度排列的技术难点,将外层BGA排列引入到内层,以电镀填孔的方式增强层间的导通性能,克服了微盲孔导通的困难。同时电镀填孔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能提升高频传输性能,实现信号高保真。本文重点开发使用盲孔电镀填孔技术的二阶HDI印制板。通过使用水平脉冲电镀线对盲孔进行电镀填孔,利用质量管理统计软件Minitab15的因子试验设计功能研究盲孔电镀填孔过程中正反电流密度比、正反脉冲时间比、铜离子浓度和光亮剂浓度等电镀参数对电镀填孔品质的影响。利用Minitab15软件对因子试验设计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正反电流密度比为5/30、正反脉冲时间比为15/1、光亮剂浓度为10ml/l、铜离子浓度为70g/l。利用Minitab15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残差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4.9+87.2×A+0.677×B-0.0427×C-0.180×D,方程的相关系数R-Sq(调整)为98.3%,回归方程有意义,残差分析显示数据没有异常点,满足要求。通过验证试验对最佳参数进行验证,得到盲孔电镀填孔的Dimple为7.59μm,满足客户Dimple值≤15μm的要求。对制得的二阶填孔HDI印制板进行了漂锡测试、冷热冲击测试,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二阶填孔HDI印制板产品在电镀填孔品质方面完全符合要求。此外,为了评估盲孔电镀填孔制程的稳定性,对量产的二阶填孔HDI印制板进行抽样测试,并利用Minitab15软件对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和过程能力分析,得到电镀填孔过程的综合过程能力Cpk=5.49,表明过程稳定性高,完成了二阶填孔HDI印制板的开发与批量生产导入,使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C#语言开发出来水平沉铜线流程氧化缸药水的自动维护控制软件,只要启动氧化缸药水维护程序,则氧化缸药水的维护就会自动进行,减少人工对氧化缸药水维护过程中的出错机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1%,提高到了99.9%。在二阶填孔HDI印制板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使用Minitab软件科学地安排试验和分析试验,研究了电镀参数对盲孔电镀填孔品质的影响,成功完成了电镀填孔技术的开发,并建立数据模型,从理论上指导后续电镀参数的设计与选择。

梁晶晶[9](2013)在《导电芳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纺织纤维,特别是化纤,极易产生和积累大量静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放电火花作为点火源常会引起燃爆灾害事故。同时绝大多数化学纤维又都属于可燃或易燃材料,遇到高热或明火会产生熔融、滴落,对使用者容易造成二次灼伤。芳纶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阻燃,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军工、防护领域、产业领域及复合材料增强体等等。在芳纶纤维表面镀覆导电金属,使纤维表面金属化,可使其具有消除静电、导电、电磁屏蔽的功能,而且具有比金属线质轻、柔软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芳纶纤维的表面预处理,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制备了导电性能良好的镍-铜复合镀层和银镀层的导电芳纶纤维,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金属化与溶胀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金属化试剂“DMSO-NaH”,即二甲基亚硫酰钠的二甲亚砜溶液,对芳纶纤维进行金属化溶胀处理,可得到较好的改性效果。控制处理时间在10min,金属化试剂的浓度为5gNaH-150gDMSO,处理温度为30±5℃;处理后,纤维表面均匀布满50300nm的凹坑,这些凹坑在化学镀过程中作为锚固点,增加镀层与纤维的机械咬合力,从而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2)芳纶纤维进行化学镀前的预处理工艺条件如下:金属化溶胀处理(金属化试剂5gNaH-150gDMSO;温度30℃;处理时间10min;)、敏化(SnCl220g/L,浓HCl20ml/L;温度30℃,时间10min)、活化(PdCl20.33g/L,浓HCl4ml/L;温度30℃,时间10min)、中和(NaOH10g/L,甲醛20ml/L;室温下2min)。(3)通过电位-pH图等热力学分析,研究了化学镀铜和化学镀镍的热力学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化学镀镍的配方和工艺:硫酸镍25g/L、柠檬酸钠16g/L、氯化铵28g/L、次亚磷酸钠28g/L、硫脲2mg/L、pH值8.5、温度50°C。对化学镀铜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并计算出镀镍芳纶纤维表面化学镀铜的动力学方程r=16.68[Cu2+]0.73[HCHO]0.64[OH-]0.14exp[6.515*((T-308)/T)通过正交试验和优化实验,得到化学镀铜的配方和工艺:硫酸铜18g/L、甲醛10ml/L、酒石酸钾钠45g/L、甲醇5ml/L、聚乙二醇(6000)4mg/L、亚铁氰化钾10mg/L、pH值12.5、温度35°C。制备的镍-铜复合镀层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电阻为0.4/cm,并保持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断裂强力为45N,强度保持率高达97%。冷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镍-铜镀层与芳纶纤维的结合力较好。(4)通过电位-pH图等热力学分析,研究了化学镀银的热力学可行性,并绘制了乙二胺、氨水为双络合剂,葡萄糖、酒石酸钾钠为复合还原剂的银-水体系电位-pH图。通过正交试验和优化实验,得到化学镀银的优化配方和工艺:硝酸银10g/L、氨水60ml/L、乙二胺20ml/L、氢氧化钾6g/L、葡萄糖8g/L、酒石酸钾钠2.5g/L、乙醇40ml/L、聚乙二醇(1000)75mg/L、温度25~30°C。对化学镀银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并计算出芳纶纤维表面化学镀银的动力学方程为:r=2.4591[Ag+]0.27[L1]-0.25[L2]-0.57[C4O6H42]0.21[C6H12O6]0.24[OH-]0.05exp[4.95*((T-298)/T)通过优化配方制备的镀银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电阻为0.25/cm,并保持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断裂强力为44N,强度保持率高达95.7%,并且银镀层与芳纶纤维的结合力较好。(5)经苯骈三氮唑和丙烯酸树脂处理后的镀银芳纶纤维,银镀层的耐腐蚀能力大大提高。

高俊松[10](2010)在《电去离子技术净化电镀漂洗水与浓缩回收重金属》文中研究表明电镀废水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多,毒性大,是重点关注的工业废水之一。电镀漂洗废水水量大,重金属浓度低,难于处理,成本高。重金属可进入食物链,经生物富集,最终会达到食物链顶端被人吸收,在人体积累造成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电镀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蒸发浓缩法、生物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化学法产生大量的污泥难以处理,出水含盐量高,难以回用;蒸发浓缩法需要很高的能耗,经济性差;吸附法的吸附剂吸附容量较小,吸附速率较低,吸附饱和后再生困难;离子交换法需要使用大量酸碱再生,操作不便,成本较高,而且再生后会产生二次污染和污染物再处理的问题;膜分离法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效果不佳,而且能耗较高;电渗析法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能耗高。综上所述,现有的这些方法在处理低浓度的电镀废水时,很难同时满足达标排放、回收重金属和节能经济的目的。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电去离子技术(Electrodeionization,EDI)对电镀漂洗废水中铜、锌阳离子的去除;在优化后的运行参数下,考察了废水中共存阳离子的影响和脱除;EDI技术对废水中氯离子、硫酸根阴离子的去除;考察了废水中共存阴离子的影响和脱除;考察了铜、锌焦磷酸根络合阴离子的脱除以及EDI直接对实际电镀漂洗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EDI技术能有效去除电镀废水中各种离子。①原水浓度为50mg/L,电压为30V时,浓水中铜离子浓缩倍数可达10.9倍;出水浓度已很难检出,脱除率在98.3~99.0%之间,电流效率为18.0%~21.8%;锌离子浓缩倍数可达10.29倍;出水浓度为0.875mg/L~1.721mg/L,脱除率介于96.56~98.3%之间,出水电导率为43.5~69.6μs/cm,电流效率为15.75%~21.30%。这说明EDI技术在处理含铜、锌废水时可达到浓缩金属离子和净化废水的目的。②考察了EDI装置中共存阳离子的影响和脱除。装置运行15.5h,出水中各重金属离子浓度均很低,去除率大于99.9%。共存阳离子对铜、锌离子的去除和浓缩没有影响,这说明EDI能够对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存在下的同时脱除。③电压在30V时,氯离子浓缩倍数可达14.07,脱除率介于80%~88%之间;出水电导率为43.5~69.6μs/cm;SO42-出水浓度在2.34~2.75mg/L之间,浓缩倍数可达19.62。这说明EDI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④考察了EDI装置中共存阴离子的影响和脱除。装置运行7h后,离子的脱除率在94.52%~98.6%之间。共存阴离子的脱除率都很高,对脱除没有影响,出水中各阴离子浓度均很低,处理效果良好。这表明EDI技术可同时脱除多种阴离子。⑤考察了EDI技术脱除废水中的[Cu(P2O7)2]6-,[Zn(P2O07)2]6-络合阴离子。装置运行12h后,铜的脱除率为96.88%;锌的脱除率为88.23%。[Cu(P2O7)2]6-,[Zn(P2O7)2]6-得到了良好的脱除。⑥考察了EDI装置直接对杭州某电镀厂漂洗废水的处理,装置运行14小时后,铜浓度为611.2mg/L,浓缩倍数为16.72;镍浓度为517.99mg/L,浓缩倍数为22.23;锌浓度为13.53mg/L,浓缩倍数为38.9,铜、镍、锌的去除率达到了99.9%。这反映EDI装置能有效净化电镀漂洗废水,去除和浓缩重金属。

二、401~#高效清洁光亮剂的试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01~#高效清洁光亮剂的试制(论文提纲范文)

(1)仿中小牛鞋面革绿色生产关键工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仿中小牛鞋面革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要点
    1.1 准备、鞣制工段
        1.1.1 浸水
        1.1.2 浸灰
        1.1.3 脱灰、软化
        1.1.4 浸酸、鞣制
    1.2 湿态染整工段
        1.2.1 缝制修边
        1.2.2 回湿
        1.2.3 复鞣
        1.2.4 中和
        1.2.5 复鞣填充
        1.2.6 加脂
        1.2.7 染色
    1.3 干态整饰工段
        1.3.1 干燥整理
        1.3.2 涂饰
2 结论

(2)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技术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加工方法
        1.2.2 复合电镀机理研究现状
        1.2.3 复合电沉积工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机理研究
    2.1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增材制造配体场理论分析
        2.1.2 增材制造电化学反应研究
        2.1.3 增材制造放电过程研究
        2.1.4 增材制造结晶形核过程研究
        2.1.5 增材制造动力学方程推导
    2.2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数值模拟
        2.2.1 增材制造仿真模型建立
        2.2.2 增材制造仿真结果分析及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复合镀液的配制研究
    3.1 基础镀液的制备研究
        3.1.1 试验装置及药品
        3.1.2 试验工艺流程
        3.1.3 镀前处理工艺
        3.1.4 基础镀液成分分析确定
        3.1.5 镀层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3.1.6 光亮剂对镀层的影响研究
        3.1.7 湿润剂对镀层的影响研究
    3.2 复合电镀液的制备研究
        3.2.1 镀液成分及作用
        3.2.2 镀液中颗粒的表征
        3.2.3 颗粒的分散技术研究
        3.2.4 复合电镀液试验研究
        3.2.5 复合镀液中SiC质量浓度对镀层影响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工艺研究及密封环试制
    4.1 复合镀液的电化学分析
        4.1.1 电化学测试装置
        4.1.2 电化学测试方法
        4.1.3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4.1.4 极化曲线分析
        4.1.5 交流阻抗曲线分析
    4.2 复合电镀工艺试验设计
    4.3 镀层检测结果分析研究
        4.3.1 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影响
        4.3.2 PH值对复合镀层影响
        4.3.3 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影响
        4.3.4 镀液温度对复合镀层影响
    4.4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端面的设计
        4.4.1 密封环端面的设计要求
        4.4.2 密封环端面参数设计
        4.4.3 密封环端面螺旋槽设计及参数计算
    4.5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端面的加工
        4.5.1 端面槽加工方法
        4.5.2 光刻胶掩膜技术
        4.5.3 密封环端面试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GH3536合金喷嘴壳体精锻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高温合金发展现状
        1.2.2 GH3536合金性能介绍
        1.2.3 精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2.4 精锻工艺方法
        1.2.5 精锻工艺设备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喷嘴壳体精锻工艺方案制定
    2.1 引言
    2.2 喷嘴壳体精密锻件图设计
        2.2.1 零件结构特点
        2.2.2 锻件图设计要点
        2.2.3 精锻件余量和公差的选择
    2.3 精锻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2.3.1 精锻模具设计
        2.3.2 预锻件及预锻模设计
        2.3.3 精切模具设计
    2.4 制坯工艺路线方案确定
    2.5 精锻件表面清理技术及润滑剂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喷嘴壳体制坯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喷嘴壳体制坯工艺研究
        3.2.1 自由锻件及胎模设计
        3.2.2 顶锻件及模具设计
        3.2.3 自由锻成形试验
        3.2.4 顶锻成形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喷嘴壳体件精锻成形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涂覆工艺的制定
        4.2.1 玻璃润滑剂的作用
        4.2.2 玻璃润滑剂的制备
    4.3 喷嘴壳体预锻工序试验
        4.3.1 试验设备
        4.3.2 预锻成形试验
    4.4 喷嘴壳体终锻工序试验
        4.4.1 试验设备
        4.4.2 终锻成形试验
    4.5 精锻件的几何尺寸及表面精度检测
    4.6 表面清理工艺研究
        4.6.1 高温合金化铣技术
        4.6.2 喷嘴壳体化铣工艺
        4.6.3 锻件振动光饰技术
        4.6.4 喷嘴壳体振动光饰工艺
    4.7 锻件热处理与组织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四平市二里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传统的管理模式
    2.2 现代战略管理
        2.2.1 战略及战略管理的定义
        2.2.2 战略管理的特点
        2.2.3 战略管理的过程
        2.2.4 战略管理的层次
        2.2.5 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第3章 四平市二里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战略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3.1 该企业简介与发展历程
    3.2 企业的现状分析
        3.2.1 企业宏观外部分析
        3.2.2 企业总体竞争力分析
    3.3 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缺乏专业的战略制定方案
        3.3.2 对自身企业的战略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
        3.3.3 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3.4 相应的解决方案
        3.4.1 制定具体业务的发展战略
        3.4.2 建立全面整体的战略方案
        3.4.3 建立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4章 四平二里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的设计
    4.1 企业的战略目标
    4.2 企业具体战略设计方案
        4.2.1 专注发展管理核心业务,突出企业优势
        4.2.2 培养专业性研发队伍
        4.2.3 推行清洁生产
        4.2.4 降低可控成本
        4.2.5 塑造企业文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杆状活动零件镀铬工艺改善及替代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镀铬层的特性
    1.2 电镀铬技术发展简介
        1.2.1 快速镀铬
        1.2.2 微裂纹镀铬
        1.2.3 双层铬层
        1.2.4 毛面铬
    1.3 课题研究目的
    1.4 课题研究方法
2 镀铬原理及工艺过程
    2.1 镀铬原理
        2.1.1 镀铬工艺的主要特点
        2.1.2 镀铬工艺电极过程
        2.1.3 镀铬溶液组成
    2.2 镀铬工艺流程
        2.2.1 流程简介
        2.2.2 工序概述
        2.2.3 镀铬溶液主要参数测定
    2.3 镀层的质量检测方法介绍
        2.3.1 镀层外观检测
        2.3.2 镀层厚度检测
        2.3.3 铬层结合力检测
        2.3.4 镀层硬度检测
        2.3.5 镀层耐磨性检测
3 生产情况及改善措施
    3.1 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
        3.1.1 加工工艺流程
        3.1.2 电镀铬合格率统计
        3.1.3 电铬层加工(磨外圆)合格率统计
        3.1.4 使用过程中电镀铬层情况统计
    3.2 质量问题分析
        3.2.1 分析掉铬原因
        3.2.2 带来的危害
    3.3 解决方法
        3.3.1 镀铬前处理
        3.3.2 零件结构形状改变
        3.3.3 添加剂
    3.4 带来的成效
        3.4.1 产品加工合格率
        3.4.2 环境污染风险变化
        3.4.3 加工成本降低
4 替代技术
    4.1 QPQ技术
        4.1.1 QPQ技术简述
    4.2 气相沉积
        4.2.1 物理气相沉积概述
        4.2.2 实验情况
        4.2.3 性能检测
    4.3 镀镍
        4.3.1 化学镀镍概述
        4.3.2 镀镍液组成及作用
        4.3.3 实验情况
        4.3.4 性能检测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6)红木家具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红木家具质量控制原则研究
        1.4.2 各生产环节红木家具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5 课题研究方法
        1.5.1 归纳论证法
        1.5.2 资料收集法
    1.6 课题研究框架
    1.7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红木家具质量控制原则
    2.1 红木家具质量
        2.1.1 产品质量
        2.1.2 工作质量
        2.1.3 服务质量
    2.2 常见红木家具质量控制乱象及其弊病
        2.2.1 “短周期”
        2.2.2 “表面无损”
        2.2.3 “轻设计”
        2.2.4 “各自为政”
    2.3 红木家具质量控制原则
        2.3.1 用户至上原则
        2.3.2 系统性原则
        2.3.3 综合性原则
        2.3.4 经济性原则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红木家具设计环节质量控制方法
    3.1 常见红木家具设计质量问题
        3.1.1 专断型设计
        3.1.2 简化型设计
        3.1.3 粗放型设计
    3.2 红木家具设计环节质量控制方法
        3.2.1 设计策划环节质量控制
        3.2.2 设计构思环节质量控制
        3.2.3 初步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3.2.4 施工设计环节质量控制
        3.2.5 设计跟踪环节质量控制
        3.2.6 红木家具设计环节质量检验方法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红木家具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4.1 常见红木家具生产质量问题及其成因
        4.1.1 干燥环节常见质量问题
        4.1.2 开料环节常见质量问题
        4.1.3 配料环节常见质量问题
        4.1.4 净料加工环节常见质量问题
        4.1.5 包装环节常见质量问题
    4.2 红木家具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方法
        4.2.1 干燥环节质量控制
        4.2.2 开料环节质量控制
        4.2.3 配料环节质量控制
        4.2.4 毛料加工环节质量控制
        4.2.5 净料加工环节质量控制
        4.2.6 涂饰(擦漆、烫蜡)环节质量控制
        4.2.7 包装环节质量控制
        4.2.8 红木家具成品检验方法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红木家具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5.1 避免红木家具质量问题的产生
        5.1.1 红木家具搬运方法
        5.1.2 红木家具清洁方法
        5.1.3 红木家具日常保养方法
        5.1.4 红木家具温湿度平衡方法
    5.2 常见红木家具质量问题及修复方法
        5.2.1 常见质量问题之表面开裂
        5.2.2 常见质量问题之家具变形
        5.2.3 常见质量问题之榫卯松动
        5.2.4 常见质量问题之部件抽拉、开关不畅
        5.2.5 常见质量问题之面部凹痕(限上蜡家具)
        5.2.6 常见质量问题之家具色差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红木家具的质量控制原则
        6.1.2 设计阶段红木家具质量控制方法
        6.1.3 生产阶段红木家具质量控制方法
        6.1.4 红木家具日常维护质量控制方法
    6.2 研究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镍电镀回收液再生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镍电镀回收液中有机物的来源
    1.3 镍回收利用方法
    1.4 有机物的去除方法
    1.5 电渗析技术
        1.5.1 电渗析技术发展历程
        1.5.2 电渗析基本原理
        1.5.3 电渗析基本过程与伴随过程
        1.5.4 电渗析的特点
        1.5.5 常见的几种电渗析工艺
    1.6 本文选择的镍电镀回收液的再生处理方法及其优势
    1.7 课题选题的依据、意义及创新点
        1.7.1 课题选题依据
        1.7.2 课题研究意义
        1.7.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化学沉淀法实验研究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1.3 实验材料
    2.2 镍离子的检测分析
    2.3 评价指标
    2.4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pH值对Ni(OH)_2沉淀层体积的影响
        2.5.2 温度对Ni(OH)_2沉淀层体积的影响
        2.5.3 反应时间对Ni(OH)_2沉淀层体积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渗析法实验研究
    3.1 实验器材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主要材料
        3.1.4 镍回收液
    3.2 镍离子的检测和有机物的检测
        3.2.1 回收液中Ni~(2+)的检测--EDTA滴定法
        3.2.2 有机物(COD)的检测
    3.3 离子交换膜的预处理及其性能指标
        3.3.1 离子交换膜的预处理
        3.3.2 离子交换膜的基本物理化学指标
    3.4 评价指标
        3.4.1 COD相对去除率
        3.4.2 浓缩室中镍离子的相对浓缩率
        3.4.3 能耗
    3.5 电渗析装置
    3.6 实验流程
        3.6.1 电渗析操作步骤
    3.7 正交实验
        3.7.1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8 单因素实验
        3.8.1 工作电压对COD的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3.8.2 淡室流量对COD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3.8.3 浓室流量对COD相对去除率的影响
        3.8.4 重复验证实验
    3.9 运行时间对电渗析运行效果的影响
        3.9.1 运行时间对浓、淡室内Ni~(2+)浓度的影响
        3.9.2 运行时间对浓室中COD的影响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8)基于Minitab软件应用的二阶填孔HDL印制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印制电路板介绍
        1.1.1 定义
        1.1.2 特点
        1.1.3 发展
        1.1.4 分类
    1.2 HDI 印制板技术
        1.2.1 技术概述
        1.2.2 技术发展
        1.2.3 填孔电镀技术
    1.3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背景
        1.3.2 选题意义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Minitab 软件应用
    2.1 Minitab 软件基本介绍
        2.1.1 Minitab 软件概述
        2.1.2 Minitab 软件视窗
        2.1.3 典型应用步骤
    2.2 质量工具
        2.2.1 质量工具概述
        2.2.2 能力分析方法介绍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设计概述
        2.3.2 因子试验设计方法介绍
    2.4 正态性检验
        2.4.1 正态性检验概述
        2.4.2 正态性检验步骤
    2.5 回归分析
        2.5.1 回归分析概述
        2.5.2 回归分析方法介绍
第三章 二阶填孔 HDI 印制板产品试制
    3.1 图形转移
    3.2 压合
        3.2.1 前处理
        3.2.2 叠板
        3.2.3 压合
    3.3 激光钻孔
        3.3.1 UV 激光钻孔
        3.3.2 CO2激光钻孔
    3.4 电镀填孔
        3.4.1 电镀前处理
        3.4.2 盲孔电镀填孔原理
        3.4.3 电镀填孔方式
    3.5 脉冲电镀
        3.5.1 脉冲电镀基本原理
        3.5.2 周期换向脉冲电镀
第四章 填孔电镀技术研究试验
    4.1 水平脉冲电镀填孔因子试验设计
        4.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4.1.2 水平脉冲电镀线介绍
        4.1.3 实验参数及优化设计
        4.1.4 实验过程
        4.1.5 Dimple 值测定方法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因子试验结果
        4.2.2 影响因素显着性分析
        4.2.3 回归分析
        4.2.3.1 回归分析理论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方法
        4.2.3.2 试验结果回归分析
        4.2.3.3 试验结果残差分析
        4.2.4 最优参数验证试验
    4.3 电镀填孔可靠性测试试验
        4.3.1 漂锡测试
        4.3.2 冷热冲击测试
    4.4 参数优化后量产能力评估
        4.4.1 Dimple 值测试
        4.4.2 漏填率测试
    4.5 小结
第五章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开发
    5.1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开发目的
    5.2 氧化缸药水维护流程
        5.2.1 氧化缸组成结构
        5.2.2 氧化缸的维护流程
    5.3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程序设计与实现
        5.3.1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程序流程图
        5.3.2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程序各模块功能设计流程图
        5.3.3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程序的实现
        5.3.4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的应用效果
        5.3.5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的主要核心代码
        5.3.5.1 自来水智能清洗模块核心代码
        5.3.5.2 中和液智能清洗模块核心代码
        5.3.5.3 纯水智能清洗模块核心代码
        5.3.6 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的编程代码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氧化缸自动维护控制软件的编程代码

(9)导电芳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导电纤维概述
        1.2.1 导电纤维的种类及特点
        1.2.2 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1.2.3 导电纤维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芳纶纤维概述
        1.3.1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
        1.3.2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
        1.3.3 聚砜酰胺纤维
        1.3.4 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
        1.3.5 导电芳纶纤维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芳纶纤维的预处理研究
    2.1 引言
    2.2 芳纶纤维预处理
        2.2.1 除油
        2.2.2 金属化溶胀处理
        2.2.2.1 金属化试剂“NaH-DMSO”的合成
        2.2.2.2 金属化溶胀工艺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2.2.2.2.1 金属化试剂浓度对芳纶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2.2.2.2.2 金属化溶胀处理时间对芳纶纤维表面形貌和强度的影响
        2.2.2.2.3 金属化溶胀处理温度对芳纶纤维表面形貌和强度的影响
        2.2.2.3 表面改性前后芳纶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2.2.2.4 表面改性前后芳纶的 XRD 和 XPS 分析
        2.2.3 敏化
        2.2.4 活化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芳纶纤维化学镀镍-铜复合镀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化学镀镍-铜复合镀层的热力学可行性分析
        3.2.1 化学镀镍的热力学分析
        3.2.2 化学镀铜的热力学分析
        3.2.3 化学镀镍-铜复合镀层沉积机理
    3.3 芳纶纤维化学镀镍
        3.3.1 芳纶纤维化学镀镍正交实验
    3.4 镀镍芳纶纤维表面镀铜
        3.4.1 镍镀层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3.4.2 化学镀铜正交实验
        3.4.3 化学镀铜的动力学分析
        3.4.4 添加剂对化学镀铜的影响
    3.5 镍-铜复合镀层芳纶纤维的性能
        3.5.1 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3.5.2 热稳定性能
        3.5.3 镍-铜镀层厚度与基体结合力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芳纶纤维化学镀银
    4.1 引言
    4.2 化学镀银的热力学可行性分析
        4.2.1 还原剂的选择
        4.2.2 络合剂的选择
        4.2.3 银-水系电位-pH 图
    4.3 芳纶纤维化学镀银正交实验
    4.4 芳纶纤维化学镀银过程中各因素影响的讨论
        4.4.1 硝酸银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2 复合络合剂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3 复合还原剂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4 KOH 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5 乙醇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6 聚乙二醇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7 温度对化学镀银的影响
        4.4.8 施镀时间对化学镀银的影响及镀层的生长过程
        4.4.9 芳纶纤维化学镀银优化工艺配方
    4.5 化学镀银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
        4.5.1 反应动力学参数 a、b、c、d、e、f 的测定
        4.5.2 反应活化能 Ea 的测定
        4.5.3 反应速率常数 k 的计算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6 镀银芳纶纤维的性能研究
        4.6.1 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4.6.2 热稳定性能
        4.6.3 银镀层厚度和镀层与基体结合力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芳纶纤维的表面金属镀层的保护研究
    5.1 引言
    5.2 银镀层变色机理
    5.3 金属镀层保护方法
    5.4 镀银纤维耐腐蚀实验
        5.4.1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5.4.2 腐蚀试验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一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附录二 测试与表征

(10)电去离子技术净化电镀漂洗水与浓缩回收重金属(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电镀废水概述
        2.1.1 电镀废水的来源
        2.1.2 电镀废水的危害性
        2.1.3 电镀废水特点及电镀废水排放标准
    2.2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选择
        2.2.1 化学法
        2.2.2 蒸发浓缩法
        2.2.3 生物法
        2.2.4 吸附法
        2.2.5 离子交换法
        2.2.6 膜分离法
        2.2.7 电去离子技术
        2.2.8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装置
    3.2 实验器材
        3.2.1 试剂
        3.2.2 仪器
        3.2.3 离子交换树脂
        3.2.4 离子交换膜
        3.2.5 电极及电极液
        3.2.6 实验废水的配制
    3.3 评价指标
    3.4 分析方法
        3.4.1 铜离子的测定
        3.4.2 锌离子的测定
        3.4.3 氯离子的测定
        3.4.4 硫酸根的测定
        3.4.5 钾、钠、钙、镁、铜、镍、锌、隔、铁、铬离子同时测定
        3.4.6 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二氢根离子同时测定
        3.4.7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第四章 铜、锌阳离子及共存阳离子的脱除
    4.1 EDI技术对含铜离子废水的处理
        4.1.1 外加电压对含铜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4.1.2 原水pH对含铜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4.2 EDI技术对含锌离子废水的处理
        4.2.1 外加电压对含锌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4.2.2 原水pH对含锌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4.2.3 进水流量对含锌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4.3 废水中共存阳离子的影响与脱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阴离子及共存阴离子的脱除
    5.1 EDI技术对含氯离子废水的处理
        5.1.1 外加电压对含氯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5.1.2 原水溶液浓度对含氯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5.1.3 原水进水流量对含氯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5.1.4 原水pH对含氯废水处理实验的影响
    5.2 废水中共存阴离子的影响与去除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铜、锌焦磷酸根络合阴离子的脱除
    6.1 前言
    6.2 实验条件
        6.2.1 原废水的配置
        6.2.2 ICP-MS测定铜、锌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电镀漂洗废水的浓缩回收
    7.1 前言
    7.2 实验条件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401~#高效清洁光亮剂的试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仿中小牛鞋面革绿色生产关键工艺技术[J]. 梁永贤,温会涛,牛泽,但卫华,杨义清,王小卓,姚庆达. 皮革与化工, 2018(04)
  • [2]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环增材制造技术及机理研究[D]. 任维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3]GH3536合金喷嘴壳体精锻工艺研究[D]. 王文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4]四平市二里庄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研究[D]. 李星. 吉林大学, 2015(08)
  • [5]杆状活动零件镀铬工艺改善及替代方案研究[D]. 彭欣. 重庆理工大学, 2015(03)
  • [6]红木家具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葛林毅.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7]镍电镀回收液再生处理研究[D]. 李双全. 五邑大学, 2013(05)
  • [8]基于Minitab软件应用的二阶填孔HDL印制板技术研究[D]. 苏新虹.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9]导电芳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梁晶晶. 上海大学, 2013(11)
  • [10]电去离子技术净化电镀漂洗水与浓缩回收重金属[D]. 高俊松. 浙江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401~#高效清洁光亮剂试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