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何敏[1](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陕西省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师资建设、学科建设、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但相比中东部省份依然有很大差距。基于此,本研究梳理了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定量分析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借助SWOT分析法对陕西汉语国际教育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内部优势主要在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位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区且拥有丰厚的高校基础资源。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内部劣势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力弱、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水平整体不高,孔子学院建设不足。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外部机遇主要为“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带来新机遇。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外部挑战主要是省市间教育竞争的激烈和后疫情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考验。接着构建SWOT矩阵图,显示出: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强于挑战。陕西省应遵循“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弥补劣势、减轻挑战”的原则,重点研究SO战略和WO战略。最后结合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做好政策主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孔子学院建设;高校联合,合力共赢;依托优势学科,凸显专业特色。

舒君霞[2](2021)在《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今,汉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门炙手可热的语言。面对众多的海外汉语学习者,我国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并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期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因此,作为培养该领域人才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就成了关键因素。本文以兰州市三所高校,即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在相关课程研究理论的指导下,首先探讨了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内容。然后利用对比研究法从课程设置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优缺点。另外,为了使课程设置更为科学合理,笔者对兰州市三所高校的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获得的反馈能为三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提供新思路。通过对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及问卷反馈的整理,发现三所高校在课程内容方面普遍存在缺乏教材研究、课堂管理、就业指导、学生心理素质建设等课程;在课程结构方面普遍存在课程开设顺序不当,违反学生习得规律等问题;由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专业自信。为此,笔者从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优化建议。在主干课程中提出了“增设教材研究相关课程”“增设课堂管理类课程”“调整外语课程”“调整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课程结构”等建议。在辅助课程中,提出了“加强专业认识,提高专业自信”“增加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等建议。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特色化培养模式,笔者特意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给甘肃省高校带来的机遇并提出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强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

李佳[3](2021)在《甘肃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才艺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才艺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浓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智慧。孔子学院在进行对外汉语传播的时候,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传播中国语言,第二个是介绍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具有抽象性,它往往借助一些媒介存在,如中国的节日、传统习俗、古典诗词、以及中华才艺等等。在国内高校,“传播语言”的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关于中国文化中的中华才艺传播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甘肃作为一带一路中联合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甘肃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力地向国外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本文对甘肃省三所高校,分别是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通过调查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三个学校具有不一致性,培养方案也略有不同。在教学情况方面,对老师的课程内容以及上课方式都比较满意,但是因为学习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较多、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原因,导致学习效果以及传播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在学生学情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中华才艺比较重视,也发挥了比较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对于自己在海外进行传播才艺时仍然没有自信。为了更好的完成中华才艺的海外传播,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比较粗浅的建议:第一、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形式,在课程多样化的基础上,建设属于学校自己的核心课程,并且明确学科培养目标,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多利用网络技术,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第二、合作才能双赢,应该加强交际合作,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教材资源和实践资源,共同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面对甘肃省内甚至国内的一些快要失传的优秀技艺,我们可以适当发挥专业的力量,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国文化。第三、教师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有些才艺需要一定的基础,有些地区对才艺的要求较为专业严格,可以酌情考虑从一些艺术院校派遣艺术生去担任专业的中华才艺教师。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中华才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第四、学生作为传播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要全力提升自己的中华才艺教学能力、主观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五、海外作为我们传播的主战场,我们应该结合当地需求,将中华才艺大众化,甚至职业化,在这个推广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传播能力,而国内也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传播才能的学生。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有助于高校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才艺课程的课程设置,提供良好的中华才艺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华才艺重要性的意识,并进一步提升高校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希望可以为中华文化的传播的困境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解决办法,让中华才艺更好更广泛更有效率的在海外进行传播。

杨薇[4](2020)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与愿景,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本研究选取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五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代表,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在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外交关系、教育政策等宏观背景下,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个国家之间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的立体影像。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根据国内和国外两个立足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分为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和接收来华留学生两大分支领域,既有在教育政策指导下发展的共通性,也有遵循各自轨迹发展的独立性。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大教育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史实,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划分为“重新起步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加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留学生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经历等不同角度,客观呈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通过对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溯,本研究得出以下认识:40年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始终贯穿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进程;国际政治局势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自身的教育水平是与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的基础;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和教育政策的导向决定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整体统筹规划、到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再回归统筹兼顾趋势的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政策取向。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了留学生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整体的法制化进程;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是教育服务贸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直接服务国家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留学生教育置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之中,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之中,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需要统筹派出和接收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不断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民心相通”的教育之路。

张石峰[5](2020)在《留学生公寓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我国有49.2万来华留学生,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国内共有一千余所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国外大学生公寓的设计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学生公寓建设标准较高,配套设施较完善。但在国内,对使用主体为国外学生的留学生公寓的设计还有所不足。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对留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设计,以及对留学生公寓的居住单元设计。而且我国对留学生的管理规定有别于对普通高等学校国内学生的管理规定。因此,基于来华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来华留学人员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改善的新时期,对高校留学生公寓设计进行研究,显得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从规划到建筑单体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从前期资料收集分析、规划设计、单体方案设计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前景、专业特点进行分析,完善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并且通过研究基础资料将所反映出发展趋势落实到设计中;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行业特点、国际教育背景,为学校打造一张名片,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研究国内外现有学生宿舍建筑类型,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中引入住宅单元式公寓类型;根据既往研究成果,对留学生公寓户型进行设计,使卧室空间划分更合理,并且提出公寓内的功能转化,提高客厅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在公寓内的交往和学习实践的可能;研究国内外现有的书院制度,制定适合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住宿书院制,利用住宿书院制优势,将第二课堂、导师制、通识教育融入到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上设计要点,完成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并根据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方法。国内共有24所中医药类大学,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拥有中医药教育背景,以上设计策略能为其他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提供设计参考,为其余接收来华留学生并规划建设留学生公寓的高校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考,为中国来华留学事业、中医药海外发展、高校国际化进程、高校基础建设出一份力,正是本文所追寻的目标。

陈宇[6](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潘秀秀[7](2020)在《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与院校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时代,人才、知识与技术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剧。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力量的推动,我国高校学生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开展跨文化学习,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能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国际流动变得日益频繁,他们对高校提供的国际交流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强。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我国院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供给质量与水平,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走在前列。本论文以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探究本科生对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表现,以此为基础提出院校提高国际交流项目供给质量与适切性服务支持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考察了与学生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项目相关的研究意义、研究进展以及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需求及其表现特征。并采用量化分析与扎根理论混合式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因素。接着,通过对高校网站信息提取和对高校相关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重点分析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供给现状与表现特点。最后,根据国际交流项目院校管理与项目实施两个层面,分析当前院校国际交流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支持水平的制度改进的原则、建议与实现途径。研究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整体上对国际交流项目的需求较高,他们具体关注项目的选派专业、课程内容、学分转换、项目期限、奖助学金以及项目所在国别及地域等信息内容。此外,语言交流、院校国际排名、师资力量及科研图书设施也日益成为本科生选择国际交流项目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认为,目前影响本科生国际交流需求的综合因素主要有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学业表现、英语能力、家庭经济文化状况、国际交流项目内容以及高校国际交流项目支持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管理方面面临国际交流战略规划缺位、专门的质量考评和监督机制缺乏以及项目数量供不应求等问题。课程学分转化、奖助学金申请以及跨境交流前的培训指导等,是院校实施国际交流项目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指出,一个优秀的国际交流项目应该具备可进入、可获得和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在推进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服务支持的制度改进方面,高校应构建多部门协同体系、加大院校国际交流经费投入、完善质量考评和监督机制以及完善国际交流奖学金资助体系等。加强面向弱势群体的补助力度、缩小项目专业限制、完善项目全程配套体系以及实现项目选拔指标多元化,应该是未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优化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服务支持的主要途径。

李桐[8](2020)在《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二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不断适应着各个时代的社会需求而发展。在当代,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化现象,世界各国需要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去扩大该现象产生的积极影响力,去应对该现象带来的挑战与问题。新加坡作为全球贸易中心,全球化、人才竞争力、基础教育等排名均居于国际前列,同时其国内华人种族比例在百分之七十以上,拥有中西方思想良好交融的背景,该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学社会科是新加坡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优秀途径,是中学高年级的必修课,“根植本国”、“立足全球”是其课程的两大核心理念。本文期望以分析新加坡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背景与历程为基础,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中学社会科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教学、评估等作以探究分析,总结其特点与局限,与我国相对应阶段与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现状进行对比,最终能够给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议、研究提供启示。论文首先以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其中对“国际理解教育”、“社会科”的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其次主要以历史分析法,将新加坡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民族共生、国家主义、面向21世纪的开启阶段、面向21世纪的成熟阶段;在对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与内容,教科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编排进行解读研究后,以案例分析法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评估进行探究,将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划分为: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每种实施途径都是以新加坡公办中学的具体案例来展开深入分析。最后在总结新加坡经验基础上,以比较分析法对中新两国相关课程进行对比,最终得到对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启示,即:推动国内地区均衡发展、加强多方力量的参与、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内容设置注重问题探究、课程评价应重校外、重合作、重过程。

张军广[9](2019)在《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文中指出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无论是非洲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还是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都必须和当地政治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传统、教育政策等因素相适应。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前提,本研究以促进非洲孔子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增强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聚焦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师资建设问题。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宏观呈现全球背景下非洲孔子学院当前的发展状况、特色和面临的挑战;依据组织变革中的内外驱动力等有关理论,对影响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社会文化、教育生态、汉语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等进行较深入的中观分析;微观上,通过深度剖析肯尼亚孔子学院发展及本土汉语教师学习、从教和成长的典型个案,探究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之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非洲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但也存在因环境特殊、需求快速增长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进一步取得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推动汉语进入所在国大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本土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观上看,非洲孔子学院对本土汉语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学历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民众学习汉语的多样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本土化发展特色,但所在国家的社会状况、经济条件、多语环境、社会文化及教育传统等问题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容、形式及层次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微观分析发现,受当地教育环境及现有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影响,本土汉语教师成长面临着从专业选择、语言学习、就业到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困难。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基于自身的职能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非洲孔子学院需要从被动适应式发展转向主动内涵式发展,推动汉语进入当地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本土汉语师资标准、教育体系及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汉语及孔子学院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树立孔子学院“汉教”品牌。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途径,但鉴于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问题的复杂性,探索适合非洲场域的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道路,任重而道远!

李皓[10](2019)在《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07年第一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高校共有24所,到2018年已发展到148所。随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解决好实习实践问题,已经成为本专业各培养院校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教学实习是汉硕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培养方案”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并未对实习实践作出明确规定。每所高校在实习环节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存在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全国110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高校的实习实践情况进行基本调查,重点调查对象为笔者所在的重庆大学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生、实习指导老师和一线教学老师、相关学院负责管理老师以及部分2013-2016级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本文从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习概况、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指导、实习管理、实习评价、实习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将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实践同全国其他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高校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和全国其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高校实习存在共性问题(海外实习比例低、实习渠道有限、实习形式单一、实习指导不到位、实习管理混乱、实习内容不合理、就业对口率不高)以及重庆大学汉硕实习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时间不充足、实习过程缺乏监督、实习缺乏足够认识、资源利用不充分)。本文梳理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实习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改进重庆大学汉硕实习工作,为全国其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高校的实习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
        2.1.1 起步阶段(1952-1979)
        2.1.2 恢复和发展阶段(1980-1990)
        2.1.3 快速发展阶段(1991-1999)
        2.1.4 全面持续快速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2.2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
        2.2.1 陕西来华留学生生源特点
        2.2.2 语言教育与学历教育现状
        2.2.3 奖学金生和自费生情况
        2.2.4 师资队伍现状
        2.2.5 教育管理现状
        2.2.6 专业建设情况
        2.2.7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第三章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SWOT应用分析
    3.1 SWOT分析法与汉语国际教育
    3.2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3.2.1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3.2.2 “一带一路”发展的核心区
        3.2.3 高校基础资源丰厚
    3.3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3.3.1 经济竞争力弱、教育投入不足
        3.3.2 师资队伍水平总体不高
        3.3.3 孔子学院建设不足
    3.4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4.1 “汉语热”的持续升温
        3.4.2 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
        3.4.3 “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
    3.5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Threats)
        3.5.1 省市间教育竞争激烈
        3.5.2 后疫情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考验
    3.6 构建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SWOT矩阵图
第四章 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优化对策
    4.1 做好政策主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4.1.1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对策
        4.1.2 发挥办学主体多元化作用,拓宽教育资金投入渠道
    4.2 完善教育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
        4.2.1 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市场,多渠道拓宽留学生规模
        4.2.2 完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
        4.2.3 不断丰富国际汉语教学资源
        4.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国际化
        4.2.5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
    4.3 大力推进孔子学院建设
    4.4 高校联合,合力共赢
    4.5 依托优势学科,凸显专业特色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论文重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课程与课程设置
    2.1 课程
        2.1.1 课程的含义
        2.1.2 课程的理论基础
    2.2 课程设置
        2.2.1 课程设置的含义
        2.2.2 课程设置的依据
    2.3 汉硕课程设置依据及对《方案》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检验
        2.3.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依据
        2.3.2 检验《方案》的合理性
第三章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3.1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设置背景
        3.1.1 兰州大学
        3.1.2 西北师范大学
        3.1.3 兰州交通大学
    3.2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对比
    3.3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3.4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对比
        3.4.1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3.4.2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比较
        3.4.3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内容比较分析
        3.4.4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比较
第四章 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调查问卷分析
    4.1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4.2 调查问卷题型设置
    4.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调查对象分析
        4.3.2 专业认知分析
        4.3.3 课程设置分析
    4.4 问卷分析汇总
第五章 对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优化建议
    5.1 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强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5.1.1 甘肃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位置
        5.1.2 “一带一路”为甘肃省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5.1.3 “一带一路”为兰州市三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带来的机遇
        5.1.4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5.2 增设教材研究相关课程
    5.3 增设课堂管理类课程
    5.4 调整外语课程
        5.4.1 强化英语课程
        5.4.2 丰富其他外语课程
    5.5 调整中华才艺课程
    5.6 调整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课程结构
    5.7 加强专业认知、提高专业自信
    5.8 增加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兰州市三所高校 2020 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问卷
致谢

(3)甘肃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才艺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中华才艺海外教学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跨学科研究法
        1.3.4 调查法
        1.3.5 访谈法
第二章 中华才艺的重要性
    2.1 提升中华才艺传统文化素养
    2.2 有助于培养国际汉语教育专业人才
    2.3 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第三章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设置情况
    3.1 兰州大学的中华才艺课程设置
    3.2 兰州交通大学的中华才艺课程设置
    3.3 西北师范大学的中华才艺课程设置
    3.4 省外高校中华才艺课程设置
第四章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教学状况
    4.1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教师情况
    4.2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教材情况
    4.3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第五章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学习状况
    5.1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学生情况
    5.2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学习环境
    5.3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学习行为
    5.4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设置及教学的优缺点
    6.1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设置及教学的优点
    6.2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缺点
第七章 甘肃高校中华才艺教学的发展对策
    7.1 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形式
        7.1.1 课程多样化,建设核心课程
        7.1.2 明确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科学化
        7.1.3 完善网络教学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7.2 加强校际合作,传承民间技艺
        7.2.1 加强校际合作,共享优秀资源
        7.2.2 弘扬发展民间失传技艺,传承创新发展中国文化
    7.3 教师专业化,方法多样化
        7.3.1 中华才艺教师专业化
        7.3.2 创新教授方法,多种才艺相结合
    7.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7.4.1 自主提升才艺技能,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7.4.2 自主提升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
    7.5 创新海外传播方式
        7.5.1 提升传播能力,培养传播人才
        7.5.2 中华才艺教学对象大众化、职业化
        7.5.3 结合当地以及受众需求,传播中华才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4)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开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
        (二)目前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仍不足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留学、留学生、国际学生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
    四、文献综述
        (一)中国留学生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述评
    五、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世界体系理论
        (二)推拉因素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三)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理论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1992)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留学生教育
        二、重视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四、留学生教育的暂时停滞与缓慢恢复
    第二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重新开启
        一、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二、重新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遣留学生
        三、建立派出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四、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
        一、扩大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
        二、重新开始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
        三、逐步创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第四节 重新起步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关系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二、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具有显着国别差异
        三、探索建立系统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繁荣发展与局部失衡(1993-2009)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发展
        一、确立“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生教育政策
        二、政府间协议推动派出留学生教育
        三、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派遣留学生
        四、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派出留学生教育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新成果
        六、派出留学生安全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第二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从“积极稳妥发展”到“扩大规模”政策的转变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三、孔子学院建设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分布特点
        五、进一步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第三节 深化改革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政治环境为留学生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二、市场因素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局部结构失衡
        四、派出和接收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第三章 留学生教育契合国家战略的功能日益突出(2010-2018)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新进展
        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二、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推动赴俄留学生教育发展
        三、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机制促进向泰国和马来西亚派遣留学生
        四、非通用语种建设加快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派遣留学生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日趋完善
        六、留学生教育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综合情况的了解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新格局
        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加速发展
        三、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教育援助的持续增长
        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五、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变迁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三节 加速发展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呈现双向增长趋势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强调规模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观念转变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安全面临新挑战
第四章 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历史经验及深层次问题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对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教育水平是与中国教育合作的基础
        三、中国经济实力和教育政策决定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走向
    第二节 派出与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内在联系与特征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演进过程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二、法制化建设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保障
        三、国际化和市场化是“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仍缺乏系统规划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加速转变观念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亟待多方联动
第五章 新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认识留学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留学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
        二、留学生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融入全球教育体系
        三、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优秀的开拓者与践行者
    第二节 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
        一、建立科学严谨的出国留学信息统计机制
        二、加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派留学生的资助力度
        三、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提供就业政策支持
    第三节 全面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国家整体发展
        二、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三、适当控制规模,发展“一带一路”精英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5)留学生公寓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2.1 国外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2.1.1 学校仅为小部分学生提供住宿,宿舍类型多样结合
        2.1.2 学生宿舍生活设施齐全
        2.1.3 学生宿舍居室内功能空间完善
        2.1.4 学生宿舍的居住模式多样性表达
    2.2 国内高校学生宿舍现状
        2.2.1 学校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住宿,宿舍类型以传统宿舍式为主
        2.2.2 学生宿舍服务设施简单,多在楼外配建
        2.2.3 学生宿舍居室内功能空间单
        2.2.4 学生宿舍的居住模式多样性表达
    2.3 国内高校留学生公寓现状
        2.3.1 留学生公寓规划布局形式--生活区形式和综合体形式
        2.3.2 留学生公寓建筑类型多样结合
        2.3.3 留学生公寓生活设施齐全
        2.3.4 留学生公寓居室内功能空间趋于丰富
        2.3.5 留学生公寓居住模式多样性表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的客观因素
    3.1 规范对留学生生活用房的要求
    3.2 来华留学事业发展趋势对留学生公寓设计的导向
        3.2.1 学历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对公寓的需求更加紧迫
        3.2.2 “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增加
    3.3 中医药海外发展趋势对留学生公寓设计导向
    3.4 我国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的自身特点概述
        3.4.1 中医药和中医药大学的定义
        3.4.2 中医药学科的特点
        3.4.3 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的特点
    3.5 客观因素对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的指导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实践
    4.1 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国际教育区简介
    4.2 客观因素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的设计指导
    4.3 留学生公寓规划设计分析
        4.3.1 天津中医药大学规划理念和规划结构简介
        4.3.2 国际教育区规划设计
        4.3.3 留学生公寓群组规划设计
    4.4 留学生公寓单体方案设计
        4.4.1 留学生公寓单体类型选择
        4.4.2 留学生公寓服务设施设计
        4.4.3 留学生公寓单体功能规划设计
        4.4.4 留学生公寓户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行管理模式--国际教育区住宿书院制设计
    5.1 我国古代书院制对现代住宿书院制的影响
        5.1.1 书院发展历程
        5.1.2 书院的建筑模式
        5.1.3 书院内的教学生活方式
        5.1.4 古代书院制对现代高校书院制的影响
    5.2 我国现代高校书院制的应用
    5.3 英、美两国高校的住宿学院制
    5.4 住宿书院制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中的应用
        5.4.1 住宿书院的划分--以院落为核心空间
        5.4.2 住宿书院的入住方式--学校统一分配+个人申请调换
        5.4.3 住宿书院的管理模式--常驻导师+兼职导师+生活助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工程实践下的设计方法总结和特色设计
    6.1 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的设计方法总结
    6.2 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特色设计
    6.3 设计方法和特色设计在同类项目设计中的参考价值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对留学公寓设计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全国中医药高校和中医药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列表
附录二 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区工程规划鸟瞰图
附录三 工程图纸缩印
附录四 图片索引
附录五 表格索引
致谢

(6)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研究问题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留学和留学生
        (二)来华留学生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五、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七、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三)相关借鉴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7)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与院校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学生国际流动日益频繁
        1.1.2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突出
        1.1.3 提高院校学生国际交流服务质量的现实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凸显关注本科生国际流动质量与成功的现实意义
        1.2.2 丰富高校国际交流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1.2.3 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提供实践建议
    1.3 研究综述
        1.3.1 学生国际化研究
        1.3.2 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研究
        1.3.3 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需求与支持研究
        1.3.4 已有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文本分析法
        1.5.5 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1.2 国际教育交流
        2.1.3 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2.2 教育国际化推拉理论
    2.3 人力资本理论
    2.4 SERVQUAL理论
第三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证研究的目的
        3.1.1 量化研究
        3.1.2 质性研究
    3.2 研究方法及工具选择
        3.2.1 实证研究方法
        3.2.2 研究工具的选择
    3.3 问卷调查及编制
        3.3.1 问卷设计的目的
        3.3.2 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3.3.3 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
        3.3.4 问卷的初步编制
        3.3.5 问卷的测试结果分析
        3.3.6 问卷的组成
        3.3.7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质性研究设计
        3.4.1 质性分析方法选择的依据
        3.4.2 访谈对象的选择
        3.4.3 访谈提纲的设计、收集和整理
        3.4.4 研究资料的编码
第四章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表现与特征
    4.1 本科生国际交流意愿描述性分析
        4.1.1 国际交流意愿程度及原因
        4.1.2 国际交流目的地意愿
        4.1.3 国际交流专业选择意愿
    4.2 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整体情况
    4.3 本科生对国际交流项目的显性需求
        4.3.1 选派专业
        4.3.2 课程内容
        4.3.3 学分转换
        4.3.4 项目期限
        4.3.5 奖助学金
    4.4 本科生对国际交流项目的隐性需求
        4.4.1 项目国别
        4.4.2 语言交流
        4.4.3 院校国际排名
        4.4.4 院校师资力量
        4.4.5 科研图书设施
    4.5 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基本特征
        4.5.1 国际交流项目总体需求较高
        4.5.2 项目地域需求差异性显着
        4.5.3 项目类型需求趋向多层次
        4.5.4 项目内容需求多样与全面
        4.5.5 项目隐性需求重视度趋升
第五章 影响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因素
    5.1 影响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因素的量化分析
        5.1.1 性别
        5.1.2 年级
        5.1.3 家庭
        5.1.4 个人学习表现
    5.2 影响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因素的质性分析
        5.2.1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构建
        5.2.2 影响因素的聚焦编码
        5.2.3 质性研究的结论
    5.3 影响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的综合因素
        5.3.1 个人兴趣与发展规划
        5.3.2 个人学业表现和英语能力
        5.3.3 家庭经济和文化状况
        5.3.4 国际交流项目内容及特征
        5.3.5 高校国际交流项目供给质量
第六章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供给状况与特征
    6.1 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供给总体状况
        6.1.1 供给主体
        6.1.2 供给形式及数量
        6.1.3 流程开展与实施
        6.1.4 机构设置
        6.1.5 信息宣传渠道
    6.2 院级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供给个案分析
        6.2.1 山东大学
        6.2.2 东南大学
        6.2.3 南开大学
        6.2.4 兰州大学
    6.3 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供给的表现特征
        6.3.1 供给形式多元,项目数量短缺
        6.3.2 项目来源多元,服务流程规范
        6.3.3 信息渠道单一,数据更新迟缓
        6.3.4 申请条件严格,覆盖专业不平衡
        6.3.5 服务支持滞后,交流工作难以考核
第七章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发展问题与支持建议
    7.1 促进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发展面临的问题
        7.1.1 机会与权益
        7.1.2 条件与选拔
        7.1.3 规划与管理
        7.1.4 实施与评价
    7.2 提高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支持水平的建议
        7.2.1 优秀的国际交流项目具备的基本原则
        7.2.2 推进国际流动项目服务支持的制度改进
        7.2.3 优化国际流动项目服务支持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问卷
附录3 :预访谈提纲

(8)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国际理解教育契合时代要求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新加坡教育发展的可借鉴性
    二 概念界定
        (一)社会科
        (二)国际理解教育
    三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 新加坡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生存导向阶段(1965-1978)
        (二)效率导向阶段(1979-1996)
        (三)能力导向阶段(1997-2011)
        (四)学生为本,价值观导向阶段(2012-至今)
    二 新加坡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被殖民历史
        (二)多元社会背景
        (三)全球化的城市国家
        (四)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
    三 新加坡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民族共生阶段(1965-1990)
        (二)国家主义阶段(1991-1996)
        (三)面向21 世纪的开启阶段(1997-2009)
        (四)面向21 世纪的成熟阶段(2010-至今)
第三章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
        (一)新加坡中学社会科的课程理念
        (二)新加坡中学社会科课程标准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
    二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一)新加坡中学社会科的课程内容制定原则
        (二)新加坡中学社会科的课程内容框架分析
        (三)新加坡中学社会科课程内容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分析
        (四)新加坡中学社会科课程标准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特点
    三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一)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编排
        (二)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编排特点
第四章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一 以学科课程实施
        (一)课程标准推荐的教学方法
        (二)中学社会科教学案例分析
    二 以跨学科课程实施
    三 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一)未来问题解决计划
        (二)模拟联合国会议
    四 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五 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总结
第五章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评估
    一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评估类型与模式
    二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评估方式
        (一)问题探究
        (二)期末考试
        (三)剑桥“O”水平考试
    三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评估特点
        (一)评估重视灵活标准的设定
        (二)评估关注校外、重视合作探究能力
        (三)评估重视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与思维过程
第六章 总结与启示
    一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特点
        (一)根植于国家公民教育体系
        (二)社会各界给予课程与教学支持
        (三)目标与内容系统化、结构化
        (四)教学途径与方法多元化、注重高阶思维的发展
        (五)课程评估标准化、过程化、综合化
    二 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局限
        (一)剑桥“O”水平考试对课程的影响
        (二)种族多样性对课程的影响
        (三)全球公民教育占比低对课程的影响
    三 中国中学社会科课程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一)社会科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二)新加坡、中国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比较
    四 对我国启示
        (一)推动国内地区均衡发展
        (二)加强多方力量的参与
        (三)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内容设置注重问题探究
        (五)课程评价应重校外、重合作、重过程
参考文献
致谢

(9)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
        1.孔子学院
        2.本土汉语教师
        3.汉语教师本土化
    (三)研究综述
        1.孔子学院发展研究
        2.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
        3.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
    (四)研究问题、内容与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1.组织变革理论
        2.跨文化传播理论
        3.外语教师教育理论
    (二)分析框架
三、“汉语热”下的非洲孔子学院发展态势
    (一)孔子学院全球建设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背景
    (二)先发地区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取向的重要参考
        1.亚欧美及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成就
        2.亚欧美及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困境与未来走向
    (三)当前非洲孔子学院的发展机遇、成就与挑战
        1.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机遇:中非合作
        2.非洲孔子学院取得的主要成就:规模效益
        3.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供需不平衡
四、本土化:非洲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前孔子学院时期汉语在非洲的传播经验
        1.发端:汉语的伴生性传播
        2.发展:汉语的学校传播
    (二)当前孔子学院在非发展的社会环境
        1.非洲的社会、语言和教育
        2.新时期中非合作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冲突
        3.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基本逻辑
    (三)汉语教师本土化是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与成就
        2.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
        3.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
五、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个案分析
    (一)肯尼亚孔子学院及汉语教师本土化背景
        1.社会环境
        2.教育环境
        3.语言教育政策
    (二)肯尼亚汉语教学及教师需求
        1.专门用途汉语需求分析
        2.大中小学汉语教学及本土教师需求分析
    (三)肯尼亚孔子学院(课堂)的本土化发展
        1.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
        2.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
        3.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
        4.莫伊大学孔子学院
        5.内罗毕广播孔子课堂和鲁辛加学校孔子课堂
    (四)孔子学院中的本土汉语教师:个体成长的案例
        1.“我选汉语”
        2.“我去中国学习”
        3.“我回来教汉语”
        4.“我想回中国读博”
六、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建议
    (一)非洲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策略
        1.寻求差异化政策供给
        2.推动当地汉语教育政策变革
        3.优化应对挑战的对策
    (二)非洲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对策
        1.分步推进本土汉语教师标准建设
        2.协力构建本土汉语教师教育体系
        3.完善本土汉语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招生简介(英文版)
附录 B 2018年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招生简章
附录 C Questionnaire(S4-7)
附录 D Questionnaire(S8)
附录 E 狮子小学问卷调查原始统计结果
附录 F 本土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 G 本土汉语教师访谈节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1.3.2 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模式体系的相关研究
        1.3.3 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管理的相关研究
        1.3.4 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调查的相关研究
        1.3.5 有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举措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2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现状分析
    2.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意义
    2.2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现状
        2.2.1 师范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
        2.2.2 外语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
        2.2.3 理工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
        2.2.4 综合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
        2.2.5 专业特色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
    2.3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
3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现状与调查分析
    3.1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简介
    3.2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方案
    3.3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
4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与建议
    4.1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梳理
        4.1.1 共性问题
        4.1.2 自身问题
    4.2 重庆大学汉语国际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相关建议
        4.2.1 实习生角度
        4.2.2 培养单位角度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2017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问卷调查
    B.2017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访谈
    C.实习指导老师和一线教师访谈
    D.对相关学院负责管理老师的访谈
    E.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问卷
    F.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调查高校名单
    G.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情况调查高校分类名单
    H.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D]. 何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2]兰州市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 舒君霞. 兰州大学, 2021(02)
  • [3]甘肃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华才艺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 李佳. 兰州大学, 2021(02)
  • [4]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D]. 杨薇.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6)
  • [5]留学生公寓设计研究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公寓设计为例[D]. 张石峰.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6]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需求与院校支持研究[D]. 潘秀秀. 江南大学, 2020(01)
  • [8]新加坡中学社会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D]. 李桐.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D]. 张军广.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10]重庆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研究[D]. 李皓. 重庆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