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修管理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修管理

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郭婧,徐鹏[1](2021)在《南极海洋保护区平衡“养护”与“合理利用”》文中指出近年来,南极海洋保护区"养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之一。为分析二者关系,从文义解释、历史解释阐述"养护"辨识,从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阐述"合理利用"是在"养护"基础上为达到生产性目的使用资源的行为。创造性地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南极海洋保护区"养护"与"合理利用"的不平衡,提出平衡"养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因。基于SWOT要素交叉分析法探讨南极海洋保护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中国未来应坚持"养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加强科学研究投入,联合各方力量,适时提出中国的南极海洋保护区提案。

李青[2](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仁藏东智[3](2020)在《探析公路施工养护中的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经济增长更上一层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能够选择出行的方式也在增多,因此提高公路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公路施工是一项耗时较大且难度较高的工程,对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养护、施工质量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公路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有关施工部门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养护的质量控制,确保公路施工质量达标。

宋雅丹[4](2019)在《标准成本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量增加,高速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的费用也不断增多,高速公路养护的成本控制问题已经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运营和发展,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的需要。标准成本法则恰好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部分缺失,能够帮助高速公路养护获得长久的管理运营和养护优势,从而拓展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新空间。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侧重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全文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主要观点;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包括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概述、标准成本法的理论、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标准成本法的应用优势;第三部分为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现状分析,介绍了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构成要素,具体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中引入标准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流程分析与步骤设计,介绍了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应用标准成本法前期工作,分析利用标准成本法构建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体系的流程和步骤;第五部分以HD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为案例,对HD高速养护成本的现状及常规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成本管理体制的体系,成本核算程序,成本差异分析及绩效考评效果等方面将标准成本与常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标准成本法在HD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中的落实和执行;第六部分提出了标准成本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中的应用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第七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本文将标准成本法作为理论基础,结合HD高速养护成本的实际情况,探讨标准成本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中的应用,检验标准成本体系在高速公路领域的的实施状况,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根源并对其进行改进,一方面丰富标准成本体系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为高速公路单位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帮助。

赫嵩[5](2019)在《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景观调查分析》文中指出论文以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为研究对象,以植物群落生态学、景观学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和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等,研究了铁西区内绿色廊道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绿色廊道景观结构和格局。在此基础上,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铁西区绿色廊道生态规划方案的改建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铁西区绿色廊道调查结果显示,铁西区内道路断面形式变化多样,一板两带式和三板四带式道路断面形式出现的频率最高,为25.81%(8)和51.61%(16)。最宽的街道为南京南街32 m,最窄的街道为富工一街为6.5 m。调查区段内每条街道的曲度不同,最小曲度为1.0,最大曲度为1.64,且所有街道均表现出500 m左右出现一个断点。8条街道的线点率差异较大,最低为文水街,线点率为0.52,重工南街线点率最高,为2.65;75%的街道环通度大于0.35,γ指数均在0.66上下浮动。河流绿色廊道以乔+草的复合式形式存在,乔木主要为垂柳和金叶榆,草本主要为三叶草、早熟禾,植被的盖度均在75%以上。绿带廊道调查记录到70种人工植物分属36科54属。一环路和二环路绿地树种多为乡土树种和园林绿化常用树种,梓树、银杏、国槐和白杨等乔木应用比例最高,依次为56%、43%、42%和36%。铁西区绿色廊道植物配置调查结果显示,32条街道中共发现乔灌草应用种类85种,其中乔木种类36种,灌木种类25种,草本植物22种,藤本植物2种,常绿落叶比为1﹕5,乔、灌、草三者的比例为1.00:0.69:0.61,所占百分率分别为43.37%、30.12%和26.51%。季相植物的配置以变色树种银杏、色木槭等乔木为主,其次为花灌木榆叶梅、丁香、连翘等。绿色廊道内的植物配置方式兼具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规则式配置方式如保工南街火炬树的列植和胜利南街毛白杨的对植等。自然式配置方式如东湖街的丛植等。铁西区绿色廊道养护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铁西区在水肥、修剪、防冻害和病虫害等方面管理水平较高。最为常见的防冻害管理办法如入冬前灌“冻水”、树干涂白或者缠绕草帘、搭设防风障等。路侧杂草的清除主要是人工拔除。突出性问题为植物配置形式单一、绿色道路廊道连接性缺乏、养护管理水平低。建议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科学的进行绿色廊道内植物的配置,与此同时,加强绿色廊道的建设与指导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标准。针对本课题的调查结果,以建设大路和兴华北街为例,提出改建建议。基于绿色廊道的结构需求,网络交点处建议补加山杏、桃叶卫矛等乔木种类,补加灌木种类如风箱果和金叶榆,形成乔+灌的复合式植物配置结构。再者,基于铁西区绿带廊道的建设,以建设大路和兴华北街为例,针对长距离、无断点的路段进行绿带廊道的改建工作。建议补加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稳定的乔+灌+草或乔+灌复合式带状结构。植物的选择建议使用树种如法桐、臭椿、枫杨、合欢等,灌木树种建议选用鸡树条荚蒾、蓝叶忍冬和多季玫瑰,草本及地被植物建议选择早熟禾、酢浆草、白三叶草、萱草、玉簪等生长势强、抗性强的植物种类。

叶远泊[6](2019)在《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以深圳某项目为例》文中提出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大多采用人工洒水或蓄水等养护方式,但因没有科学的方法,在水灰比较低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硬性材料无法完全水化,强度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我国虽水资源总体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匮乏,在深圳地区全力致力于“两提两减”的大环境中,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作为新型的养护手段也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增长离不开良好的养护条件,待混凝土结构浇捣完毕后的一段时间,需要其表面有一定的湿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能够有良好的硬化效果,尤其竖向承重结构,如剪力墙、框架柱等,如果养护不当或不及时,极有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裂缝,影响其耐久性,甚至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然而,当前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强度增长缓慢,甚至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对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针对传统施工过程中养护的不足进行了系统统计,并查明了原因,并对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进行了多方案的分析及比选,再以深圳市勤诚达正大城花园一期7栋项目为工程背景,对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绿色施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电子式定时开关自动养护系统能够更好地控制养护质量,无论从社会、经济效益还是绿色施工效果,均较传统的养护方式有一定优势,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创新点有:①对PVC管进行改造,将其利用到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现场废弃的PVC管重新利用,符合当前绿色施工的发展理念;②本论文摒弃传统的养护方式,电子式定时开关自动养护系统在养护过程中采用自动控制手段,限时控制养护时长,不仅保证了养护效果,同时节约了水资源。

李忠嵘[7](2019)在《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体系的经济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建设和公路运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公路作为交通行业重要的通行道路,其行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对于我国公路路面的养护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相对较为初级,是一个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省份。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被稀少,景观以草原、荒漠戈壁为主,自然环境较差,气候变化比较显着,极具西北干寒地区恶劣气候环境特征,使得公路的寿命在这种环境下显得非常脆弱,所以急需提高西北省份公路的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西部干寒地区与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相比,由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养护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养护技术还比较落后,公路养护决策模式、预测模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西北地区公路的养护方法、养护成本、经济性进行研究分析,给予公路养护管理科学而易行的决策,有助于提高公路养护经济性,保证公路交通道路的通畅行驶质量。本文以甘肃省某条干线公路养护工程为背景,结合西北干寒地区寒冷季节长、日照时间长和天气温差大的气候及环境特点,对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常见的病害、机理及其影响进行分类研究,并提出路面病害处置及养护的关键技术措施。借鉴沿海发达省份运用的养护技术、养护管理模式,对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经常出现的路面病害进行了分析,对成因、修复技术措施及管理体制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研究实例采用现场实地测数据、理论研究、专家访谈和层次分析法对公路养护成本进行分析,重点从柔性路面养护技术经济方面建立性能评价指标模型和数据估算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方法确定数据因素等指数的权重。以现场数据为基础,通过工程经济分析方法中的现值法分析对实证模型进行运算求证,获得了公路养护技术适应性评价,成果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公路养护费用,养护的时间较以往有较大的延长,养护寿命和使用时间更耐久,其主要结论是在西北干寒地区因施工技术要求限制,柔性路面通常采用的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相比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施工难度较大,对技术工艺掌握要求较高,但使用寿命较长,运营时间要提高3-4年,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相比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养护效果稳定性更高,在预计管养相同周期内,采取的施工养护次数也相对减少,对养护施工的时间周期进行整体计算,可以节约总的养护费用。这些研究在促进西北干寒地区公路养护和经济建设上有着良好的发展,使公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造其经济效益,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旭丽[8](2019)在《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工程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问题迫在眉睫,其中重金属污染土问题已成为环境岩土与工程领域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需要专家学者用科学实际的方法进行修复和处理。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研究表明磷酸镁水泥不仅一种快硬性修补材料,也是一种固化稳定化新型材料。本文将磷酸镁水泥固化重金属铜污染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毒性淋滤(TCLP)试验,分别研究磷酸镁水泥掺量、养护龄期、污染土 Cu2+初始浓度对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工程性质影响;通过电阻率试验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分析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固化和变异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固化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磷酸镁水泥掺量(5、10、15、20%)、不同养护龄期(3、7、28、90d)、不同污染土初始铜离子浓度(0、0.1、0.5、1.0、2.0%)条件下,磷酸镁水泥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并探讨性质变异机理。(2)进行毒性淋滤试验对不同污染土初始铜离子浓度、不用磷酸镁水泥掺量、不同养护龄期下淋滤液中铜离子浓度进行分析研究,以我国毒性鉴别标准(GB5085.3-2007)为依据,探讨固化效果,并得出合理的固化方案。(3)进行电阻率试验,分别探究不同污染土初始铜离子浓度、不同磷酸镁水泥掺量、不同养护龄期三因素下的电阻率规律,定性分析磷酸镁水泥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作用机理、并分析得到抗压强度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4)进行固化土的电镜扫描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磷酸镁水泥掺量、不同养护龄期、不同铜离子浓度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定量分析固化土抗压强度与内部孔隙所占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许磊[9](2018)在《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公路的路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公路将进入周期性养护高峰期,其中预防性养护比重将越来越大。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情况下或路面病害发生初期时采取的对现有路面进行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但由于存在病害类型复杂化、养护措施多样化等因素,如何将有效的养护资金在合适的时机以最佳的养护方式应用到最需养护的路段,达到最佳养护效果,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因此,基于现有路况性能及病害特征,开展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精准的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建立预防性养护决策体系,对于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公路的养护成本和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进行分类分析,介绍了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并建立起其与病害之间的关系;随之对现行规范中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说明,并建立基于SVM的公路路面性能评价模型,通过具体案例证明该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之后建立了基于灰色马尔科夫组合的公路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利用组合模型对路面性能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示,组合预测结果优于单一预测结果;最后从费用最小化角度出发,建立养护费用和用户费用加权和最小化的公路路面养护决策模型,通过具体案例证明了决策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在预防性养护决策时能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

邱峰[10](2016)在《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策略》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绿化只重视建设而不重视养护管理的问题,致使绿化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园林绿化养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南方园林的管理策略做出了详细探讨。

二、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南极海洋保护区平衡“养护”与“合理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养护”辨识
    (一)文义解释
    (二)历史解释
二、何谓“合理利用”
    (一)文义解释
    (二)目的解释
    (三)体系解释
    (四)历史解释
三、基于SWOT分析的南极海洋保护区“养护”与“合理利用”的不平衡
    (一)优势———S
    (二)劣势———W
    (三)机会———O
    (四)威胁———T
四、平衡“养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因
    (一)符合“公海捕鱼自由原则”
    (二)养护应有一定经济动力
    (三)符合可持续发展
    (四)渔业不是唯一原因
五、基于SWOT要素交叉分析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未来发展
    (一)优势与机会交叉分析———SO交叉分析
    (二)优势与威胁交叉分析———ST交叉分析
        1.加强非缔约方的法律责任
        2.加强保护区合作强制约束力
    (三)劣势与机会交叉分析———WO交叉分析
        1.科研监测与预警方法相结合
        2.加强法律建设
    (四)劣势和威胁交叉分析———WT交叉分析
六、中国立场
    (一)坚持平衡“养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
    (二)加强南极海洋保护区科学研究投入
    (三)联合各方力量促进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发展进程
    (四)适时提出中国的南大洋海洋保护区提案
七、结语

(2)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探析公路施工养护中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路养护中出现的问题
    (一)施工养护意识淡薄
    (二)缺乏专业的养护制度与管理制度
二、提高公路施工养护的质量控制
    (一)提高公路施工养护的意识
    (二)加强养护工作中的机械应用
    (三)提高公路施工养护质量
三、结束语

(4)标准成本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概述
    2.2 标准成本法的理论
        2.2.1 标准成本法的内涵
        2.2.2 标准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2.2.3 标准成本的划分类型
        2.2.4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环境
        2.2.5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程序
        2.2.6 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
    2.3 标准成本管理对高速公路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第三章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现状分析
    3.1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构成
        3.1.1 人工成本
        3.1.2 材料成本
        3.1.3 机械成本
        3.1.4 其他成本
    3.2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特点
    3.3 影响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的因素
    3.4 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3.4.1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节约意识不足
        3.4.2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
        3.4.3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理制度落后
        3.4.4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评价监督体系不健全
    3.5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中引入标准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流程分析与步骤设计
    4.1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应用标准成本法的前期工作
        4.1.1 相关制度准备
        4.1.2 具体管理方法
    4.2 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流程和步骤
        4.2.1 标准成本管理体制的体系设计
        4.2.2 标准成本责任中心的划分
        4.2.3 标准成本的制定
        4.2.4 标准成本的核算与差异分析
        4.2.5 成本中心绩效考评
第五章 标准成本管理与常规成本管理的比较分析-以HD高速养护成本为例
    5.1 HD高速公路简介
    5.2 HD高速养护成本的现状
    5.3 常规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3.1 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5.3.2 直接材料的问题
        5.3.3 直接人工的问题
        5.3.4 机械使用费的问题
    5.4 HD高速标准成本与常规成本比较分析
        5.4.1 成本管理体制体系对比
        5.4.2 成本核算程序对比
        5.4.3 养护总成本差异对比
        5.4.4 绩效考评效果对比
    5.5 案例启示
第六章 标准成本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中的应用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措施
        6.1.1 组建标准成本项目组
        6.1.2 成立标准成本监督组
        6.1.3 提高基层养护人员成本意识
        6.1.4 制定成本奖惩与考核制度
    6.2 技术保障措施
        6.2.1 健全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6.2.2 制定公司标准成本优化方案
        6.2.3 扩大成本的范围,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
        6.2.4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景观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绿色廊道的概念及分类
        1.1.1 绿色廊道的概念
        1.1.2 绿色廊道的分类
    1.2 城市绿色廊道的功能
        1.2.1 生态功能
        1.2.2 景观休闲功能
    1.3 国内外绿色廊道研究现状
        1.3.1 国外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1.3.2 国内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景观规划调查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铁西区交通概况
        2.1.2 位置与研究范围
    2.2 调查方法
        2.2.1 绿色廊道结构调查
        2.2.2 绿色廊道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2.2.3 绿色廊道养护管理模式调查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结构调查分析
        3.1.1 铁西区道路绿色廊道的断面形式及结构特征
        3.1.2 铁西区河流绿色廊道的分布与功能
        3.1.3 铁西区绿带廊道内植物的基本组成
    3.2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3.2.1 铁西区绿色廊道乔灌木种类及配置比例
        3.2.2 铁西区绿色廊道地被植物种类及草坪调查
        3.2.3 铁西区绿色廊道季相植物选择及植物配置方式调查
    3.3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养护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铁西区绿色廊道的养护管理现状
        3.3.2 铁西区绿色廊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4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的改建设计
        3.4.1 铁西区绿色廊道的改建设计
        3.4.2 铁西区绿带廊道的改建设计
4 讨论
    4.1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4.2 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以深圳某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附图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基本理论
    2.1 混凝土结构养护的相关概念
    2.2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
        2.2.1 养护龄期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影响
        2.2.2 蓄水养护深度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影响
        2.2.3 不同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影响
        2.2.4 养护时承载对混凝土结构应变的影响
    2.3 常用混凝土结构养护方式及其利弊分析
        2.3.1 洒水养护
        2.3.2 覆盖养护
        2.3.3 蒸汽养护
        2.3.4 加压蒸汽养护
        2.3.5 暖棚法养护
        2.3.6 电热养护
        2.3.7 太阳能热养护法
        2.3.8 红外线养护法
        2.3.9 内封闭养护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系统方案设计及比选
    3.1 深圳地区混凝土结构养护现状的调查
    3.2 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系统方案设计及组成
        3.2.1 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系统方案设计
        3.2.2 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系统的组成
    3.3 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系统的特点及比选
        3.3.1 养护系统的特点分析
        3.3.2 方案的比选
    3.4 电子式定时开关自动养护系统实施方式
        3.4.1 系统分解
        3.4.2 原理解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式定时开关自动养护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4.1 实际工程案例概况
        4.1.1 工程地理位置
        4.1.2 工程结构设计特征
        4.1.3 工程施工情况
        4.1.4 本项目混凝土结构合理养护的必要性
    4.2 电子式定时开关自动养护系统的应用
        4.2.1 施工工艺
        4.2.2 实施效果检验
    4.3 社会、经济效益和绿色施工评价
        4.3.1 社会效益评价
        4.3.2 经济效益评价
        4.3.3 绿色施工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深圳地区混凝土结构养护现状调查表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体系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公路养护经济分析研究进展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解决方向
        1.3.1 西北干寒地区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3.2 西北干寒地区公路养护经济性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技术路线
2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体系运用的方法原理
    2.1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技术分析方法
        2.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2.1.2 模糊层次分析法
        2.1.3 灰色模糊理论
        2.1.4 德尔菲法
    2.2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经济分析方法
        2.2.1 净现值法
        2.2.2 内部收益率法
        2.2.3 效益成本比法
        2.2.4 投资回收期法
    2.3 柔性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
        2.3.1 预防性养护路段选择
        2.3.2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
        2.3.3 封层预防性养护
        2.3.4 罩面预防性养护
3 西北干寒地区公路养护体系现状分析
    3.1 西北干寒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3.1.1 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
        3.1.2 我国西北干寒地区的分布及气候特点
        3.1.3 西北干寒地区甘肃省气候特点
        3.1.4 西北干寒地区甘肃省土质特点
    3.2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病害分析
        3.2.1 柔性路面检测
        3.2.2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3.3 西北干寒地区公路养护技术措施现状分析
        3.3.1 裂缝技术修复
        3.3.2 坑槽技术修复
        3.3.3 车辙技术修复
    3.4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管理模式改革建议
        3.4.1 西北干寒地区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3.4.2 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管理模式改革建议
    3.5 文章小结
4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体系的经济评价
    4.1 养护体系的评价方法适应指数建立原则
    4.2 养护体系经济指数的选择及体系构建
    4.3 养护体系的经济评价方法选择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灰色系统理论法
5 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实证分析
    5.1 实证分析
        5.1.1 从养护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例分析
        5.1.2 从养护技术运用灰色模糊理论进行实例分析
        5.1.3 从养护经济层次进行实例分析
    5.2 文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A 调查问卷

(8)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工程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金属污染土的来源
        1.1.2 重金属污染土的危害
        1.1.3 重金属污染土的治理
    1.2 研究意义
    1.3 固化/稳定(S/S)法修复污染土的研究现状
    1.4 磷酸镁水泥研究现状与趋势
        1.4.1 磷酸镁水泥的研究与发展
        1.4.2 磷酸镁水泥固化重金属污染土的研究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2 磷酸镁水泥固化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研究
    2.1 概述
    2.2 土样的制备
        2.2.1 试验土料
        2.2.2 固化剂
        2.2.3 重金属污染物
    2.3 试验方案
        2.3.1 配合比设计
        2.3.2 试验准备
        2.3.3 制样
        2.3.4 试验方法
    2.4 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养护龄期的影响
        2.4.2 磷酸镁水泥掺量的影响
        2.4.3 铜离子浓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淋滤特性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试剂和设备
        3.2.2 浸提剂的配置
    3.3 毒性淋滤试验(TCLP)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MPC水泥掺量下淋滤特性变化规律
        3.3.2 不同养护龄期条件下淋滤特性变化规律
        3.3.3 不同铜离子原始浓度下淋滤特性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电阻率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方法
    4.3 电阻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养护龄期的影响
        4.3.2 磷酸镁水泥掺量的影响
        4.3.3 污染土初始铜离子浓度的影响
    4.4 铜污染土平均电阻率与固化强度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微观特性研究
    5.1 概述
    5.2 扫描电镜试验
        5.2.1 扫描电镜试验方法和仪器
        5.2.2 图像处理方法
    5.3 扫描电镜(SEM)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微观结构特性定性分析
        5.3.2 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微观结构特性定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2.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研究
        1.2.2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研究
        1.2.3 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沥青路面病害种类与预防性养护措施
    2.1 沥青路面病害种类
        2.1.1 裂缝类
        2.1.2 松散类
        2.1.3 变形类
        2.1.4 其他类
    2.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2.3 预防性养护措施与路面病害的关系
        2.3.1 不宜进行预防性养护的路面病害
        2.3.2 适应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病害
第三章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3.1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3.1.1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3.1.2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3.1.3 路面结构承载力评价
        3.1.4 路面抗滑能力评价
        3.1.5 路面车辙状况评价
        3.1.6 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3.2 基于SVM的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
        3.2.1 支持向量分类机
        3.2.2 公路路面性能评价模型的建立
    3.3 实例验证
        3.3.1 数据处理
        3.3.2 模型训练
        3.3.3 模型测试
第四章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4.1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2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4.2.1 概述
        4.2.2 灰色系统理论公路路面预测
        4.2.3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
    4.3 组合预测模型
    4.4 公路路面使用性能预测实例
        4.4.1 灰色理论预测
        4.4.2 灰色马尔科夫组合预测
第五章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优化决策
    5.1 预防性养护概述
        5.1.1 概述
        5.1.2 预防性养护实践
    5.2 公路路面养护和使用费用计算
        5.2.1 养护费用
        5.2.2 用户费用
    5.3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多阶段决策模型
        5.3.1 问题描述
        5.3.2 模型的建立
    5.4 模型优化求解算法
        5.4.1 遗传算法原理
        5.4.2 遗传算法的过程
    5.5 案例分析
        5.5.1 工程概况
        5.5.2 案例参数
        5.5.3 优化结果
        5.5.4 不同决策偏好决策方案结果比较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进行园林绿化养护的原因
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对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2.2 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绿化养护人员
    2.3 提供的经费不足以满足园林养护管理的需要
3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策略
    3.1 园林前期绿化建设要合理的规划
        3.1.1 设计的过程中做统一规划
        3.1.2 植物的选择要搭配合理,规范市场管理
    3.2 做好园林养护管理的工作
        3.2.1 建立园林养护管理的体制
        3.2.2 提高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极海洋保护区平衡“养护”与“合理利用”[J]. 郭婧,徐鹏.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21(02)
  • [2]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3]探析公路施工养护中的质量控制[J]. 仁藏东智. 冶金管理, 2020(09)
  • [4]标准成本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成本管控中的应用研究[D]. 宋雅丹.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0)
  • [5]沈阳市铁西区绿色廊道景观调查分析[D]. 赫嵩.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混凝土结构自动养护技术及其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以深圳某项目为例[D]. 叶远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西北干寒地区柔性路面养护体系的经济分析[D]. 李忠嵘.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8]磷酸镁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工程性质研究[D]. 刘旭丽.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9]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防性养护决策研究[D]. 许磊.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10]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关策略[J]. 邱峰. 建材与装饰, 2016(50)

标签:;  ;  ;  ;  ;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修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