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证据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证据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梅[1](2017)在《西方法学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译介研究 ——严译《法意》解析》文中研究说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被认为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之一。对该书首次系统的译介始于严复的《法意》。本文从翻译文化史研究视角出发,采用文本细读与史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西方法学思想如何为近代知识分子所认知,以及这一翻译事件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发现:(一)严复翻译《法意》的主要动因,既是基于清末变法、修律、预备立宪的现实之需,也是基于严复自身思想启蒙的追求,是为解析中西法律制度及其背后的精神与原则。(二)出于启蒙动因,《法意》的译文与案语都呈现出严复启蒙话语的“译、释、评、论”的一贯模式。译文中的“释、评、论”体现出严复的翻译由于着眼于当时需要而带有他的主观理解与评论,从而难以完全符合原着本意,导致一定程度的失“信”。(三)译名上,严复较多地运用阐译、格义、会通的方法,其关键译名不拘泥于日译名词,如“君主”与“立宪”、“民主”与“共和”、“自由民权”与“自由”之间的区别。通过关键译名和案语,严复在译作中建构了其“法治”概念。他所译介的自由思想中,他更推崇是孟德斯鸠所论的“国群自由”,即以基本法为保障,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合理分配与制衡,从而获得的政治自由。(四)《法意》译介过程中,严复扮演了不在位的立法者角色,对变法、修律、立宪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辨析中西法差异的基础上,他否定传统儒家的“礼治”、法家的“刑法”之治,提出了立法为民、君民平等、立宪等现代法治思想,对清末主持修律的大臣沈家本亦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近代法制转型发挥一定作用。本文认为,《法意》的翻译,是严复在外患内忧情境下的一种文化自觉翻译行为,是借助翻译“西学”建构新的“中学”以求富、求强、求治的学术体现。启蒙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运用。严复不但传播西学,更要针对历史与现实,立现代“法治”思想,求长治久安之“道”。

石冬明[2](2013)在《身份视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文中认为从国际关系史上看,大国崛起往往会引起战争。权力转移理论认为崛起国实力接近主导国时可能会引发战争。作为新兴崛起国的中国与作为守成主导国的美国能否避免对抗和战争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美都希望避免历史上大国对抗和战争的悲剧。中美之间需要建构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在政府层面上确认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但是在理论上尚未展开深入研究。本论文希望在理论上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有所贡献。论文中引入角色身份视角,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可以理解为要建构一种新型身份。身份是通过互动建构的,恶性互动建构恶性身份,良性互动建构良性的新身份。温特提出三种国家间的角色身份:敌人、竞争对手、朋友。此种角色身份是一种单一身份的划分。论文中提出了复合身份的概念,重点研究竞争者—合作者的复合身份。中美间在冷战前期是敌人身份,在冷战后期是准盟友身份。冷战的结束使中美失去单一身份的明确定位,两国关系在一段时期内起伏不定。进入21世纪后,中美间复合身份凸显,这种复合身份由竞争者和合作者身份构成。复合身份是中美之间良性互动的基础,有利于避免建构单一的敌人身份。中美间在不同领域的身份差异比较大,影响着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效果。在合作者身份比较突出的领域,相对比较容易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在竞争者身份比较突出的领域,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难度就比较大。当今国际体系的进步为中美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能否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关键就取决于中美如何互动。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良性互动。相互依存则把竞争与合作联系起来,使中美关系具有弹性,有利于良性互动。合作虽然是中美间理想的互动方式,但是由于双方对于相对收益的追求、缺乏互信等原因,既防范又合作的两面下注成了相当一段时间内双方互动的现实选择。中美需要通过良性互动来建构新型身份(即新型大国关系)。建构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良性互动,良性互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有创新思维。打破零和思维,避免冷战思维,抛弃霸权思维,探索价值观上的共识。——要控制互动的风险。根据“木桶原理”要防止某个领域、尤其是安全领域的敌人身份出现,这是中美互动的底线。——要完善互动的机制。中美关系机制化既是中美合作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中美合作。——要扩大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的扩大有利于中美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在进行理论论证之后,分别选取两个领域的案案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以二十国集团中的中美关系作为研究案例。在亚太地区,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研究案例。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良性互动可以促进新型大国关系建构,但是不同层面不领域的情况不同。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已经初见端倪。在亚太地区,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着诸多困难。

李伟[3](2005)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实践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可以从多维度、多层面来考察,总体上看是双向互动关系,研究这一互动过程及其历史实证会给人以理性的思索及有益的启示。

李伟,唐姝[4](2004)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文中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实践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可以从多维度、多层面来考察 ,总体上看是双向互动关系。研究这一互动过程及其历史实证会给人以理性的思索及有益的启示。本文主要从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实证中探讨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法学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译介研究 ——严译《法意》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晚清法学翻译场域中的《法意》
    1.2 法学翻译史研究现状
        1.2.1 法学界的研究
        1.2.2 国际汉学界的研究
        1.2.3 国内语言学和翻译学界的研究
    1.3 严复翻译研究
        1.3.1 严复“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研究
        1.3.2 严复译名研究
        1.3.3 严复译着的研究
        1.3.4 《法意》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6 本文架构
第2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2.1 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2.2 孟德斯鸠政体理论的早期译介
    2.3 梁启超、《译书汇编》、张相文对孟德斯鸠学说的宣传与译介
        2.3.1 梁启超对孟德斯鸠及其学说的宣传与介绍
        2.3.2 《译书汇编》对《论法的精神》前四卷的译介
        2.3.3 张相文对《论法的精神》上册的翻译
    2.4 严复对《论法的精神》的译介
        2.4.1 严复翻译《法意》的起始时间
        2.4.2 严复翻译所用英文底本考
    2.5 孟德斯鸠法学思想翻译传播的特点与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严复翻译《法意》的动因
    3.1 严复翻译行为的整体文化解读
    3.2 严复翻译《法意》的背景和动因
        3.2.1 时代与社会需求
        3.2.2 东学和张相文翻译的问题
        3.2.3 严复的追求——“治道”
        3.2.4 孟德斯鸠学术方法的感召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严复启蒙翻译模式解析
    4.1 翻译与启蒙
        4.1.1 严复译介西学的用心
        4.1.2 严复各译着的共性——启蒙
        4.1.3 严复的启蒙话语系统
    4.2 严复翻译理论与实践争议
        4.2.1 “信达雅”与“达惜”
        4.2.2 严复翻译实践“信”的争议
    4.3 《法意》中的失“信”
        4.3.1 漏译与误译
        4.3.2 增译
    4.4 《法意》案语与启蒙
    4.5 启蒙与“信达雅”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严复《法意》译名与“法治”思想建构
    5.1 近代西学东渐中的译名问题
    5.2 严复《法意》译名例解
        5.2.1 音译
        5.2.2 义译
        5.2.3 严复与张相文译名的差异——以“government”为例
    5.3 译名与中西法理之辨
        5.3.1 "law”译名的挑战
        5.3.2 “law”与“理”“礼”“法”“制”
    5.4 译名与“治道”
        5.4.1 "monarchy"是“君主”“独治”还是“立宪”
        5.4.2 "republic"是“民主”还是“共和”
        5.4.3 "liberty"与“自由”、“民权”
        5.4.4 严复“治”的思想建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法意》的接受及对近代法制转型的影响
    6.1 《法意》在西法东渐史上的接受
        6.1.1 严复启蒙翻译模式的意义
        6.1.2 《法意》的接受
    6.2 《法意》翻译与近代法制转型
        6.2.1 晚清法律思想
        6.2.2 沈家本修律思想与清末“礼法”之争
        6.2.3 严复作为不在位的立法者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丁韪良《万国公法》中的"republic"译名
附录2: 清末编译的法学基础理论(1901-1911年)
附录3: 严复《法意》中的高频语词

(2)身份视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一、国内学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研究现状
        二、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研究者对中美关系现状与前景的认知
        三、权力转移理论与中美关系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论文结构
第一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身份与互动
        一、研究视角:身份
        二、通过互动建构身份
    第二节 研究路径与研究假设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假设
第二章 复合身份: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第一节 中美身份变迁
        一、冷战时期:单一身份明确
        二、后冷战时期:复合身份凸显
    第二节 中美复合身份
        一、中美竞争者—合作者复合身份的内涵
        二、中美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中的复合身份
第三章 良性互动: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式
    第一节 影响中美互动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体系的进步
        二、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
        三、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
    第二节 中美需要良性互动
        一、合作:中美互动的理想选择
        二、两面下注:中美互动的现实选择
        三、良性互动: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选择
    第三节 通过良性互动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一、创新思维
        二、控制风险
        三、完善机制
        四、共同利益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两个领域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
    第一节 从二十国集团看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
        一、全球经济治理与二十国集团
        二、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的中美互动
        三、中美良性互动和新型大国关系初见端倪
    第二节 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看亚太地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
        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三、亚太地区是中美建构新型大国关系成败的关键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政策意义和创新之处
    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1.资本主义的弊端和危机从客观上促成了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
    2.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进程对社会主义体制政策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社会主义的出现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外部条件
    2.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对我们的启示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法学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译介研究 ——严译《法意》解析[D]. 王冬梅.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02)
  • [2]身份视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D]. 石冬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6)
  •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J]. 李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04)
  • [4]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实证[J]. 李伟,唐姝.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