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特选情况调查报告

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特选情况调查报告

一、对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专选学生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姚丹[1](2021)在《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美操项目作为大众健身市场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健美操人才“孵化器”的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的社会融合度。本文以健美操人才的社会需求为背景,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了解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现状,梳理当前甘肃省各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的各个组成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以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指导思想,把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众体育发展的机遇,探索健美操人才培养新对策,为实现甘肃省健美操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思路。得出如下结论:1、甘肃省开展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的高校较少,数量与培养规模呈下降趋势(八所高校中三所已暂停健美操专修课的开设),未充分发挥出高校的健美操人才培养优势;2、健美操专项学生人数偏少、且有下降的趋势,呈现女多男少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满足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动机;学生健美操专项基础薄弱,但有良好的运动基础;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健美操专业认知与专业能力水平有待提高;3、健美操专项教师学历合理、职称水平较高;但年龄结构分布欠合理、任课教师女多男少、二级及以上运动员和国家二级及以上裁判员比例较低、缺乏系统化的在职进修培训等,使得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受阻;4、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重基础、重实践,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符合人才后期发展需要,但目标设置多以大方向为主,过于笼统,缺乏多层次、可操作性强的具体目标,易导致与实际教学实践出现偏差;5、人才培养过程各要素衔接度不够,招生方式单一,学期与学时设置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要,教学内容重技术技能、忽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方法较传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考核与评价体系比较全面,各评价标准权重需进行科学的合理配比;6、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普遍存在场地与设施完善程度不高、培养经费不足、就业指导针对性与多样化满足不了高需求等现象。提出以下建议:1、各高校应坚持“体育发展,人才为先”的理念,增设健美操专业课程,丰富健美操教学途径,增加健美操运动人口,为健美操人才培养创设良好平台;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校园健美操文化,提高学生健美操专业认知水平,激发兴趣,吸引更多的体育专业学生,尤其是男生学习健美操运动,改善学生人数的下降与性别比例的失衡;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形成管理规定。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时俱进,优化知识结构,争做健美操理论与实践教学创新的领头羊;4、加强校际间健美操教学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培养目标的区域化统一,实现人才培养资源的共享化,强调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教学实践接轨;5、借鉴教育发达省、市招生经验,实现多种招生方式并举,争取更多有健美操运动基础的优秀考生;以一线教学反馈为指导合理学期与学时安排;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重视评价的反馈功能,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化;6、关注健美操学生多方面需要,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场地设施,从经费方面有所倾斜,激发人才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整合作用,完善从人才培养到就业指导的系列管理制度。

李春光[2](2018)在《跨界融合视域下我国快乐体操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少年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延缓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推出“快乐体操”运动,旨在从儿童时期培养体育参与兴趣,使儿童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快乐促进动作发展并强健体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跨界融合促生了各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快乐体操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必将为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强劲的资本动力,运用跨界融合的思维模式研究快乐体操的发展问题,能够更好的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快乐体操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快乐体操融合发展路径,得出以下结论:1.快乐体操是针对3-12岁儿童推出的运动项目,在校园推广、赛事活动、师资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为快乐体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够、发展动力不足、赛事内容单一等问题,应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相关产业等进行跨界与融合发展。2.幼儿教育不断优化师资培训和课程设置,动作发展成为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快乐体操的动作设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需求,与幼儿健康教育适切性很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体育类课程学习的欠缺制约了快乐体操在幼儿园的推广,应跨行业跨学科培训幼儿师资力量,建设动作发展类、幼儿运动游戏类课程。3.小学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快乐体操符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与任务,参与快乐体操运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积极传播快乐体操文化,通过开展赛事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快乐体操运动。4.快乐体操竞赛表演、健身培训、器械装备等是其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品牌的定位与设计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在打造品牌过程中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延伸式融合、渗透式融合、重组式融合等扩大产业发展的内容,提出了“快乐体操+”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其与制造装备、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的模式和融合路径。5.快乐体操应加强顶层设计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搭建快乐体操产学研平台,提高运动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吸纳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快乐体操运动中,使校园推广、赛事活动、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杨令平[3](2018)在《比较视角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文中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势必增加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需求的渐变性之间的矛盾,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即是一个例证。一般而言,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社会需求、学生素质、培养方案和环境条件。其中,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存在的实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以下简称郑大体院)在“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在全省高等体育教育中发挥先导作用,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郑大体院主干专业之一,理应发挥其先导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以郑大体院和河南省其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为基础,深入挖掘和阐明郑大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为进一步优化郑大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本研究的结论如下:一、相比于河南省其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郑大体院在培养目标上与其较为相似,以输出“学校体育教学”人才为主,同时也涉及其它体育领域人才;在培养规格上更加明确和具体,更加注重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及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在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二、郑大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不完全吻合,专业技术课学时数需要增加,专业方向模块化分班方式尚需进一步调整,对社会需求现状和就业指导课针对性的考虑和选择有待提高。三、郑大体院相关部门制定体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时,未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体育教育专业生源质量下降问题重视不够,专业方向模块化分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限制,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不够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为更好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和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郑大体院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规格,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增加通识教育类课程,加强人文性教育;整合功能相近的课程,增加专业技术课学时;对于专业方向模块化设置建议实行分班不分课的方式;加强对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及时更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PHAN BUU TU(潘宝秀)[4](2018)在《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实施全面教育的一个途径。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知识和科技所凸显出的价值愈来愈大的情况下,越南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所以,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改变是越南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以越南和中国两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比较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5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掌握越南和中国三种类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异同点,发现越中两国的优势与不足,并为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同时为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分析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了解了越南政府学校体育思想与政策。掌握了越南三类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异同点、优势及其不足之处。2.通过分析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了解了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政策。掌握了中国三类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异同点、优势及其不足之处。3.通过对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结果表明:(1)关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思想方面,越南“民强国盛”教育思想主要关注人民身体健康,中国“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关于培养目标,越南主要采用“专门人才”类型,中国主要采用“复合型人才”类型;(3)对于培养规格,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越中两国培养规格的异同点;(4)关于培养制度,从学位制度、学制、招生制度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越中两国培养制度的异同点;(5)关于课程设置,从课程结构分类、课程学分构成两个方面详细剖析了越中两国培养制度的异同点;(6)关于课程教学,从主要学科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术科课程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详细剖析了越中两国培养制度的异同点;(7)关于质量评价,从课程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方法、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越中两国培养制度的异同点。4.提出了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的设想,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修业年限、招生制度、课程结构分类、课程比例设置、教学方法、质量评价9个方面进行建议,从而为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刘梦竹[5](2017)在《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教育专业是为培养未来优秀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而开设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否在未来担负起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中国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的革新进程变得越来越紧要,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和内容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做出了匹配的革新,力求达到新世纪人才的标准。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单单要学好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其教学能力,为将来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奠定一定根基。当下,研究民族地区这个独特区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成果课题甚少,为此,本研究以湘西地区吉首大学和怀化学院2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作为研究对象,经由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培养现状及任课教学能力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归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匹配的意见与对策,为湘西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供给新途径。经由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广泛状况是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最佳,再者是设置教学计划能力和制定授课方法能力,最差的是编撰教案能力;在教学实施能力表现中,导入新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最为优秀的,再者是考察剖析能力,再就是课堂管理能力、组织演练能力和课堂归纳能力,最差的是了解学生能力和动作讲解演示能力;在教学辅助和技术维护能力层面,技术维护能力较好,修正错误动作能力不理想;在教学评判能力层面,教学结论的评判能力要优于教学环节的评判能力,而教学办法渠道应用能力不理想;教学研究能力中,信息检索能力是最优秀的,再者是教学创新能力,最终是科研应用能力;在教学反思能力层面,对自我教学成效反思的能力很好,易忽略对学生学习成效反思的能力;在专业任课教师的评判中,对学生全方位教学能力相对比较满意,但评判中和差的比例还是不少,研究后了解学生全方位教学能力有一定欠缺,因此,在学校安排教学环节时有必要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全方位教学能力作为一个教学重点。2、作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原因众多,当中学生自身学习出发点、理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对教学实践能力的关注度为最明显的因素。另外,还涵盖学校培养管理方案及课程安排不健全、任课教师引领不全方位及场地硬件条件环境匮乏等因素,高校与实习基地联合对接关注程度不够、教学心理环境不融洽等。3、本研究就上述问题,提出有关对策:明晰培养目标,侧重点的安排教学实质;丰富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质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出发点,使学生清晰意识到体育教学能力的紧要性;以各异类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将体育教学能力列入学期考核中;使学校、家庭、社会产生良性互动,组建三者共同参与的优良机制;同时持续优化任课教师的教学实力;教学分配充足的教育资金,持续健全体育教学场地硬件条件;增加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现实教学,开展现实操作;强化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共同监管与指导,为湘西地区高校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供给理论参考。

邹小江[6](2017)在《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帮助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潮流,也为体育专业的办学提供了依据。而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提出,创新创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引起了全民关注。独立学院作为具有民办特色的高等教育,其学科和教育发展始终处于下风,资源结构的限制导致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上饱受诟病。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时,对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便成为了可能。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明晰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发展概况,了解其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情况,根据拉斯韦尔的5w分析法,从福建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原因(Why、创新创业能力包含什么内容(What)、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Where)、培养时间(When)、培养责任主体(Who)以及培养对策等六方面对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雷同,专业设置目标不够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学科课程比例较多,术科课程比例较少,创新创业类课程不多,忽视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未能进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准确契合等问题。2、两所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分均值不高,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微小差异。3、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与年级增长成线性关系。根据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专业教育的融合这一阶段性特征,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对大一年级学生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改变学生惯性思维,初步建立职业规划。大二年级学生需要初步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学习与获得,强调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强化学生明确职业导向和能力导向,推进实施弹性学制,实行多元的考核机制和教学方式。大三年级学生需要进行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继续创新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强化,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同步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学分认证与管理,进行多角度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四年级学生需要做的是强调学生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需求和行业需求,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实现最大程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4、学校、学院、教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负责主体,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三者的协调配合。学校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逻辑起点,需要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宏观的设计,推进实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与监督,保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所属范围内能够有效实行。其次,学院(系)作为中观层次的负责人,需要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做出具体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法,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全力推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变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专业性指导,组织教师进行专项进修学习,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最后,教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作为微观层次的负责人,教师需要的是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以教与学的效果倒逼学院、学校对相关政策和细则的完善,共同推进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李海[7](2012)在《社会需求视域下健美操专选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 ——以襄樊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大批的全民健身活动促进者,因而,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因此,以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优化健美操专选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亟待探讨的课题。本研究主要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程的现状,系统研究了健美操专项人才的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特点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优化设置了襄樊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程体系,并进行了实践运用,其研究结果如下:1、目前湖北省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程的现状:各校培养目标尚未根据社会需求作相应的修改,仍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与体育工作者为主要目标,技术教学内容主要以学习《国家大众健美操等级规定套路》为主,且理论教学内容不足。2、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提出了健美操专项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确立了“四位一体”(需求引导、分级实施、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培养模式。3、遵循系统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原则,优化设计了襄樊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健美操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4、探讨优化课程内容运用的实效性,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从理论学习、技术教学到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置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实施教学效果好。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程体系,旨在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赵志英[8](2011)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文中指出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为理论基础,从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目标出发,首先就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等重要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系统讨论,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本研究基于对实践和能力的认识,将“实践能力”定义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那些起稳定调控作用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本论文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对个体实践能力结构的认识:个体的实践能力由“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三大要素构成。实践能力各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般实践能力是个体实现实践活动的基础,专项实践能力是个体实现实践活动的保证,应用实践能力是个体完成实践活动的关键。为实践能力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个人性、能动性、综合性和外显性5个基本特征。本研究认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个阶段。基于高等学校的阶段性任务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点。本研究提出,体验性、技能性、师范性是体育专业的基本属性,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体育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三条基本途径,即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体育院校学生的专项实践能力培养有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上述认识为本论文深入展开对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点和逻辑框架。由此,本论文围绕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环节,对我国14所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实证研究。通过考察,较深入地了解到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做法、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从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对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改进思路与具体措施。

刘斌[9](2011)在《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教科书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直接反映体育课程的内容,又反映体育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活动方式,其设计质量与水平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程的总体设计质量和水平,最终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体育教科书的研究。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有真正的学制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体育教科书从无到有,从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操”教科书时期,跨越到以现代运动项目为主的“体育”教科书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每一个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有哪些特点,这些教科书有什么意义,对当今的教科书编写有什么启示,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取纵向分析结合横向比较的方法,系统分析和重点深入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时间与问题结合的方式安排结构框架,力求在详尽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从清末到民国各个时期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内容、编制特点,反思其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当今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的启示。第一章、介绍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相关关键词的界定,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以及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清末体育教科书发展包括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和兵式体操的兴起---清末体育教科书(1902—1911)两个阶段。“东亚病夫”一直是国人深感耻辱的称号,为了雪此耻辱,有志之士纷纷开展新式教育,引进体操,以达到“强国强种”,从而拉开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序幕。清末体育教科书以军国民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体操和游戏内容为主,突出兵式体操;在体育教科书中中国传统体育缺失:教科书以直译居多,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并存,教科书编写体例初具模型,教科书审定制度初步形成。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丰富与完备了我国教科书体系,填补了我国体育教科书的空白。其在教学方面和内容方面的特点,以及编排体例方面的特点,有效地提供了体育教科书编写的范例。其较早具有版权意识,以及先进的教科书编制设计,对早期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有较好的示范作用。《蒙学体操教科书》是我国最早的学生用书,《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是我国最早的统编教科书。第三章、探讨了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展(1912—1949)。我们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1912—1923)、体育教科书的繁荣阶段(1923—1937)和体育教科书发展的停滞阶段(1937—1949)。民初是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阶段。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蔡元培的“五育并举”,使体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兵式体操达到鼎盛,随后慢慢衰退,走向消亡,而现代体育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兴起。民初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兵式体操内容前多后少,现代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教科书;与清末翻译教科书不同的是,民初的教科书以自编为主,并且出现了单项教科书;武术正式进入体育教科书。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是徐傅霖编写的《共和国教科书体操》系列,它是民初最完备的自编体育教科书。1923年到1937年是体育教科书发展的繁荣期。新学制的颁布,对我国体育教科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这不仅仅是理念上和名称上的改变,体育的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都发生了变化,从此,西方现代体育进入体育教科书,成为我国体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中,现代体育成为教科书主体,中学以上出现军事训练内容;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丰富多样,自成体系;教科书忠实地反映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目标;注重教材教法的提示;教科书审定制度逐渐完备。这一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代表是麦克乐编写的《新学制体育教材》,和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细目》系列,前者为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后者是我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37年到1949年,体育教科书的发展进入停滞期。进入抗日战争,国民党实施战时教育方针,“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成为主流,虽然它符合当时特殊时期的需要,但是从体育的本质看,它使得现代体育的目标发生了偏离。这一时期的体育教科书以小学教材为主。单项教材居多,大部分教科书是根据个人体会或心得而编,教科书审定的制度详细而严格。出现了为战时专门编写的《战时体育补充教材》。第四章、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与启示。走过四十多年历史的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启示?通过研究发现,清末民国教科书通过传播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体育教科书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它启示我们在编写中小学体育教科书时:要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要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建立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编写和研究团队;应该建立科学的教科书评价机制来评价中小学体育教科书。

聂春丽[10](2011)在《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社会体育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全民健身计划一系列活动的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专业影响力和办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体系,同时也是体现专业特色的建设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范教学行为,对促进专业今后可持续性良好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评价分析法,对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内容、形式,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实习评价的现状,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市场供需问题等几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以专家问卷、用人单位问卷和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论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社会体育专业10余年的办学历程为启示,以培养适应社会体育需求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促进社会体育产业大发展,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紧紧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军训与劳动实践、实验课程、实训教学、社会实践、公文写作与科研、专业资格认证与竞赛、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求职应聘指导等模块,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其次,通过对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发现:1、其培养目标定位表述比较笼统,涉及范围没有重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2、各校专业培养方向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社区体育指导员及体育教师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员及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方向、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旅游方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和体育经济、产业经营开发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向;3、各学校主干课程设置科目各有差异性与优势性,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像体育教育专业类似的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和专业实践教材,根据发展的需求,构建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文件和编写专业实践教材是今后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的焦点;4、实践教学基地各具特色与优势,但实际教学基地数量较少,使用率较低;5、实践教学环节时数、学分情况各有异同点,个别学校添置“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职前培训”、“毕业教育”等环节;6、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类型占调查比例最大的是学校机构类;其次是健身中心、俱乐部;再次是社区机构;7、教育见习时间一般集中于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或者是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9月~10月份左右,统一在校学习;教育实习时间一般分配在大四上学期或下学期,也就是第七、八学年,多数集中在大四学年上学期9月~11月份。实习天数大概是7~8周50~60天左右;其中暑假社会实践时间一般是30~45天左右,寒假社会实践一般在10~15天左右。8、教育实习的内容多趋向于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实践教学实习的形式主要是分散式实习形式、集中式实习形式和基地实习形式三种。9、广西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评价、实践教学内容评价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评价均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受专业人才生源、文化底子、社会调查形式、专业见习、实习方式和毕业论文要求等因素影响。10、毕业生大多数就业方向趋向于学校、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体育产业部门、体育场馆和健身中心;真正到城市社区、体育健身、休闲和娱乐等领域中从事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社会体育指导、大众健身指导等工作的人才为数不多。11、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因区域经济发展计划需求大批专业的、高素质的社会体育工作者,显示就业前景趋势较好。但各校招生人数情况和毕业生人数幅度的增长,与社会上体育人才需求量相比仍出现供需矛盾的状况,导致该专业毕业的人才就业困难。该专业人才与实际工作需求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外语、计算机和公文写作能力仍需要加强。再者,阐述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可行性、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实效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原则。最后,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本研究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五大优化策略。希望通过对广西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能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有效实施,更加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可持续性良好发展,也为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质量优、素质高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对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专选学生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专选学生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人才相关政策梳理
        1.1.2 健美操人才发展方向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开设情况
    3.2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基本情况
        3.2.1 人数与性别
        3.2.2 选项动机
        3.2.3 运动基础
        3.2.4 社会实践
    3.3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师资情况
        3.3.1 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
        3.3.2 运动技术和裁判等级
        3.3.3 在职进修培训
    3.4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目标
        3.4.1 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反馈
        3.4.2 培养目标的设定
        3.4.3 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
    3.5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过程
        3.5.1 培养制度
        3.5.2 学期与学时安排
        3.5.3 教学内容
        3.5.4 教学方法
        3.5.5 考核与评价
    3.6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保障现状
        3.6.1 教学场地与设施现状
        3.6.2 师生场地设施满意度
        3.6.3 培养经费保障情况
        3.6.4 参赛与获奖情况
        3.6.5 就业培训与指导
第4章 健美操人才培养对策
    4.1 健美操专修课程普及化
    4.2 学生课程认知专业化
    4.3 教师终身学习常态化
    4.4 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
    4.5 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化
    4.6 培养保障体系完整化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附件

(2)跨界融合视域下我国快乐体操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体育强国建设中体操运动发展模式改革的需要
        1.2.2 校园推广快乐体操更注重运动项目的教育功能
        1.2.3 社会化普及程度不高影响了快乐体操的发展
        1.2.4 市场化运作增强了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创新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体操发展方面的研究综述
        2.1.1 幼儿体操方面的研究
        2.1.2 学校体操方面的研究
        2.1.3 竞技体操方面的研究
        2.1.4 体操市场化方面的研究
        2.1.5 快乐体操方面的研究
    2.2 国外体操发展方面的研究综述
    2.3 跨界融合理论方面的研究综述
    2.4 核心概念的界定
        2.4.1 快乐体操
        2.4.2 跨界融合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问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快乐体操发展的现状分析
        4.1.1 快乐体操的推广活动
        4.1.2 快乐体操的发展环境
        4.1.3 快乐体操的发展问题
        4.1.4 快乐体操的发展思路
    4.2 快乐体操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发展
        4.2.1 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4.2.2 快乐体操与幼儿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4.2.3 快乐体操与幼儿教育融合的适切性
        4.2.4 快乐体操与幼儿教育的融合路径
    4.3 快乐体操与小学教育的融合发展
        4.3.1 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状况
        4.3.2 体操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历史沿革
        4.3.3 快乐体操与小学教育融合的适切性研究
        4.3.4 快乐体操与小学教育的融合途径
        4.3.5 快乐体操与小学体育师资的融合培养
    4.4 快乐体操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4.4.1 快乐体操的品牌塑造与营销
        4.4.2 快乐体操产业发展融合模式
        4.4.3 快乐体操+制造的融合发展
        4.4.4 快乐体操+旅游的融合发展
        4.4.5 快乐体操+教育的融合发展
        4.4.6 快乐体操+文化的融合发展
5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比较视角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
        四、河南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一、有关培养目标的研究
        二、有关培养规格的研究
        三、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
        四、关于郑大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外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法
        三、比较分析法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郑大体院与河南省其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与分析
        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规格的对比与分析
        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与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郑大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目标的特色和针对性不足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不完全吻合且量化标准不够明确
        三、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比例不够合理
        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
        五、小结
    第三节 调整与优化郑大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制定更开放性、包容性的培养目标
        二、明确具体培养规格和量化标准,特别是运动能力方面
        三、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特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四、加强对社会需求现状的调研,及时更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访谈提纲
    附录B: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
    附录C: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及比赛成绩
致谢

(4)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理由
        1.1.1 越南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1.2 中国的经验具有很好的可借鉴性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3 越南相关研究综述
        1.3.4 越南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案例分析法
        (3) 网络调查法
        (4) 比较分析法
        (5) 数理统计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比较教育学
        2.1.1 比较教育的目的
        2.1.2 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2.2 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2.2.1 以招生制度为划分标准
        2.2.2 以培养目标为划分标准
        2.2.3 以课程计划为划分标准
        2.2.4 以教学制度为划分标准
    2.3 世界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的发展趋势
        2.3.1 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2.3.2 世界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的发展趋势
    2.4 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路径探寻
        2.4.1 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总体原则
        2.4.2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原则
第三章 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越南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思想与政策分析
        3.1.1 越南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思想
        3.1.2 越南学校体育的政策
    3.2 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3.2.1 越南设立体育教育专业的三类普通高校的特点
        3.2.2 培养目标的特点
        3.2.3 培养规格的特点
        3.2.4 培养过程的特点
        3.2.5 培养质量评价的特点
    3.3 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 中国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思想与政策分析
        4.1.1 中国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思想
        4.1.2 中国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政策
    4.2 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4.2.1 中国设立体育教育专业的三类普通高校的特点
        4.2.2 培养目标的特点
        4.2.3 培养规格的特点
        4.2.4 培养过程的特点
        4.2.5 培养质量评价的特点
    4.3 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优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5.1 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思想的比较分析
    5.2 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
        5.2.1 相同点
        5.2.2 不同点
    5.3 培养规格的比较分析
        5.3.1 相同点
        5.3.2 不同点
    5.4 培养制度的比较分析
        5.4.1 学位制度与学制的比较分析
        5.4.2 招生制度的比较分析
    5.5 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5.5.1 课程结构分类的比较分析
        5.5.2 课程学分构成的比较分析
    5.6 课程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5.6.1 主要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的学时分配比例比较
        5.6.2 主要术科课程教学方法的学时分配比例比较
        5.6.3 学时和学分的换算关系比较
    5.7 培养质量评价的比较分析
        5.7.1 课程考核方式
        5.7.2 成绩评定方法
        5.7.3 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给与越南体育教育的借鉴与思考
    6.1 对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
        6.1.1 “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
        6.1.2 “通专实”课程体系的构想
    6.2 对越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6.2.1 不断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6.2.2 明确的培养目标
        6.2.3 完善培养规格
        6.2.4 不断深化培养过程改革
        6.2.5 完善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
后记

(5)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相关概念的研究
        2.2.2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
        2.2.3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
        2.2.4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
        2.2.5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内容与分类
    4.2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4.2.1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现状
        4.2.2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制度现状
        4.2.3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手段现状
        4.2.4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情况
        4.2.5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施能力情况
        4.2.6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辅助和技术维护能力情况
        4.2.7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评判能力情况
        4.2.8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反思能力情况
        4.2.9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研究能力情况
        4.2.10 湘西地区高校任课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4.3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3.1 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足
        4.3.2 学生文化理论学习的滞后性
        4.3.3 学生专业技术相对较差
        4.3.4 学校课程设置不完善
        4.3.5 教师教学指导的欠缺
        4.3.6 高校在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缺乏创新
        4.3.7 高校与实习基地的联合培养意识不足
        4.3.8 教学场地设施环境匮乏
        4.3.9 教学的心理环境不融洽
    4.4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4.4.1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
        4.4.2 采用高效化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
        4.4.3 加强学生对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动机
        4.4.4 以不同类型教学方法,有计划培养强化学生的教学能力
        4.4.5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将教学能力列入学期考核中
        4.4.6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4.4.7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4.4.8 完善场地设施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4.4.9 增加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提升体育教学能力
        4.4.10 学校与实习基地双管齐下,加强监督指导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6)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文本分析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访谈法
    4 文献综述
        4.1 相关概念综述
        4.1.1 创新概念界定及辨析
        4.1.2 创业概念界定及辨析
        4.1.3 创新能力概念和创业能力概念
        4.1.4 5w分析方法
        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1 国内研究现状
        4.2.2 国外研究现状
    5 小结
第1章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及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 历史角度: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
        1.1 独立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
        1.2 福建省独立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
        1.3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
        1.4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
    2 现实角度: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分析
        2.1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分析
        2.2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分析
        2.3 课程设置情况小结
        2.3.1 专业基础课
        2.3.2 专业选修课程类
        2.3.3 限定选修课
        2.3.4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
    3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指标的分析
        3.1.1 问卷的设计
        3.1.2 问卷信效度检验
        3.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1.4 问卷的处理
        3.1.5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3.1.6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3.1.7 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情况的比较分析
        3.1.8 问卷数据小结
        3.2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个案访谈及分析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过程的阐述
        3.2.3 访谈个案材料及分析
第2章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5w分析及对策
    1 why(原因)——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1.1 时代发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
        1.2 体育产业对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
        1.2.1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1.2.2 群众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1.3 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
        1.3.1 以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视角
        1.3.2 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看专业教育需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入
        1.3.3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视角:专业教育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2 what(内容)——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容
        2.1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2.1.1 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2.1.2 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2.2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3 Where(问题出现点和渠道)——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和渠道
        3.1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3.2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
        3.2.1 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生成
        3.2.2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举
    4 When(时间)—创新创业能力在大学的哪个时间段进行培养
        4.1 各年段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比较分析(以协和学院为例)
        4.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年段划分
    5 Who(责任主体)——谁去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1 学校层面
        5.2 学院(系)层面
        5.3 教师层面
    6 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对策
        6.1 学校层面的教育结构优化
        6.1.1 目标定位建设
        6.1.2 明确学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以钻石模型为指导)
        6.1.3 以2015年福建省体育产业为例,确定福建省体育消费者市场(找位)
        6.1.4 明确体育专业的定位与建设
        6.1.5 明确学生职业定位
        6.2 教学管理优化
        6.2.1 师资队伍建设
        6.2.2 教育监管机制完善
        6.2.3 学分转换
        6.3 实践平台构建
        6.3.1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6.3.2 平台保障机制构建
第3章 结论及建议
    1 研究结论
    2 建议
    3 研究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附录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7)社会需求视域下健美操专选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 ——以襄樊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前言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阐释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2.1 培养目标现状
    2.2 学分与学时现状
    2.3 教学内容现状
        2.3.1 理论课教学内容
        2.3.2 技术课教学内容
第3章 健美操专项人才社会需求研究
    3.1 健美操专项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3.1.1 社会需求特点
        3.1.2 学生就业期望
    3.2 创新健美操专项人才培养模式
        3.2.1 需求引导
        3.2.2 分级实施
        3.2.3 强化实践
        3.2.4 突出能力
    3.3 提升健美操专项人才的能力素质
        3.3.1 扎实的专业技能
        3.3.2 自主的学习能力
        3.3.3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4章 社会需求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4.1 课程优化遵循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时代性原则
        4.1.3 实践性原则
    4.2 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4.2.1 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4.2.2 完善课程设置
        4.2.3 修订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4.3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4.3.1 系统特点
        4.3.2 页面展示
        4.3.3 数据库结构
第5章 襄樊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
    5.1 理论与技术教学实例分析
        5.1.1 理论教学
        5.1.2 技术教学
    5.2 教学与考试方法实例分析
        5.2.1 教学方法
        5.2.2 考试方法
    5.3 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5.3.1 社会实践的效果
        5.3.2 实践能力的提升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实践能力的研究现状
    2.2 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现状
    2.3 体育实践能力研究现状
        2.3.1 体育教育专业
        2.3.2 社会体育专业
        2.3.3 运动训练专业
        2.3.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逻辑分析方法
        3.2.4 统计法
4 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理论认识与基本观点
    4.1 关于实践的认识
        4.1.1 实践
        4.1.2 认识
        4.1.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1.4 实践概念的定义
    4.2 关于能力的认识
        4.2.1 能力的涵义
        4.2.2 能力的类型
    4.3 关于实践能力的认识
        4.3.1 实践能力的涵义
        4.3.2 实践能力的构成
        4.3.3 实践能力的特征
    4.4 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
        4.4.1 教育的优先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4.4.2 终身需求的教育与大学教育的阶段性特点
        4.4.3 全面发展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专业性特点
        4.4.4 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认识
    4.5 关于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
        4.5.1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设置状况
        4.5.2 体育专业的基本属性
        4.5.3 体育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4.5.4 体育院校学生专项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
    4.6 小结
        4.6.1 关于实践的认识
        4.6.2 关于能力的认识
        4.6.3 关于实践能力的认识
        4.6.4 关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
        4.6.5 关于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
5 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证考察与分析
    5.1 培养目标、课程与课堂
        5.1.1 培养目标
        5.1.2 课程结构与课堂学习
    5.2 专业实习
        5.2.1 对专业实习的认识
        5.2.2 专业实习形式
        5.2.3 专业实习的安排
        5.2.4 专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5.2.5 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实习经验介绍
    5.3 课外活动
    5.4 毕业论文
        5.4.1 培养与管理
        5.4.2 论文验收
        5.4.3 学校举行本科生优秀报告会
        5.4.4 全国体育院校优秀论文评审
        5.4.5 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5.5 社会实践
        5.5.1 社会实践的种类与基本特征
        5.5.2 体育院校社会实践基本经验介绍一
        5.5.3 河北体育学院校企联合办学,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基本经验介绍
        5.5.4 存在问题
    5.6 小结
6 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
    6.1 体育专业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培养
        6.1.1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6.1.2 积极为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平台和提供机会
        6.1.3 加强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基础知识构建,重视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交往空间
        6.1.4 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促进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全面提升
    6.2 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实践能力的培养
        6.2.1 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学质量
        6.2.2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6.2.3 强化专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保证专业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6.2.4 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与具体指导,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6.3 体育专业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6.3.1 积极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实践情景,有效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
        6.3.2 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3.3 重视对学生的磨砺教育,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关键词的界定
        一、体操
        二、体育
        三、教科书
        四、体育教科书
        五、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与民国教科书相关的研究
        二、与体育课程有关的研究
        三、与体育教科书相关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兵式体操从传入到兴起——清末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840—1912)
    第一节 体育教科书的雏形(1840—1902)
        一、教会学校的体育课程
        二、《幼学操身》——体育教科书的雏形
    第二节 兵式体操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初创(1902—1912)
        一、"东亚病夫"之耻
        二、清末新式教育与体育教科书
        三、《蒙学体操教科书》----最早的学生用书
        四、《初等小学体操教授书》-----最早的统编体育教科书
第三章 现代体育的逐步发展——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1912-1949)
    第一节 兵式体操从鼎盛到消亡---体育教科书的稳步发展(1912—1923)
        一、"五育"之提倡
        二、民国初期新教育与体育教科书
        三、《共和国教科书体操》---民初最完备的体育教科书
    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兴起---体育教科书的繁荣(1923—1937)
        一、"体操到体育"之转变
        二、新学制与体育教科书
        三、承上启下的体育教科书----《新学制体育教材》
        四、第一套通用体育教科书系列----教育部编写的《体育教授细目》
    第三节 现代体育的偏离——体育教科书的停滞(1937—1949)
        一、"体育军事化"之争
        二、战时教育方针与体育教科书
        三、《战时体育补充教材》——别样的体育教科书
第四章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意义及其启示
    第一节 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意义
        一、传播体育知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传播体育教材教法知识,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法内容
        三、体育教科书成为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主要媒介
        四、逐渐完备的编写体例为现代体育教科书提供了模式
        五、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过程
    第二节 清末民国体育教科书的启示
        一、悉心研读体育课程标准
        二、凸显"强身健体"和"教诲性"的本体地位
        三、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和社会三者的需要
        四、优秀的体育教科书离不开优秀的编写和研究团队
        五、建立科学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后记

(10)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外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1.2.3 关于广西社会体育专业相关内容的研究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1.3.2 实践能力研究的概述
        1.3.3 实践教学研究的概述
        1.3.4 实践教学体系的概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评价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状况
    3.2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
        3.2.1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情况分析
        3.2.2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主干课程情况分析
        3.2.3 广西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3.2.4 广西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分析
        3.2.5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评价的情况分析
    3.3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与就业情况分析
        3.3.1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情况分析
        3.3.2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就业去向情况分析
        3.3.3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现状情况分析
        3.3.4 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前景情况分析
    3.4 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3.4.1 可行性原则
        3.4.2 系统性原则
        3.4.3 层次性原则
        3.4.4 关联性原则
        3.4.5 实效性原则
        3.4.6 规范性原则
        3.4.7 创新性原则
    3.5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
        3.5.1 培养目标体系优化策略
        3.5.2 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策略
        3.5.3 实践条件体系优化策略
        3.5.4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策略
        3.5.5 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对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专选学生情况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 姚丹.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跨界融合视域下我国快乐体操的发展研究[D]. 李春光.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2)
  • [3]比较视角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研究[D]. 杨令平. 郑州大学, 2018(12)
  • [4]越中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PHAN BUU TU(潘宝秀).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5]湘西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 刘梦竹. 吉首大学, 2017(03)
  • [6]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 邹小江.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7]社会需求视域下健美操专选课程优化设计与实践 ——以襄樊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D]. 李海.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8]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 赵志英. 北京体育大学, 2011(09)
  • [9]从体操到体育 ——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D]. 刘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
  • [10]广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D]. 聂春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我院体育系首届健美操特选情况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