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变更

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变更

一、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更改(论文文献综述)

杜静[1](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人能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而地理实践力则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得以培养。为落实课标要求,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和地理实践力提升策略等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类型单一、案例区域特色不显着、可操作性低等问题,但可基于原有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和运用。通过梳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可知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的活动板块数量分别有39个、37个和26个,共102个,其中图文分析的活动类型占多数(共16个,占16%),较少的是地理绘图类(3个,占3%)和制作类(1个,占1%)。第二,通过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和活动案例的实施与评价分析,表明:(1)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认识有待提升(65.79%的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了解较少,67.11%的教师偶尔运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2)学生趋向于喜欢参与动手操作的活动(55.67%的学生对操作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28.89%的学生表示感兴趣);(3)学生参与率低、认知程度低(62.2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地理实践活动);(4)学生安全和活动经费问题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校外活动)的主要挑战。第三,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发现的问题,综合课标、教材、学生兴趣和教师能力,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平台,设计以下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案例:(1)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活动;(2)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践活动;(3)《老干妈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分析》论文写作活动。通过采用网络授课方式实施设计的实践活动,经评价表明:运用网络直播平台,组织实施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远程操作和观摩学习的活动组织模式是可行的;从活动评价结果来看,参与学生能完成活动的目标要求,各学习小组分工合理、合作紧密、个人参与程度较高;同时也发现学生存在: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差、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第四,根据培养现状调查分析、课标和教材分析、以及典型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提升途径和策略:(1)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地理信息工具或平台;(2)鼓励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3)加强高中地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4)加强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5)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建设;(6)开设校内地理实践场所;(7)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8)加强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受应试教育导向和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培养“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还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对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课标、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设计合理、安全、可操作的地理实践活动,制定有效的组织和评价方法,探索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提升途径和策略,对地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张荐[2](2020)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辐射电磁骚扰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模块化多电平高压直流(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输电技术飞速发展,作为换流站核心设备之一的换流阀,其设计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柔性直流技术的发展,换流阀的电磁骚扰水平也是阀塔和阀厅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从拓扑结构角度考虑,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包含数十甚至数百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含至少两个IGBT。IGBT在导通关断过程会产生快速变化的电压电流,同时也会产生辐射电磁骚扰。高频电压电流经过子模块和换流阀的主回路以及杂散电容传播,最终导致换流阀产生辐射电磁骚扰。为了获得IGBT开关过程的辐射电磁骚扰特性,在电波暗室内搭建了 IGBT模块电磁骚扰实验系统,该系统包含了 IGBT正常工作所需的主回路、控制驱动电路和电磁屏蔽箱等设备。根据IGBT模块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同时考虑了 IGBT杂散参数的影响,建立了 IGBT辐射电磁骚扰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了 IGBT辐射电磁骚扰的影响因素。基于实际工程用的子模块,利用IGBT辐射电磁骚扰建模方法,建立了子模块辐射骚扰计算模型,测量了电磁骚扰激励源特性,利用矩量法计算了子模块内外辐射电场的分布特性。分析了子模块外壳间杂散电容、外壳与铜排间杂散电容和铜排对地杂散电容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工程适用的子模块组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最后,从提高电磁兼容水平的角度,提出了子模块内部控制电路板布局的建议。选取了±320kV、±200kV和±420kV共3座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换流站,依据相关测量标准,在其正常运行期间测量了换流站内不同位置的辐射电磁骚扰水平,分析了换流站电磁骚扰强度随距离的衰减特性。依据实际柔性直流换流站结构和参数,利用子模块组模型,建立了工程适用的柔性直流换流阀辐射电场计算模型。通过比较换流阀辐射电磁骚扰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建立了±500kV柔性直流换流阀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预测了该换流阀辐射电磁骚扰强度,计算了阀厅的屏蔽效能。本文采用现场测量和建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辐射电磁骚扰特性。将IGBT的辐射电场建模和计算方法应用于子模块,分析了子模块间杂散参数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子模块组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将子模块的建模方法和激励源特性应用于换流阀,建立了工程适用的换流阀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揭示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辐射电磁骚扰特性。本文研究内容能够为提高MMC换流设备电磁兼容水平和换流站电磁屏蔽设计提供建议,对我国现在以及将来要建设的MMC柔性直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牟大林[3](2020)在《HVDC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技术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损耗低且无需考虑同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能远距离传输及区域大电网互联等领域。而换流器运行时在直流侧产生特征谐波,对通信系统产生干扰,降低电网供电质量。同时,谐波可能诱发谐振,导致设备因过电压或过电流而损坏。因此,为了抑制谐波的危害在直流母线处安装有直流滤波器。对直流滤波器保护适应性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直流滤波器保护存在盲区,且误动和拒动现象频发,无法准确定位故障,因此,从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保护和故障定位两方面开展研究。针对直流滤波器差动保护受互感器暂态特性不一致的影响而发生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谐波阻抗比值的直流滤波器接地故障保护方法。首先分析了高压电容器发生接地故障之后直流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变化特征和调谐点、谐振点的偏移情况;其次,对调谐频率和谐振频率对应谐波阻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理论推导,定义二者的比值为特征谐波阻抗比值。根据分析结果可得,在高压电容器发生接地故障之后,特征谐波阻抗比值明显增大,基于此,构造了直流滤波器接地故障识别判据。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保护方法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且所提保护方法不受互感器暂态特性差异影响。针对直流滤波器不平衡保护在对称故障和连续故障时存在保护盲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参数识别的直流滤波器开路故障保护方法。首先分析了高压电容器发生开路故障后结构和参数的变化特征,通过端电压和电流等电气特征量的变化表征高压电容器参数变化。因此,本文通过直流滤波器参数和可测电气量计算高压电容器电压、电流,建立电容微分方程,通过微分方程识别电容参数,定义电容相对误差。通过分析可得,高压电容器开路故障后电容相对误差出现明显差异,电容相对误差与开路故障电容元件个数紧密相关,基于此构造了开路故障识别判据。通过仿真验证了开路保护方法的可靠性,有效解决了传统不平衡保护存在保护盲区的问题。目前,对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桥臂故障定位的研究甚少,实际工程中多通过手动测量电容值定位故障桥臂,存在效率低且威胁检修人员人身安全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特征的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故障定位方法。详细分析了高压电容器不同桥臂发生故障之后,不平衡桥支路电流方向变化、桥臂支路电流与滤波器电流的关系,基于该电流变化特征实现电容器故障桥臂的准确定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不同工况下故障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论文分析了直流滤波器不平衡保护和差动保护的适应性,所提基于特征谐波阻抗比值的直流滤波器电容器接地故障保护方法可有效避免传统差动保护受两端互感器暂态特效差异的影响;所提基于电容参数识别的高压电容器开路故障保护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保护在连续故障和对称故障存在保护盲区的问题;所提基于电流特征的高压电容器故障定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修效率,保障运维人员人身安全。所提方法可望在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保护与故障定位相关研究中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周杰[4](2018)在《电网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分析与抑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交直流混合输电电网中,直流输电单极大地运行时,输入大地极的电流会改变附近的电磁场,产生直流地表电势。该电势作用于变电站的地网,产生的直流电流会流入变压器中性点,引起变压器直流偏磁,进而出现噪声、振动、谐波等情况,最终影响变压器甚至整个交流系统正常运行。当下我国正积极贯彻西电东送政策,使得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日益频繁,同时,由于相关隔直装置的缺乏使得直流偏磁问题进一步突出。首先,分析了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影响机理,并对直流偏磁引起的损耗、噪声、振动等不利影响进行了分别论述。然后,以110kV变压器为例,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起变压器三维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得到了在不同直流偏磁情况下的变压器单相励磁电流和谐波分量,发现励磁电流随着直流偏置的增加而呈现出半波不对称的状态,而在谐波分析中更是出现了偶次谐波分量。最后,对变压器的金属结构件,在不同直流偏磁情况下做仿真,分析了金属构件不同地方因漏磁场的变化情况以及由漏磁场引起的杂散损耗情况。得出随着直流偏置的不断增加,漏磁场显着增强,在金属结构件中由漏磁场引起的杂散损耗愈发严重的结论。针对上述出现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本文对变压器直流偏磁抑制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变压器中性点注入反向电流法;中性点加装电容隔直法;中性点加装小电阻限流法和直流电位补偿法。对比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分技术原理操作方式以及各自优缺点,并对变压器的抗直流偏磁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最后,本文设计并试制了基于DSP的变压器中性点电流监测装置,该装置可以实时的可以实时采集电流,用于液晶LCD显示,并且与电脑通讯显示实时波形。并在此基础上,试制了电容型隔直装置,通过实验室的简单通电实验验证了旁路开关可以按照投退逻辑正确触发。

高艺[5](2017)在《基于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电力监控系统,主要以测控单元、计算机、通讯设备为基本组成,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等在内的自动化系统的开关、线路状态检测,实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在电网的安全运行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所以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安全,成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中之重。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电力公司和技术标准组织提出统一规划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开发规划,实现信息资源和环境共享的配套自动化系统。然而,电力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必然使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的重大问题。以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为例,其安全防护目的是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通过各种形式对变电站二次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以及其它非法操作,造成误遥控、误调度、遥测数据紊乱,防止变电站二次系统瘫痪和失控,并由此导致的变电站一次系统事故。所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就成为一体化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相关技术特点,并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对其安全防护体系进行了详细布控。文章主要包括制定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总策略,确定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区的划分原则,确定各安全区之间在横向及纵向上的防护原则,给出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详细的应用设计方案。

崔秀帅[6](2016)在《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及其实时性研究》文中提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对确保其电力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日益开放的电力通信网络、标准化的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及不断增多的电力信息攻击使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问题形式严峻。与一般IT网络相比,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具有不可中断、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本文以提出满足智能变电站安全需求并符合其特点的信息安全方案为目标,重点研究了智能变电站网络安全、关键报文安全及其实时性、密钥管理等问题。首先,以黑客攻击智能变电站的过程为主线,分析了黑客接入智能变电站网络的攻击路径,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给出了针对不同攻击路径的阻断措施;分析了黑客成功接入智能变电站网络后发起的攻击类型,确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网络安全需求,给出了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其次,研究了数据加密算法、分组密码链接模式、消息认证码等现代密码学基本理论;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中GOOSE、SV、MMS三种关键报文的信息安全威胁和信息安全需求;结合现代密码算法和IEC 62351标准对变电站报文安全问题的规定,针对GOOSE报文和SV报文的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需求,提出了基于HMAC的报文安全方案;针对MMS报文的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和机密性需求,提出了基于认证加密的报文安全方案;给出了三种报文安全方案的实现过程。然后,为验证实施本文所提安全方案后的报文是否满足实时性要求,分析了智能变电站报文通信时延构成及IEC 61850标准对变电站报文的实时性规定;结合报文特点,在ARM平台和PC机上测量了报文安全处理时间;在OPNET软件上构建了某实际220k V智能变电站网络模型,通过仿真给出了报文在不同仿真场景下的端到端传输时间。最后,为满足智能变电站密钥管理需求,分析了已有的密钥管理方案;结合智能变电站特点,对一种经典的基于对称加密的密钥管理方案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密钥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基于对称加密的密钥分发方案和密钥更新方案。

田猛[7](2016)在《电力CPS连锁故障模型及虚假数据攻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的核心系统,现代电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发展成了一类由信息网(通信信息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和电力网(电力一次系统)深度融合而成的电力CPS (Cyber Physical System)。信息网与电力网的深度融合,使得电力一次系统具备灵活性、自治性和高效率等优点,更好的为能源互联网服务,但是也使得电力CPS面临基础理论和系统模型不完善、脆弱性、安全性和标准化等挑战。在诸多挑战中,一方面,信息网和电力网的深度融合增加了电力系统网架结构的脆弱性。当信息网或者电力网网架结构出现故障时,信息网和电力网的耦合关系导致两者之间的故障可以相互转化,更容易发生连锁故障。另外一方面,信息网和电力网的深度融合使得电力系统面临网络攻击的风险。由于信息网的软件系统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漏洞、缺陷和故障,可以发动网络攻击的入口很多,不受天气、地理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更加的隐蔽。虚假数据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s)作为种利用传统状态估计理论漏洞的新型网络攻击,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可能引发大停电事故。因此,研究电力CPS的连锁故障和虚假数据攻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理论,针对电力CPS中的连锁故障模型和虚假数据攻击,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考虑到实际信息网和电力网均存在复杂网络意义下的社团结构,提出了社团内部随机耦合方式(Random Coupling in Communities, RCIC)、社团内部同配耦合方式(Assortative Coupling in Communities, ACIC)和社团间同配耦合方式(Assortative Coupling with Communities, ACWC)三种耦合方式模型。这三种耦合方式可以用于表征社团结构对节点耦合关系的影响。将信息网和电力网抽象为具有社团结构的相互依存无标度网络,考虑到节点的容量和负荷,建立了考虑社团结构的相互依存无标度网络连锁故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同时降低信息网和电力网的社团结构强度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应对连锁故障的鲁棒性,并且桥节点攻击比内部节点攻击造成的损失更大。与RCIC和ACWC耦合方式相比,ACIC耦合方式表现出了更强的鲁棒性,并且可以抑制连锁故障的全局性传播,使得连锁故障主要发生在受到攻击的耦合社团内。(2)由于通信光缆比信息节点更容易遭受破坏,提出了一种考虑信息网边故障的信息网和电力网交互连锁故障模型。通过对信息网和电力网关联关系的分析,引入耦合强度q,用于表征电力网对信息网的影响,信息网则通过调度功能对电力网施加影响。结合OPA模型的快动态过程和隐性故障,提出了一种信息网和电力网交互连锁故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边故障规模的增大,信息网对电力网连锁故障的影响强度由强变弱直至稳定。而且信息网网络拓扑结构对电力网连锁故障有显着影响,信息网更宽的度分布增加了电力网的脆弱性,此时调度中心设置在度数较高的节点上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平均损失负荷。在不考虑信息网路由策略等动态特性的条件下,发现耦合强度q对电力网连锁故障的影响并不明显。(3)针对攻击者掌握的支路电纳可能存在误差、甚至不完整及量测数据中存在不良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虚假数据攻击向量构建方法。首先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和增广状态估计法辨识不良数据和估计未知支路电纳,然后在凸松弛技术框架内,将传统的攻击单个量测点k的次优虚假数据攻击向量模型转化为基追踪模型(Basis-Pursuit, BP),最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快速求解次优攻击向量。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P (Linear Programming)算法相比,将攻击单个量测点k的次优攻击向量模型转化为BP模型后,采用ADMM算法求解次优攻击向量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基于参数估计方法构建的虚假数据攻击向量攻击成功率较高,并且不会显着增加攻击成本。(4)考虑到传统的基于保护量测点的防御措施未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Vk和Rk的虚假数据攻击防御措施。指标Vk和Rk分别从局部和整体的角度衡量了电力系统抵御虚假数据攻击的能力。由于基于指标Vk和Rk构建的防御模型为NP-hard问题,提出了根据重要度指标Ik具体实现该防御措施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保护量测点比例p较小时,指标Vk的值逐渐减小,指标Rk的值逐渐增加,表明指标Vk和Rk可以反映保护效果,并且基于指标Vk和Rk的防御措施可以有效增加攻击成本和攻击难度。

吴长江[8](2015)在《电力CPS网络攻击模式分析与智能电表入侵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近年来,发展智能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在智能化过程中,电力网与信息网不断融合而构成CPS(Cyber-Physical System)系统。信息化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一方面可以挖掘和实现新功能,另一方面又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异常乃至于通过网络发起的攻击都可能穿透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的边界,影响电网安全。因此,电力物理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已发展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鉴于攻击模式和对象因目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论文从攻击方视角出发,根据攻击目的将针对电力物理信息系统的攻击分为无特定目标、以经济利益目的和以破坏电网稳定为目的三类。首先结合北美电网信息系统异常导致的大停电数据分析了无特定目的网络攻击对电网的影响;在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攻击模式分析中,作者概述了当前防窃电检测中的两种主要思路;在以破坏电网稳定为目的的攻击模式分析中,作者根据可选攻击对象不同而分别进行了阐述,可为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分析和防护方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传统上,电力系统以网络隔离、访问控制为基础进行网络安全防护。震网病毒的出现证明关键性设施是没有保护措施的。有特定目标的类似震网病毒可以根据SCADA数据表结构获取电网各线路及对应控制端口信息;再辅以线路拓扑连接等信息进行结构脆弱性分析,诱使关键线路跳闸,甚至诱发连锁故障大停电。作者运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构造连锁故障模型,并结合IEEE39节点系统仿真分析在不同信息透明度下攻击方可能选择的攻击策略,为研究针对性防御手段提供依据。为满足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需求,电力公司构建了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智能电表作为高级量测体系的基础,其大范围部署的同时也引进了安全风险。根据AMI结构及数据信息传输路径,分析了智能电表安全威胁来源。网络病毒作为威胁源之一,很多时候防不胜防,论文最后设计了基于CPU负荷率的智能电表入侵检测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以及时检测出已感染智能电表并处理之。

李淼[9](2012)在《电力系统机网协调优化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源是电力产生的主要方式,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电环节的基本保证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加、电网互联的日渐紧密,电网运行特性日趋复杂,大机组和大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已成为关系到电力生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研究发电机涉网参数在线评估和厂网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强化机网协调能力,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提高应对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是构筑坚强电网的基础。本文针对电力系统机网协调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1)基于WAMS系统建立了一套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性能在线评估指标体系,从对象维、事件维和时间维三个角度对一次调频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根据WAMS数据特点,针对各项指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解决了系统频率突变关键时间点难以确定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机电暂态过程对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2)构建了基于安全性、质量性、经济性三类指标事件驱动的AGC和AVC分层协调优控制系统结构体系,设计了相应的AGC与AVC系统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充分利用协调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和AGC、AVC交叉迭代方法实现功率分配和网损优化的协调控制。3)在计及励磁系统动态的发电机模型的基础上,将励磁回路的变化、调速侧的变化作为干扰项(励磁回路电气扰动和机械功率扰动)考虑到模型中进行计算,在调速器侧加入辅助控制量以增大机组稳定性,提出了一套发电机励磁调速与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协调控制方法。4)通过对电网动态过程中机组涉网保护动作行为的分析,从保证电网稳定的角度,分析了机组失磁保护与机组控制以及系统控制的配合关系,提出了计及机网协调的发电机失磁保护改进方案,能够同时计及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的要求并兼顾电网和电厂的要求。

朱雪雄[10](2011)在《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开放的、标准的网络技术和对等的通信模式。数字化变电站标准的开放和采用以太网络通信的同时,降低了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安全性,使得数字化变电站有被恶意攻击的可能。数字化变电站遭受恶意攻击的后果轻则将会使数字化变电站信息丢失,重则使电力系统负荷遭受损失、变电站IED设备受到损坏。最终造成国家经济严重损失和产生极坏的政治影响。如何做好当今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安全防范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安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和内涵出发重点研究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对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技术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技术,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站级网络与过程网络相互独立组网方案、站级网络与过程网络相互联通的全站统一网络组网方案,对数字化变电站不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比较;其次在分析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安全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安全的目标、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威胁及各种风险,具体研究了数字化变电站人为恶意攻击的特点、漏洞、以及数字化变电站网络攻击步骤;最后提出了保护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安全的技术方案,采用有效的软、硬件手段对整个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来自商业间谍、敌对国家、恐怖分子的恶意攻击造成的系统破坏,确保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安全。数字化变电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在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安全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二、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更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更改(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地理核心素养
        2.1.2 地理实践
        2.1.3 地理实践力
        2.1.4 地理实践活动
    2.2 理论基础
        2.2.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2.2.2 认知发展理论
        2.2.3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2.5 具身认知理论
        2.2.6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7 情境学习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实践力分析
    3.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3.1.1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内容构成
        3.1.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3.1.3 高中地理学业要求
    3.2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课程资源开发需求
        3.2.1 高中地理教材实践活动内容
        3.2.2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活动课程开发
    3.3 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试题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问卷、试题和访谈提纲
        4.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4.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4.2.1 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4.2.2 地理实践力的认知程度
        4.2.3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情况
        4.2.4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
        4.2.5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制约因素
        4.2.6 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4.2.7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建议
    4.3 学生问卷和测试题调查分析
        4.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2 学生测试题结果分析
    4.4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的教师访谈分析
        4.4.1 访谈目的
        4.4.2 访谈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4.4.3 访谈总结
    4.5 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4.5.1 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教学环境问题
        4.5.2 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学情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5.1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原则
        5.1.1 基于课标的原则
        5.1.2 学生主体性原则
        5.1.3 提升地理实践力原则
        5.1.4 区域特色原则
        5.1.5 多元评价原则
    5.2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
        5.2.1 实验类活动案例
        5.2.2 地图分析类活动案例
        5.2.3 地理写作类活动案例
    5.3 活动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模式
        5.3.1 活动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模式
        5.3.2 实施的方法
        5.3.3 地理实践活动的评价
        5.3.4 地理实践活动评价模型及评价量表设计
    5.4 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和评价
        5.4.1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5.4.2 实践活动案例一的总结与评价
        5.4.3 《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5.4.4 实践活动案例二的总结与评价
        5.4.5 《老干妈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写作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5.4.6 实践活动案例三的总结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策略
    6.1 学生方面
        6.1.1 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地理信息工具和平台
        6.1.2 鼓励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
    6.2 教师方面
        6.2.1 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相关的培训
        6.2.2 增强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
        6.2.3 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6.3 其他方面
        6.3.1 开设校内地理实践的场所
        6.3.2 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
        6.3.3 加强地域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6.4 提升途径调查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2 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活动实验记录表
    附录5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下载操作指引
    附录6 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提取操作指引(ENVI5.5.x)
    附录7 《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活动实验记录表
    附录8 中国气象数据网地面气象数据下载操作指引
    附录9 计算机辅助绘制气温和降水图操作指引(微软Office Excel 2019)
    附录10 高中地理实践力提升途径调查(教师卷)
    附录11 高中地理实践力提升途径调查报告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辐射电磁骚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直流换流站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1.2.2 低压换流器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MMC系统辐射电磁骚扰测量及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频域辐射电磁骚扰测量方法
        2.2.1 阀厅外辐射电磁骚扰测量方法
        2.2.2 阀厅内辐射电磁骚扰测量方法
    2.3 电磁骚扰激励源测量方法
    2.4 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方法
        2.4.1 矩量法原理
        2.4.2 网格尺寸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IGBT辐射电磁骚扰特性及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IGBT辐射电磁骚扰实验系统
    3.3 IGBT辐射电磁骚扰特性分析
        3.3.1 实验内容
        3.3.2 附属电路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3.3.3 IGBT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3.4 IGBT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
        3.4.1 IGBT模块结构
        3.4.2 IGBT电磁骚扰激励源
        3.4.3 IGBT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及验证
    3.5 影响因素分析
        3.5.1 IGBT关断电压幅值
        3.5.2 屏蔽箱及金属面
        3.5.3 负载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MMC子模块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4.1 引言
    4.2 子模块实验系统
    4.3 子模块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4.4 子模块辐射电磁骚扰激励源特性
        4.4.1 电压特性
        4.4.2 电流特性
    4.5 子模块组辐射电磁骚扰计算模型
        4.5.1 子模块结构
        4.5.2 激励源
        4.5.3 子模块组辐射骚扰计算模型及验证
        4.5.4 子模块内部电场分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1 引言
    5.2 ±320kV柔性直流换流站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2.1 测点位置
        5.2.2 阀厅内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2.3 阀厅外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3 ±200kV多端柔性直流换流站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3.1 测点位置
        5.3.2 阀厅内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3.3 阀厅外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4 ±420kV背靠背柔性直流换流站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4.1 测点位置
        5.4.2 阀厅外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5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辐射骚扰计算模型
        5.5.1 控制策略对MMC系统辐射电磁骚扰的影响
        5.5.2 计算模型及验证
    5.6 ±500kV的MMC换流阀辐射电磁骚扰预测
        5.6.1 ±500kV换流阀系统辐射电场计算模型及计算域
        5.6.2 阀厅内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6.3 阀厅外辐射电磁骚扰特性
        5.6.4 阀厅电场屏蔽效能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HVDC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直流滤波器故障识别研究现状
        1.2.2 直流滤波器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直流滤波器保护适应性分析
    2.1 直流滤波器结构和参数设计
    2.2 直流滤波器保护配置
    2.3 保护适应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特征谐波阻抗比值的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接地故障保护方法
    3.1 双调谐直流滤波器的特征谐波阻抗比
    3.2 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3.2.1 高压电容器上桥臂接地故障
        3.2.2 高压电容器下桥臂接地故障
    3.3 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接地故障保护方法
        3.3.1 基于特征谐波阻抗比的保护原理
        3.3.2 保护实现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
        3.4.1 仿真模型和参数
        3.4.2 典型故障仿真
        3.4.3 保护算法适应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电容参数识别的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开路故障保护方法
    4.1 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参数识别
        4.1.1 高压电容器电压
        4.1.2 高压电容器电流
        4.1.3 识别高压电容器参数
    4.2 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开路故障保护方案
        4.2.1 基于电容参数的故障识别原理
        4.2.2 保护方案实现
    4.3 仿真验证与分析
        4.3.1 连续故障
        4.3.2 对称故障
        4.3.3 保护算法适应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流特征的高压电容器桥臂故障定位方法
    5.1 电流特征分析
        5.1.1 不平衡桥电流方向特征
        5.1.2 高压电容器桥臂支路电流特征
    5.2 高压电容器故障定位方案
        5.2.1 基于不平衡电流方向的故障定位方法
        5.2.2 基于支路电流的故障定位方法
        5.2.3 高压电容器故障定位方案实现
    5.3 仿真验证与分析
        5.3.1 接地故障定位
        5.3.2 开路故障定位
        5.3.3 故障定位方案适应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电网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分析与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变压器直流偏磁分析
    2.1 变压器的直流偏磁产生的原因
    2.2 直流偏磁原理
    2.3 直流偏磁对变压器的作用机理
    2.4 直流偏磁对电网变压器的影响
        2.4.1 变压器噪声增大
        2.4.2 变压器振动加剧
        2.4.3 变压器损耗增加
第3章 直流偏磁下变压器特性研究
    3.1 基本理论
    3.2 变压器直流偏磁瞬态场仿真分析
    3.3 变压器铁心磁密分析
    3.4 变压器励磁电流分析
    3.5 变压器结构件漏磁场分析
        3.5.1 变压器漏磁场产生原因
        3.5.2 变压器漏磁场的效应
        3.5.3 变压器漏磁场分析
    3.6 变压器结构件涡流损耗分析
        3.6.1 变压器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
        3.6.2 变压器油箱涡流损耗的分析
第4章 主变直流偏磁抑制技术分析
    4.1 主变直流偏磁抑制的原理
    4.2 几种常见的主变直流偏磁抑制技术
        4.2.1 主变中性点注入反向电流法
        4.2.2 主变中性点加装电容隔直法
        4.2.3 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阻限流法
        4.2.4 直流电位补偿法
第5章 直流偏磁监测与抑制装置
    5.1 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监测装置
        5.1.1 电流传感器
        5.1.2 电压变换电路
        5.1.3 DSP控制板与模数模块
        5.1.4 滤波算法
        5.1.5 液晶显示
        5.1.6 串口通讯部分
    5.2 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抑制装置
        5.2.1 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工作原理
        5.2.2 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工作流程图
        5.2.3 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抑制装置动作正确性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现状
    1.2 主要内容与工作
        1.2.1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
        1.2.2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实现
        1.2.3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
    2.1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面临的主要威胁
    2.2 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
        2.2.1 安全分区
        2.2.2 网络专用
        2.2.3 横向隔离
        2.2.4 纵向认证
    2.3 小结
3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实现
    3.1 安全区域划分与访问控制:
    3.2 网络安全建设
    3.3 系统安全建设
    3.4 数据安全建设
    3.5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详细介绍
        3.5.1 加密认证拨号服务器的部署方式
        3.5.2 IP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部署方式
        3.5.3 路由器
        3.5.4 交换机
        3.5.5 网络防病毒系统部署方式
        3.5.6 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部署方式
        3.5.7 逻辑隔离防火墙部署方式
        3.5.8 IDS入侵检测系统部署方式
        3.5.9 内网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3.6 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3.6.1 关于调试遇到问题总结路由器的经验
        3.6.2 关于调试遇到问题总结交换机的经验
        3.6.3 关于调试遇到问题总结防火墙的经验
        3.6.4 关于调试遇到问题总结正反向网络安全隔离装置经验
4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
    4.1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4.2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分区
    4.3 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逻辑结构
    4.4 变电站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部署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及其实时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标准概述
        1.2.2 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防护研究现状
        1.2.3 智能变电站密钥管理研究现状
    1.3 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特点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第2章 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研究
    2.1 引言
    2.2 智能变电站网络安全分析
        2.2.1 智能变电站网络攻击路径及阻断措施
        2.2.2 智能变电站网络安全威胁及安全防护措施
    2.3 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研究
        2.3.1 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需求分析
        2.3.2 现代密码算法基本理论研究
        2.3.3 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方案设计
        2.3.4 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方案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变电站报文实时性研究
    3.1 引言
    3.2 智能变电站报文实时性分析
        3.2.1 IEC 61850报文实时性要求
        3.2.2 智能变电站报文时延构成
    3.3 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处理时间测量
    3.4 智能变电站网络仿真
        3.4.1 某智能变电站简述
        3.4.2 智能变电站网络仿真模型构建
        3.4.3 智能变电站网络仿真结果分析
    3.5 智能变电站报文实时性测试与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变电站密钥管理研究
    4.1 引言
    4.2 密钥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4.2.1 基于非对称加密的密钥管理方案
        4.2.2 基于对称加密的密钥管理方案
    4.3 智能变电站密钥管理方案设计
        4.3.1 SSKMS设计思想
        4.3.2 SSKMS具体流程
    4.4 SSKMS性能分析
        4.4.1 SSKMS安全性分析
        4.4.2 SSKMS效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电力CPS连锁故障模型及虚假数据攻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CPS研究现状
        1.2.2 单一网络连锁故障模型研究
        1.2.3 耦合网络连锁故障模型研究
        1.2.4 虚假数据攻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3.3 论文结构
2 相关基本理论及分析
    2.1 复杂网络基本理论
        2.1.1 复杂网络简介
        2.1.2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特征
        2.1.3 复杂网络基本模型
    2.2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基本理论
        2.2.1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基本模型
        2.2.2 加权最小二乘法状态估计算法
        2.2.3 不良数据的检测与辨识
        2.2.4 直流潮流模型
    2.3 虚假数据攻击模型
    2.4 网络攻击与大停电事故案例分析
        2.4.1 网络攻击与大停电事故实例
        2.4.2 虚假数据攻击对大停电影响示例
    2.5 总结
3 社团结构对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电力系统的社团结构特性
        3.2.1 社团结构概述
        3.2.2 电力系统的社团结构特征
    3.3 信息网和电力网的相互依存网络特征
    3.4 信息网和电力网的连锁故障模型
        3.4.1 社团结构生成算法
        3.4.2 信息网和电力网耦合方式模型
        3.4.3 基于容量-负荷的连锁故障模型
    3.5 仿真结果和分析
        3.5.1 社团结构强度对连锁故障的影响
        3.5.2 耦合方式对连锁故障的影响
        3.5.3 连锁故障局部损失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通信光缆故障对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OPA模型及隐性故障
        4.2.1 基于直流潮流的优化模型
        4.2.2 OPA模型
        4.2.3 隐性故障
    4.3 通信光缆故障下电力系统连锁故障建模
        4.3.1 信息网和电力网交互作用分析
        4.3.2 模型仿真流程
    4.4 仿真结果和分析
        4.4.1 通信光缆随机故障对连锁故障的影响
        4.4.2 信息网拓扑结构对连锁故障的影响
        4.4.3 耦合强度对连锁故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参数估计的虚假数据攻击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虚假数据攻击向量优化模型
        5.2.1 基于量测值的攻击方式
        5.2.2 基于ADMM算法的攻击向量优化算法
    5.3 基于参数估计的虚假数据攻击
        5.3.1 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参数辨识与估计方法
        5.3.2 部分支路电纳参数未知时攻击向量构建方法
    5.4 仿真结果和分析
        5.4.1 基于ADMM算法的攻击向量优化算法仿真结果和分析
        5.4.2 基于参数估计的虚假数据攻击方法仿真结果和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保护量测点的虚假数据攻击防御措施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指标V_k和R_k的防御模型
        6.2.1 指标V_k及其含义
        6.2.2 指标R_k及其含义
        6.2.3 基于指标V_k和R_k的防御措施
    6.3 基于重要度指标的防御措施实现方法
    6.4 仿真结果和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电力CPS网络攻击模式分析与智能电表入侵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震网病毒特征分析
        1.2.3 智能电表信息安全形势
    1.3 论文工作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基于攻击方视角的电力CPS网络攻击模式分析
    2.1 引言
    2.2 无特定目标的攻击模式危害分析
    2.3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攻击模式分析
    2.4 以破坏电网稳定为目标的攻击模式分析
        2.4.1 用户表计
        2.4.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4.3 调度自动化系统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信息透明度的电力SCADA攻击策略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脆弱性分析
        3.2.1 电力网络结构脆弱性
        3.2.2 无权介数
        3.2.3 电气介数
        3.2.4 基于线路电气介数的连锁故障模型
        3.2.5 供电量指标
    3.3 不同信息透明度的攻击策略
        3.3.1 可用信息分级
        3.3.2 攻击策略
    3.4 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仿真实验
        3.4.1 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简介
        3.4.2 不同层次信息量下线路重要度
        3.4.3 不同策略的攻击效果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智能电表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入侵检测方法
    4.1 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体系概述
    4.2 智能电表的应用
    4.3 智能电表安全问题来源
        4.3.1 电力控制中心
        4.3.2 通信网络
        4.3.3 家庭局域网
        4.3.4 智能电表
    4.4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
    4.5 基于CPU负荷率的智能电表入侵检测方法
        4.5.1 检测方法
        4.5.2 设计原理
    4.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电力系统机网协调优化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1.2.2 发电机组AGC/AVC研究现状
        1.2.3 发电机组优化调节研究现状
        1.2.4 发电机组涉网保护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电网一次调频性能在线评估研究
    2.1 概述
    2.2 一次调频在线评估指标体系
        2.2.1 一次调频指标框架
        2.2.2 指标介绍
        2.2.3 指标体系小结
    2.3 一次调频评价指标算法
        2.3.1 数据处理
        2.3.2 计算启动
        2.3.3 关键点搜索
        2.3.4 指标计算
        2.3.5 其他指标的计算
    2.4 一次调频在线评估在湖北电网的计算分析
        2.4.1 大扰动下的计算分析
        2.4.2 日常数据的计算和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研究
    3.1 概述
    3.2 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系统框架
        3.2.1 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系统结构体系
        3.2.2 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3.3 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3.3.1 协调控制最高层
        3.3.2 协调控制中间层
        3.3.3 协调控制底层
    3.4 湖北电网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仿真测试
        3.4.1 湖北电网调控及AGC与AVC现状
        3.4.2 AGC与AVC自动协调控制在湖北电网的仿真测试
    3.5 小结
第4章 机网协调中的发电机励磁调速协调控制研究
    4.1 概述
    4.2 鲁棒励磁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
        4.2.1 H∞设计问题
        4.2.2 鲁棒励磁控制器的设计
        4.2.3 鲁棒励磁控制器的仿真结果
    4.3 GPSS与PSS配合在调速器部分的应用
        4.3.1 GPSS的原理与设计
        4.3.2 GPSS仿真结果
    4.4 鲁棒励磁与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结合
        4.4.1 安装位置的选择
        4.4.2 仿真结果
    4.5 小结
第5章 机网协调中的发电机二次设备保护研究
    5.1 概述
    5.2 发电机失磁保护
        5.2.1 失磁保护原理概述
        5.2.2 发电机在失磁过程中的机端测量阻抗
        5.2.3 失磁保护原理框图
    5.3 电网动态过程中失磁保护的建模与实现
        5.3.1 单机无穷大系统失磁过程仿真
        5.3.2 IEEE9节点系统失磁过程仿真
        5.3.3 失磁过程仿真结论
        5.3.4 失磁轨迹仿真在湖北电网的应用
    5.4 失磁保护与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过励限制的配合
        5.4.1 湖北蒲圻机组失磁的反应特性仿真
        5.4.2 计及机网协调的失磁保护改进方案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10)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安全研究现状
    1.3 论文所作的工作
第2章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通信研究
    2.1 数字化变电站概述
        2.1.1 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和内涵
        2.1.2 数字化变电站特点
        2.1.3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特征
    2.2 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性能要求
    2.3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方案
    2.4 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架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的威胁与攻击
    3.1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安全目标
    3.2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威胁
    3.3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人为恶意攻击的特点
    3.4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人为恶意攻击的漏洞
        3.4.1 IEC61850 文本漏洞
        3.4.2 数字化变电站操作系统漏洞
        3.4.3 数字化变电站监控软件漏洞
        3.4.4 数字化变电站数据库系统软件漏洞
        3.4.5 数字化变电站微机装置漏洞
        3.4.6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 TCP/IP 漏洞
        3.4.7 数字化变电站远程数据访问模式漏洞
        3.4.8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介质漏洞
    3.5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攻击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防御技术
    4.1 安全操作系统
        4.1.1 安全操作系统介绍
        4.1.2 操作系统安全所涉及的几种技术
        4.1.3 数字化变电站安全操作系统配置
    4.2 数字签名认证
        4.2.1 基于 DSA 算法的数字签名流程
        4.2.2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数字签名
    4.3 加密技术
        4.3.1 加密技术定义和原理
        4.3.2 保密通信模型
        4.3.3 信息加密方式
        4.3.4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加密
    4.4 容错技术
        4.4.1 容错的定义
        4.4.2 数字化变电站容错
    4.5 防火墙技术
        4.5.1 防火墙定义
        4.5.2 防火墙分类
        4.5.3 数字化变电站防火墙配置
    4.6 非法入侵实时检测
        4.6.1 入侵检测定义
        4.6.2 入侵检测分类
        4.6.3 入侵检测过程分析
    4.7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4.7.1 虚拟专用网络 VPN 介绍
        4.7.2 数字化变电站与调度之间的通信方式
    4.8 物理隔离技术
        4.8.1 物理隔离介绍
        4.8.2 GAP 原理
        4.8.3 数字化变电站网络 GAP 的应用
    4.9 数据备份与恢复
        4.9.1 备份方式
        4.9.2 存储备份方案
    4.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更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杜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辐射电磁骚扰特性研究[D]. 张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HVDC直流滤波器高压电容器保护与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 牟大林.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电网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分析与抑制研究[D]. 周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5)
  • [5]基于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研究[D]. 高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6]智能变电站报文安全及其实时性研究[D]. 崔秀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7]电力CPS连锁故障模型及虚假数据攻击研究[D]. 田猛. 武汉大学, 2016(08)
  • [8]电力CPS网络攻击模式分析与智能电表入侵检测方法研究[D]. 吴长江.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4)
  • [9]电力系统机网协调优化若干问题研究[D]. 李淼. 武汉大学, 2012(10)
  • [10]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网络安全研究[D]. 朱雪雄. 湖南大学, 2011(03)

标签:;  ;  ;  ;  ;  

龙泉换流站REL521距离保护逻辑功能变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