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

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

一、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1](2020)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肌病是一类病因和临床表现均比较复杂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种影像技术如心脏磁共振(CMR)、心脏CT和超声心动图等在心肌病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操作简单, 可直观显示心脏形态结构改变、室壁运动、心脏血流和功能情况, 在心肌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成为心肌病检查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声学增强剂(ultrasonic enhancing

吴迪[2](2020)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合并冠状动脉栓塞(coronary embolism,CE)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原因、诊治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41岁男性患者,于2015年2月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一直规律抗心衰治疗。2017年7月患者突发胸痛,心电图示下壁、前侧壁异常Q波及ST段抬高,且肌钙蛋白I升高,提示急性下壁、前侧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中远端血栓栓塞,行血栓抽吸治疗后血管通畅,未植入支架。患者2019年2月行基因分析,发现编码蛋白C的PROC基因表现为杂合框内缺失突变(c.577-579AGAdel(p.Lys193del))。患者经内科标准抗心衰治疗效果欠佳,于2019年4月接受心脏移植术,术后心肌病理检查提示扩张型心肌病病理改变。结论:我们发现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患者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左室心腔血栓而出现冠脉内血栓形成,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内皮功能障碍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有关;天然抗凝剂蛋白C发生基因突变使蛋白C抗凝活性下降也可能是该患者发生冠状动脉血栓的重要原因。

董旭情[3](2020)在《儿童预激性心肌病临床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3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新诊断3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收集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同时与单纯性无症状性预激综合征患儿做对照试验,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病影响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3例患儿心电图均为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syndrome),无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扩大,左室功能(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程度减低,病例2患儿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不同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室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均诊断为预激性心肌病。行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发现存在旁道,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CA),病例1和病例2预激综合征消失,病例3仍有预激综合征;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均逐渐回缩,左室功能均逐渐较前明显好转;此病预后良好。预激的类型(旁道数量)、预激的负荷(持续性或间歇性)、诊断时年龄可能是该病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QRS波时限可能为高危影响因素之一。结论:在没有持续性或反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下,预激综合征可能会出现显着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其电生理特征为存在旁道。过早激活旁道可导致室间隔运动异常和心室收缩不同步,随着时间推迟积累加重,继而引起心室重塑,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该病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婴幼儿,给予胺碘酮、氟卡尼等药物治疗可以抑制旁道传导,改善心功能,预后良好。结合本研究及文献报道:诊断时年龄、预激的类型(旁道位置及数量)、预激的负荷(持续性或间歇性)是预激性心肌病致病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QRS波时限可能为致病或影响预后的一种高危因素。

芦平[4](2019)在《伊伐布雷定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伊伐布雷定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在改善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方面的优越性。次要研究目的是评估伊伐布雷定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的控制和生活质量(NYHA心力衰竭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和NT-proBNP水平)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且合并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须符合入组条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随机分成给予传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传统药物治疗加用伊伐布雷定口服的伊伐布雷定组(30例)。伊伐布雷定最初剂量给予5毫克,日两次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及伊伐布雷定的剂量在接下来的2-4周内逐步加量,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及用药靶剂量是否达到了以上提及的用药的最大剂量。但判定最大耐受剂量的标准是用药后静息心率小于70次/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测定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包括心率及收缩压)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除左心室射血分数(36.73±3.65%vs 34.51±3.67%,p=0.022),伊伐布雷定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经过统计学分析提示不存在明显差异。3个月末随访时,两组患者在NYHA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量表(MLWHF)评分NT-proBNP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伊伐布雷定组的变化幅度更大。伊伐布雷定组的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整体应变、MPI等参数也有明显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壁平均应力指数和左室做功量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6个月末随访时,伊伐布雷定在以上方面的疗效得以维持。在血压无显着差异的情况下,伊伐布雷定组心率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静息时HR ≤ 70/min 的比例分别为 96.3%,25.9%。对于6个月末随访时,对心率≤70次/分与>70次/分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心率≤70次/分组较>70次/分组反映心功能的指标改善更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70次/分组患者的左心室容积降低及左心室内径缩小更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整体应变、MPI等参数也有明显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壁平均应力指数和左室做功量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这些有利的参数指标也意味着心率≤70次/分的患者住院率会有所下降(1.89±0.49 vs 1.66±0.52)。结论:1.口服伊伐布雷定对扩张型心肌病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来说,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NT-ProBNP水平,而且可以改善能够被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各项参数水平。2.应用伊伐布雷定能够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伴随有左心室整体应变、MPI等反应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改善。3.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应用伊伐布雷定组的患者所观察到的反应心功能指标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参数有所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获益于心率减慢。

王凯欢[5](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张米镎,寇兰俊,刘畅,孙飞[6](2018)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扩张型心肌病(DCM)中西医病因病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上广泛使用中成药制剂辅助治疗DCM有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DCM病人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服药依从性差、劳累、感染、饮食不当等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因素,应加强针对性调护干预。

赵瑞芳[7](2016)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技巧。方法:分析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诊疗经验。病史:一位63岁的女性患者自2000年开始,15年来反复气短、双下肢水肿、多汗,2010年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2014年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曾短期间断使用小剂量优甲乐。虽然长期使用呋塞米(40-80mg/日)、螺内酯(20-40mg/日)、美托洛尔(50mg/日)、地高辛(0.125-0.25mg/日)等药物,并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病情仍然持续恶化,多年来体重80kg左右。2015年1月入院时NYHA心功能Ⅳ级,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严重低下,胸片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明显扩大、心室壁偏薄、收缩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并且血肝酶、肌酶、胆红素、肌酐升高,血尿酸明显升高。干预及转归:积极抗心力衰竭、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合理增加β受体阻滞剂剂量等治疗。2月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美托洛尔逐渐加量至150mg/日时患者多汗停止。1年后患者体重下降20kg,一般日常活动无明显气短,活动耐量增加,双下肢水肿消退,呋塞米逐渐减量为20-40mg/3日,复查胸片示心影明显缩小至正常,心脏彩超示心脏缩小,以左房、右房、右室缩小明显,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心包积液吸收,并且血肝酶、肌酶、胆红素、肌酐恢复正常,血尿酸波动性下降直至正常。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心脏结构功能,可使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加重,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部分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心力衰竭患者的多汗、心脏重构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β受体阻滞剂需要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才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多汗、促进心脏重构逆转。心力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低易漏诊,心力衰竭患者应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

程宽[8](2006)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其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侯选基因突变筛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显示DCM患者的预后较以往已有明显改善。家族性DCM(Familial DCM,FDCM)也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约占DCM的20%~48%。深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在DCM和HCM中已分别确定了多种致病基因和突变,为早期诊治和基因干预带来了新希望。然而,国内无论在DCM还是FDCM方面均缺乏资料更新,关于DCM和HCM的致病基因研究也相对不足。本研究回顾和分析了近年来DCM和FDC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与预后现状。此外,在DCM和HCM患者中以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和心肌型肌动蛋白基因(ACTC)为侯选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其与DCM和HCM发病的关系。全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目的:探讨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初步了解家族性DCM(FDCM)的发病比例和特点。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6月收治本院的280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其中187例(66.8%)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221例(78.9%),女性59例(21.1%),起病年龄为48.0±14.2岁;确诊时心功能NYHAⅠ~Ⅱ级者60例(21.4%),Ⅲ级者155例(55.4%),Ⅳ级者65例(23.2%);全部患者中有8例(2.9%)为FDCM,起病年龄(35.4±11.4岁)明显小于散发患者(48.4±14.1岁,P<0.01)。253例(90.4%)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71例(25.4%),多源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分别为90例(32.1%)、130例(46.4%),左束支传导阻滞64例(22.9%)。超声心动图显示,155例(55.4%)患者以左心房、左心室同时扩大为主,全心扩大84例(30.0%);Ⅲ~Ⅳ级患者与Ⅰ~Ⅱ级者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8.9±8.4mm vs.63.8±7.8mm)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31.8%±10.1%vs.41.8%±12.0%)显着降低(均P<0.01)。药物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总使用率为84.7%,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60.0%(168例)。187例(66.8%)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9.8±23.2月;随访中死亡50例,其中心力衰竭死亡27例(54.0%),猝死20例(40.0%);另有7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治疗。在未行心脏移植情况下,患者确诊后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和65.3%,高于国内以往报道。8例FDCM患者5年生存率(40.0%)低于散发患者(65.5%,P<0.05)。结论:DCM患者确诊时多已心功能Ⅲ~Ⅳ级,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腔扩大;2年和5年生存率较以往已有改善,但心力衰竭和猝死仍是主要死亡原因;2.9%的患者为FDCM,起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差。第二部分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侯选基因突变筛查目的:研究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和心肌型肌动蛋白基因(ACTC)在国人扩张型心肌病(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81例DCM和25例HCM患者进行MYH-7和ACTC基因突变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MYH-7基因功能区的15个和ACTC的2个外显子片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调查,分析临床表型的特点,并对其他家系成员筛查相应的基因目的片段。110例正常人设为对照组。结果:在1例家族性HCM(FHCM)患者中发现MYH-7基因第20号外显子的723密码子位置发生C→G颠换,使精氨酸(Arg)变为甘氨酸(Gly),正常对照组在同一位置均未见异常。该家系中13例突变阳性的成员已全部临床诊断为HCM,其中4例出现心脏扩大;家系中还有6例患者已死于心力衰竭,1例猝死。这是在中国HCM患者中首次发现Arg723Gly突变。在DCM患者中未检出MYH-7的致病突变,在所有DCM和HCM患者中亦未检出ACTC突变。结论:MYH-7基因可能是国人HCM患者的重要致病基因之一。Arg723Gly突变外显率高,患者发病较早、易进展为心力衰竭,预后差,提示该突变为恶性突变。MYH-7可能不是国人DCM患者的主要致病侯选基因。ACTC基因在国人DCM和HCM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可能很低。

龚晏萱[9](2019)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和肺动脉压的影响,以期为扩心病的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观察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128例)及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52例)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A组,60例)、厄贝沙坦组(B组,60例)、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C组,60例)。观察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结果:1.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各组治疗前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血压、NT-proBNP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个月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三组之间比较患者心功能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患者的心功能缓解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个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3.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培哚普利组、厄贝沙坦组、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组三组之间肺动脉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二个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4.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各组均未见血钾、血肌酐、尿素氮、AST、ALT升高,联合用药组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1.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NT-proBNP血浆水平、肺动脉压、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单用培哚普利或厄贝沙坦。2.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未见血钾、血肌酐、尿素氮、AST、ALT升高,但是出现低血压不良反应。

杨英珍,王齐兵[10](2003)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二、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病历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状动脉栓塞的分类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3)儿童预激性心肌病临床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激性心肌病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伊伐布雷定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分组方法和给药剂量
    2.4 数据采集
    2.5 超声心动图
    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2.7 随访
第三章 结果
    3.1 入组患者基本特征比较
    3.2 在3个月末随访时的比较
        3.2.1 在3个月随访时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
    3.3 在6个月末随访时的比较
        3.3.1 在6个月末随访时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比较
    3.4 心率的绝对和相对变化比较
    3.5 临床事件
70bpm的患者进行比较'>3.6 在6个月末随访时,对静息心率≤70bpm与>70bpm的患者进行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西医病因病理
    1.2 中医病因病机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西医治疗
        2.1.1 病因治疗
        2.1.2 药物治疗
        2.1.2. 1 心力衰竭的治疗
        2.1.2. 2 心律失常的治疗
        2.1.2.3栓塞的预防
        2.1.2. 4 改善心肌代谢
        2.1.2.5其他
        2.1.3 非药物治疗
    2.2 中医治疗
        2.2.1 治则治法
        2.2.2 辨证论治
        2.2.3 基本方加减治疗
        2.2.4 自拟方加减治疗
3 调护方法
4 前景与展望

(7)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病例报告
    2.1 一般情况
    2.2 主诉
    2.3 现病史
    2.4 既往史
    2.5 个人史
    2.6 婚姻史
    2.7 月经生育史
    2.8 家族史
    2.9 体格检查
    2.10 辅助检查
    2.11 初步诊断
    2.12 最终诊断
第三章 诊疗经过
第四章 病例特点
第五章 讨论
    5.1 本例患者心脏扩大、多瓣膜返流、心功能减低原因
        5.1.1 扩张型心肌病
        5.1.2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
        5.1.3 瓣膜性心脏病
    5.2 关于多汗
    5.3 关于水肿
    5.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中作用、使用原则及技巧
    5.5 心力衰竭治疗中利尿剂的使用原则及技巧
    5.6 心房纤颤与脑梗塞
    5.7 甲状腺功能恢复对机体影响
        5.7.1 甲状腺功能恢复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善
        5.7.2 甲状腺功能恢复与肾功能改善
        5.7.3 甲状腺功能恢复与水肿消退
    5.8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第六章 经验教训及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实验室检验参考值
附录B 英文缩略词表

(8)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其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侯选基因突变筛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DCM的生存预后以及FDCM的发病比例
    二. DCM和HCM的致病基因筛查
第一部分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侯选基因突变筛查
    1. 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9)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临床病例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药物治疗方案
    2.3 主要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3.1 超声心动图观察指标
        2.3.2 心功能分级
        2.3.3 实验室观察指标
        2.3.3.1 检测试剂
        2.3.3.2 检测方法
        2.3.4 治疗后随访
        2.3.5 不良反应
    2.4 统计学处理
    2.5 质量控制
结果
    3.1 三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基线值比较
        3.1.1 心功能分级
        3.1.2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经或左右径情况
        3.1.3 左室射血分数
        3.1.4 肺动脉压
        3.1.5 年龄
        3.1.6 血压
        3.1.7 NT-proBNP
    3.2 临床疗效评价
        3.2.1 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1 治疗1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2 治疗3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3 治疗6 月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1.4 治疗1 年后三组心功能分级变化比较
        3.2.2 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比较
        3.2.3 三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3.2.4 三组NT-proBNP比较
        3.2.5 三组肺动脉压比较
    3.3 不良反应
        3.3.1 三组血钾比较
        3.3.2 三组肾功能比较
        3.3.3 三组肝功能比较
        3.3.4 三组血压比较
讨论
    4.1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选择
    4.2 ACEI联合AR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探索
        4.2.1 心功能分级
        4.2.2 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或左右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4.2.3 NT-proBNP
        4.2.4 肺动脉压
    4.3 不良反应
结论
展望
附件一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J].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超声心动图委员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0(10)
  • [2]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D]. 吴迪.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儿童预激性心肌病临床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D]. 董旭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伊伐布雷定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D]. 芦平. 延边大学, 2019(01)
  • [5]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 张米镎,寇兰俊,刘畅,孙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9)
  • [7]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赵瑞芳. 兰州大学, 2016(11)
  • [8]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其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侯选基因突变筛查研究[D]. 程宽. 复旦大学, 2006(02)
  • [9]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逆转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分析[D]. 龚晏萱. 兰州大学, 2019(03)
  • [10]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 杨英珍,王齐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09)

标签:;  ;  ;  ;  ;  

扩张型心肌病1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