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展特点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展特点

一、可编程序控件器(PLC)的发展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郑凯元[1](2021)在《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一直以来,真空镀膜技术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而真空镀膜设备所包含的智能仪器仪表、硬件设备繁多且纷杂,故对于真空镀膜设备的控制基本上都是依靠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然而,这样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且控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结果浪费了大量的膜卷基材,镀膜的均匀度也无法得到保证。这就需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可实现自动控制镀膜的真空镀膜设备控制系统,既可以大程度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也为进一步推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从实际项目需求出发,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先进的通讯技术,设计一套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系统的蒸镀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真空卷绕镀膜机蒸镀过程具有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且蒸镀过程中多通道并行作业导致系统内出现耦合现象,故设计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多通道蒸镀解耦控制策略。蒸镀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将单通道的控制参数进行在线整定,再采用对角矩阵法对蒸镀系统的多通道进行解耦控制,从而实现系统的蒸镀控制。(2)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选择PLC(S7-1200)作为核心控制器,并设计真空卷绕镀膜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在硬件结构的基础上选用Modbus TCP协议实现系统的良好通讯,并对通讯协议的技术实现和数据解析进行详细说明。(3)在Visual Studio 2014的开发环境下,利用vb.net语言结合上位软件中设计的蒸镀控制策略,开发本地端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稳定传输、系统的良好控制以及蒸镀过程的精准把握,并选用本地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结构的精准分配。系统为用户设计了直观且方便的操控交互界面,并提供各个子系统操作控制、重要数据实时监测、主要参数安全管理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4)对开发的系统进行全方面综合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上下位的通讯测试、综合镀膜测试以及实际运行测试。综合测试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系统可操作性强,运行情况良好,数据传输稳定,系统设计满足用户需求,镀膜效果达到性能指标范围。

朱晔[2](2020)在《基于LabView-PLC平台的烘箱群控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生产原因,在十年的时间内,工厂陆续购买了多台除氢烘箱;但因部分设备购买时间限早,且购买不集中,导致了烘箱整体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很低,智能化几乎没有。为提升烘箱使用效率和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差错的可能和人员工作强度,现本文决定从工业现场除氢烘箱使用问题入手,并对现有使用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劣进行分析,通过自主开发软件系统,以实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由于数据系统的开发是为了方便产品工艺质量的监控和烘箱使用情况的统计,不是为了不盲目追求功能。因此,本文将从现有工作模式出发,着眼于降低不必要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制作一套适用于当前工作制度和生产情况的烘箱群控软件。首先,本文针对烘箱现有硬件设计两种数据采集方案:基本PLC的铂电阻模拟量信号采集和基于仪表的RS485数据通讯。通过对这两种方案的论证和选择,最终采用了基于仪表的RS485数据通讯模式,并针对这种数据采集模式选择了仪表并设计了通讯程序。本文中烘箱群控系统采用了Lab View-PLC的硬件控制方案,通过使用OPC服务器连接Lab View上位机平台和PLC控制平台,达到对每一台烘箱的硬件控制。其次,本文针对烘箱群控的特点,使用Lab View平台设计了专用的多线程软件。多线程的应用使得所有烘箱的运行参数可以实时集中显示,并且每一台烘箱可以独立运行,设定参数,解决了烘箱群控的核心技术难点。本文还为烘箱群控系统开发了专用的人员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台时管理和数据管理功能,从而降低的了人为差错的概率,工艺过程数据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历史数据的调用简单方便。丰富的软件功能设计使得整个烘箱群控系统在集中控制和集中管理两个方面得到提升,烘箱群控系统符合军工产品的高效率、高质量、可溯源的要求。最后,本文对烘箱群控系统现场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烘箱个群控系统硬件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现场线路改造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记录。本文对软件系统数据轮询采集过程中数据丢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综合考虑硬件改造成本、设备运行状态规律、工艺标准要求等因素后,本文从软件层面设计了一种数据筛选工具,可使得烘箱群控系统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获得满足现场使用要求的较为准确的数据。

杜文弓[3](2020)在《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传统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本文结合污水处理厂的现实情况,根据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工艺特点和对控制系统的整体要求,设计了以S7-1200PLC为核心控制器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针对传统污水控制系统的不足,首先对污水处理的整体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比较分析了DCS、Profi Bus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工业应用网络的连接方式;其次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电路以及S7-1200PLC的控制程序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设计上位机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项工艺流程。选取博途中的SIMATIC STEP7编程软件编程,选取YSI6600V2多参数水质检测系统检测污水处理效果,设计了工艺流程、记录查询、报警、报表、参数设定等操作画面,通过SIMATIC Win CC实现了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图42幅;表5个;参50篇;式7个;

张满[4](2019)在《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换挡性能试验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商用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动变速箱(后文变速箱均指手动变速箱)作为商用车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换挡性能直接影响整车质量。产品的技术改进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撑,优良的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换挡性能试验系统能准确地测试产品数据,为企业的产品技术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手动变速箱试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QC/T568-2010《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非标设备技术规范》以及《自动化设备机械技术规范》,设计了适用于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挡性能测试的试验系统,进行了试验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程序设计和设备调试,开展了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换挡性能试验。论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1)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分析国内外开发的同类试验系统的特点。(2)设计商用车手动变速箱试验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手动变速箱试验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3)设计试验系统的机械结构方案。根据分解的换挡动作,设计机械手的动作流程、机械结构和气动控制方案;进行气动元件、传感器的选型与配置。(4)设计试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进行上位机、下位机的硬件选型和程序设计。(5)进行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换挡性能试验系统的调试、功能验证和性能分析;分析试验系统换挡试验结果,与企业原有的电动缸实验台比较,验证本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李茜[5](2016)在《基于S7-300PLC的X62W万能铣床的电气改造》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已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创新。因此,制造业的转型、降级、技术进步、也是势在必行。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业向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硬件,但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摆脱传统的人工操作的覆级率约为3040%。工业化要求已达90%以上,为此改造现有的传统机床实现数控加工是适应我国国情投资少见效快的一条捷径。本论文针对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现有的普通铣床故障率高、设备年久,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对XW6132旧机床的分析,参考实训实习、生产实际要求,对现有的XW6132铣床进行改造,其方案按照“IPC+PLC+现场设备”模式进行系统构建,硬件以西门子S7系列PLC为控制核心,联合选用相关组件来搭建普通万用铣床数控化系统。软件以Win CC V7.0和Step7 V5.2为开发环境,实现铣床的操作面板和用户程序设计,同时运用以太网和PROFIBUS现场总线实现铣床的功能控制和故障诊断。本论文在总线网络基础上用PLC控制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具有柔性化较好,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改造成本较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陈美清[6](2014)在《变电站备料仓库的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某变电站存放备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控制,设计了以PC作为上位机,PLC作为下位机的立体仓库控制系统。用户通过登入上位机操作界面实现对仓库备件的存取操作和仓库信息的更新。整个控制系统还可实现用户信息、管理员信息、存取信息、仓库所有的物品名称的查看及处理,生成报表及打印预览等功能。通过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变电站备件仓库自动化管理水平。

李金良[7](2013)在《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我国的电梯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已经排在世界首位。电梯作为垂直运输工具,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梯行业也进入了更高的高度,调频调压调速和由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逻辑控制器成为了现在电梯控制技术。现代电梯在追求速度、简单和舒适的同时,也在提高安全性能和节能上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I/O点数的估算,选择了西门子S7-200系列CPU224型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电梯控制器。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提高电梯效率、节省能源,本课题选择的是VS-61665型变频器。为了使电梯平稳调速,获得良好地舒适感,设计了电梯的起制动速度曲线为两段抛物线加一段直线,加速度斜率和抛物线变化率决定该曲线形状的构成和改变;采用旋转编码器来发出脉冲信号构成位置反馈,达到电梯的精确位移控制。本文所设计的电梯与传统的电梯相比,在运行上具有良好的舒适感,在生活中可以节约电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理想的目的。本文针对国内电梯行业的现状,设计出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梯控制系统,实现了电梯的开关门控制、内外召唤指令的登记与消除、层楼显示、呼梯铃控制与故障报警、定向和反向截梯等功能。

李龙[8](2013)在《软PLC开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软PLC控制技术是以PC机作为硬件支撑平台,将传统PLC功能封装在软件内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软PLC控制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PLC产品硬件体系结构的封闭性和各传统PLC产品间互不兼容的局限性,同时也提高PLC的性价比。利用软件实现传统PLC的各种功能,已经成为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已成为PLC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是在陕西科技大学所开发的陶瓷快速成型机数控系统基础上,将软PLC开发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来进行研发的,研究了符合IEC61131-3国际标准的软PLC开发系统的原理和开发技术。本课题选择了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Visual C++6.0作为开发工具,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多文档界面应用程序作为软PLC开发系统的主程序框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传统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已开发的软PLC,分析出软PLC开发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功能。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实施的IEC61131-3标准,开发出软PLC开发系统的编辑模块,主要包括梯形图编辑器和指令表编辑器。梯形图编辑器实现了梯形图程序的绘制、保存、打开以及文本参数的编辑等功能。指令表编辑器实现了指令表程序的编辑、删除、插入和保存等功能。其次,根据PLC梯形图程序转化成指令表程序的原则和梯形图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逻辑判断法则,分别开发出软PLC开发系统的转换模块和仿真模块。软PLC开发系统转换模块是将梯形图程序转化成指令表程序的功能模块,该模块的实现有效的减轻了用户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后续程序的编译奠定了基础。开发系统的仿真模块是通过对多文档应用程序添加对话框资源来实现的,仿真模块与主程序的信息交互是由两个自定义消息来完成的,该模块能够给出正确的梯形图程序的仿真运行结果。最后,为了使本软PLC开发系统能够被更好更快捷进行程序的编辑和相应功能的使用,特此为开发系统进行了人机界面的优化,主要包括弹出式菜单的开发、快捷键功能的开发、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开发。

赵晶[9](2012)在《基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领域,自动化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通信技术也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现场总线技术(Fieldbus technology)一直是这一发展背后的推动力量。工厂自动化车间的监控及现场设备层数据通信和控制可以由PROFIBUS (Process field bus)过程现场总线来实现。PLC (Programmable Controller)与现场设备、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实时通信就可以通过PROFIBUS总线来实现,由此可实现工厂的综合自动化要求及现场设备的智能化要求。PLC及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生产线的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是由送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五个工作组组成的。第一工作组实现自动供料、第二工作组实现产品加工、第三工作组实现产品装配、第四工作组实现产品输送、第五工作组实现产品分拣。在研究西门子S7-300和西门子S7-200的软硬件应用及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与PPI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提出通信整改方案,并完成PROFIBUS现场总线通信协议应用接口,及其与现场设备、PLC和监控管理设备的互联,包括各主站、从站组态,系统程序结构及通信控制的设计。整改后方案为输送工作组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作为一级主站,采用触摸屏TP170B作为二级主站,从站则包括S7-200系列PLC、变频器MM440、ET200M,而自动化控制生产系统主站和从站的联网通讯就由PROFIBUS现场总线来实现。对于PROFIBUS总线协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掌握PROFIBUS总线的通信机制。PLC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的结合,既可以使系统高速实时通信,也可以使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实时性得到提高。

任继锋[10](2012)在《基于IEC61131标准的PLC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诸多生产PLC的厂家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各个厂家生产的PLC在软件兼容性、程序的可移植性、程序的可复用性、数据的封装能力等方面都不尽人意。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标准——IEC61131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为可编程控制器软件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工业控制软件技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深入研究IEC61131标准体系结构、PLC基本原理以及华P语言指令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款符合IEC61131标准的新型PLC。旨在以设计具有成本低廉、编程界面友好、编程语言易懂、易于掌握等特点的PLC,并且能在小型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本文所完成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PLC软件系统的设计和PLC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在Visual Studio2008开发平台上实现了PLC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强调以组件为基础的软件开发语言C#,给实现PLC的功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主要实现了梯形图编程功能、指令表编程功能以及梯形图转换为指令表功能。硬件系统以CPU为核心,设计实现了PLC的电源、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和时钟电路。其中,CPU采用价格低、功能强、资源丰富的8051系列单片机——台湾新茂公司的SM59264芯片。设计实现符合IEC61131标准的PLC,是工业控制领域的要求,也是工业控制中PLC的发展方向。由于本文设计的PLC硬件成本低,软件方面提供了梯形图编程和指令表编程,其中指令表编程语言为中文编程语言即华P语言,这极大的方便了我国工控技术人员的学习及应用。因此,本文设计的PLC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可编程序控件器(PLC)的发展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编程序控件器(PLC)的发展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真空卷绕镀膜设备国内外发展现状
        1.3.2 卷绕镀膜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真空卷绕镀膜机结构设计及需求分析
    2.1 真空卷绕镀膜机整体结构
        2.1.1 真空系统
        2.1.2 蒸镀系统
        2.1.3 卷绕系统
        2.1.4 电气系统
    2.2 真空卷绕镀膜机工艺流程及性能指标
    2.3 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真空卷绕镀膜机单通道蒸镀控制算法研究
    3.1 蒸镀控制策略分析
    3.2 PID控制算法
        3.2.1 PID控制原理
        3.2.2 数字PID控制原理
    3.3 模糊PID控制
        3.3.1 模糊PID控制介绍
        3.3.2 模糊推理方法
    3.4 真空卷绕镀膜机单通道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4.1 蒸镀系统单通道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原理
        3.4.2 输入输出量论域和模糊语言变量
        3.4.3 模糊因子和隶属度函数
        3.4.4 模糊规则的建立
        3.4.5 模糊推理与去模糊化
    3.5 单通道模糊控制PID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真空卷绕镀膜机多通道解耦控制研究
    4.1 典型的双通道解耦控制原理
    4.2 真空卷绕镀膜机多通道解耦控制策略设计
        4.2.1 多通道解耦控制策略设计思路
        4.2.2 多通道解耦控制方法
        4.2.3 多通道解耦控制结构
    4.3 多通道解耦控制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现
    5.1 系统通讯协议介绍
    5.2 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3 系统通讯技术实现
    5.4 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4.2 系统登录模块
        5.4.3 工艺流程模块
        5.4.4 系统监控模块
        5.4.5 系统查询模块
        5.4.6 系统动作模块
        5.4.7 系统调试模块
        5.4.8 上位机蒸镀算法实现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上下位通讯测试
    6.2 系统综合蒸镀测试
    6.3 实际运行测试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基于LabView-PLC平台的烘箱群控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数据采集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1.2.2 工业现场基于PLC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
        1.2.3 虚拟仪器的发展趋势
        1.2.4 Lab View与 PLC结合应用状况概况
    1.3 本研究相关技术简介
        1.3.1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简介
        1.3.2 虚拟仪器的发展及目前应用概况
    1.4 本文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构架设计
    2.1 烘箱群使用情况调查
        2.1.1 烘箱群基本情况介绍
        2.1.2 烘箱群目前运行模式的优劣对比
    2.2 系统功能需求
    2.3 系统构架初步设计
        2.3.1 系统构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硬件系统分析
    3.1 软硬件选择
        3.1.1 PID温控仪表选择
        3.1.2 PLC型号的选择
        3.1.3 控制层软件的选择与构架简介
    3.2 PLC程序设计及硬件电路设计
        3.2.1 PLC控制的功能需求
        3.2.2 PLC程序设计
        3.2.3 硬件电路设计
    3.3 软件程序设计及界面设计
        3.3.1 软件功能梳理
        3.3.2 创建软件项目
        3.3.3 软件VI层次结构设计
        3.3.4 主VI设计
        3.3.5 子VI设计
    3.4 软件界面设计
        3.4.1 主界面设计
        3.4.2 烘箱使用界面及功能设计
        3.4.3 人员管理、工艺管理、台时管理界面及功能设计
        3.4.4 历史数据、报警清除、系统配置界面及功能设计
        3.4.5 实时曲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场改造实施及测试
    4.1 硬件改造
        4.1.1 PLC控制箱改造及线路敷设
    4.2 软件调试
        4.2.1 软件参数设定
        4.2.2 仪表写入通讯测试
        4.2.3 仪表读取通讯测试
    4.3 PLC通讯及硬件测试
    4.4 课题现场验证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所获得学术成果
    (1)论文
    (2)专利
附录1:仪表读取通讯测试数据1
附录2:仪表读取通讯测试数据2
附录3 :软件使用说明书
附录4 :课题主程序源代码

(3)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污水处理系统介绍
    2.1 可编程序控制器型号选择
    2.2 模块化技术
    2.3 主要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2.3.1 预处理工段
        2.3.2 生物处理
        2.3.3 深度处理工段
        2.3.4 污泥处理工段
    2.4 YSI6600V2多参数水质检测仪
    2.5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5.1 控制系统的组成
        2.5.2 控制系统的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控制分析
    3.1 污水处理流程选择
    3.2 污水处理过程控制设计
        3.2.1 粗格栅和细格栅的过程控制
        3.2.2 污水提升泵的运行过程控制
        3.2.3 沉砂池除砂系统的过程控制
        3.2.4 A/O池曝气设备的运行过程控制
        3.2.5 污泥回流和排放部分的过程控制
        3.2.6 污泥处理过程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设计
    4.1 污水处理公司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概述
    4.2 Profi Bus现场总线网络设计
    4.3 可编程序控制器设计选型
        4.3.1 可编程序控制器硬件选型
        4.3.2 可编程序控制器软件选型
    4.4 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污水处理系统的实现
    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总体架构
    5.2 系统程序的基本组成
        5.2.1 程序的符号表
        5.2.2 软件块
        5.2.3 西门子程序设计
        5.2.4 PID控制系统
    5.3 可编程序控制器相关上位机监控软件开发
        5.3.1 下位机
        5.3.2 上位机
        5.3.3 上位机功能介绍
        5.3.4 软件开发
    5.4 现场照片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换挡性能试验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任务
    1.4 手动变速箱换挡动作与同步器同步过程
        1.4.1 换挡动作
        1.4.2 同步器的同步过程
    1.5 最大换挡力、二次冲击和换挡冲量
        1.5.1 换挡力分析
        1.5.2 最大换挡力和二次冲击
        1.5.3 换挡冲量
    1.6 论文主要内容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试验对象与安装环境
    2.2 试验系统总体方案
    2.3 手动变速箱试验系统技术要点分析
        2.3.1 数据采集与坐标系设计
        2.3.2 换挡动作模拟
        2.3.3 行驶惯量模拟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系统机械执行部件设计及硬件选型
    3.1 试验系统机械结构方案设计
        3.1.1 机械手结构设计及安装板强度校核
        3.1.2 行车惯量模拟
        3.1.3 交流变频电机和变频器
        3.1.4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3.1.5 气动元件配置
        3.1.6 气动机械手的搭建
    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1 试验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3.2.2 输出轴数据检测
        3.2.3 数据采集
    3.3 本章小结
4 试验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4.1 LabVIEW虚拟仪器
    4.2 利用LabVIEW编写人机交互界面
    4.3 LabVIEW程序设计
    4.4 通讯设置
        4.4.1 创建PLC变量
        4.4.2 通信变量的绑定
        4.4.3 通讯测试
    4.5 PLC系统的板块划分
        4.5.1 PLC硬件系统
        4.5.2 PLC软件系统
    4.6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及控制系统设计
        4.6.1 对PLC选型
        4.6.2 PLC的 CPU配置
    4.7 PLC程序设计
        4.7.1 主程序
        4.7.2 手动换挡子程序
        4.7.3 直线换挡及折线换挡
    4.8 本章小结
5 设备调试、试验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价
    5.1 试验系统调试
        5.1.1 .系统设备交付使用前的调试
        5.1.2 .试验系统故障及其处理
    5.2 手动变速箱换挡试验及试验系统功能验证
        5.2.1 换挡测试流程
        5.2.2 手动变速箱换挡特性试验
    5.3 试验系统性能评价
        5.3.1 机械手结构特点对比
        5.3.2 试验结果分析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S7-300PLC的X62W万能铣床的电气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铣床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1.1 铣床的发展现状
        1.1.2 铣床的发展趋势
    1.2 本课题的意义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小结
2 XW6132铣床数控化改造方案的设计
    2.1 XW6132型万能铣床的控制要求及工作过程分析
        2.1.1 控制要求分析
        2.1.2 控制过程分析
        2.1.3.XW6132铣床的运动分析
        2.1.4 XW6132铣床的控制要求及特点
    2.2 数控铣床分析加工的基本原理
        2.2.1 数控系统加工原理
        2.2.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2.2.3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组成
    2.3 XW6132铣床改造的任务
    2.4 XW6132铣床改造的性能指标要求
    2.5 机床数控化改造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2.6 普通铣床改造成为数控铣床的实施步骤
    2.7 小结
3 基于S7-300的XW6132铣床数控化改造的电气设计
    3.1 数控化铣床控制方案的制定
    3.2 控制系统核心硬件的配置
        3.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择
        3.2.2 伺服机构
        3.2.3 主轴运动机构
    3.3 XW6132铣床数控系统硬件集成
        3.3.1 数控系统硬件配置
    3.4 限位元器件的选择
    3.5 XW6132铣床数控化改造电气原理图设计
        3.5.1 电源部分
        3.5.2 继电器与输入输出开关量
        3.5.3 主轴单元接线图
        3.5.4 伺服驱动器接线图
    3.6 小结
4 基于S7-300PLC的铣床数控系统网络设计
    4.1 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简介
        4.1.1 工业以太网简介
        4.1.2 PROFIBUS现场总线概述
    4.2 基于网络的数控化铣床网络设计
        4.2.1 基于PROFIBUS-DP总线的伺服控制网络设计
        4.2.1.1 伺服控制网络的设计步骤
        4.2.1.2 伺服控制网络的设计原则
        4.2.1.3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铣床运动控制网络
    4.3 应用 S7-300 的 3G 技术实现设备的在线远程诊断和维护技术
        4.3.1 应用 S7-300 远程诊断和监控系统的设计
        4.3.2 基于 PLC 的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的网络组态
    4.4 小结
5 数控系统PLC软件开发
    5.1 下位PLC软件开发
        5.1.1 对于PLC编程软件的要求
        5.1.2 PLC组件硬件组态
        5.1.3 S7系列编程语言与PLC用户程序结构
    5.2 PLC用户程序开发
        5.2.1 PLC控制软件总体设计
        5.2.2 主要程序功能程序设计
    5.3 小结
6 数控系统的监控界面开发
    6.1 上位组态软件WinCC概述
        6.1.1 WinCC组态软件简介
        6.1.2 WinCC系统的构成
    6.2 WinCC软件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
        6.2.1 监控操作界面设计
        6.2.2 WinCC与PLC通信组态
        6.2.3 变量的设计
        6.2.4 关键界面的开发
    6.3 小结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6)变电站备料仓库的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系统的构成
2 上位机模块设计
    2.1 可编程序控制器与上位机VB通讯
    2.2 上位机控制管理模块
    2.3 用户和管理员操作
3 下位机模块的设计
    3.1 PLC控制程序设计
4 结语

(7)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电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电梯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2.1 电梯基本知识
        2.1.1 电梯的分类
        2.1.2 常用术语
        2.1.3 电梯的主要电气组成部分
        2.1.4 电梯的基本结构
        2.1.5 电梯系统组成
    2.2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分析
        2.2.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2.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2.3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2.2.4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梯的优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梯硬件设计
    3.1 电梯硬件系统
        3.1.1 电梯硬件系统总体架构
        3.1.2 井道信号系统的设计
    3.2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
        3.2.1 I/O 点数的估算
        3.2.2 I/O 点数的分配
        3.2.3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
        3.2.4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梯的逻辑关系
    3.3 变频器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编程控制器软件设计
    4.1 调速系统的设计
        4.1.1 电力调速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4.1.2 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
    4.2 井道信号系统的设计
        4.2.1 井道信号系统
        4.2.2 位置检测
    4.3 可编程控制器软件设计
        4.3.1 电梯的开关门控制
        4.3.2 电梯的内外召唤指令的登记与消除
        4.3.3 电梯控制的选层定向和反向截梯
        4.3.4 电梯层楼的计算、换速、平层和停车
        4.3.5 层楼显示
        4.3.6 内指令外召唤信号的保持
    4.4 可编程控制器与变频器控制应用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
    5.1 组态王 6.5 的简介
    5.2 组态王的基本操作
        5.2.1 制作一个工程的一般过程
        5.2.2 变量的定义及管理
        5.2.3 组态王的命令语言
    5.3 图库与控件及命令语言程序
        5.3.1 图库概述
        5.3.2 控件的概念
        5.3.3 组态王内置控件
    5.4 四层电梯在组态王中的仿真调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软PLC开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IEC61131-3 标准分析
        1.2.1 IEC61131-3 标准的主要内容
        1.2.2 IEC61131-3 标准的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软 PLC 关键技术与开发系统总体设计
    2.1 传统 PLC 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1.1 传统 PLC 的基本组成
        2.1.2 PLC 各部分的作用
        2.1.3 传统 PLC 的工作原理
    2.2 软 PLC 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1 软 PLC 系统的结构
        2.2.2 软 PLC 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软 PLC 开发系统总体设计
        2.3.1 软 PLC 开发系统的开发平台与开发工具
        2.3.2 软 PLC 开发系统的构建与实现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软 PLC 开发系统编辑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3.1 软 PLC 开发系统梯形图编辑器的研究与实现
        3.1.1 梯形图编辑器位图选择窗口的开发
        3.1.2 梯形图编辑器编辑窗口的开发
        3.1.3 梯形图编辑器的数据处理
        3.1.4 梯形图编辑器的功能开发
    3.2 软 PLC 开发系统指令表编辑器的研究与实现
        3.2.1 指令表编辑器的窗口开发
        3.2.2 指令表编辑器的数据处理
        3.2.3 指令表编辑器的功能开发
    3.3 文档的序列化
    3.4 本章小结
4 软 PLC 开发系统转换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4.1 转换模块的实现方法
    4.2 转换模块的数据处理
        4.2.1 梯形图程序的读取与指令表语句的保存
        4.2.2 指令表程序的输出
    4.3 本章小结
5 软 PLC 开发系统仿真模块的研究与实现
    5.1 软 PLC 开发系统仿真模块界面的构建
        5.1.1 对话框的工作方式和种类
        5.1.2 仿真模块对话框资源的创建
    5.2 软 PLC 开发系统仿真模块的数据处理
        5.2.1 仿真模块对话框资源的数据设置
        5.2.2 仿真模块对话框与梯形图程序编辑器的数据通信
        5.2.3 仿真模块的逻辑判断方法
    5.3 软 PLC 开发系统仿真模块的功能开发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软件使用说明
附录B:部分函数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场总线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原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2.1 原生产线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2 原生产线的电气控制
        2.2.1 工作组的结构特点
        2.2.2 控制系统
    2.3 原生产线的供电电源
    2.4 原生产线的气源处理装置
    2.5 原生产线的网络架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通信技术的研究
    3.1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3.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由来
        3.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3.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
        3.2.1 硬件组成
        3.2.2 软件基础
    3.3 西门子S7-200/300系列PLC
        3.3.1 S7-200的技术指标
        3.3.2 S7-300的常用模块及其功能
        3.3.3 S7-300的组态
        3.3.4 I/O地址组态
        3.3.5 S7-300的机架组态
    3.4 PLC网络通信技术研究
        3.4.1 西门子PPI通信技术研究
        3.4.2 PROFIBUS通信技术研究
        3.4.3 PROFIBUS-DP通信技术研究
        3.4.4 两种通信方式对比得出的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新系统的设计思想
    4.2 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4.2.1 原系统结构及功能
        4.2.2 新系统网络架构和功能划分
    4.3 新系统的程序结构
        4.3.1 新系统控制实现流程
        4.3.2 新系统程序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系统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5.1 新系统的软件、硬件要求
    5.2 新系统的组态
        5.2.1 主站组态
        5.2.2 组态EM277从站
        5.2.3 组态DP从站ET200M
    5.3 新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5.3.1 PROFIBUS接口定义
        5.3.2 PROFIBUS通讯介质
        5.3.3 PROFIBUS-DP通信协议
    5.4 S7-300 PLC对S7-200、ET200M控制
    5.5 S7-300 PLC对MM440控制
    5.6 S7-300 PLC对TP170B控制
    5.7 新系统的关键从站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IEC61131标准的PLC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PLC 的产生和发展
        1.1.1 PLC 的产生
        1.1.2 PLC 的发展
    1.2 国内外 PLC 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IEC61131 标准
    2.1 IEC61131 标准的产生
    2.2 IEC61131 的内容
    2.3 基于 IEC61131-3 标准的软件模型
    2.4 IEC61131-3 标准的特点
    2.5 IEC61131-3 标准的不足
    2.6 IEC61131-3 标准的意义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PLC 的基本原理
    3.1 PLC 的概念
    3.2 PLC 的组成
    3.3 PLC 的工作原理
    3.4 PLC 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PLC 硬件系统设计
    4.1 PLC 硬件系统设计概述
    4.2 PLC 的微处理器
    4.3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4.3.1 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4.3.2 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4.4 电源电路设计
    4.5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4.5.1 时钟电路
        4.5.2 复位电路
    4.6 通信接口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PLC 软件系统设计
    5.1 设计目标
    5.2 PLC 指令集设计
        5.2.1 华 P 语言指令集设计
        5.2.2 梯形图指令集的设计
    5.3 集成开发环境的设计
        5.3.1 梯形图编辑环境的设计
        5.3.2 指令表编辑环境的设计
        5.3.3 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5.3.4 梯形图和指令表之间的转换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可编程序控件器(PLC)的发展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真空卷绕镀膜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郑凯元.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LabView-PLC平台的烘箱群控改造研究[D]. 朱晔.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设计[D]. 杜文弓.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商用车手动变速箱换挡性能试验系统的开发[D]. 张满. 重庆大学, 2019(01)
  • [5]基于S7-300PLC的X62W万能铣床的电气改造[D]. 李茜.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8)
  • [6]变电站备料仓库的控制系统设计[J]. 陈美清. 福建电脑, 2014(10)
  • [7]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 李金良. 河北科技大学, 2013(12)
  • [8]软PLC开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龙.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9]基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研究[D]. 赵晶. 东北大学, 2012(07)
  • [10]基于IEC61131标准的PLC设计与实现[D]. 任继锋. 沈阳理工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展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