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审稿定稿情况分析

学术期刊审稿定稿情况分析

一、学术期刊审定稿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詹燕平,游滨,王维朗,陈移峰[1](2021)在《科技期刊论文网络首发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大学学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知网的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可显着缩短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周期,对促进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行网络首发功能以来,由于编辑部担心编辑核心资源的弱化、编辑部的人力资源短缺、对录用定稿的质量要求高、传统的出版流程等原因,影响了网络首发的快速发展。为了更顺利地推进录用定稿网络首发,《重庆大学学报》确定网络首发稿件合适的编辑标准,优化出版流程、投稿模板和DOI后缀的格式,解决了网络首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目前仍存在部分学术机构不认可网络首发的成果、引用统计也不明确等问题,这需要多方携手共进,全面推进学术论文的网络首发,才能实现我国学术论文网络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韩刚,王景周[2](202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状况的调查分析——以中国知网2017—2019年数据为例》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我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出版后的撤稿及更正状况,以及问题论文撤回过程中《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文献出版状态变更与内容更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执行情况。【方法】首先,检索CNKI平台2017—2019年带有"撤回"标记的网络首发论文的撤回声明;其次,下载撤回声明并编码保存,将撤回论文的目录导出至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X9进行相关统计,将撤稿声明的文本导入到质性研究数据分析软件NVivo 12 Plus进行原因分类;最后,对网络首发撤稿论文的学科分布、来源期刊、撤回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CNKI共撤回网络首发论文389篇,其中"撤回"论文310篇,"撤稿"论文74篇,"勘误"论文5篇;有明确撤回原因的论文有278篇,占比为71.47%,111篇没有说明撤回原因,占比为28.53%;因学术不端、署名问题、出版管理、质量控制、其他等原因撤回的论文分别为32、25、82、118、21篇。【结论】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率偏高(389/182654,0.21%),《规范》执行率偏低(6/389,1.54%);撤稿原因不明确、不具体,且存在故意遮掩学术不端事实的现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和数字化出版平台应进一步规范网络首发论文的流程管理和内容审核,增强撤回原因的透明性、撤回声明的易见性和撤回过程的可回溯性。

赵金[3](2021)在《一年两熟区小麦密行种植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文中指出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产量位居粮食作物第二,保证其高产、稳产,对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播种质量差,由于排种器结构导致播种均匀性差,拥挤的小麦形成“疙瘩苗”,使小麦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漏播导致麦田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小麦播种机现有传动机构导致播种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影响播种效果,且作业效率低,镇压效果差;目前的小麦排种器进行高速作业还会出现充种困难的问题。其次,黄淮海地区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小麦生产中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导致小麦分蘖不足,从而影响小麦亩穗数,限制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再次,生产中存在农机农艺融合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对种子进行力学分析,对排种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应用EDEM离散元软件和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完成了差速充种沟式小麦排种器参数的优化。将优化后的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转速为60r/min,弧形挡板固定在排种器端盖上,充种沟隔板间长度、充种沟宽度、充种沟高度分别为8.00、6.00、5.00mm,弧形挡板凸起斜度为42.68°时,粒距合格率为81.67%,重播率为12.50%,漏播率为5.83%,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2.32%,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小麦密行播种机采用了创新研制的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该排种器利用差速原理提高了充种率,采用种沟内设置隔板实现了单粒排种。对采用该排种器的7.5cm行距小麦播种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以及台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小麦密行播种机可实现小麦定行距、定株距、定播深的精量播种,减少小麦苗期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小麦冬前分蘖数,同样水肥条件下可实现增产效果。通过力学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整机结构、开沟装置、驱动装置以及对行镇压装置进行了设计、计算。试制完成的小麦密行播种机通过田间试验表明:7.5cm行距的小麦密行播种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通过性;经田间试验测得粒距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合格粒距变异系数、播种深度合格率均符合标准。优化后的小麦密行播种机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田间实测作业行驶速度可达8.46km/h,提高了播种效率。采用小麦密行种植技术,可实现冬前封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越冬后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7.5cm行距小麦地0~60cm 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为9.12%,对照15 cm行距小麦地土壤含水率平均值为8.24%。通过随机抽取样点取样查苗可知,7.5cm行距种植小麦,可使小麦分蘖个数、次生根条数、干物质重以及产量的值均优于对照15cm行距小麦,经小麦田间实收测产结果表明:7.5cm行距较15cm行距小麦增产9.22%。文中通过多年多点对小麦密行播种机进行田间试验,统计增产量分布情况,初步探索了小麦密行播种机随经纬度变化的增产规律。文中针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由于积温原因造成小麦冬前分蘖不足,进而影响产量的问题,提出并验证了小麦密行种植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了小麦密行种植的增产机理,验证了“缩行均株”小麦播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小麦个体生长优势,具有“以光补温”的理论效果。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证明小麦密行种植技术具有增加小麦冬前分蘖个数,提高产量的显着效果。针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提出了“小麦8密1稀播种+玉米对行免耕播种”技术模式,通过利用导航技术可实现精准对行,既可以减少玉米播种作业时机具因破除根茬造成的多余动力损耗,又可以减少机具对土壤的扰动,对提高播种一致性和保持土壤水分有积极作用。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导航拖拉机、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田间对行播种的玉米播深一致性变异系数为7.26%。

刘晓伟[4](2020)在《土壤缺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钾素吸收、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钾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耕地土壤中缺钾现象日益严重,钾肥资源也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且钾肥利用率低,因此探明钾素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选用了河北省生产上适用的49份冬小麦品种(资源)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成熟期冬小麦土壤、植株钾素含量及钾吸收量,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综合指标评价值(D值),以D值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明确冬小麦耐低钾性。根据聚类结果,选用耐低钾型(科农9204)和低钾敏感型(石新828)的2个冬小麦品种,进一步研究产量、品质形成的碳氮代谢机制,最终为揭示冬小麦耐低钾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缺钾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土壤缓效钾、速效钾含量、茎叶、籽粒、地上部植株钾含量及钾吸收量与正常钾相比分别降低7.03%~64.08%、5.50%~113.22%、14.02%~240.61%、0.21%~50.89%、14.82%~166.77%、16.47%~284.99%。(2)土壤缺钾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千粒重、穗粒数、穗长与正常钾相比分别降低0.01%~69.00%、17.92%~147.50%、5.88%~111.54%、29.74%~405.57%、0.63%~62.68%、4.43%~80.11%、1.51%~69.60%、0.03%~99.90%、0.02%~58.40%。(3)土壤缺钾处理下,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性、拉伸面积、延展性与正常钾相比分别降低0.07%~23.83%、0.38%~24.58%、1.42%~40.65%、0.17%~6.15%、0.19%~76.91%、0.72%~24.43%,淀粉含量却高于正常钾处理的0.03%~13.67%。(4)依据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各指标的耐低钾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综合指标评价值(D值),以D值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明确不同品种(资源)冬小麦耐低钾性。耐低钾性强(D>0.700):科农9204、沧麦119、冀麦38、河农826;耐低钾性弱(0.300<D<0.400):D08-6、山农 20、石新 828。(5)土壤缺钾处理下,耐低钾型(科农9204)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碳代谢物含量和籽粒氮代谢物含量整体差异不显着。低钾敏感型(石新828)冬小麦旗叶叶绿素、碳含量差异显着,降幅分别为3.29%~10.85%、3.29%~10.85%;旗叶可溶性总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呈增加趋势,总体差异显着,增幅分别为14.37%~119.08%、16.63%~68.00%、16.63%~68.00%、23.41%~80.37%,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降幅分别为32.28%~538.67%、48.51%~421.48%;敏感型冬小麦籽粒氮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显着,降幅分别为29.87%~90.33%、15.56%~66.12%,耐低钾型冬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差异不显着,而敏感型冬小麦总体差异显着,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幅分别为3.73%~26.02%、17.92%~38.81%、6.33%~35.81%和 13.89%~33.89%,球蛋白增幅为 2.57%~64.15%。土壤缺钾导致冬小麦光合作用减弱,光合同化产物减少,抑制了蔗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造成旗叶糖分累积和碳含量降低,籽粒氮、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蛋白质组分发生变化,导致碳氮代谢失衡。综上,土壤缺钾导致不同品种冬小麦钾素吸收量下降,进而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品质下降,碳氮代谢失衡,为揭示冬小麦耐低钾性的调控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栾嘉[5](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杨一虹[6](2018)在《学术期刊如何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创新发展》文中指出通过对学术期刊移动互联外部环境(读者、作者)及出版环境分析,提出学术期刊移动互联出版创新构想:新媒体大数据锁定意见领袖,优先阅读决定刊发文章时序,新媒体促进作者与编辑互动,实时海量分级连续刊发文章,传媒评价文章反馈文章质量,建立专业智库扩展期刊功能,数字出版颠覆论文表现形式,期刊订阅广告发布发生蜕变,移动终端阅读应用程序发展(APP应用)。并提出政策环境、技术发展、观念习惯是制约移动互联阅读出版发展的三大因素。

汤仙月[7](2016)在《阅读方式的改变与法学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基于36种法学期刊的量化分析》文中认为被动等待读者前来"掀盖头"是纸版期刊在学术传播上的一大缺陷。而人类全新数字化阅读模式的形成,特别是阅读的"多屏化","动态化"、"浅表化"、"碎片化"发展,使得这种被动等待的局面更陷窘境。对36种法学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法学期刊的数字出版程度总体偏低,有些还处于传统出版状态。法学期刊要提升数字化水平,面临着四个具体的挑战:出版形态的单一性、出版理念的单向性,出版技术的滞后、期刊编辑角色的转换。法学期刊应积极探索与尝试加快数字出版步伐的路径,构建"印刷版——网络版——两微一端"全媒体出版格局;积极加入期刊的集群化出版平台,实现内容与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当然,法学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要突破人才、技术、资金、政策、观念等因素的限制。

许平,严慧,项磊,李仁红,李芬,李桥生[8](2015)在《加强定稿环节编辑工作,提高英文学术期刊质量——《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工作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提高期刊质量是编辑的重要职责之一。结合《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定稿环节的工作实践,详细讨论了英文学术期刊在论文定稿时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应当开展的几方面工作,以期为其他英文学术期刊提供参考。

许平,严慧,项磊,李仁红,李芬,李桥生[9](2015)在《加强定稿环节编辑工作,提高英文学术期刊质量——《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工作的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规范学术期刊出版,提高期刊质量是编辑的重要职责之一。结合《。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定稿环节的工作实践,详细讨论了英文学术期刊在论文定稿时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应当开展的几方面工作,以期为其他英文学术期刊提供参考。

王文苑[10](2013)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研究》文中提出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与科技期刊的论文评审相比,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行评议显得尤为重要。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能否发表,涉及的不仅仅是论文本身的学术问题,更受到评审主体、评审制度等更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今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的研究不仅需要管理学、科学学等“近亲”学科为其提供智力支持,而且需要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为了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挖掘评审程序各个环节的经济学机制,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代理关系和交易成本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指出入作为经济社会主体,都具有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投稿作者、期刊编辑与同行专家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在论文的评审过程中,由于对专家的搜寻、维护存在交易成本,评审周期的长短也给作者带来了时间成本,这些都影响了论文的最优选择和学术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审人文社会科学论文,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引文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构建同行专家的选择与监督、信息沟通与反馈等机制进行了探讨。在同行专家遴选问题上,引入科学计量学方法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减少逆向选择的产生;加强委托代理双方的沟通可以降低同行专家的道德风险,专家库的建立还可以增加交易频率、减少交易成本;主编的职责归位和开放同行评审可以对同行专家进行有效的监督。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最大限度地屏蔽人情关系,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二、学术期刊审定稿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术期刊审定稿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期刊论文网络首发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大学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推行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阻力
    1.1 编辑核心资源的弱化
    1.2 编辑部人力资源的短缺
    1.3 传统的出版流程不利于网络首发
2 网络首发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知网审核时的问题及对策
        2.1.1 录用前严把质量关
        2.1.2 编辑加工阶段仔细校对
        2.1.3 录用定稿以Word格式上传至CAJ-N
    2.2 出版流程的优化
        2.2.1 投稿模板的优化
        2.2.2 优化DOI后缀格式
3 网络首发后的思考
    3.1 网络首发成果认定的问题
    3.2 网络首发引用统计存疑
4 结束语

(2)中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状况的调查分析——以中国知网2017—2019年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来源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络首发论文的撤回情况
    2.2 撤回论文的来源期刊情况
        2.2.1 撤回论文的期刊分布
        2.2.2 撤回论文的来源期刊的学科分布
        2.2.3 撤回论文来源期刊的出版周期及数据库收录情况
    2.3 网络首发撤回论文的情况
        2.3.1 撤回论文的作者及其机构分布
        2.3.2 撤回论文的下载及引用情况
    2.4 撤回论文出版状态变更的种类及原因
        2.4.1 撤回论文出版状态变更的类型
        2.4.2 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的原因
3 思考与建议
    3.1 正确认识论文撤回行为
    3.2 加强网络首发论文审核
    3.3 提高撤回声明的透明性
    3.4 提升撤回声明的易见性
    3.5 确保撤回过程的可回溯性
4 结语

(3)一年两熟区小麦密行种植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一年两熟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小麦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分蘖
        1.2.2 小麦播种质量差
        1.2.3 农机农艺融合不够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小麦播种机国内发展现状
        1.4.2 小麦播种机国外发展现状
    1.5 黄淮海北部地区种植方式
    1.6 小麦密行种植技术的提出
    1.7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的设计
    2.1 小麦密行播种农艺要求
    2.2 排种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1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的结构
        2.2.2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的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的设计
        2.3.1 充种沟的设计
        2.3.2 双边交替充种旋转轮盘直径的设计
        2.3.3 种沟隔板的分布
        2.3.4 投种片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的参数优化
    3.1 种子在排种器内的受力分析
    3.2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优化
        3.2.1 虚拟仿真模型建立
        3.2.2 仿真参数的选择
        3.2.3 差速充种沟优化
        3.2.4 充种沟尺寸优化
        3.2.5 弧形挡板凸起斜度优化
        3.2.6 仿真试验
    3.3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台架试验
    3.4 台架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弧形挡板固定位置对排种均匀性的影响
        3.4.2 种沟尺寸对排种均匀性的影响
        3.4.3 弧形挡板凸起斜度对排种均匀性的影响
    3.5 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的田间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麦密行播种机的设计
    4.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4.1.1 整机结构
        4.1.2 工作原理
    4.2 小麦密行播种机部件设计
        4.2.1 双圆盘开沟器的选用与设计
        4.2.2 双圆盘开沟器分布设计
        4.2.3 对行镇压轮的设计
        4.2.4 电控播种系统设计
        4.2.5 排种器减阻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麦密行播种机田间试验
    5.1 机具性能试验
        5.1.1 试验条件
        5.1.2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不同行距小麦苗期土壤含水率的对比
        5.3.1 黄淮海地区降雨规律
        5.3.2 土壤含水率对比
    5.4 不同行距小麦产量对比
    5.5 小麦密行播种机区域适应性试验
        5.5.1 随经度提高增产幅度较大
        5.5.2 随纬度提高增产幅度略小,但规律性较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小麦8密1稀播种+玉米对行免耕播种
    6.1 小麦—玉米对行播种
    6.2 无人驾驶作业机组参数
    6.3 机组田间行走路径规划
        6.3.1 机组转弯形式及其评价
        6.3.2 主要行走方法及工作行程率
    6.4 田间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4)土壤缺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钾素吸收、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我国土壤钾素状况
        1.2.2 我国钾肥资源状况
        1.2.3 小麦钾素吸收
        1.2.4 钾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1.2.5 钾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6 钾素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2.7 钾素对植物碳氮代谢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土壤
        2.1.2 供试品种
        2.1.3 供试肥料
        2.1.4 供试容器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计算与统计方法
        2.4.1 各单项指标耐低钾系数计算
        2.4.2 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隶属函数值、权重、综合指标评价值(D)计算
        2.4.3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缺钾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钾素吸收的影响
        3.1.1 缺钾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3.1.2 缺钾对植株钾素及吸收量的影响
    3.2 土壤缺钾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影响
    3.3 土壤缺钾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3.4 土壤缺钾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品质的影响
    3.5 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的耐低钾性
        3.5.1 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的耐低钾系数
        3.5.2 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主成分分析
        3.5.3 不同冬小麦品种(资源)的耐低钾性
    3.6 土壤缺钾对冬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3.6.1 缺钾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6.2 缺钾对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
        3.6.3 缺钾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土壤缺钾对冬小麦钾素吸收的影响
        4.1.2 土壤缺钾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4.1.3 土壤缺钾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4 土壤缺钾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5 土壤缺钾对冬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5)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2.6 小结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4.1 访谈目的
    4.2 访谈设计
    4.3 访谈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7.1 研究结论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7.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学术期刊如何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创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学术期刊移动互联外部环境分析
    1. 读者环境分析
    2. 作者环境分析
三、学术期刊移动互联出版环境分析
    1. 现状分析
    2. 趋势分析
四、学术期刊移动互联出版创新构想
    1. 新媒体大数据锁定意见领袖
    2. 优先阅读决定刊发文章时序
    3. 新媒体促进作者与编辑互动
    4. 实时海量分级连续刊发文章
    5. 传媒评价文章反馈文章质量
    6. 建立专业智库扩展期刊功能
    7. 数字出版颠覆论文表现形式
    8. 期刊订阅广告发布发生蜕变
    9. 移动终端阅读应用程序发展 (APP应用)
五、移动互联阅读出版发展制约因素
    1. 政策环境
    2. 技术发展
    3. 观念习惯
六、余论

(1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研究现状
        1.2.1 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研究现状
        1.2.2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人文社会期刊论文评审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1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的特点
        2.1.1 评审主体特点
        2.1.2 评审客体特点
    2.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的影响因素
        2.2.1 评审主体因素
        2.2.2 期刊制度因素
        2.2.3 评审技术因素
3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的新制度经济学机理分析
    3.1 新制度经济学与论文评审的关系
        3.1.1 评审主体的理性行为影响评审结果
        3.1.2 评审制度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3.1.3 评审技术选择涉及交易成本
    3.2 论文评审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3.2.1 期刊编辑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3.2.2 同行专家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3.2.3 投稿作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3.3 论文评审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3.3.1 论文评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3.3.2 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委托代理问题
        3.3.3 期刊编辑-同行专家委托代理问题
    3.4 论文评审的交易成本
        3.4.1 搜寻同行专家的信息成本
        3.4.2 同行专家评审的执行成本
        3.4.3 论文评审时滞的时间成本
4 优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的对策
    4.1 降低同行专家遴选中人的主观因素干扰
        4.1.1 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作者同被引分析法
        4.1.2 实验:利用作者同被引分析法遴选期刊同行专家
        4.1.3 小结
    4.2 搭建期刊编辑与同行专家之间的沟通平台
        4.2.1 委托代理双方的有效沟通可以降低道德风险
        4.2.2 期刊编辑与同行专家的沟通途径
        4.2.3 建立专家库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3 建立监督机制以规避同行专家的道德风险
        4.3.1 发挥主编对于论文取舍的主导地位
        4.3.2 建立开放的监督机制——开放同行评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学术期刊审定稿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期刊论文网络首发的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大学学报》为例[J]. 詹燕平,游滨,王维朗,陈移峰. 编辑学报, 2021(03)
  • [2]中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状况的调查分析——以中国知网2017—2019年数据为例[J]. 韩刚,王景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6)
  • [3]一年两熟区小麦密行种植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D]. 赵金.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 [4]土壤缺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钾素吸收、品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D]. 刘晓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5]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6]学术期刊如何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创新发展[J]. 杨一虹. 记者摇篮, 2018(09)
  • [7]阅读方式的改变与法学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基于36种法学期刊的量化分析[J]. 汤仙月.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05)
  • [8]加强定稿环节编辑工作,提高英文学术期刊质量——《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工作的体会[J]. 许平,严慧,项磊,李仁红,李芬,李桥生. 编辑学报, 2015(S1)
  • [9]加强定稿环节编辑工作,提高英文学术期刊质量——《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工作的体会[A]. 许平,严慧,项磊,李仁红,李芬,李桥生. 第15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10]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评审研究[D]. 王文苑.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学术期刊审稿定稿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