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其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应用

“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其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应用

一、“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1](2020)在《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中军需应急物资保障问题研究 ——以新疆武警部队为例》文中指出

胡馨元[2](2020)在《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军用饮食供应站是我国政府为支援过往部队设在交通沿线的组织机构,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军用饮食供应站伴随着部队输送途中饮食保障需要而产生,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和军队体制的调整改革以及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如何更好地做到平时服务、战时应战和急时应急值得重视与研究。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的发展历程、建设目标和建设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其目前存在部队多元化和规模化保障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应急保障和持续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定点和区域性联动保障未能真正实现等突出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军供法规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的保障队伍;拓展保障职能,创新保障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的建设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张爱民[3](2018)在《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为加快推进陆军后勤保障能力转型建设,立足新形势下后勤保障使命,紧扣后勤保障能力核心,着眼未来后勤保障转型和发展定位,从态势感知、远程机动、供应保障3个方面剖析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能力结构,从力量体系、保障模式、信息平台3个方面重塑陆军后勤保障体系形态,从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后勤保障需求开发、后勤保障联保联训3个方面规范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运行机制。

罗跃全[4](2018)在《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军事变革冲击了传统的军事理念和军事安全观念,未来战争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会聚发展并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新边疆、高边疆、生物微边疆成为新的主权概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面对新军事变革和新技术革命这一发展浪潮,我国安全风险呈累积态势。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加快陆军转型发展。战争形态的改变和陆军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对战斗力生成转化模式提出了全新命题,使得担负战斗力维护任务的军队卫勤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卫勤建设在为战斗力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和效能性保障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大挑战。卫勤建设理念也在发生转型,由伤亡可承受性向“低伤亡”甚至“零伤亡”方向发展,战救技术由保“命”向保功能、保生活质量等“全健康”方面发展。随着未来高技术战争可以实现对致伤手段、打击范围、毁伤程度等多因素的可控,卫勤任务也将从救治能力向战斗力的提升及预先保护等方面转变,向有利于提高、更新战斗力保障机制发展。如何在新一轮变革中实现卫勤保全效能最大化是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全新作战理论和医学科技发展背景下“卫勤保全”思想的深化拓展,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指导卫勤实战化建设,提高战救技术的发展突破和有效运用。陆军师级医院是我军卫勤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是执行我军战救、教学、训练、医疗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样化任务的主要平台,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处于卫勤要素涵盖最全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实践和发展卫勤保全理论的理想切入点。课题着眼陆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探索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实现实战化条件下的卫勤组织指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本文系统运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卫勤保全”理论相关概念、核心内涵及应用前景,结合专家论证和建模分析,分析了卫勤保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借鉴引用军事建模中“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设计建设实战化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开展能力体系建设实践并通过开展联合作战军事演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卫勤实践进行建设效果的实证研究,最后对加强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展望。现状及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外军和我军卫勤建设的基本概况、相关理论和发展优势;以既往实战卫勤保障任务为对象进行个案调查与类比分析,归纳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经验和问题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军师级医院进行卫勤保障时的时间点、伤情特点、救治要点等新情况新问题;对卫勤保全、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概念进行阐明,对卫勤保全与外军卫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卫勤保全理论应用的新特点、新形势进行研究。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研究部分,通过情报分析、专家访谈、座谈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深入了解新时期陆军转型发展战略、职能任务拓展以及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布局。以此为基础和框架,根据广泛的文献研究情况和专家访谈意见,设计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军相关单位管理、医学、生物、军事、工程等领域的6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完成对卫勤保全理论构成要素、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核心内容的问卷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等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确定了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指标及权重体系。结果显示: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是推动卫勤保全改革的核心要素。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部分,以能力体系为依据,聚焦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三大领域,以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任务为牵引,运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进行资源到任务的科学配置,创新引入“卫勤蓝军”概念,指导建设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形成循序渐进、优化整合的现场急救、转运后送、综合战救、野战手术、重症监护、控制评估等虚拟仿真合成训练资源集合。综合应用医学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开展伤情不可预知的、对抗性的卫勤战救模拟训练,探索实战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适应、团队综合协作意识、复杂伤情处置技能、战救基本技能、战救思维等战救能力生成;通过“网络学习、模型操作、虚拟仿真场景演练”等手段,对机动卫勤分队进行“多任务场景仿真”的全维全程“对抗性训练”,创新“单元式、组合式、模块化”的组训模式,探索和实践满足新质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依托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功能模块齐全、高度贴近实战的训练资源集合,对本单位受领的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等实战卫勤任务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组训和资源调度,形成优化的卫勤保障方案并加以模拟演练和实际运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验证能力体系建设效果并不断完善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最后,本研究站在陆军使命任务历史性拓展、科学把握战略主动以遂行未来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角度,特别是从满足陆军战斗力新生成模式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需求出发,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三是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为新时期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快速向卫勤保全转型创造条件。

李聪[5](2018)在《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建设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势力的逐步扩散、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以及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导致我国恐怖袭击、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等公共应急事件频发;同时,受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影响和推动,各类应急事件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对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公安机关作为处置应急事件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处置应急警务的重要责任和担当。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部门开展好现代高效的应急警务保障工作,为应急警务作战提供准确及时的保障服务,是保证公安应急工作有效展开,确保应急警务活动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然而,在以往的警务保障工作中,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全警统一的保障工作体系。同时,警务保障部门信息研判不足,过分依赖上级命令,开展应急警务保障时缺乏主动性;应急警务保障专项资金不足,保障物资储备数量不足、缺乏维护;保障理念落后,机械式执行上级指令,以完成上级任务为标准,极大的限制了应急警务保障工作的能动性,给公安机关更好的处置应急事件造成了“后顾之忧”。本文基于文献法以及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方法,在充分研究目前应急警务活动背景下,针对应急警务保障工作存在的日常建设、保障精度、指挥协同不足,缺乏快速保障、伴随保障、主动保障等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思维,试图建立现代化的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模式。本文详细论证了一体化保障的内涵以及其特有的保障特色和价值取向,打造“信息、决策、指挥一体化;指挥、保障一体化、警民参与一体化”的,高效便捷的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工作模式,通过创新警务保障管理机制、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软件建设等有力措施,提高应急警务保障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努力使警务保障工作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切实担负起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的职责担当。

何松柏[6](2017)在《基于复杂网络的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网络化时代催生网络化战争,依网作战、以网制网、因网制胜,已被多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所印证。网络化战争必然要求网络化投送保障。运用复杂网络的新理念、新思路,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构建投送保障网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论文借鉴复杂网络理论,以战役战术层次的投送保障力量为研究对象,以战区投送保障网络(建制内的力量)的构建与控制问题作为主要研究范畴,着眼投送保障力量的复杂不确定任务,围绕如何增强各个投送保障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效应,促进投送保障网络整体效能的提升,用复杂网络思维解决投送保障网络如何构建、如何演化、如何控制的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投送保障网络内外部条件的复杂性,构建投送保障网络模型,评估其性能;研究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演化机理;动态评估多案条件下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运用体系破击理论研究其脆弱性控制机理,建立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控制理论框架。(2)根据未来投送保障力量发展方向,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将各级各类投送保障力量单元抽象为节点,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成边,构建战区范围内投送保障网络模型,通过特征参数分析,挖掘节点之间的连接规律,确定投送保障力量的编组方法,得出该投送保障网络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3)从网络科学的角度,借鉴复杂网络理论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对投送保障网络演化问题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拟合三类保障模型的曲线分布,通过灵敏度分析试验,发现网络拓扑结构、任务协同度、信息化建设是影响投送保障网络模型演化的重要因素。(4)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中典型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分别从空间属性、能力属性、结构重要度和任务属性等方面构建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的指标参数和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借鉴网络中心战、体系破击的思想,以任务需求和网络连通为逻辑起点,构建投送保障网络控制的评价指标,通过仿真试验,分别给出投送保障网络连通性的变化规律;借鉴多粒子群算法,分析敌方攻击环境下投送保障网络的功能属性,通过实例验证,总结出为提高投送保障网络关键节点的抗毁能力,亟需改革传统“树状结构”的投送保障网络,建立稳定可靠的投送保障网络。

付波[7](2014)在《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世界战争样式从机械化时代迈入信息化时代,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逐渐深化,我军战时卫勤保障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挑战,加快推进我军战时卫勤建设,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卫勤保障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军卫勤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课题。美军是世界上最早迈入信息化时代的军队,美军战时卫勤保障伴随美军军事转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卫勤保障理论方面,提出“部队健康保护”理论,突出“强健促进、伤病预防、战伤救治”并重,对军人实施全方位、全寿命的卫勤保障;在保障体制方面,建成了高效、灵活的联合卫勤保障机制,开发了全面的三军联合创伤救治系统,通过系统整合方法组织协调战伤救治,确保了伤员得到正确、及时救治;在人员编制方面,适应美军部队转型建立了轻型化、机动化、模块化卫勤保障力量,满足了战时卫勤保障的不同需求;伤病员救治方面,前线卫勤力量部署不断前移,战伤救治梯次减少,建立了立体化、快速化战场医疗后送体制;在卫生物资供应保障方面,借用现代企业ERP供应模式,实现卫生物资精准保障。美军的战时卫勤保障转型代表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时卫勤保障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军卫勤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情报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美军战时卫勤转型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基础上,全面、系统梳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理论和实践,深入考察并把握其战时卫勤保障体系的历史沿革、卫勤保障理论理念发展、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和实施,卫勤保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等核心问题,揭示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实质、特点和规律,深化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美军战时卫勤保障问题的认识,重点挖掘美军在战时卫勤保障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比分析我军战时卫勤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推动我军卫勤建设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理论基础研究,在系统梳理美军军事转型和军事后勤转型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军战时卫勤保障相关理论和美军条令条例中有关战时卫勤保障解释,辨析和探讨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内涵,明确其概念、类型以及包含内容。第二部分是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环境与动因分析,分析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以及诸多因素对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影响。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是影响美军战时卫勤转型的历史性事件。和平发展环境、经济实力和技术发展是保证转型的现实条件。战争形态、国家战略、军事转型、科学技术、战争实践对战时卫勤保障转型起到推动作用。第三部分是对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基本脉络加以梳理和分析,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经历了“萌芽阶段”、“理论与思想准备阶段”和“全面展开阶段”。整个战时卫勤保障转型有三条主线,一是转型纲领性文件“部队健康全面保护”理论的酝酿、提出、诠释与实施;二是美军战时卫勤保障条令《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不断修订;三是卫勤体制编制紧随军队体制编制调整而变化。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主要表现为战区内卫勤组织指挥体制伴随军队小型化、模块化改编同时进行了模块化改造。分别在战区级、军师级设置了医疗部署保障司令部、卫生旅、多功能卫生营三级模块化、多功能任务式医疗指挥控制机构。根据作战需要配属相应的模块化分队,进行特遣编组。采取模块分解与组合的方法,组建成符合作战环境、满足作战需求的卫生旅和多功能卫生营,完成不同需要的战时卫勤保障任务。建制部队卫勤力量调整特点包括卫勤力量部署前移、作战与卫勤协调一致、模块化组织设计等。第五部分结合美军最新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条令,分析美军转型后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特点与经验,重点对联合作战中伤病救治、伤病员医疗后送、卫生物资保障、牙科勤务、心理卫生保障、卫生防疫和兽医勤务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了战场医疗救治阶梯进行重构,构建了完善的分级伤病员后送体系,实现卫生物资精确保障等方面。第六部分总结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实质、途径和趋势,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实质是“部队健康全面保护”理念的改革和信息化卫勤保障模式的改革。转型主要途径包括:成立强有力转型领导机构推动转型;发布系统转型文件指引转型;采取全面转型和逐步推进相结合方式;采用理论创新和试验评估促进转型;发展重点技术引领转型。转型趋势是:卫勤功能由伤病救治拓展到健康促进;卫勤保障范围向全方位保护、全寿命健康拓展;卫勤指挥体制由后勤管理型向作战指挥型转变;卫勤保障体制由建制主导型向支援主导型转变;卫勤保障方式向网络支援保障转变。第七部分在对比分析我军战时卫勤保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对我军的启示:①正确认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②借鉴美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实施战时卫勤转型;③把握规律,认真谋划我军战时卫勤转型工作。

赵虎[8](2011)在《信息化战争环境下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跨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形态。社会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变化,全球范围的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已经使信息化战争成为新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本论文基于信息化战争背景,在系统研究信息化战争及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信息化战争环境对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影响和我军联勤保障体制及军事物资应急配送机制的现状,指出了我军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应急配送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发展的基本策略,并构建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应急配送保障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军事物资保障任务的迫切需要,力求为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实施应急配送活动提供一些较好的思路和方法。

吕志远[9](2011)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北京军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未来信息化战争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广泛应用的高技术战争,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破坏性大、物资消耗多,战场范围广、前后方界限模糊、部队机动频繁,我军参战部队涉及海军、陆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多个兵种,战时后勤保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线部队的方案部署和作战能力,对整个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战时后勤保障需要作战部队后勤部门、水路空运输部门、铁路、地方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参与者与参与单位关系十分复杂,具有保障对象多元化、保障因素多样化、保障联合一体化的重要特征,对后勤保障指挥人员的能力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联勤指挥人才在军队所需的各类人才中处于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地位,是战时各兵种后勤统一保障的协理员和指挥员,后勤保障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负责后勤部队战斗力与保障力的最终落实,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人才,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勤指挥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超强的应变能力、高超的谋略素质、过硬的科技与信息素质、出色的创新素质、优良的心理素质,要有各军兵种作战和联合作战的相关知识,熟悉前方作战指挥,能快速驾驭现有后勤信息化装备,能熟练指挥各类合成部队作战后勤保障行动。论文针对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和信息化战争需要联勤指挥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采用抽样分析、逻辑推理、文献研究和概括总结的方法,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从当前联勤指挥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论述了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联勤指挥人才在信息化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详细地分析了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深入研究了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内涵和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的基本特征、职业特征和发展特征,指出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勤指挥人才是具有高技术素质、善谋略、能协调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针对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现状和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联勤指挥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结合近几年联勤部投入的训练经费,建立了高素质联勤指挥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并根据“十二五”计划中联勤部将要投入的训练经费数量计算预测了联勤部2012至2015年需要联勤指挥人数量。四是针对第二章的现状与问题、第三章的素质要求、第四章的预测结果,制定了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的培养对策,提出了信息化战争需要联勤指挥人才培养要树立新观念、拓展培养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新措施和建立人才使用新机制,使培养的人才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为北京军区联勤部的信息化建设做出杰出的贡献。

焦军[10](2010)在《战术后勤保障的需求预测与能力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战术后勤保障面临准备时限短,任务多变等矛盾,本文运用数学方法,利用定量分析技术来减少保障过程中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对“信息化”后勤保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研究战术后勤保障工作的现状,总结出制约战术后勤保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障决策的需求预测和能力评估的必要性。本文将需求预测区分为线性需求预测和随机需求预测,侧重探讨随机需求预测定量分析过程和灰色预测模型建立;将能力评估区分为管理能力评估和保障能力评估,利用模糊综合评估理论对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量化指标评语、测算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述。结合实例,验证了战术后勤的需求预测和能力评估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本论文研究结果对于战术后勤保障预测和评估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徐州市军供站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目标
    3.1 徐州市军供站的发展历程
    3.2 徐州市军供站的建设目标
4 现阶段徐州市军供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徐州市军供站建设现状
    4.2 关于徐州市军供站建设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4.3 徐州市军供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徐州市军供站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军供工作法规体系不完善,军供工作制度不健全
    5.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
    5.3 保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力量动员有限
    5.4 保障职能有待拓展,业务建设未能与时俱进
6 完善徐州市军供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军供法规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
    6.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
    6.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的保障队伍
    6.4 拓展保障职能,创新保障模式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明确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能力结构
2 重塑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体系形态
3 规范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运行机制
4 结语

(4)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2.1 外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2 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3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
    小结
第三章 卫勤保全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3.1 相关概念及卫勤保全核心内涵研究
    3.2 卫勤保全与国外卫勤保障理论的比较分析
    3.3 新形势下卫勤保全理论应用前景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4.1 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模型的假设
    4.2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实践研究
    5.1 用卫勤保全理论引领核心卫勤能力建设方向
    5.2 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统领卫勤保全战救研训资源构建
    5.3 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的特点与应用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6.1 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
    6.2 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
    6.3 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思考
    7.1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
    7.2 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
    7.3 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承担课题及获得奖项
致谢

(5)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需要
        1.1.2 公安应急工作形势的需要
        1.1.3 警务新常态的要求
        1.1.4 公安应急保障理论建设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必要性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必要性
    1.3 文献综述
        1.3.1 应急警务理论研究综述
        1.3.2 应急警务保障理论综述
        1.3.3 一体化保障的理论综述
    1.4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理论基础
        1.4.1 系统原理
        1.4.2 系统原理的要点
2 应急警务保障的内涵及现状
    2.1 应急警务论述
        2.1.1 应急警务的现状
        2.1.2 应急警务的特点
    2.2 应急警务保障
        2.2.1 应急警务保障的内容
        2.2.2 应急警务保障的特征
        2.2.3 应急警务保障现存的问题
3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理论建设
    3.1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含义
    3.2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价值取向
    3.3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目标取向
    3.4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要求
        3.4.1 应急警务保障要素一体
        3.4.2 应急警务保障功能一体
        3.4.3 应急警务保障权责一体
        3.4.4 应急警务保障网络一体
        3.4.5 应急警务保障空间一体
4 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的模式
    4.1 信息、决策、行动一体化
    4.2 指挥、保障一体化
    4.3 警民参与一体化
5 构建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模式的路径
    5.1 强化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机制建设
        5.1.1 提升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制度创新水平
        5.1.2 打造点-线-面一体的应急警务保障网络
    5.2 完善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硬件设施
        5.2.1 创建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数据网络平台
        5.2.2 提高一体化应急物资仓储智能化、可视化
    5.3 加强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软件建设
        5.3.1 完善一体化应急警务装备研发生产标准
        5.3.2 加强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5.3.3 优化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工作预案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复杂网络的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和问题描述
        1.1.1 问题提出
        1.1.2 问题描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主要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军事领域研究现状
    2.2 投送保障力量体系研究现状
        2.2.1 外军研究现状
        2.2.2 我军研究现状
    2.3 投送保障网络研究现状
        2.3.1 投送保障模式
        2.3.2 投送保障网络研究现状
    2.4 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章 投送保障网络构建和控制理论框架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投送保障网络
        3.1.2 复杂网络
        3.1.3 脆弱性
    3.2 投送保障网络的复杂性与特征
        3.2.1 投送保障网络的复杂性
        3.2.2 投送保障网络的特征
    3.3 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控制理论框架
        3.3.1 投送保障网络的构建
        3.3.2 投送保障网络的演化
        3.3.3 投送保障网络的控制
    3.4 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控制机理
        3.4.1 投送保障流程
        3.4.2 投送保障网络构建机理
        3.4.3 投送保障网络控制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评估
    4.1 问题描述
    4.2 投送保障网络构成与数学描述
        4.2.1 投送保障网络构成
        4.2.2 投送保障网络数学描述
    4.3 投送保障网络构建模型
    4.4 投送保障网络性能评估
        4.4.1 微观级分析
        4.4.2 中观级分析
        4.4.3 宏观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投送保障网络演化机理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分析
        5.2.1 不确定性网络模型
        5.2.2 确定性网络模型
    5.3 投送保障网络演化模型构建
        5.3.1 投送保障网络演化模型规范化描述
        5.3.2 投送保障网络演化模型影响因素
        5.3.3 投送保障网络演化建模与仿真
    5.4 实例分析
        5.4.1 试验数据分析
        5.4.2 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
    6.1 节点重要度评价方法分析
        6.1.1 节点重要度评估的基本问题
        6.1.2 投送保障信息分类及解析
    6.2 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
        6.2.1 掌握微量信息条件下的评估方法
        6.2.2 掌握中量信息条件下的评估方法
        6.2.3 掌握足量信息条件下的评估方法
    6.3 实例分析
        6.3.1 试验准备
        6.3.2 掌握微量信息的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
        6.3.3 掌握中量信息的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
        6.3.4 掌握足量信息的投送保障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投送保障网络脆弱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7.1 投送保障网络脆弱性基本问题
        7.1.1 投送保障网络脆弱性
        7.1.2 投送保障网络脆弱性的研究思路
    7.2 基于结构属性的投送保障网络脆弱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7.2.1 结构属性数学描述
        7.2.2 投送保障网络结构脆弱性分析
        7.2.3 实例分析
        7.2.4 控制策略
    7.3 基于功能属性的投送保障网络脆弱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7.3.1 功能属性数学描述
        7.3.2 投送保障网络功能脆弱性分析
        7.3.3 实例分析
        7.3.4 控制策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目的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 技术路线
    六、 创新点
第一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理论基础
    一、 美国军事转型
        (一) 军事技术革命
        (二) 军事事务革命
        (三) 军事转型
        (四) 美国军事转型特点分析
    二、 美国军事后勤转型
    三、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
        (一) 卫勤保障基本概念
        (二) 战时卫勤保障基本概念
        (三) 转型的概念
第二部分 美军卫勤转型环境与动因分析
    一、 美军卫勤保障转型的背景
        (一) 美军卫勤保障转型的历史背景
        (二) 美军卫勤保障转型的现实环境
    二、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动因分析
        (一) 战争形态变化对战时卫勤保障提出了转型要求
        (二) 国家军事战略调整指明卫勤转型方向
        (三) 军事转型对卫勤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四) 科学技术进步为卫勤转型提供了支撑
        (五) 战争实践对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不断推动
第三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进程研究
    一、 萌芽阶段(1992-1996)
        (一) 海湾战争推动新军事革命
        (二) 逐步启动军事组织体制变革
        (三) 提出医疗重建计划
        (四) 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正式形成
    二、 理论与思想准备阶段(1997-2002)
        (一) “聚焦后勤”指导下的卫勤转型
        (二) “部队健康保护”改变战时卫勤保障模式
        (三) 继续推进陆军体制编制改革
        (四) “部队健康保护”首次写入联合作战卫勤保障条令
    三、 全面展开阶段(2002 年至今)
        (一) 《聚焦后勤战略计划》和《国防部后勤转型战略》的颁布
        (二) 军队卫生系统转型
        (三) “部队健康全面保护”正式实施
        (四) 持续保障概念的提出
        (五) 陆军卫勤体制编制全面调整
        (六) 联合作战卫勤注重能力建设
    四、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
    一、 美军卫勤力量的规模与构成
        (一) 美军卫勤指挥管理体制
        (二) 美军卫勤力量规模与构成
        (三) 美军卫勤力量平战转换
    二、 国防部卫勤领导体制及其调整
        (一) 国防部卫勤领导体制及其调整
        (二) 三军军种部卫勤组织体系
        (三) 卫勤指挥体制
        (四) 美军卫勤保障指挥管理体制特点分析
    三、 美军军事转型中陆军体制编制调整
        (一) 美国陆军组织构成
        (二) 陆军体制编制调整趋势
        (三) 陆军模块化改造对战时卫勤组织指挥体制影响
    四、 区域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
        (一) 战区级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调整
        (二) 军师级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调整
    五、 建制卫勤保障组织指挥体制及其调整
        (一) 美陆军旅战斗队体制编制改革特点
        (二) 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卫生编制分析
        (三) 卫生排与卫生连人员装备组成
        (四) 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卫勤保障的组织实施
        (五) 美陆军旅战斗队卫勤保障组织实施特点分析
    六、 战时卫勤保障模块分队编制
        (一) 医疗救治模块分队
        (二) 卫生防疫模块分队
        (三) 战斗应激控制模块分队
        (四) 牙科模块分队
        (五) 卫生物资模块分队
        (六) 兽医模块分队
        (七) 战时卫勤保障模块分队建设综合分析
第五部分 美军联合作战卫勤主要工作与经验
    一、 美军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 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目标
        (二) 美军联合作战卫勤保障原则
        (三) 联合作战卫勤保障能力
    二、 战时伤病救治
        (一) 战场医疗救治阶梯重构
    三、 伤病员医疗后送
        (一) 建立了完善的分级伤病员后送体系
        (二) 伤病员医疗后送行动与流程
        (三) 伤病员分类程序
        (四) 伤病员医疗后送计划的制定
        (五) 美军联合作战伤病员医疗后送综合分析
    四、 联合作战卫生物资保障
        (一) 卫生物资保障职能与原则
        (二) 卫生物资保障的组织结构
        (三) 战时卫生物资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四) 血液保障体制
    五、 战时牙科勤务
        (一) 战场牙科保障类型与组织体系
        (二) 战场牙科救治分类
        (三) 战时口腔保健
    六 联合作战心理卫生保障
        (一) 战时心理卫生保障组织体系
        (二) 战时心理卫生工作实施
    七、 联合作战卫生防疫
        (一) 卫生防疫组织指挥体系
        (二) 卫生防疫工作实施
        (三) 美军卫生防疫保障特点
    八、 联合作战兽医勤务
        (一) 兽医保障组织指挥体系
        (二) 兽医勤务的组织实施
第六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综合分析
    一、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实质
        (一) 保障理念的改革
        (二) 保障模式的改革
    二、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的途径
        (一) 成立强有力转型领导机构
        (二) 转型文件为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三) 全面转型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四) 理论创新与试验评估相促进
        (五) 技术引领转型发展
    三.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趋势
        (一) 卫勤功能由伤病救治拓展到健康保护
        (二) 卫勤保障范围向全方位保护、全寿命健康拓展
        (三) 卫勤指挥体制向作战指挥型转变
        (四) 卫勤保障体制由建制主导型向支援主导型转变
        (五) 卫勤保障方式向网络支援保障转变
第七部分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借鉴研究
    一、 我军战时卫勤保障问题分析
        (一) 卫勤组织指挥体制不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
        (二) 卫勤保障体制与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符
        (三) 卫勤保障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四) 卫勤力量组成严重不均衡
    二、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对我军的启示
        (一) 正确认识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
        (二) 借鉴美军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实施战时卫勤转型
        (三) 把握规律,认真谋划我军战时卫勤转型工作
研究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研究综述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信息化战争环境下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信息化战争相关基本理论
        2.1.1 信息化战争的涵义
        2.1.2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2.1.3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物资保障的特点
    2.2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相关基本理论
        2.2.1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定义
        2.2.2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特点
        2.2.3 应急配送与普通军事物流配送的主要区别
    2.3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
        2.3.1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概念
        2.3.2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实现的支撑点
第3章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信息化战争环境对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影响
    3.2 我军联勤保障体制的现状
    3.3 我军军事物资应急配送机制的现状
    3.4 我军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面临的问题
第4章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发展的基本策略
    4.1 建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各种保障机制
        4.1.1 建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科学指挥机制
        4.1.2 建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快速反应机制
        4.1.3 建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军地一体机制
        4.1.4 建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安全防卫机制
    4.2 开发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4.2.1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4.2.2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4.2.3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4.2.4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4.2.5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设计
    4.3 完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组织结构设计
        4.3.1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应急配送组织结构特点
        4.3.2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应急配送的组织要求
        4.3.3 我军物资应急配送组织结构在信息化战争环境下的不适应性
        4.3.4 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组织结构设计
第5章 信息化战争环境下军事物资应急配送保障模式的构建
    5.1 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实施应急配送的基本思想
        5.1.1 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
        5.1.2 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实施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的优势
        5.1.3 应急配送中建立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5.1.4 应急配送中建立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5.2 应急配送中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
        5.2.1 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的原则
        5.2.2 据不同保障层次需求建立三级军事物流配送中心
    5.3 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在军事物资应急配送中的功能分析
    5.4 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模式构建
        5.4.1 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模式构建要点
        5.4.2 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模式分类
        5.4.3 依托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模式架构
    5.5 虚拟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在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性"引入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信息化条件下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北京军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与联勤指挥人才培养现状
    2.1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
    2.2 联勤指挥人才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2.3 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特征分析
    3.1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内涵和构成要素
    3.2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的基本特征
    3.3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的发展特征
    3.4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的职业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需求预测
    4.1 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指导思想
    4.2 北京军区联勤指挥军官队伍存在的问题
    4.3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4.4 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需求预测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培养对策
    5.1 确立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新观念
    5.2 拓宽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渠道
    5.3 制定联勤指挥人才培训新措施
    5.4 建立联勤指挥人才使用新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10)战术后勤保障的需求预测与能力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外军后勤模型化研究与应用情况
        1.2.2 我军模型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意义与创新
        1.3.1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2 研究意义与创新
    1.4 论文的章节内容
第二章 战术后勤保障分析
    2.1 战术后勤保障工作程序
    2.2 战术后勤保障的基本特点
    2.3 战术后勤保障的制约因素
    2.4 战术后勤保障的预测、评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术后勤需求预测
    3.1 战术后勤需求预测方法基础
        3.1.1 战术后勤需求预测的种类
        3.1.2 战术后勤需求预测的方法步骤
    3.2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分析
    3.3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过程
    3.4 油料保障需求预测模型
        3.4.1 建模机理
        3.4.2 实际案例分析
        3.4.3 灰色预测的局限性与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术后勤能力评估
    4.1 模糊评估算法理论基础
        4.1.1 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4.1.2 构建评估指标原则
        4.1.3 确定评估指标权数
    4.2 管理能力评估分析
        4.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4.2.2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4.2.3 量化指标评语
        4.2.4 综合评估
    4.3 保障能力评估分析
        4.3.1 后勤机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3.2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4.3.3 量化评判指标
        4.3.4 计算评估
    4.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中军需应急物资保障问题研究 ——以新疆武警部队为例[D]. 李鹏. 国防科技大学, 2020
  • [2]徐州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馨元.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新形势下陆军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研究[J]. 张爱民.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8(09)
  • [4]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D]. 罗跃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5]一体化应急警务保障建设研究[D]. 李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4)
  • [6]基于复杂网络的投送保障网络构建与控制策略研究[D]. 何松柏.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D]. 付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8]信息化战争环境下的军事物资应急配送研究[D]. 赵虎. 吉林大学, 2011(10)
  • [9]信息化条件下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北京军区为例[D]. 吕志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10]战术后勤保障的需求预测与能力评估研究[D]. 焦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其在未来作战后勤保障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