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

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

一、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1](2021)在《添加粉碎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秸秆是秸秆还田的主要资源,可提高耕地土壤肥力、改善土体结构。粉碎的玉米秸秆还田后更易快速腐熟转化,但是粉碎的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风蚀、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效果尚不明确,针对于风沙区耕地土壤风蚀严重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沙区大量的玉米秸秆冗余资源,亟待挖掘粉碎的玉米秸秆对耕地风蚀的抑制潜力。本文以库布齐沙漠北缘种植马铃薯的风沙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施加粉碎的玉米秸秆,探究粉碎的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与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种粒径(0.5cm、2cm、4cm、7cm)、10种用量(10%、20%、30%、40%、50%、60%、70%、80%、90%、100%)的玉米秸秆对耕地土壤风蚀的影响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情况,为秸秆还田及秸秆防治耕地风蚀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粉碎玉米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通过对比粉碎玉米秸秆不同用量和不同粒径类型下土壤吸水量、蒸发量、含水量等指标得出:秸秆用量是影响土壤保水效果的主要因素,秸秆粒径类型不是影响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在秸秆粒径7cm情况下出现降低土壤吸水作用。在蒸发30d后,CK含水量为7.65%,而各处理的含水量为CK含水量的1.33-9.29倍。(2)粉碎玉米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秸秆粒径越大、用量越多土壤风蚀速率越小、输沙量越弱。各处理风蚀深度可降低范围在4.27%-130.49%。在短期的风蚀监测中0.5cm、2cm、4cm粒径与10%或30%用量配比下均出现过加速风蚀现象,以10%用量0.5cm秸秆粒径配比最为严重,而在4cm、7cm粒径50%用量配比时将出现堆积现象。但在长期的风蚀监测中,添加粉碎的玉米秸秆均有抑制土壤风蚀作用。在削弱风沙运动强度中秸秆用量和秸秆粒径均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粉碎玉米秸秆的添加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含水量的作用。(3)粉碎玉米秸秆在不同铺设方式下,对耕地土壤风蚀有着不同的抑制效果。其抗风蚀能力排序为秸秆覆盖>秆土混合>开沟施入>CK。3种设置方式下耕地地表输沙量较CK对比:粉碎玉米秸秆覆盖降低了64.66%、粉碎玉米秸秆与土混合降低了37.23%、粉碎玉米秸秆开沟施入降低了20.32%。

王丽华[2](2013)在《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论文重点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要领、技术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吴利华,吴胜利[3](2012)在《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情况,指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对策和建议

马强[4](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徐玮,刘鑫,侯敏杰[5](2011)在《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文中研究表明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研讨会"于2011年10月30日在成都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翟琇副厅长出席了研讨会,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农机鉴定站及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郭跃副局长主持,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自治区农机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王帅[6](2011)在《挺起现代农牧业的脊梁——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成就综述》文中指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机"声一片。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发展的5年,是农机在农牧业生产和现代农牧业中发挥作用最为显着的5年,更是农机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2010年,全区机耕面积达9276万亩、机播面积达9086万亩、机收面积达3864万亩,耕、

李伟[7](2011)在《鄂托克旗土地规模化经营下的农田生态保护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鄂托克旗赛乌素地区典型案例分析,以现代农业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对比、参考文献等方法,系统的研究了额托克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成效,分析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赛乌素地区典型案例研究充分说明了在鄂托克旗地区必须尽快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提高机械化水平,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鄂托克旗土地规模化经营相比传统耕作方式,大幅度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如何对秋季收获整地之后到次年春耕之前这段“无耕期”农田的生态保护,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开展实地调查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残茬覆盖、轮流留茬、营造防护林能有效对0—20cm表层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秸秆残茬覆盖和轮流留茬措施的效果尤为显着,能够有效降低冬春季节近地面风速,防止农田表层土壤风蚀,同时还能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防止土壤板结,使土壤变的更加疏松和肥沃。因此建立完善的防护林体系,推广以“秸秆残茬覆盖,秸秆留茬”为主要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鄂托克旗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模式过程中对农田生态保护的必要保护措施。

卞一丁,康树君,徐龙,高晨鸣,周秀娥[8](2010)在《鄂尔多斯现代农业框架下保护性耕作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保护性耕作是防治土地沙漠化和治理沙尘暴的重要途径,是尊重科学、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是保护农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免耕播种机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前提。保护性耕作是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李永平[9](2009)在《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土壤风蚀荒漠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风沙运动所引起的土壤风蚀是沙质荒漠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黄土高原土壤风蚀区农田耕地、防护林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试验、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PC-3型多通道可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和梯度沙尘集沙器对不同植被模式的农田进行观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区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该区近半个世纪的气象资料,分析土壤风蚀发生发展的趋势,确立引起风蚀发生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土壤风蚀防控措施的设计和布置提供理论依据。(2)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防控的研究:按田间作物生长季节情况分作物生长季节防控和农田休闲季节防控两部分内容。在作物生长季节,播种前后和作物生长初期是风蚀发生的高发期,采用不同耕作措施来改变下垫面状况,增加地表粗糙度和覆盖度,提高土壤表层湿度,增强土壤颗粒之间的凝聚力,提升临界摩阻速度来防治风蚀的发生,同时考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性状。在农田休闲季节,通过对不同覆盖措施和留茬高度的比较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近地表风况和风蚀物运移的影响,开展防风阻沙作用的研究。(3)防护林带(网)对农田防风效应的研究:以不同农田防护林(网)对降低旷野风速为研究对象,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疏透度、透风系数、林带宽度、树高以及林带走向等因子对风速运动变化的效应。(4)退耕地人工林草植被对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的研究:在相同天气、相同立地条件下对不同类型人工植被的小气候、土壤质地和水分、覆盖度、地表粗糙度和风蚀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下垫面风场中覆盖度、粗糙度、风速、沙尘量以及风力衰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风发生的次数90年代以前呈逐年上升趋势,之后便开始回落,而沙尘暴发生的频次逐年增加,发生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发生的季节来看,春季是大风和沙尘暴的主要发生时段,而陕西省北部在夏季也有零星的发生。(2)不同耕作措施均能有效地减少大风引起的沙尘颗粒运动,起垄覆膜膜侧种植模式的风蚀量与常规耕作相比降低了28.32%,产量较常规耕作提高了27.28%;覆盖措施可使旷野风速降低,玉米秸秆覆盖B试验的风速较裸耕地50cm处降低了30.69%~31.36%;留茬可以明显减少土壤风蚀量,比常规翻耕减少57.38%,比不留茬减少47.58%, 40cm留茬处理是最佳的留茬高度。(3)稀疏结构林带防风效应最高可达34.27%,平均为32.69%,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窄林带(林带宽度≤5H)比宽林带(林带宽度>5H)防风效果好;随着林带高度的增加防风效应增强;随着风向和林带夹角正弦值的增加风速降低30%的有效防护距离增大;当气流进入林网区域后,前4条林带呈减弱趋势,减幅最大的是第1条林带,经过第4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4)不同人工植被模式能够增加地表覆盖度,降低近地表风速,有效降低风沙流的搬运能力。混交林为最佳植被模式,其覆盖度有叶期达到了75%以上,无叶期也达到30%以上,而且混交林根系与土壤进行穿插、缠绕和固结,增强土壤抗蚀能力,并消弱风力作用,减少风蚀发生的可能。总之,起垄、覆盖和覆膜等保护性措施、防护林、退耕地不同人工植被可以防控土壤风蚀的发生,同时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性状将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在黄土高原土壤风蚀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地质状况等因素背景下研究防蚀和增产机制,具有创新性。这些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作物生产条件以及对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与发展、防护林的结构配置与营造技术、退耕还林模式选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徐玮,侯敏杰[10](2008)在《退化草原实施保护性耕作效果及所需技术装备的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及主要技术模式,对实施效果及所需技术装备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3种技术模式适合于实施地区,并提出要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这一技术在全区实施。

二、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添加粉碎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资助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保护性耕作技术
        1.2.2 机械措施防治技术
        1.2.3 生物措施防治技术
        1.2.4 化学措施防治技术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地貌类型
        2.1.2 气候与水文特征
        2.1.3 土壤状况
        2.1.4 植被状况
        2.1.5 秸秆资源
    2.2 试验区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水分蒸发的测定
        3.2.3 风蚀量的测定
        3.2.4 风蚀深度的测定
        3.2.5 近地表输沙的采集
        3.2.6 土壤含水量与容重的测定
    3.3 数据处理分析
4 粉碎玉米秸秆还田对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4.1 粉碎玉米秸秆对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4.1.1 秸秆用量对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4.1.2 秸秆粒径对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4.2 粉碎玉米秸秆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2.1 秸秆用量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2.2 秸秆粒径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4.3 粉碎玉米秸秆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4.3.1 秸秆用量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4.3.2 秸秆粒径对土壤保水效果的影响
    4.4 粉碎玉米秸秆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4.1 秸秆用量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4.4.2 秸秆粒径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5 粉碎玉米秸秆对耕地土壤风蚀的影响
    5.1 粉碎玉米秸秆对风蚀规律的影响
        5.1.1 秸秆用量对风蚀规律的影响
        5.1.2 秸秆粒径对风蚀规律的影响
    5.2 粉碎玉米秸秆抑制风蚀大田应用效果
        5.2.1 粉碎玉米秸秆对风蚀量的影响
        5.2.2 粉碎玉米秸秆对风蚀深度的影响
        5.2.3 粉碎玉米秸秆对输沙量的影响
    5.3 土壤风蚀与风蚀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1 土壤特性基本情况
        5.3.2 影响土壤风蚀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3 影响土壤风蚀元素因子筛选
6 粉碎玉米秸秆应用技术铺设方式的选择
    6.1 铺设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6.2 粉碎玉米秸秆铺设方式对风蚀深度的影响
    6.3 粉碎玉米秸秆铺设方式对输沙量的影响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紧紧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目的性要突出明确
3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4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现阶段仍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5 存在问题与建议

(3)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2 推进保护性耕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2.2 农机技术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2.3 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还不完善
    2.4 保护性耕作机具产品质量仍不够理想
3 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增加投入力度
    3.2 加强技术集成创新, 搞好技术服务
    3.3 抓好示范区建设, 逐步扩大实施规模
    3.4 加强宣传培训, 营造良好氛围
    3.5 加强管理, 确保实施效果

(4)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特色农业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2.3.1 共同特征
        2.3.2 主要区别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钻石”模型
        3.1.3 创新理论
        3.1.4 垄断、竞争理论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3.2.2 制度创新理论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5.2.1 数量发展阶段
        5.2.2 优化农业阶段
        5.2.3 现代农业阶段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全文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5)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保护性耕作技术: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一、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二、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一) 狠抓项目管理, 以项目促推广
        (二) 加强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建设
        (三) 农机农艺结合,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基本确立
        (四) 加大保护性耕作数据监测力度
    兴安盟在全区率先提出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二、水稻作业模式
    通辽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得到农民认可
    赤峰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模式及具体做法
        一、主要技术模式
        二、推广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总结经验、培树典型, 加强示范引导、宣传培训工作。
        2.整合资源, 促进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
        3.创新机制, 通过实践总结出“三位一体”推广模式。
    锡盟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模式
        一、主要技术模式
        二、应用效果及农民接受程度
    乌兰察布市保护性耕作成效显着
        一、节约成本
        二、抑制农田扬沙、扬尘
        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蓄水保墒
    呼和浩特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思路及创新点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思路及创新点
    包头市通过项目延伸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
    巴彦淖尔市多个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区实施情况
        一、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基本情况
        1.五原县项目区:
        2.磴口县项目区:
        3.乌拉特中旗项目区
        二、技术应用效果
    鄂尔多斯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经验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紧紧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
        二、目的性要突出明确
        三、要不断的创新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四、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农机专业合作社:呼伦贝尔市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
    一、呼伦贝尔市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态势良好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采取的措施
    兴安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通辽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运行机制
        一、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
        二、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成效
    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彰显农机大作为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服务方式
        1.运行机制
        2、服务方式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投资来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促进了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动了土地的标准化生产, 使农牧业经营体制得到了创新。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现代的职业农牧民。
    锡盟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办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二、农牧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模式
        三、农牧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就
    乌兰察布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模式
    呼和浩特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包头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巴彦淖尔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措施与成就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阿拉善盟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主要措施
    乌海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二、运行机制和模式
        三、主要扶持措施

(6)挺起现代农牧业的脊梁——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成就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彩嬗变大农机带动大农业
2 装备精良农机化渐入佳境
3“铁牛”奋蹄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7)鄂托克旗土地规模化经营下的农田生态保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的背景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数据来源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本内容
    2.1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内涵
    2.2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原则
        2.2.1 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
        2.2.2 坚持依法依规、惠民利民的原则
        2.2.3 坚持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原则
        2.2.4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2.2.5 坚持严格把关、依法监管的原则
    2.3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优点
        2.3.1 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2.3.2 能够有效提高田间作业效率和农业机械使用率
        2.3.3 能够转变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2.3.4 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
        2.3.5 有利于开发荒地
        2.3.6 有利于培育农民企业家
    2.4 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历程
        2.4.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2.4.2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探索
    2.5 土地规模化经营下农田保护措施起到的意义
3 鄂托克旗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
    3.1 赛乌素地区基本概况
    3.2 赛乌素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
    3.3 赛乌素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具体做法
    3.4 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分析
        3.4.1 租赁经营制的涵义
        3.4.2 土地租赁经营制的优点
        3.4.3 代营制的涵义
        3.4.4 代营制的优点
4 提高机械化水平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4.1 2009 与2010 年喷灌区与管灌区农业产值对比
        4.1.1 产量对比
        4.1.2 农户收支对比
    4.2 促进鄂托克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
        4.2.1 调整利益关系,落实利益补偿
        4.2.2 土地流转机制要健全
        4.2.3 深化改革
        4.2.4 形式要规范
5 赛乌素地区农田土地规模化生产的保护措施
    5.1 营造农田防护林
    5.2 实行保护性耕作
    5.3 种植覆盖植物
    5.4 带状耕作,轮流留茬
    5.5 其它技术措施
    5.6 不同保护措施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6.1 不同保护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量的影响
        5.6.2 不同保护措施对农田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
        5.6.3 不同保护措施对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6.4 不同保护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5.6.5 不同保护措施对农田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
    5.7 鄂托克旗实施耕地保护性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7.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7.2 改进措施及建议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土壤风蚀防控的研究概况
        1.3.1 土壤风蚀的研究概况
        1.3.2 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3.3 农田防护林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1.3.4 退耕还林还草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1.4 农田土壤风蚀防控的机理研究
        1.4.1 土壤风蚀的发生过程、影响因素及其防控措施
        1.4.2 土壤风蚀防控机理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1.5 土壤特征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及教育
        2.2.2 工业
        2.2.3 农业
    2.3 试验设计
        2.3.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的试验设计
        2.3.2 农田防护林地防风效应研究的试验设计
        2.3.3 退耕地不同人工植被模式对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的试验设计
    2.4 主要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 研究区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
    3.1 大风和沙尘暴发生发展变化
    3.2 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性特征
    3.3 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3.1 平均气温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3.2 降水量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3.3 相对湿度对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影响
    3.4 气温、降水量和大气相对湿度与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耦合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防控的效应分析
    4.1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1.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2 秸秆、地膜覆盖措施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2.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不同留茬高度对土壤风蚀的防控效应
        4.3.1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防风固沙林地系统防风效应的分析
    5.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测定项目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林带结构类型对防风效应的影响
        5.2.2 林带宽度对防风效应的影响
        5.2.3 林带高度对防风效应的影响
        5.2.4 风向对林带防风效应的影响
        5.2.5 单条林带防风效应综合作用机理分析
        5.2.6 林网防风效应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人工林草植被对土壤风蚀防控的效应分析
    6.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6.1.1 试验地概况
        6.1.2 试验测定项目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植被模式小气候效应的比较
        6.2.2 不同植被模式土壤水分和土壤质地的比较
        6.2.3 不同植被模式植被覆盖度的比较
        6.2.4 不同植被模式地表粗糙度的比较分析
        6.2.5 不同植被模式土壤风蚀量的比较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本文特色
    7.3 讨论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添加粉碎玉米秸秆对风沙区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D]. 杨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 王丽华.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3(06)
  • [3]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J]. 吴利华,吴胜利.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2(05)
  • [4]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5]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J]. 徐玮,刘鑫,侯敏杰.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1(06)
  • [6]挺起现代农牧业的脊梁——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成就综述[J]. 王帅.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1(04)
  • [7]鄂托克旗土地规模化经营下的农田生态保护措施研究[D]. 李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8]鄂尔多斯现代农业框架下保护性耕作实践[A]. 卞一丁,康树君,徐龙,高晨鸣,周秀娥.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现代畜牧业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分会场论文集, 2010
  • [9]黄土高原不同防护类型农田土壤风蚀防控效应研究[D]. 李永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0)
  • [10]退化草原实施保护性耕作效果及所需技术装备的分析[A]. 徐玮,侯敏杰. 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8

标签:;  ;  ;  ;  ;  

鄂尔多斯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