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asen和Divi Cream治疗痤疮的疗效比较

Bimasen和Divi Cream治疗痤疮的疗效比较

一、必麦森、迪维霜治疗痤疮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苏莠詅[1](2014)在《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火针治疗与炉甘石洗剂外用结合甲硝唑口服对比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依据,为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可操作性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60例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外用结合甲硝唑口服。随机对照试验,治疗四周后观察两组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局部皮损的愈合情况。结果在总有效率、临床表现、皮损愈合方面,治疗组均要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疮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火针治疗结节性囊肿性痤疮疗效明显,临床可参考借鉴。

张烨雯[2](2012)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痤疮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的范畴。中医在治疗痤疮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复发率低而且副作用小。对于痤疮的认识现代中医学界已经逐渐趋向一致,多认为其发病与火邪相关,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但是常规的口服汤药疗法在痤疮的临床治疗当中并不能做到在短期内对每名患者都起效,这就造成了部分病人对口服汤药的依从性欠佳。而中医外治法则多是针对局部皮损进行中药外敷或配以针灸疗法。本研究为现今中医外治痤疮增加了一个思路,从中药与经络穴位结合入手,以《景岳全书》中提出的中医经典医论“引火归原”为理论指导,设计了以中药外敷涌泉来治疗寻常痤疮的外治方法。此次临床疗效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运用“引火归原”理论予以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且为此方法在实际临床的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次临床所观察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肤性病学》(第七版)中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中的志愿者。将所有患者参考《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的辨证分型进行分组。伴随症状有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为肺经风热组;伴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肠胃湿热组;皮疹色暗红,或见窦道,经久难愈,伴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滑腻脉弦滑,为痰湿瘀滞组;伴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组。治疗思路则参考《景岳全书》中提出的“引火归原”理论。各组患者均仅采用贴敷涌泉穴疗法,每日一贴,连续贴敷四周后观察症状及皮损改善状况,本次观察以积分法判定疗效,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患者总数75例,脱落3例,实际观察72例。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3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3.60%。其中肺经风热组总共12例,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5.00%;胃肠湿热组总共16例,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6.25%;痰湿瘀滞组总共20例,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阴虚内热组总共24例,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研究结果显示:各组的治疗均有效,但是经过比较,各组间寻常痤疮的治疗结果存在差异。各组总有效率从高到底为阴虚内热组(87.50%),肺经风热组(75.00%),痰湿瘀滞组(70.00%),胃肠湿热组(56.25%)。研究结论:通过本课题的观察,证实运用“引火归原”理论指导临床,对于寻常痤疮的治疗能够起到有效作用。此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可以为现今中医外治法治疗寻常痤疮提供一个新思路,丰富了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手段。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杨茜[3](2012)在《火针联合消痤饮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消痤饮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90例痰瘀结聚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火针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联合口服消痤饮加减,火针对照组单纯采用火针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外用维A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组均连续治疗4周。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痤疮疗效判定标准》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进行评分,并对治疗后进行安全性评价。治疗4周后,观察总体疗效。治疗后2个月对治疗有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积分28.00±2.61,治疗后积分4.64±4.25,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t=24.766,P <0.001,具有极显着差异;火针对照组,治疗前积分28.90±1.90,治疗后积分7.79±1.97,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t=21.367,P<0.001,具有极显着差异;西药对照组,治疗前积分27.48±2.91,治疗后积分10.81±5.88,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t=13.202,P <0.001,具有极显着差异。治疗4周后,三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28人中,痊愈19人,显效7人,有效1人,无效1人,痊愈率67.86%,总有效率96.43%;火针对照组29人中,痊愈9人,显效11人,有效3人,无效6人,痊愈率31.03%,总有效率79.31%;西药对照组27人中,痊愈9人,显效12人,有效1人,无效5人,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81.48%。三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经卡方检验,X2=6.10,P=0.045,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对三组治疗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其复发率情况。治疗组4例复发,复发率15.38%;火针对照组9例复发,复发率37.50%;西药对照组10例复发,复发率40.91%。三组治疗后复发间隔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6.038,P=0.049,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西药对照组出现5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及胃肠道不适;火针对照组与治疗组各出现2例,主要为局部疼痛。不良反应均较轻微,胃肠不适者给予胃黏膜保护药,皮肤干燥、脱屑嘱其皮肤保湿,火针治疗后局部疼痛者冷敷后疼痛即消失。结论:治疗4周后,与火针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类型、皮损数量、皮损肿痛、皮损颜色、出油情况进行症状评分,P <0.001,说明各组治疗前后具有极显着性差异;治疗后2个月对三组治疗有效例数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火针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证实,火针联合消痤饮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其复发率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刘久利[4](2011)在《中药治疗寻常痤疮文献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文献研究两个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一痤疮的中医学认识概况:主要从痤疮病名演变、病因病机、中药内治等方面论述了痤疮的中医学认识概况。综述二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现状:主要从痤疮的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等方面对痤疮的中医外治法进行综述。文献研究部分:研究一目的:系统的评价传统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鉴定并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的特征及质量进行评价,进而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综合分析。结果:共计51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但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结果表明,中药及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均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现有中低等级别的证据表明中药或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痤疮有一定的疗效,但鉴于现有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确切的疗效尚需要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研究二目的:分析并探讨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用药规律。方法:作者通过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然后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定性评价,总结并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68篇文献,192首方剂,167种中药,用药2028次。清热药最多,占45.02%。前四位中药为黄芩、甘草、丹参、生地。四气以寒为主。肝经药居十二经之首。结论: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清热药及黄芩、甘草、丹参、生地应用最多;中药治疗寻常痤疮具有疗效确切和副作用低的特点。

陈洁珍[5](2009)在《针药结合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寻常型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损容性慢性炎症疾病,中医称为“粉刺”“肺风粉刺”“酒刺”“暗疮”“青春痘”。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主要好发于青少年男女的面、胸、背等脂溢部位;临床表现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主要特征。而外国学者研究更认为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根据吴伊旋等人在一份《寻常型痤疮患者临床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本病“除容貌外,痤疮对患者情绪、择业和社交等方面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少数患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经临床病例观察和验证,本病确实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美容和身心健康。目前中西医对痤疮的治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治疗方法亦繁多,如中西医的内服外用,激光和针灸等各种方法,但经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单一的治疗手法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希望寻求一种疗效快捷和确切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痤疮方剂枇杷清肺饮、阳明二经针刺和针药结合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肺胃郁热型的疗效差别。方法:收集192例符合寻常型痤疮肺胃郁热型的12-27岁青少年男女患者,将其分配到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三组。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中药组给予枇杷清肺饮内服;单纯针刺组以阳明二经为主;针药结合组则以枇杷清肺饮及针刺组经穴结合。针刺组:以毫针刺法为主,处方:以阳明二经为主选取合谷、迎香、四白、地仓、曲池(泻法)、天枢(泻法),辅助穴按临床表现选配,例如:支沟、足三里、丰隆(泻法)、血海、三阴交、尺泽(泻法)。针药结合组:选用针刺组经穴以及中药组枇杷清肺饮。枇杷清肺饮内服每天早晚一次;针刺方法以穴位下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选以适当泻法,而在痤疮康复期,视患者体质表现可选适当穴位施行补法,针刺取隔天治疗一次,3组均以4星期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临床结果:1.三组均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经治疗后三组面部皮损的减少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而针药结合治疗方法较其它两组治疗法对皮损减少治疗效果更为显着。2.经本研究发现,针药结合治疗组对寻常痤疮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和瘢痕,结节方面的改善程度,与中药组和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药结合疗法对寻常痤疮患者局部和整体的改善较单服中药法或单行针刺法更为明显。3.在面部皮损炎症改善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三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针药结合治疗法改善面部皮损炎症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治疗法。4.患者症状改善方面,三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表现有明显改善(P<0.05),而且针药结合组的症状表现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明显性差异(P<0.05)。证明针药结合组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其它两组。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寻常痤疮患者面部的丘疹色素、粉刺数目、皮损的程度会随着体质症状的改善而好转近成正比;证明针药结合治疗法在改善寻常痤疮的同时对其它伴发疾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实例*(男、26岁,病程有8年,本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声反映:经过4星期的针药治疗以后,面部痤疮丘疹色素、皮损结节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每治疗一次睡眠质量和工作情绪就有改善,目前患者每星期前来复诊一次,他认为这是一种具有保健和巩固病程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对巩固身体健康有非常理想效用。)另一位18岁中七女学生(患有严重鼻敏感症超过十年,主要表现在晚上睡觉鼻塞呼吸困难,早上打喷嚏,白天亦时有流涕塞鼻,故在针药方组作了加减,组方选用了枇杷清肺饮和川芎茶调散合并应用,穴位着重选用了肺经、大肠经、胃经的俞穴,在治疗到第三星期时候,除了前额留有丘疹小粒子以外,其面上的粉刺和色素基本消退,更理想是鼻窦畅通,喷嚏减少,白天精神大为改善,情绪开朗,证明针药结合相配得宜,其疗效自然相得益彰。)结论:1.三组均可减少寻常型痤疮的丘疹刺头,改善皮损的严重程度和减轻其炎症,但针药结合组对患部症状的改善,控制复发等方面较其它两组更加快捷和明显,效用更持久。2.三组在治疗过程中,目的都是着重改善患者的体质,以达到治疗效果;若运用针药结合疗法正是加强了治疗的效力,正如唐名医孙思邈:“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证明针药结合治疗更利于临床应用。

帅睿[6](2009)在《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发病率很高,易反复发作,可持续多年,严重者可留有疤痕及色素沉着,损坏患者容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雄性激素)、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西医主要使用雄激素拮抗剂、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但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往往求助中医治疗。中医通过全身调理治疗痤疮效果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痤疮的中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为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治疗和研究概况,包括了中医古代文献对痤疮的论述,近现代名老中医对痤疮的辨证论治及治疗用药特点,以及近十年来中医对痤疮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为近十年来现代医学对痤疮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临床研究: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对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是治疗痤疮的有效途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中观察到痤疮患者多工作学习紧张,且多有情绪急燥、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肝火炽盛之症,且多喜食肥甘厚味以及辛燥之品,皮疹由情志不调及饮食不节而致内热蕴积而成。辨证应属肝旺辱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从内生;肝郁化火,肝火与脾湿聚结化毒,郁滞血脉,发于肌肤而生疹。根据以上理论,导师以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肝郁脾虚证。诸药合用使木气冲和调达,脾复健运,血脉通畅,气血平和而病自愈。通过中药辨证施治不但治愈皮疹,而且改善了全身症状,调节了阴阳平衡,使之疗效持久。本次研究治疗组采用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病人37例,有效率81.08%;对照组采用清热泻火、活血解毒法,治疗病人31例,有效率45.16%,经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杨岚[7](2008)在《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①通过观察痤疮患者皮损和综合证候的改善情况,比较痤疮合剂与当归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客观性评价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②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经派克墨水染色直接镜检,对糠秕马拉色菌与本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③用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2.研究方法:2.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内服痤疮合剂30ml,每日2次;对照组内服当归苦参丸6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局部外用痤疮合剂,每日2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皮损情况(包括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情况)和综合证候疗效(包括皮损积分和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价疗效,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2.2实验研究:2.2.1痤疮患者皮损处糠秕马拉色菌带菌情况研究对痤疮患者皮损内糠秕马拉色菌用派克墨水染色法进行直接镜检检查。2.2.2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标准菌株传代培养,制成菌悬液,用不同浓度的痤疮合剂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3.研究结果3.1临床研究: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两组皮损积分、综合疗效积分在治疗前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的改善皮损和综合证候的作用。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皮损消退率为61.31%,高于对照组皮损消退率,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皮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积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综合证候疗效率为62.77%,高于对照组综合证候疗效率,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综合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痤疮患者主要为油性、混合性皮肤类型,分别占患者总数48.39%、41.94%;发病部位主要在额(42例,占67.74%)、面颊(59例,占95.16%)、口周(38例,占61.29%);61.29%患者性情急躁,显示精神情绪因素与本病有一定相关性; 71.11%的女性患者皮疹加重与月经周期有关。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3.2实验研究:3.2.1痤疮患者皮损处糠秕马拉色菌带菌情况研究共检测117例痤疮患者,糠秕马拉色菌总带菌率为23.08%;其中男性患者30例,7例糠秕马拉色菌阳性,带菌率23.33%;女性患者87例,20例糠秕马拉色菌阳性,带菌率22.99%。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6~25岁患者糠秕马拉色菌检出率占患者总数80%以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中度(Ⅱ级)痤疮患者糠秕马拉色菌检出18例,检出率为66.67%。3.2.2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实验研究。将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转种于厌氧血平皿,取次代培养的杆菌制成菌悬液,中药倍比稀释后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经72h厌氧培养后,对照管中有细菌生长。中药液自1:2倍比稀释,稀释度至1:128时未见细菌生长,为该药最小抑菌浓度,即MIC为11.41mg/ml。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痤疮合剂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实验研究。将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传代培养2次,制备菌悬液,均匀涂于橄榄油固体培养基平皿上;将痤疮合剂用无菌蒸馏水分别稀释成浓度为100%、60%、50%、40%、30%、20%、10%、5%、0%(生长对照)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 48小时菌落生长及抑菌环出现,在100%药物浓度抑菌环直径为14mm,30%药物浓度抑菌环直径为10mm。痤疮合剂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4.结论:4.1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有较好效果,适用对象为中度痤疮(皮损主要为炎性丘疹、脓疱)肺胃湿热之证。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皮损情况和综合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4.2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处可检出糠秕马拉色菌;体外抑菌实验证实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MIC为11.41mg/ml;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证明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徐晶钰[8](2008)在《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可持续多年。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临床上以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临床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若不予治疗,容易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毁损患者容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皮肤病,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雄激素)、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目前西医主要使用雄激素拮抗剂、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但是也有较明显毒副作用,如肝功能受损、致畸、骨生成迟缓、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受影响等。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痤疮的中药成为皮肤科医师研究的一个重点。导师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健脾消导,清热解毒除湿,破瘀散结法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为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治疗和研究概况,包括了中医古代文献中对痤疮的论述,近现代名老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用药的特点,以及近十年来中医对痤疮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为近十年来现代医学对痤疮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内服方消痤汤对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痤疮患者100例分为自拟消痤汤组(n=40)、丹参酮胶囊组(n=40)、对照组(n=20)。疗程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填写临床病例报告表,每2周记录一次,并进行症状分级积分,判定临床疗效。观察结束将数据量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痤疮治疗4周后:自拟方组:出油症状有效率为89.5%与丹参酮组(76.3%)和对照组(63.2%)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性质症状有效率为87.2%与丹参酮组(66.7%)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两组与对照组(45.0%)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数量症状有效率为82.5%与丹参酮组(66.7%)有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两组与对照组(40.0%)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颜色症状有效率为89.7%与丹参酮组(79.5%)有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两组与对照组(26.3%)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肿痛症状有效率91.2%与丹参酮组(74.3%)有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两组与对照组(17.6%)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总疗效:自拟方组有效率为92.5%与丹参酮组(72.5%)有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两组与对照组(25.0%)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消痤汤治疗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服用4周后疗效较显着,改善最明显症状为肿痛,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伯仁[9](2008)在《国产异维A酸胶囊治疗重症痤疮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国产异维A酸(泰尔丝)治疗重症痤疮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治疗组泰尔丝胶囊口服10mg/次,2次/d,饭后疗程3月;对照组必麦森凝胶和0.025%迪维霜乳膏外用早晚各一次,疗程3月。结果泰尔丝胶囊治疗重症痤疮的疗效自第2周起即可见效,至4~8周效果更明显,出现6例临床痊愈患者,不良反应少。至疗程结束有20例临床痊愈患者,显效1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91%。而对照组2周时疗效不明显,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明显。至4~8周仅有2例痊愈患者。至疗程结束有8例临床痊愈患者,显效14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2%。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泰尔丝胶囊治疗重症痤疮的疗效是明显且安全的。

马朝东[10](2007)在《芩栀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可持续多年。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症状变异较大,从非炎症性的粉刺到炎症性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都可见到,若不予治疗,容易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毁损患者容貌。临床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明了,通常认为是由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程慢性,易复发。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迄今尚未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中医药是治疗痤疮的有效途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科运用自制中药芩栀苦参丸为主治疗寻常痤疮已有多年的历史,卓有成效。导师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曾对本药进行过专门的临床观察和课题研究,并完成校级课题“芩栀苦参丸对痤疮丙酸杆菌调控的研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证实芩栀苦参丸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芩栀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规范芩栀苦参丸的适用症候,本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芩栀苦参丸9~10克(35~40粒)口服,每日2次;同时给予硫酸卡那霉素药水外涂患处,每日2次;二黄散凉白开水调服外涂面部,睡前一次。对照组只外用硫酸卡那霉素药水和二黄散。疗程六周。观察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填写临床病例报告表,每两周记录一次,并进行症状分级积分,判定临床疗效。观察结束将数据量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120份病例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皮肤科2005年6月~2007年4月门诊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辨证分型、临床分型、分级、治疗前症状分级积分等均衡可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疗效比较,临床痊愈治疗组21例(占25.0%),对照组4例(占11.1%);有效率治疗组90.5%,对照组72.8%。经统计学检验,P<0.01,差异极显着,治疗组整体疗效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②辨证四型疗效分析,肺胃热盛证总体疗效最好,有效率94.3%,肠胃湿热证疗效次之,有效率92.9%。痰湿瘀滞证疗效最差,有效率77.8%。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检验,肺胃热盛证和肠胃湿热证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痰湿瘀滞证和冲任不调证差异不显着(P>0.05),无统计学意义。③主要症状疗效分析,出油情况积分减少75.2%,皮损性质积分减少84.6%,皮损数量积分减少82.7%,皮损颜色积分减少76.0%,皮损肿痛积分减少94.8%。以皮损肿痛积分减少最显着,皮损性质、皮损数量次之。与对照组相比,皮损肿痛和皮损性质经统计学检验,P<0.01,差异极显着;皮损数量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显着,三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出油减少和皮损颜色改变经统计学检验,P>0.05,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着差异。结论认为:芩栀苦参丸治疗痤疮有较好效果,适用对象为轻中度痤疮辨证属肺胃热盛证和肠胃湿热证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肺胃热盛证、肠胃湿热证疗效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痰湿瘀滞证、冲任不调证无统计学意义;痤疮各症状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以皮损肿痛、皮损性质、皮损数量变化明显。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明芩栀苦参丸治疗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必麦森、迪维霜治疗痤疮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必麦森、迪维霜治疗痤疮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研究概况
    2. 中医对痤疮的研究现状
        2.1. 临床变现
        2.2. 中医病名沿革及症状表现
        2.3. 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2.4. 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脱标准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针刺意外及处理
        2.4 背俞穴针刺意外现象及其处理
        2.5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3 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痤搭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关于痤疮的记载
        2 现代中医对寻常痤疮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寻常痤疮的认识
        1 发病原因
        2 发病机理
        3 临床表现
        4 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
        1.6 治疗方法
        1.7 临床观察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观察结果
    讨论
        1 中医诊疗寻常痤疮的常规思路
        2 引火归原法应用于寻常痤疮诊治的依据
        3 用药理论及相关药理分析
        4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火针联合消痤饮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法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方法
    6 医学伦理问题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痤疮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1 寻常痤疮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 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中药治疗寻常痤疮文献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痤疮的中医学认识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现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药治疗寻常痤疮文献的系统评价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资料提取表格
    附录2 质量评价标准
    附录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指标列表
    附录4 纳入研究列表
    附录5 纳入研究的原始文献数据表
    二:中药内治寻常痤疮的用药规律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2 纳入研究特征和循证医学评价
        3 研究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药物分类及性味归经(参照以下两本文献)
    附录2 寻常痤疮用药排序(名次-药物名称-用药频次)
致谢
个人简历

(5)针药结合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医学对寻常型痤疮肺胃郁热型辨证论治
        一.对痤疮病因认识
        二.痤疮病机的认识
        三.证侯分型
        四.治疗方法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医学对寻常型痤疮的研究和治疗
        一.病因病机
        二.痤疮的类型
        三.西医的治疗方法
        四.治疗方法的发展
    第三节 针药结合治疗痤疮
        一.传统的治疗论据
        二.现代医学对针药同疗的机理探讨
        三.目前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疗效标准评估法
        五.观察项目
        六.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临床结果分析
        一.三组总疗效比较
        二.三组治疗一般指标的比较
        三.复发率反应观察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一.关于痤疮
        二.三组案例各项指标分析
        三.体会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痤疮的研究概况
        1 古代文献对痤疮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情况
        2 病因及发病因素
        3 临床分级
        4 痤疮的治疗
        5 调护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及分级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5 研究方法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一般情况比较
        2.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 病例特点分析
        2 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痤疮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对痤疮的记载
        1.1 病名及症状探讨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治法方药探讨
        2. 当代医家对痤疮的辨证分型论治
        2.1 痤疮辨证分型
        2.2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2.2.1 内治方药
        2.2.2 外治法及方药
        2.2.3 其他疗法治疗痤疮
        3.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
        3.1 痤疮致病菌方面的实验研究
        3.2 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实验研究
        3.3 性激素方面的实验研究
        3.4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综述一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现代医药对痤疮的治疗及副作用
        3.1 全身系统性治疗药物
        3.2 局部外用药物
        3.3 其他疗法
        4. 痤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综述二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一) 痤疮患者皮损处糠秕马拉色菌带菌情况研究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二)
    一、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资料和方法
        结果
    二、痤疮合剂对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8)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痤疮的研究概况
        1 历代文献中对痤疮的主要论述
        2 现代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2.1 近现代名老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2.2 近10 年来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情况
        2 痤疮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2.1 内分泌因素
        2.2 毛囊皮脂导管的角化异常
        2.3 微生物
        2.4 炎症损害及免疫机制
        2.5 精神因素
        2.6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2.7 微量元素
        2.8 痤疮发生的其它危险因素
        3 临床分级
        4 痤疮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诊疗标准
        1 诊断及分级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5 研究方法
        6 观测指标(表见附录)
        7 疗效判定标准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3组患者临床分级比较
        3 治疗前的症状总结
        4 疗效评价
    讨论
        1 100例痤疮病例分析
        2 疗效分析
        3 导师对痤疮病因病机的分析及治疗调护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国产异维A酸胶囊治疗重症痤疮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1.2 治疗方案及疗程
    1.3 疗效评判标准
2 观察结果
    2.1 疗效比较 A、B两组分别于疗程的2、4、8、12周观察、评价一次, 效果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10)芩栀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痤疮的中医学研究概述
        1 病名认识
        2 病因病机分析
        3 辨证分型论治研究
        4 复方论治及实验研究
        5 单方及中成药论治
        6 临床用药计量学分析
        7 痤疮综合治疗观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痤疮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3 痤疮的分类和分级
        4 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芩栀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诊疗标准
        1 诊断及分级标准
        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6 研究方法
        7 观测指标(表见附录)
        8 疗效判定标准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病情基线资料分析
        3 临床观察结果
        4 脱落和剔除病历
    讨论
        1 清热除湿凉血法与痤疮治疗
        2 芩栀苦参丸作用机理
        3 病例特点分析
        4 治疗结果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必麦森、迪维霜治疗痤疮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研究[D]. 苏莠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2]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D]. 张烨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S2)
  • [3]火针联合消痤饮治疗痰瘀结聚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茜. 泸州医学院, 2012(02)
  • [4]中药治疗寻常痤疮文献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探索[D]. 刘久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针药结合治疗青少年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 陈洁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 帅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杨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8]自拟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晶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9]国产异维A酸胶囊治疗重症痤疮的疗效分析[J]. 王伯仁. 皮肤病与性病, 2008(01)
  • [10]芩栀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朝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Bimasen和Divi Cream治疗痤疮的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