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调查

白菜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调查

一、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传染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开[1](2021)在《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成虫的自然寄生率达15%左右。在6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蜀柏毒蛾微孢子虫长椭圆,多数瘦长型,一头稍大,与家蚕微孢子虫相比有明显差异。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危害家蚕,繁殖周期较长,蚁蚕添食106粒/mL浓度蜀柏毒蛾微孢子虫,要在蛾期才能检出成熟孢子,个体感染率7.69%,致病力弱,尚未发现胚种传染。

黄旭华,汤庆坤,罗梅兰,黄深惠,蒋师东,夏青,黄景滩,李安华,鲁成,陈小青,毛洪斌,潘志新[2](2018)在《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其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面掌握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并进行感染性和分类研究,为经济昆虫微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捕捉或诱虫灯引诱方式在广西蚕区的桑园、菜地及周围收集野外昆虫,显微镜检验各种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通过生物试验鉴定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感染性,并分别检测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性;基于SSU rRNA序列构建昆虫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昆虫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分布广泛,大部分昆虫已感染微孢子虫,其中菜粉蝶、稻纵卷叶螟、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和红腹灯蛾的微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4.95%、4.38%、0.08%、0.28%、0.64%和1.14%,其他鳞翅目昆虫的总体微孢子虫感染率为0.75%。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交叉感染率达40.00%;部分昆虫微孢子虫还具有很强的胚种传染力,其中桑尺蠖微孢子虫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原始寄主的胚种传染率分别为77.48%和66.15%。从桑尺蠖分离获得的3株微孢子虫虽然为不同的微孢子虫,但均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同属异种。【结论】在广西各地区存在丰富的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种类多样,且大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属于Nosema属,与家蚕微孢子虫亲缘关系密切;部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还对家蚕形成交叉传染危害的风险,因此杜绝昆虫微孢子虫污染桑叶交叉感染家蚕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陈世良,肖圣燕,潘秋玲,黎永谋,杨荣贵,高建华,高翔,许金山[3](2017)在《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侵染力与胚传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梨花迁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分离的微孢子虫进行形态与分子鉴定,探究其对非天然宿主家蚕Bombyx mori的侵染力与胚传性。【方法】从田间采集的梨花迁粉蝶中分离得到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液,测定其孢子的形态、大小、体积、长短轴比,同时对该孢子虫的16S r DNA进行PCR克隆测序与分析。将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Nosema sp.CP与家蚕微孢子虫N.bombycis分别对2龄起蚕、4龄起蚕进行添食感染比对,测定家蚕食下两种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和胚种传染能力。【结果】本研究分离的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形态为长椭圆形,具双核;其16S r DNA序列与已报道的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序列一致性大于99%,为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和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综合感染率分别是68.8%和98.3%;在继代蚁蚕中,感染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和家蚕微孢子虫的雌蛾所产蚕卵次代蚁蚕检出有孢子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100%,卵壳的孢子虫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100%;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和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分别为9.6%和23.2%。【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微孢子虫为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具有微孢子虫Nosema属的典型特征。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能感染危害家蚕,也具有家蚕胚种传染性,但感染率和胚传率均明显低于家蚕微孢子虫,是蚕业生产中必须防控的对象。

陈世良,高建华,陈海佺,黎永谋,邓欢,高翔,朱峰[4](2016)在《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及胚种传染性研究》文中提出通过人工添食的方法,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感染家蚕4龄起蚕,以确定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胚种传染性以及食下感染率、胚种传染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胚种传染性。以梨花迁粉蝶体中新鲜微孢子虫的食下感染率最高,为89.2%;以蛾体形式保存在4℃冰箱中半年的微孢子虫食下感染率次之,为84.8%;以蛾体形式保存在自然环境中半年的微孢子虫食下感染率较低,为13.3%;以微孢子虫水溶液形态保存于4℃冰箱中半年的食下感染率最低,为3.4%。家蚕转青卵检验胚种传染率,以梨花迁粉蝶体中新鲜微孢子虫的最高,为25.3%;4℃冰箱中存放半年的梨花迁粉蝶体中微孢子虫的次之,为19.3%;自然环境中存放半年梨花迁粉蝶体中微孢子虫的较低,为18.7%;以微孢子虫水溶液形态保存于4℃冰箱中半年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最低,为11.3%。

陈世良,杨荣贵,高建华,廖鹏飞,黎勇谋,高翔,张金祥,肖圣燕,朱峰[5](2016)在《不同品种及性别家蚕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差异性分析》文中提出为了解不同品种及不同性别家蚕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差异性,利用菜粉蝶微孢子虫对9个不同的家蚕品种(8个原种、1个杂交种)进行感染性添食试验,添食菜粉蝶微孢子的浓度和数量均相同。结果表明,家蚕各品种之间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秋华最容易被微孢子虫感染,皓月感染力最低。同时,对不同家蚕品种雌雄蛾感染率进行调查,发现家蚕雌雄蛾之间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的差异并不显着。

黄旭华,潘志新,韦廷秀,汤庆坤[6](2015)在《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陈世良,杨荣贵,高建华,高翔,朱峰,罗顺高,张金祥[7](2015)在《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胚种传染性与蚕桑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报道,菜粉蝶微孢子虫能感染家蚕并对家蚕生理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笔者对家蚕各级原种、1代杂交种进行母蛾镜检发现椭圆形偏细的微孢子虫,而且检出率极高,其形态大小与家蚕微孢子虫存在一定差异,即长轴与家蚕微孢子虫长轴相当,而短轴偏短。经显微镜观察测量发现,该微孢子虫形态呈椭圆形,大小平均(3.52±0.38)μm×(1.52±0.13)μm,与野外菜粉蝶寄生的微孢子虫形态相似,大小、体积、长短轴比相当。同一地理位置野外分离得到的微孢子虫与家蚕寄生微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近,对家蚕的胚种传染性如何?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危害情况,对正常家蚕添食当地桑园收集纯化的菜粉蝶微孢子虫,分析微孢子虫对当代蚕和子代蚕的胚种传染性,并综合评价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蚕桑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微孢子虫的家蚕生长发育正常并能完成其生活世代,对体质、茧质、卵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种茧育母蛾检验毒率的判定影响很大。

陈世良,高翔,张金祥,高建华,张永红,杨荣贵[8](2015)在《云南菜粉蝶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病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蒋满贵,黄旭华,罗梅兰,汤庆坤,安春梅,胡文娟,甘丽红[9](2012)在《对广西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的异型微孢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调查了广西蚕种生产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异型微孢子虫发生情况,研究异型微孢子虫主要种类、形态以及调查一些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传染力和胚种传染力等,探讨异型微孢子虫对广西家蚕微粒子病检疫和病害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

黄旭华,潘志新,朱方容,林强,罗梅兰,石美宁,邱长玉,唐亮,黄深惠[10](2011)在《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二、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传染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传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其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昆虫微孢子虫自然感染率调查
    1.3 昆虫微孢子虫感染力调查
        1.3.1 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
        1.3.2 部分昆虫微孢子虫的胚种传染率调查
    1.4 部分昆虫微孢子虫分子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1.4.1 基因组DNA提取
        1.4.2 SSU r RNA序列PCR扩增及测序分析
        1.4.3 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分布情况
    2.2 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
    2.3 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胚种传染性
    2.4 桑尺蠖微孢子虫SSU r RNA序列分析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3)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侵染力与胚传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1.3 对家蚕致病性调查
    1.4 胚种传染能力调查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形态观察
    2.2 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分子鉴定
    2.3 对家蚕的致病性分析
    2.4 对家蚕胚种传染能力的调查
3 讨论

(4)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及胚种传染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病原体
        1.1.2 供试家蚕品种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病原体的收集鉴定与处理
        1.2.2 病原体制备
        1.2.3 家蚕分区和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添食
        1.2.4 感染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家蚕母蛾所产蚕卵的患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病原鉴定结果
    2.2 家蚕幼虫食下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后羽化的蚕蛾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感染情况
    2.3 感染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的家蚕母蛾所产蚕卵患病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6)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母蛾检验
2 蚕业消毒
    2.1 常规消毒
    2.2 桑叶消毒
3 预防野外昆虫微粒子病对家蚕的交叉传染
4 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应用
5 总结

(7)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胚种传染性与蚕桑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历年对菜粉蝶携带微孢子虫的调查情况
2添食试验材料与方法
    2.1添食病原提取
    2.2添食蚕品种
    2.3镜检调查材料
    2.4添食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当代蚕体质量和茧质的影响
    3.2菜粉蝶微孢子对当代家蚕母蛾及所产卵量、卵质的影响
    3.3菜粉蝶微孢子对家蚕胚种传染性的影响
    3.4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子代蚕蛾感染情况分析
    3.5子代家蚕蚕茧的各项质量指标的调查
4小结

(8)云南菜粉蝶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病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添食家蚕的病原变化情况分析
    2. 2 菜粉蝶微孢子虫食下传染调查情况
    2. 3 家蚕的胚种传染能力调查
    2. 4 对感病母蛾所产的蚕卵饲养成绩的调查
3 讨 论

(9)对广西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的异型微孢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异型微孢子虫发生情况
2 常见异型微孢子虫种类和形态
3 异型微孢子虫的病原性研究
    3.1 调查GXM1和GXM2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
    3.2 生产上带毒蚕种的胚种传染力调查
    3.3 生产上带毒蚕种的胚种传染力调查结果
4 讨论

(10)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试验
    1.3 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增殖观察
        1.3.1 研磨镜检观察
        1.3.2 涂片染色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来源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
    2.2 不同来源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的增殖情况
        2.2.1 研磨镜检观察结果
        2.2.2 涂片染色观察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四、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传染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J]. 张开. 四川蚕业, 2021(03)
  • [2]广西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其特性分析[J]. 黄旭华,汤庆坤,罗梅兰,黄深惠,蒋师东,夏青,黄景滩,李安华,鲁成,陈小青,毛洪斌,潘志新.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8)
  • [3]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侵染力与胚传性[J]. 陈世良,肖圣燕,潘秋玲,黎永谋,杨荣贵,高建华,高翔,许金山. 昆虫学报, 2017(02)
  • [4]梨花迁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及胚种传染性研究[J]. 陈世良,高建华,陈海佺,黎永谋,邓欢,高翔,朱峰. 中国蚕业, 2016(04)
  • [5]不同品种及性别家蚕感染菜粉蝶微孢子虫差异性分析[J]. 陈世良,杨荣贵,高建华,廖鹏飞,黎勇谋,高翔,张金祥,肖圣燕,朱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9)
  • [6]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 黄旭华,潘志新,韦廷秀,汤庆坤. 广西蚕业, 2015(04)
  • [7]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胚种传染性与蚕桑质量的影响[J]. 陈世良,杨荣贵,高建华,高翔,朱峰,罗顺高,张金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8)
  • [8]云南菜粉蝶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病原性研究[J]. 陈世良,高翔,张金祥,高建华,张永红,杨荣贵.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2)
  • [9]对广西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的异型微孢子研究[J]. 蒋满贵,黄旭华,罗梅兰,汤庆坤,安春梅,胡文娟,甘丽红. 广西蚕业, 2012(03)
  • [10]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J]. 黄旭华,潘志新,朱方容,林强,罗梅兰,石美宁,邱长玉,唐亮,黄深惠. 南方农业学报, 2011(06)

标签:;  ;  

白菜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