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情况分析

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情况分析

一、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志润[1](2020)在《宁夏清水河流域氟化物(F-)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氟在环境中的赋存是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演变的结果,氟化物超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氟水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典型劣质水源,长期饮用此类水体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以宁夏中南部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范围,对清水河流域地区地表水、底泥、岩石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空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影响因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全文从时空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析、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宁夏清水河流域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时间上,对比不同季节氟化物的浓度,枯水期的氟化物最高为1.83mg/L,平水期次之为0.64mg/L,丰水期最低为0.41mg/L。呈现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分布特点,反映降雨量及径流量对氟浓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在空间上,2018年4月呈现出氟浓度干流>支流,下游>上游的特点,由于河流干流流程较长,从上游半湿润区,到下游半干旱-干旱区,地表蒸发作用逐渐加大,因而下游河流受到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致使氟化物(F-)浓度增大;2018年7月呈现氟化物浓度支流>干流,上游>下游的特点。在汛期河流得到充足水量补充,使地表水氟化物浓度明显下降,从支流汇入干流被稀释;2018年11月呈现干流>支流,下游>上游的特点。这与支流汇入产生的叠加效应、流域气候等因素有关。(2)清水河流域水体为弱碱性,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其离子浓度含量顺序为Na+>Mg2+>K+>Ca2+;SO42->Cl->CO32->HCO3-。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类型以高矿化度的Na+-K+-SO42-型为主,混合有Na+-K+-Cl-型。SO42和Na+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其次是K+和Cl-。证明研究区研究区存在蒸发岩(主要包括石膏和硬石膏岩、盐岩等)风化产物;由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氟离子的富集与SO42-、TDS、EC、Cl-的聚类关系紧密,可以成为研究氟的富集的重要因素。表明氟化物(F-)的富集与流域富含岩盐、膏岩的古近系一新近系及白垩系红层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并且pH、HCO3-指示的偏碱性环境影响了其迁移、转化。(3)依据企业污染物排放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地区均无含氟化物企业排放的事实,说明流域中氟化物的来源与人类活动排放无关。研究表明其地层岩石是氟化物来源的物质基础,寺口子水库区域的固相岩石中氟化物(F-)含量均值为1409mg/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此区域为高氟背景区。含氟矿物质通过淋滤作用迁移到水域中造成研究区氟化物浓度升高,底泥沉积物中的水溶性氟化物与地表水具有极显着相关性,证明底泥沉积物与地表水中氟含量的成因有密切联系。对于水库效应,由于库区水面辽阔,蒸发量相对流域较高,对其氟化物(F-)会产生影响。

庞瑞发,张久涛[2](2016)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对中小学生龋患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对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对中小学生龋齿患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区的20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别将改水后的龋病情况与改水前的情况、对照区的情况以及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水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患龋率高于改水前,其与对照区基本无差别,并且经过改水,该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患龋率明显低于沿海城市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地方性的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后,并不会对导致该地区中小学生的患龋率提高,因此该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患龋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杨丹,李丹丹,秦鸣,吕春鹏,范智鹏,江伟,褚衍茹,杨庆,吴俊华,高彦辉[3](2016)在《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现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分析骨关节炎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和齐齐哈尔市农村,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水平等),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肘、膝两个关节X线正位片等),并采集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227人,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42.4%(520/1 227)。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随之增加(χ2=193.387,P<0.01),男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女性[49.7%(221/445)比38.2%(299/782),χ2=15.167,P<0.01];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呈下降的趋势(χ2=47.817,P<0.01);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骨关节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0.300,P<0.01);随着水氟含量增加,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5.936,P<0.05)。结论黑龙江省农村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年龄、性别、经济水平、体质指数、水氟暴露等是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的影响因素。

赵众,孙昊,齐文[4](2011)在《手术法对下颈椎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的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20~52岁,受伤至就诊时间6 h~5 d。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损伤节段C4(1例)、C5(3例)、C6(2例)。下颈椎骨折类型根据ALLEN分型,屈曲压缩型4级2例,纵向压缩型3级4例,均伴齿状突骨折,其中AndersonⅡ型2例,浅Ⅲ型4例。入院时脊髓损伤采用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2例。

陈志辉[5](2008)在《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文中认为地方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我省地方病学科的发展简史,概述了我省在地方病科学研究、疾病监测与控制、人才培养方面工作成就,并提出今后福建省地方病发展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陈志辉[6](2008)在《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地方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文回顾了我省地方病学科的发展简史,概述了我省在地方病科学研究、疾病监测与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成就,并提出今后福建省地方病发展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杨兴媛,郭少林,高晓春[7](2000)在《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刘志富,周健民,赵永才,高小春,黄真山[8](1999)在《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认为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氟对机体的作用是全身性的,主要作用于牙齿、骨骼等硬组织,其典型的临床体症为氟斑牙和氟骨症。在我国该病病区分布广泛,受害人口较多,病情严重。本市是该病区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地方性氟中毒情况,科学指导防治工作,现根据1989~1994年黑龙江省地方病疫情调查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史志诚[9](2009)在《中国现代毒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总结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近100年里,我国现代毒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方法】采取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的方法,【结果】随着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我国毒理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49)为形成起步时期。特点是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的发展,为毒理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西方毒理学开始影响中国;法医毒理学、工业职业毒理学、药理毒理学和蛇毒研究率先发展。第二阶段(1949-1978)为取得阶段性成果时期,特点是禁绝了百年鸦片毒害;初步建立毒理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疑难中毒调查诊断取得重大成果。第三阶段(1978-2008)开拓创新发展时期,特点是改革开放30年推动了现代毒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全面发展,现代毒理学已成为一门全新的生物科学。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峡两岸毒理学学术交流不断扩大;毒理学教育和博士、硕士培养得到加强;毒素研究与开发、科学普及取得重大成果;加入WTO和"911"之后,突发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履行国际公约、禁毒、控烟取得新进展。毒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分子时代",同时走向社会,参与政府决策和立法,初步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与此同时,现代毒理学通过教育、书刊、网站、社会团体和技术交流广为传播,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确保我国国家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结论】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学品生产应用的不断扩大,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环境污染的治理滞后,毒物引发的中毒事件和毒性灾害将进入频繁发生期。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代毒理学面临诸多挑战,但又是机遇,任重道远。必须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发挥毒理学家在防毒、解毒、化毒为利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政府应急,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嘉惠未来,为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未来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梁秀娟[10](2008)在《吉林西部洋沙泡水库水土环境中氟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引嫩入白供水工程洋沙泡水库水质改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运用水环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力学、土壤化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采用野外取样、室内模拟实验等手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洋沙泡水库水质、湖库底泥化学成分和氟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表明洋沙泡属于高氟湖库,氟主要来源于二龙涛河来水、周边地表水径流和底泥释放;采用水槽底泥氟释放、水柱底泥氟释放、水质混合模拟等多种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并揭示了高氟底泥中氟长期缓慢释放的规律和机理,计算了洋沙泡底泥氟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建立了湖泊底泥氟长期缓慢释放的动力学模型,依据实验资料拟合了多种条件下氟累积释放方程;采用水量平衡方程与溶质守恒定律耦合模型、水流水质数值模拟模型,预测了不同引水方案下洋沙泡水质变化的时空特征,提出了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高氟湖库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清水河流域氟化物(F-)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水文
    2.4 生态环境
    2.5 社会经济
第三章 研究区地表水、岩石和底泥的调查与含氟量的测定
    3.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3.2 实验方法
    3.3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研究区氟化物(F~-)时空分布特征
    4.1 氟化物(F~-)浓度时间表现特征
    4.2 氟化物(F~-)浓度空间表现特征
    4.3 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地表水地球化学分析
    5.1 主要离子的水化学特征
    5.2 氟离子与其他主要离子的关系分析
    5.3 主要离子的来源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生态环境对氟化物(F~-)分布的影响
    6.1 地质因素的影响
    6.2 地形因素的影响
    6.3 气象气候的影响
    6.4 河流水文的影响
    6.5 水库效应的影响
    6.6 人类活动的影响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讨论
    7.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对中小学生龋患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指标与方法
2 结果
    2.1 改水前后7~16岁的中小学生的龋患情况的比较。
    2.2 该地区改水之后,中小学生的龋患情况与对照区中小学生患龋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4)手术法对下颈椎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处理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6)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的简史
    1.1 病情调查
    1.2 学科建设
2 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的现状
    2.1 科学研究
        2.1.1 闽东南沿海居民碘营养状况与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因
        2.1.2 B超在碘缺乏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与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正常值的建立
        2.1.3 碘缺乏病区新生儿碘营养状况
        2.1.4 实施有效碘干预对儿童智力和精神运动影响
        2.1.5 联合型瑞文测验福建省儿童常模的研制
        2.1.6 放射性核素在地方病领域的应用
        2.1.7 粘肿型克汀病患者的发现
        2.1.8 地质环境与地方病关系
        2.1.9 碘盐中碘损失量的研究
        2.1.1 0 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的发现
        2.1.1 1 尿碘在线消化-流动注射自动分析法
        2.1.1 2 地方病检测技术
    2.2 疾病监测与控制
        2.2.1 地方病监测
        2.2.2 地方病控制
    2.3 人才培养
3 我省地方病学科发展展望
    3.1 开展孕妇的碘营养及其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3.2 加强对新技术方法的引进应用和开发研究
    3.3 开展地方病诊断检验技术的研究

(10)吉林西部洋沙泡水库水土环境中氟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绪论
    0.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氟的主要性质及生物功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2.3 国内研究现状
        0.2.4 存在问题
    0.3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创新点和技术难点
        0.3.3 技术路线
    0.4 研究基础
    0.5 本次研究完成工作量
        0.5.1 野外工作
        0.5.2 室内实验
        0.5.3 样品分析内容
第一章 引嫩入白供水工程与研究区概况
    1.1 引嫩入白供水工程
        1.1.1 工程概况
        1.1.2 洋沙泡水库设计概述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2.1 交通位置
        1.2.2 气象气候
        1.2.3 水文
        1.2.4 社会经济
    1.3 区域地质条件
        1.3.1 地形地貌
        1.3.2 地层岩性
        1.3.3 地质构造
    1.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4.1 含水层与地下水类型
        1.4.2 地下水循环条件
        1.4.3 地下水动态特征
        1.4.4 地下水化学特征
    1.5 区域土壤
第二章 洋沙泡水库氟及水质特征
    2.1 洋沙泡湖水水质分布特征
        2.1.1 水质特征
        2.1.2 主要离子分布特点
        2.1.3 氟离子分布特点
    2.2 嫩江及二龙涛河水质特征
    2.3 洋沙泡水库周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2.3.1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2.3.2 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分布特点
    2.4 洋沙泡水库底泥盐分分布特征
        2.4.1 底泥的物理特征
        2.4.2 底泥化学成分
        2.4.3 底泥中氟离子分布特点
    2.5 洋沙泡水库周边岸边土层中氟的分布特点
        2.5.1 土壤中的全氟
        2.5.2 土壤中水溶性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洋沙泡水质模拟实验研究
    3.1 混合稀释实验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设计
        3.1.3 实验结果分析
    3.2 底泥氟释放的水槽实验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设计
        3.2.3 底泥静态氟释放实验结果分析
        3.2.4 底泥释放速率的计算
        3.2.5 底泥扰动氟释放实验及释放总量的计算
        3.2.6 底泥氟长期释放方程的拟合
        3.2.7 水槽实验小结
    3.3 底泥氟释放的水柱实验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设计
        3.3.3 实验结果分析
        3.3.4 氟含量变化速率的计算
        3.3.5 水柱实验小结
    3.4 水质混合模拟实验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原理
        3.4.3 实验装置及方案设计
        3.4.4 还原计算
        3.4.5 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3.4.6 水中氟扩散系数计算
        3.4.7 底泥长期缓慢释放量的计算与方程的拟合
        3.4.8 水质混合模拟实验小结
    3.5 地表水径流模拟实验
        3.5.1 实验目的
        3.5.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设计
        3.5.3 实验结果分析
    3.6 氟动力释放实验
        3.6.1 实验目的
        3.6.2 实验条件及方法
        3.6.3 实验结果分析
    3.7 尺度效应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洋沙泡水库高氟水的成因分析
    4.1 研究区高氟环境的形成
        4.1.1 物质来源——高氟环境的基础条件
        4.1.2 水流携带——高氟环境动力条件
        4.1.3 地形地貌——高氟环境的地理条件
        4.1.4 气候因素——高氟环境的促进条件
    4.2 洋沙泡水库高氟水的形成
        4.2.1 氟的来源分析
        4.2.2 气候因素的影响
        4.2.3 其它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洋沙泡水库水土环境氟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5.1 底泥中氟的形态分析
        5.1.1 底泥(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态
        5.1.2 底泥(土壤)中氟形态的浸提方法
        5.1.3 实验结果分析
    5.2 水土环境中氟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pH 值的影响
        5.2.2 水的矿化度对氟的影响
        5.2.3 水中Na/Ca 对底泥中氟释放的影响
        5.2.4 冻层对洋沙泡氟的影响
    5.3 水土环境中氟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
        5.3.1 沉淀-溶解
        5.3.2 吸附-解吸
        5.3.3 洋沙泡氟的迁移转化机理分析
    5.4 底泥中氟释放的化学动力学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施后洋沙泡水库中氟预测研究
    6.1 基于质量平衡法的预测
        6.1.1 水质预测的前提条件
        6.1.2 洋沙泡水库水中氟浓度预测的理论方法
        6.1.3 预测方案设计
        6.1.4 计算结果及分析
    6.2 基于实验的预测
        6.2.1 实验条件分析
        6.2.2 预测计算
    6.3 基于数值模拟法的预测
        6.3.1 模拟软件简介
        6.3.2 水动力数学模型
        6.3.3 水质运移数学模型
        6.3.4 洋沙泡水库氟分布运移模型的建立
        6.3.5 氟分布迁移的预测分析
    6.4 水质预测的风险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学位论文摘要
THESIS ABSTRACT
致谢

四、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清水河流域氟化物(F-)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何志润. 宁夏大学, 2020(03)
  • [2]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对中小学生龋患影响[J]. 庞瑞发,张久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14)
  • [3]黑龙江省农村骨关节炎患病情况现况调查[J]. 杨丹,李丹丹,秦鸣,吕春鹏,范智鹏,江伟,褚衍茹,杨庆,吴俊华,高彦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05)
  • [4]手术法对下颈椎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的治疗体会[J]. 赵众,孙昊,齐文.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06)
  • [5]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A]. 陈志辉. 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 2008
  • [6]福建省地方病学科发展报告[J]. 陈志辉. 海峡科学, 2008(01)
  • [7]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患病情况分析[J]. 杨兴媛,郭少林,高晓春. 中国公共卫生, 2000(01)
  • [8]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刘志富,周健民,赵永才,高小春,黄真山.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9(02)
  • [9]中国现代毒理学的形成与发展[A]. 史志诚. 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八集), 2009
  • [10]吉林西部洋沙泡水库水土环境中氟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D]. 梁秀娟. 吉林大学, 2008(11)

标签:;  ;  

齐齐哈尔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