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一、努力建设教育强省(论文文献综述)

邹联克[1](2021)在《精彩开局谱新篇,加快推进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文中指出深化认识,以"两个厘清"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教育系统点多面广线长,是个大系统、大摊子,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何谓其大?就是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先行的重大使命,面对省委"三大战略"行动的发展需求,面对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热切期望,面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张朝君[2](2020)在《湖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方案、“双万计划”等战略规划陆续出台,要想使上述目标顺利实现,从根本上离不开强有力的财力保障。湖南是我国高等教育大省,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中部省份,2016年湖南发布《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要想在新的发展阶段迈向高等教育强省,任务复杂而艰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基本条件保障方面尤为关键。本文以财政分权、公共产品和人力资本理论为指导,基于湖南省2007-2018年的数据,从财政投入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展开纵向分析;再选取全国平均水平的数据展开横向分析。在投入水平视角,选取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额及占GDP的比重、预算内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预算内高等教育生均投入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性经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优势,但是占GDP的比例不及全国平均水平、预算内生均财政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在投入结构视角下,对财政预算安排中的教育事业费、基础建设费和科研经费进行分析,发现科研经费和基建投入波动较大且明显不足。最后,将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从投入总量和生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湖南中央部属高校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从总量和生均上与地方普通高校差距较大,但是这种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进步空间。研究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规模、区域创新能力、财政分权政策和政府努力程度。为了验证这些因素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OLS回归等实证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规模、区域创新能力和政府努力程度对财政投入呈正向影响,财政分权政策呈负向影响。为优化湖南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应促进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分担机制、完善评价积极机制、在思想上提高决策者的投入意愿等措施。

唐汉琦,彭波,贺晓珍[3](2019)在《“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基础、挑战与愿景》文中提出面向2035,湖南教育现代化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经费随着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省域教育治理体系初具雏形,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面对未来15年全省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湖南教育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大班额现象突出;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协调发展机制不顺;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失衡,专任教师学历水平较低;高校内涵发展不足,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滞后;全省财政性教育支出相对不足,难以支持教育快速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缓慢等。展望2035,湖南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高水平普及各级各类教育、保障省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完善的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和发展体系、建成省域学习型社会、形成完备的教育投入和分配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等。

黄小华[4](2018)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出这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中召开的。省领导对会议召开十分重视。会前,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姚增科专门听取了情况汇报,并作重要批示。新一届省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孙菊生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全面进步亮点纷呈

徐军伟[5](2018)在《县域办学:浙江省高等教育第三次布局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恢复高考以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布局经历了三次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9年,以中心城市办大学为主要特征开始了第一次布局调整。从1999年到2008年,以六大高教园区建设、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兴办和高职院校的兴起为标志,进行了第二次布局调整,初步建立了以杭州为中心,宁波和温州为副中心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布局。自2008年以后,以高等学校“县域办学”为标志,开启了浙江省第三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历程,“县域办学”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地方化的新探索。论文按照高校为什么会选择落户县域?落户县域的高校有什么特征?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推动落户县域的高校更好发展这一逻辑主线,在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理论、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观照下,做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市场机制与政策因素是推动高校“县域办学”的两大动因,与以往按照计划模式调整高等教育布局不同,市场机制在高校“县域办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浙江省“县域办学”高校进一步优化办学模式、强化办学特色的需要,结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有益经验,论文分析了美国赠地学院、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的办学特点,对浙江省“县域办学”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强化服务面向、完善资源渠道等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论文分析了浙江省高校“县域办学”过程中相关遇阻案例,研究了高校“县域办学”在决策机制、规划布局、办学定位、管理体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帮助政府与高校科学决策,建立了以县域GDP、常住人口、一般公共预算、交通条件为参数的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指数;以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时间为参数的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指数;以这两类指数为基础,构建了浙江省高校县域布局的量化分析模型。并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规划、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县域高校办学模式、推进高校分类发展、聚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社会参与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县域办学”提出政策建议。

徐吉洪[6](2017)在《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运行研究 ——以G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的产物,其目的是统筹利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资源,重点支持共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引领、辐射并带动地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央政府“将省部共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神的指引下,“省部共建”已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与时俱进的政策品质:从中西部的区域性政策到覆盖全部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全国性政策,从“单一”的政策成为一项“政策群”,“省部共建”政策的重心直接指向地方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快了“省部共建”的步伐,加大了“省部共建”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继续推进“省部共建”,需要促进政策的有效运行,并不失时机地对政策进行完善与创新。论文以G大学为案例,运用文献分析与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地方高校“省部共建”的办学基础、申报过程、运行成效及执行差距进行全面审视与考察,从而提炼和总结“省部共建”的政策内涵,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省部共建”的对策建议。论文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第二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廓清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运行现有研究的现状、进展及不足,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的视角、方法及内容框架。在“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确立与发展”部分,主要从历史纵切面考察了“省部共建”制定的背景,研究了“省部共建”政策渐进变迁的过程;从现实横切面厘清了“省部共建”政策的主体,提炼了“省部共建”政策的特点。论文研究者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省部共建”已成为一项日趋成熟的制度。第二部分,即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二部分是案例研究,即以G大学为个案,紧紧围绕教育部与省级地方政府签订的“省部共建”协议书,对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运行的成效与执行差距进行深入研究。“G大学‘省部共建’的基础与过程”部分,主要从G大学自身组织转型的“内部因素”与G大学所处的政策环境等“外部变量”两个维度,阐述了 G大学是如何成为“省部共建”高校的。“G大学‘省部共建’政策的成效分析”部分,论文从G大学“省部共建”以来在“学校身份”、“办学理念”、“学术水平”等三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显着变化,印证了“这些成绩的取得,同G大学进入省部共建是紧密相关的”这一观点。“G大学‘省部共建’政策的执行差距”部分,论文从政府-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建高校、共建高校内部治理等三个视角,从G大学“办学经费”、“对口支持与合作”、“机构设置”等三个方面入手对“省部共建”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实践进行了审视,深入剖析了其中的执行差距。第三部分,即第六章。“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思考”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内容作了回顾与总结,从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渐进演进、政策成效与执行差距等三个方面提炼了“省部共建”学理内涵。为完善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央政府要加强“省部共建”的顶层设计,省级政府要强化“省部共建”的主体责任,地方高校要增强“省部共建”的办学自觉。

赵立华[7](2011)在《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问题研究 ——基于《河北省中长期建设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日益受到地方的重视。《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目标,对新形势下振兴河北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强省是个相对概念,应具备以下内涵、特征:一是量化基础,应该拥有较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和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二是服务地方,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应该充分适应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省际比较,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应该居于全国领先行列;四是办学实力,要有一批高水平大学跻身全国知名大学行列;五是开放办学,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对省际高等教育水平考量,应该在上述高等教育强省的内涵、特征的界定范围之内,实施多点比照、归类分层,用“强、中、弱”三级划分档次。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主要应参照、对标国内高等教育先进省份,实施分步赶超、动态跟踪,最终达到领先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基础,解读了《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以“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为核心、相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表述,查找了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主要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在河北贯彻“纲要”的第一年,本文能对今后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所借鉴。

任晓锋,欧阳勋,胡宏文,李伦娥,陈文静,刘良初,赖斯捷,陈敏华,熊忠,黄耀红,李茂林,李统兴,刘秋泉,李晓峰[8](2008)在《教育强省的接力工程——湖南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与启示》文中指出2006年11月12日,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这一天,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这一天,一个在湖南教育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喜讯横空出世,湖南省委省政府庄严宣布:建设教育强省!

陆根书,吴军华[9](2008)在《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环境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教育强省的特征、发展目标以及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意义,并从目前陕西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财政支持陕西教育强省建设的若干对策:(1)加大省级财政对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长效保障机制;(2)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促进陕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与活力;(4)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陕西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5)积极推动高校面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建设创新型陕西提供优质人力资源;(6)进一步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为提升陕西经济竞争力当好主力军;(7)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救助制度;(8)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唐之享[10](2007)在《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夯实富民强省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这是新一届省委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也充分表明了新一届省委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发展,领导全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强决心。实现富民强省,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传播文化知识,强化科技创新,精心培育人才,提高全民素质,就是夯实富民强省的基础。

二、努力建设教育强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建设教育强省(论文提纲范文)

(1)精彩开局谱新篇,加快推进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深化认识,以“两个厘清”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形势
接续奋进,用“两根指针”定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2)湖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财政投入为保障
        (2) 湖南省高等教育新发展更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投入保障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界定
        2.1.1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
        2.1.2 地方普通高等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财政分权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三章 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
    3.1 湖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3.1.1 院校数量
        3.1.2 在校生人数
        3.1.3 专职教师数
    3.2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分析
        3.2.1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额
        3.2.2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
        3.2.3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3.2.4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生均财政投入变化情况
    3.3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分析
        3.3.1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情况
        3.3.2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基础建设经费情况
        3.3.3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科研经费情况
    3.4 地方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比较分析
        3.4.1 相关指标的选取原则
        3.4.2 投入水平的比较
        3.4.3 投入结构的比较
    3.5 地方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预算内财政投入比较分析
        3.5.1 湖南省地方普通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预算内财政投入比较分析
        3.5.2 地方普通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预算内财政投入对比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因素
        4.1.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4.1.2 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
        4.1.3 区域创新能力
        4.1.4 财政分权政策
        4.1.5 政府投入努力程度
    4.2 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研究假设及研究设计
        4.2.2 实证检验
        4.2.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仍需加强
        5.1.2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有正向影响
        5.1.3 高等教育规模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呈正向影响
        5.1.4 区域创新能力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呈正向影响
        5.1.5 财政分权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呈负向影响
        5.1.6 政府努力程度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呈正向影响
    5.2 优化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政策建议
        5.2.1 促进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合作
        5.2.2 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分担机制
        5.2.3 完善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评价激励机制
        5.2.4 提高决策者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意愿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3)“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基础、挑战与愿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与条件:“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战略的现实状况
    (一) 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 现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二) 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逐渐完善
    (三) 省域教育治理体系初具雏形, 教育治理能力日益提高
二、需求与问题:“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 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中小学大班额比例过高
    (三) 普职发展失衡,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艰巨
    (四) 城乡中小学师资队伍配置失衡, 专任教师学历水平较低
    (五)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不足, 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滞后
    (六) 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难以保障教育的持续发展
    (七)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缓慢, 省域教育治理体系仍不完善
三、目标与希望:“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战略的愿景
    (一) 高水平普及省内各级各类教育
    (二) 实现省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三)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建立高等教育强省
    (四) 形成科学完备的省域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和发展体系
    (五) 基本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省域学习型社会
    (六) 建立省域教育现代化投入与分配保障机制
    (七) 基本实现省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全面进步亮点纷呈
     (一) 加强理论武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二) 加强党的建设, 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弘扬井冈山精神彰显江西特色。
     (四) 加强教育投入保障,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
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写好江西教育“奋进之笔”, 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
     (一) 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省重大意义, 增强行动自觉
        1.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
        2.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3.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是实现“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目标的战略选择
        4.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是解决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使命担当
     (二) 聚焦建设教育强省主攻方向, 打好“五大攻坚战”
     (三) 把握建设教育强省关键环节, 努力在一些重点问题上实现突破
        1. 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2. 必须坚持夯基础强弱项, 加快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3. 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不断释放教育发展活力。
        4. 必须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
        5. 必须加速教育信息化国际化, 以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
三、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 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根本保证
     (一)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 坚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 坚持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四) 坚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五)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5)县域办学:浙江省高等教育第三次布局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第三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界定
        一、县域
        二、高等学校
        三、县域办学
        四、第三次布局调整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二、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
        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章 浙江省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
        一、第一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第一次布局调整的概况
        三、第一次布局调整的成就
        四、第一次布局调整的特点
    第二节 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
        一、第二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第二次布局调整的概况
        三、第二次布局调整的成就
        四、第二次布局调整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三次布局调整的背景与特征
    第一节 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背景分析
        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二、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
    第二节 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类型分析
        一、县域校园的建设时间分类
        二、县域校园的功能性质分类
        三、县域校园的建设出资分类
    第三节 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特征分析
        一、市场化: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主要特征
        二、应用型: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群体特征
        三、多元化: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显着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县域办学”高校个案研究
    第一节 我国早期“县域办学”高校
        一、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县域办学”高校
        二、基于区域发展特定需求的“县域办学”高校
    第二节 浙江省“县域办学”高校
        一、浙江省本科高校县域校区
        二、浙江省独立学院县域校区
        三、浙江省高职院校县域校区
    第三节 高校“县域办学”遇阻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A校义乌分校建设遇阻
        二、案例二: B校迁建慈溪方案遇阻
        三、案例三: C校迁建岱山方案未获批准
        四、案例四:D校落户县域方案两次遇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美高校面向区域的办学特征
    第一节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征
        一、赠地学院的发展背景
        二、赠地学院的办学理念
        三、赠地学院的办学特点
    第二节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办学特征
        一、多科技术学院产生背景
        二、多科技术学院办学特点
        三、多科技术学院对英国高教的价值
    第三节 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的办学特征
        一、“相互作用大学”的产生背景
        二、“相互作用大学”的办学思想
        三、“相互作用大学”的基本特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县域办学”的决策机制
        二、县域高等教育的宏观布局
        三、落户县域高校的办学定位
        四、高校落户县域的管理体制
        五、县域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高等学校县域布局分析模型建构
        一、构成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指数的参数
        二、构成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指数的参数
        三、高等学校县域布局分析模型建构
    第三节 完善高等学校“县域办学”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高校“县域办学”整体布局
        二、推进县域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三、加快县域高校办学模式转变
        四、建立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机制
        五、县域高校聚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六、建立社会参与的高校内部治理模式
结语
论文附件
    附件一: 浙江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指数与现状指数对比表
    附件二: 浙江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指数汇总表
    附件三: 浙江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指数汇总表
    附件四: 浙江省县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汇总表
    附件五: 浙江省高校校区分布统计表
    附件六: 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调查的通知
    附件七: 浙江省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情况调查表
    附件八: 分析模型指标参数权重判定问卷
    附件九: 浙江省领导对高校“县域办学”情况统计与分析报告的批示
参考文献
后记

(6)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运行研究 ——以G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注
        二、基于“省部共建”政策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影响
        三、基于论文研究者的工作经历与研究旨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公共政策过程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三、地方高校“省部共建”研究
        四、教育政策运行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教育政策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三、省部共建
        四、政策运行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确立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政府机构改革
        二、经济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三、教育背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演进
        一、地方高校“省部共建”的萌生与兴起(2004-2007)
        二、地方高校“省部共建”的发展与探索(2008-2011)
        三、地方高校“省部共建”的调整与深化(2012-至今)
    第三节 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主体
    第四节 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特点
        一、“省部共建”主体的多元化
        二、“省部共建”布局的区域性
        三、“省部共建”内容的全面性
        四、“省部共建”府际关系的协同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大学“省部共建”的基础与过程
    第一节 G大学“省部共建”的办学基础
        一、G大学经历的四次组织转型
        二、G大学组织转型发生的变化
    第二节 G大学“省部共建”的政策环境
        一、国家的宏观政策:科教兴国与高等教育强国
        二、浙江的区域政策:科教兴省与高等教育强省
    第三节 G大学“省部共建”战略的确立
        一、“四校合并”:G大学“省部共建”的外生变量
        二、“抓质量,建名校”:G大学“省部共建”的内生变量
    第四节 G大学“省部共建”确立的过程
        一、G大学-浙江省政府的良性互动:G大学“省部共建”的前提
        二、教育部-浙江省的互动协商:G大学“省部共建”的关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大学“省部共建”政策的成效分析
    第一节 “省部共建”提升了G大学的“身份”
        一、大学身份:内涵与意义
        二、“省部共建”:进一步巩固了G大学省属高校“排头兵”的地位
        三、“省部共建”:G大学由“地方军”走向“国家队”
    第二节 “省部共建”更新了G大学的办学理念
        一、“省部共建”进一步明确了G大学的办学定位
        二、“省部共建”实现了G大学发展主线的转移
        三、“省部共建”使G大学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省部共建”提高了G大学的学术水平
        一、“省部共建”丰富了G大学的学术资源
        二、“省部共建”提升了G大学的学术序位
        三、“省部共建”促进了G大学核心指标的跨越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大学“省部共建”政策的执行差距
    第一节 G大学“省部共建”办学经费政策的执行差距
        一、中央政府模棱两可的“省部共建”经费支持政策
        二、浙江省政府模棱两可的“省部共建”经费支持政策
    第二节 G大学“省部共建”对口支持与合作的执行差距
        一、“完整”的“省部共建”对口支持与合作形式
        二、“权宜”的“省部共建”对口支持与合作内容
        三、“打折”的“省部共建”对口支持与合作过程
    第三节 G大学“省部共建”机构设置的执行差距
        一、“省部共建”工作机构的设置:非独立性与附属性
        二、“省部共建”工作机构的职能:象征性与符号性
        三、“省部共建”工作机构的人员:非专业性与兼职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思考
    第一节 “省部共建”:我国地方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探索
        一、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渐进演进:均衡配置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安排
        二、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成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
        三、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执行差距:结果的差距与行动的偏离
    第二节 完善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的思考
        一、中央政府:加强“省部共建”的顶层设计
        二、省级政府:强化“省部共建”的主体责任
        三、地方高校:增强“省部共建”的办学自觉
参考文献
附录A: 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G大学协议书
附录B: 受访对象一览表
附录C: G大学“省部共建”政策运行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有志有力有物相之——一位山里放牛娃的博士学位论文后记

(7)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问题研究 ——基于《河北省中长期建设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关于"高等教育强省"的概念界定
第2章 河北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基础
    2.1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是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2.1.1 地方高等教育是国家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我国高等教育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
        2.1.3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经费以地方投入为主
    2.2 河北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
        2.2.1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身已经具备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良好基础
        2.2.2 河北省已具备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基础条件
    2.3 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提出过程
        2.3.1 河北省"双重工程"的提出抓住了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2.3.2 "科教兴冀"战略的实施赋予河北高等教育新的使命
        2.3.3 以"强势特色学科"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给河北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3.4 《河北纲要》的制定确立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
第3章 《河北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
    3.1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河北纲要》一个突出的亮点
        3.1.1 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强势特色学科建设,优化结构突出特色
        3.1.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3 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3.2 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三项举措"
        3.2.1 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3.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3 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3.3 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三个工程"、"两个试点"
        3.3.1 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三个工程"
        3.3.2 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两个试点"
第4章 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问题和不足
    4.1 河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偏低
    4.2 河北省高校综合排名较低、科学贡献力较差
        4.2.1 对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的分析
        4.2.2 从高校科学贡献力方面的分析
    4.3 师资结构合理,但拔尖教师特别是院士太少
    4.4 国家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的数量不足,差距较大
        4.4.1 河北省属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较少
        4.4.2 河北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不多
    4.5 高等教育投入不足
        4.5.1 对生均教育经费的分析
        4.5.2 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分析
第5章 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5.1 稳步扩大办学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5.1.1 稳步扩大普通高校办学规模
        5.1.2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5.2 适应人才强省要求,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5.2.1 "四个一"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5.2.2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5.3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4 实施对标升级计划,加强强势特色学科建设
        5.4.1 坚持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是河北高等教育多年积累的经验
        5.4.2 大力实施重点学科建设的“对标升级行动计划”
    5.5 突出支持重点高校,带动全省高水平大学建建设
    5.6 加强全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造就大师级人才
        5.6.1 把培育"大师"级人才作为河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5.6.2 从教师队伍结构上,还要做好几项工作
        5.6.3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管理
        5.6.4 保障高校教师地位、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
    5.7 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5.7.1 切实采取措施,尽快化解高校贷款,应对高校的燃眉之急
        5.7.2 持续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教育投入
        5.7.3 高等教育投入要实行重点倾斜
        5.7.4 大力吸纳社会资金,创办优质民办高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环境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意义
    (一) 建设教育强省是陕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二)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核心要求
    (三) 培养满足陕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陕西财政支持教育强省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陕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建设教育强省的环境分析
    (一) 陕西各级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1.陕西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及财政投入现状。
        2.陕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财政投入状况。
        3.陕西高等教育发展及财政投入状况。
    (二) 教育强省的特征与发展目标
        1.教育强省的特征分析。
        2.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近期目标。
    (三) 目前陕西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陕西教育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2.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 结构性矛盾突出。
        3.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4.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有效适应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财政支持视角下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对策
    (一) 加大省级财政对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 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二) 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与活力
    (四) 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积极推动陕西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五) 积极推动高校面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建设创新型陕西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六) 进一步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 为提升陕西经济竞争力当好主力军
    (七) 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救助制度
    (八) 加强经费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10)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夯实富民强省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教育强省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1. 建设教育强省是三湘父老的共同期盼, 是一项民心工程。
    2. 建设教育强省是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的根本途径。
    3. 建设教育强省是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建设教育强省必须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1. 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
    2.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势放大。
    3. 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10强。
    4.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三、建设教育强省必须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1. 树立一流的教育理念。
    2. 建立一流的管理体制。
    3. 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4. 营造一流的教育发展环境。
    5. 落实党政一把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四、努力建设教育强省(论文参考文献)

  • [1]精彩开局谱新篇,加快推进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J]. 邹联克. 新课程导学, 2021(04)
  • [2]湖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朝君.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3]“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基础、挑战与愿景[J]. 唐汉琦,彭波,贺晓珍. 当代教育论坛, 2019(02)
  • [4]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奋力开启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在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J]. 黄小华. 江西教育, 2018(07)
  • [5]县域办学:浙江省高等教育第三次布局调整研究[D]. 徐军伟. 厦门大学, 2018(12)
  • [6]我国地方高校“省部共建”政策运行研究 ——以G大学为例[D]. 徐吉洪.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5)
  • [7]河北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问题研究 ——基于《河北省中长期建设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 赵立华. 河北大学, 2011(05)
  • [8]教育强省的接力工程——湖南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与启示[J]. 任晓锋,欧阳勋,胡宏文,李伦娥,陈文静,刘良初,赖斯捷,陈敏华,熊忠,黄耀红,李茂林,李统兴,刘秋泉,李晓峰. 湖南教育(教育综合), 2008(12)
  • [9]陕西建设教育强省的环境分析与对策[J]. 陆根书,吴军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0]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夯实富民强省基础[J]. 唐之享. 新远见, 2007(12)

标签:;  ;  ;  ;  ;  

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