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

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

一、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沈朝[1](2020)在《铁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高铁建设里程、全国客运及货运总量等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加强业务全过程管理,广泛采用了视频监控系统对铁路各部门及运输线路进行全面监控,实现了客货运业务的24小时不间断监控,既确保了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也为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传统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系统覆盖不全面、监控系统性能和功能不完善、不利于扩容改造等问题,设计和建设一个铁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是全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论文结合上海铁路局车务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论文首先对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讨论并分析了其功能结构与关键技术。论文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详细分析了其组成结构、设备类型、高铁运营调度系统等。论文在对既有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全面分析基础上,结合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高清化使用需求,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以满足现代化铁路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等发展需要。论文结合上海铁路局车务视频监控系统实际项目,对项目需求进行了分析,对视频接入节点建设方案、视频存储方案、前端采集点建设方案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全数字化处理,采用当前流行的云存储技术满足了海量存储和数据共享需求,全线采集点使用最新的IPC后具备PTZ功能,清晰度、灵敏度更加高,系统整体稳定度和可靠度大幅度提升。论文设计提出的建设方案经实际工程实施,全面达到了设计需求,满足了铁路系统运行和管理需求。

张宝霞[2](2020)在《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东矿区(以下简称矿区)拥有厂矿及衍生单位40余个,地理位置分散且分布广阔,矿区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络受外界环境及施工等因素影响日趋显着,近几年矿区大量新业务和安全监测应用系统全趋向于IP以太网方向,原有IP以太网采用星型和树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光纤直驱模式进行传输,通信线网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网络数据虽可高效传输,但业务不受保护,各类施工导致光缆中断次数连年攀升,网络中断现象频繁发生,管理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光纤直驱的传输模式已难以适应矿区通信发展对IP以太网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构建企业自愈网势在必行。针对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提出利用MSTP技术对矿区早期已建设形成的面向电路交换的传统SDH(同步数字体系)光传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构建MSTP自愈网,保证矿区传统业务(如TDM、PSTN语音等)的同时支持IP以太网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论文给出了 MSTP和自愈网技术发展及现状,着重分析了 MSTP中级联、虚级联、LCAS链路容量控制、GFP通用成帧协议、MPLS等关键技术,对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矿区基于MSTP的自愈网建设方案,通过实践,解决了矿区通信网络传输不安全、不可靠、不稳定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矿区各单位IP以太网、视频会议、语音等多种业务接入、处理、传送和一体化管理,便于维护且节约了投资。通过本文的研究、实验和结果应用表明,基于SDH的MSTP技术优良的环保护机制、完善的网络管理性能、灵活的多业务接入功能、智能的在线性能监测功能大幅提升了矿区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管理维护成本,在复杂的多业务网络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验证了对通信网络传输系统改造升级的可行性。

董自明[3](2020)在《LDMOS横纵向电场同时优化及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mart Power Integrated Circuits,SPIC)和高压集成电路(High Voltage Integrated Circuits,HVIC)的核心部件,以其具有变频、整流、变压、功率放大和功率管理等能力,广泛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和军工产品等领域。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关键问题是改善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简称BV)和比导通电阻(Specific On Resistance,简称Ron,sp)的矛盾关系。功率半导体研究人员从新结构,新理论和新材料等角度来提升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先后提出了多种技术来改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主要分为两大类:表面终端技术和体内终端技术。然而,这些技术主要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横向表面电场或纵向体内电场进行单独调制,增加了设计和工艺的复杂性,影响功率半导体器件性能进一步提升。本文围绕着电场调制技术,通过同一技术同时优化功率半导体器件横纵向电场提升器件性能为目标。提出了两种新型LDMOS(Lateral Double-diffusion MOSFET)器件。一种是具有电荷补偿层技术(Substrate Compensation Charge Layer technology,简称SCCL)的SCCL LDMOS和SCCL SJ LDMOS(Super-Junction LDMOS)器件;另一种是具有多环技术(Multi-Ring technology,简称M-R)的M-R LDMOS和M-R SJ LDMOS器件。并分别对于SCCL LDMOS和M-R LDMOS器件建立了解析模型阐述电荷补偿技术和多环技术对横纵向电场的调制机理。完成了具有辅助耗尽衬底层技术(Assisted Depleting Substrate Layer,简称ADSL)的LDMOS器件研究,进一步优化器件并建立了其解析模型。建立了阶梯Hk MOSFET器件的解析模型,阐述了与LDMOS类似的二维电场对器件的调制机理。最后,研讨了适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同时优化横纵向电场的必要性,并通过仿真和流片实验分析器件电学性能。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完成了ADSL LDMOS器件研究。并针对该器件存在表面电场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具有P埋层的ADSL LDMOS器件(P Buried Layer ADSL LDMOS,简称P-B ADSL LDMOS)。新器件除了具有辅助耗尽衬底层调制器件纵向电场的优势外,P埋层对器件表面电场具有优异的调制效果。另外,根据电荷守恒原理,由于该器件具有高掺杂P埋层,其漂移区掺杂浓度得到提升,比导通电阻得到优化。在P埋层和辅助耗尽衬底层的同时优化下,P-B ADSL LDMOS的横纵向电场得到同时优化,器件性能得到提升,器件BV和Ron,sp之间的矛盾关系突破了LDMOS硅极限。最后,建立了ADSL LDMOS器件的解析模型阐明了辅助耗尽衬底层对于LDMOS器件的横纵向电场调制作用。(2)提出了SCCL LDMOS器件。电荷补偿层对LDMOS器件横纵向电场具有同时优化的效果。利用电荷补偿技术,SCCL LDMOS器件的纵向电场得到拓展且在横纵向电场均引入电场峰,使器件横纵向电场得到优化,提升器件耐压。然后,电荷补偿层技术应用到SJ LDMOS器件中,电荷补偿层使得器件横纵向电场同时优化且消除了衬底辅助耗尽效应。SCCL SJ LDMOS器件性能优异打破了LDMOS硅极限。最后,建立了SCCL LDMOS器件的解析模型阐述了电荷补偿技术对LDMOS器件的表面和纵向电场同时调制作用。(3)提出了M-R LDMOS器件。多环技术对LDMOS器件横纵向电场具有同时优化的效果。由于多环技术调制作用,M-R LDMOS器件的纵向电场得到拓展且其横纵向电场均被引入新电场峰得到调制,器件耐压得到提升。另外,多环结构拓宽了器件导电通道降低了器件导通电阻。然后,提出了M-R SJ LDMOS器件,多环技术除了同时优化横纵向电场还消除了衬底辅助耗尽效应,使得器件耐压增长。M-R SJ LDMOS器件性能优异打破了LDMOS硅极限。最后,建立了M-R LDMOS器件的解析模型阐述了多环技术对LDMOS器件的横向,纵向和径向电场调制作用并准确预测器件的击穿特性。(4)阶梯Hk MOSFET的漂移区与LDMOS类似,由P阱和Hk介质层同时耗尽,受到两个电场同时调制。结合阶梯Hk MOSFET的特点,建立了阶梯Hk MOSFET器件的解析模型。通过求解半导体材料漂移区的泊松方程和Hk介质层的拉普拉斯方程,获得了器件二维电场分布模型,阐述了二维电场对器件的调制机理;其次,建立了器件的耐压模型,精准预测器件的击穿特性。最后,求解比导通电阻,提出了优化阶梯Hk MOSFET器件方法。(5)分析了适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同时优化横纵向电场的必要性。讨论了适用于柔性电子的体硅和SOI基LDMOS器件在缺失衬底电极和衬底减薄情况下横纵向电场分布,击穿特性,传输特性和转移特性。并提出了优化器件横纵向电场提升器件性能的方法。通过流片实验分析了适用于柔性电子SOI基LDMOS器件的电学性能。本文共提出了五种新型LDMOS,包括:P-B ADSL LDMOS,SCCL LDMOS,SCCL SJ-LDMOS,M-R LDMOS和M-R SJ-LDMOS。与传统LDMOS相比,这些器件的BV与Ron,sp之间矛盾关系都得到有效改善;并分别针对具有辅助耗尽衬底技术,电荷补偿技术,多环技术和阶梯HK介质层器件建立了解析模型阐述各个技术的电场调制机理;研究了应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并通过流片测试分析器件性能。

陆洋[4](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蒋超[5](2017)在《综合网管系统MSTP网业务通道的设计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苏州有线MSTP网承载的数据专线业务,在综合网管系统平台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四种业务通道拓扑的生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自动搜索关联法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描述了数据业务通道的路由、资源等相关信息的系统化关联全过程,其应用是苏州有线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要实践。

熊光丽[6](2016)在《基于IP RAN的政企客户承载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政企客户主要承载网络——SDH(MSTP)传输网络,其技术特性已很难满足政企大客户业务的IP化、高带宽化、大颗粒传送需求,而作为运营商收入新增长点的LTE业务,其从基站传输带宽、业务流向、覆盖范围、网络扁平化等方面也对承载网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电信IP RAN承载网随LTE部署而初步具备省-市-县-乡镇的传送能力,其技术优势能够提供业务差异化的综合承载,同时IP化技术内核也为运营商降低了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成为当前电信运营商建设综合全业务运营承载网的首选技术方案之一。论文基于对江西电信政企承载网络的主要技术分析与业务定位,阐述了基于IP RAN的政企承载网的建网思路与规划方法,对现实压力下IPRAN与其他技术混合组网来实现政企业务承载进行了全面探讨。论文首先简述了政企客户业务发展趋势及传统SDH/MSTP承载网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承载网技术及政企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及未来承载业务定位。其次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基于IP RAN的政企承载网建设方案,包括规划思路、业务迁移场景等。论文最后结合江西电信现网工程实例,探讨并给出了OTN+IP RAN组网模式的具体应用及特点。

王宏军[7](2013)在《面向农村信息化的传输接入网络规划》文中研究指明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围绕互联网建立面向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电信运营商从基础网络覆盖、支撑系统建设、网络应用引导三个层面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论文结合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试点项目,重点研究基础传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论文分析了农村信息化所面临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讨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标准和应用需求,给出了当地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策略。论文进一步从传输接入网络规划的角度,研究了可用的宽带接入技术,详细讨论了EPON的关键技术、设备功能和业务组网特点,并以当地试点项目为例,制定了农村信息化的传输接入网络规划,包括业务发展预测、设备造型、线路设计、功能部署和光功能测算。最后,对农村信息化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概要分析,给出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项目内容。论文研究的部分结果已在当地网络建设中得到实施,兼顾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大规划目标。

张妮[8](2012)在《面向空管业务的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发展,空管业务日益体现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业务规模的与日俱增带来了各类空管业务信息的传输需求,并逐步呈现多样化、差异化、高复杂性、高安全性、高保密性等特点,为空管专用传输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空管系统安全生产,民航华东空管局对面向空管业务的综合交换通信网络实施了新一轮建设,运用了基于软交换(Softswitch)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论文主要研究面向空管业务的综合交换通信网的设计与实现方案,为民航华东空管局各类业务信息建立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传输专网,突出层次化、模型化、高可靠性的原则,确保网络在具有高性能、高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持续发展性。论文首先阐述了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网络设计方案,构建了网络拓扑。其次,介绍了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一是介绍了软交换系统的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包括NGN核心控制设备、中继信令网关、边界网关、坐席系统、综合网管、接入网关等,二是介绍了承载网的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随后,论文介绍了综合交换通信网络与现网的融合方案,分析了全网用户互联互通的流程。之后,论文介绍了综合交换通信网络配套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网络管理系统、认证和计费系统、综合业务平台、坐席系统等四个主要的配套系统的设计,使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全网设计更全面。论文着重分析了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研究和QoS设计方案,一是研究了NGN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二是研究了承载网的可靠性解决方案,三是研究了承载网的安全性解决方案,并重点阐述了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QoS设计,得出软交换系统对承载网QoS指标,并设计了软交换系统和承载网的QoS策略。最后,论文对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核心设备功能及性能测试、业务功能测试、承载网络性能,并总结了测试结论。

王继来[9](2012)在《中国铁通鹤岗分公司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及实现》文中认为宽带城域网是电信运营商在城市内建设的IP骨干网络,主要承载各种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是城市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近年来,“电子商务”、“企业VPN网”、“智能化小区”、“三网合一”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务陆续启动。原有的鹤岗铁通IP城域网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动态增长的各种要求,其网络的缺陷与不足也越来越明显,必须进行优化改造。本文首先对鹤岗铁通城域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造优化的必要性。并对核心层路由算法、QoS抖动算法、安全密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根据佳鹤岗铁通的实际需求,结合研究的结果,对鹤岗铁通IP城域网从网络的设计原则、网络结构、技术选择等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案,同时研究了IP城域网QoS和网络安全部署对IP城域网网络优化的作用,并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对鹤岗铁通原有的IP城域网进行网络改造优化设计与实施。最后对改造优化后的鹤岗铁通IP城域网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与测试,结果表明改造优化后的鹤岗IP城域网是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提供差异化QoS保障能力的多业务承载网络。能够满足未来很长时间内铁通鹤岗分公司多业务发展的需求。

李松桂[10](2010)在《全业务运营的传送网建设》文中认为随着电信运营商的重组,我国已步入3G通信时代。随着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间的业务相互渗透,不仅仅是进行无线或者固话之间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全业务竞争。全业务竞争的基础是网络,核心是人才,指导是战略。全业务竞争下的网络,带宽、速度、便捷、快速提供都是影响着竞争的格局,而传送网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些网络的要求。本文针对云浮目前的网络情况,并结合作者参加了云浮本地传送网SDH设备建设项目、PTN设备建设项目、TD传输配套建设项目以及驻地网建设等项目,对全业务运营下的传送网建设进行了研究论述,提出了针对TD以及宽带接入网络的的建设方案,为了给全业务运营下的传送网建设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案,更好地解决目前网络存在的瓶颈和限制,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网络基础,争取在全业务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从另一方面来看,通过本研究论述,也可以给整个移动的全业务竞争网络提供参考指引。

二、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视频监控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2.1 视频监控发展现状
        1.2.2 视频监控发展趋势
    1.3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2.1 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构成
    2.2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2.1 视频编码压缩技术
        2.2.2 数据存储技术
        2.2.3 网络视频传输及接入技术
        2.2.4 视频内容分析(VCA)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3.1 系统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设备类型
        3.1.2 视频节点
        3.1.3 承载网络
        3.1.4 防雷与接地系统
    3.2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
        3.2.1 摄像机
        3.2.2 编码器
        3.2.3 解码器
        3.2.4 存储设备
        3.2.5 视频服务器
    3.3 视频监控系统在高铁运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3.3.1 系统构成
        3.3.2 通道配置
        3.3.3 视频编码方案
        3.3.4 视频存储方案
        3.3.5 用户终端
        3.3.6 监控平台软件
        3.3.7 系统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高清改造方案设计
    4.1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计需求
        4.1.1 现有电路资源状况
        4.1.2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定位
        4.1.3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业务需求
        4.1.4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传输要求
    4.2 铁路综合视频高清监控系统规划设计
        4.2.1 网络架构规划
        4.2.2 系统功能规划
        4.2.3 视频存储功能规划
        4.2.4 系统网管规划
        4.2.5 系统性能规划
        4.2.6 系统接口规划
        4.2.7 系统设备规划
        4.2.8 网络安全规划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铁路局车务视频监控系统更新改造项目
    5.1 项目背景
        5.1.1 项目背景概述
        5.1.2 项目需求分析
        5.1.3 项目更新改造原则
    5.2 更新改造方案
        5.2.1 车务视频监控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5.2.2 Ⅰ类视频接入节点建设方案
        5.2.3 II类视频接入节点建设方案
        5.2.4 视频存储建设方案
        5.2.5 前端采集点建设方案
        5.2.6 网络传输建设方案
        5.2.7 用户监视终端建设方案
    5.3 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5.3.1 应用层安全方案
        5.3.2 系统层安全方案
        5.3.3 网络层安全方案
        5.3.4 管理层安全方案
    5.4 施工、调试及后台部署方案
        5.4.1 系统部署前准备
        5.4.2 系统部署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实施与成效分析
    6.1 项目施工具体方案
        6.1.1 准备工作
        6.1.2 施工程序
    6.2 项目成效分析
        6.2.1 主要社会效益
        6.2.2 技术的经济性
        6.2.3 实施后的视频性能分析
        6.2.4 存在的问题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MSTP技术及自愈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MSTP的发展及现状
        1.2.2 自愈网技术发展介绍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 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技术
    2.1 光纤传输自愈网
    2.2 自愈网的概念
    2.3 MSTP技术
        2.3.1 MSTP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3.2 以太网在MSTP中的实现
        2.3.3 MSTP中以太网实现模式
        2.3.4 MSTP中的关键技术
        2.3.5 MSTP的网络管理
    2.4 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及分析
        2.4.1 SDH工作原理
        2.4.2 SDH自愈环分类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设计
    3.1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优化改造的原则
    3.2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3.2.1 宁东矿区光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3.2.2 宁东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现状描述
    3.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
    3.4 矿区MSTP网络设计
        3.4.1 矿区MSTP网络建设依据
        3.4.2 矿区MSTP自愈网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矿区SDH光传输系统优化及改造
    4.1 矿区现有SDH光传输系统结构优化方案
    4.2 骨干层设备选定
    4.3 SDH光传输系统汇聚层配备MSTP功能
    4.4 MSTP自愈网建设系统数据配置
        4.4.1 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配置
        4.4.2 1+1线性复用段保护配置
        4.4.3 以太网接入业务配置
    4.5 MSTP自愈网建设
    4.6 本章小结
5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5.1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中的应用
    5.2 MSTP在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3)LDMOS横纵向电场同时优化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功率半导体器件表面终端技术
        1.2.1 RESURF技术
        1.2.2 场板技术
        1.2.3 横向变掺杂技术
        1.2.4 横向变厚度技术
    1.3 功率半导体器件体内终端技术
        1.3.1 REBULF技术
        1.3.2 多浮空埋层技术
        1.3.3 图形化埋氧层技术
    1.4 超结技术简介
        1.4.1 横向超结MOSFET
        1.4.2 纵向超结MOSFET
        1.4.3 超结工艺介绍
    1.5 横向功率器件解析耐压模型研究进展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具有辅助耗尽衬底层的LDMOS器件及关键技术
    2.1 具有辅助耗尽衬底层LDMOS器件研究
        2.1.1 ADSL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2.1.2 ADSL LDMOS仿真优化分析
        2.1.3 ADSL LDMOS关键工艺流程
        2.1.4 ADSL LDMOS小结
    2.2 具有P型埋层和辅助耗尽衬底层LDMOS器件设计
        2.2.1 P-B ADSL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2.2.2 P-B ADSL LDMOS仿真优化分析
        2.2.3 P-B ADSL LDMOS关键工艺流程
        2.2.4 P-B ADSL LDMOS小结
    2.3 具有辅助耗尽衬底层LDMOS器件解析模型
        2.3.1 ADSL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2.3.2 ADSL LDMOS器件解析建模
        2.3.3 ADSL LDMOS模型验证
        2.3.4 ADSL LDMOS解析模型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有电荷补偿层LDMOS器件设计及关键技术
    3.1 具有电荷补偿层新型LDMOS器件设计
        3.1.1 SCCL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3.1.2 SCCL LDMOS仿真优化分析
        3.1.3 SCCL LDMOS关键工艺流程
        3.1.4 SCCL LDMOS小结
    3.2 具有电荷补偿层新型SJ-LDMOS器件设计
        3.2.2 SCCL SJ-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3.2.3 SCCL SJ-LDMOS仿真优化分析
        3.2.4 SCCL SJ-LDMOS关键工艺流程
        3.2.5 SCCL SJ-LDMOS小结
    3.3 具有电荷补偿层LDMOS器件的解析模型
        3.3.1 SCCL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3.3.2 SCCL LDMOS器件解析建模
        3.3.3 SCCL LDMOS模型验证
        3.3.4 SCCL LDMOS解析模型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多环衬底结构的LDMOS设计及关键技术
    4.1 具有多环衬底结构新型LDMOS设计
        4.1.1 M-R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4.1.2 M-R LDMOS仿真优化分析
        4.1.3 M-R LDMOS关键工艺流程
        4.1.4 M-R LDMOS小结
    4.2 具有多环衬底结构新型SJ-LDMOS设计
        4.2.1 M-RSJ-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4.2.2 M-RSJ-LDMOS仿真优化分析
        4.2.3 M-RSJ-LDMOS关键工艺流程
        4.2.4 M-RSJ-LDMOS小结
    4.3 具有多环衬底结构LDMOS器件的解析模型
        4.3.1 M-R LDMOS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4.3.2 M-R LDMOS电场和电势分布模型
        4.3.3 M-R LDMOS击穿电压模型
        4.3.4 M-R LDMOS比导通电阻模型
        4.3.5 M-R LDMOS模型验证
        4.3.6 M-R LDMOS解析模型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具有阶梯Hk介质层MOSFET器件解析建模
    5.1 阶梯Hk MOSFET器件建模
        5.1.1 阶梯Hk MOSFET器件结构和工作机理
        5.1.2 阶梯Hk MOSFET耐压模型
        5.1.3 阶梯Hk MOSFET比导通电阻模型
        5.1.4 阶梯Hk MOSFET模型验证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设计及实验
    6.1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结构
    6.2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设计
        6.2.1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体硅LDMOS器件
        6.2.2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SOI基LDMOS器件
        6.2.3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LDMOS器件设计小结
    6.3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SOI基LDMOS器件流片实验
        6.3.1 实验方案
        6.3.2 版图设计及掩膜版制备
        6.3.3 流片结果
        6.3.4 SOI基LDMOS器件测试
        6.3.5 适用于柔性电子的SOI基LDMOS器件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2.2 ADSL接入技术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2.2.2 ADSL接入方式
        2.2.3 ADSL调制原理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3 光纤接入技术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2.3.3 EPON接入技术
        2.3.4 GPON接入技术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4 HFC接入技术
        2.4.1 CATV网络简介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2.6 无线接入技术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3.2.1 OLT部署
        3.2.2 ONT/ONU部署
        3.2.3 ODN部署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4.1.2 接入层OLT
        4.1.3 BRAS设备
        4.1.4 网管系统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4.1.6 设备面板
        4.1.7 光猫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4.2.2 工程施工方案
        4.2.3 分布施工方法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综合网管系统MSTP网业务通道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简介
    1.1 综合网管系统
    1.2 MSTP网
2 设计目标
3 设计方案
    3.1 设计概述
    3.2 业务通道概述
        3.2.1 业务通道的拓扑结构
        3.2.2 业务通道的设计方法
        1.直接通道录入法
        2.表格导入生成法
        3.描述信息关联法
4. 自动搜索关联法
    1)简化关联过程的信息数量
    2)指定关联的跨网资源信息
4 结束语

(6)基于IP RAN的政企客户承载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政企客户业务发展及承载网络现状
        1.2.1 政企客户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1.2.2 江西电信SDH/MSTP承载网络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江西电信现网政企业务承载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2.1 江西电信政企业务的现网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2.1.1 MSTP(SDH)政企承载解决方案
        2.1.2 MPLS L3VPN政企承载解决方案
        2.1.3 江西电信IP RAN政企承载初步解决方案
    2.2 MSTP、IP RAN专线与PTN专线传输性能指标比较
    2.3 江西电信政企承载网投资分析
    2.4 MSTP/MPLS/IP RAN承载网政企业务定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西电信IP RAN网络政企承载演进规划
    3.1 江西电信IP RAN网络政企业务承载演进规划思路
    3.2 江西电信IP RAN网络政企业务承载演进规划方法
    3.3 现网大客户业务迁移模型
    3.4 政企专线IP RAN接入侧混合组网两种模式解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西电信集团客户OTN+IP RAN组网应用
    4.1 项目背景
    4.2 组网方案
        4.2.1 组网的基本原则
        4.2.2 三级组网方案
    4.3 业务实现及部署
    4.4 具体设计方案
        4.4.1 路由设计方案
        4.4.2 IP地址分配
        4.4.3 网络管理系统
    4.5 成效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城域传送网发展方向探讨
致谢
参考文献

(7)面向农村信息化的传输接入网络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
    1.2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1.3 农村信息化建设环境分析
        1.3.1 社会环境分析
        1.3.2 经济环境分析
        1.3.3 行业环境分析
        1.3.4 运营商竞争能力分析
第二章 农村信息化需求与规划策略
    2.1 规划任务与建设指标
        2.1.1 信息化建设任务
        2.1.2 乡镇建设指标
        2.1.3 行政村建设指标
    2.2 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
    2.3 建设的信息化需求
        2.3.1 农村信息化需求特征分析
        2.3.2 农村信息化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
    2.4 信息化建设策略
第三章 宽带接入技术
    3.1 铜线接入技术
        3.1.1 ADSL用户线
        3.1.2 VDSL用户线
        3.1.3 ADSL2/ADSL2+技术
        3.1.4 HFC技术
    3.2 光接入技术
        3.2.1 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数字环路
        3.2.2 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系统
        3.2.3 宽带点到多点无源光纤系统
    3.3 无线接入技术
        3.3.1 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
        3.3.2 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MMDS)
        3.3.3 无线局域网
    3.4 PON技术及应用
        3.4.1 PON的技术特点
        3.4.2 各种PON
        3.4.3 EPON系统的应用
第四章 EPON系统技术
    4.1 EPON关键技术
        4.1.1 LLID和MAC帧结构
        4.1.2 测距技术
        4.1.3 ONU的自动注册
        4.1.4 突发接收技术
        4.1.5 上行信道接入技术
    4.2 OLT设备原理及功能描述
        4.2.1 OLT硬件结构
        4.2.2 工作原理
        4.2.3 OLT软件结构
        4.2.4 OLT功能描述
    4.3 ONU设备原理及功能描述
        4.3.1 ONU硬件结构
        4.3.2 ONU设备形态
        4.3.3 ONU功能描述
    4.4 EPON系统组网关键技术
        4.4.1 QinQ技术
        4.4.2 多业务承载技术
        4.4.3 Qos技术
第五章 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
    5.1 规划目标
    5.2 规划应用区域现状
    5.3 试点区域业务发展预测
    5.4 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
        5.4.1 组网方案及设备配置
        5.4.2 外线杆路方案
        5.4.3 OLT上联方案
        5.4.4 设备主要性能及功能分析
        5.4.5 系统光功率预算
    5.5 规划方案分析
    5.6 后期规划项目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面向空管业务的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面向空管业务的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总体设计
    2.1 下一代网络概述
        2.1.1 下一代网络概述
        2.1.2 软交换网络架构
        2.1.3 支持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2.2 研究目标与需求
        2.2.1 建设目标
        2.2.2 总体要求
    2.3 主要建设内容
        2.3.1 主要建设内容
        2.3.2 提供的业务需求
        2.3.3 模型选择
    2.4 网络拓扑架构
    2.5 组网设计方案
        2.5.1 软交换系统设计方案
        2.5.2 承载网络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3.1 软交换系统的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3.1.1 NGN 核心控制设备
        3.1.2 中继信令网关
        3.1.3 边界网关
        3.1.4 接入网关
        3.1.5 综合网管系统
        3.1.6 坐席系统
        3.1.7 NGN 系统各设备 IP 地址需求和配置
    3.2 承载网的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3.2.1 流量分析
        3.2.2 核心侧流量分析及设备选型
        3.2.3 接入侧流量分析和设备选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与现网的融合方案
    4.1 现网程控交换机用户的融合方案
        4.1.1 融合组网方案
        4.1.2 用户号码编制
        4.1.3 信令路由组织
        4.1.4 用户业务实现和继承
    4.2 全网用户的互联互通
        4.2.1 机场 NGN 用户拨打机场 NGN 用户
        4.2.2 机场 NGN 用户拨打机场 PSTN 用户
        4.2.3 机场 NGN 用户拨打市话
        4.2.4 机场 NGN 用户拨打国内长途
        4.2.5 机场 NGN 用户拨打国际长途
        4.2.6 机场 PSTN 用户通过 NGN 拨打市话
        4.2.7 机场 PSTN 用户通过 NGN 拨打国内长途
        4.2.8 机场 PSTN 用户通过 NGN 拨打国际长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配套系统的设计方案
    5.1 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5.1.1 NetNumen N31 网管系统体系结构
        5.1.2 NetNumen N31 网管系统分布式处理结构
        5.1.3 NetNumen N31 网管系统的集中管理模式
        5.1.4 NetNumen N31 网管系统管理功能
    5.2 认证和计费系统设计方案
        5.2.1 软交换语音用户的认证机制
        5.2.2 软交换语音用户的计费方案
        5.2.3 宽带用户的认证和计费方案
    5.3 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5.3.1 主要业务描述
        5.3.2 业务平台的组网方案
        5.3.3 ZXUP10 综合业务平台
    5.4 坐席系统设计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安全策略及 QoS 设计方案
    6.1 NGN 系统的安全性解决方案
        6.1.1 设备安全
        6.1.2 系统安全
        6.1.3 管理安全
        6.1.4 软交换的容灾组网方案
        6.1.5 拥塞与负荷控制技术
        6.1.6 AG 自交换功能
    6.2 承载网的可靠性解决方案
        6.2.1 链路可靠性保证
        6.2.2 设备可靠性保证
    6.3 承载网的安全性解决方案
        6.3.1 网络安全整体规划
        6.3.2 防火墙安全系统
        6.3.3 防病毒安全系统
        6.3.4 网络设备本身提供安全保障
    6.4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 QoS 设计
        6.4.1 影响软交换系统的 QoS 因素
        6.4.2 软交换系统对承载网 QoS 指标
        6.4.3 软交换系统 QoS 策略
        6.4.4 承载网 QoS 策略
        6.4.5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 QoS 设计方案总结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功能及性能测试
    7.1 核心设备功能测试
        7.1.1 软交换核心控制设备 SS
        7.1.2 中继信令网关 TG/SG
        7.1.3 核心路由器 T1200
    7.2 业务功能测试
        7.2.1 基本语音业务测试
        7.2.2 业务平台功能测试
    7.3 软交换系统性能测试
        7.3.1 软交换话务量模型分析
        7.3.2 测试环境及流程
        7.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7.4 承载网络性能测试
        7.4.1 测试项目及方法
        7.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7.4.3 承载网络性能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9)中国铁通鹤岗分公司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课题概要
        1.1.1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对鹤岗分公司城域网改造优化的现实意义
    1.2 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整体结构及各章内容简介
第二章 相关技术原理综述
    2.1 网络核心层改造所采用的路由算法原理
        2.1.1 链路量度
        2.1.2 选路原则
        2.1.3 QoS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2.1.4 算法触发机制
    2.2 服务质量(QoS)技术
        2.2.1 QoS标准介绍
        2.2.2 QoS模型分类描述
        2.2.3 QoS抖动算法
    2.3 接入层质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域网改造优化整体方案设计
    3.1 城域网改造前的需求因素分析
        3.1.1 改造优化前核心网络结构分析
        3.1.2 业务发展需求分析
    3.2 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整体设计思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域网骨干层改造优化方案及实现
    4.1 骨干层改造优化的总体思路
    4.2 核心层设备的改造与再利用
    4.3 BRAS改造与优化
    4.4 动态路由OSPF协议部署
    4.5 核心层优化后测试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域网接入层改造优化方案及实现
    5.1 接入层改造建设方案
    5.2 宽带LAN接入网的总体建设方案
    5.3 (ATM DSLAM)接入改造方案
    5.4 接入层质量优化测试结果
    5.5 接入端铜缆改造及质量改善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域网改造优化实行的QOS部署策略
    6.1 城域网QoS设计思想
    6.2 QoS整体部署策略
        6.2.1 核心层QoS部署
        6.2.2 汇聚层QoS部署
        6.2.3 接入层QoS部署
    6.3 QoS业务总体设计
    6.4 QoS部署后的实际测试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IP城域网安全策略部署
    7.1 网络设备安全
        7.1.1 选用高可靠性硬件设备
        7.1.2 设备间冗余
        7.1.3 安全管理意识
    7.2 网络结构安全
    7.3 网络应用安全
        7.3.1 黑客攻击的防范
        7.3.2 用户认证安全
    7.4 安全控制
        7.4.1 访问控制列表(ACL)-基本包过滤防火墙功能
        7.4.2 状态防火墙(Stateful Firewall)
        7.4.3 源地址确认
        7.4.4 安全ARP
    7.5 部署安全策略后的实际效果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全业务运营的传送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3G时代带来全业务运营
    1.1 3G时代的到来
    1.2 3G引发的全业务运营
第二章 全业务运营下的技术策略和要求
    2.1 全业务运营下的技术策略
    2.2 全业务运营下的关键点
        2.2.1 移动化是竞争之根本
        2.2.2 宽带化是成功之关键
    2.3 全业务运营下对传送网的要求
    2.4 3G和全业务运营下对传送网的新挑战
    2.5 面向3G和全业务的光传送网演进思路
        2.5.1 基站回传与宽带接入的特性分析
        2.5.2 以PTN为核心实现基站回传
        2.5.3 以PON网络为主实现宽带接入
        2.5.4 基于PTN的统一承载方案
第三章 TD传送网建设研究分析
    3.1 TD网络
        3.1.1 TD网络对结构
        3.1.2 TD网络对传送网的需求分析
    3.2 中移动集团传送网演进指导意见
        3.2.1 总体原则
        3.2.2 分组化城域传送网建设
    3.3 SDH/MSTP建设模式及场景分析
        3.3.1 2G/3G业务网络节点设备同局站
        3.3.2 2G/3G业务网络节点设备不同局站
        3.3.3 3G业务网络节点作为新增节点纳入现有汇聚环
        3.3.4 接入环带宽调整方案
    3.4 PTN建设模式及场景分析
        3.4.1 PTN的定位
        3.4.2 PTN环网的应用场景
    3.5 OTN/PTN建设模式及场景分析
    3.6 增强以太解决方案
    3.7 IP网络基本架构
        3.7.1 IP网络对传送网的需求分析
        3.7.2 IP城域网对传送网的需求
        3.7.3 宽带接入网对传输网的需求
        3.7.4 集团客户接入需求
    3.8 云浮移动建设的PTN网络
        3.8.1 骨干层网络建设方案
        3.8.2 汇聚层网络建设方案
        3.8.3 接入层网络建设方案
    3.9 云浮移动建设的IP城域网
        3.9.1 网络结构
        3.9.2 传输实现方案及需求
第四章 云浮移动宽带接入网建设
    4.1 宽带业务需求分析
    4.2 宽带接入用户带宽需求分析
    4.3 宽带专线业务开展情况分析
    4.4 宽带接入技术选择
        4.4.1 宽带接入技术类型分析
        4.4.2 宽带接入技术选择
    4.5 云浮移动面向全业务解决方案的几个典型场景
        4.5.1 面向政府全业务解决方案
        4.5.2 面向金融机构全业务解决方案
        4.5.3 面向集团全业务解决方案
第五章 研究的建议和总结
    5.1 主要的研究总结
    5.2 主要建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 沈朝.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宝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LDMOS横纵向电场同时优化及关键技术[D]. 董自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5]综合网管系统MSTP网业务通道的设计和应用[J]. 蒋超.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7(07)
  • [6]基于IP RAN的政企客户承载网络技术及其应用[D]. 熊光丽.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7]面向农村信息化的传输接入网络规划[D]. 王宏军.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8]面向空管业务的综合交换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 张妮.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3)
  • [9]中国铁通鹤岗分公司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及实现[D]. 王继来.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10]全业务运营的传送网建设[D]. 李松桂.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MSTP拓宽ADSL数据通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