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

超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

一、超促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郑娟[1](2020)在《定坤丹对肾阳虚证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干预及其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定坤丹在诱导排卵周期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中成药定坤丹在辅助助孕方面的功效,以期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2.通过动物实验建立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观察定坤丹对雌性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Wnt/B-catenin信号通路上子宫内膜相关标记物的调控作用,探讨定坤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药效机制和作用靶点。方法:1.选择在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将筛选合格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定坤丹组,补佳乐组,联合用药组(定坤丹+补佳乐),每组40例。在诱导排卵(LE+HMG+HCG)周期治疗的基础上各治疗组均在月经周期第9d开始用药,均连续口服15d。其中定坤丹组服用定坤丹10.8g/次,每日2次;补佳乐组补佳乐1mg/d;联合用药组同时服用补佳乐以及定坤丹。三组患者均在排卵后服用达芙通20mg/d×14d。观察3个月经周期。对比各组治疗前后患者月经量的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和血流分级、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动脉血流参数(VI、FI、VFI)以及促排卵结果(HCG日E2水平、排卵率、妊娠率等)等。2.选取性周期规律的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定坤丹组、补佳乐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即采用手术方式使用95%乙醇对大鼠子宫内膜进行化学损伤,并于术后次日灌胃给予羟基脲悬浊液450mg·kg-1·d-1,连续8 d。术后次日,空白组自由饮水摄食,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补佳乐、定坤丹、补佳乐+定坤丹灌胃。三个动情周期后,ELISA法检测血清E2、LH、P OPN、VEGF、MMP-9水平;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动情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CK19、Vimentin、VEGF的表达情况;RT-PCR技术定量分析实验大鼠子宫内膜β-catenin、VEGF以及MMP-9 mRNA表达特征;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中β-catenin、VEGF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月经量的变化: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定坤丹组、补佳乐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月经失血图评分增幅分别为14.05±4.80、10.15±3.50、15.25±5.30,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定坤丹组、联合用药组与补佳乐组比较增幅更大(P<0.01)。中医证候积分:本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定坤丹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与补佳乐组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8.75±6.44 vs 12.35±5.6,P<0.05;6.64±6.16 vs 12.35±5.6,P<0.01)。子宫内膜厚度: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定坤丹组、补佳乐组以及联合用药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幅分别为1.97±0.36mm、2.03±0.47mm、2.43±0.64mm,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定坤丹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7);子宫内膜形态:定坤丹组、联合用药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明显增多(22.5%vs45.0%,P<0.05;15.0%vs57.5%,P<0.01)。子宫内膜容积:治疗后各组子宫内膜容积≥2.0ml比例明显增多,定坤丹组由10%上升为57.5%,补佳乐组由15%上升为72.5%,其中,联合用药组所占比例最多,达到77.5%,但组间无差异(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级:内膜血流Ⅲ级所占比例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定坤丹组、补佳乐组均增多(分别为22.5%VS7.5%、12.5%VS 5.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明显增多(35.0%vs 0.0%,P<0.01)。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VI、FI、VFI),治疗后各组均显着增多,差异均显着(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血流参数VI均较治疗前增多;定坤丹组、联合用药组与补佳乐组比较,VI均增多(分别P=0.005;P=0.004)。促排卵结果:HCG日E2水平,定坤丹组低于补佳乐组、联合用药组(均为P<0.01);补佳乐组低于联合用药组(P=0.026)。定坤丹组与联合用药组临床妊娠率比较(22.5%VS 52.5%),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6),临床疗效比较:定坤丹组与联合用药组痊愈率分别为22.5%、50%,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1),定坤丹组显效率高于联合用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研究:血清学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与联合用药组大鼠血清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实验各组大鼠血清LH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大鼠血清P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OPN、VEGF、MMP-9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定坤丹组血清OPN、MMP-9水平降低(分别为P<0.05,P<0.01);联合用药组血清MMP-9水平降低(P<0.01)。与补佳乐组比较,定坤丹组血清OPN水平低于补佳乐组(P<0.05);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定坤丹组血清OPN水平更低,而MMP-9水平更高(均为P<0.05)。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内膜厚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层基质细胞减少,腺体、血管稀疏,内膜明显变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腺体、血管增多,基质细胞密集,内膜均明显增厚(P<0.01)。免疫组化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K19表达面积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定坤丹组CK19表达面积明显增多(P<0.05),补佳乐组与联合用药组CK19表达面积显着增多(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Vimentin的IOD值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Vimentin的IOD值显着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VEGF的AOD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定坤丹组、联合用药组子宫内膜VEGF的AOD值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RT-PCR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β-catenin、MMP-9 mRNA明显升高(P<0.05),而VEGF mRNA明显降低(P<0.05);补佳乐组及联合用药组MMP-9 mRNA明显降低(P<0.05);与补佳乐组比较,定坤丹组MMP-9 mRNA升高(P<0.05);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定坤丹组MMP-9 mRNA升高(P<0.05)。Western-blot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β-catenin、VEGF、MMP-9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β-catenin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1);定坤丹组与联合用药组MMP-9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补佳乐组比较,定坤丹组β-catenin蛋白水平更高,MMP-9蛋白水平更低(分别P<0.05,P<0.01);联合用药组β-catenin、MMP-9蛋白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定坤丹组β-catenin蛋白水平更高(分别P<0.01,P<0.05)。结论:1.定坤丹可调节植物神经和性腺轴的功能,并能提高E2水平,产生与雌激素相似的效应。2.定坤丹联合补佳乐能够增加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月经量,改善肾阳虚证的症状,增厚子宫内膜内膜,增加A型内膜及血流Ⅲ级内膜比例,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提高周期排卵率,降低周期取消率,优化妊娠结局。3.定坤丹可能通过提高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OPN、MMP-9水平,增加损伤性大鼠子宫内膜组织CK19、Vimentin及VEGF表达,促进术后损伤性大鼠子宫内膜的修复与再生。4.定坤丹联合补佳乐通过上调多重损伤性大鼠子宫内膜β-catenin mRNA、VEGF mRNA表达,下调MMP-9 mRNA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5.定坤丹联合补佳乐通过上调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VEGF表达,下调β-catenin,MMP-9蛋白水平,促进损伤性子宫内膜的修复与重塑。

黄愈[2](2020)在《HCG用于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目前治疗不孕症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玻璃化冻融胚胎技术的成熟和临床上一些需要,如: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胚胎种植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及生育力保存等,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已经成为ART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FET周期使得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同步,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一直是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FET周期中,常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有人工周期(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和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两种。HRT周期由于患者复诊次数少,易于掌控,是临床中常用的准备内膜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不仅可以起到黄体支持的作用,并且在胚胎侵袭蜕膜过程中及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往关于在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Frozen embryo transfer,HRT-FET)后添加HCG的有效性结论不一。本课题拟对HCG是否可以改善HRT-FET周期的妊娠结局做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目的:HRT-FET周期添加HCG进行黄体支持是否可改善妊娠结局。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年龄<40岁;2.第一周期FET;3.HRT准备内膜(包括Gn RH-a+HRT周期)。排除标准:1.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畸形;3.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8mm;4.纳入其他研究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在转化内膜日根据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字分入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B组自胚胎移植日起给予常规黄体支持治疗;A组的黄体支持方案是在黄体酮内膜转化日的第3天开始,给予HCG 2000I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连续4次,其它用药同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相关数据以及FET周期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0例患者,其中完成胚胎复苏移植及随访的患者A组中有124例,B组中有121例。1.基线资料:A组与B组在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AFC、BMI、b FSH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超促排卵及实验室情况:两组超促排卵方案、受精方式、HCG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囊胚形成率、可用胚胎率及优胚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3.FET周期妊娠结局:在FET周期中,应用单纯HRT周期准备内膜患者明显多于Gn RH-a+HRT周期。A组移植年龄及平均移植胚胎数明显多于B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移植D5囊胚期胚胎比例低于B组(77.42%vs 88.43%,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胚胎种植率低于B组(58.97%vs 70.07%,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临床妊娠率低于B组(66.94%vs 74.38%,P>0.05),自然流产率低于B组(8.43%vs 8.89%,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移植D3卵裂期胚胎组FET妊娠结局:A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多于B组,但A组胚胎种植率(39.13%vs 55.00%,P>0.05)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B组(57.14%vs71.43%,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流产率高于B组(18.75%vs 10.00%,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移植D5囊胚期胚胎组FET妊娠结局:A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多于B组,但A组胚胎种植率(67.27%vs 72.65%,P>0.05)及临床妊娠率(69.79%vs 74.77%,P>0.05)均低于B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流产率低于B组(5.97%vs 8.75%,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6.HRT准备内膜组FET妊娠结局:在HRT准备内膜组中,A组移植D3天卵裂期胚胎比例及移植胚胎个数均多于B组,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胚胎种植率(55.56%vs 68.13%,P>0.05)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B组(65.22%vs 70.24%,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流产率(10.00%vs 6.78%,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7.Gn RH-a+HRT准备内膜组FET妊娠结局:在Gn RH-a+HRT准备内膜组中,A组移植D3天卵裂期胚胎比例及移植胚胎个数两组间相似(P>0.05)。A组胚胎种植率(69.23%vs 73.91%,P>0.05)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B组(71.88%vs 83.78%,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流产率(4.35%vs 12.90%,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前向法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的Hosmer和Lemeshow检验拟合度χ2统计值为1.758(P=0.972),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数据(P>0.05),排除移植年龄、平均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类型混杂因素,结果显示:平均移植胚胎数(OR=0.343,95%CI[0.140-0.840],P<0.05)及移植胚胎类型(OR=2.391,95%CI[1.051-5.439],P<0.05)对是否临床妊娠影响显着,排除混杂因素后分组(OR=1.466,95%CI[0.826-2.604],P>0.05),仍对是否临床妊娠的影响不显着,也就是添加HCG与否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不大。结论:HRT-FET周期使用HCG进行黄体支持不能改善临床妊娠率。

张育婧[3](2020)在《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TPO-Ab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背景:甲状腺功能正常而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在育龄期妇女中很常见,在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中,控制性促排卵期间,促甲状腺激素(TSH)可能会短暂升高。促卵母细胞成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可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改变。TPO-Ab作为自身免疫抗体可能对妊娠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TPO-Ab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TSH水平是否会影响IVF助孕结果,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处理寻找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12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1107例不孕症患者,根据血清TSH水平和TPO-Ab阴阳性分为4组:A组,0.3≤TSH<2.5 mIU/L(n=649),TPO-Ab-;B组0.3≤TSH<2.5 mIU/L(n=54),TPO-Ab+;C组2.5≤TSH<4.2 mIU/L(n=378),TPO-Ab-;D组2.5≤TSH<4.2 mIU/L(n=26),TPO-Ab+。分析各组之间IVF周期中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D组(73%)的受精率显着性低于A组(83%P<0.001)、B组(84%P=0.001)和C组(82%P=0.002)。B组(7%)和D组(12%)的生化妊娠率显着性高于A组(2%)(P=0.028和P=0.017)。四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PO-Ab是IVF助孕患者生化妊娠的高危因素(P=0.002,OR=5.311,95%CI 1.859-15.169)。ROC曲线分析发现TSH≥2.5mIU/L伴随TPO-Ab+预测受精率的AUC为0.653(95%CI 0.260-0.765,P=0.008),TPO-Ab+预测生化妊娠的AUC为0.651(95%CI 0.505-0.796,P=0.02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TSH<4.2 mIU/L伴随TPO-Ab+能降低IVF/ICSI助孕患者受精率,TPO-Ab+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化妊娠率。TPO-Ab和TSH水平在0.3<TSH<4.2 mIU/L之间时对IVF/ICSI助孕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均无影响。第二部分:TG-Ab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背景:有研究认为ATA阳性的女性不仅不孕症发生率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增加。目前对ATA的研究通常包括TPO-Ab和TG-Ab两种抗体,或单独分析TPO-Ab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而关于TG-Ab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血清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处理寻找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12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1083例不孕症患者,根据血清TSH和TG-Ab水平分为四组:A组(0.3mIU/L≤TSH<2.5 mIU/L,TG-Ab阴性,n=649);B组(0.3 mIU/L≤TSH<2.5 mIU/L,TG-Ab阳性,n=24);C组(2.5mIU/L≤TSH<4.2mIU/L,TG-Ab阴性,n=378);D组(2.5mIU/L≤TSH<4.2mIU/L,TG-Ab阳性,n=32)。比较四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四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除TSH外均无显着性差异,D组患者种植率(38.04%)、临床妊娠率(53.12%)、活产率(43.75%)明显低于A组(48.94%、66.72%、55.93%)、B组(55.33%、66.67%、58.33%)、C组(47.08%、63.49%、51.85%)患者,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SH与TG-Ab对IVF助孕患者受精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基础TSH在2.5~4.2 mIU/L之间,TG-Ab阳性患者行IVF-ET助孕时,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其具体影响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印向[4](2020)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子宫内膜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不明原因的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人群进行宫腔灌注,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超声下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进而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情况。旨在探索G-CSF对不明原因RIF患者子宫内膜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本实验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进行编号,通过随机数列表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宫腔灌注组。在开始进入人工周期及宫腔灌注治疗之前,按照分组结果,分别向两组的患者讲解相关治疗及操作的获利与风险,在征得其本人的同意方可进行相关操作。进行G-CSF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的患者列为实验组,本组共含40例。另40例患者正常进行人工周期准备除此之外不予其他特殊处置,设为对照组。(为避免临床操作中的技术差异本研究中宫腔灌注均为同一位医师进行操作,三维能量超声下相关数据的检测也由同一名医生进行操作)。分别于人工周期第7天和第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三维能量超声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化指数(vascularity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ty flow index,VFI)和患者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的数据、并记录患者是否为A型子宫内膜,并于酮转化第3日再次经超声对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最后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临床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对RIF患者子宫内膜的作用情况,及此操作是否能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1.灌注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数据的比较:收集灌注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几方面的基线数据后,经分析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人工周期第7天、第14天和孕酮转化第3天内膜厚度对比:灌注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程度更为显着,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人工周期第7天和人工周期第14天内膜形态(A型内膜率)对比:灌注组A型内膜占比更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人工周期7天时,内膜RI、VI、VFI及内膜容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灌注组在人工周期第14天内膜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内膜容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经统计,G-CSF灌注组的整体娠率为17.65%(6/34),虽然略高于对照组的15.79%(6/38),但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胚胎种植率:统计后发现,虽然宫腔灌注组的胚胎种植率为11.90%(10/84),略高于对照组的10.11%(9/89),但经分析二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在改善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血供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其具体有效程度、衡量标准及对RIF患者最终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推敲,以便于此治疗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推广。

黄琼英[5](2019)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 proto col,GnRH-A))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雌二醇(E2)水平、孕酮(P)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COH过程中L H水平对其他激素水平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控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拮抗剂方案(GnRH-A)控制性超促排卵的患者,正常的卵巢储备功能,共1429个周期,回顾性研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COH过程中三个时间点即在添加拮抗剂当日、添加拮抗剂1-2天后、HCG日血清中LH、E2、P的水平,并采用双变量分析法分析血清LH与E2、LH与P以及E2与P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根据Tukey’s hings[1]-[2]方法将添加拮抗剂当日时间测定点按照LH水平由低到高进行分组,LH水平位于区间前25%为低LH水平组记为A1组、LH水平位于区间25%-75%之间为中LH水平组记为B1组、LH水平位于区间后25%为高LH水平组记为C1组,检测A1组、B1组、C1组三组血清的LH、E2、P的水平,采用双变量分析法分析三组之间血清LH与E2、LH与P以及E2与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COH整个过程中血清LH水平是逐步降低的,添加拮抗剂后及HCG日的LH处于较低的水平;E2与P水平呈现逐步升高,而且两者具有同步升高的趋势。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得出,在添加拮抗剂当日LH与P水平呈显着性正相关(r=0.190,P=0.000),在HCG日LH与P水平呈显着性负相关(r=-0.106,P=0.000),表明在过高、过低LH水平时均易引起P水平的升高,进而降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添加拮抗剂当日LH与E2水平呈显着性正相关(r=0.334,P=0.000),表明在E2水平升高的情况下易出现LH水平升高甚至出现LH峰;在COH过程E2与P水平呈显着性正相关(r=0.160,P=0.000;r=0.113,P=0.000;r=0.260,P=0.000),表明高E2水平也是导致P升高的因素之一。在添加拮抗剂当日:研究分析三组血清中LH、E2、P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中、低LH水平组(即A1、B1组)LH与E2水平呈正相关性,差异有显着性意义(r=0.267,P=0.000,r=0.206,P=0.000),表明LH水平高低与E2水平密切相关,当低E2水平时LH也处于较低的水平;高LH水平组(即C1组)LH与P水平呈显着性正相关(r=0.173,P=0.000),表明高LH水平时可导致P水平的升高,进一步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结论】1、在COH过程中,将LH控制在最合适的水平能够降低P升高的发生率。2、控制适当的P水平与血清E2水平有关。3、密切关注E2水平有利于控制血清早发LH峰的出现。第二部分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关系【目的】分析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 protocol,Gn RH-A))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正常卵巢储备功能患者的IVF-ET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拮抗剂方案(Gn RH-A)控制性超促排卵的患者,正常的卵巢储备功能,共1429个周期,回顾性研究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三个不同时间LH测定点:(1)添加拮抗剂当日的LH水平为LH1;(2)添加拮抗剂1-2天后的LH水平为LH2;(3)HCG日的LH水平为LH3,根据Tukey’s hings方法将每个时间测定点按照LH水平由低到高进行分组:(1)第一个测定点:LH水平位于区间前25%为低LH水平组记为A1组、LH水平位于区间25%-75%之间为中LH水平组记为B1组、LH水平位于区间后25%为高LH水平组记为C1组。(2)第二个测定点:LH水平位于区间前25%为低LH水平组记为A2组、LH水平位于区间25%-75%之间为中LH水平组记为B2组、LH水平位于区间后25%为高LH水平组记为C2组。(3)第三个测定点:LH水平位于区间前25%为低LH水平组记为A3组、LH水平位于区间25%-75%之间为中LH水平组记为B3组、LH水平位于区间后25%为高LH水平组记为C3组。分别比较三个不同时间点的三组:(1)一般情况:不孕年限、年龄、基础LH水平(b LH)、基础FSH水平(b FSH)、基础E2水平(b E2)、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个数(AFC);(2)临床治疗情况比较:Gn总量、Gn天数、拮抗剂使用天数、拮抗剂总量,HCG日LH水平、HCG日E2水平、HCG日P水平、总卵泡个数、内膜厚度(Em);(3)临床治疗结局观察指标:获卵总数、获卵率、总受精率、2PN数目、2PN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取消移植率、移植胚胎数、新鲜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三个时间测定点的三组之间的不孕年限、年龄、基础LH水平(b LH)、基础FSH水平(b FSH)、基础E2水平(b E2)、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个数(AFC)、Gn总量、2PN卵裂率、取消移植率、移植胚胎数、新鲜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H1时间测定点:比较三组间临床治疗情况:B1组的Gn使用天数多于A1组,而拮抗剂总量少于A1、C1两组,拮抗剂使用天数少于A1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一定的LH水平添加拮抗剂可以减少拮抗剂的使用。C1组HCG日雌二醇水平(E2)和孕酮水平(P)显着高于A1、B1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显示高LH水平下E2、P水平均是升高的,表明在高E2水平下引起LH水平升高,而高LH水平时导致P水平的升高。比较三组间临床治疗结局:B1组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A1、C1两组,B1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显着高于C1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一定的LH水平(2.77m IU/ml≤LH≤7.03m IU/ml)时添加拮抗剂可获得较好的胚胎质量;B1组2PN率、总受精率显着低于A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LH处于低水平时可获得较高的2PN率及总受精率。在LH2时间测定点:比较三组间临床治疗情况:A2组Gn使用天数明显高于B2组,而拮抗剂总量及使用天数均明显少于B2、C2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低LH水平拮抗剂使用天数及总量相对应减少,但使Gn使用天数增加;C2组HCG日E2水平高于A2、B2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高E2水平可导致高LH水平。比较三组间临床治疗结局:A2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B2、C2组,A2组2PN数显着高于C2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低LH水平利于改善胚胎的质量。在LH3时间测定点:比较三组间临床治疗情况:A3组Gn使用天数明显高于B3组,而拮抗剂总量及使用天数均明显少于B3、C3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低LH水平拮抗剂使用天数及总量相对应减少,但使Gn使用天数增加;A3组HCG日E2水平显着低于B3、C3两组,HCG日内膜厚度(Em)显着低于C3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高E2水平可引起高的L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比较三组间临床治疗结局:A3组2PN数和优质胚胎数明显高于B3、C3组,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C3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低LH水平可提高胚胎的质量。【结论】1、LH处于一定水平时(2.77m IU/ml≤LH≤7.03m IU/ml)添加拮抗剂可获得较佳的胚胎质量;2、添加拮抗剂后及HCG日低LH水平可提高胚胎的质量。

李飞霞[6](2019)在《补肾活血中药对辅助生殖中RI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补肾活血中药对辅助生殖中RI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探索辅助生殖过程中RIF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及补肾活血中药对RIF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干预疗效,进一步从免疫角度探索胚胎移植失败的原因,为中医药运用于IVF-ET中提供一定的思路。[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行辅助生殖技术的肾虚血瘀型RIF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中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未予中药,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IF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含量,比较CD4+T/CD8+T比值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含量及CD4+T/CD8+T 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8+T细胞含量稍升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CD8+T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2.与治疗前相比,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后RIF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观察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胚胎种植率稍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妊娠结局)明显提高(P<0.05)。[结论]1.辅助生殖中RIF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处于CD4+T淋巴细胞升高,CD8+T淋巴细胞降低,CD4+T/CD8+T 比例失衡的的状态;2.补肾活血中药可能通过调节RI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 比例,使CD4+T细胞含量降低,使CD8+T细胞含量升高,改善免疫功能状态,进而可能助于胚胎种植;3.补肾活血中药可改善辅助生殖中肾虚血瘀型RIF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临床总体疗效。

刘敏,金志春,吴艳婷,叶朝阳[7](2017)在《血清相关因子与IVF-ET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解决了许多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问题,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但普遍临床妊娠成功率不高。众所周知,IVF-ET妊娠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胚胎的质量和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能力,而血清相关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卵泡的发育,反映子宫内

许嵩[8](2015)在《M-CSF在卵泡发育和排卵中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不孕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生殖疾病,其中女方因素约占40%。对于女性而言,卵巢有规律的排卵是生育的必要条件,据统计,排卵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的25%~40%左右。因此对于卵泡发育和排卵的研究与调控,一直是辅助生殖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尽管源于垂体的蛋白类促性腺激素是调节卵巢周期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其他因素(比如某些细胞因子)同样可以协调卵泡发育的过程。其中,炎症性细胞因子可能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参与到卵泡周期的调控当中。人们发现在发育的卵泡周围存在着巨噬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分泌内皮生长因子(EGF)和其他细胞因子起到促进颗粒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巨噬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活化又主要受一种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即CSF-1)的调控,广义上也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M-CSF的受体是一种跨膜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是c-fms的原癌基因编码产物。M-CSF具备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作用于多种细胞,包括女性生殖系统。M-CSF可以调节滋养细胞的生长分化,从而影响胎盘的发育。此外,它还能帮助胚胎存活。在人和鼠的颗粒细胞中,人们都发现了编码M-CSF的mRNA。M-CSF在这种细胞中既可以作为跨膜糖蛋白存在,也可以释放到周围组织中。Witt等发现卵泡液中具有相当高浓度的M-CSF,而Nishimura等发现促排卵治疗时促性腺激素可以逐步增加外周血M-CSF的浓度,而M-CSF的浓度越高,成功排卵的几率就越大。Salmassi等发现外周血M-CSF的浓度随着卵泡的发育而逐渐升高,且其浓度水平与IVF的结局成正相关。Takasaki等报道,在超促排卵时同时使用M-CSF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可以促进卵泡发育。所有这些结果提示M-CSF参与了卵泡发育和排卵的生理过程。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M-CSF可以刺激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合成雌激素(E2)和孕激素(P),FSH也可以促进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合成M-CSF。本次实验我们主要以源于肿瘤细胞的非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系COV434为研究对象,探讨M-CSF的作用机制。本论文中,我们探讨了排卵前M-CSF与FSH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了雌激素的合成变化,以及NPPC和NPR2在M-CSF作用下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M-CSF可以上调FSH受体,而FSH也对M-CSF的合成及其受体具有同样的调控作用,具体作用大小受到FSH浓度的影响。这些作用并不会受到他莫昔芬的影响。我们还在体内条件下检测了 M-CSF对于NPPC和NPR2的影响,旨在探讨M-CSF在排卵过程中是否也发挥了作用。最后,通过对JAK/STAT信号通路中部分蛋白分子的研究,初步探讨了 M-CSF发挥功能的作用途径。

张薇[9](2015)在《M-CSF对卵泡颗粒细胞功能调节及其分子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细胞因子调控网络中的的重要成员,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已广为人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CSF除了能刺激巨噬细胞的增殖外,还具有调节女性生殖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作用。Witt BR在1997年首次发现在人卵泡细胞中有M-CSF及其受体mRNA,并且有动物模型证实M-CSF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排卵。缺乏M-CSF基因的OP/OP小鼠动情周期延长,窦前卵泡及成熟卵泡减少,排卵率降低,注射M-CSF可使其动情周期恢复正常,发育的卵泡数增加,排卵率升高,并增加颗粒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后又有研究证实,颗粒细胞存在M-CSF受体,其合成分泌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雌激素(E2)的影响。由此推测,M-CSF可能在维持卵子的发育及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雌激素的合成分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颗粒细胞表面FSH受体mRNA及M-CSF受体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FSH、M-CSF和E2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同时研究M-CSF调节颗粒细胞功能的可能信号通路机制,从而更深刻地揭示M-CSF与颗粒细胞相互调控的全貌。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对卵泡颗粒细胞的功能调节及其分子机制。方法: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30例因男性因素不孕妇女,平均年龄(30.8±2.1)岁,经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34-36h在阴道超声探头引导下经阴道取卵,从剩余卵泡液中提取颗粒细胞培养24小时后,分为空白对照组、M-CSF组(10、25、50、100ng/mlrhM-CSF)、M-CSF+来曲唑组(0、10、25、50、100ng/mlrhM-CSF+10-65mol/l 来曲唑)、FSH 组(10、25、50、100IU/mlrhFSH)、FSH+来曲唑组(0、10、25、50、100IU/ml rhFSH+10-6mol/l来曲唑),继续培养24小时,留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E2浓度,RT-PCR法测定颗粒细胞FSH受体mRNA及M-CSF受体mRNA的表达。取指数生长期的人卵巢肿瘤颗粒细胞系COV434,给予不同浓度(0、10、25、50、100ng/ml)的人重组M-CSF,于37℃,5%CO2温箱内培养24小时,MTS比色实验测定细胞增殖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hM-CSF(50ng/ml)处理后不同时间点(0,15,30分钟1,2,6小时)COV434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的蛋白激酶(ERKs)、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s)、p38蛋白激酶(p38kinase)的表达。结果:颗粒细胞培养液中E2浓度与M-CSF或FSH浓度呈正相关(P<0.05)。rhFSH在一定浓度范围(<25IU/ml)内可促进颗粒细胞M-CSF受体mRNA表达(p<0.05)。与来曲唑联合作用后,不同浓度组颗粒细胞M-CSF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0.05)。rhM-CSF单独或与来曲唑联合作用,均可促进颗粒细胞FSH受体mRNA表达(p<0.05)。随着rhM-CSF浓度的升高,COV434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呈上升趋势。50ng/ml浓度的rhM-CSF能以时间依赖的方式瞬间激活JNK及P-38信号通路,使其磷酸化水平增高,但总蛋白表达水平未受影响,对ERK1/2通路则无明显激活作用。分别使用JNK抑制剂SB203580,P38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后,并不影响各组雌激素水平。结论:M-CSF可能在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雌激素的合成分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游方[10](2014)在《调经助孕方对DOR模型大鼠卵泡发育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灌胃雷公藤多苷片建立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调经助孕方”对卵巢功能低下模型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初步探讨调经助孕方对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泡质量及内膜容受性的机理;并验证本方治疗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症的有效性,为后期调经助孕方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除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大鼠以生理盐水10000mg/(kg·d)灌胃外,其余大鼠采用雷公藤多苷片50mg/(kg·d)连续2周灌胃以复制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致卵泡发育障碍的生殖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并至灌胃第8天起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观察动情周期变化情况以确定造模情况。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中西药联合组(简称联合组)、西药组及调经助孕方组(简称中药组)。后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以10000mg/(kg·d)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予以激素替代加促排卵治疗。具体方法为先在第一个性周期5天内行激素替代治疗,连续5日予以戊酸雌二醇片0.12mg/(kg·d),至第4天起加用黄体酮胶囊18mg/(kg·d),后在下一性周期内于大鼠动情前期连续2天灌胃枸橼酸氯米芬片4.5mg/(kg·d)以行促排卵治疗;中药组按成人等效剂量灌胃调经助孕中药复方颗粒5250mg/(kg·d),连续10天;中西药联合组则参照中药组及西药组给药方法和计量,给予中西药联合用药10天。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及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研究各组大鼠卵巢、子宫的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级卵泡及黄体计数;借助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卵巢内相关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生长分化因子-9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分别观察卵巢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情况及卵巢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最后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降钙素基因的表达情况以观察其容受性的变化。结果:1.对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FSH、LH高于空白组,E2及AMH则较空白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血清各项生殖激素已恢复到正常水平,FSH、LH水平较模型组相比下降,E2及AMH水平则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相比已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对脏器指数的影响: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卵巢及子宫指数均低于空白组,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的卵巢、子宫指数上升,与空白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3.对卵巢、子宫显微结构的影响:HE切片光镜下可见空白组卵巢皮层中分布有许多原始卵泡,各级卵泡发育正常、卵泡形态大小各异,卵泡内卵母细胞大而圆,轮廓清晰,并见大量黄体;模型组卵巢中各级卵泡少见,卵泡直径小、卵泡内颗粒细胞层数较其余各组明显减少,有大量闭锁卵泡和白体,极少见黄体,髓质致密,血管较少;西药组和中药组卵巢内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发育较正常,可见卵泡内母细胞大而圆,轮廓清晰,可见黄体和闭锁细胞,髓质血管较丰富。另空白组和中药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体和基质丰富;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腺体减少,基质稀疏水肿,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西药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尚整齐,腺体和基质较丰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对卵泡及黄体计数的影响:模型组大鼠卵巢内生长及成熟卵减少、黄体少见,闭锁卵泡增多,与空白组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经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大鼠生长、成熟卵泡及黄体数均有明显增加,而闭锁卵泡减少,较模型组有很大改善(P<0.01),与空白组间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西药组生长卵泡数较空白组及中药组均明显增多(P<0.05),而成熟卵泡、闭锁卵泡和黄体则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5.对卵巢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模型组卵巢内细胞因子SCF、GDF-9及BMP-15的蛋白定量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有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经治疗后均能明显上调大鼠卵巢内这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西药、中药组的细胞因子蛋白表达量同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对卵巢细胞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影响:空白组大鼠卵巢细胞Bax基因阳性表达率较其余各组来说均处于明显低水平,其中与模型组及西药组间差异存在极显着性(P<0.01);与中药组间则有显着差异(P<0.05)。经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Bax基因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有大幅下降,其二者同模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组间的差异则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卵巢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空白组大鼠的卵巢细胞凋亡率在所有组别中为最低水平,与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极显着性(P<0.01)。西药、中药组经治疗后,虽凋亡率较模型组有大幅下降(P<0.01),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仍与空白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8.对围着床期血清孕酮含量的影响:围着床期大鼠血清孕酮含量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空白组与西药组、中药组三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CT mRNA表达的影响:西药组大鼠围着床期时内膜CT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联合组与中药组来说均处于低水平,其间的差异均存在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虽中药组的表达水平稍高于空白组及联合组,但其三者间的差异均没有显着性(P>0.05)。结论:徐升阳教授认为卵巢功能低下,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症患者中医辨证主要属肾虚,其中合并黄体功能不全者或兼夹肝郁之证,并以此提出了“补肾以促卵泡发育,调肝以利黄体功能,健脾以益内膜容受性”的观点,自拟“调经助孕方”以补肾益精、调经种子之法来治疗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症或作为IVF-ET的辅助治疗。本实验研究表明,调经助孕方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以调节紊乱的生殖激素水平、修复模型大鼠子宫、卵巢组织损伤并改善其显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同时可促进模型大鼠卵泡及黄体发育,减少闭锁卵泡的生成,并提高卵巢内相关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量来调节模型大鼠卵巢的自/旁(邻)分泌功能;还能抑制模型大鼠卵巢内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减缓卵泡闭锁以正向调节卵泡的正常发育;除此之外,调经助孕方还能上调围着床期时子宫内膜CTmRNA的表达来提高内膜的容受性以利于胚胎的着床。

二、超促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促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定坤丹对肾阳虚证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干预及其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薄型子宫内膜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薄型子宫内膜的西医学认识
    2 薄型子宫内膜的中医认识
第二部分 定坤丹对肾阳虚证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图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节 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定坤丹治疗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相关机制
        前言
        实验一 定坤丹对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血清激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实验二 定坤丹对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及CK19、Vimentin、VEGF表达的影响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实验三 定坤丹对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β-catenin、VEGF、MMP-9 mRNA及蛋白的影响
        1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讨论
第四章 讨论
    1 诱导排卵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机理探析
    2 定坤丹治疗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辨证思路
    3 肾阳虚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的构建与注意事项
    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薄型子宫内膜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HCG用于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黄体支持
        1 新鲜周期黄体特点
        1.1 正常黄体功能
        1.2 超促排卵取卵后黄体功能
        2 FET周期黄体特点
        2.1 自然周期FET(NC-FET)
        2.2 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RT-FET)
        3 常用黄体支持药物
        3.1 黄体酮
        3.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3.3 雌激素
        3.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4 黄体支持存在问题
        4.1 新鲜周期黄体支持存在问题
        4.2 冻融周期黄体支持存在问题
        4.3 个体化黄体支持
    第二部分 HCG在胚胎种植过程中的作用
        1 HCG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1.1 R-HCG的生物学功能
        1.2 H-HCG的生物学功能
        1.3 H-HCG游离β链的生物学功能
        2 HCG对胚胎植入的影响
        2.1 正常胚胎植入
        2.2 HCG对胚胎植入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流程图
3 结果
    3.1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3.2 COH方案及实验室情况
    3.3 FET周期临床结局
    3.4 D3 卵裂期胚胎FET周期妊娠结局
    3.5 D5 囊胚期胚胎FET周期妊娠结局
    3.6 HRT准备内膜FET周期妊娠结局
    3.7 GnRH-a+HRT准备内膜FET周期妊娠结局
    3.8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TPO-Ab与 TSH对 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促排卵周期
        1.3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情况
        1.4 妊娠结局的定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四组患者IVF/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的比较
        2.3 四组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比较
        2.4 TSH水平和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7 TPO-Ab+对妊娠结局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G-Ab及 TSH对 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1.2 促排卵周期,结果测量和定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患者IVF/ICSI周期的相关指标的比较
        2.3 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2.4 妊娠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文章情况

(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子宫内膜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入组标准及条件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两组患者人工周期胚胎移植方案
        2.2 灌注组及对照组干预方法
        2.3 研究数据的获取
        2.4 研究指标
    3.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的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数据比较
        2.1 治疗前数据的比较
        2.2 治疗后数据的比较
        2.2.1 组内比较
        2.2.2 组间比较
    3.灌注术后不良反应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子宫内膜作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5)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2.2 阴道B超操作
        2.3 促排卵方案
        2.4 添加GnRH-A指征
        2.5 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
        2.6 周期取消新鲜胚胎移植指征
        2.7 各种率的计算
        2.8 观察指标
        3 药物及仪器信息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在COH过程中三个时间测定点LH、E_2、P水平的变化
        2 在COH过程中三个时间测定点LH与 P、LH与 E_2 以及E_2与P的相关关系
        3 在添加拮抗剂当日三组LH、E_2、P水平的变化
        4 在添加拮抗剂当日三组LH与 P、LH与 E_2 以及E_2与P的相关关系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关系
    前言
        一)LH概述
        1 )LH的结构
        2 )LH的生理作用
        二)LH与 COH
    材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2.2 阴道B超操作
        2.3 促排卵方案
        2.4 添加GnRH-A指征
        2.5 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
        2.6 周期取消新鲜胚胎移植指征
        2.7 各种率的计算
        2.8 观察指标
        2.9 分组
        3 药物及仪器信息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在LH_1 测定点三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治疗情况及临床治疗结局比较
        2 在LH_2 测定点三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治疗情况及临床治疗结局比较
        3 在LH_3 测定点三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治疗情况及临床治疗结局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补肾活血中药对辅助生殖中RI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剔除标准
    2.4 分组及治疗方法
        2.4.1 病例分组
        2.4.2 治疗方法及药物组成
    2.5 病例资料收集与疗效评价方法
        2.5.1 一般资料收集
        2.5.2 中医证候评分
        2.5.3 妊娠结局评定
        2.5.4 临床总体疗效评价
        2.5.5 安全性评价指标
    2.6 标本采集、检测方法及实验仪器
        2.6.1 标本采集
        2.6.2 实验设备及试剂
        2.6.3 检测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方法
    2.9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分布情况
        3.1.2 不孕年限比较
        3.1.3 平均胚胎移植次数
        3.1.4 不孕类型比较
        3.1.5 基础性激素水平比较
        3.1.6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
    3.2 观察指标
        3.2.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
        3.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
        3.2.3 两组患者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4 妊娠结局
        3.2.5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3.2.6 安全性指标评价
4. 讨论
    4.1 中医对辅助生殖中RIF的认识
        4.1.1 中医对辅助生殖中RIF的病因病机认识
        4.1.2 辅助生殖中COH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4.1.3 中医“肾”与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的关系
    4.2 现代医学对辅助生殖中RIF的认识
        4.2.1 辅助生殖中COH对胚胎植入过程的影响
        4.2.2 T淋巴细胞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2.3 辅助生殖中RIF可能与T淋巴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4.3 补肾活血法对辅助生殖中RIF患者的调节作用
        4.3.1 寿胎丸合桃红四物汤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
        4.3.2 补肾活血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现代研究机理
        4.3.3 补肾活血法对RIF患者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血清相关因子与IVF-ET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3 表皮生长因子 (EGF)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5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6 白细胞介素-1 (IL-1)
7 白细胞介素-6 (IL-6)
8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9 集落刺激因子 (CSF)
1 0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8)M-CSF在卵泡发育和排卵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M-CSF对人卵巢颗粒细胞表达FSH受体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CSF对卵巢颗粒细胞表达NPPC、NPR2的作用及其对于排卵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M-CSF对卵泡颗粒细胞功能调节及其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调经助孕方对DOR模型大鼠卵泡发育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研究概况
        1. 非生理性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病因
        2.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诊断
        3. 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治疗及预防
        参考文献
    二 中医药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证治研究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DOR 模型大鼠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调经助孕方对 DOR 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调控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调经助孕方对 DOR 模型大鼠卵巢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调经助孕方对 DOR 模型大鼠围着床期血清孕酮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徐升阳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理论研究及经验探讨
        1. 病因病机研究
        2. 治法方药探析
        参考文献
    二 调经助孕方治疗 DOR 及辅助 IVF-ET 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一 研究结论
    二 创新点
    三 不足及展望
附录 1 文献综述
附录 2 HE 病理切片图
附录 3 Bax 免疫组化图
附录 4 TUNEL 图
附录 5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科研、交流学习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超促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定坤丹对肾阳虚证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干预及其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D]. 郑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HCG用于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后黄体支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黄愈.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3]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张育婧. 河南大学, 2020(03)
  • [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子宫内膜作用的研究[D]. 印向.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关系[D]. 黄琼英.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补肾活血中药对辅助生殖中RI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 李飞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血清相关因子与IVF-ET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J]. 刘敏,金志春,吴艳婷,叶朝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7(05)
  • [8]M-CSF在卵泡发育和排卵中的作用机制[D]. 许嵩. 南京医科大学, 2015(04)
  • [9]M-CSF对卵泡颗粒细胞功能调节及其分子机制[D]. 张薇. 南京医科大学, 2015(08)
  • [10]调经助孕方对DOR模型大鼠卵泡发育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D]. 游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超排卵周期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