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与实现

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与实现

一、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和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吴连禹[1](2021)在《5G光传送网中高生存性RAN切片模型和部署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5G移动通信技术致力于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兴业务场景,满足垂直行业差异化的服务质量需求。为此,网络切片技术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被提出。然而,现有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集中式的架构使得光纤链路或处理池中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将造成多个RAN切片无法正常提供服务,这对无人驾驶、工业互联及自动化等高可靠应用场景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如何构建高生存性的RAN切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差异化的保护方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协调保护机制,并基于该机制构建了 RAN切片部署模型和两种启发式策略,同时搭建了支持RAN切片故障处理与服务恢复的资源管控平台,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平台实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本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RAN切片差异化的保护需求,构建了基于协调保护机制的高生存性RAN切片模型,该模型借鉴了灵活的基带功能分割RAN架构,以最小化网络资源使用量为目标,同时满足切片隔离性约束、基带功能连续性约束、时延约束和计算与带宽资源约束,充分考虑了影响RAN切片部署的各种因素。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两种启发式算法,即基于评分机制(A-Score)的算法和基于贪婪策略(A-Greedy)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启发式算法均能达到接近整数线性规划(ILP)最优解的性能,有效提高切片可用性。在相同的保护等级下,A-Greedy算法消耗了更少的网络资源,具有更好的资源效益,但是A-Score算法所花费的计算时间要少于A-Greedy算法。(2)本文针对数据平面的故障监控与服务恢复问题,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架构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支持RAN切片故障处理与服务恢复资源管控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第三章提出的RAN切片部署策略,通过结合已有的网络硬件设备和整合 OpenDaylight(ODL)、OpenvSwitch(OVS)和 Kubernetes等开源项目,实现了平台的自动化RAN切片故障处理功能。本文利用插拔光纤以及人为关闭集群中容器和节点的方式来分别模拟RAN切片链路故障和计算资源故障,通过实验验证了平台从故障监控到服务恢复的自动化闭环处理功能。

张旭[2](2021)在《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列车以太网通信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是列车“神经系统”和“智能”的基础,大量车载智能设备的使用及高铁列车智能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列车通信网络需要传输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不断增多,现有的WTB/MVB列车通信网络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速率以及高带宽需求。以太网由于具有带宽高、成本低、速率快、兼容性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但由于以太网自身存在可靠性、实时性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对以太网协议进行改进以提升其性能。本论文通过探索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协议簇,来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时延,改善列车以太网的实时性和确定性。文中首先介绍了时间敏感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协议,然后基于对列车以太网的基本架构和列车实时数据协议(TRDP)的深度理解,尝试在数据链路层引入时间敏感网络协议簇中时间同步协议和门控调度协议,与现有的列车实时数据协议进行融合处理,为已有的TRDP协议建立统一的时间敏感机制,形成了新的列车以太网通信协议栈;论文介绍了以ARM+FPGA架构的PSo C芯片为主控单元,存储器(DDR3、TF卡等)驱动、三速以太网及其驱动电路等硬件设计方案;并以时间敏感网络的可编程逻辑IP核为基础,与原有的TRDP代码相结合,实现时间敏感网络相关的功能。论文实现了能够在PSo C上运行的Linux最小系统并完成软件代码移植工作;设计了实验方案,对自主构建的软硬件实验平台的时间同步效果和TRDP协议中过程数据传输的门控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数据结果显示,硬件板卡能够在网络中以亚微秒级别实现时间同步,并且将过程数据在大数据流量背景下的传输时延控制在数据周期的±0.8%以内,表明本软硬件方案应用于列车通信网络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薛晨子[3](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电网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共识。智能电网强调网络各要素之间充分的互动链接,以发展完全自主和智能的能源网络。这背后的关键理念之一是共享能源和信息。但这给传统集中式结构的电力系统带来了多方面问题。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是解决分布式网络、网络安全等问题的思路之一。基于此,论文从智能电网和区块链的内在一致性出发,针对电力通信和电力交易两个典型业务场景开展了研究。为了解决传统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复杂性、互操作性、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软件定义网络管控模型。分布式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帮助实现高效、自愈、管理灵活的现代通信网络,而区块链不仅能够帮助分布式网络实现同步,而且能够提供基于身份认证的设备管理和安全通信功能,为网络提供安全保障。考虑到实际运营过程中,电网人员对于分布式网络的共识时延、区块数据存储负担、吞吐量、以及网络负载平衡状态的关注,在提出模型的基础上,将相关问题建模为马尔可夫过程,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确定区块出块时间、进行计算卸载的边缘服务器和交换机的主从控制器,并借助Dijsktra算法选择满足不同电力业务要求的交换机迁移路径,以此实现优化。在电力交易区块链中,通过结合边缘计算网络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并针对混合区块链网络设计了可扩展加密选举共识机制,包含本地加密选举、验证机制、可伸缩机制和激励机制。机制支持调整功能节点的数量以实现区块链的性能优化。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在严格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约束下,以网络的运行成本、平均交易确认时延,吞吐量等为联合优化目标,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对数量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优化目标。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综合区块链的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黄韬,刘江,汪硕,张晨,刘韵洁[4](2021)在《未来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综述》文中提出对面向2030的未来网络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网络体系架构和试验设施领域的研究进展;其次,从网络控制与编排、网络深度可编程、网络确定性服务、网络计算存储一体化、网络与人工智能、网络与区块链、智能安全网络、网络空天地海一体化8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热点网络技术的背景、进展和主要成果;最后,分析了面向2030的未来网络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未来网络将支撑万亿级、人机物、全时空、安全、智能的连接与服务。希望能为未来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李莉[5](2020)在《软件定义无线异构网络中的能效优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网络流量的急剧增加,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能耗问题日益严峻。出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考虑,提高网络中的能源效率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的研究表明,提高网络能效的有效措施包括:多类型接入设备组合覆盖蜂窝小区、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协作供能和对不同类型的网络业务按需分配网络资源。因此需要对存在设备、能源和业务多样性的无线异构网络的特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无线异构网络采取垂直建站和分布式管理模式,很难根据全局网络状态对网络资源实现实时的优化分配。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架构通过分离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转发平面对通信网络技术进行了改革,实现了灵活高效的可编程和集中化网络管理。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作为软件定义网络的重要应用,通过分离网络功能和网络设备,实现了针对不同业务的虚拟网络划分机制。本论文针对无线异构网络的动态特性,以及目前因为管理困难造成的能效低下问题,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提供的架构优势,实现了无线异构网络中灵活实时的网络资源调度配置,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为,首先以网络性能和用户需求为约束,然后在此基础上降低网络能耗,以此提高网络能效。具体研究工作与贡献如下:1.系统架构分析通过对软件定义网络架构的分析,针对无线网络中的设备异构性和能源异构性,提出一个基于SDN技术的绿色中继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案,为动态的无线网络提供灵活的网络管理模式;针对无线网络中的资源异构性和业务异构性,提出一个基于NFV技术的智能虚拟边缘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案,智能的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该架构中的虚拟网络运营商将网络业务提供商提供的实体资源整合后,以虚拟网的形式按照需求提供给网络服务供应商,并允许对边缘网络资源进行智能调度。2.能效优化的流表项管理策略在绿色中继无线网络中,用户本应按照最节能的方式选择基站或者中继节点接入网络,但是可再生能源捕获量难以预测,当中继节点中的可再生能源出现短缺时,该设备无法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该节点的用户需要切换到基站上。另一方面,当可再生能源的捕获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能源将由于无法被储存而浪费。针对可再生能源的中断和饱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下的动态流表项更新策略和一个面向长期能效的流表管理策略,根据节点的可再生能源状态为用户选择接入点,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已经捕获的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量,实现传统能源的能效优化。这些策略可以集成为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器上的一个网络管理应用程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和其他路由策略(例如容量受限和最优路径策略)相比,所提出的策略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的能效。3.能效最优的Ant-Q缓存数据流分发策略在移动边缘网络部署缓存功能可以显着减少边缘网络和远端云之间的通信,从而节省能源,然而由于用户的移动性、业务多样性和有限的边缘存储计算能力,如何智能的使用边缘节点的通信和缓存功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使用Ant-Q学习算法为虚拟化移动边缘网络提出了一种节能感知的动态缓存策略。针对不同业务的需求差异,本文首先设计一种具有边缘缓存功能的虚拟化移动边缘网络范例,和直接从移动用户行为中提取特征相比,本范例可以更准确有效地从网络服务中提取特征,并建立其系统模型。然后将能效感知的缓存数据流分发问题根据强化学习算法建模,并使用结合强化学习和蚁群算法的Ant-Q算法解决该问题,该算法可以有效结合云计算能力和边缘网络的高响应能力。此外本文使用禁忌空间来提高Q学习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缓存数据流分发策略可以显着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对网络性能进行优化,而带禁忌空间的Q-learning算法可以显着减少计算时间,提高Ant-Q学习阶段的计算效率。4.能耗最低的边缘虚拟网络构建为了支持具有高资源利用率的异构无线网络中的多个设备和服务的无缝通信,网络虚拟化技术提供了灵活和可扩展的管理。本文研究了无线多跳边缘网络中虚拟网络构建问题,首先分析无线多跳蜂窝网络场景,并建立虚拟网络构建模型。之后将该问题转化为多商品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商品流算法的最小成本流算法,即用最小的能耗开销相应虚拟网请求,最后采取拉格朗日松弛优化算法和次梯度算法来解决该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商品流算法可以在无线多跳网络中带宽和节点发射功率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虚拟网络请求的接受率,以此提高网络能效。

简捷[6](2020)在《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多业务调度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轨道交通装备不断深度融合,高速动车组体现出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核心特征。列车通信网络(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TCN)在承载控制数据之外,需要产生、整合、传输、处理更多源、更大量、更高维的运行及服务数据,实现多业务数据的融合传输。虽然实时以太网技术的引入大大扩展了TCN的带宽,但目前多业务数据在网络中所采用的仍是多网并存、低流量运行的实时性保障方法。在新的业务需求迅速扩展的要求下,为保证多种类型数据的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对基于以太网的TCN多业务通信的传输模型与调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实时周期数据、实时非周期数据和流媒体数据三种类型业务的传输需求出发,分别讨论了数据的通信模型、网络资源调度算法以及实时性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时间触发的实时周期数据调度优化。建立基于时间触发机制的TCN周期数据调度模型;分析以太网TCN的时延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时周期数据调度的统一时态约束条件;为兼顾控制与调度性能,构建基于数据抖动和负载均衡的周期调度表优化模型;针对优化模型,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的量子粒子群自适应优化算法和基于可调度性排序的可满足性模块理论约束规划算法,进行周期数据时间触发调度表的计算;在TCN拓扑下,基于随机流量进行调度表的性能评估,证明算法的有效性。2、实时非周期数据队列调度优化。依据TCN优先级业务特点,建立实时非周期数据与时间触发数据的融合传输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时非周期数据的动态平滑加权轮询-最小截止期优先两级调度方案,综合考虑业务排队长度、优先级、差错丢包数量等因素对轮询权重的影响,避免高优先级业务数据长时间阻塞端口;通过平滑调整轮询顺序,保证子队列轮询公平性与均衡性,提高网络业务整体的时延性能;通过二级截止期调度,保证在同一优先级队列内,紧急数据的优先转发。3、实时非周期数据队列时延的理论计算与实测估计方法优化。在理论时延计算方法上,建立实时非周期数据随机网络演算模型,允许业务在规定的概率下超出统计边界,推导在基于多跳交换机网络的周期、非周期数据融合传输机制下,多优先级队列轮询的理论时延上限。在现场测试方法上,建立实时业务数据端到端递交延误率的先验概率分布,通过统计有限时间内,测试样本中超过截止期的延误帧数量,建立基于贝叶斯规则的延误率后验概率模型,将时延测试问题转化为统计学的置信度问题,为TCN现场实时性指标的测试时间及样本数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定价机制与纳什均衡的流媒体数据带宽分配策略。在时间触发周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TCN控制系统与流媒体数据融合传输的模型,分析业务传输的实时性保障性能。结合TCN带宽资源及流媒体数据业务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业务体验质量、网络传输性能和缓存要求的流媒体数据网络效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经济学的执行理论与定价机制,将流媒体数据带宽分配问题转换为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的求解问题;针对流媒体数据系统效用私密性、决策分散性特点,设计分布式策略定价机制进行码率与带宽的协商与定价,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5、搭建基于列车实时数据协议的TCN多业务传输验证平台。以典型的以太网TCN的两级结构与网络拓扑为原型,完成验证平台的设计。通过列车实时控制系统,以太网TCN状态感知系统及列车流媒体播放系统进行平台组网实验,对不同网络负载下的列车通信质量进行时延、抖动及业务平稳性的测试,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刘志祥[7](2020)在《软件定义网络中的网络资源分配与路由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协议不断出现,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僵化逐渐制约网络的创新与发展。软件定义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架构,通过分离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简化网络管理逻辑,打破了通信网络的发展瓶颈,是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在网络规划和建设中,网络资源分配和路由策略研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合理分配网络资源与规划路由策略,可以提升网络性能,增加网络弹性与鲁棒性。软件定义网络赋予了控制平面可编程特性,在网络建设中,我们可以根据优化目标,灵活的进行网络资源分配与规划路由策略。P4(Programming Protocol 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P4)语言作为一种声明式编程语言,赋予了交换机数据平面的可编程特性,交换机中稀缺的TCAM(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TCAM)资源可以得到更合理利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中具有了更多的自由性,进一步促进了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本文首先研究了在软件定义网络中的链路故障恢复问题。由于运营商网络对链路恢复时间要求小于50ms,软件定义网络中实现链路故障恢复只能使用Protection模式,为所有网络流安排备份路由会导致表项资源消耗爆炸式增长。我们通过数学模型建模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利用默认表项和基础工作路径的链路故障恢复方案。其次我们研究了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量工程问题。软件定义网络相较于传统网络具有更精细化的流管理能力,我们分析了出于流量工程需求,如何实现OpenFlow交换机的任意比例流量分割。然后我们分别研究了基于负载均衡和网络节能流量工程中的表项资源分配与路由规划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后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研究了如何利用P4语言来实现数据平面可编程的交换机。由于传统的软件定义网络只赋予了控制平面可编程特性,OpenFlow协议的升级导致交换机需要支持的匹配域字段逐渐增加,带来了TCAM资源的浪费。我们研究如何利用P4语言编程交换机,灵活定制交换机的匹配域字段,最后通过编程交换机进行了链路故障恢复实验。

刘莹莹[8](2020)在《基于SDN的卫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发展,单单依靠地面通信网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全部需求。建设和完善天基卫星网络作为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进程的关键步骤,能够为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并且高容量的数据通信服务。路由算法技术对卫星网络数据传输的时延特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卫星网络存在网络拓扑快速变化,端对端时延大,以及星上储存和处理能力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地面网络路由技术在卫星网络当中不能完全适用,而且也会造成卫星计算数据和存储数据的压力过大,造成通信时延和丢包率增大的问题。所以解决卫星网络当中的路由技术问题也是研究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当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当今研究和探索卫星网络的关键性问题。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一种虚拟化的新型网络架构,我们将此架构引入到卫星网络当中,考虑一种基于SDN框架的卫星网络架构,该架构当中的SDN控制器由一级控制器地面网络控制中心和由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Geostationay Earth Orbit)组成的二级控制器集群组成,低轨道地球卫星LEO(Low Earth Orbit)网络层作为基于SDN网络框架的数据层只需要负责数据转发即可,不仅大大降低了 LEO卫星层存储和计算数据的压力,并且由于SDN控制器可掌握网络全局拓扑的特点,有利于灵活制定路由转发策略以应对网络状态的变化,同时提高算法的灵活性,从而找到卫星网络合适准确的路由算法,减少卫星损耗,优化卫星网络资源配置。为了进一步优化网络资源,采用合适准确的路由算法至关重要,本文在基于SDN卫星网络架构下采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由SDN控制器掌握全局网络拓扑,根据网络的实时拓扑状况,计算网络当中源目卫星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从而降低卫星网络的时延。该算法采用虚拟节点的思想,将LEO卫星网络看做是一组由虚拟节点组成的网络,为每个虚拟节点设定固定的地理位置,虽然卫星依然是处在高速运转当中,但是虚拟节点的逻辑地址坐标保持不变,所以可假定当前卫星与哪个虚拟节点的地理位置最近,那个虚拟节点的逻辑位置就认为是当前卫星的逻辑位置,以此屏蔽卫星的高动态性。讨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四种情况下基于最短路径原则数据包的下一跳位置。在本文中,将交换机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进行分类,分为对时延要求较高的高优先级业务H(High Priority)类型的数据包和对时延要求较低的次优先级业务S(Second Priority)类型数据包,在链路拥塞的状态下,使得高优先级业务采取由最短路径策略决定的下一跳位置作为最优路径的下一跳的逻辑位置,而次优先级业务以增加链路长度的方向路径作为其转发路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链路拥塞程度,降低了源目卫星节点之间数据包的传输时延,有利于数据包类型当中高优先级业务类型的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王豪[9](2020)在《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与MVB网关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列车通信网络(TCN)技术在列车通信领域的发展,TCN已经成为了列车行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物,是保证列车控制有效性、安全性及旅客舒适性所必需的部分。然而,随着对网络控制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生产TCN高端产品设备的局限性开始凸显出来,特别是在TCN网关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上,我们还与国外的先进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一种多样化、高性能、低成本、易运维、且具有自主产权的列车通信网关对发展我国列车通信网络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近年来工业以太网在控制网络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工业以太网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无缝对接,成为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系统的工业以太网EtherCAT与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的列车通信网关。本文提出了一种EtherCAT与MVB总线数据之间互联互通的方案,实现了EtherCAT与MVB总线数据包的转换。在设计过程中,对EtherCAT-MVB网关的具体实现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MVB总线和EtherCAT工业以太网协议及其工作原理;提出了将智能优化算法应用到工业以太网协议,有效提高了以太网数据报文在链路层的传输率;搭建了列车以太网拓扑网络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扩展网络模型下的性能;提出了基于AM3358为核心处理器的EtherCAT-MVB网关设计方案,将整个网关硬件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其中包括嵌入式核心模块、外围电路模块、MVB总线模块,并对外围电路模块进行电路图设计,通过对网关软件的总体设计,实现了EtherCAT与MVB之间数据转发和转换功能;最后对EtherCAT-MVB网关硬件系统进行通信测试,分别对EtherCAT模块和MVB模块进行数据通信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严潇琳[10](2020)在《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与优化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le Ad-Hoc Network,VANET)可以提供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保障车载安全与娱乐应用。随着未来大规模超密集车辆自组织网络的布网以及日益增长的车联网通信业务需求,VANET将面临着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大规模移动车载用户的快速增加,VANET中广泛运用的蜂窝车联网技术将面临着网络过载的问题,同时,也难以满足高质量ITS服务的网联通信要求。其次,在网络控制方面,传统的自组织车联网通信架构依赖蜂窝基站实现车辆控制和数据转发,数据与控制中心耦合在一处,组网灵活性与效率不高。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与优化方法,为车辆通信网络接入管理提供解决方案。将通过建立异构车联网网络模型改善单一网络过载的问题,同时,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架构实现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从而能灵活地实现对网络的控制,提高组网效率,保障车载通信服务。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建立了基于软件定义的车辆通信网络管理模型。通过SDN控制器来对车辆接入网络的三种模式(基站转发,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以及专用短距离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进行控制。基于SDN的网络接入管理模型包括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其中数据平面负责收集车辆的状态和网络信息,控制平面根据收集到的车辆信息,通过反向功率控制的方法,建立车辆通信网络关键性能指标,包括传输速率,干扰,传输时延以及能量损耗。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确定接收功率阈值0,并利用信道向功率控制的机制确定可供选择的车辆之间的最大距离。然后,我们对车辆的发送功率、干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中断概率以及车辆传输速率和传输时延这几个性能指标进行理论上地推导。通过实验仿真,可以得到不同的车辆接入方案、SINR阈值等参数的变化对SINR中断概率和车辆传输速率两个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2、设计了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优化方法。根据求得的性能指标,在控制平面上可对车辆的接入方式进行优化,使车辆异构网络的网络服务质量根据所需业务的要求达到最优。最后将所得优化后的接入网络模式选择结果下发给数据平面上的每辆车。具体的优化方法为:建立博弈所需要的效益函数,通过进化博弈方法使得效益函数达到最大,从而对车辆的接入网络模式进行管理。此优化管理方法能基于不同的业务需要,灵活地选用车辆的接入模式,使车辆异构网络的网络服务质量根据所需业务的要求实现优化。最后我们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优化算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网络的架构,本文提出的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与优化方法能灵活地管理接入网络,有效提高网络的性能,改善车辆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

二、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和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5G光传送网中高生存性RAN切片模型和部署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挑战
        1.2.1 基于协调保护机制的高生存性RAN切片模型和部署策略
        1.2.2 支持RAN切片故障处理与服务恢复的资源管控平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面向无线接入网的网络切片
        1.3.2 无线接入网生存性研究现状
        1.3.3 可生存性RAN切片资源控管平台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5G光传送网中生存性RAN切片关键技术
    2.1 面向5G的光传送网承载技术
        2.1.1 5G前传承载方案
        2.1.2 5G中传/回传承载方案
    2.2 网络切片技术概述
        2.2.1 软件定义网络
        2.2.2 网络功能虚拟化
        2.2.3 云与边缘计算
    2.3 灵活的基带功能分割方案与资源模型
        2.3.1 灵活的基带功能分割方案
        2.3.2 计算与带宽资源模型
    2.4 面向生存性的RAN切片技术
        2.4.1 RAN切片故障类型
        2.4.2 无线接入网保护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协调保护机制的高生存性RAN切片模型及部署策略
    3.1 基于协调保护机制的RAN切片架构
    3.2 基于协调保护机制的RAN切片模型
        3.2.1 网络模型
        3.2.2 模型目标及约束
    3.3 基于协调保护机制的RAN切片部署策略
        3.3.1 基于评分机制的高生存性RAN切片部署策略
        3.3.2 基于贪婪策略的高生存性RAN切片部署策略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小型网络拓扑仿真
        3.4.2 大型网络拓扑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持RAN切片故障处理与服务恢复的资源管控平台
    4.1 平台应用场景
    4.2 平台功能介绍
    4.3 平台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介绍
        4.3.1 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4.3.2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3.3 系统工作流程介绍
    4.4 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4.4.1 实验环境设置
        4.4.2 实验流程
        4.4.3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列车以太网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列车通信网络的需求分析
        1.2.1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的特点
        1.2.2 业务分类与实时性需求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以太网在列车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现状
        1.3.2 关于以太网实时性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TSN协议与TRDP协议的融合
    2.1 TSN协议概述
    2.2 时间敏感网络相关协议标准
        2.2.1 时间敏感网络的帧
        2.2.2 IEEE802.1AS精准时间同步协议
        2.2.3 IEEE802.1Qav协议
        2.2.4 IEEE802.1Qbv协议
        2.2.5 TSN与数据的实时性
    2.3 TRDP与 TSN融合协议栈的架构
        2.3.1 传统的TRDP协议
        2.3.2 TRDP协议与TSN协议的融合
    2.4 本章小结
3 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框架与主控芯片的选型
    3.2 电路设计
        3.2.1 供电电路
        3.2.2 时钟电路
        3.2.3 DDR3 内存接口电路
        3.2.4 以太网接口电路
        3.2.5 TF卡接口电路
    3.3 PCB的信号保真与制版
        3.3.1 信号完整性理论
        3.3.2 PCB层叠选取
        3.3.3 PCB制版
    3.4 本章小结
4 数字逻辑的原理与软件程序设计
    4.1 开发环境简介
    4.2 构建数字逻辑用到的主要IP核
        4.2.1 AXI总线
        4.2.2 TADMA IP核
        4.2.3 TSN的 MAC
    4.3 Linux系统镜像的生成与移植
    4.4 TSN协议与TRDP的融合
        4.4.1 软件总体架构分析
        4.4.2 UDP socket编程
        4.4.3 TRDP程序移植
        4.4.4 时间同步的软件实现
        4.4.5 门控队列的软件实现
        4.4.6 多线程调度
    4.5 软件程序总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试验验证
    5.1 时间同步的测试
    5.2 过程数据传输性能测试
        5.2.1 网络空载时的周期抖动试验
        5.2.2 网络满载时的周期抖动试验
    5.4 以太网一致性测试
    5.5 试验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缩略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电网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SDN的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1.2.2 智能电网区块链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智能电网区块链相关技术综述
    2.1 软件定义网络
        2.1.1 SDN概念和基础结构
        2.1.2 分布式SDN
        2.1.3 Packet_In消息处理模型
    2.2 区块链
        2.2.1 比特币中的区块链
        2.2.2 Hyperledger Fabric
    2.3 网络智能管控算法
        2.3.1 强化学习
        2.3.2 深度Q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SDN安全管控模型
    3.1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SDN网络
        3.1.1 网络结构
        3.1.2 安全链的共识机制
    3.2 安全管控功能实现
        3.2.1 基于身份的设备认证和安全通信机制
        3.2.2 一致性管理
        3.2.3 负载平衡管理
    3.3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SDN安全管控模型
        3.3.1 系统描述
        3.3.2 电力业务分类
        3.3.3 系统建模
    3.4 基于DQN的分布式SDN网络优化方案
    3.5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3.5.1 仿真参数设置
        3.5.2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合边缘计算的电力交易区块链管控模型
    4.1 结合边缘计算的电力交易区块链
        4.1.1 网络结构
        4.1.2 交易链节点类型
    4.2 可扩展加密选举共识机制
        4.2.1 可扩展加密选举共识机制简述
        4.2.2 抽签机制
        4.2.3 加密选举及验证机制
        4.2.4 可伸缩机制
        4.2.5 激励机制
        4.2.6 验证机制
    4.3 基于DDQN的电力交易区块链管控模型
        4.3.1 系统建模
        4.3.2 基于DDQN的电力交易链优化算法设计
    4.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4.1 仿真参数设置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未来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未来网络体系架构
    2.1 国内外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研究进展
    2.2 对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思考
3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3.1 国外试验平台研究进展
    3.2 中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
4 未来网络热点技术领域
    4.1 网络控制与编排
    4.2 网络深度可编程
    4.3 网络确定性服务
    4.4 网络计算存储一体化
    4.5 网络与人工智能
    4.6 网络与区块链
    4.7 智能安全网络
    4.8 网络空天地海一体化
5 面向2030的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6 结束语

(5)软件定义无线异构网络中的能效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无线通信发展中的能效问题
        1.1.2 无线异构网络
        1.1.3 软件定义网络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软件定义无线异构网络架构分析
    2.1 引言
    2.2 软件定义网络介绍
        2.2.1 软件定义网络
        2.2.2 Mininet网络仿真环境介绍
        2.2.3 OpenFlow协议分析
        2.2.4 FlowVisor介绍
    2.3 面向能源异构性的软件定义无线网络架构和能效问题分析
        2.3.1 网络架构基本构成
        2.3.2 架构优势及能效问题分析
    2.4 面向业务异构性的虚拟边缘网络架构和能效问题分析
        2.4.1 智能虚拟边缘网络架构
        2.4.2 架构优势及能效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能效优化的流表项管理策略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概述
        3.2.1 可再生能源在无线网络中的利用
        3.2.2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节能效益
    3.3 无线绿色中继异构网络和能耗模型
        3.3.1 能量模型
        3.3.2 软件定义绿色无线中继网络中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分析
    3.4 基于能源稳定性的动态流表项更新策略
        3.4.1 问题分析
        3.4.2 单绿色中继小区中的动态流表项更新策略
        3.4.3 多中继协作蜂窝小区中的动态流表项更新策略
        3.4.4 数值仿真和分析
    3.5 基于长期能效优化的流表管理策略
        3.5.1 长期能效问题建模
        3.5.2 面向长期能效优化的流管理策略
        3.5.3 数值仿真和分析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能效最优的Ant-Q缓存数据流分发策略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概述
        4.2.1 节能移动边缘网络缓存
        4.2.2 人工智能算法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4.2.3 Ant-Q算法研究分析
    4.3 系统模型
        4.3.1 场景分析
        4.3.2 网络模型
        4.3.3 能量模型
    4.4 问题分析与公式描述
        4.4.1 问题分析
        4.4.2 增强学习模型
    4.5 基于Ant-Q的动态缓存策略
        4.5.1 Ant-Q Learning算法
        4.5.2 面向能效的动态边缘缓存分发策略
    4.6 数值仿真
        4.6.1 缓存策略性能
        4.6.2 算法比较
    4.7 本章总结
第五章 能耗最低的边缘虚拟网络构建策略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工作
    5.3 移动网络虚拟化和虚拟网构建流程
        5.3.1 移动网络虚拟化
        5.3.2 面向资源优化的虚拟网络构建
    5.4 移动虚拟网络系统模型
        5.4.1 移动虚拟网络场景分析
        5.4.2 虚拟资源模型
    5.5 基于多商品流的虚拟网络构建
        5.5.1 多商品流问题定义
        5.5.2 虚拟网络构建问题分析
        5.5.3 基于多商品流的虚拟网构建模型
        5.5.4 多商品流问题求解
    5.6 数值仿真和分析
        5.6.1 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
        5.6.2 仿真结果和分析
    5.7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列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多业务调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与意义
    1.2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
        1.2.1 列车通信网络的基本要求
        1.2.2 实时以太网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应用
    1.3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多业务调度
        1.3.1 TCN多业务数据分类
        1.3.2 TCN多业务数据调度
        1.3.3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4 论文整体结构
2 基于FQPSO和 SMT理论的实时周期业务调度优化
    2.1 引言
    2.2 周期任务调度优化建模
        2.2.1 时间触发通信机理
        2.2.2 列车通信网络建模
        2.2.3 任务调度约束条件
        2.2.4 抖动与负载均衡目标
    2.3 模糊控制量子粒子群算法
        2.3.1 量子粒子群算法
        2.3.2 收缩-扩张系数与势阱长度关系
        2.3.3 基于模糊控制的量子粒子群自适应优化算法
    2.4 基于可调度性排序SMT的时间触发调度
        2.4.1 可满足性模块理论
        2.4.2 周期业务可调度性排序
    2.5 调度表性能评估
        2.5.1 算法流程
        2.5.2 网络环境
        2.5.3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实时非周期业务调度与分析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实时非周期数据融合调度模型
        3.2.1 实时非周期数据传输特征
        3.2.2 实时非周期数据融合传输机制
        3.2.3 动态平滑加权轮询—最小截止期优先两级调度
    3.3 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实时非周期数据时延计算
        3.3.1 随机网络演算理论
        3.3.2 TCN实时非周期数据到达与服务过程
        3.3.3 TCN实时非周期数据积压与时延边界计算
    3.4 基于贝叶斯规则的实时非周期业务时延估计方法
        3.4.1 业务端到端时延测试
        3.4.2 数据帧延误先验与后验概率分布
        3.4.3 基于目标置信度的端到端数据延误率估计算法
    3.5 算例仿真与分析
        3.5.1 随机网络演算算例分析
        3.5.2 DSRR-EDF调度仿真
        3.5.3 贝叶斯时延测试方法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定价机制与纳什均衡的流媒体数据带宽分配策略
    4.1 引言
    4.2 列车通信网络流媒体数据融合传输模型
        4.2.1 流媒体数据业务传输特征
        4.2.2 流媒体数据融合调度模型
        4.2.3 流媒体数据带宽决定因素
        4.2.4 流媒体数据综合效用评价模型
    4.3 基于策略定价机制与纳什均衡的流媒体数据码率竞争策略
        4.3.1 执行理论与定价机制
        4.3.2 基于纳什均衡的流媒体数据码率策略定价机制
        4.3.3 策略定价机制设计及求解
        4.3.4 纳什均衡解的有效性
        4.3.5 基于策略定价机制的调度算法设计
    4.4 仿真分析
        4.4.1 仿真平台结构
        4.4.2 流媒体QoE性能参数拟合
        4.4.3 基于策略定价机制的码率竞争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多业务传输验证平台
    5.1 引言
    5.2 验证平台总体设计
        5.2.1 TCN多业务系统结构
        5.2.2 总体设计
    5.3 基于TCN的多业务子系统设计
        5.3.1 基于TRDP的实时通信子系统
        5.3.2 基于TRDP-MIB的以太网TCN状态感知子系统
        5.3.3 基于MPEG DASH的 PIS视频播放子系统
    5.4 平台组网实验
        5.4.1 实时周期数据调度实验
        5.4.2 实时非周期数据调度实验
        5.4.3 流媒体数据调度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软件定义网络中的网络资源分配与路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表项资源分配
        1.2.2 流量工程
    1.3 本文研究思路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链路故障恢复场景下的资源分配与路由策略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相关工作
    2.3 默认表项
    2.4 链路故障恢复的规划模型
        2.4.1 规划模型约束条件
        2.4.2 规划模型目标函数
        2.4.3 模型分析与启发式解法
        2.4.4 算法复杂度和性能分析
    2.5最大化网络传输流量链路故障恢复仿真实验
        2.5.1 仿真设置
        2.5.2 仿真结果
    2.6 默认表项的缺陷与改进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量工程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相关工作
        3.2.1 传统网络中的流量工程研究
        3.2.2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量工程研究
    3.3 OpenFlow交换机的任意比例流分割
        3.3.1 特殊比例的流量分割
        3.3.2 任意比例流量分割与表项分配
    3.4 基于负载均衡的流量工程研究
        3.4.1 数学规划模型
        3.4.2 启发式解法
        3.4.3 仿真实验与性能评估
    3.5 基于网络节能的流量工程研究
        3.5.1 数学规划模型
        3.5.2 启发式解法
        3.5.3 仿真实验与性能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4语言研究与实验
    4.1 研究背景
    4.2 P4 语言的特性
    4.3 P4 语言的处理流程
    4.4 基于Mininet的 P4 语言仿真平台搭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SDN的卫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卫星网络研究现状
        1.2.2 卫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1.2.3 SDSN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组成
第二章 关键性技术介绍
    2.1 软件定义网络简介
        2.1.1 SDN简介
        2.1.2 OpenFlow协议
        2.1.3 SDN应用于卫星网络优势
    2.2 卫星网络简介
        2.2.1 卫星网络拓扑
        2.2.2 卫星轨道
        2.2.3 卫星星座
        2.2.4 卫星网络的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DN的卫星网络架构
    3.1 控制器部署方案
    3.2 SDN控制信令设计
    3.3 交换机转发策略
    3.4 基于SDN的卫星网络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最短路径路由方案
    4.1 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最短路径路由方案
        4.1.1 匹配域动作集设计
        4.1.2 最短路径算法
        4.1.3 拥塞控制
    4.2 仿真分析与性能对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与MVB网关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背景
        1.2.1 国内外列车通信网络技术
        1.2.2 国内外工业以太网发展现状
        1.2.3 工业以太网发展前景
    1.3 选题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2章 MVB和工业以太网Ether CAT网络协议
    2.1 列车通信网络概述
    2.2 MVB简介
        2.2.1 MVB总线控制器
        2.2.2 MVB总线设备分类
        2.2.3 MVB总线的数据格式
        2.2.4 MVB端口
        2.2.5 MVB介质控制访问形式
    2.3 EtherCAT通信控制器设计
        2.3.1 EtherCAT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3.2 EtherCAT工业以太网协议
        2.3.3 EtherCAT通信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2.3.4 PC机程序配置
        2.3.5 系统实验操作运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业以太网链路优化算法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构建
    3.3 功率能耗优化算法
        3.3.1 传统的粒子群算法
        3.3.2 改进粒子群方案
    3.4 仿真结果与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列车以太网拓扑网络结构的建模与仿真
    4.1 引言
    4.2 OPNET相关介绍
    4.3 列车以太网拓扑结构
    4.4 网络拓扑结构建模
        4.4.1 原网络模型
        4.4.2 扩展后的网络模型
        4.4.3 节点域模型
    4.5 扩展网络的性能验证
        4.5.1 仿真实验
        4.5.2 实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关硬软件系统设计
    5.1 网关概述
    5.2 网关硬件系统设计
    5.3 嵌入式核心模块设计
    5.4 外围电路模块设计
        5.4.1 电源模块
        5.4.2 时钟模块
        5.4.3 复位模块
        5.4.4 JTAG接口模块
        5.4.5 RS232串口模块
    5.5 MVB总线接口模块
    5.6 软件的总体设计
    5.7 通信测试
        5.7.1 MVB接口通信仿真测试
        5.7.2 以太网接口通信仿真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与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车联网发展概述
        1.1.2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DN车联网技术研究
        1.2.2 异构网络选择算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述
    2.1 车联网通信相关技术基础
        2.1.1 DSRC技术
        2.1.2 蜂窝车联网技术
        2.1.3 D2D技术
    2.2 SDN相关技术基础
        2.2.1 SDN网络架构
        2.2.2 SDN控制方法
    2.3 进化博弈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架构模型
    3.1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架构模型
    3.2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系统性能分析
        3.2.1 车辆移动模型和系统模型
        3.2.2 车辆蜂窝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
        3.2.3 DSRC 通信模式车辆的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优化方法
    4.1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性能指标归一化模型
    4.2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性能指标权重建模
    4.3 基于进化博弈的异构车联网效益函数模型
    4.4 基于进化博弈的异构车联网接入优化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与接入管理优化性能分析
    5.1 模拟环境介绍及仿真搭建
    5.2 异构车联网性能分析
    5.3 接入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四、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和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5G光传送网中高生存性RAN切片模型和部署策略的研究[D]. 吴连禹.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时间敏感网络的列车以太网通信技术研究[D]. 张旭.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电网管控研究[D]. 薛晨子.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未来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综述[J]. 黄韬,刘江,汪硕,张晨,刘韵洁. 通信学报, 2021(01)
  • [5]软件定义无线异构网络中的能效优化问题研究[D]. 李莉. 北京邮电大学, 2020
  • [6]基于以太网的列车通信网络多业务调度优化策略研究[D]. 简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软件定义网络中的网络资源分配与路由策略研究[D]. 刘志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基于SDN的卫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 刘莹莹.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基于EtherCAT工业以太网与MVB网关的研究与设计[D]. 王豪.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10]软件定义的异构车联网接入管理与优化方法[D]. 严潇琳. 南京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通信网络可编程性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