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

论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

一、试论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开展(论文文献综述)

郭章[1](2021)在《我国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豆粕的交易市场包括豆粕现货市场交易和豆粕期货市场交易。豆粕期货市场交易的是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豆粕现货,期货价格是未来的现货价格。当现货市场接收到期货市场的信号时,现货市场价格会跟随期货市场的价格做出调整,将价格调整的信号再反馈到期货市场中,两个市场的信息互联互通,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稳定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投资者来说,期货价格对于判断现货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根据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风险规避的功能,本文结合我国豆粕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9年8月至2021年1月,样本为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粕期货的周收盘价以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8个省份的豆粕现货的周平均价格并依照市场化程度分为高度市场化地区和低度市场化地区,对豆粕现货市场价格以及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货价格建立PVAR模型,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来证明我国豆粕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联动程度,观察豆粕期货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分析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说明:我国豆粕期货价格和豆粕现货价格的联动关系较弱,豆粕期货市场向豆粕现货市场的传导效率不高,我国豆粕期货市场在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虽然豆粕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影响程度却不对称,暴露出我国豆粕期货市场的交易者结构不当、期货市场“法治”缺位以及开放水平不高等问题。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联动关系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指出创新点和不足点;第二部分对我国豆粕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我国豆粕现货市场的发展和价格波动分析以及豆粕期货的发展和价格波动分析,进而比较豆粕现货和期货价格波动情况;第三部分介绍研究基础,包括理论分析以及研究假说;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对本文所用的数据的选择和处理、以及实证方法进行说明,进而实证分析,对低度市场化地区以及高度市场化地区建立PVAR模型,比较分析两个PVAR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得出实证研究的结论;第五部分分析实证研究中发现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六部分根据实证研究结论,结合我国豆粕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相关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创新点。

张登耀[2](2020)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相关性、套期保值比率及套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贯彻落实我国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2019年推出了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这标志着我国期货和现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期货市场上提供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现货市场复杂程度也很高,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相关投资者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投资损失的风险。在现货市场投资时如何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并同时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是每一位投资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针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股指期货来讲,上市运行相对较晚,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如何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发展情况,灵活、高效地运用股指期货和现货来制定投资组合,进行风险控制,锁定预期收益,是一个必须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的课题。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套期保值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也发现了需要对既有文献作进一步拓展的地方:一是虽然根据搜集到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套期保值的成果较多,但是大部分是研究商品期货,国内股指期货出现较晚,系统研究国内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成果较少。二是套期保值的落脚点是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而为了计算套期保值比率,需要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根据现有文献看,从套期保值的角度,研究数据间具有何种类型相关性的文献较少,而且主要关注的是线性相关层面。三是既有套期保值成果中,计算出套期保值比率后,没有后续研究,尤其在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层面。鉴于此,结合本文的选题背景,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套期保值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中的应用这一角度进行研究。首先对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相关性进行分析,接着在对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并结合具体的样本数据,对不同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同时对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性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归纳如下:(1)为了研究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为了检验两种收益率间是否存在引导关系,建立了 VAR模型,经过Granger检验,发现两种收益率间是一种互为引导的关系。通过作两种收益率间的脉冲响应试验以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试验,发现在这种互为引导的关系中,股指期货收益率在市场上比现货收益率反映更为灵敏,而且在收益率引导过程中,股指期货收益率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接着,考虑到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可能存在非对称、尾部相关等特征,又建立了针对两种收益率的Copula函数模型,发现两种收益率间还存在着尾部相关,其中,t-Copula函数模型最能拟合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的这种尾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一种收益率中出现极值的情况,那么由于两种收益率间存在着尾部相关性,就会引起另一种收益率出现振荡。综上所述,正是因为两种收益率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才使得现货在期货市场上实施方向相反的套期保值操作成为可能。(2)为了运用建立的多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计算出在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最小化目标下的套期保值比率,首先,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单位根和ARCH效应的检验结果,得出了样本数据具备利用建立的多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在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最小化目标下计算套期保值比率的结论。然后,结合具体的样本数据类型,在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最小化目标的前提下,运用建立的多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计算出了相应的套期保值比率。最后,运用评价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两类指标对不同套期保值比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无论从风险最低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角度来看,VAR-DVECH-GARCH模型的整体套期保值效果最好,相比之下,0LS模型的套期保值效果最差。通过对多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套保效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期货契约是一个很好的分散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投资者若能按照一定的套期保值比率将现货头寸与期货头寸进行组合投资,不但能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大幅降低,预期收益率也能显着的提高。(3)为了对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提供相应的套保风险预警,在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的基础上,首先依据ARCH、GARCH、TARCH和EGARCH这四种模型的条件方差方程提出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几种风险因素,然后将股指期货日收益率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检验,得出如下结论:风险因素1、风险因素2及风险因素4在不同的套期保值时间区间下均成立,但风险因素3在不同的套期保值时间区间下结论不成立。最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是否稳定,研究风险因素对不同变量数据的敏感性,依然运用上述的几种ARCH族模型,代入股指现货日收益率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对风险因素的稳健性检验,同样可以发现,风险因素1、风险因素2及风险因素4在不同的套期保值时间区间下均成立,风险因素3在不同的套期保值时间区间下结论不成立。综上所述,本文紧紧围绕套期保值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中的应用这一研究课题,从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的相关性、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等维度依次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套期保值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中的应用的理论框架,丰富了期货和现货投资理论体系,以此期待通过对套期保值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中的应用研究,为我国期货和现货市场上的投资者进行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操作时提供相应的套期保值模型作为参考。通过与现有文献相比较,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现有文献看,从套期保值的角度,研究数据间具有何种类型相关性的文献较少,而且主要关注的是线性相关层面,而本文是从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是否存在单向引导或双向引导的关系,同时把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尾部相关也考虑进来,来进行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的相关性分析的,丰富了研究数据间相关性的文献。(2)从现有文献看,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大多是在随机干扰项服从同方差的假定下建立套期保值模型进行分析的,但是现实中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数据大多都存在着波动集聚性现象,即随机干扰项存在异方差。因此,在本文中,针对文献中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对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建立的VAR模型作为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双变量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建立VAR-GARCH套期保值模型,接着在VAR-GARCH模型的基础上,将建立的t-Copula函数模型中的相关系数代入其中,建立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t-Copula-GARCH套期保值模型。同时,从现有文献看,文献中建立的OLS、VECM、VAR等模型间都是平行关系,而在本文中,在建立的VAR-GARCH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t-Copula-GARCH套期保值模型,扩充了套期保值模型在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中的实证应用。(3)从现有套期保值文献看,计算出套期保值比率后,没有后续研究,尤其在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层面。在本文中,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入手,提出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然后分别运用具体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样本数据通过建立的ARCH族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验证及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实证结论。这将有助于为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提供相应的套保风险预警,以及为监管部门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参考。(4)与现有套期保值文献相比较,本文的研究更为系统,丰富了套期保值的理论内涵和应用基础,增强了研究命题的说服力:首先对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相关性进行分析,接着在对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并结合具体的样本数据,选择合适的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同时对影响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张敏圆[3](2020)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机制研究》文中提出

吴思倩[4](2020)在《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影响及其非对称性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3月份,中国证监会正式开通了融资融券交易,4月份又开通了股指期货业务,这就为中国对冲基金的成长壮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年,通过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的方式,国际上的对冲基金也逐步跻身中国金融市场,同时中国的对冲基金在竞争中也不断成长起来。然而,现阶段中国监管层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怎样去发展对冲基金。在中国,对冲基金主要的对冲工具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所以本文将以这两种对冲工具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研究我国主要的两大对冲工具,即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及其非对称性效应的影响。首先,以沪深300指数作为因变量,对冲指数、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作为自变量,搜集这四个变量从2010年3月到2020年1月的月度数据,对这四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拟合VAR和VEC模型,发现对冲指数与沪深300指数正相关,即对冲指数增加,大盘指数也会增加,这个结果也告诉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这两个指数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以此来做出投资决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两融余额都对沪深300指数有显着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大,说明在当前融资融券规模下,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大盘的走势还不能起到很大的影响。其次,本文对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样本区间为2002年1月4日到2020年1月9日,通过残差平方图和ARCH-LM检验说明数据存在ARCH效应,因此,可以进行了GARCH建模,得出结论,股指期货实行确实会对稳定市场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通过分区间拟合GARCH模型,可以进一步得出,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稳定性明显变好。最后,本文通过建立T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型和融资融券型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的非对称性效应,发现对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两种对冲工具而言,“失”所引起的反应要大于“得”所引起的反应。进一步可以看到,不论是接收到消极还是积极信息,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反应都要大于融资融券,说明,在市场行情上行时,我们应该选择对利好消息反应更大的股指期货型对冲基金,在市场下行或疲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先放弃融资融券,更不能盲目跟风“禁止融券做空”政策,必要时,宁愿禁止对利空消息反应更大的股指期货型对冲基金。本文认为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这两种对冲工具为代表的对冲策略并非是市场波动的罪魁祸首,相反,他们对市场还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所以,在中国这个金融发展尚不完全的市场,应当适度放开对冲市场的管制,然后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让我国对冲基金在竞争压力中成长,并且不断完善,从长远意义上提升中国衍生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范歆雨[5](2020)在《限制交易对期现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中证500指数为样本》文中指出自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推出股指期货以来,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15年8月A股经历异常波动,关于股指期货“助涨助跌”的讨论成为焦点。为了遏制市场单边下跌,中金所出台了一系列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措施。随着股市行情的逐步稳定,近几年对三大股指期货先后完成了4次松绑。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期-现的良性互动关系等问题再度引发学术界的探讨。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法,从期现价格传导机制及限制交易对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机理出发,选择中证500股指期货和现货为样本,2015-2019年收盘价和收益率序列15分钟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信息份额模型,依政策时间节点进行分阶段回归。结果表明:(1)期现价格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限制交易制约了市场流动性,对股指期货短期价格发现功能造成显着负面影响;(2)随着松绑政策的阶段性落实,中证5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恢复,且总体主导现货价格变化;(3)通过对期货和现货收益率的分位数回归,发现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中,限制措施对中证500的“止跌”成效欠佳,通过后续的逐步松绑,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收益率溢出的不对称性逐渐减弱。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投资者需提升对股指期货价格引导意义的认知;决策层应制定异常波动响应机制并适当加码松绑政策,进一步发挥股指期货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魏鹏宇[6](2020)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领域之中投资主体也变得逐渐丰富,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得以完善。而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过程中,有必要推出股指期货,以进一步实现我国金融的创新发展。早在1982年美国便推出了首个股指期货,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便相继推出了股指期货产品。我国是在2010年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该股指期货是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股指期货可以针对现货价格所出现波动等一些风险而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对于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已将近十年,一直被视为观察我国期货市场表现的核心指数,就其资金体量和周转速度以及参与机构的风控表现而言,现阶段国内股指期货市场正逐渐步入正轨。不过,该股指期货有没有按照其推出时的“初心”进行运转,彰显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至今仍然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尤其是在2015年6月我国股市出现了股灾,而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正是股指期货才导致了股市最终的崩盘,一时间股指期货就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期货能否像在其他领域一样在股指范围内展现其对于现货交易独特的价值,并且可不可以切实有效的改善长久困扰着投资者们的股指异动情况呢?可不可以为市场参与者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收益契机?深刻理解和解析这些难以消退的谜团一直都是各方高度关切的焦点。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股指期货对于我国现货市场价格实际波动情况以及股指期货自身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围绕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沪深300股指以及股指期货数据展开分析,以各项国内金融期货市场规则和规律为讨论的基础性条件,尝试进行连续时间序列分析。依靠计量统计的方法对现阶段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着重实证分析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学者有关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以及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研究,对学者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总结出股指期货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从而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然后,借助于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要高于指数现货市场,同时股指期现市场呈现持续的均衡结构,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者的波动溢出效应是相互的。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若因意外冲击而产生则以现货市场为主,若因过去波动而产生则以期货市场为主,期货市场给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呈现逐渐消退的现象,前者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改善后者异动,从而避免金融市场失序;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作用非常灵敏,其从期货市场所接受的信息往往能够迅速反馈。最后,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结合脉冲响应方法、方差分解等信号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手段,深入剖析沪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非均衡的动态调整微观动态结构。通过围绕波动溢出进行的实证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双向溢出能够从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中清晰的观察到并表现出失衡的特征。借助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得出,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沪深300股指的变动明显受到期货价格变的影响,同时自身的变动也对股指期货价格变动起到显着作用。而且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同样也证明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主动地位。本文立足于实证的思路,对于股指期现货存在的价格和波动溢出规律带来的套利机会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操作主张,希望能够为期货市场的健康理性运转带来一些积极意义;同时,由于所得到相关结果还给今后如何从制度改进的角度提升当前决策和监管水平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确保整个市场能够长时间处于更加完善的监管状态。

牛力甲[7](2020)在《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以我国三大股指期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指期货产品自2010年在我国期货市场推出以来,已经发展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于期货市场可以进行多头和空头的双向操作,为投资者提供了新型避险及投资工具。一方面,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金融投资者在看空市场的情况下也有获利空间,提高了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机制可以让投资者进行期现市场间的套利活动,从而使得市场定价更加合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与国外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股票市场从2015年1月开始一轮暴涨,上证指数最高上涨至5178点。随即沪指下跌近40%,恰于此时中金所推出中证500、上证50股指期货产品,相关专家和学者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导致了此次股票市场的巨幅震荡,针对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引导关系的研究随即展开但尚无定论。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我国现有的三大股指期货产品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三大股指期货产品在价格发现功能发现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在整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时发现,在区分行情上涨、下跌研究时,均采用划分样本区间的方式,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人为划分样本区间需要行情在此阶段呈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由于我国股票市场2015年股灾期间行情变动幅度大,易于学者进行划分,但是在市场平稳运行阶段则难以人为划分上涨、下跌;第二,众多学者对上涨、下跌行情划分时会依据个人判断划分出不同的时间节点,最终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异。鉴于以上两点局限,本文进一步引入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利用数理模型进行划分则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划分样本数据所带来的局限性。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并梳理众多学者在这一课题上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为股指期货概述及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主要阐述了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功能,并简单介绍了股指期货市场在世界范围及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为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解释,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期现市场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同时对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进行了理论解释;第四章为三大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比实证分析,考虑到期货市场出现了量化交易、高频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股指期货及现货市场15分钟高频价格数据,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永久短暂模型对各股指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的贡献度予以量化,结果表明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相对较强;最后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各股指期货在不同行情下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发现中证500股指期货在下跌行情下对现货市场存在助跌效应;第五章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针对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并结合期货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的政策建议。

董彦杰[8](2020)在《基于加权资金流量模型的股指期货量化投资策略》文中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一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完善是重要一环,对金融市场体系向健康全面的多层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进而有利于经济健康、安全发展,对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带来正面效应。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在我国仍在进行,而股指期货市场尚在成长阶段,对于股指期货仍然存在着许多非议,相关制度也还在不断完善。因为杠杆性的存在,意味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能否对股指期货未来收益的变动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是进行股指期货投资的关键所在。对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传统的模型进行预测时,往往需要满足一系列较为严格的假定,在面对资本市场非线性的特点时,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随着计算机算法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应用计算机算法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成为眼下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机器学习对于非线性数据有着优秀的逼近能力,使得资本市场的投资策略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机器学习也因此受到量化投资研究的青睐。在国外金融领域的量化投资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熟,现如今量化投资领域是投资方式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其在中国资本市场当中的运用也在不断深化。随着计算机算法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各大金融机构不断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应用到量化交易中,这种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渐成为投资分析中研究与应用的重要领域。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5G时代已经到来,而由于计算机对于大数据处理分析的优势,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量化交易策略,尤其是高频策略,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算法交易,对人主观情绪的管理、交易时机的选择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当前高频交易大量使用的背景下,利用分钟级别数据进行策略构建,通过计算机语言执行下单,使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更为高效,同时更进一步有效的选择交易机会,而稳健的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力,也随着交易频率的提高得到了提升。本文立足于我国股指期货的现实背景,旨在通过建立股指期货市场资金流量指标,客观反映市场运行状况的同时,为投资决策的进行添加依据,同时提升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的高效性,使其更加完美的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由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时间长,数据样本多,本文选取其主力合约作为股指期货市场的代表合约,进行下文资金流量和投资策略的构建。因为做空机制是期货市场内在极致的一环,但现有资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只简单考虑了价格波动的影响,并未将持仓量的因素纳入计算范围。而期货市场的做空特性可以通过持仓量的变化体现。因此,本文将持仓量纳入资金流量的计算当中,并同时将价格和持仓量变化的加权影响考虑在内,综合建立资金流量公式。并与只基于价格变动计算的资金流量进行对比,本文所构建的资金流量指标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律,避免了之前基于价格变动计算的资金流量出现的趋势性错误。然后,出于本文希望通过资金流量指标进行投资策略构建的目的,本文利用VAR模型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率与资金流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前一期的资金流量对当期的股指期货收益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同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验证的上述结论,最后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从直观的角度反映上述结论。接下来,本文利用机器学习中常用的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梯度上升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模型进行收益趋势的预测,并利用网格搜索法,对不同模型中的超参数进行了调优操作,以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之后在策略的构建过程中,本文除了单独应用上述模型外,还将其中的五组模型进行组合成综合模型,通过六种模型的预测结果选择最优模型构建策略。与以往研究的评价方式不同,本文将模型的评价指标,由关注整体的准确率分为,重点关注正例的精确率和重点关注负例的特异性。通过对比发现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异性指标较好,综合模型对正例预测效果较优,故选择此二模型构建策略。最后,将构建的策略与普通的移动平均线策略进行回测对比,回测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策略获得45.97%累计收益,远优于移动平均线策略-12.69%的收益率;同时优于上证综指-6.42%的累计收益率,以及沪深300指数-3.37%的累计收益率,表现出本文策略的良好收益性。

冯文静[9](2020)在《论跨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近些年来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类金融商品不断推出,经济全球化的促进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市场信息、市场价格、市场风险互为传导,给跨市场操纵提供了契机。投资者可以操纵其中一个市场从而在另一个关联市场上获利,传统现货市场上监管的单一性显然是不足以打击跨市场操纵者的非法行为。跨市场操纵是指跨期现市场,本文主要是对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的跨市场操纵进行研究。我国股票、股指期货市场起步较晚,正居于发展阶段,股指期货是由股票衍生而来,由于内生关系二者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在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上进行跨市场操纵行为更加具有隐蔽性,并且对资本市场的破坏力极强,扰乱了股票与股期货市场上的正常运营秩序,使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不利于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跨市场操纵主体的专业化、机构化、协同化,操纵手段的智能性、综合性、隐蔽性,增大了监管的难度。我国当下跨市场操纵行为中存在立法滞后、监管不力的问题,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虽然证监会设立“五方”为代表,以备忘录形式的“1+3”框架进行市场监管,但是这些措施法律效力有限,不能对跨市场操纵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管,需在传统的单一市场监管基础对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跨市场操纵行为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本文从跨市场操纵行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跨市场操纵行为的基本模式,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关联性如何体现以及分析跨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困境,找出认定方法,为跨市场操纵的法律监管、跨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制建议提供理论支撑,立足于我国现状分析我国现今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证监会层面、监管部门层面、立法层面存在问题的具体体现,跨市场操纵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域外成熟经验,完善立法及监管体系,健全信息披露架构、完善民事救济追偿机制、行政和解制度、填补刑法规制空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法律规制相关问题的优化建议。

蓝琳[10](2020)在《前海基金管理公司“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8年国内第一家公募基金成立以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栉风沐雨20余载。在这20多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扩大,公募基金行业从零起步高速发展到如今日益壮大,行业的格局也随之演变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马太效应逐渐凸显,大型基金公司已完成全产品链覆盖并且呈现出依靠平台实力维持自身基金募集优势;另一方面,中型基金公司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募集突围模式,小型基金公司的募集环境则日益被压缩,募集规模呈下降趋势。在这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才能生存并求得进一步发展,是各家基金公司考虑的重点及行业面临的共同话题。本文以当下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环境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基金行业发展经验,对前海基金公司基金募集业务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探索其中问题。前海基金公司目前来说,在产品布局、业绩表现、募集结构以及内部运营能力上,与国内头部基金公司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当下的行业发展背景之下,前海基金公司若想寻求生存发展空间的突破口,则需要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加强产品策略布局,打造品牌特色以求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目前,国内量化基金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初具规模,随着国内资管行业迎来相对统一的管理,金融供给侧改革,政策层面的利好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投资者对量化基金关注度与日剧增,国内量化基金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研究对象前海基金是以权益类基金起家的基金公司,在权益类产品发行募集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文将结合行业环境和前海基金公司自身特色,通过引入国内外量化投资研究成果及先进经验,提出量化对冲基金的募集方案设计,以期改善前海基金公司在当下产品募集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赢得投资者的信赖打造出属于前海基金公司自身的专业投资品牌特色,提高公司产品的募集规模和资产管理能力,实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在竞争中突围而出。同时,本文将对新设计的量化基金募集方案——“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做出整体评价及提出保障措施。最后对方案设计研究提出总结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二、试论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开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开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 创新与不足
2 中国豆粕现货和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2.1 中国豆粕现货市场发展
        2.1.1 豆粕供给与消费规模变化
        2.1.2 我国豆粕现货价格波动分析
    2.2 豆粕期货市场发展
        2.2.1 豆粕期货成交情况
        2.2.2 豆粕期货价格波动分析
    2.3 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比较分析
3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
    3.1 理论分析
        3.1.1 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性
        3.1.2 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
        3.1.3 期货市场波动与效率的关系
    3.2 研究假说
4 我国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实证分析
    4.1 样本数据选择和处理
    4.2 模型建立
    4.3 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4.4 单位根检验
    4.5 最优滞后阶数选择
    4.6 PVAR模型的广义矩估计(GMM)估计结果
    4.7 Granger因果检验
    4.8 脉冲响应分析
    4.9 方差分解
    4.10 实证结论
        4.10.1 期货与现货价格双向引导但不对称
        4.10.2 豆粕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尚弱
        4.10.3 市场化程度提高有利于信息传导
5 我国豆粕期货与现货价格联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存在的问题
        5.1.1 存在“追涨杀跌”的交易行为
        5.1.2 存在过多的投机成分
        5.1.3 豆粕期货价格失真
    5.2 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豆粕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开放程度不对称
        5.2.2 农产品期货市场普及度较低
        5.2.3 农产品期货市场“法治”滞后
6 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对策建议
    6.1 普及并提升涉农群体对农产品期货市场认识
    6.2 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法治建设
    6.3 提高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6.4 建立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
    6.5 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双向开放水平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2)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相关性、套期保值比率及套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阐述
    2.2 相关模型阐述
    2.3 本章小结
3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相关性实证研究
    3.1 VAR模型的建立
    3.2 Copula函数模型的建立
    3.3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相关性的简单统计性描述
    3.4 运用VAR模型检验两种收益率间的相关关系
        3.4.1 VAR模型参数估计
        3.4.2 VAR模型Granger检验
        3.4.3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的脉冲响应
        3.4.4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变动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3.5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间的Copula相关性模型
        3.5.1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序列边缘分布的确定
        3.5.2 合适的Copula函数模型
        3.5.3 最优Copula函数模型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4 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实证研究
    4.1 研究对象样本
    4.2 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的建立
        4.2.1 OLS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
        4.2.2 VAR-GARCH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
        4.2.3 t-Copula-GARCH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模型
43 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的评价
    4.4 样本数据的整理分析
        4.4.1 样本数据的检验
        4.4.2 各类模型的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与套保效果衡量
    4.5 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整体分析
        4.5.1 单日套期保值效果整体分析
        4.5.2 2日套期保值效果整体分析
        4.5.3 3日套期保值效果整体分析
        4.5.4 4日套期保值效果整体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股指期货与现货投资组合套期保值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研究的样本数据
    5.2 影响因素的提出
    5.3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4)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影响及其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对冲基金对证券市场稳定性方面的研究
    2.2 股票市场稳定性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
第三章 对冲基金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股票市场的路径分析
    3.1 对冲基金交易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3.1.1 融资融券型对冲基金的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3.1.2 股指期货型对冲基金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3.2 对冲基金对股票市场影响的路径分析
        3.2.1 融资融券型对冲基金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机理
        3.2.2 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第四章 融资融券型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4.1 VAR模型定义
    4.2 实证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股指期货型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5.1 ARCH模型的定义
    5.2 实证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股指期货型和融资融券型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的非对称性效应研究
    6.1 TARCH模型的定义
    6.2 实证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研究建议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8.1 创新点与不足
        8.1.1 主要创新点
        8.1.2 论文的不足之处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限制交易对期现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中证500指数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期货与现货间领先滞后关系
        2.1.2 限制交易背景下对期现关系问题的研究
        2.1.3 股指期货与现货收益率波动溢出关系的研究
    2.2 文献述评
    2.3 股指期货与现货间价格关系的理论机制
        2.3.1 期现价格间的传导机制
        2.3.2 期现价格的表现形式
    2.4 限制交易与期现关系作用机制
    2.5 研究假设
        2.5.1 期现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假设
        2.5.2 期现价格领先滞后关系研究假设
        2.5.3 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假设
3 限制交易及期现价格关系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证模型及方法选择
        3.1.1 单位根(ADF)检验
        3.1.2 Johansen协整检验
        3.1.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3.1.4 信息份额模型
        3.1.5 分位数回归模型
    3.2 数据处理及描述性统计
        3.2.1 数据处理
        3.2.2 样本描述性统计
    3.3 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检验
        3.3.1 单位根(ADF)检验
        3.3.2 Johansen协整检验及结果
        3.3.3 VEC模型检验结果
    3.4 信息份额(IS)模型检验
    3.5 分位数回归分析
    3.6 稳健性检验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政策建议
        4.2.1 重视股指期货对现货的短期价格引导
        4.2.2 制定股指期货异常波动响应机制,适当加码宽松政策
        4.2.3 依股指期货品种特征精准施策
参考文献
致谢

(6)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研究
        1.2.2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股指期货研究基本理论基础
    2.1 我国股指期货简介
        2.1.1 我国股指期货发展历史
        2.1.2 股指期货的特征和功能
        2.1.3 我国股指期货品种介绍
    2.2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理论
    2.3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理论概述
第三章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模型与方法概述
        3.1.1 平稳性检验
        3.1.2 ARCH效应检验
        3.1.3 GARCH及其拓展模型
    3.2 数据选取
    3.3 沪深股票指数日收益率序列的统计特征
        3.3.1 描述性统计
        3.3.2 平稳性检验结果
    3.4 GARCH及其拓展模型检验
        3.4.1 ARCH效应检验结果
        3.4.2 EGARCH模型及DCC-MGARCH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
    4.1 实证模型与方法概述
        4.1.1 格兰杰因果检验
        4.1.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4.1.3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分析
        4.2.5 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4.2.6 方差分解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以我国三大股指期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
        三、总结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股指期货概述及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
    第一节 股指期货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第二节 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股指期货的风险
    第四节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沪深300指数及期货产品
        二、上证50指数及期货产品
        三、中证500指数及期货产品
第三章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价格发现功能定义
    第二节 股指期现市场价格领先—滞后关系
    第三节 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第四节 股指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三大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比实证分析
    第一节 价格发现功能度量模型
        一、价格变动新信息反映速度的度量模型
        二、价格发现功能效率测量——永久短暂模型
        三、分位数回归
    第二节 数据选取及预处理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
        二、上证5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
        三、中证5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分析
        四、三大股指期货分位数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8)基于加权资金流量模型的股指期货量化投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一、文献综述
        (一)基于交易量的研究
        (二)基于价格波动的研究
        (三)基于时间序列与机器学习的综合研究
    二、资金流量模型
    三、资金流量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评述
第三章 模型理论及评价指标
    一、加权资金流量模型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说明
        (三)模型注释
    二、机器学习模型
        (一)逻辑回归(Logistic)
        (二)决策树(DT)
        (三)随机森林(RF)
        (四)梯度上升决策树(GBDT)
        (五)朴素贝叶斯(NB)
        (六)支持向量机(SVM)
    三、模型评价指标
        (一)混淆矩阵
        (二)Sharpe比率
        (三)Calmar比率
        (四)Sortino比率
第四章 资金流量特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二、股指期货资金流量趋势分析
    三、资金流量与股指期货收益率——基于VAR模型
        (一)单位根检验
        (二)VAR模型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脉冲响应
第五章 机器学习模型建立及选择
    一、模型优化
        (一)逻辑回归参数优化
        (二)决策树参数优化
        (三)随机森林参数优化
        (四)支持向量机
    二、模型选择
第六章 基于随机森林和组合模型的量化策略设计
    一、策略设计
        (一)交易机制
        (二)随机森林模型建立
        (三)综合模型建立
        (四)交易信号
    二、回测结果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论跨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跨市场操纵行为的基本理论
    2.1 .跨市场操纵行为的缘起
    2.2 跨市场操纵的类型
        2.2.1 价格关联操纵
        2.2.2 行动联合操纵
    2.3 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
        2.3.1 信息传递
        2.3.2 价格传递
    2.4 市场的可操纵性
第三章 跨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研究
    3.1 国内跨市场操纵行为认定窘境
        3.1.1 跨市场操纵行为的界定模糊
        3.1.2 传统的市场操纵认定方式难以适用
    3.2 域外认定方面的经验借鉴
    3.3 我国跨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
        3.3.1 人为价格
        3.3.2 主观意图
        3.3.3 市场价格能否被人为操纵
        3.3.4 因果关系
第四章 跨市场操纵行为监管问题研究
    4.1 我国跨市场操纵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立法的滞后性
        4.1.2 监管部门协调性差
        4.1.3 证监会权力配置不合理
    4.2 跨市场操纵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的问题
        4.2.1 价格关联信息披露问题
        4.2.2 行动联合信息披露问题
    4.3 域外国家跨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
        4.3.1 域外国家跨市场操纵监管的法律规制
        4.3.2 域外国家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规制
        4.3.3 对域外国家法律规制的借鉴
第五章 完善我国跨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的建议
    5.1 我国跨市场操纵的监管建议
        5.1.1 事前监管
        5.1.2 事中监管
        5.1.3 事后监管
    5.2 跨市场操纵信息披露规制的建议
        5.2.1 建立和完善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5.2.2 运用大数据采集处理技术
        5.2.3 强制性的信息披露
    5.3 健全民事救济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5.3.1 完善民事责任赔偿机制
        5.3.2 完善民事诉讼制度
    5.4 完善刑法司法解释
    5.5 完善跨市场操纵的行政和解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前海基金管理公司“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量化基金募集相关理论概述
    2.1 基金募集理论概述
        2.1.1 基金及募集相关概念介绍
        2.1.2 量化对冲基金投资的特点
        2.1.3 基金募集方式
        2.1.4 基金的费用
    2.2 量化投资相关理论概述
        2.2.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2.2.2 投资组合理论
        2.2.3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2.2.4 Alpha策略理论
    2.3 量化基金国内外发展情况
        2.3.1 国外发展情况
        2.3.2 国内发展情况
        2.3.3 国内外发展情况评述
    2.4 基金募集国内外研究情况
        2.4.1 国外研究情况
        2.4.2 国内研究情况
        2.4.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前海基金公司基金募集业务现状分析
    3.1 前海基金基本情况
        3.1.1 基本信息
        3.1.2 业务情况
        3.1.3 财务情况
        3.1.4 员工情况
    3.2 前海基金公司基金募集业务现状
        3.2.1 基金募集业务内部发展现状
        3.2.2 基金募集业务外部环境现状
        3.2.3 基金募集业务管理现状
    3.3 前海基金公司基金募集存在的问题
        3.3.1 募集渠道结构失衡
        3.3.2 产品业绩表现偏弱
        3.3.3 公司募集内部流程效率较低
        3.3.4 客户投后跟踪服务不足
        3.3.5 吸引新客户过程存在障碍
    3.4 “量化壹号”基金产品布局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4.1 “量化壹号”基金产品布局必要性分析
        3.4.2 “量化壹号”基金产品布局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前海基金公司“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设计
    4.1 基金募集方案的目标
        4.1.1 募集资金目标
        4.1.2 投资收益目标
        4.1.3 投资范围目标
        4.1.4 募集效率目标
        4.1.5 业务发展目标
    4.2 基金募集方案的原则
        4.2.1 合规审慎原则
        4.2.2 风险管理原则
        4.2.3 销售适当性原则
        4.2.4 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
    4.3 基金募集方案投资方法和途径
        4.3.1 投资方法
        4.3.2 投资途径
    4.4 “量化壹号”募集方案的内容
        4.4.1 产品定价及认购方式
        4.4.2 产品投资策略机理
        4.4.3 量化模型选股投资
        4.4.4 Beta对冲设计
        4.4.5 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4.4.6 产品的风险控制
第五章 “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的评价与保障实施
    5.1 “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的评价
        5.1.1 提高公司产品业绩水平
        5.1.2 改善了产品结构
        5.1.3 提高了基金管理效率
        5.1.4 提高了机构业务占比
        5.1.5 有效提升品牌专业形象
    5.2 “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的保障措施
        5.2.1 产品设计方案业绩归因
        5.2.2 加强基金产品投后管理工作
        5.2.3 加强IT系统的投入和数量化管理手段
        5.2.4 强化员工培训和人才梯队建设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目录
附录 B 表目录
致谢

四、试论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开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豆粕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实证研究[D]. 郭章.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相关性、套期保值比率及套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 张登耀. 东北财经大学, 2020
  • [3]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机制研究[D]. 张敏圆.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4]对冲基金对A股市场稳定性影响及其非对称性效应研究[D]. 吴思倩.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5]限制交易对期现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中证500指数为样本[D]. 范歆雨. 暨南大学, 2020(04)
  • [6]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 魏鹏宇.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7]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以我国三大股指期货为例[D]. 牛力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基于加权资金流量模型的股指期货量化投资策略[D]. 董彦杰.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9]论跨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D]. 冯文静.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10]前海基金管理公司“量化壹号”基金募集方案设计研究[D]. 蓝琳.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