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学院学者简介

零陵学院学者简介

一、零陵学院学者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潘丽文[1](2021)在《准中级汉语综合教材《博雅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练习题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外汉语教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应运而生,练习设计作为教材编写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吕必松(1993)在谈到第二语言教材编写时说,练习是第二语言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部教材练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探索教材习题编写优缺点的基础上,为准中级阶段的师生找到既实用又充满趣味性的习题,为教材习题的编写提供值得借鉴的意见,真正做到满足学习者交际的需要。笔者在借鉴前人有关对外汉语教材习题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柬埔寨蒲公英国际学院和巴西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所使用的两套准中级教材《博雅汉语(加速篇)》和《新实用汉语课本(3、4册)》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探寻两部教材在练习设计上的特色与规律,并结合师生的真实反馈,整理归纳其优劣,取长补短,总结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为将来更多对外汉语初级教材的练习编写提供参考。以下是笔者对两套教材的习题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的大致思路:首先,笔者将对两套教材的题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运用现有的理论依据对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求出题量与教材内容之比,评估两套教材各自题量设置的强度;其次,笔者将对两套教材的题型进行多层次的研究。所在章节会以题型的总数量统计作为切入点,然后依次摘取出主干题型和次要题型,在学习和借鉴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题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凸显两套教材在题型设置方面的优劣。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每个研究部分结束后,都给出自己的见解及建议;其三,笔者将从练习内容和编排层次的角度对两套教材的习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以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等为准则,以培养学习者实际运用为目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考察具体习题设置的有效性。其四,笔者将设置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使用者的真实反馈。为了使本文的研究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笔者历时三个月分别对柬埔寨蒲公英国际学院和巴西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处于准中级阶段的五十多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其使用感受和指导建议,为该论文的顺利撰写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笔者将通过对全文的系统分析和整理归纳,总结出《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三四册教材习题编写的优点和不足,希望能够为论文的阅读者提供值得借鉴的意见,也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教材练习编写提供帮助。

李美奕[2](2021)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编写对比研究 ——以《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练习是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整部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编写原则,具有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现有的练习研究中,研究者较少依据评估标准进行研究,这导致难以全面评估练习质量,严谨度不够。因此,本文将从一个明确的评估标准出发,考察教材练习编写的特点,力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本文选取《博雅汉语》(第二版)——《初级起步篇》(Ⅰ、Ⅱ)及《练习册》(Ⅰ、Ⅱ)和《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上、下)和第二册(上、下),共八本教材中的练习部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整合后的练习评估标准,比较分析两者在练习的题量、题型和内容三个方面的异同,分析练习编写的特点,考察两部优秀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练习部分与评估标准的契合度。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课题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综述。第二部分阐述练习的编写原则和评估依据,为练习的对比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统计两部教材的题量和题型,得出两部教材重视练习题量,练习形式丰富,有层次的结论。第四部分从语言要素类和语言技能类两个大类出发,对《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中的练习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部教材对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的兼顾程度不一,练习内容都能够覆盖教学内容,设计的关注点各有不同。第五部分根据汉语教材练习评估标准和两部教材练习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在题量、题型和内容上对初级汉语教材练习的编写提出建议。最后,期望本研究能引起学界对建立练习评估标准的重视。

王煜钦[3](2021)在《朱瞻基的绘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是明代的第五位帝王。朱瞻基自幼受到祖父明成祖朱棣以及朝中重臣的培养与辅导,成为明一代政治和文化上都较为出色的帝王。他的文化修养极高,在书法、诗歌上颇有造诣,尤擅绘事,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皆极精妙,他的艺术成就是丰硕的。本文主要对朱瞻基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以及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朱瞻基绘画艺术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出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是朱瞻基生平经历和作品简介。这部分主要就朱瞻基生平经历做了一个简单介绍,朱瞻基自己喜欢并擅长绘画,有多幅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作品留世;朱瞻基还创立画院,与画院宫廷画家关系密切,其绘画风格还多受宫廷画家影响。第二章是朱瞻基花鸟画研究。朱瞻基花鸟画留世较多,多有题跋,从中可以推知,朱瞻基的花鸟画是从“戏写”的娱乐、寓政治于画这样两个角度进行创作。这两种角度是朱瞻基最重要的绘画创作动机,尤其是后者收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第三章是朱瞻基人物画研究。朱瞻基将其人物画多赐予器重的大臣、道士、僧人,其代表作《武侯高卧图》是赐予漕运总兵陈瑄的作品。以这幅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陈瑄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对画作中诸葛亮高卧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朱瞻基赐画意图以及隐藏在作品背后深层次的政治功用及寓意。第四章是朱瞻基与赵佶的绘画风格对比。简要概括出历代擅画的帝王,突出对比朱瞻基与着名艺术家帝王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艺术,进一步说明他的艺术特征,同时阐述出朱瞻基对画院以及后世绘画的贡献。

任柯伊[4](2019)在《句酷批改网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听、说、读、看、写”五项技能是英语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其中,写作一直被视为最繁难的一项,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英语写作耗时低效的特点,故很容易被师生在日常英语练习中所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逐渐被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潜在的积极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句酷批改网系统在高中生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真实效果,以期为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馈方式提供启示和借鉴。本论文也试图解答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探讨句酷批改网系统是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第二,研究它在哪些方面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具有帮助作用。最后,分析哪个层次的学生在批改网的帮助下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本研究主要基于动态评估理论、过程教学法以及输出假设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实验法、问卷法以及半结构性访谈去调查批改网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对高中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每班46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将实验组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高、中、低三个层次。两个平行班的老师是同一个人,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进度。两个班的不同实验操作是实验组学生通过句酷批改网系统提交作文,并借助该系统对其作文进行更正;而控制组将根据教师的反馈纠正作文,本项研究持续时间为10周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与前测成绩相比,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的后测成绩都有所提高,而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更大,且差异性显着。其次,批改网对于学生的单词拼写、词汇运用、语法以及标点方面的帮助相对较大,但是在衔接、逻辑性以及篇章结构方面的帮助有限。最后,批改网对于较低水平组和一般水平组的学生帮助相对比较大,但对于较高水组的学生来说批改网的帮助力度有限。

Ruth ChuaHuiHui(蔡慧慧)[5](2019)在《《华语入门》、《学华语,说华语》对比研究 ——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角度》文中研究指明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在真实生活中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学生学了无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那这样的学习将是毫无意义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信念已经成为对外汉语界的座右铭,是普遍每个学者都认同的事实。对于此,作为在教学前线的教材也应该贯彻培养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在教材中从各方面体现出交际功能。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角度评析两部马来西亚沙巴州所使用的初级汉语口语教材——《华语入门》以及《学华语,说华语》,探讨两部教材在各方面是否体现出交际功能,并总结哪部教材更具有交际性。绪论的部分说明这篇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介绍了研究对象、整理了中国国内以及国外关于交际能力理论的研究以及结合交际能力和教材编写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整合了国内外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价以及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研究概况。第一章从交际能力的理论和影响交际能力的因素中提出交际能力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并提出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其中包括语料的交际性、语料的真实性、交际的情境性、符合学习者身份的交际、内容的趣味性、适当的词汇编排、练习的多样性与交际性以及重视文化因素。第二章针对两部教材中的话题、交际角色与功能项目做出比较与分析。第三章从两部教材的词汇总量、词汇的变化趋势以及词汇的复现率来探讨哪部教材的词汇编排更符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编写。第四章中笔者比较了两部教材的练习题型、题量和内容,并从中分析出两部教材的练习在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以及趣味性上如何体现出交际功能。第五章笔者比较了两部教材的文化内容,将教材的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探讨教材在文化方面如何体现出交际性。最后,本论文总结了两部教材优势与不足之处,再针对提高交际能力的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为往后马来西亚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提供一些拙见。在结语的部分,笔者总结了两部教材在课文话题、交际角色、功能项目、词汇、练习以及文化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于哪本教材更具有交际性做出结论。

韦梓珩[6](2019)在《对外汉语中国概况教材练习对比研究 ——以《中国概况》“宁版”和“王版”教材为例》文中认为选取《中国概况》宁继鸣版和王顺洪版中的练习题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概况课课程理念为研究核心,依据练习编写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比考察教材练习题中的题量、题型和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总结出如何使教材练习题的设置与教材编写目的、教材使用者需求相吻合,借此为今后的教材练习编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两本教材练习在题量设置上存在明显差异。“宁版”教材题量丰富,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复记忆和运用,体现了由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渐进过程,对学习者复习所学知识极为有利。“王版”教材练习偏少,题量设置较少,因此其编者的题量设置意识与“宁版”比相对薄弱。第二,两本教材练习偏重于题型的固定性,忽视了题型设置的多样性要求。“宁版”和“王版”练习都注重通过主要题型来考察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情况,忽视了次要题型可以给学习者带来的趣味性。第三,两本教材练习所涉及的认知过程类型虽符合教材的教学目的,但编排分布存在差异。“宁版”以记忆认知类型为基础,由易到难,逐渐加深难度,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拓展。“王版”以理解认知类型为主,考察学生对知识的串联和理解,但认知过程类型的编排比较凌乱,并未遵循认知发展的渐进过程。第四,两本教材练习缺乏体验性和跨文化性的设计。两本教材都以考察学生中国本土知识为主,忽视了体验性和跨文化性的试题对学生强化文化知识记忆效果的帮助作用。以上研究结论说明中国概况教材练习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材练习的题量、题型和内容设计可能对学习者学习教材文化知识带来消极影响。今后对外汉语中国概况教材练习的编写应该更加重视题量、题型和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成雁瑛[7](2016)在《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研究:逻辑、现实与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揭示了生态个体、种群和物种生存与竞争的普遍性规律,对生物体的发展进化、生存环境、功能作用、竞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近年来,生态位理论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普适性成为一种有效的跨学科理论分析工具,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体现出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将生态位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相结合,既是对教育生态学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创新和运用,也有助于全面、深刻、动态地理解高等教育内在成长逻辑和外在发展规律,更能从实践上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彰显特色,推动各类院校在复杂嬗变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基础较弱、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其中一些学校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在高校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简单模仿传统大学办学模式的倾向。为帮助该类院校走出发展困境、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发展定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剖析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现实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位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教育学、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态位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论和实证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了高校生态位理论体系通过对高校生态位理论的逻辑起点的思考,提出了高校生态位基本概念体系,并对高校生态位的特征表现、形成与发展原则、类型划分、功能作用等内涵作出了探讨;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高校生态位宽度、高校生态位重叠、高校生态位分离、高校生态位态势与扩充、高校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等核心理论,进一步丰富与充实了高校生态位的理论内涵研究;从分类、定位、特色、质量四个层面探析了高校生态位的成长轨迹,高校合理分类、准确定位、凝练特色、提高质量的过程实质上与高校生态位分化、确定、优化和强化的过程相一致。这一部分内容属于本论文的理论逻辑研究部分。2、探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形成与演变的机理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遗传因素与产生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的实质是遗传与变异的双重作用:遗传是新建本科院校成长的内在逻辑,变异是由于环境改变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将新建本科院校视为一种特定的高校种群,并对该类高校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时间性、空间性、功能性和遗传性的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后熟期四个阶段,结合每一阶段学校发展特点对其不同时期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更深入地了解新建本科院校这一类高校种群的发展规律,对其生态位演变的本质、演变的动力、演变的方式、演变的路径等机理作出了进一步讨论。3、剖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现实与困境通过对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基本情况及自我定位特点的整理、对比与分析,总结了该类院校的类型生态位、行为生态位、人才培养生态位、社会服务生态位及办学特色生态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从社会环境层面和高校主体层面进行了主体与环境的归因反思。4、确立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方法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了赋值;根据生物生态位经典计算公式,结合高校生态位特征,确定了高校生态位宽度模型、高校生态位重叠度模型和高校生态位态势模型;选取湖南部分高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高校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态势值的计算、对比和分析,全面把握各校生存力、适应力和竞争力等基本情况以及各个高校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地位。5、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目标及实现策略基于对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理论及现实的全面分析,提出该类院校生态位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特色应用型大学”,并对“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解析;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生命周期特征,对该类院校生态位的目标策略进行了总体设计,具体提出了生态位错位策略、生态位分离策略、生态位优化策略和生态位协同进化策略;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因子优化的角度,提出了保障生态位策略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张迎春[8](2016)在《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及矫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纵观各国专利制度,在专利审查中,无论实行的是形式审查,抑或是实质审查,都无法保证专利的绝对有效性。为弥补专利审查制度的缺陷,防止“垃圾专利”、“问题专利”鱼目混珠,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应运而生,其通过赋予社会公众向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请求的权利,来纠正专利的不当授权。但是,受制于法院专利确权机制缺乏、法院管辖权的限制、当事人范围宽泛、专利无效诉讼条件不适应性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中存在着程序“循环”的异象。“循环诉讼”的存在极易使专利无效诉讼程序沦为他人恶意诉讼的工具,阻碍了专利创新和社会发展。本文拟将对专利无效诉讼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章,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专利制度设置的目的乃将符合授权条件的技术发明在一定期限、范围内授予专利权,并将其公之于众,在激励创新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受制于专利的技术性以及专利审查制度的缺陷,专利在授予过程中并不能保证专利的绝对有效性。对此,在专利制度的发展中,通过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引入,赋予社会公众质疑专利有效性的权利,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专利的质量。为更加全面把握专利无效诉讼制度,本章重点从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专利无效诉讼相关概念辨析以及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风险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章,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样态分析。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极易被他人利用程序上的漏洞恶意滥用诉权以及诉讼程序,使实体权益遭受损失;同时专利司法确权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政部门的行政诉累,使司法救济方式成为他人拖延诉讼的手段;专利“循环诉讼”现象集中反映了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异化,以及异化现象对专利制度产生的影响。为更好把握、归纳专利无效诉讼的异化样态,本章重点从侵权诉讼制度的异化、专利确权制度的异化、专利审判制度的异化等层面,对程序滥用、行政诉累、循环诉讼等现象进行重点分析。第三章,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之成因。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程序滥用、行政诉累、循环诉讼等一系列异化现象。为了更好的厘清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异化,本章主要研究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异化成因。通过研究发现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存在专利无效请求主体宽泛、诉讼期限冗长、诉讼动机隐蔽、确权机制单一、司法审判局限等原因。第四章,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之矫正困境。当前,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中的专利确权、当事人诉讼地位、诉讼条件的相关规定与发展实践存在着较强的不适性。尤其是,专利司法确权的缺失,当事人诉讼地位的错位,诉讼条件的僵硬,阻碍了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良性运行。鉴此,本章重点从制度解构、制度困境等方面对现行专利行政确权、专利司法确权、专利诉讼条件、当事人诉讼地位进行利弊分析,探寻专利无效诉讼异化矫正的制度困境。第五章,域外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当前,大部分国家基于本国实际设置了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并形成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如美国专利无效行政审查与司法审查相结合的多元解决方式;德国专利纠纷的单一解决方式以及技术法官与法律法官的设置;韩国专利无效审查前置程序的设置;日本专利无效申请审查的准司法程序设置以及作为专利授权机关的特许厅无须作为专利无效诉讼的当事人参与案件等。通过对以上各国专利无效制度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第六章,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矫正对策。当前,正值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之际,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亟需在专利法修订的过程中得以完善。本章以此为契机,提出应转变现有的专利无效诉讼模式,赋予法院专利无效的司法确权权限;限制专利无效诉讼原告的范围;改变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被告地位;赋予专利无效诉讼案件对方当事人的被告地位;在知识产权法院内部应设立技术型法官,优化审级制度;实现法院终审裁判的既判力等对策建议。

蒋云丽[9](2011)在《柳宗元与永州社会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被贬永州长达十年。这十年,柳宗元虽然因不得志而落寞、悲愤,因心情郁闷、水土不服而身患重疾,但是,他始终没有屈服。他寄情山水,潜心读书、创作,用雄深雅健之笔记录了永州的奇山秀水、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也取得了文学创作、哲学思想方面的辉煌成就。这些都是柳宗元留给永州的宝贵文化遗产。此外,柳宗元还为永州做了许多实事,特别是在促进永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使永州名闻天下方面功不可没。当然,柳宗元对永州的贡献并不局限于古代。当代永州深入发掘柳宗元这一永州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永州政府拟将永州建设成为以柳宗元纪念馆为核心的柳学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拟将柳文化铸造成永州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使之溶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洪流。柳宗元为永州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综述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及其大量诗文所反映的当时的永州社会。柳宗元的永州生活和他的诗文是我们了解当时永州社会的珍贵史料,也为当今永州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二部分,探讨柳宗元在永州的教育实践,以及柳宗元对永州文化、特别是对民间文化的影响,进而深入发掘柳宗元对永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第三部分,探讨当代永州如何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发柳宗元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以促进永州社会发展。

孟思静[10](2010)在《非消费性期刊传播与文化选择——《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特色栏目的策略与衍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的现有特色栏目"柳宗元研究"诞生于29年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首任主编唐朝阔教授的倡导下,率先开辟"柳宗元研究"专栏,虽然当时没有提出"名栏工程"、"特色栏目"等概念,但栏目保留至今,为国内所罕见。从创办开始就表现出来的这一超前理念,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意义。为探索地方性学报,或称非消费性期刊的栏目编辑与经营管理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零陵学院学者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零陵学院学者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准中级汉语综合教材《博雅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练习题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教材练习总体设计的研究
        (二)关于教材练习部分编排的研究
        (三)关于教材练习之间的比较研究
    三、理论基础
        (一)练习的理论基础
        (二)练习的评估标准
    四、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2章 准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量和题型的对比分析
    一、练习题量的对比分析
        (一)题量统计方法阐述
        (二)题量统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三)题量统计结果与分析
    二、练习题型的对比分析
        (一)练习题型总类的考察
        (二)练习题型多样性和固定性的考察
        (三)共有题型和特有题型的考察
第3章 准中级汉语教材练习内容及编排层次的对比分析
    一、练习内容的考察分析
        (一)关于习题内容的对比分析
        (二)关于习题趣味性的考察分析
    二、习题编排层次的对比分析
第4章 准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练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情况说明
    二、 《博雅汉语》调查结果分析
    三、 《新实用汉语课本》调查结果分析
第5章 《博雅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练习设置的建议
    一、练习题量方面
        (一)题量设置应适度调整
        (二)题量设置应循序渐进
        (三) “质”与“量”要平衡
    二、练习题型方面
        (一)题型设置要有系统性
        (二)题型设置要有主次之分
        (三)题型设置要兼顾传统性与趣味性
    三、练习内容方面
        (一)语音练习
        (二)词汇练习
        (三)汉字方面
        (四)成段表达练习
        (五)交际练习
        (六)文化拓展练习
    四、编排层次方面
    五、练习其它方面
        (一)练习解答思路
        (二)教材编排体例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图书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附录
    关于《博雅汉语》加速篇练习题的调查问卷(教师)
    关于《博雅汉语》加速篇练习题的调查问卷(学生)
    关于《新实用汉语课本》准中级阶段习题的调查问卷(教师)
    关于《新实用汉语课本》3、4 册练习题的调查问卷(学生)
致谢

(2)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编写对比研究 ——以《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
        1.4.2 关于练习编写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教材练习的编写原则和评估依据
    2.1 教材练习的编写原则
    2.2 教材练习的评估依据
        2.2.1 题量和题型的评估依据
        2.2.2 练习内容的评估依据
第3章 《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练习的对比分析(上)
    3.1 练习题量的对比分析
        3.1.1 练习题量的统计
        3.1.2 练习题量的分析
    3.2 练习题型的对比分析
        3.2.1 练习题型的统计
        3.2.2 练习题型的分析
第4章 《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练习的对比分析(下)
    4.1 练习内容的统计
        4.1.1 语言要素类练习统计
        4.1.2 语言技能类练习统计
    4.2 练习内容的分析
第5章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的编写建议
    5.1 题量的编写建议
    5.2 题型的编写建议
    5.3 内容的编写建议
        5.3.1 语言要素类练习建议
        5.3.2 语言技能类练习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朱瞻基的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朱瞻基与宣德画院
    第一节 朱瞻基生平
        一、成长经历
        二、教育方式
    第二节 宣德宫廷画院的形成
        一、宣德画院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二、画院绘画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朱瞻基与宣德画院
        一、朱瞻基对画院的管理
        二、朱瞻基与院画家的关系
第二章 朱瞻基花鸟画研究
    第一节 “戏写”的花鸟画
        一、《三阳开泰图》
        二、《三鼠图》
    第二节 政治寓意的花鸟画
        一、《松荫莲蒲图》
        二、《万年松图》
第三章 朱瞻基人物画研究
    第一节 《武侯高卧图》简介
        一、受赐者陈瑄生平及政治功绩
        二、诸葛武侯与平江伯陈瑄的异同
        三、《武侯高卧图》的政治寓意
    第二节 《寿星图》研究
        一、赐予夏元吉
        二、赐予胡濙
        三、赐予刘渊然
        四、赐予弘慈普应禅师净观
第四章 朱瞻基与赵佶的绘画艺术研究对比
    第一节 历代帝王画家
        一、秦汉唐时期的帝王画家
        二、宋元明清时期的帝王画家
    第二节 朱瞻基与赵佶的绘画风格研究
        一、绘画作品的类比研究
        二、绘画风格的对比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句酷批改网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新一轮《标准》的呼吁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写作自动评分系统的文献综述
        一、PEG
        二、E-Rater
        三、BETSY
    第二节 国内写作自动评分系统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常见的自动评分系统介绍
        二、句酷批改网的介绍
    第三节 批改网在英语写作中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基于批改网的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二、关于批改网的应用效果研究
        三、基于批改网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第一节 动态评估理论
    第二节 过程教学法
    第三节 输出假设理论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写作
        二、写作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四、准实验法
    第四节 研究工具与技术路线图
第五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一节 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一、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英语写作前后测数据的分析
        二、五次练习成绩之间的对比分析
        三、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作文复杂性方面的分析
        四、实验组和控制组较低水平组之间的对比分析
        五、实验组和控制组一般水平组之间的对比分析
        六、实验组和控制组较高水平组之间的对比分析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一、师生对批改网态度的梳理与总结
        二、批改网不足之处的梳理与总结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讨论分析
    第三节 建议
        一、给师生的建议
        二、给批改网的建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基于句酷批改网的高中英语写作反馈意见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师生访谈提纲
致谢

(5)《华语入门》、《学华语,说华语》对比研究 ——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交际能力与对外汉语口语教材
    2.1 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
    2.2 交际能力的因素
    2.3 交际能力与对外汉语教学
    2.4 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3. 两部教材中话题与功能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3.1 话题选择与分配
    3.2 交际角色比较
    3.3 教材中功能项目比较
        3.3.1 功能与功能大纲
        3.3.2 考察标准
        3.3.3 功能项目总量与平均量考察分析
        3.3.4 两部教材功能项目分类的统计与分析
        3.3.5 两部教材的功能项目分析
    3.4 小结
4. 两部教材中词汇编排比较
    4.1 词汇总量比较分析
    4.2 词汇量的变化趋势
    4.3 词汇的复现率
    4.4 小结
5. 两部教材中练习的设计
    5.1 练习的设计
    5.2 练习的题型
    5.3 练习的题量
        5.3.1 练习题量统计标准
        5.3.2 练习题量的分析
    5.4 关于练习的思考
        5.4.1 练习的科学性
        5.4.2 练习的针对性
        5.4.3 练习的适用性
        5.4.4 练习的趣味性
6. 文化的融合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6.1 文化因素与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6.2 两部教材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6.2.1 两部教材的知识文化
        6.2.2 两部教材中的交际文化
    6.3 小结
7. 两部教材的评价及基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建议
    7.1 两部教材研究结果总结
        7.1.1 《华语入门》的评价
        7.1.2 《学华语》的评价
    7.2 基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建议
        7.2.1 以学生为中心
        7.2.2 选取最真实的语料
        7.2.3 按照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的原则编写教材
        7.2.4 从交际需要出发设计练习
        7.2.5 将科技融入进教材的编写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6)对外汉语中国概况教材练习对比研究 ——以《中国概况》“宁版”和“王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研究综述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应用研究
        三、中国概况教材练习的研究
        四、小结
    第四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及依据
        一、“宁版”和“王版”教材编写依据及特点
        二、中国概况教材练习编写原则
        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五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简介
        二、练习使用者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材练习题量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题量的统计考察方法
        一、题量统计标准
        二、题量考察方法
    第二节 练习题量的对比分析
        一、练习总题量的对比分析
        二、章节练习题量对比分析
        三、练习题量编排分布对比分析
    第三节 题量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二、教师调查问卷情况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教材练习题型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题型的考察统计方法
        一、题型的统计标准
        二、题型的考察方法
    第二节 练习题型对比分析
    第三节 练习题型的调查问卷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二、教师调查问卷情况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练习内容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练习内容的认知目标分类对比分析
        一、练习认知过程的考察统计方法
        二、认知目标分类总量对比
        三、练习在知识维度框架中的情况
        四、练习在认知过程维度框架中的情况
    第二节 体验性和跨文化性练习的对比分析
        一、体验性和跨文化性设计练习的考察统计方法
        二、体验性和跨文化性练习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练习内容的调查问卷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二、教师调查问卷情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教材练习的编写建议
    一、练习题题量数量和质量相一致
    二、注重多样化题型的设置
    三、丰富练习题内容的认知过程
    四、练习题内容要体现体验性和跨文化性
结语
    一、本文小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7)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研究:逻辑、现实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生态位
        1.2.2 高校生态位
        1.2.3 新建本科院校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1 生态位理论研究概述
        1.3.2 生态位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1.3.3 新建本科院校相关研究
    1.4 研究主要理论依据
        1.4.1 高等教育学理论
        1.4.2 生态学理论
        1.4.3 生命周期理论
        1.4.4 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校生态位理论体系构建
    2.1 高校生态位理论的逻辑起点
        2.1.1 高校具有生命及类生命特征
        2.1.2 高等教育具有生态系统及群落特征
        2.1.3 高校之间存在生态关系特征,遵循“生态位法则”
    2.2 高校生态位的内涵解析
        2.2.1 高校生态位基本概念体系
        2.2.2 高校生态位特征表现
        2.2.3 高校生态位形成与发展原则
        2.2.4 高校生态位类型划分
        2.2.5 高校生态位功能作用
    2.3 高校生态位的核心理论
        2.3.1 高校生态位宽度
        2.3.2 高校生态位的重叠与分离
        2.3.3 高校生态位态势与扩充
        2.3.4 高校生态位压缩与释放
    2.4 高校生态位的成长轨迹
        2.4.1 生态位的分化——分类
        2.4.2 生态位的确定——定位
        2.4.3 生态位的优化——特色
        2.4.4 生态位的强化——质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形成与演变
    3.1 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遗传与变异
        3.1.1 遗传:高校历史成长的内在逻辑
        3.1.2 变异:环境改变的必然结果
    3.2 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态位特征
        3.2.1 新建本科院校:一种特定的高校种群
        3.2.2 新建本科院校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3.3 生命周期理论下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演变
        3.3.1 初创期——资源型生态位
        3.3.2 成长期——规模型生态位
        3.3.3 成熟期——稳固型生态位
        3.3.4 后熟期——裂变型生态位
    3.4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演变机理
        3.4.1 演变的本质:遗传与适应
        3.4.2 演变的动力:竞争与共生
        3.4.3 演变的方式:渐进与突进
        3.4.4 演变的路径:泛化与特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现实与困境
    4.1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分析——以湖南地区为例
        4.1.1 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基本情况
        4.1.2 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定位特点分析
    4.2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现状及主要问题
        4.2.1 生态位宽度较窄,资源竞争力弱
        4.2.2 生态位错位与越位
        4.2.3 生态位重叠度高
    4.3 新建本科院校现实生态位的归因反思
        4.3.1 社会环境层面
        4.3.2 高校主体层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测度与评价
    5.1 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5.1.3 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2 高校生态位指标赋值与评分
        5.2.1 高校生态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
        5.2.2 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2.3 高校生态位评价指标权重排序
    5.3 高校生态位模型的确定
        5.3.1 高校生态位宽度模型
        5.3.2 高校生态位重叠模型
        5.3.3 高校生态位态势模型
    5.4 新建本科院校测度与评价的应用
        5.4.1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宽度计算
        5.4.2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重叠度计算
        5.4.3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态势计算
        5.4.4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综合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目标及实现策略
    6.1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目标选择
        6.1.1 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内涵
        6.1.2 特色应用型大学的生态位特征
    6.2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目标设计
        6.2.1 初创期:生态位选择与构建
        6.2.2 成长期:生态位的充实与优化
        6.2.3 成熟期:生态位的特化与分离
        6.2.4 后熟期:生态位的稳固与创新
    6.3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的目标实现
        6.3.1 生态位错位策略
        6.3.2 生态位分离策略
        6.3.3 生态位优化策略
        6.3.4 生态位协同进化策略
    6.4 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策略实施保障——环境因子优化
        6.4.1 政策环境优化
        6.4.2 经济环境优化
        6.4.3 文化环境优化
        6.4.4 科技环境优化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及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1.2 研究动机和目的
        1.2.1 研究动机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域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之历史沿革
    2.2 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之概念思辨
        2.2.1 专利无效诉讼与专利行政诉讼
        2.2.2 专利无效诉讼与专利无效宣告
        2.2.3 专利无效诉讼与专利侵权诉讼
    2.3 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之程序机理
3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异化样态分析
    3.1 侵权诉讼制度的异化:“程序滥用”
        3.1.1 专利权诉讼程序滥用的界定
        3.1.2 与专利权相关的诉讼程序滥用行为
        3.1.3 程序滥用的原因解析
    3.2 专利确权制度的异化:“行政诉累”
    3.3 专利审判制度的异化:“循环诉讼”
        3.3.1 “循环诉讼”的基本界定
        3.3.2 “循环诉讼”的类型分析
        3.3.3 “循环诉讼”的案例分析
4 专利无效诉讼制度之异化成因
    4.1 专利无效请求主体的宽泛性
    4.2 专利无效诉讼期限的冗长性
    4.3 专利无效诉讼动机的隐蔽性
    4.4 专利无效确权机制的单一性
    4.5 专利无效司法审判的局限性
5 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矫正困境
    5.1 专利无效诉讼确权制度异化的矫正困境
        5.1.1 专利确权制度的界定
        5.1.2 专利确权制度的价值
        5.1.3 专利确权制度的解构
        5.1.4 专利确权制度的困境
    5.2 专利无效诉讼主体制度异化的矫正困境
        5.2.1 专利诉讼当事人基本概述
        5.2.2 专利无效诉讼程序中当事人适格的考察
        5.2.3 专利无效诉讼中当事人存在的问题
    5.3 专利无效诉讼审判制度异化的矫正困境
        5.3.1 专利无效案件的裁判权限问题
        5.3.2 专利无效案件审判模式选择问题
        5.3.3 专利无效案件的性质定位问题
    5.4 专利无效诉讼条件异化的矫正困境
        5.4.1 诉讼条件概述
        5.4.2 专利无效诉讼条件的解构
        5.4.3 专利无效诉讼条件的检视
6 域外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
    6.1 美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
        6.1.1 美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内容
        6.1.2 美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具体措施评析
    6.2 德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
        6.2.1 德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内容
        6.2.2 德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具体措施评析
    6.3 日本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
        6.3.1 日本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内容
        6.3.2 日本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具体措施评析
    6.4 韩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
        6.4.1 韩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内容
        6.4.2 韩国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具体措施评析
    6.5 域外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6.5.1 域外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具体措施的比较分析
        6.5.2 域外防范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7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制度的矫正对策
    7.1 专利确权机制的矫正对策
        7.1.1 专利司法确权的必要性分析
        7.1.2 专利司法确权的外部性矫正对策
        7.1.3 专利司法确权的内部性矫正对策
    7.2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主体制度的矫正对策
        7.2.1 限制专利无效诉讼原告的范围
        7.2.2 改变复审委员会的被告地位
        7.2.3 赋予专利无效纠纷对方当事人的被告地位
    7.3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审判管理制度的矫正对策
        7.3.1 技术型法官的设置
        7.3.2 审级制度的优化
    7.4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诉讼模式的矫正对策
        7.4.1 专利无效诉讼模式的转变的价值衡量
        7.4.2 专利无效诉讼模式的重新选择
    7.5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既判力制度的矫正对策
        7.5.1 既判力理论对专利无效抗辩与专利无效宣告关系的论证
        7.5.2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既判力制度矫正对策的考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9)柳宗元与永州社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柳宗元在永州
    2.1 永州司马
        2.1.1 被贬永州之缘由
        2.1.2 永州生活
    2.2 柳宗元笔下的永州
        2.2.1 自然环境
        2.2.2 风土人情
        2.2.3 地方政治
第3章 柳宗元与古代永州社会发展
    3.1 柳宗元与永州科举
        3.1.1 永州科举概况
        3.1.2 柳宗元在永州的教育实践
    3.2 柳宗元衍生的永州文化
        3.2.1 后世怀念柳宗元的诗文
        3.2.2 民间文化
        3.2.3 建筑景观
第4章 柳宗元与当代永州社会发展
    4.1 柳宗元与永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4.1.1 旅游景点——柳子庙
        4.1.2 遗迹的考证和修复
        4.1.3 异蛇资源的开发
        4.1.4 柳子大酒店
    4.2 柳宗元与永州文化的繁荣
        4.2.1 召开学术会议
        4.2.2 加快地方院校的建设
        4.2.3 柳宗元研究学会的兴盛
        4.2.4 祭祀活动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10)非消费性期刊传播与文化选择——《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特色栏目的策略与衍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 最早的特色栏目“柳宗元研究”的出现
二 “柳宗元研究”栏目的编辑理念和形态衍变
    (一) 初创阶段 (1980-1985)
    (二) 稳步发展阶段 (1986-1995)
    (三) 快速发展阶段 (1995-2002)
    (四) 成熟阶段 (2002-2009)
三 不能忽视的主编与编辑
四 非消费性期刊传播与文化选择
五 结 语

四、零陵学院学者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准中级汉语综合教材《博雅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练习题的对比研究[D]. 潘丽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编写对比研究 ——以《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为例[D]. 李美奕.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3]朱瞻基的绘画研究[D]. 王煜钦.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句酷批改网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任柯伊. 天津大学, 2019(06)
  • [5]《华语入门》、《学华语,说华语》对比研究 ——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角度[D]. Ruth ChuaHuiHui(蔡慧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对外汉语中国概况教材练习对比研究 ——以《中国概况》“宁版”和“王版”教材为例[D]. 韦梓珩.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7]新建本科院校生态位研究:逻辑、现实与策略[D]. 成雁瑛.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2)
  • [8]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异化及矫正[D]. 张迎春. 武汉大学, 2016(01)
  • [9]柳宗元与永州社会发展[D]. 蒋云丽. 湘潭大学, 2011(04)
  • [10]非消费性期刊传播与文化选择——《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特色栏目的策略与衍变[J]. 孟思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6)

标签:;  ;  ;  ;  ;  

零陵学院学者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